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周爱民
读罢前面几位家长的心得,感受颇深,孩子长大了,青春期的脚步一天天临近,不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的问题也一天天多了起来,第一次面临升学,成绩如何?考哪所学校是老师关心的问题、家长揪心的难题、也是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压力悄然而至,该拿什么样的尺度衡量孩子?该怎样规划孩子的人生?自打孩子上小学,作为家长的我就在不断思考这样的问题,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答案在不断地变换着,可是近两年,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考上某某中学、某某大学也不是孩子成材的唯一出路。
低年级的时候,我被孩子的成绩搞的紧张兮兮,有时也为此伤心、流泪,幸好郑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郑老师说过的话,大意是:这么小的孩子,能看出什么呀?未来的变数很大,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就是这一席话一直鼓舞着我和孩子,让我一边耐心地培养孩子的习惯,一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标准不能太高,心也不能太急,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心态好了,反而能看到孩子的很多优点。每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都不忘大大表扬她一翻,并及时分析进步的原因,巩固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时不忘在试卷上写下感谢老师的鼓励及严格要求的话,每当孩子遇到挫折,比如哪次没考好,或和同学闹矛盾,我就赶紧先安慰她,然后再帮她出注意、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慢慢地,孩子变得自信了,自觉性强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了,作业得优的次数多了,得良的次数少了,本学期初,有一次她作业得了个良,自己就说:“我没有认真写,老师给我敲响了警钟。”我跟她开玩笑说:“是老师拿着小钟在你耳朵边上敲了一下吗?”她会意地推我一下,我俩都乐了。
有的时候,她嚷嚷作业多,因为怕写不完而气急败坏,我就教她分段完成,晚上先写一部分,实在困了、累了,就先睡觉,留一部分第二天早点起床再写,还可以把需要背诵的内容留在上学路上完成,有了具体的方法,她就更有信心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了。不过有时我也仅仅是从心理上对她援助一把,有一次她实在觉得作业多,我说:“我用左手帮你写吧”,并趁她不注意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了几行,等她发现了,说“不象!不象!”最后又把我写得全部擦掉了,自己又接着写,可是她虽然费了事儿,心情却好了起来,所以后来我觉得她其实就是一个心理问题。又一次,她说作业太多,不想写,我说:“作业多,你就别太认真,瞎写上得了”,她说:“那可不行,我要是出错太多,要挨批,中午还得改错,不能出去玩,我还是好好写吧。”听完这话,我一边觉得安慰,知道她其实知道该怎么做,只不过是抱怨几句。一边从心底感谢老师,五年来,郑老师、杨老师从不迁就孩子,有错必改,一天又一天地纠错,不仅让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而且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同行,我真能体会老师这琐碎中的辛苦,这平凡中的伟大。
现在,因为工作忙,我每天基本上都不主动关心她的作业,除非需要家长帮助听写呀,朗读签字呀什么的,有时,她完成作业后,我问:“怎么还不睡觉呀?”她说:“我在做自己的事呢”我就走过去看看,她有时在看课外书,有时做手工,有一次在自己写一篇很长的文章,还说:“不许看,我只能让你看题目”题目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看到题目也放心了。前些日子,她一写完作业,就用木板做一个小房子,又是涂又是画的,说是要参赛,有一天,她不小心把小房子掉在地上摔裂了,很着急,又买了502胶水使劲粘,我就帮她按了半天才算粘上,还找了个鞋盒的盖子做院子,又用彩纸剪好篱芭粘上,我不同意她把院子和篱笆粘好带到学校,因为这样体积太大了,她每天自己做公交车上学,中间还要倒车,我担心她要么把作品挤坏,要么为了保护作品,再把自己摔着。所以就让她把院子、篱芭都拆了,用袋子装到学校再组装,可她怕袋子把作品压坏,非要组装好,用手托着到学校去,就是不听我的忠告,无奈,我只好随她。心想:路上,你再慢慢吃苦头儿去吧。没想到,第二天,她为了把作品安全运到学校,五点半就起床了,六点外面一片漆黑,就自己走出了家门------晚上回家,我第一件事就问她:“房子挤坏了吧?”没想到她说:“我走得早,一路都有座,一点儿没坏”。我也暗想:看来只要有兴趣,她就不怕吃苦受累,也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事我们大人也不必管太多,应该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自己规划,也许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想把北大附中保护学生发展的“三条戒律”送给大家:即学生的“生命与健康不能超越,权利与人格不能超越,个性与差异性不能超越”,我们要看孩子的分数,但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我们应该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把孩子的人格看得比分数更重,把孩子的成长看得比排名更重。学生时代打下的知识和人格基础将最终决定孩子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第二篇: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家长减负心得体会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众所周知,面对升学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在小学阶段,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就不得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孩子们也不得不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根本没有玩的时间啊!孩子一心想着进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哪还有以前我们儿时的那份纯真,快乐。“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往往学生的负担没有减下,反而更重。
这几个学期,黄河小学为了给学生减负,延点课取消了。学生的作业也相较以前有了一定的减少,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作业少了,上网查资料,积累知识电脑作业多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一点游戏和玩耍的时间,作为家长,我们感到很高兴。但是我认为,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学校要为学生“减负”,除了减少作业量以外,还是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希望老师们能够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一方面严格控制作业量,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够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的学生欢迎的作业。既突出新知识重点,又注重发展智能。多安排一些口头的、观察性的、思考性的、实践操作性的作业,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们全方位健康成长。
第三篇:请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教学反思
常听一些老师议论:“某某班的幼儿纪律真好,吃饭时鸦雀无声。”“某某班的幼儿好听话,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都是规规矩矩的,区域活动时也特别安静。”开始,我也挺羡慕这些班级有着良好的秩序,于是对自己班上的幼儿严加管束。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是我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自从我对幼儿严加管束后,孩子的屎尿特别多了,三三两两老爱上厕所,而且久久不肯回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一天,我偷偷跟在他们身后,刚走到厕所边,就看见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厕所里大声交谈着,欢笑着。我问:“你们怎么喜欢在厕所里聊天呀?”“厕所里没有老师,做什么也不会挨骂,”孩子们笑嘻嘻的回答。
听了孩子们的道白,我心中顿觉惭愧。是啊,孩子们天真浪漫,爱说好动,我们怎能为保持“安静”而让他们变成暮气沉沉的“小老人”呢?这是多么可怕地“泯灭童心”呀!从此以后,我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课堂上引导他们大胆说活、自由交谈,充满欢声笑语;自由活动和休息时间,我就充当孩子的“大朋友”,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与他们亲切交谈,孩子们也因此对我更亲近,更喜欢了。
心理学表明:虽然因而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有发展,但两者并不均衡。幼儿容易兴奋,不易约束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理解和宽容,给孩子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并且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为了强调良好的教育活动秩序,或许也是为了自己“省心”,有些老师不让孩子随便说话,走下座位交流意见,岂不知这样做无形中便会剥夺孩子创新和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听某位老师上美术课,教学内容是意愿画,有一位叫赵利群的小朋友和同桌交流“什么物体会动”如何如何,她边画边说:“汽车会动,一加油门‘呜’就跑了。”可才说了两句,碰上老师强调纪律的“不准说话,快画画!”赵利群很快就不说了,可她想象的翅膀被夭折了,结果只画了一幅很平常的画。
以上事例在幼儿园的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就在一些教师把孩子们“钉”在凳子上,为她“一贯安静、坐落有序”的活动纪律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已在无形中掐灭了孩子们天真绚丽的创造火花。诚然,老师强调纪律、建立良好的秩序是必要的,那也是为了幼儿在集体氛围中养成必要的修养礼仪,而不是为了管制幼儿,限制他们正常的自由。所以幼儿教师应该牢记幼儿的生理特点,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在有序中体现无序,在无序中体现有序。我想这才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提倡的良好管理方式――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
第四篇: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中小学德育 工作总
结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姓 名: 张 慧 萍 学 校: 育 才 小 学 时 间: 2007.6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作为小学教师,从教已有十八年,接触了很多家长,而最近几年听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孩子不学习,真没办法呀。
在学校,学习中,玩耍时,我时时观察学生,研究学生,我感到现在的孩子,出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充足的营养,有全家六七个长辈的关心与爱护,他们聪明健康、活泼可爱,是极其幸福的一代。
可在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需要老师的督促,家长的逼迫。是孩子不爱学习么?还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的成长。
也许是物质生活的影响,也许是父辈未实现的夙愿,也许是独生子女寄托了父母全部的希望,总之,百般呵护的孩童一进入小学的大门,衡量孩子的好与坏便只有了唯一的标准——学习成绩。
学生成绩考差了,老师会找家长谈话,责其督促孩子学习,提高成绩;学生成绩考好了,老师在班中表扬,加红花。孩子回到家,今天考试100分,父母喜笑颜开;今天考试考差了,父母倍加责难。久而久之,我们的眼中只有孩子的成绩。孩子的理想、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的快乐与健康、孩子的内心是否幸福„„这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
试想,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一个没有快乐心态的孩子,他会喜欢枯燥的学习吗?他有学习的动力吗?即便有了成绩,他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吗? 人生的道路短暂而又漫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因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育人先育心。德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知识的灌输,它蕴含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多年来,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契机,希望能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都能成长为一个个堂堂正正的人。
成长需要梦想
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辉煌。
学习之余,我给孩子们讲莱特兄弟幼时飞的梦想,促使飞机的诞生;周恩来总理上学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成就的是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毛泽东主席1956年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如今雄伟的三峡工程巍然屹立,见证梦想的实现。
生活中,平凡人亦有自己的梦想,一个有关“梦想”的故事中,有个穷孩子自从有了一个“去埃及旅行”的梦想后,不再淘气,不再散漫,不再浪费自己的光阴,有了学习上的成绩,有了事业上的成功。这一切都是因为梦想成为心灵的动力,使生活有了向往,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习作中,我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梦想。我为那些富于幻想的“畅游宇宙、飞越星空、研究火星„„”而心驰神往;又为充满童趣的“幼儿园阿姨、神气的警察、白衣天使„„”而怦然心动; 但令人可悲的却是“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中奖五百万,什么也不用干”、“当个大官”等这些受父母急功近利生活态度影响的愿望。
喜欢读书,更喜欢给孩子们推荐好书;喜欢写作,更喜欢看到孩子们的习作。一个班的孩子,从他们六岁入学,我陪伴着他们,走过春夏秋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灯下,桌旁,修改,发送,《小作家选刊》、《小学生拼音报》(中高年级版)、《西部晨风》报校园栏目上学生习作的发表,让孩子们有了当作家的梦想。
临近毕业,班中的刘艺璇同学在给我的信中写道:“要毕业了,我决定送您我亲手写的文章,在您的影响下,我成长为一位热爱写作的女孩子,何不用这一角诉说我的心声呢?” “相信今后,在茶饭后,在闲聊时,甚至默默中,我一定会回忆起您同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往昔的一切那么美好,也那么短暂。时光带走了太多的东西,而永远带不走的是永恒的记忆。”
多彩的梦想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心灵世界的阳光,是人生路上的动力。
成长需要尊严
人人都需要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贫困、残疾家庭出生的孩子需要尊严,那些学习差的孩子更需要尊严。
三年级时班中转来一位叫郭开元的男同学,父母离异,跟爷爷生 活,吐字有些不清,学习成绩不好,受同学欺负,便想到转校。
郭开元同学见人便低着头,羞涩地一笑,他最大的优点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有一次,他们组值日,其余的七个男孩子草草一扫,便走光了,而郭开元同学自己一人把整个教室打扫干净才走。
四年级暑假开学,郭开元同学所居住的居民区有位老爷爷送来一封表扬信,表扬郭开元同学在暴雨来临之前,帮着老爷爷把几百块晾晒的煤球搬回了屋。
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郭开元同学,以期望使他树立起自信心。我还相信在我的影响下,同学们会和他相处得很友好,可没想到他还是受到了同学们的欺负。
受欺负一事是郭开元同学的爷爷来告诉我的,坐在郭开元同学周围的三个学生在其他课上,用脚踢郭开元,往郭开元同学衣服上划道道,甚至还扔了他的书包。听了以后我很震惊,不敢相信这是这三位同学做的事,一位班长,一位组长,其中两位是女同学。而郭开元同学不敢告诉我,也不让爷爷来学校说。
我首先郑重地告诉郭开元同学:“遇到事,不要怕事,要勇敢地抬起头,站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记住:没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
对于欺负人的三位同学,我与他们进行了一场严肃的谈话,告诫他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生活优裕,成绩优良的同学没有任何权力去凌辱一位不如自己的同学。”同时,要求他们当面向郭开元同 学道歉。
毕业之际,有几位同学在写作文《难忘的同学》时,写的是郭开元同学。
成长需要责任
责任感对国家、对家庭、对孩子本人都极为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对家庭有责任感,对集体有责任感,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责任感。
如今十一、二的少年,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很常见的,父母在孩子幼小时,怕脏了厨房,乱了屋子,不让孩子干家务;孩子上了小学,怕耽误了读书,影响了写作业,不允许孩子干家务。结果是孩子长大后,眼中没活,心中没爱。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重在使学生从体验中找到责任感。在班中组织体验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让父母配合,给孩子一天做父母的体验,也就是让孩子与父母角色对换,让孩子在做家务、照顾孩子、做饭等一天的劳动中体会做父母的艰辛与劳累,从而从内心体验父母平时为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爱。有一位母亲,感动地说:“孩子在家中做了一天的家长后,变化可大了,不再让父母再三督促下做事了,也知道心疼父母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班的小记者张埕烽与李子琦两位同学走上街头,采访了正在执勤的交警叔叔,并和交警叔叔并肩站在街头,体验交警叔叔的工作的繁重与辛苦。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认真学习了有关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站在交警的位置上,认识到 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市教育局与公安交通部门共同举办的安全教育征文中,我们班张艺丹同学写的《遵守交通规则,牢记安全》文章获一等奖。
07年3月份,学校少先大队部在我们六年级举行一次福利院慰问活动。在选派代表前,我在班中作了一个小调查:你对幸福的感觉是
1、很幸福。
2、一般。
3、不幸福。班中有20%的同学选择自己不幸福,这部分孩子中有父母忙于挣钱,对孩子关心、爱护少的;有父母与孩子沟通少,孩子没有学习目标的;还有的就是特殊家庭中的孩子。我便在这部分孩子中选了十名学生作代表。
福利院一行,使这些孩子深受触动,在面对身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时,在面对被生身父母抛弃,在福利院中长大的同龄人时,他们心灵受到了震撼,对比自己,怎能感受不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呢?
生活处处是学问,生活处处是教育。我愿意和父母们一起给孩子们一片成长的天空,让孩子们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意志力的新一代少年。
第五篇:给孩子一片孩子的天空演讲稿
给孩子一片孩子的天空
几乎人人都有快乐、淘气、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但现实的教育世界里,这种顽皮和淘气却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纠正”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还记得,成长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微妙过程?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贵的天真特质?我们是否做过,漫不经心地遗失和随意处置孩子的这些特质?
读了《窗前的小豆豆》这本书,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生涩,多了份亲切与共鸣。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了学,来到巴学园。在这座叫“巴学园”的奇怪学校里,孩子们在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做的教室里上课,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学习各个科目。他们没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级的也可以坐在一起。小林校长会要求大家自带有“山的味道”(蔬菜、肉类)和“海的味道”(鱼、海味)的午餐,也会自己策划包含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如果上午就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小林校长讲旅行事„„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都是新鲜动人的场景,小豆豆也就在这所崇尚自然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小学里健康成长。
我想,每位老师都希望拥有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思想,把校园建成像“巴学园”一样有“电车”教室,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午餐,有自己种的大树,还有金子般的心„„
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看到书中的小豆豆就像看到了童年的孩子和曾经的自己。小时候都会有梦想,我也同样。原来想当老师、医生、画
家、书法家、播音员、设计师„„虽然都遥不可及,但最终当了老师,平凡确很充实!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她的梦想由最初的想当一名间谍到检票员,到广告宣传员等,最终追求快乐、自由的梦想终于在“巴学园”里全部实现了。
如果我们能和孩子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在学习中每时每刻需要什么,课堂就会迎合他们的口味达到高效——细节来自对每个孩子的关注程度„„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叫“巴学园”、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作为教育者,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一片孩子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