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七

时间:2019-05-13 22:2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阅读七》。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七

文 言 文 阅 读 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宋史》)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丧会,窃券而逃 券:契据

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伺:侍候 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 纠察:检举监督 D.皆汲汲经理 经理:处理操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果盗,则长于今二寸 B、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以勇气闻于诸侯 C、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D、因出券示之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的一组是()①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 ②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

③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 ④命各持一芦„„即讯之,果伏其罪 ⑤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⑥置义仓,创义役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之有司,咸以为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言 文 阅 读 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①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②,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荆轲,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③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④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释]①挟持者:抱负。②贲、育:孟贲、夏育,皆古代著名勇士。③倨傲鲜腆:傲慢而没有礼貌。鲜,少;腆,善。④报人:向人报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见辱:受辱。

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过分。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折辱,羞辱。D.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衰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②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C.①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①郑伯肉袒牵羊以迎

②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③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④特出荆轲,聶政之计 ⑤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能忍”和“不能忍”之间,而张良促进了刘邦的“忍”。

B.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外貌的评说,这进一步点明了题旨。C.张良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

D.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言 文 阅 读 九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言 文 阅 读 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枇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 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② 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③恪:恭谨。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知宣州 知:主持,掌管 .B.命发视之 发:打开。.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掌管。..D.多柬拔寒俊 柬拔: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俟业成,乃得食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 以黄中为采访使 挟太山以超北海 ..C. 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直好世俗之乐耳 ..D. 因悉解去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①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 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③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

⑤ 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⑥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言 文 阅 读 十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后擢为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异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师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帝,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选处《汉书·循史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丞,处议当于法 当:适合,得当。B.大将军霍光秉政 秉:主持,掌管。C.以刑罚痛绳群下 绳:用绳子捆住。D.及务耕桑 务: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②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①以霸具知其起居

②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①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①以赡鳏寡贫穷者 ②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下面四组,全都表现黄霸敏于吏治的一组是() ①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②严酷以为能

③置父老师师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 ④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⑤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⑥习文法,然温良有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自幼学习法律,且喜欢为官。曾先后在河东河南担任官职,廉洁自守,受到百姓的爱戴。

B.黄霸料事如神,神通英明,下属官员以为黄霸知道他们的起居情况,对他非常忠实。

C.黄霸做颖州太守时,制定条令,让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来告诫人们多做善事防止奸邪。

D.黄霸执法宽缓平和,不同于当时俗吏严酷苛刻,后来得到宣帝的赏识,被授予廷尉正的官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鸟所盗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言 文 阅 读 十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自为儿童,戏弄常设部伍①,祖父习异之,曰:“汝大必为将率。”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初,逵过皮氏,曰:“急地先据者胜。”及围急,知不免,乃使人间行送印绶归郡,且曰“争据皮氏”。逵恐援先得皮氏,乃以计疑援谋士,援由是留七日。郡从逵言,故得无败。

后举茂才,除渑池令。高干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修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逵得尽诛之。遂修城拒琰。琰败,逵以丧祖父去官。太祖征马超,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②,载囚人数十车,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余。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文帝即位,以逵为豫州刺史。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兵曹从事受前刺吏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帝曰:“逵真刺史矣。”

会病笃,谓左右曰:“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薨,谥曰肃侯。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青龙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三国志•贾逵传》有删节)

[注]①部伍:军队。②水衡:水衡都尉。这里指其部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弄常设部伍 戏弄:游戏玩耍 B.负要杀我贤君 要:约定

C.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 考:追查 D.以劝将来。劝: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郭援之攻河东 又孰能讥之乎

B.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逵以丧祖父去官 余船以次俱进

D.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逵“忠勋”的一组是()①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 ②逵过皮氏,曰:争地先据者胜 ③乃使人间行送印绶归郡 ④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⑤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 ⑥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逵被围,知道绛邑无法幸免,就派人把印绶送回郡府,并捎口信要求占领皮氏,又用计策迷惑郭援的谋士以赢得时间,使郡府免遭败灭。

B.高干造反,贾逵知情后,就佯装为张琰出谋划策,取信于他,从他那里要兵修城,并趁机杀了那些判乱者。这表明他机智果敢。

C.在去斜谷的路上,遇到水衡都尉部属押解的几十车犯人,贾逵只留下其中的一个,把其余的都放了。这表明他执法严厉又有谋略。

D.贾逵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自己蒙受的国恩,对没有能杀死孙权深表遗憾,足见他对王室的忠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童趣

沈复

一、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二、一词多义 1.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心之所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昂首观之(代词,代指“群鹤舞于空中”的情景)驱之别院(代词,代指“蛤蟆”)

项为之强(代词,代指“群鹤舞于空中”的情景)2.以

徐喷以烟(介词,用)以虫蚁为兽(介词,把)3.其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代“藐小之物”,它们的)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神游其中(代词,代指“想象中的山林”)4.为

项为之强(连词,wei,因为)

以虫蚁为兽(动词,wei,与介词“以”组成固定短语,可译为“把„„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介词,wei,被)5.而

拔山倒树而来(连词,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承接)

三、古今异义 1.余忆童稚时 古义:代词,我

今义:动词或名词,“多余、剩余、余下”。2.盖一癞虾蟆

古义:承接上文,表原因,“原来是”。今义:动词或名词,“盖东西”“盖子”。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鞭数十(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1)省略宾语

徐喷以烟(“喷”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应为“徐喷之以烟”。译文:慢慢地用烟喷它们。)(2)省略介词“于”

驱之别院(”别院”前省略介词“于”,应为“驱之于别院”。译文: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3)省略主语

留蚊于素帐中(应为“余又留蚊于素帐中”。译文: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帐子里。)2.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表被动。译文: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吃掉了。)

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吃掉了。)3.倒装句

(1)徐喷以烟(介宾短语后置,应是“以烟徐喷之”。译文:慢慢地用烟喷它们。)(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介宾短语后置,应是“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文: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

《论语》十则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2.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3.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二、一词多义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wei,替)可以为师矣(当)

知之为知之(动词,wei,相当于“是”)2.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其恕乎(副词,大概、也许)3.而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从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表顺承,就)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方,才。)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但)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连词,表转折,却、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连词,表转折,却、但)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并且)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连词,表顺承)4.知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知之为知之(动词,知道)温故而知新(领悟)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5.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知识”)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6.可以

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士不可以不弘毅(能够)7.焉

见贤思齐焉(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是”“于此”,译为“在其中”)

三、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或表许可。2.仁以为己任

古义:以之为,把„„作为„„ 今义:认为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为名词

(1)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旧知识”“新知识”)(2)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贤人”)2.名词作状语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译为“按一定的时间”)(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每天”)3.动词用为名词 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译为“传授的知识”)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也”表判断。译文:这就是智慧。)2.宾语前置句

仁以为己任。(应是“以仁为己任”。译文: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是自己的使命。)3.省略句

(1)省略动词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一分句前省略了动词“择”。译文: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短处就引以为戒加以改正。](2)省略宾语

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代“温故而知新”。译文:就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古代诗歌四首

一、古今异义 1.乡书何处达 古义:信,书信 今义:书报、书籍 2.幸甚至哉

古义:甚,很。至,到了(极点)今义:连词,表示更进一层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动词的使动用法 乱花渐欲迷人眼(迷: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

三、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省略介词“于”,应为“若出于其中”。译文:日月运行,仿佛出没于大海之中。)(2)海日生残夜(省略介词“于”,应为“海日生于残夜”。译文:在夜色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冉冉)升起。)(3)最爱湖东行不足(省略主语“我”。译文:我最爱湖东这地方,总是感到玩不够。)

山市

蒲松龄

一、通假字

1.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2.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二、一词多义 1.然

然数年恒不一见(转折连词,然而)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shu,几)见宫殿数十所(shu,名词,几)数至八层(shu,计算)层层指数(shu,计算)3.者

又闻有早行者(代“人们”)

堂若者(与“堂若”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像天堂一样的。)

三、古今异义 1.城市依稀而已 古义:语气助词,罢了 今义:不过如此 2.层层指数

古义:(用手)指着数 今义:指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为动词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低: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降低”)2.名词用为状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也”表判断。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2)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也”表判断。译文:每一行(窗户)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2.省略句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于楼上(省略介词“于”,应为“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于楼上”。译文:孙禹年公子和友人在楼上喝酒。)3.状语后置句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状语后置,应为“(于)楼上饮”。译文同上。)4.宾语前置句

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宾语前置,应为“若楼者,若堂者,若坊者”。译文: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 今义:专指子女 2.待君久不至,已去 古义:离开(某地)今义:到(某地)去 3.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三、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2)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译文:(道韫)就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省略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省略介词“于”,应为“撒盐于空中差可拟”。译文:和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2)大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主语,应为“去后友乃至”。译文:大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走之后那位朋友才到。)3.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是“所似何”的倒装。译文: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5.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译文:和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寓言四则(选二)一、一词多义 1.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结构助词,的)而疑邻人之父(结构助词,的)人皆吊之(代词,他)2.亡

暮而思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3.富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形容词,财务多,与“贫”相对)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动词,富有,有好多)4.将

不筑,必将有盗(副词,将要,会)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动词,带领)5.而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连词,表修饰)而疑邻人之父(转折连词,却)堕而折其髀骨(因果连词,因而)马无故亡而入胡(顺承连词,不译)丁壮引弦而战(连词,表修饰)

二、古今异义 1.其邻人之父亦云 古义:动词,说

今义:名词,云彩、云朵 2.暮而果大亡其财 古义:丢失 今义:死亡,灭亡 3.死者十九

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今义:表数量“十九” 4.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古义:停留,经过 今义:一般指居住 5.人皆吊之

古义:对遭遇不幸表示安慰,慰问

今义:多指“悬挂”或“专指对死者表示慰问”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为动词

天雨墙坏【雨(yu):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2.形容词意动用法

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智”,译为“认为……聪明”)3.形容词用为动词

近塞上之人(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靠近”“接近”)

课外古诗词

一、通假字

问渠那得清如许(那:通“哪”)

二、古今异义 烈士暮年 古义:有远大抱负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使动用法

潭影空人心(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空)2.动词使动用法

山光悦鸟性(悦:使……喜悦)3.名词作状语

(1)夜泊情怀近酒家(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夕阳西下几时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老骥伏枥(省略介词“于”,应为“老骥伏于枥”译文:年老力衰的千里马伏在马槽下。)

第三篇:七上-八下文言文

初二语文复习讲义(八上-八下文言文翻译)八上句子翻译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译文: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译文: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3.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人琴俱亡》)

译文: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人琴俱亡》)译文: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5.因恸绝良久。(《人琴俱亡》)

译文: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6.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译文:(小潭)由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 来露出水面。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 齐,随风飘荡。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1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

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译文: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译文: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1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15.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6.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八下翻译句子

1. 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5.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8.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9.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10.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1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用雕版印帽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1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译:每人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13.其上以松、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译: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14.满铁范为一板,持以火炀之。

译: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1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译:如果只印

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16.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译: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1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18.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19.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译: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2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21.众妙毕备。

译: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2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2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里面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2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2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出其中的任何一处。2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出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2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8.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29.中轩敞者为舱,篷覆之。

译: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3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3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3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似的。3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34.技亦灵怪矣哉。

译: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6、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

37、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3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3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第四篇:七--九年级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意思为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意思为但,却(3)敏而好学(表并列)意思为而且

(4)温故而知新(表顺接)意思为然后;并且(5)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意思为但,却(6)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意思为然后(7)默而识之(表修饰)意思为地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①,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④之,不立券。亡何⑤,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⑥有寄千金⑬而无券⑦者?且父未尝语⑧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⑨知我,故不语郎君⑩。”卒⑪辇⑫而致⑬之。《戴震难师》

先生(戴震)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七年级下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不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岳飞》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有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方是时,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八年级上册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八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细柳营

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4)霸上(5);祝兹侯徐厉为将军(6),军棘门(7);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8),军细柳(9);以备胡。上自劳军(10)。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1),锐兵刃,彀弓弩(12),持满(13)。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4):“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5):“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6):“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7)。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18)曰:“介胄之士不拜(19),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24),改容(25)式车(20)。使人称谢(21):“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23)矣!曩(22)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去不复返。”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九年级上册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通“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

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捕色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九年级下册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①倏②,北海之帝为忽③,中央之帝为浑沌④倏与忽时相与⑤遇于浑沌之 地,浑沌待之甚善⑥。倏与忽谋⑦报浑沌之德⑧,曰:“人皆有七窍⑨以视听食息⑩,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

[3]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五篇:七、八年级文言文习题

七、八年级文言文习题

(一)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一)答案:1.(1分)柳宗元2.(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3.(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4.(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5.(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6.(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醉翁亭记》

7、解释下列句中加划线的词。(4分)

(1)名之者谁(2)野芳发而幽香(3)朝而往,暮而归(4)弈者胜

8、下列划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11、在第③段中,作者描绘了出游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是(每空l分共3分)。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2分)12“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1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

(二)答案:7(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香花(花)(3)傍晚(黄昏、晚上)(4)下棋 8 C 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10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11.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者答“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从任何一个角度答即呵)12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13答: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从任何、一个角度谈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逐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满井游记》

1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句是()

A、呷浪之鳞 B、深入不毛 C、锦鳞游泳 D、若脱笼之鹄

15、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B、花朝节/后C、柳条/将舒未舒 D、每/冒风/驰行

16、下列“之”字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局促一室之内 B、毛羽鳞鬣之间

郊田之外

城居者未之知也 C、脱笼之鹄 D、倩女之缋面

呷浪之鳞

髻鬟之始掠

17、对“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一句翻译正确的是()A、冷风时常刮起来,刮起来使沙子飞扬,使石子滚动 B、冻风时常刮起来,使沙子飞扬,使石子滚动 C、冷风时常刮起来,使沙子飞扬,使石子滚动 D、冻风时常刮起来,使沙子飞动,使石子飞动

18、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找出作者描述返回大自然时欢快的心情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写出语段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语段春光中人物的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作者抒发的是()A、歌赞春光明媚。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

C、抒发春游感慨。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

23、文中加着重号的词“泉、茗、雷、蹇”用法有什么变化?

2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样写鱼鸟,有什么好处? 25.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话的含义的?

(三)答案:

14、D15、A16、B17、C18、①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②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浮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的一样

19、若脱笼之鹄20、波色乍明„„镜之新开 山峦为晴雪„„之始掠也

21、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

22、D23、名词活用为动词24.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5.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他追求自由的天性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6.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27.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28.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四)答案:26.消散干净 争着,竞争 伸向更远的地方 看,看到 27.C 28.清澈 湍急 2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0.D

(五)《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6.“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7.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8.“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五)答案:1.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写西湖雪景,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用白描手法画了一幅水墨隐约,笔调空灵的湖山雪景图。痕、点、芥、粒用得巧妙,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相接的雪景烘托得淋漓尽致。6.“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7.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8.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9.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六)(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文: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

2.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

3.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3分)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分)

答:

(六)答案: 1.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的庸人。2.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答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4.(共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5.(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七)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8.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7.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八)(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3.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八)参考答案:

1.(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2.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3.(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4.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九)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日,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①会宾客大宴 会: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 2.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4分)

5、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九)答案: 1.①会:适逢,正赶上。②绝:消失,停止。(各1分,共2分)2.C(解释为“比”,其余解释为“在”)3.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得分点“意”、“稍稍”)(2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得分点“虽”、“不能指”、“端”)(2分)4.要有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的名称,(1分)还要有具体生动的描述。(3分)描述不准确、不完整或不生动酌情扣分。[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5 C

下载文言文阅读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阅读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激趣”七法

    文言文“激趣”七法 《课标(2011年)》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文字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

    文言文实词翻译七法

    文言文实词翻译七法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而将文言文转换成现代白话文,是可以归纳出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下面笔者就文言文实词的翻译,立足于人教版新课标课本必......

    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

    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七年级上册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

    职高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七(最终定稿)

    (一)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8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

    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七

    桃州中学2012届高三美术班语文讲义编号:2012-C007 文言文实词早读检查练习七 一.选择 1. “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南海C.公然抱茅.B.西蜀之去.入竹去粗取精,去伪......

    溥幼七录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溥幼七录文言文翻译,欢迎......

    七上六单元文言文过关单

    22. 寓言四则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穿井得一人 宋( )之( )丁氏,家无井而( )出溉( )汲( ),常一人居( )外。及( )其( )家穿( )井,告( )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 )传( )之( )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西湖七月半文言文习题及翻译(五篇范文)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西湖七月半文言文习题及翻译,我们来看看。西湖七月半①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