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

第一篇: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

[摘要]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集合纸质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的教学参考平台在高等教育中迅速得到发展,特别是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参考书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更新服务理念的需求,如何更好地结合Library2.0思想,提供一种多向的、互动的、纵深的教学参考书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在图书馆近十余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图书馆—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参考管理系统。

[关键词]教学参考;资源建设;管理平台

现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实现,使Library2.0的思想得以在网络中实现,图书馆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单一的资源建设主体逐渐转变以资源平台的建设为重点,资源建设的主体已经逐渐转变到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身上,基于以上原因,本人就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作进一步的探讨。

教学参考书传统上又称“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或“教师指定阅读资料”,最早源于19世纪的美国,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开始普遍采用。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满足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需要。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集合纸质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的教学参考资源平台,在高等教育中迅速得到发展,特别是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参考书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更新服务理念的需求,如何更好地结合Library2.0思想,提供一种多向的、互动的、纵深的教学参考书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教学参考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现状

教学参考资料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和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导读。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深入,图书馆关于教学参考资源的服务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盲目、单

一、被动的服务转变为明确、多向、主动的服务。现今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在高校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各高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引进或完善自己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对依据图书馆雄厚的文献资源保障建立起来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利用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帮助“图书馆—教师—学生”之间进行有机沟通,成为所有高校图书馆必须面临且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现今,绝大部分正在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就是过多依赖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依靠馆员自己对该学科的了解来单一进行教学参考资源的建设,或者在一个学科中选择一名教师作为图书馆联络人员,依据联络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不明显,过度依赖图书馆馆员来对教学参考资源数据进行建设,推荐教学参考资料,必然会误导学生教学参考资料需求的方向,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科中的研究方向越来越精细,各个教师在同一学科、同一课程的教学中,必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教学中有明显不同的侧重点,图书馆所提供的过度单一教学参考资料明显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

教学参考资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教学参考资源能否很好地进行利用也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教学参考资源在教学中起到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主导教学方向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学术资源保障的重要部门,应该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而教学参考资源服务必须依托一个优秀的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图书馆一教师一学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者之间的知识学习,来构建一个更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

根据以上的想法,作者利用自己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一教师一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互相补充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是充分发挥三者在教学参考资源建设中的作用,让图书馆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教学参考资源的选取,让学生更好对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识别利用,并实现“图书馆—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该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是建设一个“图书馆—教师—学生”共同的知识学习的平台,利用图书馆馆员对文献资源的了解,利用教师对学科领域的了解,利用学生对参考资源的需求来共同建设一个“图书馆—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该系统构建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图1。

该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把图书馆作为一个资源建设基地的建设者,教师作为在资源建设基地上的引导者,而学生作为资源建设基地上学习者。该平台的主导思想是让图书馆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资源提供基地,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学校提供的资金和通过高校联合体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的教学参考资源,真正使教师和学生做到“所获即所求,所取即所得”,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强大的教学参考资源平台和提供专业的教学参考资源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独立于学校的教学科研,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参考资源的建设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参考资源的主体和获利者。该思想的设计流程如图2。

图书馆馆员根据每学期学校的教学大纲,按照每一门课程,为每一位教师单独设立教学资源选择平台(包括为同一课程不同的教师也设置单独的资源选择平台),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自己根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高校联合体中的文献资源以及万维网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来进行建设,如果是图书馆已有的文献资源,则由教师直接进行建设(建设即把链接地址放置到该教师该课程的栏目下);如果是高校联合体中的文献资源,则由图书馆信息资源人员负责进行文献传递或者馆际互借;如果是万维网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由采访人员以最短的时间联系采购。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文献资源,又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使图书馆的资源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解决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专业文献直接配合教学活动;二是对学生进行文献利用教育,使其具备检索、搜集、处理和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教学参考书数据库,集中体现了本校教学活动的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

教学情报和多方面的检索途径,准确揭示馆藏所能提供的参考文献。“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3.1 缓解了文献资料藏与用的矛盾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宣布该门课程的参考文献后,就会产生集中利用参考文献的现象,而图书馆的馆藏相对有限,复本量在学生大量需求之下肯定显得不足。这种集中利用参考文献的现象导致供需紧张,建立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学生可以提前知道所要学的课程及有关参考文献,使有限的参考文献分散利用。既能缓和集中借阅的矛盾,也能提高参考文献的利用率。

3.2 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

图书馆要缓解文献资料藏与用的矛盾,必须在服务方式上进行变革,针对教学需要增加一系列有效的服务手段。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的优势,利用电子服务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功能,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展开深层次服务,构建教学参考文献数据平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采访部门可以根据教学参考书提交系统的提交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时地采集读者需求的教学参考书。

3.3 开辟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新领域

随着图书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高校图书馆的现代技术部门已能掌握系统的建立、维护、软件开发等技术。图书馆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及自建电子教学参考资料数据库的能力,只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就可以自行开发教学参考文献数据服务系统,将所收集的文献数字化并在校园网上供读者查询浏览。但需要注意在各种资源和不同类型载体文献的收集整合过程中,须由专业人员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合。

3.4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参考文献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特有的一种文献类型,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定学生必读的辅助教材,是高等学校教师备课、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文献源。它有利于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重要的体现。构建高校教学参考文献数据平台,可以使广大师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获得最全面、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利于辅助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拓展学习领域。同时有利于向社会展示本校教师多年来的丰硕研究成果,全面揭示图书馆收藏的本院相关学科研究的动态,直接向学生提供本学科专业教师的学术成果。

总之,教学参考书利用率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能力,体现着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必须将创新思维真正融入教学参考书资源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参数据库的质量和知识含量,最大化实现教学参考资源应有的价值,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现实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确保图书馆在新的形势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最优服务。

第二篇:三位一体辨析论文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他所崇拜的对象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是它自身生存及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倘若信仰对象问题的基督教徒来说,也并不例外。但是,基督教中关于上帝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它仍是一个十分模糊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基督教脱胎于原始的犹太教,而犹太教的信仰是十分明确的,即耶和华。但对于基督徒来说,由于在耶和华之外上游耶稣基督,而且还有圣灵。那么,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尤其是耶稣和耶和华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成了教会中的头等大事。倘若耶稣一但被视为救主和基督,并进而被视为上帝,就会出现如下的问题:耶和华是上帝,耶稣也是上帝,而再加上一个圣灵,那岂不将有三个上帝吗?而我们的教会信仰的教义中又明确的指出,上帝只有一个,难道这不是一种很自相矛盾的说法吗?然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办法,进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上帝观。

比方说:阿里乌派的学者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消耶稣的神性,即认为耶稣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当然这样一来,便只有一个上帝:神 耶和华。也就不存在什么多神论之争了。但是这种思想是《新约》和新教所部允许的。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还有撒佰里乌派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但他分别现身位三个不同的位格形象,即圣父,圣子和圣灵。而究其根本而言,只有一个上帝。另有神学家阿塔纳修和加帕多奇亚三教父指出,耶稣基督是上帝,是圣父所生出来的圣子,因此他在神性上,与圣父是完全相等的等等。早期的教父神学家们为此争论不休,最后终于在罗马教皇的干预下,于325年尼西亚大工会议上和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上确认,耶稣基督是上帝,于耶和华“同质”(存在,是),圣灵也是如此,三者从神性上而言是完全平等的,此后再神学的发展史中,才逐渐出现了“三位一体”的概念,即“一个存在,三各位格”。而三位一体也被作为一向教义给规定下来。何谓“三位一体”?即承认上帝只有一位:耶和华。但他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其一是圣父,无限公义而又慈爱。其二为圣子,即道成肉身,为人受难的耶稣。基督兼具神人两性,已经复活圣天,还将在临和审判。其三为圣灵,即运行于世界,作用于人心,使人知罪,悔改,成圣。而其中后一办的信仰灵犹太人和穆斯林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一神论信仰宗教。但是,基督徒却自信他们是的,正如水,冰和水蒸气一样,只不过是水在处于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不同的形态而已,究其本质还是一样的,都是H2O,其化学成分是一样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三个位格是一个上帝,而不是三个上帝呢?如何理解这其中的“三”和“一”的关系呢?这一问题变成了历来神学家们所热中的问题。

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基督教的“上帝三一观”的组成架构中,主要分为了“内在的三一”和“经世上的三一”两大神学传统。而前者:“内在的三一”神学传统中在哲学上主要是采用了柏拉图主义传统,侧重于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本体关系的分析;而后者“经世的三一”的上帝观则采用了斯多亚主义传统,侧重于分析三个位格与人的救赎关系。在早期的基督教传统中,内在三一的代表主要是希腊——罗马的神学家,而经世三一的代表主要是拉丁美洲的神学家。然而就在前者的内部,现今的一些神学家和教会史学家们认为,在“三位一体”的解释上逐渐又发展出了两种模型:一种是以阿塔拿修和加帕多奇亚三角父位代表的 东方教父,他们主要是强调“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是彼此不同的,在强调他们在行为上,存在上是密不可分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由三而一。另一种便是奥古斯丁的心理三一论,即先强调上帝的一,在述及三个位格的不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一而三。但是前者容易导致“三神论”,而后者又容易导致“独一神论”或者,换句话说,无论是哪一种提法,都没有能够很好的解释清楚“三位一体”问题。下面就以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先以神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为例。在《圣经 创始记》一篇中曾经有言指出,认识按照上帝的形象给造出来的,而我们对上帝的理解又没有直接的通道,《圣经》中游没有直接的描述,我们何不反而研究人的这个形象来研究上帝呢?圣奥古斯丁就是如此。他在对人的研究中领悟到,人的灵魂其实就是一个“三位一体”。故在《忏悔录》第十五卷中,他写道:“我希望人们在自身的三个方面考虑一下……我所说的三个方面是:存在,知识和一致。我存在,我认识,我愿意。我是一个认识着,愿意着的存在,我认识到我存在和我愿意,我愿意存在和认识。三者之间有一个不可分的生命。一个生命,一个心灵,一个本质。三者要引起分离是不可能的。但这三者仍是有分别的。愿能看出这点的人,能看到这一点。不管如何,这一事实就在它自身之中。愿它仔细地审查自己,然后告诉我。”在它的设想中,灵魂的这三个方面,存在,知识和意志,类似于上帝的三个位格—— 圣父,圣子和圣灵。这个想法很快就在他的《论三位一体》书中变得成熟了。但是,在《论三位一体》一书中,它并没有象经院哲学那样,把“启示”(神学)和“理性”(科学)当作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推论程序做法,即启示归启示,科学归科学。而在他哪里,只有一个真理领域,不论称它是真正的科学,还是真正的神学,都只有一个领域。而达到真理的唯一途径就是先从信仰出发,“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以赛亚书7:9)。而理性只是对信仰的进一步解释。因此,信仰和理性只是同一个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法途径而已,并不是两个平行的领域。在《基督教教导》中,他甚至不认为世俗科学有什么自律性,其唯一的作用便是对学习《圣经》而服务。故在《论三位一体》中,它也没有一般用信仰,一半用纯理性的观念,而是从头至尾都没有离开以信仰为出发点,来寻求上帝,理解他所信仰的。他也总是在接受信仰的前提下,而非在理性的前提下达到对于“三位一体”的理解,只是在对信仰做一个理性的解释,以说明它并不与理性相背。当然也不是在做一个纯理性的论证。从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观点的来说,它的“整个计划”是颇令人失望的。而且,他对上述心灵三位一体的解释,有时看起来象是绝望的试图让“三位一体”有点合理性,不象是对一个哲学领域的问题进行的精心的探索。

另一位可以与之相比的便是经院派哲学家圣托马斯 阿奎那。他对这一为题也曾作了深刻的剖析。与上不同的是,他把“三位一体”看陈了一个过程来对待,而这一过程又是创造物倍产生的一个蓝图方式。他认为,是圣父孕育了圣子,圣子通过圣母马利亚的身体道成了肉身,而圣领事圣父和圣子的延伸和继续,通过对人类的分析和体验,他在《神学大全》一书中指出,圣子是圣父和圣灵相结合的产物,圣言作为一种理智活动,出现在上帝的观念中,而这个过程中,便是圣子产生的过程,与我们选择我们理解的事物及对其产生的爱一样,上帝对他理解的事物及爱是突然产生的。上帝的意志以圣灵的形式得以延伸。而三位一体又体现了创造物的被造过程。但是,这种想法是一种带有较强的猜测性,是基于一种对《圣经》的解读之中,这就使得他很难被作为一种正确的理念被广泛的流传出来。

另外,还有一种神学家的观点,也是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一种把神性的“三位一体”当作一种爱的关系来理解,即把神的三个位格方到了一种爱的关系之中。首先他们认为,“三位一体”这一问题,正如基督教的其他问题一样,总是建立在一种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知道,“三位一体”学说一直到4世纪才得以确定下来,而这一问题所抓取的早期经验都是早期教会的,即作为完全成长的犹太人——耶稣的门徒会毫无疑问的肯定和相信雅威,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他们渐渐地把耶稣视为雅威的延伸和继续。而当他的生命和使命日渐生动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在神圣的范围内给与它的人格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宗教形象中,他们现在能直接或通过圣自来理解神,虽然在事实上两者是那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其结果是一样的。

在接下来,便是五旬节所带来的第三次降临,当使图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作的房子。又有舌头入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的头上,他们就圣灵充满。”(使徒行传2:1-4)。世俗的人类会说,门徒最先实体化这些经验,把它转化成一种事物,即圣灵。然后再将那实体人格化,因此也就产生了“三位一体”中的第三者。但是早期信徒们会反对这种提法解释。耶稣可能没有说过:“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以为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而这项的确认是由最后完成的约翰福音书中记载的,因此也是由争议的。可是这些如果归之于上帝之口说出,也只是反映出们徒们对五旬节的经验的一种解释。他们被说服在那所见证到的,乃是这戏剧性而来加入了神圣集会的圣灵第三者。

正是这种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了对于上帝三位一体的认识,在基督教的历史使命中火灾教会的教义中,主张一点:上帝就是“爱”,这也就意味着并非只是上帝的属性之一,而且还是上帝的本质之一。但是“爱”本身是一种关系,当他没有了对象没有了他者来爱的时候,爱就不存在或不完全了,这就是对爱的一种经验性的理解。而上帝作为爱也一样,如果神没有了关系,也就不会真正的成为神。我们知道,圣子和圣灵的确在原本上,并不是时间性的从圣父那里来,而在神创世以前,圣父,圣子和圣灵就是在一起的了。作为一种“爱”的关系的神,也正是通过三个位格的彼此相爱而达到要求,故他们认为:“神是三个身人的团体,是呢么完全的相知相爱,不仅互相间却其一就无法生存,而且在某种奥秘之下互为彼此。”而此时的某种奥秘,就是“三位一体”。即三个身人的团体。况且在尼西亚信经中也写道:“我们信仰一身全能的父……

和一个主耶稣季度,神唯一的儿子……

和圣灵,主,生命的施于者……

它与父与子一起

受到崇拜和荣耀。“

还有一群拉美的天主教神学家也曾做出过论述,如拉纳和莫尔特曼曾写道:“三位一体既是上帝的本质,上帝的本质既是撒位一体.”他们还把“内在的三一”和“经世的三一”给完全等同了起来。“拯救行动的三位一体既是内在的三位一体,内在的三位一体,即使拯救行动的三位一体。”而且,他们还把上帝的“三位一体性”和“一体性”完全等同起来,即“上帝与我啊们的关系是三从的。这种与我们的三重关系不仅仅是内在的三位一体的一个形象或相似物,它就是三位一体本身。即使作为无条件的恩惠传达给我们也是如此。”“这样上帝的一体性和三位一体性同属一个论题,我们不能先对上帝本质的一体性加以描述,然后又对三个神圣位格和实在加以区分。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实际上就是在应付四个上帝(本质)”“三个位格完全可以摒弃,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从一神论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了。”也就是说,三格位个:圣父,圣子和圣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代替:上帝。显然,这种说法是很站不住脚的。

通过上述的种种的对三位一体具有代表性的理解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圣奥古斯丁也好,还是圣托马斯 阿奎那也罢,抑或是其他的许多提及的和未提及的思想理论也好,似乎都形成了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而且也都有充足的理由来论述其存在的可能性,雅没有人能找到反面的合理的理由来进行反驳,但是他们的那一种思想也都没有把三位一体思想用力性的方法给恰当的解释清楚。他们不是出于一种信仰的前提,便是建立在一种所谓的“经验”基础之上,抑或是一种纯主观的想象。然而,对于这样一个超出了人类经验的且具有高度神秘主义的,并是一个十分“矛盾”的问题,只要你能寻找出一种想法,并具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支持他,都是可能的。正所谓“画人难,画鬼易。”正是这样一个道理,这也使得现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方法有很多种。然而,能如实的反映这一问题本质的只能是其中一种,或者是到现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合理的解释方法出现,也就是说,“三位一体”至今还未搞清楚。

其实,对“三位一体”的认识,本质上是对神性的认识。而神性,它本身就是一个超验性的概念,对它的人士也就是一个对超验体的认识。而我们人类的认识能力,本身是建立在一种经验基础之上,一旦离开了我们的经验,认识便将不复存在了。而用我们这种纯经验性得知识,去理解一个超经验性的神灵概念,真本身也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而且,现今许多的有关“三位一体”的理解,从本质上都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超经验性的解释。殊不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也是对神的一个最大的误解。而当这个错误被传开之始,也就意味着对神的一种侮辱的开始,这本身难道不是一种罪吗?

度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我们人类自从被造之日起,一直到现在,也就是说从我们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到我们人类现今,这六千多年来,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见过上帝的面的,即使是亚当和夏娃这一对和神最亲近人的也不例外。《圣经 创世纪》中叶没有明确的写出,上帝和人类的亲密接触,每次上帝和人类的联系都是神以圣灵或语言的形式,而且也一直都是神说,我们听。似乎声音变成了神与我们之间的唯一交流媒介。直到后来,又有了圣子和圣灵,人类才在一定程度上对神有了了解。而且,这种种的了解也都是来自圣灵和圣子所告知的经验,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我认为,作为世界创造者的上帝。首先一点,他是不可能被人所认识的。正如前面所说的,作为一个超验的事物是不可能被经验性的东西所理解,即受造物是永远不可能认识到创造者的特性。再者,上帝也曾说过:“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埃及纪33:20)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上帝的不可认知性,倘若上帝可以像圣灵和圣子一样被认识,自由的和我们人类见面,那他也就不会大费周章的打发天使,圣子,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圣灵作为中介来和我们交流了。其次,即使上帝可以被认知,但也是不可能被用语言文字的手段来表达出来的。我们都知道,文字是一种很好的内心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但这种表现形式不可能很好的如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况且,文字本身他又隶属于经验,是经验的产物,而对于神这种超经验的事物,文字是不可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的。然而,我认为在文字产生以前的人类,也许和神保持一种远比我们现今还要亲近的关系。但是,自以为是的人类,凭借着那一点点的小聪明,尖尖的拉远了神和人之间的距离,也淡化了人员本所保留的那些对神的真实的认识。最后,即使神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做到很好的表达,但这也不可能被我们很好的理解。文字是一种很好的内在思想的外在表达方式。这没错,但每个人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是各不相同的,这也就会使得许多的东西在文字中无形的流失了,历史也正是如此。在文字被创造以后,许多的先知和神学家都企图把他们对上帝的理解和自己的经验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流传给后来人,而且,我们也确实得到了很多的文字资料(一种先进解读上帝的唯一途径),但是,我们的理解不可能是对他们的思想的一种再现,而过多的是一种误解和歪理。而就在这其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就被流失掉了。在经过几代人的流传,到我们手中,恐怕所剩无几了。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问题,我们的祖先也许比我们还要清楚些,但是经过文字的记载和流传,在层层的理解过程中不断的缩水,使得原本还清楚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而且,再加上自然科学——一种与神学完全相背离的学科——的蓬勃发展,也渐渐的拉远了神和人间的距离。到现今,对于神圣的“三位一体”,我们现今只能是凭借《圣经》中所说的来信仰,带着虔诚的心,承认上帝的奥秘不是人的理解所能测度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感恩中荣耀上帝,敬拜上帝。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及建构论文

一、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合作为原则,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互动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问题——探究”为程序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将语文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三个层面(教学环境、教学关系、教学过程),并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呈示目标→互动探究→促进发展来设置教学程序。“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并紧紧围绕有待突破的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研究;同时,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交往能力、想象能力,通过问题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破解之道。

2、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心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将学生看作平等的有能力的人,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信任老师,两者在人格平等的条件进行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信念,热情地激励、宽容学生,老师鼓励学生发言,并鼓励学生持不同意见。同时,语文知识偏枯燥,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导学者和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角色,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对话,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是指一个人时时想到创造、事事想创造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探求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探索、创造发展。

二、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成效的衡量标准

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凸现,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课堂的学习方式,整个课堂教学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成效关键看有效性,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与学统一于教学过程,把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首先看教学过程是否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充分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指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形成对语文的良好兴趣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乃至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动式教学的效果首先要看语文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情况。

2、是否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

互动式语文的有效性要依赖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效的互动式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了有效互动,学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虚心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学习别人的解决思路,认真地修正自己的意见。因此,是否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

3、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考量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思维,也要考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如语文基本知识的丰富、教学技能的提升,看是否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人格的健全。

三、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就是要充分认识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内容与工作方法,由注入式为启发式,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其一,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认识到这一单向性授课方式的弊端,将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其二,要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合作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2、设计开放性问题,创造中进行有效互动

开放性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一般来说,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它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找寻语文问题的较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即使能力偏低的学生也能做出一定的回答,增强基础较差学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从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同时,通过对语文开放式问题的讨论与互动,增加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机会,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消除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3、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

只有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互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态度直接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教师应采取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要从内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从内心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提问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表达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尤其对后进生恰当地运用表扬策略;要鼓励与激励学生理解、尊重老师,以积极愉快的饱满情绪,激励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互动。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张恬恬.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2]佐斌.师生互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岳欣云.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4]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1).

第四篇:中关村第一小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论文摘要: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构建资源管理平台,借助专业科研机构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小学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一。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更及时丰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能够更顺利地实现转型,信息化将成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我校致力于建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千方百计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资金的投入,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关村一小资源管理平台简介

目前许多学校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依然是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没有按照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来建设,没有设计标准的软件接口,给内容交换和共享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带来了困难,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中关村一小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座“孤岛”。为了把一座座“孤岛”连成大陆,为了提高校内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利用率,方便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自身特色资源的积累及更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开放,学校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曙光计算机公司密切合作,对校内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与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由学校提出需求和想法,借助于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强大技术团队,开发并构建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中心,从统一规划、分布存储、高度共享、协同开放等角度构建了全新的资源中心——中关村一小资源管理平台。

中关村一小资源管理平台可以定制资源的分类,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置资源的学科和专业目录,例如可以按学科分类:数学、语文、英语,建立试题、试卷、课件等目录分类;或者按照媒体素材的类型划分:图片、视频、声音等,可根据实际需求划分资源类型,系统会自动识别已划分好的分类。对其他节点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目录共享、资源分布式存储,从而解决版权自主管理、资源动态维护的问题,完成资源浏览、搜索以及资源评价等功能。用户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一般和组合搜索,对于检索出来的资源进行浏览、下载、收藏到个人资源库、查看资源的属性描述以及对资源进行评价等操作。对上传的资源则实现分布存储和统一目录检索服务。简单的说就像大家常用的“谷歌”和“百度”,只需输入关键字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内容。

教师在使用学校提供的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将自己的资源共享给周围的使用者。我们的资源管理平台将支持教师个人资源的制作与上传,资源使用信息的统计与评价功能,资源制作的权利直接下放到一线教师甚至学生的手中,并且为内容、形式、流程等方面的制作提供简单易用而又丰富强大的功能,使资源中心的资源能够及时更新和添加,保证其不断扩充、动态发展。面向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构建“傻瓜型”在线资源制作,系统针对不同资源设计不同的制作模板,模板定制则用于定制各类资源制作时的布局、色彩、结构和栏目等。在内容制作模块,系统采用集成的多媒体混合编辑器完成资源内容的编辑制作,制作过程中可以自动将资源相关属性记录下来,并通过入库过程自动纳入标准化资源库,便于资源使用中的跟踪。

中关村一小资源中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源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特点地应用。为此,资源整合与扩展模块通过“我的课程”、“我的项目(课题)”、“我的实验”、“我的主页”、“名师之窗”、“精品课程”、“站”等为师生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提供了便利。通过“讨论社区”与同行、专家以及其他资源中心建立信息交流网来获取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拓展发展空间。

二、资源管理平台软件体系

中关村一小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分为三块独立的软件体系,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分工:

1.RMS软件

RMS是一套完全基于LAMP架构的B/S程序,其主要是向用户提供基本的GUI交互,供用户上传内容、分类浏览、按各种条件检索内容、按用户权限来控制内容的私密性。对于教师们而言,从此不需要关心资源文件存在什么目录、什么服务器、如何分类,RMS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化的管理。RMS通过各种方式对内容进行索引,为内容之间的自动关联、前台复杂搜索提供强大的支持。

RMS还为在线预览主要的文件内容提供了解决方案,图片、视频等主要的文件形式可以直接在线预览。

RMS主要对资源的数据库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也做了充分的考虑。

2.SmartEncoder软件

这是一套可以挂载在RMS平台之上,为视频数据的在线点播预览提供支持的软件体系。它能够自动从RMS数据队列中分析筛选视频文件,支持绝大多数主流的视频文件格式,并对它们进行转码以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点播。

3.曙光集群式文件存储系统

该系统是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集群式文件存储系统,解决了现有文件存储包括以数据库形式管理的文件系统的读写I/O问题,尤其是对大量文件的并发访问有明显的速度提高;彻底消除存储带宽瓶颈;解决了数据信息共享问题,实现了完全的全局文件共享,对任一台应用服务器可访问全部文件;解决了数据安全性问题,任意一块或多块硬盘同时损坏,数据不丢失,并以写盘的速度同步恢复,所有访问应用不中断。解决扩展性问题,应用及存储硬盘线性扩展,可以一块硬盘为单位在线增容。解决应用透明性问题(无关性),使用本技术现有应用完全无需改变,硬件设备基本无需改变。在RMS自动化管理资源数据的同时,曙光集群式文件存储系统则为底层的文件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在中关村一小资源管理平台中,曙光集群式文件存储系统能够为存储空间的扩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对文件内容提供自动冗余,在学校需要增加新的存储空间时,曙光集群式文件存储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新机器,并将它纳入到存储体系中,或者有服务器因为老化更换时,也不需要进行任何人为干预,系统能够自动将其文件恢复到其他的服务器上。曙光集群式文件存储系统,为大规模资源库的存储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由RMS、SmartEncoder、曙光集群式文件存储系统三者组建的资源管理平台解决了物理文件的存储问题、资源数据的索引查询问题、文件内容的预览展示问题;同时,它通过RMS的网站界面来与用户进行交互,用户只需要拖拽文件,通过特定的接口批量上传内容,一切便会由底层的各种机制自动地全部解决。

三、数字校园资源中心的作用

依托资源中心的支持,教师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取数字化教学材料的空间,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开展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网络教学提供资源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资源中心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扩大其知识的涉猎面,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资源管理中心在建设前对需求、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服务对象、适用范围、服务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应用服务系统。资源的评价系统和入库资源的审核系统等保障了资源内容的高质量。将已有的协同办公系统与资源库进行了高度整合,在资源中心里构建一个学习社区,在学习者得到资源库内的学习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交换如何使用学习资源的经验,并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获得学习社区成员的帮助,从而达到知识的共享。

目前大多数数字校园的资源库还处于信息传递这一层次,以存放已开发的素材、课件、网上课程、参考资料等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让用户参与到资源与知识的建设中,也没有考虑资源的动态扩充,而资源的不断扩充恰恰是资源库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数字校园的建设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资源中心是提供数字资源的重要系统之一,通过标准的开放式接口,可以方便、快速地与数字校园的科研、管理等平台等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支持其他系统或平台对学习资源的应用。

数字校园资源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将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共享和使用,将分散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中心集成起来(通过资源管理、资源制作与知识整合等),产生巨大的综合效能,满足了用户的教学需求;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环境和开发手段,根据需求将多种教学资源的聚合效能充分发挥,提供了个性化的资源使用、开发与信息决策支持服务,为缩小知识鸿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知识进步起到并将继续起到重大的作用。

第五篇:“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打造档案优势利用平台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打造档案优势利用平台

【摘要】为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参与性和前瞻性,实现源头控制,进一步推进档案编研,通过实践,构建公文、信息、档案“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建立文档一体化、新闻信息与档案一体化管理,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有效集中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三轮驱动服务于生产经营建设,以软管理提高硬实力。

【关键词】公文;信息;档案;三位一体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第五钻井工程分公司是基于国内外陆上石油钻井技术服务的大型国有企业。该公司着眼于“三基”建设,深入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集公文与档案一体化、网络新闻信息与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以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快速查询的便捷手段和网络新闻信息的宣传效应,服务于生产经营,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企业形象。近几年来,国家对中央企业档案工作更加重视,业务指导由原来的国家档案局调整为国资委和国家档案局共同指导,明确提出中央企业档案是国家信息资料和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石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六化”建设目标:档案馆舍现代化、档案资源体系化、档案馆藏数字化、档案信息集成化、企业形象可视化、档案队伍专业化。结合国家档案局、国资委要求和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目标,在渤海钻探公司统一指导下,该公司及时调整档案工作思路,将原有以实体档案管理为主转化为以电子档案数字化管理为主,并将“公文、信息、档案”三合一,通过网络捆绑式服务,解决公司因市场分散、点多面广战线长,钻井队不了解文件精神、不方便查询井史资料,信息渠道闭塞,造成管理脱节局面。从而有效推进管理提升,解决管理短板,堵塞漏洞,确保政令畅通,激励钻井队提速创效积极性,发挥出档案在钻井生产经营中的积极作用。近6年来,该公司档案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实践创新,集文档一体化、信息档案一体化“三位一体”管理,推进了现代化的开放式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形成“产业链”式系统化工程,从档案产生、进入库藏、数字加工、提供利用到成果推广,打破了档案深闺锁死档的局面,打破了文件不出机关的局面,打破了“一言堂”新闻信息造假的局面,激活了管理模式,使档案信息在公司生产经营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

文档一体化,是基于档案工作前置,实现文件从接收到承办、从制作到发送最终归档的全过程控制管理,通过统一规范管理,实现文件、档案一步到位,既突出了文件管理职能,又体现了档案管理目标跟踪的要求。

该公司制订有《公文管理办法》,将“公文管理”岗位职责划归“档案管理”岗位职责,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由1人统一管理。管理人员在收文和发文后,均可通过OA系统“公文归档”,达到即时归档操作,无需下载后再上传,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直接对接,实现了公文和档案的直通车。2009年,该公司上线集团公司OA电子公文系统,通过OA系统对上级文件接收、承办和公司文件拟订、审核、下发、归档的统一管理模式,使公司所有OA用户在同一时间能及时阅读到公司文件,了解相关政策,避免了文件查找困难和重复申请查借文件造成不便和资源浪费现象。由于作好前端控制,公文评比在渤海钻探公司中连续3年未出现差错,位居前列。

二、建立新闻信息、档案一体化管理

当低头看屏已成风景,信息已脱离纸介媒质呈迅速发展态势。2008年,该公司建立网络新闻信息化管理平台,由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根据信息重要性和时效性进行采集、核实、编辑,选取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反映公司在生产经营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典型事例,每天进行采集、编辑和上报。使档案人从馆藏幕后走到网络服务前台、变故纸堆为活信息的有效途径,重视档案编研已成为集团公司及至整个社会的档案管理研究方向。该公司同时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和考核奖励制度,各单位及时上报工作亮点,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数据、事件核实,编辑成有价值的新闻稿发布,提升了档案人的前沿工作参与意识,为档案编研搭建平台。档案管理者从幕后到前台,不仅体现了档案意识和档案行为的深入和普及,而且对于档案人的素质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对各基层单位的亮点及时反馈、工法、经验的共享,即树立了公司形象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档案管理人员网络新闻信息工作已连续6年获得渤海钻探公司先进单位,2012年获得《平安之路》征文优秀单位、2013年获得《创新工法》征文优秀单位、2014年获《节支降耗优秀工作方案》多项奖励。

三、建立数字、实体档案一体化管理

集团公司档案“十二五” 规划纲要和档案评价工作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档案资源集约化、库存数字化、利用网络化、人员专业化、管理现代化模式。该公司就此从完善制度入手,实行“归档范围确认制和备案制”,同时加大档案软、硬件建设投入,购置大存贮微机、扫描仪;更换档案密集架,加大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使该公司库(下转第35页)(上接第38页)存的文书档案、合同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钻井井史和人事档案等,全部按照规范化管理,并及时实现了实体和数字化档案的全面对接。

一是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升级的必由之路。2011年,该公司着手进行了集团公司档案系统上线工作,成立《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组织机构》,同时,对于电子档案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保护。首批完成了档案系统归档工作,涉及文书、合同、科技、会计、设备、井史、荣誉等档案,数据上线位居渤海钻探公司前三名。重点抓好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下发《关于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明确责任分工,同时购置扫描仪,专门用于文书和井史等档案扫描,历史档案数据进入系统,档案检索快速、提供利用迅速,通过档案系统平台,实现档案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二是深入档案开发利用。档案保管归根结底是为了提供利用,档案管理人员除日常办理档案查借阅,作到手续齐全、借出归还无差错外,还针对不同时期档案进行适时归类,重点开展专项档案编研工作。完成自1976年有公司记载的组织史、组织机构沿革。编纂渤海钻探公司成立以来大事记、年鉴,以及管理制度、干部任免职、钻井统计资料等13个汇编。同时档案管理人员注重收集网络新闻信息重要生产经营信息,积极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的作用,撰写的稿件在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华北石油报、渤海钻探公司网页等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树立公司良好形象。连续6年获得渤海钻探公司网络新闻信息先进单位,实现档案信息资讯由收集、编辑、发布、归档到再利用一体化管理。

在容纳了OA、网络新闻信息、档案系统三个管理平台后,档案管理走在了各公司的前列,不仅实现档案由幕后服务到前台控制,整合了包括文书、合同、设备、科技、单井、会计、荣誉等诸多数据,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为钻井生产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2013年被渤海钻探公司档案评价为A级单位。

下载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问责制建构论文

    摘要: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行政机关中实行的是同体问责制,同体问责主体设置单一、缺乏制衡,存在着问责范围窄、问责力度弱、问责效用差等缺陷。异体多元行政问责的价值理念是近......

    教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建构知识体系》

    兖州市第一中学 孙 杰 《点线面结合,建构知识体系 》点线面结合,建构知识体系 孙 杰 (兖州市第一中学) 【引子】——一道高考题的启示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

    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五篇材料)

    教育资源管理平台 什么样的平台被称为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资源?什么是资源管理?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平台是教育资源管理平台。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

    建构教学心得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与教学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在课程目标上,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服从于使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蕴涵于实现......

    个人随笔—《三位一体教学》

    个 人 随 笔 《三位一体教学》 郭万风 读《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特岗教师,我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看到了《马承与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一书,作......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素质、复合型的、开创型的人才也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动力,谁拥有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而拥有知识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Comparison of model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国人力资源和美国,日本人力资源不同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