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论文《给留守学生一片蓝天》
给留守学生一片蓝天
化隆县扎巴镇泉古拉小学
马玲蓉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再回首自己走过的两年教师之路。作为一名班主任,有收获也有遗憾。每天当伴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纯真可爱的脸庞,我不由得充满了动力。
当了两年的班主任,虽说算不上是尝尽了酸甜苦辣,但也是有酸有甜,虽然工作很累,遇到的事情很琐碎,但是我所走过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由于我所在学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而且这一带的拉面经济比较活跃,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校园留守儿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群体。他们的存在,让班主任又有了更多一层的关注和付出。我们班80%的学生都为留守儿童,经过我两年的接触和观察发现,他们其实内心很孤独,他们很渴望得到亲情、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渴望得到非留守儿童的关注。经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校园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孤独。由于长期留守校园,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大多是通过电话,有的两三个月通一次话,有的半年或一年才通一次话,有的甚至几乎不通话。在电话中,大多数父母也只是简单地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情况,精神上的关爱和心灵上的沟通则基本没有,有很多孩子在和我的谈话中提到 “我很孤独”、“我很寂寞”、“我想让爸爸妈妈多陪陪我”。孩子们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寂寞、孤独、无奈、无助以及对于亲情的饥渴。
首先,思想上,留守的孩子会比较自卑,比较返古的,跟爷爷奶奶长大,多少带点繁文缛节,没有见过大世面,好奇心很强。见解跟老一辈有很多相似之处。
二,行动上,有很多的约束感,很多的事在很有把握的轻况下,却不敢去做,害怕做错自己没有强大的后台来收拾烂摊。
三,生活上,恶习很多,但都不是很明显,别人看的见,自己却不以为是,就是自我观察力很差。
四,心理上,始终像一个噩梦,有个缺陷。可以说是一个不可以弥补的缺陷。确切点就像带有先天残疾一阳的感觉。
校园留守儿童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安全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有的认为被父母遗弃、自己什么都不如人,甚至有的觉得生活没意思。此外,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出现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我觉得,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优势,承担起更多的校园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责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弥补其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同时,要对这些孩子多加关心,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增加与他们的接触机会,及时进行角色上的转换,即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变为对孩子生活、学习、情感、心理等各方面均有关照的临时父亲或母亲。
记得是去年夏天的一天,一个留守孩子对我说“老师,您可不可以带我们去河边的小树林里玩一玩,让我们体验一下野炊的感觉呢?”后来我通过学校的批准,带着这些留守儿童来到河边树林里,我们自己动手做饭,他们很开心,干活有条有理,比我想象中的坚强的多。当我们忙碌完吃着自己动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时,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吃完饭我和孩子们聊天,和他们谈烦恼,谈愿望,谈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大家都讲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也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讲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们是那样的幸福、快乐!我们还玩了许多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大家都十分的快乐!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天了。当我听到孩子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一直在他们身边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实渴望,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其实,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现在,社会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而我可以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尽我最大的可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总之,用心去和他们交往,会让他们很幸福,很快乐!
歌德有句名言:“教师如果征服了学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样在学生的心中发光。”对于留守学生的关爱,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对学生来说,师爱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因为非留守学生需要爱,留守学生更需要爱。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爱,就会自然地快乐地接受教师对他的教育,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所以,要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想法开启留守学生心灵的天窗,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入学生中间,去询问,去了解,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理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对学生辱骂或进行体罚,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所以,在管理班级时,要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育人,会令孩子更爱你,也使你的工作更轻松,心情更舒畅。
作为班主任的我,针对班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经常召开班会活动、针对性的专题活动、组织留守学生参加竞赛型活动。班会的内容应当帮助解决留守学生精神上的迷惑、忧虑和不安,给他们以生活的力量,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催他们奋发向上,召开“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主题班会,教育孩子帮助别人更幸福。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参加竞赛活动的四个原则: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目的;可以要求每一次比赛都有获胜的目标,要求夺得一些项目的优胜成绩,但不能要求每一次比赛都获得全面胜利。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第四,参赛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给别人幸福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留守儿童缺乏的是来自社会、家庭的关爱,教育他们学会关爱别人无疑将营造一个良好的团体氛围,同时孩子们也能得到或多或少的精神弥补。这个工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但我不会放弃,我会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这些孩子,去帮助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第二篇: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
重庆市合川区杨柳街小学秦秀谷电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 甚至早恋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班主任面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应负重前行,充当主角,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重要任务。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许多学生是农村孩子,我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发现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在我班5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15名,占学生总数的30%。如何做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工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首先,班主任要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其次,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们。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感受
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他会更乐意去做,更乐意和大家做朋友。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生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由于留守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留守学生都不一样。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每接手一个新班,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
怎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呢?我的经验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找村民、老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建好以下留守档案。
1.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心理需求、学习成绩等;
2.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包括父母姓名、外出务工的地址、联系方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
3.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情况:包括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住址、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在此基础上,予于整理建档,一旦登记资料发生变化,及时给予更新。
二、抓住留守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 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1.留守儿童的三个共性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的孩子学习无人监督不用说,“隔代式”或“寄居式”代理监护的,由于代理监护人的文化不足和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上、穿上、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的孩子生病得不到科学的照顾,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的孩子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三)是情感缺乏正确的疏导。需要亲情呵护是孩子的本能,由于远离父母,“受到委屈无处诉”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 甚至早恋等。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旨在发展和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各项活动,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名说“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与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晨间谈话等可有机结合,通过游戏、唱歌、遐想、讨论、辩析、观察、表演等方式为中介使“课”活动化,达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四是举办主题班会,开展全面教育。为解决留守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和留守学生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五是搭建交流平台,消除儿童困惑。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存在的问题,我除开展班级活动、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引导外,还设立了班级“知音信箱”,让他们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投入信箱,每周三由班长负责开箱,收集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就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自“知音信箱”设置以来,我共收到学生来信203封,其中留守生来信就有152封,书面形式回复107封,公示56封,面谈学生196次。解决了不少留守生的问题,留守生文文说:“知音信箱为我们倾诉心里话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让我们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难题, 我还经常到学生家中家访,给家长或学生打电话,聊qq等。
六鼓励写心语日记
结合高年级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留守儿童记“心语日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浏览写“心语日记”,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七互写“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教师主动向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教师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并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留守儿童生日、毕业升学、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时,心烦苦恼时等等。“心语赠言”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成为学生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八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
九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寻求支持。
1.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争取获得学校领导对留守学生工作上的精神支持、经费支持和教师资源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任课老师参与到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2.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在校内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与多方面支持。比如:为班级留守特困儿童争取乡镇政府的物资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生;联合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等,尽量呼吁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从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只有做好了留守儿童的工作,班级管理才能有序高效,班集体才温暖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育人的快乐。
第三篇: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乌江中学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打工谋生。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学生,就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留在了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在当地读书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过早和父母分开的缘故,所以得不到更多的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的表现出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因此,近年来,“留守学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621人,其中留守学生229人(男生139人,女生90人),占学校总人数的36.88℅,这个比重在农村中学也是很少见的。在全部留守学生中,父母一方外出的110人,父母双方外出的119人。
留守学生的上课搞小动作,讲话,玩手机,睡觉,旷课,逃学,考试作弊,早恋,乃至打架斗殴的现象都比其他同学多。有少数学生一年到头大小问题不断,错误屡教不改,令教者非常为难。留守学生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以致亲情缺失。
2.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由于亲情缺失,学生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学生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缺乏自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严重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3.留守学生道德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在很多地方由于家庭和学校的管理不善,导致留守学生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给社会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4.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上网成瘾,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监护人)教导,顶撞祖辈,在校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不服管理。
5.留守学生安全问题严重,安全感差。部分留守学生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由于大部分留守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6.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出现教育困难的问题。
7.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面对学习,他们失去了家长的监督,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认真完成。在上课时也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也不积极。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学校从校长开始到每一个教师,都充分的认识到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由校长亲自领导的“留守学生”管理组织,组织成员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副主任,以及全校各年级班主任担任。组织机构如下:
乌江中学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组长:周小东 校长
副组长:周星星、罗文辉
组员:施小斌、熊文兵、全校各年级班主任
2、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学生坚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留守学生学会生活上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开展“五个一”活动
⑴、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为每一个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有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并利用时间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各种活动。
⑵、坚持“师生一同住”
学校在安排学生住宿的时候,非常重视“留守学生”这个群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教师和学生同住一栋宿舍楼,有些教师还和学生住在同一楼层,甚至部分教师把存在问题的部分学生安排和自己同住。这样,方便教师及时关心学生,也给“留守学生”增添却失的“父爱和母爱”。
⑶、开展“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学生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当“小老师”,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课余时帮他自动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
⑷、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德育教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认为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⑸、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留守学生”管理组织全体成员,积极引导“留守学生”在每学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借以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性格,使学生养成活泼、积极、阳光、健康的身心状态。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用爱心来浇灌“留守学生”枯萎的心花,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爱的滋润下健康的成长。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学生吧!
让我们所有的关注、爱心,为留守学生托起一片蓝天,并让这片蓝天永远湛蓝!
第四篇:给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给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明德中心小学 主长龙
现代社会经济转型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这就使得留守儿童增多,教育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相互聚少离多,父母与他们主要依靠电话等通讯工具进行远距离沟通。这种状况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会使他们的性格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我记得在某个博客里有篇文章,说幸福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这是多么简单又是多么平凡的事儿啊。但这对有些留守儿童来说竟是一种奢望,由于种种原因,即使在春节,他们的父母还是没能回来。这种情形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使留守儿童成为学校教育的特殊群体。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及时实施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我们的老师伸出援手,当起了他们的代管爸爸、代管妈妈,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最美校长、最美教师、最美妈妈陈万霞的感人故事。
安徽省肥东县陈集镇下属的大魏村位于三乡交界处,人口密集,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都比较落后,农民外出务工多,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上学困难。
2005年,陈万霞执教15年的小魏小学停办,孩子们不得不到距离该村5里的大魏小学读书。由于孩子年龄小,路况差,到那个学校上学的孩子们至少需要步行一个小时,春、夏两季还好些,一到秋冬季节,孩子们天不亮就得起床,遇到雨雪天就更不便了。陈万霞虽然已经离开了小魏小学,但她却永远放不下原小魏小学的孩子们。她决心要在已成废墟的原小魏小学旧址上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2006年8月,在当地群众和政府的支持下,陈万霞创办了肥东县陈集镇阳光小学,它是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级小学。学校招聘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老师,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以德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
阳光小学是镇里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并且收费很低,远近本村甚至其它乡镇的很多父母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陈万霞这里上学,为此43岁的陈万霞特意学会了开车,每到周末,陈万霞就成了司机,负责接送孩子,一次,陈万霞行至玗村村口,学生程芝梅的奶奶请她到家里看看,孩子正哭闹着不肯上学。程芝梅的妈妈因病去世,一个月前她的爸爸又在工地上出了事故,离开了人世。8岁的程芝梅成了孤儿,只好跟着70多岁的奶奶生活。奶奶说只要谁不小心提起孩子的父母,孩子就会伤心大哭。在陈万霞的安慰下,程芝梅总算安静下来,和大家一起上学去了。放下这一批孩子,陈万霞掉转车头赶快去接下一批孩子,就这样一下午,她来来回回要跑上五六趟。晚上,孩子们早就睡下了,陈万霞还照例要到每个宿舍查夜。阳光小学已有300多名学生,老师却只有13名,作为校长的陈万霞也只好身体力行,兼带六年级的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
有人问陈万霞学校的定位时,陈万霞说:“一是为留守儿童建造一个温暖的家;二是为乡下孩子创造优质的教育平台,让他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陈万霞的学生无论是体育、美术、舞蹈,还是文化课都多次在乡县市比赛中获奖。
陈万霞是最美教师,她言传身教,践行了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万霞是最美校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率先垂范,传播社会的正能量;陈万霞是最美妈妈,她用辛劳和汗水诠释了人间大爱,为留守儿童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有太阳,世界才会有温暖;有春风,大地才会有生机。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他们手牵手,交朋友,一帮一,献爱心,结对子,共成长,共同奏响中国梦最和谐的乐章!
第五篇:给学生一片亮丽的蓝天
给学生一片亮丽的蓝天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别了,我爱的中国》,表现了作者离别祖国时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的热爱祖国的感情。《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这几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五彩池》,描写了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信任》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教材中《守信》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情》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情,《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中桑兰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次著名的冲刺》一文中派特利不屈不挠地坚持跑完全程„„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学习小组在汇报成果时,小组中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在其他成员都作了精彩发言,轮到他发言时,由于紧张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说错了,同学们会笑他,不敢说。这时,教师发动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说鼓励的话,“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再想一想”,“我们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教师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们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行”。教师又适时降低要求,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他读了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教师又鼓励他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他在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教师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既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