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

时间:2019-05-13 22:0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

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教案

主讲人:吕国银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鉴、剥”等21个二类生字,会读会写“遍、款”等38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课文后面的30个词语,会读、会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1条名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会复述课文内容。

4、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的意思,理解引号的作用。能结合文本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5、能主动帮助遇到难题的同学出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好习惯。

6、能按习作要求,用“自述的形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领悟作者是如何讲明道理的,并在课文的研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组织联系,与作者观点产生共鸣。

2、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3、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

三、单元教材分析

《说勤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勤奋”的格言警句,自创班级凡人名言——勤奋篇。《李时珍夜宿古寺》: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根据教材特点,由“夜宿”切入,然后根据故事中人物“夜宿”的语言、行动,来感受精神品格,让学生自主体验,最后联系作品表现时间推移的巧妙手法,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加深理解。《维生素C的故事》:生动地介绍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维生素C大联盟”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让学生在应用互联网的基础上来体验。开头抓住“奇妙”二字导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紧扣中心,深入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与实际生活结合,出版一期关于互联网的板报。

《习作5》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XX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练习5》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读读背背成语和两句名言,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能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本单元教学思路

1、抓住中心句,借助阅读提示,先引导学生细致地研读司马光勤学的事例;然后学法迁移,学生自主研读童第周勤学的事例;最后在对比研读中,进一步明白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2、因为单元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循着哥伦布心情的变化“沉重——痛苦——沉重——惊喜”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感知维生素C发现的过程。

4、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互联网的奇妙主要表现在大、快、多的特点。

五、本单元教学要求

(一)本单元考试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理解句子中的主要词语来体会整句话的意思。

3、能区分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会造句,找出部分近义词和反义词,给词语归类,排列词语,搭配词语。

(二)教法上如何突破考试中难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层次都比较清楚,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凭借课文品味语言文字,发展语文素养的实践过程中,领悟走向成功的一些必备条件、品质,渗透培养其探索科学的精神。教学的难点是不能因为关注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弱化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要把握好文体的特点,立足语文课程,借助文本中丰富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学法上如何指导考试重难点

1、强化字理识字教学生字,复习旧字,理解词语。

2、运用课文训练学生段意的归纳,引领学生总揽全局,掌握中心句的意思及中心的表达方法。

3、课外阅读在配合课内的训练项目外,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批注的形式训练情感的表达。

4、狠抓作文训练,要注重课后小练笔训练,单元作文注意章法条理的把握。周记是由学生自由发挥,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训练。

5、教会学生突破考点和难点。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长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学设计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十七课 长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学设计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十八课 颐和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颐和园在什么地方?指名读,字音都读准了,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呢。听到这个信息,你觉得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带着自豪读题,齐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一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句子,(出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板书:美、大)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哪里告诉我们了?找找看,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4、作者游览了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5、课文的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用直线划出来。

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请同学们边读文字边想,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板书:长、美)

2、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齐读。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

看图想象说话:有的画着(),有的画着()有的画着(),还有的画着()。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的长廊?该用什么语气?(喜欢、惊奇、赞叹)

(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你读到连老师也闻到花香了。

(4)“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理解:神清清爽,你有过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觉?

3、小结:描写长廊时作者抓住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长”,一个是“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1990年这条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对这条又长又美的长廊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作业课作第5题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赏长廊的同时,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收获真是不小!下一节课,让我们用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再到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看一看,去领略颐和园中更多的美景。

第十八课 颐和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颐和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颐和园,那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景色)

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学生欣赏老师简介,师生共同领略颐和园得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的景色

板书:参观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一)学习第二段

1、师: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现在就让我们一处一处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出示第二段)我们先去走长廊,谁带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长廊中?

指名读第二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

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出示长廊图片)

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

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

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

(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读

师: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体的体会了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

师:还从哪看出长廊很长的?

(3)有几千幅画。

师:是啊,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雕刻着几千幅画,确实很长,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

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出示图片)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

指名生读

(4)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生读。读的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

师:这说明花的种类很——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

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神清气爽)

师:什么意思,练说句子

学生用神清气爽说话

3、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长廊,更长、更美了!

4、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

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时建造的场景上,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说,师根据说的情况引导。如:你看的真仔细,为什么要重重地刻?

师:从这些美丽的景观中,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

师:谁想做一个颐和园的小导游,带我们游览这美丽的长廊。

学生先练习

指名做导游,结合图片介绍长廊

师做评价:你这名小导游真称职,把长廊的美丽景色介绍的真具体

(二)学习第3、4段

师:这长而美的长廊,我们走过了。而且走的很尽兴。颐和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细细游赏!现在该去哪里了。

生:万寿山

师: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万寿山的?(第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把这3、4两段读一读,看看万寿山上有哪些景物?(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片

(1)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佛香阁、排云殿是怎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它们特点的词语!出示第3自然段

(2)交流

师:谁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学生: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佛香阁具体的位置在哪?文中用了一个词(耸立)什么意思。(引:像我这样站在这里,能叫耸立吗?)

那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说明这个佛香阁怎样?高板书

师:琉璃瓦见过吗?出示图片(边看边解释: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用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师:排云殿有什么特点?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是怎么样的,谁来形容一下。(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从“一排排”中体会出什么

学生:说明面积很大。多,整齐

3、佛香阁和排云殿一样,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一起读读这段话。

三、板书概括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按照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几处景点,(指着板书)先去走了长廊,长廊的长和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高耸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不知不觉中,这几处景色我们游览完了,也该下课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不过没关系,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览颐和园的其他几处景色。

第十九课 秦兵马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十九课 秦兵马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一课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怎样表现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便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学情分析

上课伊始,我准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那么,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你们认为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呢?我想学生完全有能力一针见血地提出质疑: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都是什么样子?兵马俑具有哪些个性?课文是怎样描写兵马俑的神态的?学生的质疑肯定是零碎的,或表达不到位,我再会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以下四个问题出示。这是学生的阅读期待,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设计理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价值,体现语文学习实践性与独特体验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激情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秦兵马俑,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将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师引导: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学生读后交流)

2、教师展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小结写法: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列举相关的数据,这样的写法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板书:列数据、作比较)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师:是啊!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提示: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师: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4--7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学生自由读4--7自然段,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

3、师引导:这么多的兵马俑近7000个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这里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下不同类型的兵马俑的图片和实物模型,请各组小组长上台领取一个模型,要求大家认真阅读,仔细观察,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说一说,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图片,出示实物模型)

(1)学生观察图片、实物模型。

(2)分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例: 将军俑:

生1:我要说的是将军俑。

生2:我通过看图文资料和模型知道了将军俑是威风凛凛,沉着镇定。

师: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真是神气啊!

生2:作为一个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这个将军俑真是威风凛凛,神态自若。

师:大家说的真好,你们能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生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并请同学评价。)

师:用刚才学习的方法重点学习,看图读课文,体会其他几种兵马俑的个性特点。

4、小结这部分的写法。(板书:举例子)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兵马俑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_;走近_________,似乎_________。

2、师: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3、拓展语言:发挥想象,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师:这一段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板书:打比方、排比)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

4、生齐读这一段。

5、师引导:同学们,读完后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生发言。)

五、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1、师:的确,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出示一组组兵马俑的图片,播放音乐。

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以来,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出示,学生读: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

2、课外再搜集一些秦兵马俑的资料,当当小导游,写写导游解说词,向来我国的外宾介绍介绍。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列数据

作比较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

举例子

个性鲜明

打比方、排比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过程

宽带网

◆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语文园地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语文园地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过程

习作

◆ 创设情景,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 自主完成习作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王亚男】

【内容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学会默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复述作品的大意,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总量,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发展性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5、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6、培养自学能力。

7、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及文化的博大精神和热爱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文字总结。

具体在本次“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分这样几个阶段来指导: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

1、课文辅助,初步体会;

课内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孔子拜师》中学生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在《盘古开天地》中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在《赵州桥》中领略了这一历经千年而风采依旧的建筑杰作,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欣赏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神来之笔,又在语文园地的 “日积月累”中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这样,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灿烂”将不再仅仅是个华丽的修饰符。

2、运用提示,拓展思维;

在本组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后面提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提示语见投影),这段提示语给学生提示了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指明了开展调查活动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提示语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具体类别见投影)。

第二步:活动实施阶段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1、选择内容,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确定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民间工艺等几方面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个小组专题调查实施方案(见投影表格),然后分组进行指导,教师要及时询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恰当指导(有的内容过多、过杂、过繁、偏离,指导挑选)。

2、小组合作,化性。

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拟订方案。

在第三篇课文后面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提示,既是对学生的提醒,也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检查和整理,教师此时可以询问每组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同时给予适当的建议。

应当指出的是在活动实施阶段,我们还应该注意:

一是实践的自主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二是实践的文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心理等。这样,“中华灿烂文化” 的文化味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我们本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如嘉善田歌、思贤塔、梅花道人吴镇等)。

三是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出越剧(或田歌《五姑娘》),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唱几句。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第三步:活动的展示阶段

我们可以将“口语交际”与展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描述、图片或实物展览、歌声琴声演示等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然后引导学生畅谈感想,为习作作好准备。这样,使学生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内化为语言和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达成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第四步:活动的内化阶段

引导学生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是对某一种文化的描述,更可以是对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感想、收获的记录。

【课时安排】

17、孔子拜师2课时

18、古开天地2课时

19、赵州桥2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1课时

共计8课时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游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介绍长城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星光旅游公司的导游李经纬。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长城。万里长城在八达岭这一段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最坚固的一段。曾经有许多国家首脑和领导人到这里参观,从而成了旅游胜地。

长城全部由条石和城砖筑成,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城每隔一米就有一个供射箭用的射口。每隔三百米就有一个正方形的城台,必要时可以相互呼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如果有敌军突袭,可以在城台顶上点火,以表示有敌军或请求支援。

另外,大家在游玩时请注意安全,带孩子的游客请看住自己的孩子,否则出意外的话,我们旅游公司不负任何责任。

本次旅行(导游)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游客的支持。

2介绍长城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旅客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导游社的导游吴兴宇。请大家随我到长城细细游玩。

长城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上每隔30~40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说到长城,我会想起传说“孟江姜女哭倒长城”。

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征用大量的百姓男丁。

孟姜女的丈夫就是被征去建长城的一个。一去很多年,孟姜女的丈夫一直没有回来,孟姜女离开家乡去寻找丈夫。结果发现丈夫已经劳累过度而死。由于悲痛欲绝,在修筑一半的长城边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长城。

在长城,我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谈、不在墙上乱涂粘遗产乱画不要口香糖吐到长城的任何一处地方。

时间过得可真快,长城已经游玩过了,希望下次我还能为大家介绍长城。

3亲爱的游客们,今天由我来当大家的导游,我感到十分荣幸。希望在这美好的一天给大家带来快乐。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长廊,你看它多美呀!红漆的栏杆,绿漆的柱子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到这儿,你有点不信了吧,但是这的确是真的,这能表现出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才修建成这美丽的长廊。

走完长廊,如果大家想到昆明湖中心的小岛上玩,就必须通过一座石桥。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的旅程就到这里了,亲爱的游客们,再见。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四年级 语文(学科)上 册第 五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和《习作5》、《练习5》组成。

单元教材分析:

《说勤奋》让学生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李时珍夜宿古寺》让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维生素C的故事》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用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深刻语句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可贵精神。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

4、习作学会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5、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学会帮助同学解决出现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单元教学难点:

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⒈《说勤奋》……………………………………………………………………2课时 ⒉《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时 3.《维生素C的故事》……………………………………………………… 2课时 4.《奇妙的国际互联网》…………………………………………………2课时 4.《习作5》……………………………………………………………………… 2课时 5.《练习5》………………………………………………………………………… 2课时

下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桥

    四年一班 戢月琴 2016年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收获》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7.《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五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共计10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至61页,包括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以及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和语文园地三。 教......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冀教版) 第五单元:神奇的大千世界 21观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主讲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主讲稿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不解的问题,成功的喜悦,遭受挫折的烦恼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选编这组......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课文7篇。背诵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2、 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6次。 3、 继续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 4、 学习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故宫导游词 (在旅游车上)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去北京故宫的途中。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张灵昕。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