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导学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22: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导学案》。

第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导学案

昆山文峰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学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大家都对幸福有着无尽的憧憬和渴望,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二)解题

请学生们想象大海和春暖花开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大海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体会自然的崇高而领会自身的渺小,春暖花开让人感到内心的愉悦。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表现一种精神的向往和生活。

(三)初步感知

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在同学们阅读课文后,首先让他们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对字面意思理解)然后再让他们仔细阅读一遍,在其中尝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请同学们起来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各抒己见,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老师在此不发表评论。

(四)赏析课文

1,作者诗人的愿望是什么?想要的幸福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诗人的愿望是做个幸福的人。他的幸福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每一个亲人写信;给陌生人祝福;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

2.诗人追求到了这种幸福吗?为什么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没有,从“从明天起”“幸福的闪电”“我只愿”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

够刻意去做,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 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

3.诗人祝福人们获得 “尘世”的幸福,为什么“只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明确: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所以这个“只愿”,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明确:是。是作者在矛盾后的痛苦的选择,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幸福其实都很渴望,但他却只能获得一样,作者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这种痛苦就来源于作者不能把现实和精神统一起来,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

4.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诗人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其痛苦源自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海子。

补充材料:海子,原名查海生,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岁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对中国当代诗歌感兴趣的人都不会忽略“海子“这个名字,他是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这个落魄的年轻人,这个不被理解的诗人就是海子。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对诗歌却一直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海子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但是,正是这样天才的诗人海子,在1989年3月26日,静静地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随着火车呼啸而过,自己把自己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一年,海子刚刚二十六岁。海子短暂的一生,是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抒情诗中的名篇。这首诗写于海子自杀前两个月。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湾。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1979年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而贫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钱”。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五)、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诵此诗,感受海子——一个诗人的幸福。

昆山文峰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学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大家都对幸福有着无尽的憧憬和渴望,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二)解题

请学生们想象大海和春暖花开给人什么感觉。

(三)初步感知

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四)赏析课文

1,作者诗人的愿望是什么?想要的幸福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

2.诗人追求到了这种幸福吗?为什么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3.诗人祝福人们获得 “尘世”的幸福,为什么“只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明确: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所以这个“只愿”,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4.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诗人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其痛苦源自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海子。

补充材料:海子,原名查海生,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岁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对中国当代诗歌感兴趣的人都不会忽略“海子“这个名字,他是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这个落魄的年轻人,这个不被理解的诗人就是海子。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对诗歌却一直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海子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但是,正是这样天才的诗人海子,在1989年3月26日,静静地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随着火车呼啸而过,自己把自己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一年,海子刚刚二十六岁。海子短暂的一生,是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抒情诗中的名篇。这首诗写于海子自杀前两个月。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湾。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1979年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而贫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钱”。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五)、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诵此诗,感受海子——一个诗人的幸福

第二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

临海白云中学 语文 科

高一年级导学案

编写者

潘敏娇

审核 曹庭文

李万辉

姓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结合海子生平,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感受诗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崇高美。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朗读,鉴赏课文。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湾。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1979年(15岁)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钱的生活费。19岁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无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间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有钱”。“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编号 1

使用时间:2015年 9月

临海白云中学 语文 科

高一年级导学案

编写者

潘敏娇

审核 曹庭文

李万辉

姓名

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生活中的海子陷入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而他最终先择了后者。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②海子之死:

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静静的海子躺在铁轨上,在他的身上是打开的《圣经》。远方,火车呼啸而来,一代天才诗人由此走上了别一个世界。……海子是视诗为生命的,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当诗成为诗人的生命,成为诗人的信仰,诗与死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意义…… ——《海子:诗与死》

【课前预习】 课前诵读

提示: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象的尘世,一切都那么新鲜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还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沉静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课堂探究】:

1、这首诗中的“幸福”一词有什么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含义?

2、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什么要给陌生人祝福?

3、诗当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象征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编号 1

使用时间:2015年 9月

临海白云中学 语文 科

高一年级导学案

编写者

潘敏娇

审核 曹庭文

李万辉

姓名

4、有人说,这首诗的诞生事实上已经宣告了海子人间生活的结束,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5、思考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意。既然面朝大海又怎能见得花开呢?

课文总结

当代优秀诗歌从崭新的审美角度为新诗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不仅使诗人的艺术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使诗歌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又像挟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有一股冲劲有活力,为中国当代诗歌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拓展延伸 《我总觉得》顾城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因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各方/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本诗中诗人以一颗晶莹的童心,祈祷这个世界永是团结,永是欢聚,永是依恋 而对世界的现状充满遗憾和忧虑。

【小结与反思】

学完本课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记录下来。

编号 1

使用时间:2015年 9月

第三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站推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课前学习【学习目标】

1.了解海子以及他的创作风格;熟读,最好能够背诵本诗。

2.通过对“从明天起”“只愿”等关键诗句的理解,理解海子的幸福观以及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词语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劈.柴

2)眷.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北大三诗人”(海子、骆一禾、西川被称为北大三大诗人,同时他们也是朋友)之一。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2.关于背景

①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从1983年秋季到1989年春天7年多时间里,海子就居住在政法大学新校区。小屋是学校分给他的,房间里没有电器。常年焚烧着印度香的小屋里,矮身量、红脸膛、头发凌乱的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把收入的大部分寄给父母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供三个弟弟上学。他不谙世事却知道昌平最便宜的誊印店是哪一家。

②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海子的理想是成为诗歌王者,他曾说:“在一个衰竭实利的时代,我要为英雄主义作证。这是我的本分!”然而,世事总不如人愿。诗人写作此诗时,在事业、亲情、爱情方面都是十分失意的,人们几乎都无法理解它的诗歌理想。

③写完此诗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慢行道上卧轨自杀。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2.名家品评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课堂学习【整体感知】

1、在诗中,诗人多次提到“幸福”,并且拟想了幸福生活的画面,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哪几幅画面?如何理解?

2.诗人为什么反复说“从明天起”,而不说“从今天起”?

3.诗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象征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4、体验探究:海子在诗中说要将幸福告诉每一个人,可他最终选择的却是拒绝这种尘世的幸福,为什么?

课后学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劈柴

劈叉

劈面

劈头盖脸

B.回旋

旋律

旋涡

旋转乾坤 C.眷属

属地

属性

纯属虚构

D.朝圣

朝野

朝见

面朝大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人们消费选择的拓宽,黄金周开始从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向其他行业广泛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正从假日消费中分得“黄金”。

B.“福娃”和“海宝”作为最近几年我国知名度最大的动漫形象,完全符合打造成经典卡通形象的可能性。

C.诚信教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D.我国的文言文,受孕于先秦诸子的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因而一开始就具备密切联系实际、忠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3、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语意)①幸福感是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②幸福感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③幸福感是对生活的主观主义和满意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56年写的《海》一诗,完成1——3题。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摸着潮湿的衣角,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人是如何描写自己对大海的感受的?

2.本诗描写大海的顺序是什么?

3.诗人是如何向我们展示大海形象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下自己的感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诗的阅读史

在海子的作品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疑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了。它不仅出现在各种新诗选本中,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被流行歌手谱曲演唱,更被房地产公司用作铺天盖地的广告。在经过出版、评论、教育以及大众文化多重传播环节的复杂运动之后,它已经逐渐凝定为一首“代表作”,成为普通读者心目中海子诗歌最通俗的形象。有意思的是,20年来,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阅读接受的差异,使得这首诗也如同一面小小的棱镜,折射出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文/冷霜

1989年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的消息令诗坛震惊,这个生前只在小范围内略具声名的年轻诗人的作品也由此受到更多同行和诗歌爱好者的关注。由于他的好友诗人骆一禾(同年初夏亦因脑血管突发大面积出血去世)、西川等人的努力,也由于海子诗歌自身的魅力,在之后的几年里,他的诗在诗歌爱好者中迅速地传播开来。1991年,《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由南京出版社出版,收入海子的短诗、长诗节选、散文、小说和诗论等,第一次较集中地展示出海子创作的全貌。1993年,海子母校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未名湖诗会”将时间从以往的5月移至他的忌辰3月26日,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初的几年里,诗会总是以朗诵他的抒情诗《祖国(或以梦为马)》作为开场。

这一时期的诗歌氛围仍然遗留着浓厚的1980年代后期风气的影响,混合着“诗歌崇拜”、对形而上学观念的热衷和对已然来临的市场化社会的抗拒,因而更受其时诗歌爱好者(往往也就是潜在的或正在成长的诗人)喜爱的诗,是《祖国(或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等,它们音韵更为铿锵,在日后看来不乏矫情的诵读中也更易显出决绝和“悲壮”的姿态。不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同样能满足这种“自恋”。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诗人姜涛在1990年代初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社社长,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某一年春天,他和一些喜爱诗歌的朋友结伴去植物园,其中一个喝醉的朋友,竟在出门时于门口席地而坐,对着四周的游客高声朗诵这首诗。这一行为颇令游客惊异,有人竟误以为是乞讨,在他身边投下了零钱。

这则轶事像是恰好为这首写于海子辞世前两个月的短诗提供了一个注脚:在诗中,诗人内心的冲突正是源于精神的骄傲和世俗现实的坚硬之间的紧张,这种紧张感,在1990年代前期很多诗歌爱好者那里并不陌生,因而在这首诗中获得慰藉和共鸣。

1995年,西川编《海子的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西川编《海子诗全编》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海子作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1年,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使得这首诗开始为全国的中学生所知。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篇,历来要同时满足多项标准,按照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刘真福先生的归纳,它们至少包括“经典性”“教学的适用性”“进步性”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显然与它语言的质朴和意象的温暖、明朗有关,看上去,诗中的情感似乎纯净而超脱,然而,它在实际教学中却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难题。一方面,中学生们往往不易体会这首诗表面的单纯之下所隐含的矛盾,在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记录中,学生们初读的反应是“乐观向上”“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的生活”“读过之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放松感觉”“活着真好”⋯⋯而当教师进行启发并辅以海子生平的介绍,他又必须面对如何向学生们解释海子自杀原因的困境,因为语文教育同时也得承担人生观教育的功能。

一面要向学生解释海子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在两种“幸福”之间的两难选择:选择尘世的幸福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而追求作为诗歌“王者”的幸福又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一面却要提醒他们,“不能学习海子的做法”,难免招致学生的疑问:既然这么消极,为什么还要给我们阅读这样的诗歌?一位浙江的中学教师撰文读解了这首“决绝人世的告白”之后进而发问:“有着如此消极思想感情的诗歌,怎么能成为中学生的语文教材?”

正是由于中学教学中遇到的这种接受上的困境,在2004年人教社新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必修教材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被撤下了。不过,在很多高中语文的选读教材或读物中它仍然有很高的入选率,如钱理群主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卷——中国现代文学名作互动点评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徐中玉主编的《新课标语文学本》高中卷的《现代诗歌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王家新主编的“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语文出版社,2005)等,2007年,北京市新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也选入了这首诗。

而与此同时,这首诗也开始进入大众文化的流通领域。从1998年开启的房地产市场化热潮中,这首诗被各地的房地产公司频频用于其广告文案,从上海、深圳、到海口、长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语都曾被印在海景房和“高尚别墅”的大幅户外广告板上。海子诗中这两个短句,以化俗为雅的方式勾勒出他生命理想的幻境,在1990年代后期加速推进市场经济而带来的都市空间的巨大变化中,被挪用成一则标语,煽动着人们对宜居的欲望。而这种反复出现的“创意”,也多少是因为,很多早期从事广告文案策划的人员,都曾是1980以及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爱好者或文学青年。

到了新世纪,网络的日渐普及正好迎面遇上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新一代人,对这首诗的接受又呈现出一些有趣的新变化,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论坛和QQ的签名档里,或是被“取其精华”、掐头去尾地用作博客名称,在一些论坛里,这首诗被列为“小资必读”,而在另一些地方,它常被引用作为职场励志的格言。在今年春天刚刚出版的一本励志读物《一切梦想靠行动》中,对这首诗的征引之后,导出的是如下的训诲:“有了梦想,我们也就有了明确目标的力量。你可以拥有任何你想拥有的东西,只要你确实地知道它是你想要的,并确定知道你为什么想要它。我们的梦想要足够清晰,也不要太贪心。只要健康向上,积极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实现。”

无论是“小资化”还是“励志化”,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取消语境和碎片化的读取方式。原诗中蕴含的痛苦和心理冲突已经不再作为阅读的重点所在,或者,被拼贴成物欲消费的对象。语言表层的简单和温暖被剥离出来,正适于偏爱甜腻的胃口。

当然,这并非这首诗20年命运的全部。一如诗人臧棣在为纪念海子辞世20周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言,他是“少数几个能给当代诗歌带来诗歌遗产的大诗人”,他的诗在其身后始终吸引着诗人同行与读者深入持久的阅读。在这个3月,至少将有5场以上纪念性的朗诵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其中一场即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名,这首卓越的抒情短诗,仍将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里提示着对精神性价值的毫不妥协的关怀。

第四篇:浅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浅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摘要:通过对海子及其代表作的解读,还读者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海子才是以人为本的,才是对他及读者的尊重。

关键词:海子 诗歌 解读

在当代诗坛上,诗歌成就超过海子的不乏其人,人格魅力得到公认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哪个诗人像海子一样惹人关注。海子是个完全回归生命本真、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一直陶醉在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而身心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钦佩他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仍然保持着对诗歌创作的不懈追求,对他本人的介绍和对他的代表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解读不能神化,应还读者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海子才是以人为本的,才是对他及读者的尊重。

以下是我对《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解读,和同样喜欢海子诗的同好商榷: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的首节似乎让我们感觉出诗人终于找到了幸福与快乐的基础——那就是心灵的自由,自由与快乐也只在人们的心里。而这样的自由与完美终于被诗人发现——那就是在这样的简单之中。同时为我们展现出“平凡人”,“自由闲散人”,“隐逸诗人”三幅幸福生活的图景,主要营造幸福生活所需的物质层面的事。在时间意念里,“明天”代表未来,“今天”代表现实,“昨天”代表过去。从明天起才做一个幸福的人,那很显然的,过去的海子和现在的海子是没有幸福感的。通过诗中海子自己的描述,我们看到,他对明天的幸福生活的期望仅仅只是“喂马,劈柴”这样的山乡田园生活,暗示了现实中他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所以,他希望回归自然生存状态。“周游世界” 是诗人的理想,那便是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向世界开放,充分享有这个世界。自由与完美的追求是诗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诗人丝毫没有任何怨世的情绪,反而只有一种真善美的呼唤......“关心粮食和蔬菜”——重复这样的简单。“粮食和蔬菜”本来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元素。“关心粮食和蔬菜”表现出诗人终于顿悟:只要我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可以发现生命的真谛,身心回归本真,快乐接踵而至。诗人顿悟:我们所以追求的一切原来都在简单中,获得了这样的境界,心灵就“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获得一种真正超然、洒脱、从容......“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也许,就像他喜爱的 2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拥有的那座木屋,是他对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展望,是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这句话在诗的首章末尾出现,表达了诗人既能融入尘世的日常幸福,又保持作形而上之观照和思考的愿望;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第二节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当诗人拥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尽管他的幸福如闪电,短暂即逝,但是他仍然忍不住要把自己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幸福感告诉亲人。告诉亲人的是什么呢?告诉他们我已经能过上“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小康生活,还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自己知道,如果明天做不到这一切,恐怕明天也仍然幸福不起来,那么,所谓明天的幸福就不过是幻想和梦呓而已。作为一个自尊而敏感的高级知识分子,那点幻想中的幸福如果都得不到的话,他的绝望可想而知。

需要指出的是,他“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那潜台词就是 3 说:以前没有或很少与亲人通信,他的密友西川的回忆中说:“我想是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他的生活缺少交流,即使在家里也是如此。” “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海子在昌平的生活是相当寂寞的”。相当寂寞的海子曾经在1989年初回了趟安徽,这趟故乡之行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凉之感。“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了”他说,“你在家乡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原本生活在熙熙攘攘的都市里的他已经倍觉孤独寂寞,所以,常常寄情于家乡的山川草木,而如今,连一向钟爱的乡村都已变得陌生,这种失落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缺少交流与沟通使海子没有宣泄压力的途径,他倍感寂寞,他渴望与人交流。“从明天起”的多次重复,表明诗人的今天依然被一种难于言表的外力所困扰、束缚,肯定有过本能的“反抗或挣脱”。这似乎能让我们理解海子后来的那唯一的一句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再次验证了上述的浅析,看到他那饱满的人格魅力而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与致美的震撼。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的第三节是祝福,卒章显志。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其实就是对那日常司空见惯的、早已感到失 4 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重新发现。他给熟悉者通信,给陌生者祝福,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幸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运用对比手法,把你和我的幸福对立了起来,言下之意就是,你们的幸福只能存在于凡尘俗世中,而我的幸福在春暖花开的海边,“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平白,温暖的话语,以坦诚,沉静的语气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每个人的真挚祝福。同时,对自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隐讳,不矫饰,毫无保留的的展示给众生,他是通体透明的。

海子一直是生活在矛盾的痛苦中的,也一直在这个漩涡中苦苦挣扎,我们从他的有代表性的几首诗作中可以探寻到他挣扎的痕迹:

珍惜黄昏的村庄 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节选自《村庄》

在海子的诗歌里,未被工业污染,未被世俗异化的村庄与田园往往成为他慰藉心灵的场所,追寻理想的家园。他常常在诗中描写麦地、土地、村庄、云朵、羔羊等纯洁美好的田园景象。但即便如此,也掩抑不住他内心深深地孤寂感,以及那份由孤寂而生的失落。村庄的昏暗,凄冷成了他珍惜的理由,晴空万里却仍然不能使他摆脱永恒的悲伤。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节选自《春天,十个海子》

从这首写作于他临死前12天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子深夜不眠,伏案而就的绝笔之作中那欲脱离乱哄哄的俗世的内心和不可抗拒的浓郁的“死亡情结”。

他甚至早已经为自己设计好了死法: 我们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我还爱着。虽然我爱的是火 而不是人类这一堆灰烬 ......

我的太阳之轮从头颅从肝脏匆匆碾过 那时我已被时间锯开 两头流着血,碾成了碎片

——《太阳》

我们不难想象,当自信而又自视甚高的他被朋友和别人不理解、误会、欺骗甚至是攻击时,他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当他灵魂聊以寄托的诗歌也得不到认可的时候,他就不仅仅是失望了。一个与生俱来就有浓浓悲剧色彩的人,他对生还有什么眷恋呢,“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精神的完美与现实的挣扎注定将海子这样的诗人推进人生的两难境地:一种随庸人们逐流,向现实妥协,继而为自己的人生开创出另一片 6 天地,换种说法,不做诗人或做不纯正的诗人;一种是继续孤守精神的阵地,在人生的绝望中痛苦地如顾城们死去,这样他们还是诗人。海子选择了后者,于是“所有的明天”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便是对“今日”的绝望,所有“祝愿”就是对现实的嘲讽与无奈。而他给我们留一具孤独的背影,独自面对大海,面向“春暖花开的精神乐园”,追求幸福。对于海子自己来说,他用死亡去寻找“做一个幸福的人”的路径。

因此,我认为海子不是单纯的为诗歌而死。他与世人保持着精神距离,但是他不能够从内心到人格都保持自立,他是被自己长期封闭压抑的生活,孤独寂寞的情感世界挤垮的,只是他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罢了。

主要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864706.html?si=2(海子的密友西川对海子自杀原因的回答)

学术批评网(www.xiexiebang.com)2002年10月28日 刘大生《病句走大运》 《海子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12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 谭五昌编著

第五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议论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议论文

泰戈尔曾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年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战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争”。

或许是因为与诗人经历与心态的不同,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未免有些过于消极。在我看来,人生应该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快乐与否,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叔本华是个作茧自缚的天才。对人性的丑恶看得太过透彻,导致了他孤僻自闭的性格。他的思想里有着深刻的阴暗与错乱,折射出他内心极度的敏感与悲观。这一切足以遮挡住他望向光明的眼睛,使他对一切事物永远持有悲观的怀疑态度。他甚至不愿意去理发店理发,而原因竟然是,他认为理发师手中锋利的刀片,随时能要了他的命。

“人是痛苦的动物”。他终于带着他的叹息与满腹的郁郁走向了死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对于他的哲学,我无法发表什么观点,但他这种极度悲观的心态,却导致了他灰暗的一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有另一位作家,史铁生。一场车祸彻底粉碎了他年少轻狂的书生意气,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也几乎全部化为了泡影,让他顿生心死意绝的悲凉。然而,在通过与地坛相处的日子里,他从最初的逃避现实,渐渐学会了正视伤痛,面对生活,树立了重新开始的信念,并从中悟出了“死,其实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这个世界上,你唯一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是永远流逝的”。

读他的书,我感觉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与一位经历挫折,却依然微笑着的智者对话。他自动控制我,其实生活诉全部智慧便在于一个乐观的心态。乐观,是一扇心灵的窗子,无论何时,打开窗户,便会有明媚的阳光涌进,邀约一些花香或白云;乐观,是一根心灵的琴弦,纵使客去茶亦凉,轻拨琴弦,仍会有优雅的乐曲响起,将夜的孤寂化为迷离的乐章。心怀乐观,我们就有理由坚信——明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导学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导学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_说课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课稿 鹿邑县高中王 萍 一、说教材 “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新课程标准 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读后感

    轻松表象,沉重内心,只为面朝大海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最为人熟知的他的作品之一。诗歌中的字字句句都表达着轻松快乐的意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质朴本真的语言风格; 2、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教学方法 自读研讨法 教学时数 0.5节 教学准......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教学目标】 1、 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 结合海子生平,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感受诗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崇高美。 【教学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相关思考】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诗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备课

    备课札记——对“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理解 看了网上不少教案,不能同意一些理解和说法。 1、过度渲染海子的自杀。 因为海子的结局是自杀,所以开始就介绍这个作为悬念。那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师版)

    高邮市第二中学 高一年级 必修一语文导学案(生) 2015年9月1 日 主备人: 薛青松审核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学习目标】 我的地盘 尽情畅想 1、感受美好意象,体会诗歌内容。2、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