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范围内取得教师资格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在职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继续教育是指中小学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的学习培训。
第四条 省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做好继续教育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 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管理。原则上“十三五”期间全省中小学教师应完成不少于360学分且每年不少于72学分的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第二章 内容与形式
第七条 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开展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专业能力训练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
第八条 继续教育分为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指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教育。非学历教育是指经学校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对教师进行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及岗位要求而开展的学习培训。
第九条 继续教育坚持教师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统一培训与自主研习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素质。
第十条 继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实施。五年周期内,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提供不少于240学分的全员集中培训。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实践等自主研习活动。
第十一条 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确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织教师自主选择和学习。教师通过远程、自学等方式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继续教育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计入学分。
第三章 学分登记与管理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登记,采用证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未经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授权的培训,不得纳入“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不得报销培训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范围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认可的各类培训;教师参加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提升学习;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组织开展的校本培训,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并认可的教师自主研习活动,以及其他与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活动。
第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认可的各类培训,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依据课程类型及其重要性折算学分,原则上培训时间1小时为1学时,1学时计算1学分。
第十五条 中小学教师参加国民教育系列提高学历(学位)教育,在读期间学业成绩合格,本学年继续教育记72学分。外出挂职锻炼和跟岗研修培训超过72学时的,按72学分计算。
第十六条 新任中小学教师试用期培训不少于120学时,经考核合格记72学分。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每5年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经考核合格,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第十七条 在县级及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中,担任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和上示范课、观摩课的,完成工作任务凭培训单位出具证明可按其承担的培训学时数的两倍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第十八条 各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按培训形式和时间由工作室主持人出具证明、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据实计算学分。
第十九条 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和学校认可的教师自主研习活动学分,五年周期内累计登记不超过120学分,具体计算办法由中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第二十条 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结束后,教师个人凭培训通知、结业证书等相关材料提出登记申请,由教师所在学校进行材料审核、学分计算,并在证书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登记。五年一周期,学分积满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打印《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 对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无法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学分的教师,经学校同意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补修。具体办法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继续教育学分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认定。加强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过程管理,对学分登记与事实不符或培训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追究相关部门、学校及人员责任。
第二十三条 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所在学校和有关单位应督促其改正。对在继续教育中弄虚作假、骗取学分的教师,取消其学分记录,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章 政策保障
第二十四条 举办教师培训的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加强继续教育过程性记录和档案管理,作为登记和审核继续教育学分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继续教育学分是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及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暂缓教师资格注册,不得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优秀教师推荐评选,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各学校依据国务院关于中小学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提取继续教育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十七条 中小学教师参加法律、法规规定的继续教育,其费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解决;参加所在单位安排的继续教育,其费用由所在单位负担;参加自主选择的继续教育和自主研习活动,其费用按照所在单位的规定解决。
第二十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不得向教师个人收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审核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管理费和证书工本费。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2016年12月08日 来源: 贵州省教育厅教师处
第二篇:贵州省十三五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贵州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范围内取得教师资格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在职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继续教育是指中小学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的学习培训。
第四条 省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做好继续教育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 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管理。原则上“十三五”期间全省中小学教师应完成不少于360学分且每年不少于72学分的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第二章 内容与形式
第七条 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开展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专业能力训练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
第八条 继续教育分为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指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教育。非学历教育是指经学校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对教师进行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及岗位要求而开展的学习培训。
第九条 继续教育坚持教师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统一培训与自主研习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素质。
第十条 继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实施。五年周期内,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提供不少于240学分的全员集中培训。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实践等自主研习活动。
第十一条 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确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织教师自主选择和学习。教师通过远程、自学等方式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继续教育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计入学分。
第三章 学分登记与管理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登记,采用证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未经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授权的培训,不得纳入“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不得报销培训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范围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认可的各类培训;教师参加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提升学习;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组织开展的校本培训,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并认可的教师自主研习活动,以及其他与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活动。
第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认可的各类培训,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依据课程类型及其重要性折算学分,原则上培训时间1小时为1学时,1学时计算1学分。
第十五条 中小学教师参加国民教育系列提高学历(学位)教育,在读期间学业成绩合格,本学年继续教育记72学分。外出挂职锻炼和跟岗研修培训超过72学时的,按72学分计算。
第十六条 新任中小学教师试用期培训不少于120学时,经考核合格记72学分。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每5年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经考核合格,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第十七条 在县级及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中,担任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和上示范课、观摩课的,完成工作任务凭培训单位出具证明可按其承担的培训学时数的两倍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第十八条 各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按培训形式和时间由工作室主持人出具证明、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据实计算学分。
第十九条 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和学校认可的教师自主研习活动学分,五年周期内累计登记不超过120学分,具体计算办法由中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第二十条 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结束后,教师个人凭培训通知、结业证书等相关材料提出登记申请,由教师所在学校进行材料审核、学分计算,并在证书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登记。五年一周期,学分积满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打印《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 对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无法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学分的教师,经学校同意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补修。具体办法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继续教育学分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认定。加强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过程管理,对学分登记与事实不符或培训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追究相关部门、学校及人员责任。
第二十三条 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所在学校和有关单位应督促其改正。对在继续教育中弄虚作假、骗取学分的教师,取消其学分记录,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章 政策保障
第二十四条 举办教师培训的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加强继续教育过程性记录和档案管理,作为登记和审核继续教育学分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继续教育学分是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及考核的重要依据。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暂缓教师资格注册,不得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优秀教师推荐评选,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各学校依据国务院关于中小学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提取继续教育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十七条 中小学教师参加法律、法规规定的继续教育,其费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解决;参加所在单位安排的继续教育,其费用由所在单位负担;参加自主选择的继续教育和自主研习活动,其费用按照所在单位的规定解决。
第二十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不得向教师个人收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审核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管理费和证书工本费。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十二五”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依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省人社厅《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条例》(粤人社发„2010‟89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粤教继函„2011‟22号)和《2011-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中小学教师,是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及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科研部门、电教部门、少年宫和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其他事业机构中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在职人员(上述人员以下统称“中小学教师”,上述单位以下统一简称“中小学”)。
第三条 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参加继续教育的结果作为中小学教师资格再注册、岗位聘任、验证考核、职称晋升、名优评选等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第四条 为加强继续教育信息管理,我市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市统一编排学号、统一学时管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地载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网”),并与“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统一对接。
第五条 我市中小学教师必须完成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天或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7天或42学时。每天按6学时计算,每学时为45分钟,一天不足6学时的,按实际学时计算。
第六条 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验证以“继续教育网”)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记录为依据,按照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进行验证。
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周期为我市中小学教师从事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工作的年限,超过5年的以最近5年计。周期验证的要求是: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内须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累计总学时要求,其中包括每年对公需课、专业必修课等的要求。
今后,继续教育验证将作为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依据。以5年为一个继续教育周期的验证为例,须提供5年内每年验证的结果。
第七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及登记分为三大类:
(一)公需课 公需课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公需课目录中的课程为准。每年我市中小学教师可参加由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指定的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在 “继续教育网”上学习考核合格者,由“继续教育网”自动记录课程学时。参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基地组织的公需课学习,须由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二)专业课
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省教育厅提供。专业科目指南必修以外的学习采用以下方式学习、登记: 1.面授培训:参加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机构实施的课程学习或其他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证明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2.远程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网”学习的网络课程,其培训学时由“继续教育网”自动记录。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网站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凭获取的成绩单,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经所在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3.专项培训: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施教机构组织的专项培训,其参训学员的学习成绩由施教机构在“继续教育网”上进行登记。
4.校长培训: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长培训(含校长专项培训),其参训学员的学习成绩由委托实施的校长培训机构在“继续教育网”进行登记。参加国家级、省级组织的校长培训,由学员将参训成绩单或证明扫描(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学校核对原件、初审,所属校长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5.教研培训:由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培训,凭教研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每年登记10学时,由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证明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6.学历教育: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每年登记不超过28学时,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通过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7.企业实践锻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每两年参加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实践两个月,视为完成两年专业课学时,由学校或组织机构出具实践证明,个人将证明扫描或拍照并上传“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单位初审,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8.课题、论文、专著等成果:当年取获得专利、出版专著、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成果的主创人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28学时,成果的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科目14学时;完成市级专业课题或在市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成果的主创人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14学时,成果的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7学时。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学时。
凡作为培训者身份参与培训授课、开讲座、作报告、实践指导、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开展的学时数的双倍计算所获得培训学时,其中在“继续教育网”上推广新技术或学习成果,按浏览人次计算每100人次登记1个学时。由施教机构给予培训者任务证明书,个人将证明书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学时。
(三)其他培训
1.校本培训:参加校本培训活动,由学校申报课程、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后,统一在“继续教育网”上为教师申报校本培训学时,再经所属教师培训机构审核确认其他培训学时(每年登记10学时-24学时),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区、县级市制定。市直属学校校本培训的实施由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制定。
2.相关活动: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不足1天按实际学时计算。由施教机构给予参训证明书,学员将证明书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进行申报,经单位审核同意后,所属教师培训机构确认学时。
第八条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竞争、择优机制。通过开展项目公布、实施方案征集、专家评审,遴选一批符合资质要求的培训机构(基地),委托组织实施。
第九条 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培训绩效管理。
(一)面授培训。我市将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市、区两级专项培训项目,实行网上项目注册,统一在“继续教育网”进行登记,包括:培训机构名称、培训项目介绍、参训学员资料、培训方案及培训总结等。参加专项面授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或完成阶段性培训任务后,必须在“继续教育网”填写调查问卷,并作为其获得培训学时或项目培训结业的必需内容。市级重点培训项目将组织专家进行培训绩效评价。
(二)远程培训。参加网络远程培训的教师,需要按照学习流程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填报反馈意见。通过整理分析网络课程的培训满意度,作为已有课程保留或淘汰的重要依据,并为考核在线辅导教师工作情况作参考。
(三)校本培训。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业务管理,认真审核申报课程,加强指导,定期组织工作检查、督促,确保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第十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做好中小学教师申报学时证明材料的保存工作,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检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做好参训学员的培训情况档案管理,培训结束后给参训学员发放培训学时证明,给参加培训的培训者发完成任务证明(包括:记录参训时长、学时等)作为申报材料,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或擅自中断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要及时通报,所在学校和有关单位应督促其改正,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对在继续教育中弄虚作假、骗取成绩的个人和单位,要严肃处理;在试用期内的新教师不参加培训,不得转正上岗。
第十一条 按照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性培训者队伍。选聘高等院校、教科培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企业的管理者和专业技师,以及中小学名师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政府财政拨付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第十三条 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施教机构要严格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定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第十四条 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面授课程和网络课程进修,其学费由本人负责25%,任职单位负责75%;参加提高学历层次进修的,凭学业成绩证明或学历(学位)证书和学费发票向任职单位申请报销学费,其学费由本人负责30%,任职单位负责40%,市教育局负责30%。各区、县级市可参照市级的规定,制定本区、县级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的学费报销比例。
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境外短期培训,市直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由本人负责20%,任职单位负责30%,市教育局负责50%。各区、县级市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由市教育局负责20%,其余80%由教师个人、任职单位和区、县级市教育局负责,具体分担比例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确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广州市教育局负责解释,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现把一学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行动,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学习上级下达关于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学习。因此,我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制订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边学习边工作,用学习指导工作。
二、贯彻、落实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1、本学期在继续教育方面,学校通过自主学习、同伴相助、专业引领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对每种方式的培训,我都能认真对待。我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多通过这样的专业引领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利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课改后校本教研新方式》和《新课程教学研究》等理论认真做了笔记。本学期我还通过网上论坛参与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的大讨论,还亲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课三上教学自诊拉练活动,使自己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我掌握了很多电脑方面的知识,方便了自己的工作。
2、积极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每次按时参加片上、镇上的教学公开观摩活动。
三、个人收获。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都不够透彻。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2016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心得2016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心得。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个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教师。
第五篇: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为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继教工程”),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益,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为抓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含高中、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十二五”“继教工程”培训坚持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原则,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将“一德四新”有机地融入各个学科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得少于60学时,“四新”的培训学时分配,在市(州、地)的指导下,由各县(市、区)制定具体分配方案后执行。
全省“继教工程”培训分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全员培训要以校本研修为主,聚焦课堂,要注重校本研修的自主创新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专项培训要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主导,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构建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
(一)全员培训
1、师德教育
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目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主要内容,树立新的价值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鼓励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成果,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科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等的综合素质,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4、新方法
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5、新技能
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强化教师备课、研课、上课、观课、说课及议课的能力,增强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倾听、思考、交流、提问和应对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专项培训
1、继续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百千万”计划。五年内,遴选、培训、认定100名省级中小学教学名师,1000名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10000名地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各市(州、地)、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地教师总数的3.5%选拔并培训本地区骨干教师,使全省地县两级骨干教师总数逾万人。其中市(州、地)级骨干教师数不低于本地教师总数的1.5%。实施计划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骨干教师覆盖所有的乡(镇)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
2、实施省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对我省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进行提升培训,增强其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使其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对我省认定的省级教育名师进行高级研修,帮助其总结教育教学成功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使其逐步成长为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
3、深化“贵州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十一五”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益。通过省、地、县三级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省级教育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巡回讲演和中小学优质课、示范课展示等活动,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为乡(镇)学校打造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4、实施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结合“国培计划”,通过省、地、县三级培训,对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等紧缺学科教师,以及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5、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五年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班主任培训要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6、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级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能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50%的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培训内容应包含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所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高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初中和小学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三)学历提高培训
坚持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作,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15年,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四)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包括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是我省顺利实施“十二五”“继教工程”,有效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各级要通过多样化的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我省“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教师培训的组织策划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熟悉并热爱教师继续教育,增强教师培训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我省“十二五”“继教工程”实行省、市(州、地)、县(市、区)、乡(镇)、校五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教师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并认真做好教师培训机构与人事、计财、基教、教研和电教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省教育厅成立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和单位为成员。具体工作由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省一级负责制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组织实施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开展管理者、培训者、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各地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各市(州、地)、县(市、区)应相应成立继教工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特别是县一级要抓好县、乡、校的三级管理,切实把“继教工程”抓落实。学校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校长要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提高教师素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统一部署,认真实施。各地要将校长抓教师培训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化管理
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中小学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低于360学时的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低于240学时)。(以前面重复)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另文下发)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各地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及评价制度,逐步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将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与教师资格证书再认证相结合,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要给予批评,对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各地要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全省逐步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今后,教师参加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其培训学时可记入继续教育登记证。
(三)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
充分发挥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将继续加强对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至2015年,力争县县建立教师学习培训与资源中心。
要按照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努力构建以师范院校和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其它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全国教师网联相衔接,覆盖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各地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师资专家库建设。要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的安排,切实加强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培训团队的管理能力和培训水平。建立巡回指导、送教下乡制度,加强校本培训的指导,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采取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四)加大投入,保证教师培训经费
各级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鼓励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奖励基金”,用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6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级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本地培训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分期分批地逐步展开继续教育活动,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各地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经常深入基层和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农村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各市(州、地)每年应对“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2013年省将对全省“继教工程”进行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2015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对乡(镇)的检查验收;2015年9月底前,各市(州、地)完成对县(市、区)一级的检查验收。10-12月,省教育厅组织对各市(州、地)的评估验收。
省评估验收结束后,省教育厅将对“继教工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