第一篇:教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建构知识体系》
兖州市第一中学
孙 杰
《点线面结合,建构知识体系 》
点线面结合,建构知识体系
孙 杰
(兖州市第一中学)
【引子】——一道高考题的启示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回答:材料中“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本题以日常生活用品切入考查世界经济交流(物质文明交流),切入点贴近生活;把政治、经济模块和中外历史有机结合,主题明确,跨度大,突出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分析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加强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那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并通过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掌握运用信息分析回答相应问题的技巧。当然这些能力提升有一前提: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掌握,即建构知识体系,使历史知识线索化。如何以“整体史观”为指导,围绕学科主干知识,把握中心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梳理知识、理解问题,并使之网络化,进而提炼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生成学科学习能力,是需要我们探究的话题。
首先,建构知识体系非常有必要。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入高中阶段,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支零散、未成体系的,缺乏归纳概括与总体把握。从教材的角度来讲,高中教材按照章节体系编写,且中外历史分写,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难以适应课改和高考形式的变化。若想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就要先指导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整体史观。
其次,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 抓住历史知识中的“点”,逐渐形成“线”
具体做法:先掌握每一专题每一节的知识点并把握之间的联系,再找每节之间的联系,最后把握专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这是封建社会制度的一条“线”,要理清这条线,先要引导学生掌握每一个点。针对专制主义,先了解皇权与相权的发展演变:在汉、唐、宋至清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及特点。针对中央集权,先掌握历代对地方的管理措施,从而分析其如何实现了中央的集权。这样就将专题一古代史的内容理成了一条线。又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可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串起来归类。先全面掌握每个点的基础知识,再将“点”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这条线串起来,形成整体网络。这种方法也适应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创设新情境,考查综合能力的命题趋势。
可以说,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分析,有利于把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从而学会将知识线索
化,构筑知识体系。
第二步:灵活运用“线”,注重历史的横纵向联系,形成“面”。
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纬线”,同一时期不同的历史要素则可以看成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经线”。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纵向的网络结构。
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不是两条平行线,有交叉,在引导学生学会横向总结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再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中西纵向比较。例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四个阶段: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确立,为了掠夺原料和争夺销售市场,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如中国古代史,可分为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历史时期,这些时期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史纵向的知识线索。而其中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又可大体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史及文化史等等,这些模块连接起来,就会形成横向的知识线索。二者有机的结合,就能形成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网络。
再如中国近代史,它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这三条线索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始终,把握住这三条知识线索,形成近代的“面”,也就掌握了中国近代史的全过程。
最后,建构知识体系在具体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示范和指导。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变教为诱,学生变学为思。引导学生理出线索之后,教师应该启发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串组成篇的能力。
第二,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完一个专题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经过思考整理出的知识结构,会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总之,将点线面有机结合,通过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成为知识、方法的拥有者,并受益终生。
第二篇:英语教师知识体系学习材料2-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学科知识体系学习材料----2
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化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关于教师,人们向来认同“传道、授业、解惑”的说法,所以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但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学习的资料提供者。
4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传统中教学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学习反被淹没了。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5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学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因为疑难、困惑而引起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冲突、混乱、惊奇实质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职责就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这是一个过程。6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传统中无论是“常模参照评价”或“标准参照评价”多以纸笔测验为主,以学生记住多少教师教的所谓知识为基本依据和结果。但既然知识是学生的一种建构结果,求取一致的答案显然是不适宜的。教育部新提出的“档案袋评价”就是一种突出多元化评价的体现。 7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传统中教学就是教师教授一本一本的教科书。但既然学习是一种积极、谈及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教学策略
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分为两类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分为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即进入式教学策略以及启发式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分为课堂讨论、竞争、协同、角色扮演等。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事件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自体验,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真实情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背景,必须包含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真实问题应与学生的经验相关,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并能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事件或问题被称为“锚”,确定它们被形象地比作“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故这种方法被称为“抛锚式”教学。由于它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主张教学以真实的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又称为“情境教学”。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有什么联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资料用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多注意学生的活动性,多设计情境让学生利用“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去完成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第三篇:英语教师知识体系学习材料2-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学科知识体
系学习材料----
2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化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关于教师,人们向来认同“传道、授业、解惑”的说法,所以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但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学习的资料提供者。
4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传统中教学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学习反被淹没了。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
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5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学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因为疑难、困惑而引起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冲突、混乱、惊奇实质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职责就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这是一个过程。6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传统中无论是“常模参照评价”或“标准参照评价”多以纸笔测验为主,以学生记住多少教师教的所谓知识为基本依据和结果。但既然知识是学生的一种建构结果,求取一致的答案显然是不适宜的。教育部新提出的“档案袋评价”就是一种突出多元化评价的体现。
7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传统中教学就是教师教授一本一本的教科书。但既然学习是一种积极、谈及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教学策略
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分为两类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分为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即进入式教学策略以及启发式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分为课堂讨论、竞争、协同、角色扮演等。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事件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自体验,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真实情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背景,必须包含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真实问题应与学生的经验相关,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并能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事件或问题被称为“锚”,确定它们被形象地比作“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故这种方法被称为“抛锚式”教学。由于它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主张教学以真实的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又称为“情境教学”。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有什么联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资料用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多注意学生的活动性,多设计情境让学生利用“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去完成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第四篇:点线面教学设计
《点、线、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 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布置作业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拓展练习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五、教学反思:
《点线面》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点线面,寻找魅力,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在1—2年级,对学生的要求偏重于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走到自然之中,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主要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而不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像构图、肌理等专业性较强的名词和术语,以及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类较为复杂的活动,一般不要学生过早地接触。
第五篇:点线面教学设计
第三课
点、线、面
教学目标
1、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魅力。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欣赏图片来感悟点线面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
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可爱的小手拿出来跟着音乐一起做,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视频儿歌《找朋友》
师:老师发现你们都是爱表现的孩子,非常喜欢你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小礼物,今天谁表现的最勇敢,老师就把这些漂亮的小礼物送给谁。
师:123闭好小嘴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好朋友------点、线、面。
(板书:点 线 面)
二.教授新课
师:钟表先生听说我们班来了三位新朋友,它也想认识一下。点、线、面就藏在钟表先生的家里,同学们快去帮钟表先生找一找吧!(钟表图)
师:在生活中,点、线、面随处可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点、线、面,你们想看一看吗?(插图草莓,斑马,桥,五星红旗等)
师:我们看了这麽多生活中的点、线、面,老师发现点、线、面,最喜欢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喜欢玩捉迷藏游戏吗?那我们快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点、线、面吧。看看他们都藏在哪。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找的多。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观察的可真仔细,有双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线、面。(鼓掌表扬学生)
老师带来了一些同学们用点、线、面创作的画,我们快去欣赏一下。(师示范画)
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的主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位好朋友,点、线、面,让我们拿起画笔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三.布置作业 1.教师: 作业要求: 用点、线、面来创作一幅画。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四.作业评价 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运用的点、线、面。
五.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