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学生一缕阳光,让他们收获一片晴空
上海市育群中学
给学生一缕阳光,让他们收获一片晴空
——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上海市育群中学陈芬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校在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多年的研究。随着生源的变化,我们更加关注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002年10月我们育群中学承担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分课题的子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对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的研究。
经过论证,我校确定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波特与劳勒的综合型激励模式。我们按照以下两种师生互动方式分别进行单因素的分组研究:
一、以教师激励为主的互动方式——分层激励法;
二、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互动方式——问题导向式(探究法)。
“分层激励”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要,使学生产生明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指向行为。“问题导向式”是指当要学习的问题确定之后(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学到新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技能、信心等)、实现自身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习动机的目的。确切地说,问题导向式的互动方式是探究型学习,因为它符合探究型学习的含义和特征。简单地说,“问题导向式”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体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因为时间关系,我想对问题导向式的互动方式作一个简单介绍。我校魏成香老师的“妙题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节课采用的就是“问题导向式”的师生互动方式。
为了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我们把作文教学中的标题作为切入点,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丰富语文。通过课堂互动方式,要求学生从社会生活本身来寻找挖掘话题,并围绕话题展开观察与发现、收集与整理、分析概括与评议等一系列由收集材料到整理材料的思维过程,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显性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感悟的隐性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作文动机水平的提升,让学生不再是不会说、不敢说,而是争着说、抢着说,人人参与,个个思考,营造渴望表达、喜欢表达的良好作文氛围。如:戴林成、潘家骥等同学语文基础一般,平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前搜集资料时,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专门制定了个案辅导目标,并给予一定的方 1
上海市育群中学
法指导。看图配题时,这两位学生灵感闪现、思维活跃,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这种热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呈现;在旧题翻新的活动中,将学生司空见惯、年年再现的作文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自己的探索和心得进行翻新。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看上去很老套,学生翻新后就不一样了——“燃烧的红烛”、“课堂上优美的旋律”等等,新的标题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写作欲望,增强了“我手写我心”的情感体验。
目前我们的研究从课堂的互动方式入手,通过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目的。通过语文作文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我们试图为学生探究型学习方法的培养奠定基础,并准备在其它学科推而广之;同时根据科研成果我们将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加入情感目标,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我们相信,它还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涉及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涉及校长办学理念的转变、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给学生一缕阳光,让他们收获一片晴空!这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执著的目标!
第二篇:给学生一缕阳光,你会收获一片灿烂
5、辅导时间:2005年2月――至今
6、个案来源:
有一日下午,班内一同学因为前日进网吧、台球室,放学后被我留下来谈心,本想好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但劝导时发现该生神色恍惚、焦虑、甚至慌张情绪溢于言表,所以不到20分钟时间我就让其回家。但他回到教室后却趴在桌上小声啜泣,上前询问原故。原以为他是被老师批评后感到忏
悔,再三追问,才知是害怕回家,怕回家挨打。话音刚来,只见一中年男子把推着的自行车扔在地上,气冲冲地跑过来,“啪”的一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我赶紧拦住,他的爸爸便破口大骂,说这么不争气,回去好好揍他。我便让他的父亲消消气,做其思想工作,劝说其父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应该多关爱、聆听、交流、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再三叮嘱其父回去千万不能再打孩子,并承诺我会好好劝导教育徐××的,请他放心,但也请他配合。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他家里共四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他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了三十多岁后,经人介绍从四川买回来一女子,她妈妈在家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其父独揽家政,家庭经济较困难,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其父也是帮别人打短工来维持家用。其父从小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容易发火,而且也经常在外干活,很多时候只有徐和其奶奶在家,奶奶年岁已高,说的话徐根本不放在心上。
2、学校背景:
小学该生成绩不好,经常受老师批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意识,甚至出现逃学进游戏厅、网吧、台球室混日子,写的字潦草、马虎还不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而且逆反心理很强,几乎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否则会撅起嘴巴,嘀咕不停,以示表示不满情绪。
3、该生本人情况:
进入中学后,刚入校时可能环境陌生还不能“有所作为”,但不到一个月,坏习惯随之而来。特别爱污言秽语,爱给别人起绰号,班级没有同学愿与之同桌,有一次他发现前排女同学书包里携带的卫生巾,故意把其露出来,让其它男生观看,弄得女同学尴尬,哭得死去活来。而且该生脾气暴躁,故全班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三、主要问题
1、厌世,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深恶痛绝”。
2、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尊重,没有知心朋友,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3、学习缺乏兴趣,厌学,成绩较差,写字乱涂,态度不端正。
4、脾气暴躁,很容易冲动发怒。
5、对一般老师不够礼貌,有敌对情绪。
6、爱污言秽语,爱占女孩子便宜,行为较庸俗。
7、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十五的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呵护,极想得到疼爱,但是父亲对他的打骂和家庭的不和谐使他很少得到亲人的“爱”,花季年龄的他过早地看到了这世界的“悲哀”,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根据人本主义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基本需要没有满足之前,成长需要就更不会产生,就该案主来说:
1、基本需要满足缺乏
①亲情的需要:父母常年在外干活,缺少爱护与关怀。
②归属感的需要:一直生活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回到家中也缺少鼓励,在校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好,没人理睬,游离与集体,缺少归属感
③自尊的需要: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母亲又是贩卖过来,似乎身边的人有些歧视,他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些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更不用说什么求知,其学习态度必然是消极的,自我价值迷茫也是必然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他家庭经济较困难,心想再努力也没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对前途无信心,所以产生各种问题就不见为怪。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他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焦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偏差和爱污言秽语、厌学等不良行为。
五、辅导过程及方法
根据他的情况,应该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上进心、理想的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让其尽快融入班级大集体中来。
其次,对影响他的主要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他的父母亲、身边同学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老师同学的理解、关心与帮助。
再次,我对他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掌握其更多的信息,发现优点,以便在面谈时能找到共同话题,营造融洽的氛围。
第一次面谈(2002年2月16日)
我告诉他我是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且是他的德育导师,很希望能帮助他摆脱目前的困
境。他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倒了杯水给他,主动向他说明找他的原因,并承诺所有的谈话都会保密,消除他的戒备心理,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但当他谈到家庭情况时,情绪还十分激动,我任其渲泄,没有急于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
经过这一次谈话,他已感觉轻松多了,但仍不能排解抑郁的情绪,对生活还很悲观。我于是布置作业题“我的昨天、今天、明天”,要
求写日记。对他的优点:爱好唱歌,橱艺不错,喜欢钓鱼,大加鼓励认可,并且约定周六去他家河边钓鱼。他显得十分诧异与高兴。
第二次面谈(2002年2月22日)
之前,我与其父进行多次的沟通,让他的父亲树立信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在“山穷水复无疑路”之时,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理解、关爱、尊重能得孩子的“新生”。所以那次一进来,他就告诉我,他的父亲对态度好多了,每次回家都能帮他带些物品,让他感到受宠若惊。我建议他尝试多与同学沟通,争取尽快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并安排他担任班级音乐课代表。
第三次面谈(2002年2月30日)
这次地点选在河堤上,一边钓鱼一边谈心,此时他已对我基本没有戒心。他告诉我同学开始愿意与他交往,老师也开始留意他、关心他。(我之前与任课老师沟通过了)他知道了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的道理,他和同学能融洽相处,似乎感觉到了朋友的关爱与集体的温暖。对其进行人生观、树立人生目标的教育,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必需要自己造出一番价值来,一味地消极厌世,逃避只能使自己陷入意志消沉,而走上不归之路。
第四次面谈(2002年3月10日)
对其辅导学习上的问题,特别薄弱学科数学、英语,并有意识地找到班级中有关素质较好的班团干部,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能与他谈心,帮助他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或及时联系老师,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她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各任科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关心他、辅导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对其多鼓励表现、少批评、打击,增强其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新点、集体的温暖。
第五次面谈(2002年6月10日)
期末考试临进,动员其做好复习迎考工作,以较好的成绩回报家长,给家长一份惊喜,他愿意接受挑战,并答应争取考得理想成绩。
六、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一段时间的辅导,案主自觉性提高了,作业能按时并且有质量地完成,上课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看到他与同学们在一起嬉戏的笑声,学习进步明显,期末还被评上了“学习进步分子”。
师生反映: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开始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交往能力增强,与一些同学成了知心朋友。而且为班级做贡献时,不遗余力。
其父反映,他在家里比以前也懂事多了,再也不抱怨爸妈、有时也能帮他们做点家务活,回家后发发脾气、耍性子几乎没有,作业也能及时完成。
他自己也觉得,上课再也不无聊了,与同学们相处是非常愉快的,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反思与思考
1、从结果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还需继续下去,直至他完全能自主学习生活为止。
2、学校、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方面影响非常大,因而提高家长与老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实行家校联合,为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开创教育新天地。
3、平时要留意后进生和家庭特殊情况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关心,转变一位后进生或问题学生比搞好一个优生价值更大,对他们教育首先要尊重他们,平等地和他们说话,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打击,多方面去引导他,把相互的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育人首先从育心开始。
4、德育导师制让我更多的机会接近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理解,让我更多地走进的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成为他们要好的朋友,我十分高兴,今年教师节很多同学(别是被辅导过的学生)给我送来的许多礼物,让我更坚定了从事德育工作的信心与热情。
5、德育工作不能高谈阔论,要多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们多帮助、因为给学生一缕阳光,你会收获一份灿烂。
第三篇:给学生一缕阳光
给 学 生 一 缕 阳 光
经济管理部赵力
【个案】
一个星期四下午的体育活动课,我班学生魏某反映,上周星期二的下午快上课时,他抱着一个篮球从操场往班里跑,这时,我班学生王某在走廊拦住了他,说球是他的。由于魏某是刚从外校转来的,对情况不了解,听说后就把球给了王某。但现在球已经被弄破了。经他打听才知道,这只篮球是同班同学刘某向另一个班张某借的。因为球已经坏了,所以张某把矛头对准了刘某,把刘某的篮球拿走了。刘某气不过,开始向魏某索要星期二给他的篮球。魏某了解情况后,也很是委屈。于是向我反映,希望班主任能帮助他把这件事解决。
我在了解事件的前后经过后,于是我就把王某找了出来并来到办公室。王某来到办公室后,我就向他寻问事件的情况。谁知,王某态度相当蛮横,说话的口气显示一股火药味,根本不承认有过这样的事的发生,并且不停地斜看魏某,似乎要记住这个人,随时要报复他。
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个案分析】
1、王某为什么态度这样的不端正?说话的语气为什么这样的强硬?他为什么不承认错误?是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抑或是魏某所说的的确有问题?„„总总猜测,个个疑惑让人不解与困惑。
2、“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应具备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们要站在较高的高度,从从的心理出发,相信他们,因为这个年龄正处于一种反抗或要求独立的朦胧期。时刻 1
提醒自己“学生是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过错或暂时的抵触情绪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可以给机会改正的;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要用真诚的爱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让彼此情感上融洽起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调动了主观因素,学生是可以和任何人沟通的。
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象王某这样子的学生,他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别人对他的尊重和关怀是最重要的:理解、体谅和支持是我应该给予他的和唯一能给的。同时我相信:他现在的状态可能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关心造成的。
4.任何转化的过程必须,教育得法,不断跟踪,以期从根本上的转化。
【究其根源】
王某曾在上学期的某节课上,与任课教师发生过冲突。当时因为他态度十分恶劣,受到学校德育处处分。并且他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其行为也表现出相当的简单,有时是粗暴。
【解决方法的探究】
以暴制暴,不先以理说服是解决的前提。
王某的状态,如果简单地用讲道理的方式与他进行沟通,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的语气与语调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难以接受。更让人担心的是,脾气倔强的王某会不会真的对魏某进行报复?种种迹象要求我必须当机立断,针对王某的不正常行为进行十分严厉的批评。以一种凛然的正气压倒王某身上的邪气。
以理服人,关心与正义结合是关键。
在前提到位的条件下,我十分理智地认识到,问题的最终解决绝不是对学生大声的批评或呵斥就能完成的。学生,尤其对那些心灵
上曾受过创伤的学生,他们表现出的是表面的强硬,但内心和正常人是完全一样,甚至更需要别人真情的呵护与关怀。这应是心与心的交流。此时,应明确并且肯定地告诉他,真正的事实不会因为你承认或不承认就可了事,因为证人(且是随时叫的)的证词如果完全一样,那么,就是再不承认也得承认。同时,应让王某明白,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隐瞒事实真相的人,除了要完全负责任外,其行为也必然会遭人不齿,因为那样的人是一个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而一个不敢对自己行为承担后果的人,历来遭到人们轻视。
查明事实,让事实来说话是核心。
迅速调查有关当事人,让见过或玩过篮球的学生来办公室说明每个细节的来龙去脉。这样的结果,可以彻底消除王某的侥幸心理,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仁爱为本,给学生一缕阳光。
随着整个形势的不断深入,我不断地用一种慈善的眼光来关注王某,这种眼神中,要让王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关心与鼓励,让久违的一缕阳光洒向他隐匿多时的朴实的心田。给他以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他人的结果,必然会结出累累的让人意料不到的果实。
【案例的结果】
王某的态度终于开始转变,他答应对此事完全负责,要求买一个新篮球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但,作为教师,这样的结果是不能贸然高兴的。请思考:篮球的损坏的责任是否都是王某一人的过失呢?魏某把球交给一个自己并不认识的学生,且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就没有责任吗?再说刘某,篮球丢了几天,而自己却也像一个没
事人一样,直到张某发现球在别人手里且已损坏才去追查,又说明了什么呢?概言之,他们都缺乏一颗责任心!如果他们不能从中得到应该得到的教育和教训,那么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必然是不利的。这件事也仅仅仍是浮在表面的解决。因此,他们二人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最终结果是,王某负主要责任,刘某和魏某负次要责任。
这件事对王某的教育的深远影响,远远超过了他负的责任所带来的经济处罚。
【案例的启示】
本教育案例中,王某受到了一次可能让他终生也不会忘记的教育。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人沉思。它再次让人想起“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只是想说的是,教会学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把它看成只是文化课上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和技能,更应把它看成思想的转变与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仔细想想,在教书与育人中,育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首要和最终完成的使命。愿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多给学生带去阳光与微笑,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学生心田,让他们的身心品行与知识共成长!
第四篇:给学生一片阳光
给学生一片阳光
物中市凸束桥合科毛志又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房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音乐如流水一般泻满整个房间,音乐中老师的慈爱、辛劳形象在我心
中越来越清晰,当初正是因为这首歌使年少的我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
师,用自己的爱心去教育、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人,从而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以爱心教育学生,以爱心引导学生,做一名好的人民教师一直
是我不懈的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时至今日这个理念在我心中更具
体、明晰。
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不能把教育工作当成一
个单纯的谋生职业,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要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其次做一名好老师要勤于学习,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变应试教
育为素质教育,使之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昔日,学生要有一碗
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今天,学生要有一点水,教师必须是长流水。要做
好一名好教师最重要的还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
用爱心教育学生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问清理解
学生,要热情期待和严格要求学生,杜绝偏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教学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更是衡量一
个老师合格的重要依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给学生送去一片阳光,既
富有师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晓庄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
就没有晓庄。教育是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则想而知,没有爱心的教
育是一片荒漠,一潭死水,更谈不*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民教师了。那
么,如何用爱心教育学生,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修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连结师生心灵的桥梁。关心学生必须先要了解学牛,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心灵上所有闪光发
亮的东西,总之要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
学生叫孙启萍,学习成绩较好,稍稍缺乏朝气与活力,通过交谈、家访,我发现其家庭贫困,上进心强,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生活L我多次给予关心,学习上我经常加以鼓励,她比以前更勤奋了,人也活跃多了,到第二学期,她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对后进生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要更多。陈
明是班中思想上的后进生,整天吵架打闹,不团结同学,不关心集体。我找
他谈心多次,收效甚微。通过多次家访,我发现他在家很有礼貌,于是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真诚地表扬了他,以后的日子中我发现,他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以期融入班级中,通过我们的努力,他的确做到了。这样的事情还
有很多。由此可见爱心会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改正自身的缺点,从
而积极上进,激发一种同过去的自我、同外部和内部的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爱护学生就是寻找、保护、发展学生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和消除
消极因素,对犯错误的学生,应把握好责罚和宽恕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应宽
恕,什么情况下应责罚或严厉责罚。只有正确掌握了两者的关系,使二者由
外部的对立转化成内部的统一,这就是对学生的真爱。没有爱就如同地堂内
没有水。曾记得1995年所教的那批学生中有四、五个男生酷爱足球,学校规
定,放学后学生应迅速离校,有一次天黑时,他们还在操场上踢球,当时我很生气,把他们叫来,沉默了很久,终究采用了简单的方式,轻松地说了一
声:“你们可以走了”。事后在课间安排适当的时间给他们打球,并举行了
足球比赛,他们都说:“老师真了解我们的心。”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
师生之音的融洽是基于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尊重和信
任学生是老师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教育
过程中应区别对待。在班级工作中,我信任和尊重班委干部,帮助他们对班
级进行民主管理,而我主要行使监督工作,班级具体工作由他们自己来解
决。久而久之,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对每个同学注重发挥他们的特长:能画的办黑板报;会唱的举办文娱节目;成绩
好的和别人结成帮扶对于„„,教育家赫尔马特说:“我们必须找到学生善
良的特征.”这正需要老师信任学生。正因为如此,我所教的学生都能各尽所
能,各施其职。
三、同情和理解学生
学生是多种多样的,有缺少天赋的、有生理有缺陷的、有家境贫寒的、有犯错误受到孤立的、当然还有坚持正义而受到误解的„„。我们同情并帮
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我长期执教于农村,孩子们最大的困难
莫过于贫困,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我曾采用捐款、减免书本费、改善伙食等办
法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记得有一伙,学期伊始,有一个叫王庆的学生没
有来报到。我知道,她一定是教不起学费才不来的,等我中午十二点半到她
家时,她孤苦伶什地在门口,还没有吃饭,看到我来了,泪水夺框而出。当
时我真不是滋味,只说了一句:“多大的困难我们会帮助你的,先上课再说.
”带着她到街上吃了午饭,就上学校去了。作为老师,有什么比学生能上学感
到更欣慰的呢?其次,对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我举办专题班会让他
们振作起来,找回自信。
理解是透过表面的现象在学生心理寻找那种合情合理的解释。”老师”,当
学生喊出这个字眼时,是饱含着深情来喊的。作为老师要象对待自己子女一
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时,正是需要理解时,伸出你温暧的手,用宽阔的胸怀去接受你的孩子吧。
四、热情期待和严格要求学生
一个有坚定信念和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对自己教育的学生充满热情和
期待,有期待必须有要求。为塑造出教师心目中的”期望形象”,教师必须把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并通过严格的要求来实现。有人说过
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
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还有对他充满关切的深情。曾有个这样的学生,他头
脑灵活,但有一段时间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在严厉指出他的错误后他仍不
听,我在做大量的工作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学而不厌勤”,并郑重其事地送给他,不久他的成绩明显上升了。作为一个老
师,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不可缺少的是对学生的一颗爱心。
五、杜绝偏爱学生
偏爱主要表现为背离师爱的原则性和广博性,对学生褒贬无准则,对主
观上认为好的一再加以维护,而对主观上认为’收。的则一再予以责罚,搞两个
极端,等级分化,其结果不言而喻,造成两级”特殊公民”心理畸形发展,严重
破坏了学生的心理平衡,破坏了集体的心理平衡。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加
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拒绝偏爱。以宽
广的胸襟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项关系中国百年大计之事,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教 师应拿出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踏踏实实地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队清,给学生送去一片阳光,用爱心去浇灌他们,让 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来说,做到这一点,就是她得到的无限的安慰和幸福。我坚信:她一定是学生、家长满意的光荣 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给后进生多一缕阳光,让他们灿烂起来-后进生转化(最终版)
给后进生多一缕阳光,让他们灿烂起来
教育&;以人为本&;,学校就得以学生为主,尊重每一位个体,即使是后进生,也应该受到教师充分的尊重与爱护。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拥有他独当一面的优势,比如我的学生中:成绩偏科严重的却能歌善舞、表演能力非常强;吐字不清楚的却记忆力超群;学习能力不强的却拥有一手好字。所以让我们用真诚去呵护他们,用热情去构建心的桥梁,让他们在老师给予的阳光下笑得更灿烂。
一、真诚的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大多数比较叛逆、贪玩,对于教师的好言相劝不仅油盐不进,甚至还会以反感的心态变本加厉。这样的学生确实让人头疼,但是我们肩负着教育他们的使命,我们不能够放弃他们。让我们真诚的与他们平等对话,作为他们的朋友、知己和亲人,让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感,让老师成为后进生的良师益友。
我是中途接手的初二这两个班,大概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着他们。在开学的一两周,成绩好的学生认为我太严厉,后进的学生觉得我很少在课堂上搞活动、做游戏,便都油然而生出一种抵触的心理,尤其是后进生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排斥,让人头疼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日记是最好的沟通渠道,所以我便叫他们写日记。平时上课我就十分的留意后进生的言行,在批改日记时,我除了对日记内容作批改外,还对他们当天上课情况做一个点评。时间久了,后进生发现老师格外的关注他、包容他,便慢慢的放下自己的高傲和叛逆。他们开始用平和的心态与我交流,给我讲述他们曾经的&;丰功伟业&;。当他们问及我时,我也一样真诚的坦言相告。就这样,通过日记的方式让我和后进生们缩短了距离,渐渐的在他们眼里,课堂上我是老师,下课后我是他们的好朋友、知己。
通过平等的真诚的对话,心与心的距离在拉近,后进生对我变得言听计从。这时的他们焕发出他们该有的活力,找到他们该有的自信,并且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课堂上那位至高无上的老师是他们真诚的朋友。
二、充分的尊重后进生
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成绩好,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只是暂时的无能为力罢了。成绩上的差距难免会造成一些自卑,他们叛逆心理不就为了掩饰他们的弱点吗?所以教师应当倍加的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特别爱面子,也许你的一举不经意的表扬会激起他无穷的热情和动力。
班里有一个叫**的后进生,上课时常自得其乐的开小差,无心学习,玩就是他最大的乐趣,做作业时要不是做不起,要不就是不想做。给人感觉就是一上课就盼着下课,一下课就希望永远都不要再听到上课铃,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我都替他痛苦,但是我可以原谅他,同时我也暗下决心要帮助他改进,我不能放弃他。开学第一次作文,他的作文内容写的惨不忍睹,完全是为了敷衍了事,谁看了谁都会气不打一处来。这时的我尽量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在作文后面写上&;下一次作文多一点比喻句以及书写整洁一点就更好了,老师读初二时还没有你写的好,加油吧,你可以写的更好!&;没想到这孩子深受鼓舞,每次都早早的写好作文亲自交给我批改,为的就是多一点鼓励和肯定的语言留在他本子上。
试想,要是当时我因为他的作文写的一塌糊涂而在班上大发雷霆、严厉批评他的学习态度是如何的不端正,也许今天的他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所以,给后进生多一点尊重,给他们多一些成长的机会!
三、高质量的课堂吸引后进生
正如我所敬爱的韩校长所讲过的一句话:&;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用生动的课堂吸引住学生!&;。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底里去了。的确如此,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备课,引经据典,或把当下时事有选择的引进课堂,旁征博引的把课堂变的趣味横生;从小就喜欢听童话故事的中国儿童又有谁不喜欢有趣的事情呢?作为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要从本职工作做起,让后进生在有趣的课堂中被带动起来、被引导和被激励。
俗话说&;课内十分钟,课外十年功&;,不就是说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上课吗?不仅要备教材,还更要备如何帮助学习兴趣不浓的后进生。比如:课前五分钟相当重要,老师一开始上课就用一个精彩的导入,在一开始就吸引住后进生的注意力,那么也许这节课会因为后进生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有一次我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学常识这一块时,我例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典型的几个事例来讲谋士的重要性,这时无论成绩好与差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当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时,我便打算让几个学生上台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小品的形式展示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便叫表演能力非常强的后进生来表演邹忌的角色,他没有让我失望,完全进入了角色,绘声绘色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所以面对后进生,我们应该积极的备课,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作为学生就有接受知识的义务,正因为后进才更要投入到课程中不断的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让其他同龄人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
&;罗森塔尔效应&;不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都需要自信、自尊!后进生是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让他们走进老师的心灵,走进活跃、精彩的课堂,走进充满关爱的世界!只有这样,后进生才会潜移默化的被感染、被激励!也只有这样,后进生才会变得更有尊严和自信!也只有这样,后进生才会更好的完成学习使命,带着充满希望的微笑度过校园生活!
让我们带着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去鼓励他们吧,让他们看到自己点滴滴的进步,让他们在进步中享受快乐!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后进生前行的路,为后进的学生们扬起一片艳阳天,让他们在老师的温暖庇护下笑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