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克林姆林宫七十年内幕》读后感
看过《克里姆林宫70年内幕》的一点触动
一直以来,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的蓝本。她诞生于十月革命的炮火中,又经历了80余年的坎坷的发展经历。可以说,她所走过的道路,对于每个社会主义者来说,都有许多一个值得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内容。苏联,或者说俄罗斯这片土地,人杰地灵,在这里孕育了许多文艺家、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俄族人民在世界文化中所占得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而苏联这八十年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改革是苏联发展过程中的主题,但却积重难返,最终走向解体。无论如何,这对全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苏联的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有一点是肯定的,许多苏联领导人都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祖国能够走向发达而不懈努力着。
斯大林是苏联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独裁者,而且,他的独裁使苏联能够以一种强者的身份站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使苏联能够与美国相抗衡,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平衡。另外,他的独裁也使得苏联各阶层人民,尤其是领导阶层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他的大清洗使多少苏联高层的人物蒙受不白之冤。大清洗过后的冤魂有几何?现在我们无从考证。这一历史事件也让我们看到斯大林嫉贤妒能的一面,也让我们感受到苏联领导人手腕之强硬,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大清洗,不仅使国家陷入混乱之中,使法律的神圣性遭到破坏,使政治局成为一个空壳,更重要的,人们对祖国的信心何在?人们对当局领导者,对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是否还有最初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呢?
斯大林晚年猜疑心变得更重,变得更加不信任任何人。斯大林死后,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的过程也拉开了帷幕。在斯大林生前发生了许多大事,二战,大清洗,五年计划。。。人们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着如意算盘。大清洗中,有多少政坛的高层人物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大家都在思考着,回顾那令人感到不寒而栗的过去,许多人痛定思痛。或者,斯大林这样的领导人的辞世对苏维埃来说就是转机。斯大林执政时期,不仅仅是对政治民主的摧残,更重要的,苏联人民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但,斯大林的离去,也使苏联人感到十分心痛。著名作家肖霍洛夫就将斯大林比作苏联人民的父亲,他的离去“一时间所有苏联人民都成为了孤儿”,足可见人们对他的爱戴之情。斯大林本人便是英雄与恶魔的结合体,他一方面使得落后的苏维埃实现了工业化,促进了政权的稳固,另一方面他的双手沾满了“同志”的鲜血,将整个苏联政坛变成了人间地狱。
斯大林离去,又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斗争历程,最终赫鲁晓夫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贝利亚而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上台的赫鲁晓夫,面对着许多难题。如何抚平大清洗之后苏联人民心灵的伤疤,如何使苏联的经济恢复正常的秩序,如何能够让被流放,甚至被莫名杀害的人们得到清白,平反昭雪——这或许是最重要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让苏维埃重新回到自由民主的状态,如何让独裁之风不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蔓延,如何能够让党乃至全国人民的思想重新变得活跃,并有更多的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让人民以一种信任、尊敬而不是一种畏惧的态度去面对国家领导人,重拾对共同体的信任。赫鲁晓夫深感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一方面,党的代表大会必须照常举行,因为这是恢复民主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赫鲁晓夫还在心中筹划一份“秘密报告”,通过这份报告,揭露斯大林时期的黑暗,揭露党内的不正之风,使党的运行能够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的开头就提出,将一个人看成具有神一般的具有非正常人的思维能力的做法,是和我们党本身的精神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然而我们就这样看待一个人,确切地说,这个人就是斯大林同志。这个报告不乏有过激之处,但它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斯大林盲目崇拜的心理。使人们能够以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而不是完全肯定。民主,什么是民主?斯大林执政时期几乎是没有民主可言的,我仍然记得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的争论。之后布哈林被当成右派而被开除出党。如果和领导人之间有分歧就是“复辟资本主义”,就成为了右派,那么这样的国家的学术氛围怎么可能活跃起来呢?于是,修正党的路线,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又怎么能配称作“马克思主义政党”呢?
赫鲁晓夫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苏维埃,之后便是艰辛的改革之路。赫鲁晓夫总体来说是一个正直、勇敢、精力充沛的政治家,但却不是一个成熟、稳健、胸有城府的政治家。他出身农村,因此对农业相当“重视”。他上任不久,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大幅提高牛奶、肉类和黄油产量的运动。他强迫机械厂把拖拉机等机械卖给集体农庄,而又强迫集体农庄购买这些机器。赫鲁晓夫的思路就是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后发展合作化。但由于农庄的产品销售受到限制,根本没有足够的钱买下这些机械,又背负了累累债务。。。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当时的苏联仍然盛行浮夸风,各个州争相虚报农业生产数目,使赫鲁晓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踌躇满志地提出“70年代全面超越美国,80年代进入共产主义”的目标。但事实上,这表面上激励人心实质上没有任何内涵的目标并没有调动苏联人民的积极性。由于大量的土地被用来养牛,养猪,而苏联本身气候条件就不适合农作物快速生长。而畜牧业的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最终导致农产品歉收,造成大规模的饥荒。苏联又不得不动用大量黄金储备,被迫扩大了粮食的进口,就这样,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败了。但在他执政期间,苏联的航天工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和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都是苏联人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可以说,在这一点上,苏联处在遥遥领先的位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使苏联的经济又陷入了混乱,但不同于斯大林,这次有人,而且是很多人站了出来,要求赫鲁晓夫辞职。因为他在党内已经不得人心,但我认为,这正说明了苏联已经重新回到了民主路线,为何?因为斯大林原本也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但那时却不会有人在公众面前指着斯大林的鼻子要求他下台,原因是斯大林使人们变得害怕了!
总体说来,列宁的改革是局势所迫,斯大林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将苏联建设成了世界性强国,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牺牲了许多无辜人的性命,赫鲁晓夫的改革比较激进而不切实际,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比较保守,只在原先的僵化体制的框架上进行修补工作,而戈尔巴乔夫呢?他的改革将苏联带向了解体,使社会主义偏离了根本的精神。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的“扩种玉米”活动不知怎地又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大跃进”,而农荒又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而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文革。不同的是,苏联有“秘密报告”,中国有吗?我不知道。苏联的领导阶层似乎很无能,总是改革不力,最后被人们弹劾下台,而中国的领导阶层都是精英,我们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就,我们继往开来,解放思想,使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我们的领导集团向来很和平,几乎不会有弹劾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现象出现。因此,苏联解体了,而中国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一个人可以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我爸是李刚”,强大到一个官可以让一辆车轧死人而没有任何事,强大到富二代可以飙车撞死人不用坐牢,强大到一些煤老板可以雇来N辆保时捷作为女儿出嫁的礼车而导致交通堵塞,强大到许许多多的返乡民工只能睡在火车车厢过道里(还好,还好,没让他们睡在铁道上)。。。我不想再多说了,我很多时候想,祖国强大了,我们不想再面对这些充满血泪的事。但为什么这些事还总是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这些事总是萦绕在我的心中,然而,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曾经对一名我最好的朋友说过,你这么想出国,想移民,那就努力吧。他说钱是很大的问题。我说钱要自己努力去赚的,国家不会一点机会不给你的。他说放心,国家就是不会给你机会的。我在想,如果对自己的祖国都绝望了,那还有什么动力呢?说一点题外话,我不懂为什么具有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被国家当局当成了“叛国者”,而不得到国内主流媒体的认可呢?我现在对祖国并没有绝望,但我才疏学浅,并不能找到使别人“不绝望”的手段。或者我有点杞人忧天,可是我还是想说。这是我看过这本书的读后感,祖国如今发展到特殊的历史阶段,不过,我总是觉得祖国的肌体中长着一颗致命的毒瘤,这颗毒瘤随时有迸裂的危险。。。
第二篇:克林姆林宫导游词
克林姆林宫篇
*克宫历史沿革
在俄语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词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垒,其的辞源至今仍有争议。最早于12世纪上叶1156年,由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修建,1237年,此处克里姆林被蒙古人毁灭,1339年用以橡木重建。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在2012年6月24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次会议中,决定把36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俄方提议将系列“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列入该名录之中。*克宫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区特维尔区的一个建筑群。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整个建筑群大致呈三角形。南临莫斯科河,西接亚历山大花园与无名烈士墓,东临红场。最初至少一个不大的木结构城堡。14世纪下半叶改为白石墙。现今的红砖宫墙建于1485年至1495年,总面积27.5万平米。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宫墙四周矗立着外观各不相同的20座塔楼:有高的、矮的、圆的、方的、还有16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分成政府办公区域以及游览区,政府办公区域不对游客开放,办公区和游览区划有白线,绝不可以跨越。
克里姆林城墙带红宝石五角星的塔楼共有五座。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用红五星来取代塔顶标志着沙俄帝国皇权的双头鹰,斯巴斯克塔塔尖上的这颗五角星用超过1吨重的红宝石建造,五颗中最大。工匠们还在红星底部加装了轴承,这样它们在遇到强风时就可以转动而不会被折断。但是后来用红色玻璃替代至今,红色玻璃的五星与红宝石的五星在视觉上并无差异,而当年的红宝石已经换取了坦克、大炮,为卫国战争作了贡献。*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由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路右边的一个现代的方形建筑.它就是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杜马大厦,会议大厦),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大厦的正上方。1961年落成,内有六千个座位的会议厅,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都在这里举行。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因其风格与克里姆林宫周围古老建筑物不相谐调,也备受俄罗斯人的争议。它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接书上)*军械库,珍宝馆
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宫中原有一个大武器库,1720 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成博物馆。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
*18世纪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和行政大厦建筑群,但却严格规定,不得靠近。总统官邸的建筑群在沙皇时代叫做枢密院,被叶利钦改作联邦总统官邸后称为枢密宫,现在是当任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十二使徒教堂
1653年由尼康牧首修建,作为他的住所,三年后敬献给使徒腓力。1682年改为敬礼十二使徒。莫斯科都主教自从14世纪就住在克里姆林宫。但是尼康牧首希望建造一个更为宏伟的居所,与沙皇的权威和辉煌竞争。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炮轰克里姆林宫时,牧首宫受到严重破坏。后来教堂得到修复,改为应用艺术博物馆。原有的壁画保存下来的很少,但有一个精美的17世纪圣幛,来自被布尔什维克拆毁的升天修道院大教堂。一楼大厅的设计本就为开放式空间,用以举办各种宗教礼仪,现经过重新规划之后,成为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中世纪文化展示博物馆。而二楼的空间则规划为大主教死人的居所与举行死人宗教礼拜所用。(十二使徒:耶稣开始传道活动后,从追随者中拣选了十二个门徒作为使徒,为自己的助手。这12个人被称为“十二门徒”,后来也称“十二使徒”。十二使徒是基督教术语,原意“受差遣者”。使徒之一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使徒分别到黑海、帕提亚和小亚细亚等传播福音。)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最初由伊凡·卡利塔大公建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1474年的地震中倒掉后,1479年又由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费奥活凡特设计重建。它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正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基,后来历代皇帝在这里加冕,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都保存在这里。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边还保存着于1551年建造的装饰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宝座。教堂内的银制吊灯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军队掠夺走的300公斤黄金和5吨白银而建的。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存放着圣像画收藏库,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大教堂是在意大利建筑师阿里斯托杰里•菲奥拉万吉领导下,以弗拉基米尔城古老的同名教堂为蓝本修建的,因此建筑艺术是典型的俄罗斯式。其内部十分宽敞,抬头看看,墙壁上,天棚上都是一些壁画。圣像壁由圣基奥尼西同美术家莫弗伊•亚尔茨和科尼共同创作。该教堂很长时期内被改作博物馆。1988年曾经在这里举行了庆祝罗斯接受基督教1000周年纪念会,这是继关闭了60年之后首次使用。近几年全俄东正教会牧首皮缅曾在此举行盛大的招待世界各国基督教会代表的招待会;政府首脑亦多次在这里召集全俄教会上层人士商讨国事。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的旁边,是一个有许多小蘑菇圆顶的小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于1484年由普斯科夫的工匠修建,这座教堂建在由莫斯科的约拿兴建于1451年的教堂的原址。据说在5世纪,圣母法衣从巴勒斯坦送往君士坦丁堡,保护该市免于被征服。传说在860年的罗斯-拜占庭战争中,牧首将圣母法衣扔进大海,引起的风暴摧毁了入侵的罗斯舰队。教堂内保存有1627年的圣幛,1644年的壁画。这座教堂最初是莫斯科牧首的私人小教堂,但是在17世纪中叶归属俄国皇室。在1737年大火中,教堂受损严重。今天,这座教堂展出14到19世纪的木雕。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与其他的完全不同,也许是这种另类的个性使然,先是都主教和总主教选它作私家教堂,后又被沙皇作御用,均表现了上层人物不愿与下人雷同的特性。*天使报喜教堂
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圣母领报大教堂,靠近莫斯科河畔。建于1484-1489年,有9个金顶,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皇子受洗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共有九个穹顶。
*天使长大教堂
由意大利建筑师兴建于1505年到1508年,是历代君王的寝陵。彼得大帝前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的灵柩就安放在这个教堂里面,总共有46副石棺,共埋着54位君王。其中包括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等人的棺椁。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这些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
*伊万大帝钟楼
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高81米,在19世纪末以前,它一直是莫斯科的最高点。建于16世纪初,原为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1624年夏,用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伊万大帝钟楼的镀金圆顶状似洋葱头,在阳光照射下,整个钟楼像一支巨大的蜡烛。钟楼顶端一圈圈的金色题字,是颂扬两位戈东诺夫王朝的开国元勋。现在将其下层用做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品。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钟王
世界最大的钟。重量达202吨,高6.14米,直径6.6米。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浅浮雕,还有许多圣徒的雕像。在1737年,沙皇钟遭遇大火,一部分被破坏,从此无法再发出声音。《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炮王
口径为915毫米,炮身长为5.18米,炮身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榴弹炮。此炮为保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而铸造,不过实际上并未使用过,主要被拿来炫耀军事实力与其技术。
*大克里姆林宫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就像是戴在岗丘上的一顶皇冠。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二层各厅,这里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第三篇:蒙牛内幕读后感
蒙牛内幕读后感
《蒙牛内幕》展现了一群草根族赁着满腔激情、满脑袋智慧,在同城大哥大企业的高压、在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奶业市场,如何从负数起步,以牛的精神跑出了火箭的速度,成为中国奶业的顶级品牌、世界奶业市场对手胆寒的精彩故事。
本书两位作者孙先红、张治国均为蒙牛管理团队核心成员。作为蒙牛成长的见证者,他们深感有责任揭开蒙牛大幕,对蒙牛的成败得失作一次彻底的总结梳理,使之由模糊变清晰,由混沌变透明。全书从蒙牛发展历程、蒙牛经营模式、蒙牛文化等方面着手,全方位透视蒙牛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成长轨迹,并力图提炼出对众多经营管理者乃至一般人有所启示的普遍规律:
第一部分为“蒙牛现象”,颇为详尽地勾勒了蒙牛的发展历程,既生动展现了蒙牛人的创业精神,也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幕。第二部分归纳总结了蒙牛经营模式,详细阐述了成就蒙牛今日辉煌的25个法则,无一不是管理者可资借鉴的金科玉律。
第三部分阐释了蒙牛文化,明确提出了“文化是第二生产力”的思想,值得中国企业管理者深思。
第四篇:蒙牛内幕读后感
浅谈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读《蒙牛内幕》有感
从0岁起步,仅仅6年,在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工厂的“三无”前提下,2005年蒙牛预计营业额达100亿,几乎与行业老大伊利并驾齐驱。蒙牛,无疑是近年来最成功的发展最牛最猛的消费品公司。,然而,蒙牛取得成功决非偶然,蒙牛的快速发展与其企业的良好文化环境不无关系,蒙牛在成立伊始便把强调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地自我超越,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人类创造过程,良好的企业文化又能激励人们积极的创造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正所谓做人要讲“为人之道”,做企业也要讲“经营之道”,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员工,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企业的文化是不同的。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台机器,从进入企业的那天起,就被植入了这个企业的基因,它们要按照什么样的逻辑运转,就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纵观《蒙牛内幕》一书,蒙牛的企业文化本质就是牛根生文化。蒙牛将企业文化上升到了企业核心的高度,而不是一些企业所谓的“口号”。
以其“经营人心”为例:蒙牛强调“举贤避亲”,防止企业的家族化倾向;选才“三合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选择合适的人才,而不是一些企业的高才低用,低才高用;“上礼下”规则——只允许上级送下级财务,禁止下级送上级礼物;“三正氛围”塑造“三全员工”——公司只有具备了“正义、正气、正确(决策)”的基本面,奉行“公平、公正、公开”,才会有“上下同欲”才有会“全心、全力、全时”的员工;“集体开会,领导坐地上”,“老牛出差深圳睡地板”…….蒙牛文化取中国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制度文化之长,并坚持不懈的实施,才会有今天的成就。
企业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能人时代,制度时代,文化时代。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在“能人时代”,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的确可以打下一个山头。但是,当打下的山头越来越多的时候,光有一头狮子是不够的,狮子本领再高,也会无暇顾及,这个时候,就需要制定一套制定,形成一种模式,以便把管理模式由一个山头”克隆”到另一个山头,让制度和模式的作用代替能人的作用,这样企业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制度时代”。但是制度再高明i,总有制度顾及不到的地方,也就是一个企业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盲点”,当“盲点”发生问题的时候,好公司与差公司的差别也就体现出来了——好公司有人管,人人都会把企业作为自己的家,制度没有规定谁去管也会有人去管,而且会管得很好,因为这是人的责任心使然;差企业就不一样了,如果制度没有规定油瓶子倒了由谁去扶,那么,即使有人看见油瓶子倒了也不会去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差别。
“态度决定一切”是米卢训练队员的一条名言,其实这句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员工的业务能力也许有大小,但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却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形象和工作效率,所以公司亟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端正所有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执行能力。其实制度也好,文化也罢,最终的目的就是为经营企业服务i,只要我们有企业荣辱与共的主人翁工作态度(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算企业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有办法和信心去克服。
第五篇:蒙牛内幕读后感
品牌成长
——《蒙牛内幕》读后感
这是一份记录一群草根族如何凭借满腔热情、满脑智慧去创造中国奶业顶级品牌、进军世界奶业市场的档案;这是一个展现勇猛的草原大汉如何在同城大哥企业的高压、在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奶业市场,从负数起步,一跃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的精彩故事。这更是一份揭开一头“牛”如何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的答案。
蒙牛的飞速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些成就的取得,看似偶然,实则是由许多“道”在支撑的必然结果。人们都希望从成功企业的发展道路中学到其“成功之道”。“蒙牛模式”可以九九归一,也可以一分九九。在这里,尽可能多的略去“人皆有之”,筛选出蒙牛崛起的七个支点。
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最初只是伊利中的一名洗瓶工,但最后做到伊利的生产经营副总裁。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由于牛根生能力出众,危及到总裁郑俊怀的地位,不得不走出伊利。带着遗憾走出伊利的牛根生,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他要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要创百年老店。当然,要想创建一个企业,并使企业更好地发展是需要多种资源的,但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牛根生离开伊利后,他的部下纷纷选择弃“明”投“暗”,追随牛根生,共同创造蒙牛的辉煌。有了人,一切资源就都有了,蒙牛就是凭借几颗智慧的头脑成长起来的。伊利郑俊怀的围追堵截不但不能阻止蒙牛的成长,反而增加了蒙牛人的危机感,激发了蒙牛人的潜力。
从正面看,蒙牛是牛根生的“直接作品”;从背面看,又岂不是郑俊怀的“间接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伊利走出的蒙牛团队缔造了蒙牛传奇,这就好比蒙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
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蒙牛刚开始创业时,这群草原大汉就把做百年企业、世界级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将一切决策都放到百年大业的坐标系中去考量。正是这看似高不可及的目标,让蒙牛人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在牛根生的带领下,不畏艰难、不知疲惫地奔跑着,前进着,同时在跑的过程中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一齐奔着目标前进,他们也让蒙牛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越触手可及、越丰富可感。
三、思路决定出路
蒙牛的经营理念“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产品的竞争从设计开始”,这正是“思路决定出路”,这句我们人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蒙牛中成功地实践与运用。蒙牛从产品命名、资源整合、市场推广、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了超前的理念与思路,这些思路让蒙牛的发展呈几位数的增长,让蒙牛人看到了思想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轴线清晰了。
四、关于定位
聚焦、聚焦、再聚焦同样的光通量,凹透镜无所作为,凸透镜点燃熊熊大火。为什么?学问只在散与聚。
蒙牛的产业定位具有聚焦性,奉行“聚精会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的宗旨;产品策略具有聚焦性,“优生优育”、“生下虎一个,胜过鼠一窝”;传播策略也具有聚焦性,一年之中重点抓住一两个闪光点将其做深,做透,做强。在地面活动中,蒙牛运用了最强大的执行模式——“超女模式”;媒体整合上运用“神五模式”,这都为蒙牛带来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五、经营人心
蒙牛的成功跟牛根生内心的理念“经营人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管理者也是企业应该沉淀的健康文化。古有“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训言;近有国共战争中“跟我上”和“给我上”的不同结局;今有“人心齐,泰山移”的箴言。纵观蒙牛所有新闻资源的整合与投放都彰显了营销的根——在“后方”的观点。他们深知,企业竞争,最难竞争的是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揪耳朵”,“抓眼球”都敌不过“暖人心”。一个打进消费者心灵的企业,消费者将在心里为它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也谈到了员工为蒙牛是“卖力”还是“卖命”的观点。正因为人是最大的生产力,所以蒙牛指出未来的竞争,最后都会聚焦到“得人心”这块“方寸之土”上的。蒙牛的文化中有“消费者的利益,中间商的利益,员工的利益,不可一日不思,消费者是水,中间商是船,企业是坐在船上的人。”正如“树的茁壮源于沃土”的道理,蒙牛管理系统中地“经营人心”哲学,是蒙牛蒸蒸日上重要原因之一。
六、竞争合作目的都是双赢
在蒙牛的眼里,同行不是冤家,竞争“双赢”。竞争的着眼点是大局。正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最入心的一句话就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竞合”。总而言之,竞争使人发展,竞争使社会进步,竞争产生美。没有竞争就不存在销售队伍了,也正如书中所言:孤立的就是孤寂的,集群的才是沸腾的。
蒙牛团队注重与消费者合作,与奶农合作,与媒体合作。同心圆效应蒙牛的创业纲领中有五句话,“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增收”。这里面同时还隐含着一个先决条件:追求消费者价值最大化。通过同赢、共生,蒙牛与产业链上的所有成员都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七、把危险化为机遇
乐观者在一个困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在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6年的蒙牛,曾遭遇过两个“最黑暗的时期”。蒙牛遭受“新闻诽谤案”和“投毒恐吓事件”,但蒙牛没有因此倒下。蒙牛团队的队长牛根生为了企业的发展不惜写下遗嘱上战场。在危急关头,牛根生给温总理写信,请求支援。蒙牛团队坚定信念,齐心协力,与恐吓分子作斗争,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俗话说“邪不压正”,最终恐吓分子被捕,蒙牛团队继续向前。
昨日蒙牛“蹄痕凿凿”,今日蒙牛“风驰电掣”,明日蒙牛更会“晨新夕异”。全国成长企业百强之首的蒙牛如今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当然蒙牛的成功之道,不止这七点,我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的“蒙牛内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让我们记住这个传奇的蒙牛,记住这个神话般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