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和证书(电子版)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和证书(电子版)管理办法(试 行)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是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凭证。为适应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的要求,切实方便教师,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意见 >的通知‣(赣教发[2011]12号)精神,现就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和证书(电子版)管理制定如下办法:
一、建立全省统一运行管理平台
(一)省教育厅作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统筹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和证书(电子版)管理工作,在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信息库的基础上,负责开发培训项目和证书管理系统,规范电子档案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建立分级审核、分级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省内统一管理系统平台(以下简称系统平台)。
(二)教师培训信息,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培训谁登记的原则。
(三)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省、市、县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进入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四)纳入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库管理,经教育主管部门分级审核编号管理的教师,进入系统平台,逐人建立教师培训信息档案。
(五)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的学时互认信息,记入教师培训信息档案,进入系统管理。
(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电子版)分为: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书、年度培训合格证书、单项培训合格证书三种,全省统一编号管理。
二、分级管理及操作流程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按财政经费来源和教育部门层次,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系统平台在保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文号的同时,对各级培训项目实施统一编号管理。在江西实施的国家级培训项目由省教育厅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负责管理;省、市、县级培训项目分别由同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管理,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建立责任制,依法确保教师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编号根据年份、主管部门级别和培训类别不同由系统平台自动生成。(项目编号代码附后)
(二)根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通知‣(赣教师字[2011]39号)文件精神,培训机构由省教育厅统一认定,通过系统平台分级管理。
设在中小学的网络名师研修工作室作为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联盟的组成单位,纳入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范围统筹管理,分级负责。
(三)项目培训操作流程
1、培训项目由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职能管理部门)在系统平台分级发布。不属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职能部门)管理的培训项目,以及未经省教育厅认定的符合资质要求的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项目,其培训项目不予认定、实施和考核登记,不纳入系统平台管理,所发培训合格证书,不能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评聘、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以及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以及评先评优的依据。
2、中小学教师培训采取调训的办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分配培训名额到学校,学校按名额和条件通过系统平台推荐参训教师,经逐级审核汇总报培训项目教育主管部门,确认参训教师名单,由承训机构通知教师按时参训。
3、培训班报到结束,培训机构将实际报到参训教师名单通过系统平台提交培训项目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组织教师分班培训、逐人考核。
4、教师培训考核后,由培训机构通过系统平台登记学时和考核结果。
(四)学历教育学时互通
教师在职进行学历进修,应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原则。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经省教育厅审定,属于教育部文件规定义务教育专业学历教育和教育类研究生主要课程教育,所取得的学分可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统进行折算,实行互认互通,记入教师培训信息档案(具体办法另发)。
(五)网络名师研修工作室导师学时互通
根据•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赣教师字[2011]21号)文件精神,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经考核完成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任务,以及协助承担任务的辅导团队(8人以内),下一学年可免予参加全员培训,并认定指导培训互通全员培训72学时。
三、管理权限及帐号生成
系统平台通过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帐号,实现对系统平台的分级审核,分级管理。
(一)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员账号的管理和使用。
培训机构通过各自的信息管理员帐号,实现培训信息和教师参训信息的分级登记和汇总。经认定资质的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由同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系统平台生成并下发其管理员帐号,授权其登记所实施的教师参训信息。经认定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应设信息管理主任1名,信息管理员若干人,分工负责相关信息的日常管理。信息管理主任由培训机构予以明确,报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各级培训机构在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机构信息、承担培训项目信息、参训教师信息、教师考核成绩等信息的汇总、上报。
设在中小学的网络名师研修工作室作为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联盟的组成单位,由网络联盟通过系统平台生成并下发其管理员帐号,登记教师参训信息。
(二)中小学校信息管理员帐号的管理和使用。
中小学校设校级培训信息管理员,管理员由学校予以明确,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中小学校管理员帐号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系统平台生成并下发,主要负责校本研修内容、学时的考核登记,教师学时互认申请原始材料、信息的审核、汇总、上报,本校教师培训信息的管理、查询,继续教育证书查询、输出。
农村乡镇小学信息管理员,原则上设在乡镇中心小学。
(三)教育主管部门信息管理员帐号的管理和使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不同权限的信息管理员帐号来实现对培训项目和培训情况的分级管理和监督,管理员帐号通过系统平台生成,逐级下发。
1、省级信息管理员在省教育厅领导下,具体负责省管国家级、省级(含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信息的管理,本级培训机构信息的管理,教师学时互认信息的管理,以及全省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的监督管理、查询和统计分析。
2、市级信息管理员在所属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市级培训项目的管理,市级培训机构信息的管理,以及全市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的监督管理、查询和统计分析。
3、县级信息管理员在所属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县级培训项目的管理,县级培训机构信息的管理,以及本县(市、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的监督管理、查询和统计分析。
四、继续教育证书的生成和使用
(一)单项培训合格证书
1、•单项培训合格证‣是教师参加并完成单个项目培训的合格凭证。
2、•单项培训合格证‣由经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将考核结果导入系统平台后自动生成,证书编号由系统平台根据培训项目编号自动生成,其格式由省、市、县分级规范,纳入系统平台管理。•单项培训合格证‣由培训机构统一打印、盖章,交参训教师保存。
全员远程培训的学时和考核结果,由省远程培训中心汇总,报省师训站审核后,直接纳入•年度培训合格证书‣管理,不再单独发放•单项培训合格证‣。
3、•单项培训合格证‣信息记入•年度培训合格证‣、•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做为单项合格证,不能代替•年度培训合格证‣和•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
(二)年度培训合格证书
1、•年度培训合格证‣分学年记载教师每年参加各级继续教育的所有信息,学年计算时间为自2011年始,每年7月至次年6月。
2、•年度培训合格证‣是教师年终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定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只有完成每学年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凡未取得•年度培训合格证‣者,学校对其年终绩效考核应降档次,教育主管部门应暂缓其职称评定或聘任,待参训考核合格取得•年度培训合格证‣后,再予办理。
根据省教育厅赣教发[2011]12号和赣教师字[2011]21号文件规定,“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每年全员远程培训不少于72学时(其中新入职教师不少于122学时)。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本辖区教师培训要求,报上一级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纳入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3、•年度培训合格证‣的格式由省统一规范,由教师任职学校(单位)根据管理权限,由系统平台生成纸质证书和名册打印稿,经任职学校(单位)审核盖章,教育主管部门验印,证书发教师,名册学校存档,作为教师当年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定聘任的依据。证书编号由系统平台根据年度编号和教师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信息库中的编号自动生成。编号规则是年度编号(学年的起始年度)+教师编号(中小学教师管理信息库中的编号)。例如,南昌市第一中学张三老师在中小学教师信息库中的编号为:***001,张三2011—2012学年的继续教育证书编号为11-***001。
(三)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书
1、•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综合汇总教师参加五年一周期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全部信息。“十二五”培训周期计算时间为自2011年7月起,经5个学年至2016年6月结束。
2、•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是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只有完成五年周期内全部培训,经每年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后,凡未取得•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者,教师资格不予注册。
根据省教育厅赣教发[2011]12号和赣教师字[2011]21号文件规定,“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五年累计接受全员远程培训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新入职教师不少于410学时)。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此基础上,制定本辖区教师培训要求,报上一级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纳入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3、•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的格式由省统一规范,由教师任职学校(单位)根据管理权限,由系统平台生成纸质证书(一份)和名册(一式三份)打印稿,经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盖章,由省教育厅授权设区市教育主管部门验印,证书发教师,名册由学校、县、市分别存档。证书编号由系统平台自动生成。编号规则是五年培训计划编号+“W”+教师编号(中小学教师管理信息库中的编号)。例如,南昌市第一中学张三老师在中小学教师信息库中的编号为:***001,张三“十二五”的继续教育证书编号为12W-***001。
(四)取得系统平台打印和验印一致,查核无误的培训合格证,是评优评先的前提。省、市、县三级评选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全省评选特级教师,以及各种先进和荣誉,对培训考核存在不合格记录者,暂停申报资格,待补训合格后,再按规定条件申报评选。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培训项目和证书管理责任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和证书实行电子化管理是一项重要和严肃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院校(机构)要严格按照电子化管理流程做好信息采集、登记、审核等工作,对于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二)严把信息管理员配备关。为确保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和证书(电子版)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信息数据的准确、完整、安全,各级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对选配的管理员严格把关,明确责任,抓好技术培训。各级管理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工作认真细致,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规范操作,严格管理,确保项目和证书信息安全。各级信息管理员应相对固定,管理员账户要妥善保管,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他人使用,管理员密码要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并要定期修改。如有特殊情况需更换管理员,应书面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新老管理员工作和技术交接,并由新管理员及时更改密码,确保信息的安全。电子证书所记载的信息和数据,只能按权限查询,不向社会公开,未经省教育厅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外发布、转载和传播。
(四)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赣发改收费字[2005]1594号)核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按规定收取继续教育证书费,保障系统平台证书管理正常运行。•五年周期培训合格证‣每五年每人每证5元,•年度培训合格证‣每年每人每证2元,由教师所在学校或单位从公用经费中列支,随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课时费分年度上缴,由设区市教育局确定,省、市、县分级使用,用于成本开支,适当倾斜基层。•单项培训合格证‣每人每证5元,由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在培训专项经费中列支,不得向参训教师收费,由培训项目教育主管部门,依据系统平台统计的培训合格证数,分年度分级在年底向本级培训项目承训机构征收。证书收费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用财政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足额专款用于本级教育主管部门电子证书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接受价格、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罚。
(五)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电子版)启用后,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印制纸质培训证书,实行全省统一运行平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经培训合格颁发的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以及其它先进荣誉证书,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制纸质证书,发给教师,并纳入系统平台电子版管理系统,登记查询。
六、附则
(一)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含校长)。
(二)本办法自公布并培训后试行,由江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十二五”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依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省人社厅《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条例》(粤人社发„2010‟89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粤教继函„2011‟22号)和《2011-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中小学教师,是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及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科研部门、电教部门、少年宫和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其他事业机构中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在职人员(上述人员以下统称“中小学教师”,上述单位以下统一简称“中小学”)。
第三条 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参加继续教育的结果作为中小学教师资格再注册、岗位聘任、验证考核、职称晋升、名优评选等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第四条 为加强继续教育信息管理,我市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市统一编排学号、统一学时管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地载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网”),并与“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统一对接。
第五条 我市中小学教师必须完成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天或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7天或42学时。每天按6学时计算,每学时为45分钟,一天不足6学时的,按实际学时计算。
第六条 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验证以“继续教育网”)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记录为依据,按照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进行验证。
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周期为我市中小学教师从事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工作的年限,超过5年的以最近5年计。周期验证的要求是: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内须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累计总学时要求,其中包括每年对公需课、专业必修课等的要求。
今后,继续教育验证将作为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依据。以5年为一个继续教育周期的验证为例,须提供5年内每年验证的结果。
第七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及登记分为三大类:
(一)公需课 公需课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公需课目录中的课程为准。每年我市中小学教师可参加由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指定的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在 “继续教育网”上学习考核合格者,由“继续教育网”自动记录课程学时。参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基地组织的公需课学习,须由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二)专业课
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省教育厅提供。专业科目指南必修以外的学习采用以下方式学习、登记: 1.面授培训:参加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机构实施的课程学习或其他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证明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2.远程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网”学习的网络课程,其培训学时由“继续教育网”自动记录。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网站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凭获取的成绩单,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经所在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3.专项培训: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施教机构组织的专项培训,其参训学员的学习成绩由施教机构在“继续教育网”上进行登记。
4.校长培训: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长培训(含校长专项培训),其参训学员的学习成绩由委托实施的校长培训机构在“继续教育网”进行登记。参加国家级、省级组织的校长培训,由学员将参训成绩单或证明扫描(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学校核对原件、初审,所属校长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5.教研培训:由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培训,凭教研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每年登记10学时,由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证明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6.学历教育: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每年登记不超过28学时,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通过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7.企业实践锻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每两年参加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实践两个月,视为完成两年专业课学时,由学校或组织机构出具实践证明,个人将证明扫描或拍照并上传“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单位初审,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8.课题、论文、专著等成果:当年取获得专利、出版专著、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成果的主创人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28学时,成果的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科目14学时;完成市级专业课题或在市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成果的主创人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14学时,成果的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7学时。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学时。
凡作为培训者身份参与培训授课、开讲座、作报告、实践指导、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开展的学时数的双倍计算所获得培训学时,其中在“继续教育网”上推广新技术或学习成果,按浏览人次计算每100人次登记1个学时。由施教机构给予培训者任务证明书,个人将证明书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学时。
(三)其他培训
1.校本培训:参加校本培训活动,由学校申报课程、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后,统一在“继续教育网”上为教师申报校本培训学时,再经所属教师培训机构审核确认其他培训学时(每年登记10学时-24学时),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区、县级市制定。市直属学校校本培训的实施由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制定。
2.相关活动: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不足1天按实际学时计算。由施教机构给予参训证明书,学员将证明书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进行申报,经单位审核同意后,所属教师培训机构确认学时。
第八条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竞争、择优机制。通过开展项目公布、实施方案征集、专家评审,遴选一批符合资质要求的培训机构(基地),委托组织实施。
第九条 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培训绩效管理。
(一)面授培训。我市将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市、区两级专项培训项目,实行网上项目注册,统一在“继续教育网”进行登记,包括:培训机构名称、培训项目介绍、参训学员资料、培训方案及培训总结等。参加专项面授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或完成阶段性培训任务后,必须在“继续教育网”填写调查问卷,并作为其获得培训学时或项目培训结业的必需内容。市级重点培训项目将组织专家进行培训绩效评价。
(二)远程培训。参加网络远程培训的教师,需要按照学习流程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填报反馈意见。通过整理分析网络课程的培训满意度,作为已有课程保留或淘汰的重要依据,并为考核在线辅导教师工作情况作参考。
(三)校本培训。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业务管理,认真审核申报课程,加强指导,定期组织工作检查、督促,确保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第十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做好中小学教师申报学时证明材料的保存工作,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检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做好参训学员的培训情况档案管理,培训结束后给参训学员发放培训学时证明,给参加培训的培训者发完成任务证明(包括:记录参训时长、学时等)作为申报材料,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或擅自中断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要及时通报,所在学校和有关单位应督促其改正,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对在继续教育中弄虚作假、骗取成绩的个人和单位,要严肃处理;在试用期内的新教师不参加培训,不得转正上岗。
第十一条 按照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性培训者队伍。选聘高等院校、教科培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企业的管理者和专业技师,以及中小学名师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政府财政拨付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第十三条 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施教机构要严格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定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第十四条 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面授课程和网络课程进修,其学费由本人负责25%,任职单位负责75%;参加提高学历层次进修的,凭学业成绩证明或学历(学位)证书和学费发票向任职单位申请报销学费,其学费由本人负责30%,任职单位负责40%,市教育局负责30%。各区、县级市可参照市级的规定,制定本区、县级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的学费报销比例。
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境外短期培训,市直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由本人负责20%,任职单位负责30%,市教育局负责50%。各区、县级市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由市教育局负责20%,其余80%由教师个人、任职单位和区、县级市教育局负责,具体分担比例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确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广州市教育局负责解释,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填写要求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填写办法:
(一)该证书每学员一本,由学员填写,经县(市、区)以及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由学员持有,作为优先评聘和晋升教师职务的依据之一。证书自发证之日起有效期五年。
(二)任教学段、学科:任教学段填写小学,任教学科填写教师所教学科。
(三)发证单位:不填
(四)教师编号:填郑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卡编号。
(五)培训周期:填写第四周期。
(六)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登记:对于参加第四周期第二期岗位培训的教师,按照所发学员成绩单内容进行填写,每门课程36学时;对于参加高学历进修、市级骨干教师等培训的教师,按实际参加培训的课程名称(10门)、学时(每门36学时)、学习时间、考核考试成绩进行填写;填写有培训内容的张页都要加盖培训机构公章。
(七)校本研修活动登记:(2012、2013年)、教研学时、教学技能训练学时、教学实践活动学时按实际参加活动学时进行填写,三项内容合计不少于360学时。
学校审核意见:情况属实
(八)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参加教育技术中级或初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学员填写教育技术中级或初级以及证书编号(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学员填写计算机中级以及证书编号)。
(九)使用有效期:不填。
(十)该证书要用黑色水笔填写,书写要工整,不得漏项,不得涂改,有漏项、涂改现象不予审核。
《郑州市小学教师岗位培训结业登记表》填写办法:
(一)该表由各单位师训负责统一填写(加盖公章),高学历进修、市级骨干教师培训、TFU课程教师培训等要在备注栏里注明培训类型。
(二)对上一期审核不合格学员,符合办证条件者,可随本期结业学员一起参加审核,不再单独造表,但备注栏内要注明。
第四篇:关于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要求及管理办法
关于中小学教师作文及其它学科实施电子备课要求
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要求,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备课的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备电子文档教学设计。为规范电子备课形式,使电子备课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个人智慧、集体智慧与校本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现特制定《全区义务段中小学教师作文电子备课手册》实施办法。
一、电子备课要求
(一)电子备课的一般要求
1.教师电子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在备课中应落实新课程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应注重有效性。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将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设计中,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克服对教学参考的过分依赖,反对机械照搬。
3.备课的基本要求参照《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二)电子备课类型
备课过程中,以教师个人解读学生作文为主,深钻学生作文,把握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难点、特点,结合《课程标准》要求,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参考、借鉴、整合校本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案例。忌照搬照抄他人的教学设计。
(三)电子教学设计要素
1.电子教学设计分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学期作文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设计三部分。
2.习作教学课时设计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第一课的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的习作讲评课。习作讲评课教学流程一般由以下构成:导入、欣赏、挑刺、训练(或指导)、教学反思等。
(四)电子教学设计格式
1.电子教学设计格式参照附件(见电子备课附件)。2.每个教师的电子教学设计要统一要求,统一格式。如,在Word形式下,A4或8开40克以上纸质,纵向设置,其它为默认格式。
二、电子教学设计的管理
1.电子备课实行申报制。每学期初,教师提出申请,由教研组长审核报学校批准。学校要将电子备课具体安排报区教研室备案,并在实施一个月内邀请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到校进行指导并进行修改。
2.教师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原则上提前一周,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上传本学期作文备课手面的电子文档和课件。
3.电子备课不是一个单独的多媒体模拟演示,它应该是一堂完整的课,体现制作者完善的教学设计,课件只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任课教师不得以课件代替教学设计。
三、其它学科电子教学设计的管理
1.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能按照学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模式授课的学校),除语文教师的习作备课外,其它学科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电子备课(按现行教师备课手册的格式进行),但要制定出详细的电子备课考核办法报区教研室备案。
2.学校要建立电子备课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电子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每学期要通过月查月结等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抽查,或开展评比优秀教学设计、跟踪听课等,来检查教师的备课质量,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发现电子教学设计主体内容不规范、备课不及时、只是复制或照抄他人的教学设计(注: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至少三分之一的教学环节进行改动或添加个人的教学设计,否则视为照抄教学设计)等,将终止其电子备课,一年内改为手写备课。
3.实施教师电子备课的目的,是向教师无纸化备课过渡。4.对于办事处学校跨多个学科 的教师,仍按任教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课(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的顺序备两门课(注:一是专职教师除外,二是班主任备课不包括其中),所任教的其它学科原则上在课本上进行备课,但必须包括学习目标及简单的学习过程等。
2016年1月6日
第五篇:册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册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修订)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保障中小学教师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登记对象
全县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
二、登记范围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且符合以下规定的培训,取得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的,其培训学时实行登记。
(一)集中培训
1.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2.经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委托的县级及其以上教师培训机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3.学校选派参加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科研培训活动。
(二)远程培训
由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由教育部推荐的具有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资质的机构承办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三)校本培训
1.经县教育局同意,中小学校与县级及其以上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的集中培训;
2.由学校集中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教科研活动,校际间联片教研活动等。
三、登记办法
(一)学时登记
学时登记采用由省统一印制的“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证”(简称“登记证”)。
学时登记由学校负责。学校设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员和审核员。登记员和审核员对登记结果负责。教师参加符合登记范围的培训后,登记员根据培训的有关文件、通知、学习记录和培训单位颁发的结业证、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等进行相应的学时登记并签字(盖章),经审核员审核后签字(盖章)认可。
(二)学时计算
登记的学时含“集中培训”学时和“校本培训”学时两类。
1.集中培训:
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计为“集中培训”学时。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全天计8学时,半天计4学时。五年累计集中培训登记学时数不得低于24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低于2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低于40学时。
2.远程培训:
完成学习内容,取得合格证,按培训模块规定学时数的50%计算为“集中培训”学时。五年累计登记学时数不高于50学时。
3.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按1课时为1学时计算为“校本培训”学时。五年累计校本培训登记学时数不高于12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高于1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高于20学时。
4.其他培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
(1)学历提高培训:五年内,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在取得与其任教学科同专业的学历或学位证的当年,一次性记入“集中培训”学时。其中,小学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取得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按60学时计;小学教师取得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按80学时计。
(2)脱产学习:经组织安排教师参加离岗脱产学习,取得合格证后,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集中培训”学时,但学时数最多按20天计为160学时。超过的培训时间不再计算学时。
(3)主讲教师:中小学教师担任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的主讲教师,凭承办单位证明、课程表(加盖公章)及讲稿等资料计算相应学时。担任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送教下乡、巡回讲学等授课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3倍计算“集中培训”学时,其登记学时数累计不超过150学时;担任校本培训授课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2倍计算“校本培训”学时。
(4)新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的120学时实行单独登记,不记入集中培训360总学时。
(5)校本研修:经县继教办(办公室设在教师培训中心)审核同意,有活动方案,有活动记载的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教师教育活动,按每小时1学时计算,中心发言人按每小时2学时计算。活动记载应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主持人、签名册、活动内容、讲稿等信息和材料。本项每学年最多可计20学时。
(6)自培自练:每完成以下一项者,登记5学时,每学年最多20学时。◆必修课程有读书笔记(必修课程的读书笔记可用作“学风建设”的读书笔记)◆全年听课在20节以上
◆每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反思(全年有2篇以上的)
◆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全年至少2篇)
◆每学期开发一件课程资源(全年有2件以上)
(7)科研课题。参加课题研究,主研人员根据课题立项单位的级别,每学年分别计学时:国家级50学时、省级40学时、州级35学时、县级30学时、乡镇级25学时、校级20学时。协研人员按主研人员学时量的三分之一计算。
(8)论文交流。参加学术研讨会,提交入选的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按会议主办单位级别,分别计:国家级20学时、省级15学时、州级10学时、县级8学时、乡镇级4学时、校级2学时。
(9)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按报刊的级别,每篇(不低于1千字)分别计:国家级20学时、省级15学时、州级10学时、县级8学时。
(10)教学竞赛。经任职学校同意,参加教育教学方面的竞赛并获奖者,按主办单位的级别,分别计学时:
国家级一等奖20学时,二等奖15学时,三等奖12学时;
省级一等奖15学时,二等奖10学时,三等级8学时;
州级一等奖10学时,二等奖8学时,三等奖5学时;
县级一等奖8学时,二等奖5学时,三等奖3学时;
乡镇级一等奖5学时,二等奖3学时,三等奖2学时。
(11)教学示范。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公开课(研究课)活动,听课者按听课时间计算;主讲者,县级及以上组织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3倍计算“集中培训”学时,其登记学时数累计不超过120学时;担任校本培训授课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2倍计算“校本培训”学时。
(12)校外教研。经任职学校批准,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以正式会议时间计算,按实际活动时间以每小时1学时计算。
5、说明:同一活动,同一成果不能重复计算。如参加教研活动,同时又提交论文,只能计一项;同一论文,既会议交流又正式发表,也只能计一次;参加各种竞赛获多级奖励,只能计一次。其它可能出现重复的活动或成果的学时登记办法类推。
四、组织管理
我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进行审查、审核和备案。
(一)实行培训备案制度。各乡(镇)、校组织符合登记范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须将培训文件和方案(含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师资配备、食宿安排、经费预算等)等至少提前15日报县继教 “工程办”(设在教师培训中心)备案。
(二)学校对登记结果进行审查。各级各类学校要及时、如实地登记和审查教师培训学时,做到内容翔实、资料完备、数据准确。
每学期末,学校对学时登记情况进行一次校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加盖学校公章。学校每学年对学时登记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并填写汇总表,将汇总情况报县“工程办”审核。
(三)县“工程办”对登记结果进行审核。县“工程办”根据培训备案资料对学校学时登记汇总情况及汇总表进行一年一次审核,同时对“登记证”登记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然后签署意见和盖章。
每五年,县“工程办”对经审核认定完成规定培训学时的教师进行统计汇总,将汇总情况及汇总表上报州教育局进行审核,然后报省工程办备案,并作为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的依据。
(四)各级使用的汇总表格由省统一制作。县、乡(镇)、校都要建立和完善登记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五)各乡(镇)、校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的监督管理,使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程序规范、结果真实。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对违规者要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六)考核评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是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县教育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校培训登记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
五、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实施。
2011年9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