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学生一片阳光
给学生一片阳光
物中市凸束桥合科毛志又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房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音乐如流水一般泻满整个房间,音乐中老师的慈爱、辛劳形象在我心
中越来越清晰,当初正是因为这首歌使年少的我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
师,用自己的爱心去教育、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人,从而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以爱心教育学生,以爱心引导学生,做一名好的人民教师一直
是我不懈的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时至今日这个理念在我心中更具
体、明晰。
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不能把教育工作当成一
个单纯的谋生职业,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要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其次做一名好老师要勤于学习,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变应试教
育为素质教育,使之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昔日,学生要有一碗
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今天,学生要有一点水,教师必须是长流水。要做
好一名好教师最重要的还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
用爱心教育学生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问清理解
学生,要热情期待和严格要求学生,杜绝偏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教学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更是衡量一
个老师合格的重要依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给学生送去一片阳光,既
富有师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晓庄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
就没有晓庄。教育是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则想而知,没有爱心的教
育是一片荒漠,一潭死水,更谈不*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民教师了。那
么,如何用爱心教育学生,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修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连结师生心灵的桥梁。关心学生必须先要了解学牛,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心灵上所有闪光发
亮的东西,总之要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
学生叫孙启萍,学习成绩较好,稍稍缺乏朝气与活力,通过交谈、家访,我发现其家庭贫困,上进心强,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生活L我多次给予关心,学习上我经常加以鼓励,她比以前更勤奋了,人也活跃多了,到第二学期,她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对后进生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要更多。陈
明是班中思想上的后进生,整天吵架打闹,不团结同学,不关心集体。我找
他谈心多次,收效甚微。通过多次家访,我发现他在家很有礼貌,于是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真诚地表扬了他,以后的日子中我发现,他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以期融入班级中,通过我们的努力,他的确做到了。这样的事情还
有很多。由此可见爱心会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改正自身的缺点,从
而积极上进,激发一种同过去的自我、同外部和内部的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爱护学生就是寻找、保护、发展学生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和消除
消极因素,对犯错误的学生,应把握好责罚和宽恕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应宽
恕,什么情况下应责罚或严厉责罚。只有正确掌握了两者的关系,使二者由
外部的对立转化成内部的统一,这就是对学生的真爱。没有爱就如同地堂内
没有水。曾记得1995年所教的那批学生中有四、五个男生酷爱足球,学校规
定,放学后学生应迅速离校,有一次天黑时,他们还在操场上踢球,当时我很生气,把他们叫来,沉默了很久,终究采用了简单的方式,轻松地说了一
声:“你们可以走了”。事后在课间安排适当的时间给他们打球,并举行了
足球比赛,他们都说:“老师真了解我们的心。”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
师生之音的融洽是基于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尊重和信
任学生是老师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教育
过程中应区别对待。在班级工作中,我信任和尊重班委干部,帮助他们对班
级进行民主管理,而我主要行使监督工作,班级具体工作由他们自己来解
决。久而久之,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对每个同学注重发挥他们的特长:能画的办黑板报;会唱的举办文娱节目;成绩
好的和别人结成帮扶对于„„,教育家赫尔马特说:“我们必须找到学生善
良的特征.”这正需要老师信任学生。正因为如此,我所教的学生都能各尽所
能,各施其职。
三、同情和理解学生
学生是多种多样的,有缺少天赋的、有生理有缺陷的、有家境贫寒的、有犯错误受到孤立的、当然还有坚持正义而受到误解的„„。我们同情并帮
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我长期执教于农村,孩子们最大的困难
莫过于贫困,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我曾采用捐款、减免书本费、改善伙食等办
法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记得有一伙,学期伊始,有一个叫王庆的学生没
有来报到。我知道,她一定是教不起学费才不来的,等我中午十二点半到她
家时,她孤苦伶什地在门口,还没有吃饭,看到我来了,泪水夺框而出。当
时我真不是滋味,只说了一句:“多大的困难我们会帮助你的,先上课再说.
”带着她到街上吃了午饭,就上学校去了。作为老师,有什么比学生能上学感
到更欣慰的呢?其次,对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我举办专题班会让他
们振作起来,找回自信。
理解是透过表面的现象在学生心理寻找那种合情合理的解释。”老师”,当
学生喊出这个字眼时,是饱含着深情来喊的。作为老师要象对待自己子女一
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时,正是需要理解时,伸出你温暧的手,用宽阔的胸怀去接受你的孩子吧。
四、热情期待和严格要求学生
一个有坚定信念和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对自己教育的学生充满热情和
期待,有期待必须有要求。为塑造出教师心目中的”期望形象”,教师必须把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并通过严格的要求来实现。有人说过
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
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还有对他充满关切的深情。曾有个这样的学生,他头
脑灵活,但有一段时间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在严厉指出他的错误后他仍不
听,我在做大量的工作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学而不厌勤”,并郑重其事地送给他,不久他的成绩明显上升了。作为一个老
师,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不可缺少的是对学生的一颗爱心。
五、杜绝偏爱学生
偏爱主要表现为背离师爱的原则性和广博性,对学生褒贬无准则,对主
观上认为好的一再加以维护,而对主观上认为’收。的则一再予以责罚,搞两个
极端,等级分化,其结果不言而喻,造成两级”特殊公民”心理畸形发展,严重
破坏了学生的心理平衡,破坏了集体的心理平衡。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加
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拒绝偏爱。以宽
广的胸襟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项关系中国百年大计之事,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教 师应拿出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踏踏实实地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队清,给学生送去一片阳光,用爱心去浇灌他们,让 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来说,做到这一点,就是她得到的无限的安慰和幸福。我坚信:她一定是学生、家长满意的光荣 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给心灵一片阳光[模版]
班主任工作漫谈:给心灵一片阳光
历史上那些以武力称雄世界的人最终“英名摩灭而不可胜记”,而那些悲天悯人的思想家、慈悲博爱的宗教创始人和用真善美来教化人们的大艺术家却永远为后世所敬仰。罗曼罗兰说,暴力来得猛烈,但很短暂;善的力量似乎弱小,但能够生长发展。
这个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为人处世的方式,当然也影响了我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在班级管理方面。
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1、激励是源远流长的活水
有一天早上,我捎着自己的儿子去学校。路上,儿子使劲催着我说:“爸爸,快点!我要迟到了。”我听了很奇怪,现在才早上七点过一点啊,怎么就会迟到呢?儿子看我不理解,就说今天她们小组打扫卫生。我说:“不对啊,你们不是昨天刚打扫完卫生吗,怎么今天又挨上了?”儿子自豪地说:“爸爸,杨老师说,我们的卫生打扫得最干净,所以,她允许我们再打扫一次。如果我们今天还是打扫得非常干净,杨老师就允许我们再打扫一周。所以,爸爸,今天我一定不能迟到。我要早早回去,把所有的地方都擦得干干净净的。”
儿子的话让我在惊叹之余也感悟了很多。一般来说,额外的劳动总是作为一种惩罚给与那些卫生打扫不彻底的值日小组;而儿子的班主任却让学生把额外的劳动看成奖励从而快乐地接受甚至主动争取。他的学生不但没有为自己多干活而感到委屈,反而觉得很自豪。为什么?因为老师满足了他们精神上的需要。
其实,历史上早有这样的事例在给我们讲这个道理。比如为气节而忍饥挨饿的苏武,为真理而宁愿被烧死的布鲁诺,为普度众生而宁愿舍弃王位的释迦牟尼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忍受常人不能想象的痛苦去坚守自己的方向,是因为在承受肉体之苦的同时,会收获精神方面的充实。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精神方面的追求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而对于心灵非常单纯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一个班主任真正领悟了这个道理,他就拥有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无尽能量。我觉得,那些拿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买奖品的老师确实令人感动,但懂得用精神激励来鞭策学生的老师更加聪明,也更加优秀。
班干部可能是唯一不发工资的“公务员”,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班级做着贡献,却常常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抱怨。在一次班会上,我说:“我今天在这里想要表扬的是那些始终如一地默默为班级工作的同学。老师从来没有表扬过你,但你并没有因为自己没得到表扬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懈怠,而是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地为大家服务着。其实,老师虽然没有表扬过你,但始终在关注着你;你虽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却得到了老师由衷的赞许。我相信,这样的品质注定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结果,我讲完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非常感动,都抬起眼睛望着我。我知道,我的一番话可能已经驱散了他们心头积压着的委屈,并且为他们重新注入了活力。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而作为一个班主任,善于承认学生就是善于激励学生。
2、欣赏是润物无声的春雨
我班有个男生,考试前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放弃了考试。后来,经过办主任的努力,他勉强回到班级来上课。有一天,他来交作文本,我就对他说:“王成浩啊,我觉得你很值得别人羡慕。”王成浩一听,非常吃惊地抬起头看着我。这时候,我看着他的眼睛真诚地说道:“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憾:健康的人不聪明,聪明的人不漂亮,漂亮的人却不一定健康。而你呢,却几乎占全了,你在学校运动会上拿过奖,又是班上公认的帅哥,而且是尖子班的学生。在这个班级里,你虽然考试成绩排名有点靠后,但只要你努力,一定会赶上去的。只要你的成绩上去了,你就接近了完美。”王成浩眼睛睁得大大地看着我,脸上变得神采焕发,他高兴地说道:“谢谢老师!”然后他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激动地走出了办公室。
从这以后,我发现王成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作业写得非常认真,而且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尤其是在我讲课的时候他表现得非常专注,非常积极。后来,又听其他老师反应,王成浩在其他几门功课上都比以前努力多了。
可见,对于缺乏信心甚至自卑的学生,老师的欣赏就是对他的激励。
3、关注是沐浴心灵的阳光
一个周末,我和爱人带着儿子到体育场去玩。儿子说:“爸爸,我要跑步,你看我能跑多长时间。”我们都高兴地鼓励她跑。儿子便开始围着草坪跑了起来,并且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儿子跑远了的时候,我和爱人谈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便不再看他了。后来我转过头,我发现他跑得速度放慢了;而这时,他也看见我在看,便又加快了脚步兴致勃勃地继续向前跑。
这件事情给了我这样一个启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关注,哪怕老师给他的仅仅是关注,这种关注中既没有表扬也没有鼓励。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每个学生生活中的细节,并适时地给一点问候。我对我的学生说:
“你的这件绿色衣服比以前那件灰色的漂亮多了。”
“你的头发是哪个理发店理的?既朴素又时髦。”
“我发现你喜欢独自在花园里呆着,是觉得惬意还是伤感啊?”
“我看你的钢笔字有颜体的风格,是跟谁学的?”
……
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生活在老师的目光下,哪怕这种目光仅仅是一份淡淡的注意。
4、理性是吹面不寒的和风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种树郭橐驼传》,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善于种树的老头子叫郭橐驼,他所种的树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有人问他种树的奥妙,他便讲了一番道理。
原来,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异的本领使树长得长久而且茂盛,而是能够顺应树的天性给与其恰当的关怀,使之自然生长而已。而不是象有些不会种树的人那样,或者植树完毕便
不再理睬,或者关心过多,“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渐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郭橐驼所讲的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叫做“理性的关怀”.对学生的教育也是一样,过多的批评和过多的表扬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表扬学生的程度要恰如其分,不能使他产生“老师偏爱我”的错觉,从而恃宠放肆;同样我们批评学生的程度要不偏不倚,不能使他产生“老师从此不喜欢我了”这样的心理,从而自暴自弃。
我表扬尖子生一般都在没有其他同学的时候,一来可以避免那些本来就自卑的学生更加自卑,甚至产生嫉妒心理;二来这个学生在接受表扬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独立的心理坏境,以使他不受干扰地接受我的鼓励和忠告。相反,我表扬后进生一般都选择在全班学生都在场的时候。因为对于后进生来说,表扬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使她本人得到鼓励,也在于可以使他从别人那儿找到自尊和自信,从而有一个正常的学习心态。
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批评学生,而当受批评的这个学生反思的心理过程结束后,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句鼓励的话,或者给他一个微笑,暗示他:虽然他犯了错误,但只要改正了,老师还是喜欢他的。
总之,批评或表扬学生都要把握准火候,瞅稳时机,掌握好轻重;在批评或者表扬完之后,再在适当的时候使他的心平静下来,以使其不受情绪干扰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也许便能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使学生按照自然的规律成长。
5、理想是发出召唤的彼岸
一辆自行车之所以不跌到,是因为它有一个前进的方向。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样,你要想使他不东倒西歪,就要使他有一个前进的方向。
一般来说,学生之所以旷课甚至逃学去上网,是因为他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于是他们到另外一个坏境中去宣泄自己的精力;学生之所以沉溺于《校园鬼故事》之类的低俗无聊的读物中,是因为他缺乏必要的文学审美趣味,于是埋头于精神的垃圾堆中狼吞虎咽;学生之所以会去酗酒斗殴,是因为他没有更高尚的追求。
因此,当我发现自己的学生偶尔表现出不良倾向时,一般不是告诉他什么不应该做或者什么应该做——像这样的大道理他们从小学听到中学,耳朵上都快起茧了;而是进一步思考其犯错误的深层原因。
记得高一刚开学,我发现部分学生逐渐迷恋上了网吧。便开展“我心目中的名校”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世界各着名大学的资料,要求内容充实且有吸引力。然后利用班会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挨个儿介绍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并描述自己心中美好的大学生活。结果,这项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讲解者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听讲者如痴如醉,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接着,我发现那些网迷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了,显然是受到了美好未来的感召。于是,我便和他们分别进行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迷恋网吧将会如何影响他们理想的实现。在我的耐心开导下,那些学生一个个都为自己曾经浪费的大好时光感到十分懊悔和内疚,并决定以加倍的努力来弥补溜走的时光。
如果把班主任和学生比作牧羊人和羊儿,那么,与其忙于驱赶以免它们四处乱跑,不如让它们看见远处有一块鲜美的草地。
6、让学生用时间去理解老师的爱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男生特别惧怕跑早操,几乎每天课间操都来请假,并且说,他从小学到现在课间操都是请假的。但是我很严厉地拒绝了他,逼迫他去跑步,他只好很不情愿地去了,我看见他几乎是哭着去的。上操过程中我发现,他之所以怕上操,不仅是因为跑得比别人慢,比别人吃力,还因为他跑步的动作很难看,总是招来别人的嘲笑。为此,我特意安排班上的体育委员利用课余时间教他跑步的姿势和动作。但是,这个学生并不理解我的用意,只是觉得我在有意为难他。
之后的一次家长会上,他的父亲非常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了好多感激的话,我才明白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理解。原来,上一周他的父亲带他到医院检查身体,各项医学指标显示,他儿子的身体素质较一年前有大幅度的提高。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叫吴琼的学生在口头作文课上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旅游公司在某一趟旅游线路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的规定,即在旅游团经过一块大峡谷的时候需要把男游客和女游客分开,然后在峡谷的另一边重新会合,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理由据称是其中一条线路的风景适合男游客看,而另一条线路的风景女游客看起来更美。然而,会合之后,男女游客都觉得自己看到的风景都显得单调乏味,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因为这个旅游团出色的服务态度,没有人愿意去投诉。没想到多年以后,国家旅游局接到了关于这件事的投诉报告,他们便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很快公布了,真相却令所有的人感到意外。
原来,旅游车在经过那条峡谷的时候上厕所很不方便,男女游客挤在同一辆车上很尴尬;于是,他们便用这个美丽的谎言来解决这个令人难堪的问题。
调查结果见诸报端之后,这家旅游公司因这个富有人性化的谎言而感动了所有的游客,从而成了最为游客放心的旅游公司之一。
这家旅游公司之所以能够最终感动游客,是因为他们对游客的关怀接近了母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才会愿意为了孩子的利益而宁愿遭到孩子的误解和抱怨。然而,当这个孩子有一天终于理解了自己母亲的时候,会被自己母亲的爱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班主任应该怎样去理解自己对学生应有的爱。我是希望我们能够这样去爱自己的学生:
让那些曾经不理解你甚至恨你的学生有一天想起你的时候心中会充满感激和怀念!
第三篇:放飞理想的翅膀,给学生一片阳光
放飞理想的翅膀,给学生一片阳光
丰泽区实验小学陈清霞
有人说:“人生与奕棋、赛球并无二致。只要入局,就应该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壮烈斗争。”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二十一世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社会日益进步,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适应当前的形势?我想: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充分体现出“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一、在做中教,提倡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实质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不使任何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劣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大力提倡“因材施教”,他说:“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因此,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给予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在我们中小学中,教师不应是伯乐,而应是用万紫千红去装点世界的园丁。”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程度存在差异,他们的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其发展方向、速度、水平也存在差异,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学生,鼓励他们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更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提出统一目标和要求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不同特长、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高标准、严要求;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学好书本知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培养他们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将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分层次而又个别化的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每位学生都是有用之才。”陶行知先生更明确地提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外,还要把多媒体教学广泛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平等的机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好”,基础差的学生“吃足”。同时,我们学校还举办了各项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比如:我在班级开展写字比赛,开展诵读之星,写作之星评比,让学生体会到“你这点行,我那点行”,1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在做中学,提倡自主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智育重在自学”,“要自己去学,不要坐而受教。”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应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制性的学习是不可能持续的,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引趣”,“激趣”,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教学中大部分都都是日常的语言教学,需要语境的创设,如果没有良好的语境引导,学生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特别到了中高段。因此,学生领会教材感到困难,上课常提不起兴趣。教学中,我尽一切努力发挥“做中学”的作用,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室环境的布置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增强自学能力,激励学生乐学、勤学、好问、独立思考问题,发挥个性特长。要“授人以渔”,让学生“会学”,把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看、自己说、自己写、自己想,使整个教学活动综合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求异、争论和有见解。
三、以“做”为中心,提倡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为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知识,同时能将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每次我讲读课文后,都会总结写法,趁热打铁的引导学生仿照文本写法进行仿写,全班同学在仿写活动中,通过自身实践,很好进行读写运用,这样真正地理解并掌握了知识。因此,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我们必须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思路,给个别学生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更会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第四篇:给学生一缕阳光,你会收获一片灿烂
5、辅导时间:2005年2月――至今
6、个案来源:
有一日下午,班内一同学因为前日进网吧、台球室,放学后被我留下来谈心,本想好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但劝导时发现该生神色恍惚、焦虑、甚至慌张情绪溢于言表,所以不到20分钟时间我就让其回家。但他回到教室后却趴在桌上小声啜泣,上前询问原故。原以为他是被老师批评后感到忏
悔,再三追问,才知是害怕回家,怕回家挨打。话音刚来,只见一中年男子把推着的自行车扔在地上,气冲冲地跑过来,“啪”的一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我赶紧拦住,他的爸爸便破口大骂,说这么不争气,回去好好揍他。我便让他的父亲消消气,做其思想工作,劝说其父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应该多关爱、聆听、交流、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再三叮嘱其父回去千万不能再打孩子,并承诺我会好好劝导教育徐××的,请他放心,但也请他配合。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他家里共四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他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了三十多岁后,经人介绍从四川买回来一女子,她妈妈在家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其父独揽家政,家庭经济较困难,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其父也是帮别人打短工来维持家用。其父从小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容易发火,而且也经常在外干活,很多时候只有徐和其奶奶在家,奶奶年岁已高,说的话徐根本不放在心上。
2、学校背景:
小学该生成绩不好,经常受老师批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意识,甚至出现逃学进游戏厅、网吧、台球室混日子,写的字潦草、马虎还不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而且逆反心理很强,几乎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否则会撅起嘴巴,嘀咕不停,以示表示不满情绪。
3、该生本人情况:
进入中学后,刚入校时可能环境陌生还不能“有所作为”,但不到一个月,坏习惯随之而来。特别爱污言秽语,爱给别人起绰号,班级没有同学愿与之同桌,有一次他发现前排女同学书包里携带的卫生巾,故意把其露出来,让其它男生观看,弄得女同学尴尬,哭得死去活来。而且该生脾气暴躁,故全班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三、主要问题
1、厌世,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深恶痛绝”。
2、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尊重,没有知心朋友,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3、学习缺乏兴趣,厌学,成绩较差,写字乱涂,态度不端正。
4、脾气暴躁,很容易冲动发怒。
5、对一般老师不够礼貌,有敌对情绪。
6、爱污言秽语,爱占女孩子便宜,行为较庸俗。
7、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十五的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呵护,极想得到疼爱,但是父亲对他的打骂和家庭的不和谐使他很少得到亲人的“爱”,花季年龄的他过早地看到了这世界的“悲哀”,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根据人本主义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基本需要没有满足之前,成长需要就更不会产生,就该案主来说:
1、基本需要满足缺乏
①亲情的需要:父母常年在外干活,缺少爱护与关怀。
②归属感的需要:一直生活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回到家中也缺少鼓励,在校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好,没人理睬,游离与集体,缺少归属感
③自尊的需要: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母亲又是贩卖过来,似乎身边的人有些歧视,他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些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更不用说什么求知,其学习态度必然是消极的,自我价值迷茫也是必然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他家庭经济较困难,心想再努力也没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对前途无信心,所以产生各种问题就不见为怪。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他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焦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偏差和爱污言秽语、厌学等不良行为。
五、辅导过程及方法
根据他的情况,应该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上进心、理想的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让其尽快融入班级大集体中来。
其次,对影响他的主要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他的父母亲、身边同学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老师同学的理解、关心与帮助。
再次,我对他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掌握其更多的信息,发现优点,以便在面谈时能找到共同话题,营造融洽的氛围。
第一次面谈(2002年2月16日)
我告诉他我是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且是他的德育导师,很希望能帮助他摆脱目前的困
境。他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倒了杯水给他,主动向他说明找他的原因,并承诺所有的谈话都会保密,消除他的戒备心理,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但当他谈到家庭情况时,情绪还十分激动,我任其渲泄,没有急于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
经过这一次谈话,他已感觉轻松多了,但仍不能排解抑郁的情绪,对生活还很悲观。我于是布置作业题“我的昨天、今天、明天”,要
求写日记。对他的优点:爱好唱歌,橱艺不错,喜欢钓鱼,大加鼓励认可,并且约定周六去他家河边钓鱼。他显得十分诧异与高兴。
第二次面谈(2002年2月22日)
之前,我与其父进行多次的沟通,让他的父亲树立信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在“山穷水复无疑路”之时,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理解、关爱、尊重能得孩子的“新生”。所以那次一进来,他就告诉我,他的父亲对态度好多了,每次回家都能帮他带些物品,让他感到受宠若惊。我建议他尝试多与同学沟通,争取尽快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并安排他担任班级音乐课代表。
第三次面谈(2002年2月30日)
这次地点选在河堤上,一边钓鱼一边谈心,此时他已对我基本没有戒心。他告诉我同学开始愿意与他交往,老师也开始留意他、关心他。(我之前与任课老师沟通过了)他知道了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的道理,他和同学能融洽相处,似乎感觉到了朋友的关爱与集体的温暖。对其进行人生观、树立人生目标的教育,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必需要自己造出一番价值来,一味地消极厌世,逃避只能使自己陷入意志消沉,而走上不归之路。
第四次面谈(2002年3月10日)
对其辅导学习上的问题,特别薄弱学科数学、英语,并有意识地找到班级中有关素质较好的班团干部,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能与他谈心,帮助他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或及时联系老师,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她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各任科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关心他、辅导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对其多鼓励表现、少批评、打击,增强其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新点、集体的温暖。
第五次面谈(2002年6月10日)
期末考试临进,动员其做好复习迎考工作,以较好的成绩回报家长,给家长一份惊喜,他愿意接受挑战,并答应争取考得理想成绩。
六、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一段时间的辅导,案主自觉性提高了,作业能按时并且有质量地完成,上课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看到他与同学们在一起嬉戏的笑声,学习进步明显,期末还被评上了“学习进步分子”。
师生反映: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开始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交往能力增强,与一些同学成了知心朋友。而且为班级做贡献时,不遗余力。
其父反映,他在家里比以前也懂事多了,再也不抱怨爸妈、有时也能帮他们做点家务活,回家后发发脾气、耍性子几乎没有,作业也能及时完成。
他自己也觉得,上课再也不无聊了,与同学们相处是非常愉快的,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反思与思考
1、从结果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还需继续下去,直至他完全能自主学习生活为止。
2、学校、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方面影响非常大,因而提高家长与老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实行家校联合,为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开创教育新天地。
3、平时要留意后进生和家庭特殊情况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关心,转变一位后进生或问题学生比搞好一个优生价值更大,对他们教育首先要尊重他们,平等地和他们说话,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打击,多方面去引导他,把相互的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育人首先从育心开始。
4、德育导师制让我更多的机会接近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理解,让我更多地走进的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成为他们要好的朋友,我十分高兴,今年教师节很多同学(别是被辅导过的学生)给我送来的许多礼物,让我更坚定了从事德育工作的信心与热情。
5、德育工作不能高谈阔论,要多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们多帮助、因为给学生一缕阳光,你会收获一份灿烂。
第五篇:给心灵一片阳光教师发言稿
给心灵一片阳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窗,一扇紧闭的窗,那是锈蚀的记忆不愿承载的泪水,那是随风飘落的泛着枯黄的断章。
人,来到这个世上,也许注定要经历许多,甜蜜、欢笑、叹息、彷徨......在季节的河床上旋舞花开花谢,在流年的睫毛上品味地老天荒,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一份美好,每个人都在期盼中,翘首一份幸福绵长。
然,生活与期盼有很多时候是不等式,你所渴盼的,也许成了海市蜃楼;你所向往的,也许成了一帘幽梦。于是,经不住迷茫徘徊、痛苦失望,我们可能会选择关闭心门,把曾经的那份烂漫锁进心窗......“我是心门上了锁的一扇窗,任寒风来来去去关不上,这些年无法修补风霜,看来格外的凄凉。怕听见拒绝,又嘲笑了黑夜,我只是寒冬向着心扉的窗......”
是的,无论那扇窗怎样紧闭,人,终是拒绝不了风雨,该来的终究会来;无论你多么想把自己藏进黑暗,终是抗拒不了,太阳每天会从东方升起......记得有句话说:生活,是一个无定义的概念,而人生,更是一个多元的方程,那唯一的解,便靠你自己去寻找。
无论生活以怎样的不公对你,心不死,便会永远渴望,不是吗?一份对美好的向往,终是会让我们无法放弃希望。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天气,但你可以改变今天。
推开窗,便看到了远方,远方延伸着艰辛与希望,当你开始努力的时候,远方已不再遥远,起点成了终点,终点成了起点。
推开窗,便看到了阳光,不管我们身居何地,境遇如何,当幸福来临,永远会散发花儿一样的芬芳。推开心中那扇窗吧,给自己一个微笑,给心灵一片阳光,当你领悟到刹那也可以永远,心,便会是灿灿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