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推荐]
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地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的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 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了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很显然,这三个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已给学生留出了畅想的余地。而第二、四、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则相对一致,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比如,第四单元,在“探索月球奥秘”这一母课题下,又按层次递进的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月球奥秘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2、观察月球的运行,参观天文台(观察,参观)
3、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搜集资料,讨论)
4、我是月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5、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运用资料,发挥想象,写作)
学生在有选择的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仑……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乎,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第二篇:小学教师教学汇报材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希望教育充满诗意,我盼望看到一个个张扬着的生命,尽情飞翔着的灵魂,我觉得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就应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尽情释放,洒脱驰骋,拥有一片畅想的天空,新课标鲜明地提出倡导自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这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课堂氛围少了刻板,多了自由
高钢在《我所看到的美国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感慨:“我想到中国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在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的确,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秩序井然的模式,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示范,学生循规蹈矩的听说读写……但是我们自省一下,在这种课堂氛围背后,学生心灵的天窗是否已启开?
如今,新课改春风拂过的课堂已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不在乎坐的是否整齐;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不在乎答的是否标准;课堂上,一个老师,五十多个学生,心好像融在了一起,大家一起来读,来讲,来写,师生共同研究。正是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氛围,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的空间、时间、思想及各种权利,语文课堂已俨然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方快乐天堂。
二、朗读课文少了单向,多了互动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基本上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领悟了吗?
若没有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就不用解决字词,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了,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了。
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懂,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课堂的双边互动,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同时,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谁能说这不是学生畅想天空里的真正享受呢?
三、质疑解惑少了统一,多了个性
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的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可是,往往在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其实,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他们在思考讨论同一个问题时,自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而今,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解读,正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教师在共同参与中,不失时机的“火上浇油”,从而激发学生迸发出更多更亮的智慧火花。现在的语文课堂
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可见,语文课堂已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还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四、写作情感少了伪化,多了真情
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它们颠倒过来,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情感的伪化。”我们的学生一旦写起作文来,仿佛就自动进入了一套虚假的程序: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作文本里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人年龄的独特体验,不见了个性,不见了才气,不见真情。
其实,写作应是情感自由的释放,它“源于一种生命觉醒,源于苏醒的心灵对世界,对人的惊喜和感情,源于对自身经验,自身情感的一种珍惜……”。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的是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天空,学生的心灵是透明的,生命是散发着真情的,他们的作文也是透明的,散发着真情的,现在,已有好多学生的真情作文展翅飞扬了,如《亲情白开水》、《车票随想》、《蜜拌苦瓜》、《心灵的节日》等佳作。
新课改,以其鲜明的生命力在语言课堂上扎下深根,真正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愿全体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的明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孩子的智慧与理想的亮点,让无数个亮点汇聚到一起,在我们的课堂中燃烧,照亮全班,让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愉快度过!
第三篇:给自己一片天空
给自己一片天空
我已经厌倦了在个衣食无忧的鸟笼了。在别人看来,我可以呼风唤雨,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是一个尊贵的女王或者说是公主。但在这威风背后,却造就了一个天生忧郁的我。
我希望像其他同学一样,拥有自由的生活,至少这样我可以活得更快乐些,我的生活枯燥无味,每天穿梭在上学放学的人流中,做着平凡的匀速直线运动,我每天话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早、中、晚的上学和放学的路程上。这也是我唯一得到自由的时间,除了这一个半小时,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被人监视着,我害怕人们看我时的眼神,那种眼神,好象是充满了讽刺和讥笑,我害怕遇到任何一个人,我只好待在家里,可我又不想躲在那个外表光鲜的牢笼里,那样,我会觉得更加恐惧。
有人说我是一簇绿油油的,生长得茂盛的青苔,害怕每日的阳光,我想,这个比喻应该还算恰当,所谓阳光,是指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是的,我怕他们,我怕他们看到我威风背后的脆弱,我怕他们看到我隐藏在快乐背后的忧郁,我真的已经成为那簇青苔。
也许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命中注定,也许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正掌握在我的手中,也许„„可就算可以等到刑满释放的一日,但我现在真的需要一个真正了解我的而不怀有讥讽心理的人陪我,我已经过怕了这种孤独的,又让不知道情况的人羡慕的生活了。
我曾经想过要逃离这个“贵族”,可是我并不应该放弃,所以又决定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命运,给自己一片属于我自己的,蔚蓝的天空„„„„„„
第四篇: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最近,我读了杨红樱作家写的《保姆狗的阴谋》后,深有感触。
这本书写的是牧羊犬帅仔和它的保姆狗——腊肠狗老头儿发生的事情。帅仔是保姆狗老头儿带大的。但是,帅仔越长越漂亮,太受主人的喜爱,老头儿渐渐失宠了。老头儿认为是帅仔抢走了人们对它的爱,所以它嫉妒帅仔,它决定将帅仔置于死地。可经过几次精心策划,都没能将帅仔置于死地,反而老头儿在一次谋杀中害了自己。当保姆狗老头儿真正觉悟反悔时,却已经晚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当我们面对成功者,不应该嫉妒,不应该只看到成功者的光环,不应该自怨自艾,更不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害别人。如果想去害别人,最终倒霉受罪的可能就是自己了。而是要自我反省,总结他人成功的经验,用自己的努力,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想起了张海原姐姐。她5岁时因为一场车祸而导致左腿高位截肢。在常人看来:她今后的人生注定是灰暗的,没有任何色彩的,不可能再创造出辉煌。可她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她不是向命运屈服,而是向命运发起了挑战。11岁那年,她参加了残疾人的跳高、跳远队。经过几年来的勤学苦练,她的收获可非同一般。她不仅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奖,还打破了残疾女子跳高的世界纪录。后来,她还成为亚残运会的火炬手,扬名世界,成了体育界的大明星。她的自信与坚强使她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美国贝纳特学校出来的学生50年来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是最低的。这所学校在入学的第一堂课就告诉孩子们“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原来,铅笔除了写字,还可以用来当尺子画线、当礼物送人表示友爱、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在野外缺水时抽掉笔芯喝石缝里的水„„”总而言之,让孩子们明白,一支笔尚且有如此多的用途,有着眼睛、耳朵、鼻子、大脑和四肢的人自然会有着更多数不清的用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他们生存下去。他们有的当上了商人,有的当上了书法家,有的当上了探险家„„该校的毕业生无论贵贱,都有一份职业,生活得非常乐观,而且他们都能说出一支铅笔至少20种用途„„
正如书中说的:“其实,每个人、每只狗、每只猫的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谁都可以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下,好好地活着。”每个人都不应轻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都应该努力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五篇:给自己一片天空诗歌
天灰蒙蒙
已好多日子
没看到太阳的笑容
想着皎洁的月光
拧亮了台灯
键盘,敲击着跳动的音符
升腾的烟雾萦绕着屏幕
字里行间,幻想着天马行空
诗的空灵,禅悟着心的意境
风,刮去了留恋的残叶
连绵的雪,冰封了凡尘
雪融了心,一片圣洁
一起在造化中升腾
地白茫茫
已好多夜里
没看到星星的启明
想着旭日的东升
拉开了窗帘
早市,挤满了游动的身影
油条的香气诱惑着食欲
狼吞虎咽,忘却了诗情画意
心的向往,融化着汤的蒸汽
热,驱走了袭来的寒冬
通身的汗,蒸发着过去
汗含了泪,一片赤诚
一起在凝重中从容
心空落落
已好多日夜
没梦到想象的音容
盼着落日的余晖
尘封了记忆
期待,失落了遗憾的表情
早起的晨光叫醒着痴迷
只争朝夕,挥别着踌躇犹豫
新的征途,踏平了旧的田埂
梦,幻灭了虚妄的同情
本我的真,呼唤着良心
真卸了妆,一片洒脱
一起在风雨中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