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度与人生
六度与人生
六度,“度”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是大乘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又称六度万行之法。
既然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万行之法能够助菩萨修行成佛,那么佛教的六度思想对于我们的人生有何帮助和启示呢?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可以说人的一生是从稚嫩到成熟到老练的一种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和修行呢。那么我们就尝试着用六度的思想来诠释我们人生的修炼历程吧。
布施,就是以慈悲心给予他人福祉与利益之事。布施度悭(qiān)贪(悭贪:吝啬而贪得)。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等三种,就三种布施而言,所谓财施,即是以财物施予他人;所谓法施,即是以佛法施予他人;所谓无畏施,即是以不畏惧施予他人。布施,非可望而不可及之事,乃是人人当下可行、当下可践之举。诚然,为众生宣扬妙法,施予千金,乃至为彼解除身心怖畏是布施,而给人一个微笑,一句爱语、赞叹,甚至一分欢喜,又何尝不是布施?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把布施当作是对他人的一种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是思想和行为。这种帮助不需要任何回报,并且是真心的付出。为了给人更多更好的帮助,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壮大和成就了自己;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你的身心灵会得到净化,你会改变自私、贪婪、我行我素的性格;在你帮助他人的同时,你会因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你会因他人的成功而满足,你会因他人的幸福而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虽然布施不需要回报,当你只要用心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这就是因果的道理。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而布施的功能正是如此,如果我们把布施当作一生的奋斗目标,那么我们在布施的过程中,就会不断收获幸福。所以布施的确是我们人生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通过布施我们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圆满。
持戒, 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戒、佛制定的规矩,老老实实依教奉行。持戒度毁犯(毁犯:破戒和犯罪)持戒最基本的当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持戒以维身心清静,心清净,才能得定,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戒法是是渡苦海的法囊,渡迷津之宝筏,暗室里的明灯。严守戒律,始能塑出端庄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净,不犯恶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菩萨戒法的精神。菩萨修持清净戒法,自然也能度脱一切毁戒犯戒的种种罪恶,所以说佛的弟子一定要持戒修身,才能够断除烦恼,跳出轮回。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佛教持戒的核心思想就是教人从善,也就是多做善事,善事就是好事,慈善的事情。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戒律就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我们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的同时,我们还要多做好事,多做慈善的事情。如果我们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我们做任何事情就有了规范和准则,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困惑和迷茫。持戒的根本是要求我们一旦确定了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如果我们把守法、守信、行善当成一生的事情来做,那么我们在守法守信的同时,就逐渐远离了罪恶,同时也收获了心灵上的安宁;我们在行善的时候,不但收获了快乐,同时也收获了布施的功德。其实行善就是一种布施,它给布施明确了方向和原则,如此看来,持戒和布施是殊途同归,一样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幸福和圆满。
忍辱就是忍耐。忍辱度嗔(chēn)恨(嗔恨:怨恨)中国有句古话“士可杀,不可辱”,杀头不在乎,侮辱不行,决定不能忍受,辱都能忍了,还有什麽不能忍?那就一切都能忍了。所以忍辱本意就是忍耐的意思。佛教中忍耐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对人为的加害要能够忍受。忍人家对你的侮辱、对你的陷害。第二、忍受冷热寒暑等自然的变化,忍受饥饿、疾病等人身的苦痛。第三、忍受佛法修行中的艰辛等。能忍则心清净,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也是最大的福报。人这一生,既要经历世事沧桑,人间冷暖。又要感受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既要面对风吹雨打,波折起伏,又要接受失败挫折,艰辛痛苦。生理的,情感的,家庭的,事业的我们所要面对的艰难困苦太多太多,而我们如何面对这些艰难困苦呢,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忍。《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世间的事情,小事要有小忍才能成就,大事要有大的忍耐功夫才能成就,”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想有大的成就必须从小忍开始。如何忍辱呢,我们遇到挫折诽谤,要做到心平气和,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我们要有大海般的胸怀,当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临时,大海象慈祥的母亲去拥抱它,接纳它,一切终将会风平浪静。所以平常心,宽容心是忍辱的法宝,长此以往,我们将收获一颗清净心。心灵一旦清净了,所有的艰难苦难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人生的磨炼,磨炼越多成就就会越大。所以忍辱也是人生幸福和圆满的一大法门。
精进,精是专精、精纯,纯而不杂的进步是精进,精进度懈怠(懈怠:松懈懒散)。专修必得事半功倍之效,利益非常殊胜明显,佛法中所说的精进与平常人所说的努力是不同的,这是一种向上善的努力,要人离恶行善,希望做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努力。菩萨修行,常行勇猛精进,坚定不移。通常情况下,愿为善的人多,为恶的人少,但为善时,经常会生起厌倦心,厌倦心一起,便不想再做了。精进是要不厌不烦的,才能修菩提心。我们在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同时要符合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行善的原则。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功夫,甚至会给社会带来灾祸和罪恶。一旦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勇猛精进,有了精进勇猛,勇往直前的毅力决心,没有办不成功的事情,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何才能修行精进呢?“精勤修学”是秘诀,一门深入是精,不夹杂才是精,最要紧的是一门深入,勤就是不间断,修是把错误改正过来,学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我们只要坚持“精勤修学”,就能不断精进,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禅定,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禅定度散乱(散乱:;没条理,杂乱)。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禅定是指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禅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戒定慧三学,你离开了定,哪来的智慧?禅定生智慧,乱心生烦恼。初学禅的人,要知道修禅定的种种方法,修禅定的惟一方法是要有正念。念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不忘失的忆念,以保持思虑的稳定,因为念的稳定,使得修行者可以执持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形成一种精进、不放逸的力量,这就称为正念。正念一起,容易得定。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意识的障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禅定广义的说法就是心中有主宰,不轻易被外界所动摇,这个就是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注。专注就是做一件事情要集中精力,长时间的全力以赴,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软件巨子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见面,面对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竟然回答了相同的答案——专注。如果我们的人生专注于干一件事情,当然这件事情必须符合守法、守信、行善的原则,也就是必须做正确的事情。只有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打击,我们才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做下去。长期专注做一件事情,也会经历很多艰难困苦,挫折失败,但我们只要常行勇猛精进,坚定不移,就会在不断战胜艰难困苦的基础上,锻炼出坚忍不拔的强大信心,越挫越勇;也会在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中积累很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经验和教训的不断积累,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会不断提高,当知识和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能成功做好一件事情,“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把帮助更多的人作为我们事业的奋斗目标,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会越做越大,帮助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在不断成就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不断成就了自己。“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旨在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成功创业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在不断成就着自己。成功不在于你目标有多高,决心有多大,关键在于你的胸怀有多宽,有多广。
般若(bō rě),梵语的音译。意为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区别于我们所理解的聪明才智,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般若度愚痴(愚痴:愚昧痴呆)。要想拥有般若智慧,首先得从闻、思、修入手,闻思修是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闻,谓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讲经说法等,由此可知晓佛法,得“闻慧”。次则由闻而思,思,谓对所闻法思索理解,由此得“思慧”。次则依思慧而修行,由修行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乃修学通途。般若的本质就是空慧,佛教所说的“空”,绝非是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等于“什么都没有”或“无”。佛法说的“空”,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真空妙有的“空”;是缘性起性空的空;它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这里的空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空间。海纳百川,天容万物,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说的就是一种包容;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不实有,万物皆空,就是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皆有生长消亡的过程,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永远存在。就是要求我们不要执着,懂得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从佛教中的般若智慧中我们要懂得包容,学会放下。一旦有了包容之心,你就会从容的接受一切;一旦懂得了放下,你在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这人生八苦时,才能不受其累。懂得包容,学会放下,这既是我们人性的修养,这更是我们人生的大智慧。当我们真正拥有了一颗包容的心,世间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和接纳的;当我们真正学会了放下的智慧,我们就会远离痛苦和烦恼,快乐和幸福就会常伴左右。幸福说到底就是一种心态,只要心灵是美好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美好的,就算一碗稀粥,一杯清茶,喝着也会醇香味长,幸福满满。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这六种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如果将这六种方法结合起来,我们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和困惑或许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如何才能成功,成功之道也是多少励志大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从佛教六度的智慧中寻找到成功之道呢?那我们试着总结一下:以帮助更多的人为目标;以守法、守信、行善为原则;以忍受千辛万苦的决心;以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努力;以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知进退、懂取舍的智慧。你是否还会怀疑我们不能成功吗?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万行之法,简单十二个字,包涵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和智慧,更是我们修心的良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抚平心灵,安心工作呢?那我们就静下心来,好好领悟六度万行之法中的无穷智慧吧。
第二篇:六度集经原文
六度集经原文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六度集经 第一卷
六度集经 第二卷
六度集经 第三卷
六度集经 第四卷
六度集经 第五卷
六度集经 第六卷
六度集经 第七卷
六度集经 第八卷
六度集经简介
六度集经,共八卷。又作《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经》、《六度集经》、《杂无极经》。三国时代吴·康僧会在太元元年至天纪四年间(二五一~二八0)所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九十一则本生谭故事,配合大乘佛教所说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而成者,故称为六度集经,其特色在阐扬大乘佛教之菩萨行。
本经除释尊之本生谭外,亦有弥勒之本生谭。经中之本生谭大部分可见于巴利本及其他汉译本。又本经原典已散佚不传,然据其内容骨干推知,应成立于二世纪时。
本经依六波罗蜜之次第分类,与其他本生经之杂然列举不同。内容分六章,即(1)布施度无极章(2)戒度无极章(3)忍辱度无极章(4)精进度无极章(5)禅度无极章(6)明度无极章。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须大拏经〉分别相当于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大意经》、西秦·圣坚译的《太子须大拏经》。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经〉相当于后汉·安世高译的《太子墓魄经》及西晋·竺法护译的《太子墓魄经》。〈顶生圣王经〉相当于宋·施护等译的《顶生王因缘经》。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当于西晋译者佚名的《睒子经》及西晋·圣坚译的《睒子经》。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当于吴·支谦译的《九色鹿经》。
在《出三藏记集》卷二〈新集经论录〉中,竺法护所译的《摩调王经》,卷三〈安公古异经录〉中的《弥连经》,〈安公失译经录)中的《萨和檀王经》、《蜜蜂王经》,卷四〈续撰失译杂经录〉中的《佛以三事笑经》等二十一经(其中十四经有本),均出自本经。另有《法经录》卷六〈西方诸贤所撰集·大乘抄集〉所载的《布施度无极经》等三十七经、《彦琮录》卷三〈小乘别生抄〉所载的《布施度无极经》以下四十经、《开元释教录》卷十六〈支派别行录·大乘别生经〉所载的《布施度无极经》等四十四经,也均抄自本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说经道。常靖心恻听。寂然无念。意定在经。众祐知之。为说菩萨六度无极难逮高行。疾得为佛。何谓为六。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明度无极高行。
布施度无极者。厥则云何。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贤成度。护济众生。跨天踰地。润弘河海。布施众生。饥者食之。渴者饮之。寒衣热凉。疾济以药。车马舟舆。众宝名珍。妻子国土。索即惠之。犹太子须大拏。布施贫乏。若亲育子。父王屏逐。愍而不怨。
昔者菩萨。其心通真。睹世无常。荣命难保。尽财布施。天帝释睹菩萨慈育群生布施济众。功勋巍巍。德重十方。惧夺己位。因化为地狱。现于其前曰。布施济众。命终魂灵入于太山地狱。烧煮万毒为施受害也。尔惠为乎。菩萨报曰。岂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狱者乎。释曰。尔其不信可问辜者。菩萨问曰。尔以何缘处地狱乎。罪人曰。吾昔处世。空家济穷。拯拔众厄。今受重辜处太山狱。菩萨问曰。仁惠获殃。受施者如之乎。释曰。受惠者。命终升天。菩萨报曰。吾之拯济唯为众生。假如子云诚吾愿矣。慈惠受罪吾必为之。危己济众菩萨上志也。释曰。尔何志愿尚斯高行。答曰。吾欲求佛擢济众生。令得泥洹不复生死。释闻圣趣。因却叩头曰。实无布施慈济众生。远福受祸入太山狱者也。子德动乾坤。惧夺吾位。故示地狱以惑子志耳。愚欺圣人原其重尤。既悔过毕。稽首而退。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号萨波达。布施众生恣其所索。愍济厄难常有悲怆。天帝释睹王慈惠德被十方。天神鬼龙佥然而曰。天帝尊位初无常人。戒具行高慈惠福隆。命尽神迁则为天帝。惧夺己位。欲往试之以照真伪。帝命边王曰。今彼人王慈润滂霈福德巍巍。恐于志求夺吾帝位。尔化为鸽疾之王所。佯恐怖求哀彼王。彼王仁惠必受尔归。吾当寻后从王索尔。王终不还。必当市肉。以当其处。吾诡不止。王意清真。许终不违。会自割身肉以当其重也。若其秤肉随而自重。肉尽身痛其必悔矣。意有悔者所志不成。释即化为鹰。边王化为鸽。鸽疾飞趣于王足下。恐怖而云。大王哀我。吾命穷矣。王曰。莫恐莫恐吾今活汝。鹰寻后至。向王说曰。吾鸽尔来。鸽是吾食。愿王相还。王曰。鸽来以命相归。已受其归。吾言守信终始无违。尔苟得肉吾自足尔令重百倍。鹰曰。吾唯欲鸽不用余肉。希王当相惠而夺吾食乎。王曰。已受彼归信重天地。何心违之乎。当以何物令汝置鸽欢喜去矣。鹰曰。若王慈惠必济众生者。割王肌肉令与鸽等。吾欣而受之。王曰。大善。即自割髀肉秤之令与鸽重等。鸽踰自重自割如斯。身肉都尽未与重等。身疮之痛其为无量。王以慈忍心愿鸽活。又命近臣曰。尔疾杀我秤髓令与鸽重等。吾奉诸佛受正真之重戒。济众生之危厄。虽有众邪之恼。犹若微风。焉能动太山乎。鹰照王怀守道不移慈惠难齐。各复本身。帝释边王稽首于地曰。大王。欲何志尚恼苦若兹。人王曰。吾不志天帝释及飞行皇帝之位。吾睹众生没于盲冥。不睹三尊不闻佛教。恣心于凶祸之行。投身于无择之狱。睹斯愚惑。为之恻怆。誓愿求佛。拔济众生之困厄令得泥洹。天帝惊曰。愚谓大王欲夺吾位。故相扰耳。将何敕诲。王曰。使吾身疮愈复如旧。令吾志尚布施济众行高踰今。天帝即使天医神药传身。疮愈色力踰前。身疮斯须豁然都愈。释却稽首。绕王三匝欢喜而去。自是之后。布施踰前。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三)昔者菩萨贫窭尤困。与诸商人俱之他国。其众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穷乏济度众生。等人佥曰。众皆慈惠。尔将何施。答曰。夫身假借之类靡不弃捐。吾睹海鱼。巨细相吞心为怆怆。吾当以身代其小者。令得须臾之命也。即自投海。海大鱼饱小者得活。魂灵化为鳣鱼之王。身有里数。海边有国。其国枯旱。黎庶饥馑更相吞啖。鱼为流泪曰。众生扰扰其苦痛哉。吾身有里数之肉。可供黎民旬月之乏。即自荡身上于国渚。举国啖之以存生命。辇肉数月而鱼犹生。天神下曰。尔为忍苦其可堪哉。何不放寿可离斯痛也。鱼曰。吾自绝命神逝身腐。民后饥馑将复相啖。吾不忍睹。心为其感矣。天曰。菩萨怀慈难齐。天为伤心曰。尔必得佛度吾众生矣。有人以斧斫取其首。鱼时死矣。魂灵即感为王太子。生有上圣之明。四恩弘慈。润齐二仪。愍民困穷言之哽咽。然国尚旱。靖心齐肃退食绝献。顿首悔过曰。民之不善。咎在我身。愿丧吾命惠民雨泽。日日哀恸犹至孝之子遭圣父之丧矣。精诚达远。即有各佛五百人来之其国界。王闻心喜悦若无身。奉迎稽首。请归正殿。皇后太子靡不肃虔。最味法服供足所乏。五体投地稽首叩头。涕泣而曰。吾心秽行浊。不合三尊四恩之教。苦酷人民罪当伐己流被下劣。枯旱累载。黎庶饥馑怨痛伤情。愿除民灾以祸罪我。诸各佛曰。尔为仁君。慈恻仁惠。德齐帝释。诸佛普知。今授汝福慎无戚也。便疾敕民皆令种谷。王即如命。男女就业家无不修。稻化为蓏。农臣以闻。王曰。须熟。蓏实覆国。皆含稻穬。中容数斛。其味苾芬。香闻一国。举国欣怿叹咏王德。四境仇国皆称臣妾。黎民云集。国界日长。率土持戒归命三尊。王及臣民寿终之后皆生天上。佛言。时贫人者吾身是也。累劫仁惠拯济众生。功不徒朽。今果得佛。号天中天。为三界雄。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四)昔者菩萨。时为逝心。恒处山泽。专精念道不犯诸恶。食果饮水不畜微余。慈念众生愚痴自衰。每睹危厄没命济之。行索果蓏。道逢乳虎。虎乳之后。疲困乏食。饥馑心荒。欲还食子。菩萨睹之怆然心悲。哀念众生处世忧苦其为无量。母子相吞其痛难言。哽咽流泪。回身四顾。索可以食虎以济子命都无所见。内自惟曰。夫虎肉食之类也。深重思惟。吾建志学道但为众生没在重苦欲以济之。令得去祸身命永安耳。吾后老死。身会弃捐。不如慈惠济众成德。即自以首投虎口中。以头与者。欲令疾死不觉其痛耳。虎母子俱全。诸佛叹德。上圣齐功。天龙善神有道志者。靡不怆然。进行或得沟港.频来.不还.应真.缘一觉。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以斯猛志。跨诸菩萨九劫之前。誓于五浊为天人师。度诸逆恶令伪顺道。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五)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国名干夷。王号偏悦。内明外仁。颜和正平。民从其化。狱无系囚。黎民贫乏恣所求索。慈惠和润。恩如帝释。他国逝心服王仁施从众所欲。群邪妒嫉以伪毁真。诣宫门曰。吾闻明王济黎民之困乏。犹天润之普覆。告卫士曰。尔可闻乎。近臣以闻。王即现矣。逝心现曰。明王仁泽被于四国。有识之类靡不咨嗟。敢执所愿欲以上闻。王曰。大善。逝心曰。天王尚施。求则无违。时宜应用人首为事。愿乞王首以副望矣。王曰。吾首何好而欲得之乎。吾有众宝益以惠子。逝心不受。又使工匠作七宝首。各数百枚以与逝心。逝心曰。唯欲王首耳。王未尝逆人。即自下殿以发缠树曰。吾以首惠子。逝心拔刀疾步而进。树神睹之忿其无道。以手搏其颊。身即缭戾。面为反向。手垂刀陨。王得平康。臣民称寿。悲喜交集。诸天叹德。可谓内施乎。四王拥护。众毒消歇。境界无病。五谷丰熟。牢狱裂毁。君民欣欣。佛告诸沙门。时干夷国王者即吾身也。逝心者调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昔者菩萨为大国王。理民以慈。恕已度彼月月巡行贫乏拔济鳏寡疾药糜粥。每出巡狩则命后车具载众宝衣被医药。死者葬之。每睹贫民辄自咎责。君贫德民穷矣。君富德民家足。今民贫则吾贫矣。王慈若斯名被十方。第二帝释坐为其热。释心即惧曰。彼德巍巍必夺吾位。吾坏其志行即毕乎。便自变化为老梵志。从王乞银钱一千。王即惠之。曰吾西嶶恐人盗之。愿以寄王。王曰。吾国无盗。重曰寄王。王即受之。天又化为梵志诣宫门。近臣以闻。王即现之。梵志叹曰。大王功名流布八极。德行希有。今故远来欲有所乞。王曰甚善。曰吾宿薄祐生在凡庶。欣慕尊荣欲乞斯国。王曰大善。即与妻子辄轻乘而去。天帝复化为梵志。从王乞车。以车马惠之。与妻子进路。依山止宿。有五通道士与王为友。侻忆王德仰视其宿睹之失国。靖心禅息睹天帝释。贪嫉夺国委顿疲疵。道士以神足忽然之王所。曰将欲何求劳志若兹。曰吾志所存子具知之。道士即化为一辕之车。以送王还晨各离矣。天化为梵志复乞其车。即复惠之。转进未至彼国数十里。天复化为前梵志来索银钱。王曰。吾以国惠人侻忘子钱。梵志曰。三日必还吾钱。王即以妻子各质一家。得银钱一千以还梵志。妻侍质家女。女浴脱身珠玑众宝以悬著架。天化为鹰撮衣宝去。女云婢盗。录之系狱。其儿与质家儿俱卧。天夜往杀质家儿矣。死家取儿付狱。母子俱系。饥馑。毁形。呼嗟无救。吟泣终日。罪成弃市。王赁得银钱一千。行赎妻子。历市睹之。即存念十方诸佛。自悔过曰。吾宿命恶乃致兹乎。靖心入禅。神通之明睹天所为。空中有声曰。何不急杀之乎。王曰。吾闻。帝释普济众生。赤心恻怆。育过慈母。含血之类莫不蒙祐。尔为无恶缘获帝位乎。释怀重毒恶熟罪成。生入太山。天人龙鬼莫不称善。地主之王。即释妻子之罪。二王相见寻问其原。具陈所由。国无巨细靡不堕泪。地主之王分国而治。故国臣民寻王所在率土奉迎。二国君民一哀一喜。时王者吾身是。妻者俱夷是。子者罗云是。天帝者调达是。山中梵志舍利弗是。彼国王者弥勒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七)昔者菩萨为大国王。理民以正。心无偏颇。然不游观。国相启曰。愿一出游。王曰大善。明日即出。人民悦豫。普得其所。睹国富姓居舍妙雅。瓦以金银服饰光道。曰吾国丰哉。心甚欣豫。还宫忆之。曰斯诸理家何益于国乎。敕录其财为军储矣。有一理家。其私财有三千万以疏现王。王怒曰。何敢面欺乎。对曰。少来治生。凡有私财宅中之宝。五家之分非吾有也。曰何谓私财。对曰。心念佛业。口宣佛教。身行佛事。捐五家分兴佛宗庙。敬事贤众供其衣食。慈养蜎飞蠕动蚑行之类。心所不安不以加之。斯之福德随我所之。犹影随形。所谓私财也。五家分者。一水。二火。三贼。四官。五为命尽。身逮家宝捐之于世已当独逝。殃福之门未知所之。睹世如幻故不敢有之也。计五家分可有十亿。斯为祸之窠薮。常恐危己岂敢有之也。愿士众辇之以除吾忧。王曰。诚哉斯言也。即遣之去。退入斋房。靖心精思。即醒寤曰。身尚不保。岂况国土妻子众诸可得久长乎。即撰录佛经诵文释义。心垢照除。进贞臣纳忠谏大赦其国。还民宝序群僚议宽正。谓群臣曰。夫不睹佛经妙义重戒者。其为聋盲矣。彼理家富唯我贫矣。即敕国界散出财宝。赈给贫困恣民所欲。立佛庙寺悬缯烧香。饭诸沙门。身自六斋。如斯三年。四境宁靖。盗贼都息。五谷熟成。民无饥寒。王后寿终。即上生第二天。佛告诸沙门。时王者吾身是。理家者秋鹭子是。劝王观国者阿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八)昔者菩萨为大理家。名曰仙叹。财富无数睹佛明典。觉世无常。荣命难保。财非己有。唯有布施功德不朽。令告黎民。若有贫乏恣愿取之。如斯数月。时政宽民富无财乏者。仙叹念曰。惟当市药供护众疾耳。即市良药济众生命。慈育普至。恩无不周。累年之惠。德香远熏。四方病者驰来。首尾叹其弘润。以德配天。财贿都尽身行采宝。去家百余里。于一水上逢数乘车载重病者。曰尔所之乎。答曰。之仙叹所庶全余命。仙叹即还从王贷金五百两。市药以疗。病者悉瘳。自与商人入海采宝。所获弘多。还国置舟步行。道乏无水。仙叹得一井水。呼等人汲之。却自取饮。商人睹其所得白珠。光耀绝众。贪为尤恶。毁圣残仁。共排仙叹投之于井。菩萨仁德感神动只。天神接承令不毁伤。商人还国。王曰。仙叹何之。对曰。去国即别不知所之。曰尔乃杀之乎。曰不也。仙叹于井睹空傍穴。寻之而进出彼家井。准七日行得其本国。王曰。何缘空还乎。对曰不遇。王靖思曰。其必有以乎。召商人问。尔诚首之即活。欺者死矣。即皆首之付狱定罪。仙叹涕泣。驰诣宫门叩头请罪。王曰。违政也。又重请曰。愚者倒见未足明责原其无知也。王嘉仙叹之仁覆。原商人之凶罪。敕令还物。商人佥曰。仙叹不奉佛者。岂有斯仁乎。各择名宝以还之矣。仙叹各受其半。商人叩头曰。蒙祐命全。愿尽纳焉。于斯受之以还王金。又大布施。王逮臣民。相率受戒。子孝臣忠。天神荣卫。国丰民康。四境服德。靡不称善。佛言。时仙叹者是我身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九)昔者菩萨从四姓生。堕地。即曰。众生万祸。吾当济焉。不睹佛仪。不闻明法。吾当开其耳目除其盲聋。令之睹闻无上正真众圣之王明范之原也。布施诱进靡不服从矣。九亲惊曰。古世之来未闻幼孩而为斯云。将是天龙鬼神之灵乎。当卜之焉。即答亲曰。吾为上圣之所化怀。普明之自然非彼众妖。慎无疑矣。言毕即默。亲曰。儿有乾坤弘润之志。将非凡夫乎。名儿曰普施。年有十岁。佛诸典籍流俗众术靡不贯综。辞亲济众布施贫乏。亲曰。吾有最福之上名也。尔可恣意布施众贫矣。对曰不足。乞作沙门。赐吾法服.应器.策杖。以斯济众即吾生愿也。亲忆儿始生之誓无辞御焉。即从其愿听为沙门。周旋教化经一大国。国有豪姓。亦明众书。睹普施仪容堂堂光华暐晔。厥性惔怕净若天金。有上圣之表将为世雄也。谓普施曰。有欲相告。愿足圣人。吾有陋女愿给箕帚之使。答曰大善。须吾还也。即进路之海边。附载度海。上岸入山。到无人处。遥睹银城宫殿明好。时有毒蛇绕城七匝体大百围。见普施来仰然举首。普施念曰。斯含毒类必有害心。吾当兴无盖之慈以消彼毒也。夫凶即火也。慈即水矣。以水灭火何尝不灭。即坐兴慈定。愿令众生早离八难。心去恶念逢佛见法。与沙门会。得闻无上正真明道。心开垢灭如吾所见也。兴斯慈定。蛇毒即灭垂首而眠。普施登其首入城。城中有天神。睹普施来。欣豫而曰。久服圣德。今来翔兹成吾本心也。愿留一时九十日。普施然许。天王即以正事委付近臣。身自供馔。朝夕肃怀。禀受诸佛非常.苦.空.非身之高行。济众之明法。时日食毕。普施进路。天王以明月真珠一枚送之曰。以珠自随明四十里。志愿发云众宝满足。若后得佛。愿为弟子亲侍圣侧。普施曰可。即复前行。睹黄金城。严饰踰银。又有毒蛇围城十四匝。巨躯倍前举首数丈。普施复思弘慈之定。蛇毒即消垂首而眠。登之入城中。有天人。睹普施欢喜曰。久服灵耀翔兹甚善。愿留二时百八十日。吾愿尽养。惟留威神。即然许之。留为说法无上明行。讫即辞退。天人复以神珠一枚送之。明耀八十里。志之所愿。众宝满其里数。若子得道愿为弟子。神足无上。受其神珠。即复进路。睹琉璃城。光耀踰前。又有毒蛇巨躯甚大。绕城二十一匝。仰首嗔目当彼城门。复坐深思普慈之定。誓济众生。毒歇垂首。登之而入城中。有天人喜辞犹前。请留三时。愿供所志。期竟辞退。又送神珠一枚。明耀百六十里。珠之所在。众宝寻从满其明内。在志所欲无求不获。子若得无上正真觉道者。吾愿为弟子有最明之智。曰必获尔愿。普施得珠曰。斯足以济众生之困乏。返其旧居。海诸龙神佥会议曰。吾等巨海唯斯三珠为吾荣华。道士悉得。吾等何荣。宁都亡诸宝不失斯珠。海神化为凡人。当普施前立曰。吾闻仁者获世上宝可得观乎。即以示之。神搏其首即取其珠。普施惟曰。吾历险阻经跨巨海乃获斯宝。欲以拯济众生困乏。反为斯神所见夺乎。曰尔还吾珠。不者吾竭尔海。海神答曰。尔言何虚。斯之巨海。深广难测。孰能尽之。天日可殒。巨风可却。海之难竭犹空难毁也。普施曰。昔吾锭光佛前愿得道力。反覆众海指擢须弥。震动天地又移诸刹。佛从吾志与吾愿。吾今得之。今尔鬼□糸发之邪力。焉能遏吾正真之势乎。即说经曰。吾自无数劫来。饮母乳湩。啼哭之泪。身死血流。海所不受。恩爱难绝。生死难止。吾尚欲绝恩爱之本止生死之神。今世抒之不尽。世世抒之。即住并两足。瓢抒海水投铁围外。有天名遍净。遥闻之深自惟曰。昔吾于锭光佛前闻斯人获其志愿。必为世尊度吾众生。天即下助其抒水。十分去八。海神悔怖曰。斯何人哉。而有无极之灵乎。斯水尽矣。吾居坏也。即出众宝空其诸藏以与普施。普施不受曰。唯欲得吾珠耳。诸神还其珠。普施返其水旋其本土。寻路布施。所过之国。国无贫民。处处诸国无不改操五戒十善以为国政。开狱大赦。润逮众生。遂至得佛。佛告诸沙门。普施者我身是。父者白净王是。母者即吾母舍妙是。道士女者今俱夷是。时银城中天者今现阿难是。金城中天者目连是。琉璃城中天者舍利弗是。菩萨累劫勤行四恩。誓愿求佛拯济众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长寿。太子名长生。其王仁恻。恒怀悲心。愍伤众生。誓愿济度。精进不惓。刀杖不行。臣民无怨。风雨时节。宝谷丰沃。邻国小王执操暴虐。贪残为法。国荒民贫。谓群臣曰。吾闻长寿。其国丰富。去斯不远。怀仁不杀。无兵革之备。吾欲夺之其可获乎。群臣曰可。则兴战士到大国界。蕃屏之臣。驰表其状惟愿备豫。长寿则会群臣议曰。彼王来者。惟贪吾国民众宝多。若与之战。必伤民命。利己残民贪而不仁。吾不为也。群臣佥曰。臣等旧习军谋兵法。请自灭之。无劳圣思。王曰。胜则彼死。弱则吾丧。彼兵吾民皆天生育。重身惜命。谁不然哉。全己害民。贤者不为也。群臣出曰。斯天仁之君不可失也。自相捡率以兵拒贼。长寿觉之。谓太子曰。彼贪吾国怀毒而来。群臣以吾一人之身欲残民命。今吾委国。庶全天民。其义可乎。太子曰诺。父子踰城。即改名族隐于山草。于是贪王遂入其国。群臣黎庶失其旧君。犹孝子丧其亲。哀恸辟踊无门不然。贪王募之黄金千斤钱千万。长寿出于道边树下坐精思。悲愍众生生死勤苦。不睹非常.苦.空.非身。为欲所惑其苦无数。远国梵志。闻王好施济众生之命。远来归穷于树下息。俱相问讯。各陈本末。梵志惊曰。天王何缘若兹乎。流泪自陈。吾余年无几。故来乞□。庶存余命。大王亡国。吾命穷矣。即为哀恸。王曰。子来归穷。而正值吾失国。无以济子。不亦痛乎。抆泪而曰。吾闻新王募吾甚重。子取吾首可获重赏。答曰不然。遥服天王仁济众生润等天地。故委本土庶蒙自济。今敕斩首不敢承命矣。王曰。身为朽器岂敢保哉。夫生有死。孰有常存。若子不取会为灰土矣。梵志曰。天王布天仁之惠。必欲殒命以济下劣者。惟愿散手相寻去耳。王即寻从之。故城门令缚以闻。国人睹王哀号动国。梵志获赏。贪王。命于四衢生烧杀之。群臣启曰。臣等旧君当就终没。乞为微馔以赠死灵。贪王曰可。百官黎民哀恸塞路。辟踊宛转靡不呼天。太子长生亦佯卖樵当父前立。父睹之仰天曰。违父遗诲。含凶怀毒。蕴于重怨。连祸万载非孝子矣。诸佛四等弘慈之润。德韬天地。吾寻斯道杀身济众。犹惧不获孝道微行。而况为虐报仇者乎。不替吾言可谓孝矣。子不忍视父死。还入深山。王命终矣。太子哀呼。血流于口。曰吾君虽有临终尽仁之诫。吾必违之当诛毒鸩。遂出佣赁。为臣种菜。臣偶行园睹菜甚好。问其意状。园监对曰。市赁一人妙于园种。臣现问曰。悉所能乎。曰百工之巧。吾为其首。臣请其王令为上馔。有踰太官。王曰。斯食谁为之乎。臣以状对。王即取之令为厨监。每事可焉。擢为近臣告之曰。长寿王子吾之重仇。今以汝为蕃屏即曰唯然。王曰。好猎乎。对曰。臣好之。王即出猎。驰马逐兽与众相失。唯与长生俱处山三日遂至饥困。解剑授长生枕其膝眠。长生曰。今得汝不乎。拔剑欲斩之。忽忆父命。曰。违父之教为不孝矣。复剑而止。王寤曰。属梦长生欲斩吾首。将何以也。对曰。山有强鬼喜为灼热。臣自侍卫。将何惧矣。王复还卧。如斯三者也。遂投剑曰。吾为仁父原赦尔命。王寤曰。梦见长生原吾命矣。太子曰。长生者吾身是也。念父追仇之于今矣。吾父临没口遗仁诫。令吾遵诸佛忍辱恶来善往之道。而吾含极愚之性。欲以两毒相注。三思父诫三释剑矣。愿大王疾相诛除重患也。身死神迁。恶意不生。王悔过曰。吾为暴虐不别臧否。子之先君。高行纯备。亡国不亡行。可谓上圣乎。子存亲全行。可谓孝乎。吾为豺狼残生苟饱。今命在子赦而不戮。后岂违之乎。今欲返国由何道也。对曰。斯惑路者吾之为也。将王出林与群寮会。王曰。诸君识长生不乎。佥曰不识。王曰。斯即长生矣。今还其国吾返本居。自今为伯仲祸福同之。立太子之日。率土悲喜交并莫不称寿。贪王还其国更相贡献。遂致隆平。佛告诸沙门。时长寿王者吾身是也。太子者阿难是。贪王者调达是。调达世世毒意向我。我辄济之。阿难与调达本自无怨。故不相害也。吾世世忍不可忍者。制意立行。故今得佛为三界尊。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一
六度集经卷第二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章(此有四章)
(一一)波耶王经
昔者波罗柰国王名波耶。治国以仁。干戈废。杖楚灭。囹圄毁。路无呼嗟。群生得所。国丰民炽。诸天叹仁。王城广长四百里。围千六百里。王日饭此中人。皆从其愿。邻国闻其国丰熟。灾害消灭。与臣谋曰。彼国丰熟兆民富乐。吾欲得之。往必克矣。臣妾佥曰。喜从王愿。即兴师之仁国。仁国群臣以闻欲距之矣。仁王惨然而曰。以吾一人之身戮兆民身。爱吾一人命杌兆民之命。一口再食一身数衣。与时何诤。而去春天之德取豺狼之残乎。吾宁去一世之命不去大志。恕己安群生。盖天之仁也。权谓臣曰。各退明日更议。夜则踰城。遁迈入山坐一树下。有梵志来。其年六十。问王曰。彼仁国王万福无恙乎。答曰。彼王已丧命矣。梵志闻之顿地哀恸。王问之曰。汝哀何甚重乎。答曰。吾闻彼王仁逮群生润如帝释。故驰归命。而彼凋丧。吾老穷矣。王曰。彼仁王者我则是也。邻国王闻吾国丰熟。民炽宝多。命其武士曰。得吾首者赏男女之使各千人马千疋牛千头金银各千斤。今子取吾首。金冠及剑为明证。之彼王所。赏重多可为传世之资。吾心欣然也。答曰。不仁逆道宁死不为也。王曰。斯翁恃吾以活而令穷哉。吾今以首惠汝。令汝无罪。起稽首十方流涕誓曰。群生危者吾当安之。背真向邪者。吾当令归命三尊。今以首拔子之穷。令子无罪矣。引剑自毁。以济彼难。梵志以首冠剑诣彼王所。王问旧臣。仁王力当千人。而为此子所获乎。旧臣顿首辟地。哀恸痛莫能对。更问梵志。梵志本末陈之。兆民路踊巷哭。或吐血者。或息绝而尸视者。彼王逮臣武士巨细靡不噢咿。王仰天长叹曰。吾无道哉。残天仁子矣。取仁王尸及首连之以金薄。其身坐著殿上。三十二年为天子。后乃立其子为王。邻国靡不子爱之也。仁王寿终即生天上。佛告诸比丘。仁王者我身是。邻国王者目连是。其国群臣者今诸比丘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二)波罗柰国王经
昔者波罗柰国王太子名迦兰。兄弟二人。父王丧身。以国相让。无适立者。兄将妻遁迈入山学道。止临江水。时他国有犯罪者。国政杌其手足截其鼻耳败舡流之。罪人呼天相属。道士闻之怆然。悲楚曰。彼何人哉。厥困尤甚。夫弘慈恕己危命济群生之厄者。斯大士之业矣。投身于水荡波截流。引舟著岸。负之还居。勤心养护。疮愈命全。积年有四。慈育无倦。妻淫无避与罪人通谋杀其婿。曰子杀之吾与子居。罪人曰。彼贤者矣。奈何杀之。妻辞如前。罪人曰。吾无手足不能杀也。妻曰子坐。吾自有计矣。诈为首疾。告其婿曰。斯必山神所为也。吾欲解之。明日从君以求祈福。婿曰大善。明日遂行山岸高四十里。三面壁立。睹者皆惧。妻曰。术法子向日立。吾自祭之。婿即向日妻佯绕之数周。推落山下。山半有树。树叶致厚而柔软也。道士攀枝得立。树果甘美食之自全。树侧有龟。亦日食果。睹树有人。惧不敢往。其饥五日冒昧趣果。两俱无害。遂相摩近。道士超踊骑龟。龟惊跳下地。天神祐之。两俱无损。因还故国弟以国让兄。兄以恕己。弘慈拯济群生。王治其国。日出布施。四百里内。人车马众宝饭食自由。东西南北惠育如之。王功名周著。十方叹德。妻以婿为死。国人无识己者。负杌婿入国。自陈结发室家遭世衰乱。身更凋残。服天王慈惠。故来乞□。国人嘉其如斯。教之曰。天王普慈育逮群生。明日当出东门布施。汝其逆之。贵汝善行赐汝必多。明日从王乞□。王默识之。具为群臣说妻本末。一臣曰当烧之。一臣曰斩之。执法大臣曰。夫罪莫大于去正入邪为悖逆之行者矣。当钉凶人著蛊女之背使长负焉。群臣佥曰。善哉从其所好。执持之明矣。王以十善化民靡不欣戴。王逮臣民终生天上。罪人夫妻死入地狱。佛告诸比丘。时王者我身是。罪人者调达是。妻者怀杅女子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三)萨和檀王经
昔者国王号萨和檀。解曰一切施也。有所求索不逆人意。布施如是。其王名字流闻八方莫不闻知。时文殊师利欲往试之。化作年少婆罗门。从异国来诣王宫门。语守门者。我从远来欲见大王。时守门者即白如此。王甚欢喜。即出奉迎。如子见父。前为作礼。便请令坐。问讯。道人所从来耶。冒涉涂路得无疲倦。逝心言。我在他国闻王功德。故来相见。今欲乞□。王言大善。所欲得者莫自疑难。今我名为一切之施。欲求何等。婆罗门言。我不用余。欲得王身与我作奴。及王夫人为我作婢。若能尔者便随我去。王甚欢悦。报言大善。今我身者。定自可得愿属道人供给使令。其夫人者大国王女当往问之。时王即入语夫人言。今有道人。年少端正。从远方来。欲乞我身持用作奴。今复并欲索卿作婢。当如之何。其夫人言。王报云何。王言。我已许之作奴。未许卿耳。时夫人言。王为相弃独自得便不念度我。是时夫人即随王出。白道人言。愿得以身供道人使。时婆罗门复语王言。审实尔不。吾今欲去。王白道人。我生布施未曾有悔。从道人耳。逝心曰。汝当随我皆悉徒跣。不得著履。当如奴法。莫得不掩。王与夫人。皆言唯诺。从大家教不敢违命。时婆罗门便将奴婢涉道而去。文殊师利。即以化人代其王处及夫人身领理国事令其如故。王夫人者。本大国王女。端正无双。手足柔软。生长深宫不更寒苦。又复重身怀妊数月。步随大家举身皆痛。足底破伤不能复前。疲极在后。时婆罗门还顾骂言。汝今作婢。当如婢法。不可以汝本时之态。夫人长跪白言不敢。但小疲极住止息耳。戒言疾来促随我后。前到国市别卖奴婢。各与一主相去数里。时有长者买得此奴使守斯舍。诸有埋者令收其税不得妄动。是时婢者所属大家夫人甚妒。晨夜令作初不懈息。其后数日时婢挽娠所生男儿。夫人恚言。汝为婢使那得此儿。促取杀之。随大家教即杀其儿。持行埋之往到奴所。得共相见言。生一男儿今日已死。不持钱来今宁可得唐埋之不。其奴报曰。大家甚急。备闻此者罪我不小。卿促持去。更索余处不须住此。王与夫人虽得相见。不说勤苦。各无怨心。如是言语须臾之顷。恍惚如梦。王及夫人。自然还在本国中宫正殿上坐。如前不异。及诸群臣后宫婇女。皆悉如故。所生太子亦自然活。王及夫人心内自疑。何缘致此。文殊师利在虚空中。坐七宝莲华上现身色相。赞言善哉。今汝布施至诚如是。王与夫人踊跃欢喜。即前作礼。文殊师利。为说经法。三千刹土为大震动。覆一国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王与夫人应时即得不起法忍。佛告阿难。是时王者即我身是。时夫人者今俱夷是。时太子者今罗云是。佛言。阿难。我宿命时。布施如是。用一切人故不惜身命。至无数劫无有恨悔。无所荣冀自致正觉。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四)须大拏经
昔者叶波国王号曰湿随。其名萨阇。治国以正。黎庶无怨。王有太子。名须大拏。容仪光世。慈孝难齐。四等普护。言不伤人。王有一子宝之无量。太子事亲同之于天。有知之来。常愿布施拯济群生。令吾后世受福无穷。愚者不睹非常之变谓之可保。有智之士照有五家。乃尚布施之士。十方诸佛缘一觉无所著尊靡不叹施为世上宝。太子遂隆普施。惠逮众生。欲得衣食者应声惠之。金银众珍车马田宅无求不与。光馨远被。四海咨嗟。父王有一白象。威猛武势辟六十象。怨国来战。象辄得胜。诸王议曰。太子贤圣无求不惠。遣梵志八人之太子所令乞白象。若能得之吾重谢子。受命即行。著鹿皮衣履屣执瓶。□杖远涉历诸郡县千有余里到叶波国。俱柱杖翘一脚向宫门立。谓卫士曰。吾闻太子布施贫乏润逮群生。故自远涉乞吾所乏卫士即入如事表闻。太子闻之欣然驰迎。犹子睹亲。稽首接足慰劳之曰。所由来乎苦体如何。欲所求索以一脚住乎。对曰。太子德光周闻八方。上达苍天下至黄泉。巍巍如太山靡不叹仰。卿为天人之子。吐言必信审。尚布施不违众愿者。今欲乞□行莲华上白象。象名罗阇□大檀。太子曰大善。唯上诸君金银杂宝恣心所求。无以自难。即敕侍者。疾被白象金银鞍勒牵之来矣。左持象勒。右持金瓮。澡梵志手。慈欢授象。梵志大喜。即咒愿竟。俱升骑象含笑而去。相国百揆靡不怅然。佥曰。斯象猛力之雄。国恃以宁。敌仇交战。辄为震奔。而今惠仇国。将何恃。俱现陈曰。夫白象者。势力能辟六十象。斯国却敌之宝。而太子以惠重怨。中藏日虚。太子自恣布施不休。数年之间。臣等惧举国妻子必为施惠之物矣。王闻其言惨然久而曰。太子好喜佛道。以赒穷济乏慈育群生。为行之元首。纵得禁止假使拘罚斯为无道矣。百揆佥曰。切磋之教仪无失矣。拘罚为虐臣敢闻之。逐令出国置于田野。十年之间令惭自悔。臣等之愿也。王即遣使者就诰之曰。象是国宝惠怨胡为。不忍加罚。疾出国去。使者奉命诰之如斯。太子对曰。不敢违天命。愿乞布施济乏七日出国无恨。使者以闻。王曰。疾去不听汝也。使者反曰。王命不从。太子重曰。不敢违天命。吾有私财不敢侵国。使者又闻。王即听之。太子欣然敕侍者。国中黎庶有穷乏者。劝之疾来。从其所欲恣之无违。国土官爵田宅财宝。幻梦之类靡不磨灭。兆民巨细奔诣宫门。太子以饮食衣被七宝诸珍。恣民所欲布施讫竟。贫者皆富。妻名曼坻。诸王之女。颜华暐耀。一国无双。自首至足皆以七宝璎珞。谓其妻曰。起听吾言。大王徙吾著檀特山十年为限。汝知之乎。妻惊而起视太子泪出。且云。将有何罪乃见迸逐。捐国尊荣处深山乎。答其妻曰。以吾布施虚耗国内。名象战宝以施怨家。王逮群臣恚逐我耳。妻即称愿使国丰熟。王臣兆民富寿无极。惟当建志于彼山泽成道弘誓矣。太子曰。惟彼山泽恐怖之处。虎狼害兽难为止矣。又有毒虫魍魉毙鬼雷电霹雳风雨云雾。其甚可畏。寒暑过度。树木难依。蒺梨砾石非卿所堪。尔王者之子生于荣乐长于中宫。衣则细软。饮食甘美。卧则帷帐。众乐聒耳。愿则恣心。今处山泽。卧则草蓐。食则果蓏。非人所忍。何以堪之乎。妻曰。细靡众宝帷帐甘美。何益于己。而与太子生离居乎。大王出时以幡为帜。火以烟为帜。妇人以夫为帜。吾恃太子犹孩恃亲。太子在国布施四远。吾辄同愿。今当历崄而犹留守荣。岂仁道哉。傥有来乞不睹所天。心之感绝。必死无疑。太子曰。远国之人来乞妻子。吾无逆心。尔为情恋傥违惠道都绝洪润坏吾重任也。妻曰。太子布施睹世希有。当卒弘誓慎无倦矣。百千万世无人如卿。逮佛重任吾不敢违也。太子曰善。即将妻子诣母辞别。稽首于地愍然辞曰。愿捐重思。保宁玉体。国事鞅掌愿数慈谏。无以自由枉彼天民。当忍不可忍含忍为宝。母闻诀辞顾谓侍曰。吾身如石心犹刚铁。今有一子而见迸逐。吾何心哉。未有子时结愿求嗣。怀妊之日如树含华。日须其成。天不夺愿令吾有子。今育成就而当生离乎。夫人嫔妾。嫉者快喜不复相敬。大子妻儿稽首拜退。宫内巨细靡不哽噎。出与百揆吏民哀诀。俱出城去。靡不窃云。大子国之圣灵众宝之尊。二亲何心而逐之乎。大子坐城外谢诸送者。遣之还居。兆民拜伏。佥然举哀。或有辟踊呼天。音响振国。与妻进道。自知去本国远。坐一树下。有梵志自远来乞。解身宝服妻子珠玑尽以惠之。令妻子升车执辔而去。始欲就道。又逢梵志来从乞马。以马惠之。自于辕中挽车进道。又逢梵志来□其车。即下妻子以车惠之。太子车马衣裘身宝杂物。都尽无余。令妻婴女。己自抱男。处国之时施彼名象众宝车马。至见毁逐。未曾恚悔。和心相随。欢喜入山。三七二十一日乃到檀特山中。太子睹山树木茂盛流泉美水甘果备焉。凫雁鸳鸯游戏其间。百鸟嘤嘤相和悲鸣。太子睹之谓其妻曰。尔观斯山。树木参天渺有折伤。群鸟悲鸣。每处有泉。众果甚多以为饮食。唯道是务无以违誓。山中道士皆守节好学。有一道士名阿周陀。久处山间有玄妙之德。即与妻子诣之稽首。却叉手立。向道士曰。吾将妻子来斯学道。愿垂洪慈诲成吾志也。道士诲之。太子则焉。柴草为屋。结发葌服。食果饮泉。男名耶利。衣小草服从父出入。女名罽拏延。著鹿皮衣从母出入。处山一宿。天为增泉其味重甘。生药树木名果茂盛。后有鸠留县老贫梵志。其妻年丰。颜华端正。提瓶行汲。道逢年少遮要调曰。尔居贫乎无以自全。贪彼老财庶以归居。彼翁学道内否不通教化之纪。希成一人。专愚儱悷。尔将所贪乎。颜状丑黑。鼻正匾虒。身体缭戾。面皱唇□言语蹇吃。两目又青。状类若鬼。举身无好。孰不恶憎。尔为室家将无愧厌乎。妇闻调婿流泪而云。吾睹彼翁鬓须正白。犹霜著树。朝夕希心欲其早丧未即从愿。无如之何。归向其婿如事具云。曰子有奴使妾不行汲。若其如今吾去子矣。婿曰。吾贫缘获给使乎。妻曰。吾闻布施上士名须大拏。洪慈济众虚耗其国。王逮群臣。徙著山中。其有两儿。乞则惠卿。妻数有言。爱妇难违。即用其言。到叶波国。诣宫门曰。太子安之乎。卫士上闻。王闻斯言。心结内塞。涕泣交流。有顷而曰。太子见逐。惟为斯辈。而今复来乎。请现劳鹬问其所以。对曰。太子润馨。遐迩咏歌。故远归命。庶自稣息。王曰。太子众宝布施都尽。今处深山衣食不充。何以惠子。对曰。德徽巍巍。远自竭慕。贵睹光颜没齿无恨也。王使人示其径路。道逢猎士曰。子经历诸山。宁睹太子不。猎士素知太子迸逐所由。勃然骂曰。吾斩尔首问太子为乎。梵志恧然而惧曰。吾必为子所杀矣。当权而诡之耳。曰王逮群臣令呼太子还国为王。答曰大善。喜示其处。遥见小屋。太子亦睹其来。两儿睹之中心怛惧。兄弟俱曰。吾父尚施而斯子来。财尽无副。必以吾兄弟惠与之。携手俱逃。母故掘荫其陷容人。二儿入中以柴覆上。自相诫曰。父呼无应也。太子仰问请其前坐。果浆置前食果饮毕。慰劳之曰。历远疲倦矣。对曰。吾自彼来。举身恼痛。又大饥渴。太子光馨。八方叹懿。巍巍远照有如太山。天神地祇。孰不甚善。今故远归穷。庶延微命。太子恻然曰。财尽无惜矣。梵志曰。可以二儿给养吾老矣。答曰。子远来求儿。吾无违心。太子呼焉。兄弟惧矣。又相谓曰。吾父呼求。必以惠鬼也。违命无应。太子隐其在陷。发柴睹之。儿出抱父战栗涕泣。呼号且言。彼是鬼也。非梵志矣。吾数睹梵志。颜类未有若兹。无以吾等为鬼作食。吾母采果来归何迟。今日定死为鬼所啖。母归索吾。当如牛母索其犊子。狂走哀恸。父必悔矣。太子曰。自生布施未尝微悔。吾以许焉。尔无违矣。梵志曰。子以普慈相惠。儿母归者即败子洪润违吾本愿。不如早去。太子曰。卿愿求儿故自远来。终不敢违。便可速迈。太子。右手沃澡。左手持儿。授彼梵志。梵志曰。吾老气微。儿舍遁迈之其母所。吾缘获之乎。太子弘惠缚以相付。太子持儿令梵志缚。自手执绳端。两儿辟身宛转父前。哀号呼母曰。天神地祇山树诸神。一哀告吾母意云。两儿以惠人。宜急舍彼果可一相见。哀感二仪。山神怆然。为作大响有若雷震。母时采果。心为忪忪。仰看苍天不睹云雨。右目□左腋痒。两乳湩流出相属。母惟之曰。斯怪甚大。吾用果为。急归视儿将有他乎。委果旋归。惶惶如狂。帝释念曰。菩萨志隆。欲成其弘誓之重任。妻到坏其高志也。化为师子当道而蹲。妇曰。卿是兽中之王。吾亦人中王子。俱止斯山。吾有两儿皆尚微细。朝来未食须望我耳。师子避之。妇得进路。回复于前化作白狼。妇辞如前。狼又避焉。又化为虎。适梵志远。乃遂退矣。妇还睹太子独坐。惨然怖曰。吾儿如之而今独坐。儿常望睹吾以果归。奔走趣吾。辟地复起。跳踉喜笑。曰母归矣。饥儿饱矣。今不睹之。将以惠人乎。吾坐儿立各在左右。睹身有尘。竞共拂拭。今儿不来。又不睹处。卿以惠谁。可早相语。祷祀乾坤。情实难云。乃致良嗣。今儿戏具。泥象泥牛泥马泥猪杂巧诸物纵横于地。睹之心感。吾且发狂。将为虎狼鬼□盗贼吞乎。疾释斯结。吾必死矣。太子久而乃言。有一梵志来索两儿云。年尽命微欲以自济。吾以惠之。妇闻斯言。感踊辟地。宛转哀恸流泪且云。审如所梦。一夜之中梦睹老嶶贫窭梵志。割吾两乳执之疾驰。正为今也。哀恸呼天。动一山间云。吾子如之当如行求乎。太子睹妻哀恸尤甚。而谓之曰。吾本盟尔隆孝奉遵。吾志大道尚济众生。无求不惠。言誓甚明。而今哀恸以乱我心。妻曰。太子求道厥劳何甚。夫士家尊在于妻子之间。靡不自由。岂况人尊乎。愿曰。所索必获如一切智。帝释诸天佥然议曰。太子弘道普施无盖。试之以妻观心如何。释化为梵志来之其前曰。吾闻子怀以乾坤之仁。普济群生布施无逆。故来归情。子妻贤贞德馨远闻。故来乞□。傥肯相惠乎。答曰大善。以右手持水澡梵志手。左手提妻适欲授之。诸天称寿莫不叹善。天地卒然大动。人鬼靡不惊焉。梵志曰止。吾不取也。答曰。斯妇岂有恶耶。妇人之恶斯都无有。妇人之礼斯为备首矣。然其父王唯有斯女。尽礼事婿不避涂炭。衣食趣可不求细甘。勤力精健颜华踰辈。卿取吾喜除患最善。梵志曰。妇之贤快诚如子言。敬诺受之。吾以寄子无以惠人。又曰。吾是天帝释非世庸人也。故来试子。子尚佛慧影范难双矣。今欲何愿恣求必从。太子曰。愿获大富常好布施无贪踰今。令吾父王及国臣民思得相见。天帝释曰善。应时不现。梵志喜获其志行不觉疲。连牵两儿欲得望使。儿王者之孙。荣乐自由。去其二亲为绳所缚。结处皆伤。哀号呼母。鞭而走之。梵志昼寝。二儿迸逃。自沈池中。荷蒻覆上。水虫编身。寤行寻求。又得儿矣。捶杖纵横。血流丹地。天神愍念解缚愈伤。为生甘果令地柔软。兄弟摘果。更相授啖。曰斯果之甘犹苑中果。斯地柔软如王边緼綖矣。兄弟相扶仰天呼母。涕泣流身。梵志所行。其地岑岩。砾石刺棘。身及足蹠。其疮毒痛。若睹树果。或苦且辛。梵志皮骨相连。两儿肌肤光泽。颜色复故。归到其家。喜笑且云。吾为尔得奴婢二人。自从所使。妻睹儿曰。奴婢不尔。斯儿端正。手足悦泽不任作劳。孚行炫卖。更买所使。又为妻使。欲之异国。天惑其路。乃之本土。兆民识焉。佥曰。斯太子儿也。大王孙矣。哽噎诣门上闻。王呼梵志将儿入宫。宫人巨细靡不嘘唏王呼欲抱。两儿不就。王曰何以。儿曰。昔为王孙今为奴婢。奴婢之贱。缘坐王膝乎。问梵志曰。缘得斯儿。对之如事。曰卖儿几钱。梵志未答。男孙剿曰。男直银钱一千。特牛百头。女直金钱二千牸牛二百头。王曰。男长而贱。女幼而贵。其有缘乎。对曰。太子既圣且仁。润齐二仪天下喜附。犹孩依亲。斯获天下之明图。而见远逐捐处山泽。虎狼毒虫与之为邻。食果衣草。雷雨震人。夫财币草芥之类耳。坐见迸弃。故知男贱也。黎庶之女。苟以华色处在深宫。卧即緼綖。盖以宝帐。衣天下之名服。食天下之贡献。故女贵也。王曰。年八孩童有高士之论。岂况其父乎。宫人巨细闻其讽谏莫不举哀。梵志曰。直银钱一千。特牛牸牛各百头。惠尔者善。不者自已。王曰诺。即雇如数。梵志退矣。王抱两孙坐之于膝。王曰。属不就抱。今来何疾乎。对曰。属是奴婢。今为王孙。曰汝父处山何食自供。两儿俱曰。薇菜树果以自给耳。日与禽兽百鸟相娱。亦无愁心。王遣使者迎焉。使者就道。山中树木俯仰屈伸。似有跪起之礼。百鸟悲鸣哀音感情。太子曰。斯者何瑞。妻卧地曰。父意解释。使者来迎。神祇助喜。故兴斯瑞。妻自亡儿卧地。使者到乃起拜王命矣。使者曰。王逮皇后捐食衔泣。身命日衰。思睹太子。太子左右顾望。恋慕山中树木流泉。收泪升车。自使者发举国欢喜。治道扫除豫施帐幔。烧香散华伎乐幢盖。举国趍跄。称寿无量。大子入城顿首谢过。退劳起居。王复以国藏珍宝都付太子劝令布施。邻国困民归化首尾。犹众川之归海。宿怨都然。拜表称臣。贡献相衔。贼寇尚仁。偷贼竞施。干戈戢藏。囹圄毁矣。群生永康。十方称善。积德不休。遂获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独步三界为众圣王矣。佛告诸比丘。吾受诸佛重任誓济群生。虽婴极苦。今为无盖尊矣。太子后终生兜术天。自天来下由白净王生。今吾身是也。父王者阿难是。妻者俱夷是。子男罗云是。女者罗汉朱迟母是。天帝释者弥勒是。射猎者优陀耶是。阿周陀者大迦叶是。卖儿梵志者调达是。妻者今调达妻旃遮是。吾宿命来勤苦无数。终不恐惧而违弘誓矣。以布施法为弟子说之。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二
六度集经卷第三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经(此有十二章)
(一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者有国王号和默。王行仁平。爱民若子。正法治国。民无怨心。其国广大郡县甚多。境界炽盛。五谷丰熟。国无灾毒。寿八万岁。和默圣王明令宫中。皇后贵人百官侍者。执纲维臣。教以正法。各理所部。王常慈心愍念众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坠。寻存道原喜无不加。哀护众生如天帝释。杀盗淫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如此之凶无余在心。孝顺父母敬爱九亲。寻追贤者尊戴圣人。信佛信法信沙门言。信善有福为恶有殃。以斯忠政十善明法自身执行。重敕后妃下逮贱妾。皆令尊奉相率为善。布告四镇臣民巨细皆令带诵心执修行。国有贫者不任穷困。失计行盗财主得之。将以启闻。王曰。尔盗乎。盗者曰。实盗。王曰尔何缘盗乎。盗者曰。实贫困无以自活。违圣明法蹈火行盗。王怅愍之。嘉其至诚恧然内愧。长叹而云。民之饥者即吾饿之。民之寒者即吾裸之。重曰。吾势能令国无贫者。民之苦乐在我而已。即大赦其国出藏珍宝布施困乏。饥渴之人即饮食之。寒者衣之。病者给药。田园舍宅金银珠玑。车马牛钱恣意所索。飞鸟走兽都及众虫。五谷刍草亦从所好。自王布施之后。国丰民富相率以道。民无杀者。盗人财物。淫人妇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凶愚之心。寂而消灭。皆信佛信法信沙门。信为善有福作恶有殃。举国和乐。鞭杖不行。仇敌称臣。战器朽于藏。牢狱无系囚。人民称善。我生遇哉。天龙鬼神无不助喜祐护其国。毒害消竭。五谷丰熟。家有余财。王内独喜。即得五福。一者长寿。二者颜华日更好色。三者德勋八方上下。四者无病气力日增。五者四境安隐心常欢喜。王后寿终。如强健人。饱食快卧。忽然上生忉利天上。其国人民奉王十戒。无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者。寿终魂灵皆得上天。佛告诸沙门。时和默王者吾身是也。诸沙门闻经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一六)佛说四姓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四姓家遭宿命殃。贫窭尤困。草衣草席。菜糜自供。虽为极困足不蹈无道之宅。手不执无道之惠。志行清净。众邪不能染其心。朝禀暮讲。经戒不释于口。世尊所叹。众智所敬。虽衣食不供于身口。奉养圣众。随家所有菜糜草席。不忽一日。诸沙门曰。四姓贫困。常有饥色。吾等不可受彼常食。经说沙门一心守真。戒具行高。志如天金。不珍财色唯经是宝。绝灭六饥故誓除馑。何耻分卫而不行乎。共诣佛所。本末陈之。世尊默然。后日四姓身诣精舍。稽首毕一面坐。佛念诸沙门前所启事。问四姓曰。宁日慈施供养比丘不。对曰唯然。举门日供。但恨居贫。菜糜草席。枉屈圣贤以为默默。众祐曰。布施之行。惟在四意。慈心向彼。悲心追愍。喜彼成度护济众生。虽施微薄。其后所生天上人中二道为常。所愿自然。眼色耳听鼻香口味。身服上衣。心皆欣怿。不惧乏无也。若施葌薄。心又不悦。后得其福。福中之薄。官位七宝。得不足荣。处在薄中。心又悭俭不敢衣食。惴惴恰恰未尝欢喜。腹饥身寒有似乞人。徒生徒死无善以自祐也。若施以好心不恳诚。憍傲自恃。身不供恪。绮求华名。欲远扬己。后有少财。世人空称。以为巨亿。内惧劫夺。衣常葌薄。食未尝甘。亦为空生空死。比丘未尝履其门。远离三尊恒近恶道。惠以好物。四等敬奉。手自斟酌。存意三尊。誓令众生逢佛升天。苦毒消灭。后世所生愿无不得。值佛生天必如志愿也(此章别本在萨和檀王经后)。
(一七)昔有梵志。名曰维蓝。荣尊位高。为飞行皇帝。财难筹算。体好布施。名女上色。服饰光世。以施与人。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澡瓮盥槃四宝交错。金银食鼎中有百味。秦水名牛皆以黄金韬衣。其角一牛者日出四升湩。皆从犊子。织成宝服。明珠绽缀。床榻帏帐。宝络光目。名象良马。金银鞍勒。络以众宝。诸车华盖。虎皮为座。雕文刻镂无好不有。自名女以下至于宝车。事事各有千八十四枚。以施与人。维蓝慈惠。八方上下。天龙善神无不助喜。如维蓝惠以济凡庶。毕其寿命无日疲懈。不如一日饭一清信具戒之女。其福倍彼不可筹算。又为前施并清信女百。不如清信具戒男一饭。具戒男百不如具戒女除馑一饭。女除馑百。不如高行沙弥一人饭。沙弥百。不如沙门一人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人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瓦石满四天下。犹不如真珠一矣。又如维蓝布施之多。逮于具戒众多之施。不如饭沟港一。沟港百不如频来一。频来百不如不还一。不还百不如饭应真一人。又如维蓝前施及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其心无外私。百世孝亲。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百不如饭一佛。佛百不如立一刹守三自归。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仁不杀。守清不盗。执贞不犯他妻。奉信不欺。孝顺不醉。持五戒。月六斋。其福巍巍。胜维蓝布施万种名物。及饭贤圣。甚为难算矣。持戒不如等心慈育众生。其福无尽也。虽为菜糜草席。执三自归。怀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难筹算也。佛告四姓。欲知维蓝者我身是。四姓闻经。心大欢喜。作礼而去。
(一八)昔者菩萨身为鹿王。厥体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众鹿伏从数千为群。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荡树贯棘。摧破死伤所杀不少。鹿王睹之哽噎曰。吾为众长。宜当明虑择地而游。苟为美草而翔于斯。凋残群小。罪在我也。径自入国。国人睹之。佥曰。吾王有至仁之德。神鹿来翔。以为国瑞。莫敢干之。乃到殿前。跪而云曰。小畜贪生。寄命国界。卒逢猎者。虫类奔迸。或生相失。或死狼籍。天仁爱物。实为可哀。愿自相选日供太官。乞知其数不敢欺王。王甚奇曰。太官所用日不过一。不知汝等伤死甚多。若实如云。吾誓不猎。鹿王退还。悉命群鹿。具以斯意示其祸福。群鹿伏听。自相差次。应先行者每当就死。过辞其王。王为泣涕。诲喻之曰。睹世皆死。孰有免之。寻路念佛。仁教慈心。向彼人王慎无怨矣。日日若兹。中有应行者而身重胎。曰死不敢避。乞须焅娠更取其次欲以代之。其次顿首泣涕而曰。必当就死。尚有一日一夜之生。斯须之命。时至不恨。鹿王不忍枉其生命。明日遁众。身诣太官。厨人识之。即以上闻。王问其故。辞答如上。王怆然为之流泪曰。岂有畜兽怀天地之仁杀身济众。履古人弘慈之行哉。吾为人君。日杀众生之命。肥泽己体。吾好凶虐。尚豺狼之行乎。兽为斯仁有奉天之德矣。王遣鹿去还其本居。敕一国界。若有犯鹿者与人同罚。自斯之后。王及群寮率化。黎民遵仁不杀。润逮草木。国遂太平。菩萨世世危命济物。功成德隆。遂为尊雄。佛告诸比丘。时鹿王者是吾身也。国王者舍利弗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九)昔者菩萨身为鹄鸟。生子有三。时国大旱。无以食之。裂腋下肉以济其命。三子疑曰。斯肉气味与母身气相似无异。得无吾母以身肉□吾等乎。三子怆然有悲伤之情。又曰。宁殒吾命不损母体也。于是闭口不食。母睹不食而更索焉。天神叹曰。母慈惠难喻。子孝希有也。诸天祐之。愿即从心。佛告诸比丘。鹄母者吾身是也。三子者舍利弗.目连.阿难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此章别本在维蓝章后)。
(二○)昔者菩萨为孔雀王。从妻五百。委其旧匹。欲青雀妻。青雀唯食甘露好果。孔雀为妻日行取之。其国王夫人有疾。梦睹孔雀云其肉可为药。寤以启闻。王命猎士疾行索之。夫人曰。谁能得之。娉以季女赐金百斤。国之猎士分布行索。睹孔雀王从一青雀在常食处。即以蜜□每处涂树。孔雀辄取以供其妻。射师以□涂身尸踞。孔雀取□。人应获焉。孔雀曰。子之勤身必为利也。吾示子金山可为无尽之宝。子原吾命矣。人曰。大王赐吾金百斤妻以季女。岂信汝言乎。即以献王。孔雀曰。大王怀仁。润无不周。愿纳微言。乞得少水。吾以慈咒。服之疾即愈矣。若其无塆受罪不晚。王顺其意。夫人服之。众疾皆愈。华色炜晔。宫人皆然。举国叹王弘慈。全孔雀之命。获延一国之寿。雀曰。愿得投身于彼大湖。并咒其水。率土黎民。众疾可愈。若有疑望愿以杖捶吾足。王曰可。雀即咒之。国人饮水。聋听盲视。喑语□申。众疾皆然。夫人疾除。国人并得无病。无有害孔雀之心。雀具知之。向王陈曰。受王生润之恩。吾报济一国之命。报毕乞退。王曰可。雀即翔飞升树重曰。天下有三痴。王曰。何谓三。一者吾痴。二者猎士痴。三者大王痴。王曰。愿释之。雀曰。诸佛重戒以色为火。烧身危命之由也。吾舍五百供养之妻。而贪青雀。索食供之有如仆使。为猎网所得。殆危身命。斯吾痴也。猎士痴者。吾至诚之言。舍一山之金。弃无穷之宝。信夫人邪伪之欺。望季女之妻。睹世狂愚皆斯类矣。捐佛至诚之戒。信鬼魅之欺。酒乐淫乱。或致破门之祸。或死入太山其苦无数。思还为人犹无羽之鸟欲飞升天。岂不难哉。淫妇之妖喻彼魑魅。亡国危身靡不由之。而愚夫尊之。万言无一诚也。而射师信之。斯谓猎者愚矣。王得天医除一国疾。诸毒都灭。颜如盛华。巨细欣赖而王放之。斯谓王愚矣。佛告舍利弗。孔雀王。自是之后。周旋八方。辄以神药慈心布施。愈众生病。孔雀王者吾身是。国王者舍利弗是。猎士者调达是。夫人者调达妻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一)昔者梵志。年百二十。执贞不娶淫泆窈尽。靖处山泽不乐世荣。以茅草为庐。蓬蒿为席。泉水山果。趣以支命。志弘行高。天下叹德。王娉为相。志道不仕。处于山泽数十余载。仁逮众生禽兽附恃。时有四兽狐.獭.猴.兔。斯四兽曰。供养道士靖心听经。积年之久。山果都尽。道士欲徙寻果所盛。四兽忧曰。虽有一国荣华之士。犹浊水满海。不如甘露之斗升也。道士去者不闻圣典。吾为衰乎。各随所宜求索饮食以供道士。请留此山。庶闻大法。佥然曰可。猕猴索果。狐化为人。得一囊□。獭得大鱼。各曰。可供一月之烺。兔深自惟。吾当以何供道士乎。曰。夫生有死。身为朽器。犹当弃捐。食凡夫万不如道士一。即行取樵然之为炭。向道士曰。吾身虽小可供一日之怼。言毕即自投火。火为不然。道士睹之感其若斯。诸佛叹德。天神慈育。道士遂留。日说妙经。四兽禀诲。佛告诸沙门。梵志者锭光佛是也。兔者吾身是也。猕猴者秋鹭子是也。狐者阿难是也。獭者目连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二)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宝齐国。常好济贫惠逮众生。受一切归犹海含流。时有友子。以泆荡之行。家贿消尽。理家愍焉。教之曰。治生以道。福利无尽。以金千两给子为本。对曰敬诺。不敢违明诲。即以行贾。性邪行嬖。好事鬼妖。淫荡酒乐。财尽复穷。如斯五行闼尽其财。穷还守之。时理家门外粪上有死鼠。理家示之曰。夫聪明之善士者。可以彼死鼠治生成居也。有金千两而穷困乎。今复以金千两给汝。时有乞儿。遥闻斯诲怆然而感。进犹乞食。还取鼠去。循彼妙教。具乞诸味。调和炙之。卖得两钱。转以贩菜。致有百余。以微致著。遂成富姓。闲居忆曰。吾本乞儿。缘致斯贿乎。寤曰。由贤理家训彼儿顽。吾致斯宝。受恩不报。谓之背明。作一银案。又为金鼠。以众名珍满其腹内。罗著案上。又以众宝璎珞其边。具以众甘。礼彼理家。陈其所以。今答天润。理家曰。贤哉丈夫可为教训矣。即以女妻之。居处众诸都以付焉。曰汝为吾后当奉佛三宝。以四等心救济众生。对曰。必修佛教矣。后为理家之嗣。一国称孝。佛告诸沙门。理家者吾身是也。彼荡子者调达是。以鼠致富者槃特比丘是。调达怀吾六亿品经。言顺行逆。死入太山地狱。槃特比丘。怀吾一句。乃致度世。夫有言无行。犹膏以明自贼。斯小人之智也。言行相扶。明犹日月。含怀众生成济万物。斯大人之明也。行者是地。万物所由生矣。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三)昔有独母为理家赁。守视田园。主人有徨。饷过食时。时至欲食沙门从乞。心存斯人。绝欲弃邪厥行清真。济四海饿人不如少惠净戒真贤者。以所食分尽著钵中。莲华一枚著上贡焉。道人现神足放光明。母喜叹曰。真所谓神圣者乎。愿我后生百子若兹。母终神迁应为梵志嗣矣。其灵集梵志小便之处。鹿舐小便即感之生。时满生女。梵志育焉。年有十余。光仪庠步。守居护火。女与鹿戏。不觉火灭。父还恚之。令行索火。女至人聚。一躇步处一莲华生。火主曰。尔绕吾居三匝。以火与尔。女即顺命。华生陆地围屋三重。行者住足靡不雅奇。斯须宣声闻其国王。王命工相相其贵贱。师曰。必有圣嗣传祚无穷。王命贤臣娉迎礼备。容华奕奕。宫人莫如。怀妊时满生卵百枚。后妃逮妾靡不嫉焉。豫刻芭蕉为鬼形像。临产以发被覆其面。恶露涂芭蕉以之示王。众妖弊明。王惑信矣。群邪以壶盛卵。密覆其口投江流矣。天帝释下以印封口。诸天翼卫。顺流停止。犹柱植地。下流之国。其王于台遥睹水中有壶流下。暐辉光耀似有乾灵。取之观焉。睹帝印文。发得百卵。令百妇人怀育温暖。时满体成。产为百男。生有上圣之智。不启而自明。颜景跨世。相好希有。力干势援。兼人百倍。言音之响有若师子之吼。王即具白象百头七宝鞍勒。以供圣嗣。令征邻国。四邻降伏。咸称臣妾。又伐所生之国。国人巨细靡不悚栗。王曰。孰有能却斯敌者乎。夫人曰。大王无惧。视敌所由攻城何方。临之兴观。为王降之。王即视敌所由而立观矣。母登观扬声曰。夫逆之大。其有三矣。不远群邪招二世咎。斯一也。生不识亲而逆孝行。斯二也。恃势杀亲毒向三尊。斯三也。怀斯三逆其恶无盖。尔等张口。信现于今。母捉其乳天令湩射遍百子口。精诚之感饮乳情哀。佥然俱曰。斯则吾亲。泣涕交颈。叉手步进。叩头悔过。亲嗣始会。靡不哀恸。二国和睦。情过伯叔。异方欣然靡不称善。诸子睹世无常如幻。辞亲学道。远世秽垢。九十九子皆得缘一觉。一子理国。父王崩为王。大赦众罪坏牢狱裂池塞。免奴使。慰孝悌。养孤独。开帑藏大布施。随民之愿给。以十善为国法。人人带诵。家有孝子。兴立塔寺供养沙门。诵经论道口无四恶。诸毒歇尽。寿命益长。天帝养护。犹亲育子。佛告诸沙门。留为王者吾身是也。父王者今白净王是。母者舍妙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四)昔者菩萨。时为梵志。经学明达。国人师焉。弟子五百。皆有儒德。体好布施犹自护身。时世有佛。号啑如来无所著正真尊最正觉。将导三界还神本无。菩萨睹佛。欣然自归。请佛及僧七日留家。以礼供养。梵志弟子各诤所主。一人年稚师使之行。还请事作。师曰。有事无作者尔摄之焉。童子对曰。唯灯无主者也。师曰。善哉弟子。以瓦盛麻油膏。净自洗浴。白毡缠头。自手然之。天人龙鬼睹其猛力。靡不拊手惊愕。而叹世未曾有。斯必为佛矣。佛嘉之焉。令明彻夜而头不损。心定在经霍然无想。七日若兹都无懈惓念矣。佛则授决。却无数劫汝当为佛。号曰锭光。项中肩上各有光明。教授拯济众生获度。其为无量。天人鬼龙。闻当为佛。靡不嘉豫稽首拜贺。梵志念曰。彼其得佛吾必得也。须当受决而佛去焉。前稽首曰。今设微供诚吾尽心。愿授吾决。佛告梵志。童子作佛之时当授尔决。梵志闻当得佛。喜忘有身。自斯之后。遂大布施。饥食寒衣。病给医药。蜎飞蚑行蠕动之类。随其所食以时济之。八方诸国。称为仁父也。佛告舍利弗。童子者锭光佛是。梵志者吾身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五)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财巨亿。常奉三尊。慈向众生。观市睹鳖。心悼之焉。问价贵贱。鳖主知菩萨有普慈之德尚济众生。财富难数贵贱无违。答曰。百万。能取者善。不者吾当烹之。菩萨答曰。大善。即雇如直持鳖归家。澡护其伤。临水放之。睹其游去。悲喜誓曰。太山饿鬼众生之类。世主牢狱早获免难。身安命全如尔今也。稽首十方。叉手愿曰。众生扰扰。其苦无量。吾当为天为地。为旱作润。为漂作筏。饥食渴浆。寒衣热凉。为病作医。为冥作光。若有浊世颠倒之时。吾当于中作佛度彼众生矣。十方诸佛皆善其誓。赞曰善哉。必获尔志。鳖后夜来龁其门。怪门有声使出睹鳖。还如事云。菩萨视之。鳖人语曰。吾受重润。身体获全。无以答润。虫水居物知水盈虚。洪水将至必为巨害矣。愿速严舟。临时相迎。答曰大善。明晨诣门如事启王。王以菩萨宿有善名。信用其言。迁下处高。时至鳖来曰。洪水至。可速下载。寻吾所之。可获无患。船寻其后。有蛇趣船。菩萨曰取之。鳖云大善。又睹漂狐。曰取之。鳖亦云善。又睹漂人搏颊呼天。哀济吾命。曰取之。鳖曰慎无取也。凡人心伪。渺有终信。背恩追势。好为凶逆。菩萨曰。虫类尔济。人类吾贱。岂是仁哉。吾不忍也。于是取之。鳖曰悔哉。遂之丰土。鳖辞曰。恩毕请退。答曰。吾获如来无所著至真正觉者。必当相度。鳖曰大善。鳖退蛇狐各去。狐以穴为居。获古人伏藏紫磨名金百斤。喜曰。当以报彼恩矣。驰还曰。小虫受润获济微命。虫穴居之物。求穴以自安。获金百斤。斯穴非冢非家非劫非盗。吾精诚之所致。愿以贡贤。菩萨深惟。不取徒捐。无益于贫民。取以布施。众生获济。不亦善乎。寻而取之。漂人睹焉。曰分吾半矣。菩萨即以十斤惠之。漂人曰。尔掘冢劫金。罪福应柰何。不半分之。吾必告有司。答曰。贫民困乏。吾欲等施。尔欲专之。不亦偏乎。漂人遂告有司。菩萨见拘无所告诉。唯归命三尊。悔过自责。慈愿众生早离八难。莫有怨结如吾今也。蛇狐会曰。奈斯事何。蛇曰。吾将济之。遂衔良药开关入狱。见菩萨状。颜色有损。怆而心悲。谓菩萨言。以药自随。吾将□太子。其毒尤甚。莫能济者。贤者以药自闻。传则愈矣。菩萨默然。蛇如所云。太子命将殒。王令曰。有能济兹。封之相国。吾与参治。菩萨上闻。传之。即愈。王喜问所由。囚人本末自陈。王怅然自咎曰。吾闇甚哉。即诛漂人大赦其国。封为国相。执手入宫并坐而曰。贤者说何书。怀何道。而为二仪之仁。惠逮众生乎。对曰。说佛经怀佛道也。王曰。佛有要决。曰有之。佛说四非常。在之者。众祸殄。景祐昌。王曰善哉。愿获其实。曰乾坤终讫之时。七日并列巨海都索。天地烔然。须弥崩坏。天人鬼龙。众生身命。霍然燋尽。前盛今衰。所谓非常矣。明士守无常之念。曰天地尚然。官爵国土。焉得久存。得斯念者乃有普慈之志矣。王曰。天地尚然。岂况国土。佛说非常。我心信哉。理家又曰。苦之尤苦者。王宜知之。王曰。愿闻明诫。曰众生识灵微妙难知。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弘也天下。高也无盖。汪洋无表。轮转无际。然饥渴于六欲。犹海不足于众流。以斯数更太山烧煮诸毒众苦。或为饿鬼。洋铜沃口役作太山。或为畜生。屠割剥裂。死辄更刃。苦痛无量。若获为人。处胎十月。临生急笮。犹索绞身。堕地之痛犹高陨下。为风所吹若火烧己。温汤洗之甚沸铜自沃。手葌摩身犹刃自剥。如斯诸痛甚苦难陈。年长之后。诸根并熟。首白齿陨。内外虚耗。存之心悲。转成重病。四大欲离。节节皆痛。坐卧须人医来加恼。命将欲终。诸风并兴。截筋碎骨。孔窍都塞。息绝神逝寻行所之。若其升天。天亦有贫富贵贱。延算之寿。福尽罪来。下入太山饿鬼畜生。斯谓之苦。王曰善哉。佛说苦要。我心信哉。理家又曰。夫有必空。犹若两木相钻生火。火还烧木。火木俱尽。二事皆空。往古先王宫殿臣民。今者磨灭不睹所之。斯亦空也。王曰善哉。佛说空要。我心信哉。理家又曰。夫身地水火风矣。强为地。软为水。热为火。息为风。命尽神去。四大各离。无能保全。故云非身矣。王曰善哉。佛说非身。吾心信哉。身且不保。岂况国土乎。痛夫我先王。不闻无上正真最正觉非常苦空非身之教矣。理家曰。天地无常。谁能保国者乎。胡不空藏布施贫饥之人乎。王曰善哉。明师之教快哉。即空诸藏。而布施贫乏。鳏寡孤儿令之为亲为子。民服炫煌。贫富齐同。举国欣欣。含笑且行。仰天叹曰。菩萨神化乃至于兹乎。四方叹德。遂致太平。佛告诸沙门。理家者是吾身也。国王者弥勒是。鳖者阿难是。狐者鹙鹭子是。蛇者目连是。漂人者调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六)昔者菩萨为沙门行。恒处山林。慈心悲愍。众生长苦轮转三界。何以济之。靖心思惟索道弘原。当以拯众而衣有虱。身痒心扰。道志不立。手探寻之即获虱矣。中心怆然。求以安之。正有兽骨徐以置中矣。虱得七日之食。尽乃舍迈。展转生死。菩萨得佛。经纬教化。时天大雪绝行路人。国有理家请佛并数千比丘。供养七日。厥心肃穆。宗室佥然。而雪未晞。佛告阿难。敕诸沙门皆还精舍。阿难言。主人恭肃。厥心未堕。雪盛未息。分卫无处。世尊曰。主人意讫不复供惠也。佛即引迈。沙门翼从还于精舍。明日世尊告阿难。汝从主人分卫。阿难奉教而行造主人门。门人睹之。无问其所以也。有顷回还。稽首长跪。如事启焉。又质其原。彼意无恒。何其疾乎。佛即为具说如上。又曰。阿难吾以慈心济虱微命。惠之朽骨七日之食。今获供养尽世上献。宿命施恩。恩齐七日。故其意止不复如前也。岂况慈心向佛逮沙门众。持戒清净无欲高行。内端己心。表以慈化。恭惠高行比丘一人。踰施凡庶累劫尽情也。所以然者。比丘拥怀。佛经有戒有定有慧解脱度知见种。以斯五德慈导众生。令远三界万苦之祸矣。阿难曰。遇哉斯理家。面获慈养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并诸沙门。或有沟港频来不还应真。或有开士。建大弘慈将导众生者乎。斯福难量。其若海矣。难称其犹地也。佛言。善哉。阿难。真如所云。佛时难遇。经法难闻。比丘僧难得供养。如沤昙华时一有耳。佛说如是。比丘欢喜稽首承行。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三
六度集经卷第四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戒度无极章第二(此有十五章)
戒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狂愚凶虐。好残生命。贪余盗窃。淫佚秽浊。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恚痴心。危亲戮圣。谤佛乱贤。取宗庙物。怀凶逆。毁三尊。如斯元恶。宁就脯割。葅醢市朝。终而不为信佛三宝。四恩普济矣。
(二七)昔者菩萨为清信士。所处之国其王行真。劝导臣民令知三尊。执戒奉斋者捐赋除役。黎庶巨细见王尚贤。多伪善而潜行邪。王以佛戒观察民操。有外善内秽。违佛清化。即权令而敕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弃市。讹善之徒靡不释真。恣心从其本邪。菩萨年耆。怀正真弘影之明。闻令惊曰。释真从邪获为帝王。寿齐二仪富贵无外。六乐由心。吾终不为也。虽一□之命。得睹三尊至真之化。吾欣奉之。怀俗记籍万亿之卷。身处天宫极天之寿。而闇于三尊不闻佛经。吾不愿也。禀佛之言。即有戮死之患。吾甘心焉。经云。众生自投三涂。获人道难。处中国难。六情完具难。生有道国难。与菩萨亲难。睹经信之难。贯奥解微难。值高行沙门清心供养难。值佛受决难。吾宿功著。今睹佛经获奉三宝。若值无道葅醯之酷。汤火之戾。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王命有司。廉察违命者。戮之市朝。廉人见菩萨志固不转奉事三尊至意不亏。即执之以闻。王曰。戮之于市。阴使人寻听察其云。菩萨就死诫其子曰。乾坤始兴有人之来。众生处世。以六情乱行甚于狂醉。渺睹三尊。导清明化也。尔幸知法。慎无释之。夫舍佛法之行。而为鬼妖之伪者。国丧必矣。吾宁舍身不去真也。王今悖误。尔无从焉。廉者以闻。王知行真。即欣而请之。执手升殿曰。卿真可谓佛弟子者矣。拜为国相。委任治政。舍佛清化之畴者。复其赋役。于是国境莫尚为善。佛告诸沙门。时国王者弥勒是也。清信士者吾身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二八)昔者菩萨。身为象王。其心弘远。照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常三自归。每以普慈拯济众生。誓愿得佛当度一切。从五百象。时有两妻。象王于水中得一莲华。厥色甚妙。以惠嫡妻。嫡妻得华。欣怿曰。冰寒尤甚。何缘有斯华乎。小妻贪嫉。恚而誓曰。会以重毒鸩杀汝矣。结气而殒。魂灵感化为四姓女。颜华绝人。智意流通。博识古今。仰观天文。明时盛衰。王闻若兹。娉为夫人。至即陈治国之政义合忠臣。王悦而敬之。每言辄从。夫人曰。吾梦睹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为佩几王不致之。吾即死矣。王曰。无妖言也。人闻笑尔。夫人言。相属心生忧结。王请议臣四人。自云己梦。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对曰。无有之也。一臣曰。王不梦也。一臣曰。尝闻有之。所在弥远。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释今翔于兹矣。四臣即召四方射师问之。南方师曰。吾亡父常云。有之。然远难致。臣上闻云。斯人知之。王即现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里。得山入山行二日许。即至象所在也。道边作坑。除尔须发著沙门服。于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将二牙来。师如命行。之象游处。先射象。著法服持钵。于坑中止住。象王见沙门。即低头言。和南道士。将以何事贼吾躯命。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难忍。疾取牙去。无乱吾心令恶念生也。志念恶者死入太山.饿鬼.畜生道中。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正使俎骨脯肉。终不违斯行也。修斯行者死辄上天。疾得灭度矣。人即截牙。象曰。道士当却行。无令群象寻足迹也。象适人去远。其痛难忍。辟地大呼。奄忽而死。即生天上。群象四来。咸曰。何人杀吾王者。行索不得。还守王哀号。师以牙还。王睹象牙心即恸怖。夫人以牙著手中。适欲视之。雷电霹雳椎之。吐血死入地狱。佛告诸沙门。尔时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妇者求夷是。猎者调达是。小夫人者好首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二九)昔者菩萨。为鹦鹉王。常奉佛教。归命三尊。时当死。死不犯十恶。慈心教化。六度为首。尔时国王好食鹦鹉。猎士竞索睹鹦鹉群。以网收之。尽获其众。贡于太官。宰夫收焉。肥即烹之为肴。鹦鹉王深惟。众生扰扰赴狱丧身。回流三界靡不由食。告从者曰。除贪捐食。体疪小苦。命可冀矣。愚者饕餮。心无远虑。犹若悭子贪刀刃之渺蜜。不知有截舌之患。吾今裁食。尔等则焉。鹦鹉王日瘦。由其笼目势踊得出。立笼上曰。夫贪恶之大。无欲善之景矣。重曰。诸佛以贪为狱为网为毒为刃。尔等损食可如余焉。菩萨自斯。若为凡人。粗食供命。弊衣盖形。以贪戒心。无日不存。福为帝王。辄以佛智观国之累。福高弘多其为难算矣。非常无牢唯苦无乐。夫有辄灭。身为伪幻。难保犹卵。难养若狼。有眼睹焉。靡不寒栗。菩萨世世以戒为行。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为天人师。佛告诸比丘。时鹦鹉王者吾身是也。人王者调达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昔者菩萨。为王太子。名曰法施。内清外净。常以履邪之祸。自戒其心。尊圣孝亲。慈济众生。夫子朝觐。辄须相国。进退如礼未尝失仪。王之幸妾。内怀邪淫。出援太子。太子力争。而获免焉。拍相首曰。去矣。其冠陨地。相首无发。内妾笑之。耻而怀忿。妾向王泣曰。妾虽微贱犹是王妻。太子不逊有欲于妾。王曰。太子履操。非佛志不念。非佛教不言。非佛道不行。八方叹德。诸国莫如。其岂有非乎。谗言致数。以惑王心。王曰。骨肉相残谓之乱贼。吾不为也。拜为边王。去国八千里。曰尔镇境外。则天行仁。无残民命。无苟贪困黎庶。尊老若亲。爱民若子。慎修佛戒守道以死。世多奸伪。齿印之教。尔乃信矣。太子稽首泣涕曰。不敢替尊诲。即就录土。五戒十德。慈化国民。处位一年。远民慕润。归化云集。增户万余。以状上闻。叹王德润远照使然。王逮后妃。喜而叹之。妾殊怀怨。与相为奸。谋除太子。伺王卧出。以蜡抑印。诈为书。尔有慢上之罪。不忍面诛。书到疾脱眼童子。付使还国。使往至。群臣佥曰。斯妖乱之使。非自大王也。太子曰。大王前齿。今者信现。爱身违亲谓之大逆矣。即与群臣相乐三日。遍行国界。赒穷济乏。以佛影模。慈心训民。募能脱眼者。卖刍儿即为出眼。以付使者。函之驰还本土。相国以付嬖妾。嬖妾悬著床前。骂曰。不从吾欲凿眼快乎。大王梦黡蜂螫太子目。寤即哽噎。曰吾子将有异乎。嬖妾曰。王存之至。聊有斯梦。必无异也。太子以琴乐索食济命。展转诸国至妃父王之国。王有妙琴。呼而听之。其音咨嗟已先王之德。未为孤儿无亲之哀音。其妃解音。哽噎曰。吾君子穷哉。王曰何谓。妃具陈之。辞亲曰。斯自妾命。女二其姓非贞也。请翼从至孝之君子。二亲举哀。妃将太子还其本国。王闻有妙琴者。呼而作之。形容憔悴唯识其声。王曰。汝是吾子法施者乎。太子伏地哽噎。王后宫人。举国巨细莫不哀恸。妃本末陈之。王曰。呜呼女人不仁。犹粳饭之糅毒。佛教远之不亦宜乎。即收相国及嬖妾。以棘笞之。炀胶渧其疮中。熇即裂之。为坑生埋矣。佛告诸比丘。太子宿命尝卖白珠。彼妾时为富姓女。乘车行路。相国时为御者。呼卖珠童。曰视汝珠来。持珠而不买。淫视言调。童子恚曰。不还吾珠而为淫视。吾凿汝目。女及御者。俱曰。棘笞胶渧裂肉生埋汝可乎。夫善恶已施。祸福自随。犹影之系形。恶熟罪成。如响之应声。为恶欲其无殃。犹下种令不生矣。菩萨受佛净戒。宁脱眼而死。不犯淫生也。尔时太子法施者我身是也。相国者调达是。嬖妾者调达妻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一)昔者菩萨。兄弟三人。遭世枯旱。黎民相啖。俱行索食。以济微命。经历山崄乏食有日。两兄各云。以妇济命可乎。大兄。先杀其妻。分为五分。小弟仁恻。哀而不食。中兄复杀。弟殊哽噎。两兄欲杀弟妻。弟曰。杀彼全己非佛仁道。吾不为也。将妻入山采果自供。处山历年。山中有一跛人。妇与私通。谋杀其婿。诡曰。妾义当劳养。而君为之。明日翼从。愿俱历苦。曰山甚险阻。尔无行也。三辞不从。遂便俱行。妇睹山高谷深。排婿落之。水边有神。神接令安。妇喜得所。还跛共居。婿寻水行睹商人焉。本末自陈。商人愍之。载至丰国。其国王崩。又无太子。群臣相让。适无立者。令梵志占。行路之人有应相者。立之为王。梵志睹菩萨。即曰善哉。斯有道之君。可为兆民天仁之覆矣。群僚黎庶。挥泪叹善。莫不称寿。奉载入宫。授以帝位。即以四等养民。众邪之术。都废之矣。授以五戒。宣布十善。率土持戒。于是天帝祐护其国。鬼妖奔迸。毒气消歇。谷果丰熟。邻国化正。仇憾更亲。襁负云集。妇婴其跛婿。入国乞□。陈昔将婿避世之难。今来归仁。国人巨细莫不雅奇。佥曰。贤妇可书矣。夫人曰。可重赐也。王即见妇问曰。识天子不。妇怖叩头。王为宫人本末陈之。执正臣曰。斯可戮矣。王曰。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吾宁殒躯命。不去仁道也。夫人使人驱之出国。扫其足迹。佛告鹙鹭子。王者吾身是。跛人者调达是。妇者好首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二)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佛戒唯正是从。处贫穷困。为商赁担。过水边饭。群乌众噪。商人心惧。森然毛竖。菩萨笑之。饭已即去。还其本土。雇其婿直曰。乌鸣尔笑。将有以乎。乌云彼有白珠。其价甚重。汝杀取其珠。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曰尔不杀为乎。答曰。夫不睹佛经者为滔天之恶。而谓之无殃。斯为自欺矣。吾睹无上正真之典籍。观菩萨之清仁。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爱而不杀。草芥非己有即不取。夫好杀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为好取之秽。今获其殃。处困陋之贫。为子赁客。今又犯之。种无量之罪。非佛弟子矣。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也。货主曰善哉。唯佛教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三)昔者菩萨。处世贫困。为商人赁。入海采利。船住不行。商人巨细靡不恐惧。请祷神祇。上下赒拯。贫人唯三自归。守戒不犯。悔过自责。日夜各三。慈心誓愿。十方众生莫有恐怖。如吾今日也。吾后得佛当度斯类矣。乃至七日船不移迈。海神讹与货主梦曰。汝弃贫人吾与汝去。货主得梦。怆然悼之。私密言议。贫人微察具照所以。曰无以吾一人之体丧众命也。货主作簰给其□量。下著簰上。推簰远之。大鱼覆船尽吞商人。贫人随风。得岸还其本土。九族欣怿。贫人以三自归五戒十善。奉斋忏悔慈向众生。故得是福。贫人者我身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四)昔者菩萨。守戒隐居。不慕时荣。依荫四姓为其守墓。若有丧葬。辄展力助。丧主感焉。以宝惠之。所获多少。辄还四姓。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宝。胡为相还。道士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地。大义论之。宝即君有也。四姓叹曰善哉。古之贤者岂能踰子乎。即择青衣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分家财以成其居。道士曰。进其行高其德。尔时贫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裘夷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五)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行。炫卖自济。之彼异国。舅先渡水。止独母家。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澡盘。可从商人易白珠也。母顺女意以示商人。以刀刮视照其真宝。佯投地曰。污吾手矣。即出进路。母子耻焉。童子后至。女重请珠。母曰。前事之耻可为今戒也。女曰。观此童儒有仁人之相。非前贪残矣。又以示之。童儒曰。斯紫磨金也。尽吾货易之可乎。母曰诺。童子曰。□吾金钱二枚。以雇渡耶。舅寻还曰。今以少珠惠汝取属盘来。母曰。有良童子。尽以名珠雇吾金盘。犹谢其贱矣。尔不急去。且加尔杖。舅至水边。蹋地呼曰。还吾宝来。性急椎胸吐血而死。甥还其金已睹殒矣。哽噎曰。贪乃至于丧身乎。菩萨守信以获宝。调达贪欺以丧身。童子者吾身也。舅者调达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六)昔者菩萨。无数劫时。兄弟资货求利养亲。之于异国。令弟以珠现其国王。王睹弟颜华欣然可之。以女许焉。求珠千万。弟还告兄。兄追之王所。王又睹兄容貌堂堂。言辄圣典。雅相难齐。王重嘉焉。转女许之。女情泆豫兄心存曰。婿伯即父。叔妻即子。斯有父子之亲。岂有嫁娶之道乎。斯王处人君之尊。而为禽兽之行。即引弟退。女登台望曰。吾为魅蛊食兄肝可乎。展转生死。兄为猕猴。女与弟俱为鳖。鳖妻有疾。思食猕猴肝。雄行求焉。睹猕猴下饮。鳖曰。尔尝睹乐乎。答曰。未也。曰吾舍有妙乐。尔欲观乎。曰然。鳖曰。尔升吾背。将尔观矣。升背随焉半溪。鳖曰。吾妻思食尔肝。水中何
第三篇:《六度人脉》读书心得体会
《六度人脉》读书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里,人脉就是资源,这是共识。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人脉约大,他的资源就越加丰富。有句老古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无疑这个话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更是集中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如书中所介绍的找出正确的人→用最快的方法认识他→让他帮你做成事。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但是能够合理贯穿和成功执行这个过程的要诀还在于处理好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知道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更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来营建好自己的人际圈。建立好的人脉关系网,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生活不要被利益锁驱使,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好的人脉关系网,才会有更多的利益;生活既要有理性,在处理事时应该思维清晰,自我清醒;也得感性,随心、随性、真心、奉献。成功不单单是靠一个人与世隔绝瞎努力,需要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发挥身边的资源。做有些事情前,得先想想目的是什么,你有方法了么,你的方法能达到目的么,能否突破局限。人脉具有马太效应,如书中所说,每个顾客背后都有250个人,因而招待好了一个客户,可能会为你带来250个潜在的客户;相反,如果你惹恼了一个客户,你可能会失去250个潜在客户。
人和人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此书给出了答案——六度。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认识世界上的某个人,其实你只需要六层关系网就可以,神奇吧。所以说不要害怕沟通,人和人距离没有我们想象的远。良好的人品,真诚的行动,加上身边的人脉,总会撬开陌生的大门的。
第四篇:《六度人脉》读后感(写写帮整理)
《六度人脉》读后感
当今社会里,人脉就是资源,这是共识。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人脉约大,他的资源就越加丰富。有句老古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无疑这个话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更是集中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如书中所介绍的找出正确的人→用最快的方法认识他→让他帮你做成事。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但是能够合理贯穿和成功执行这个过程的要诀还在于处理好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知道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更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来营建好自己的人际圈。建立好的人脉关系,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生活不要被利益锁驱使,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好的人脉关系,才会有更多的利益;生活既要有理性,在处理事时应该思维清晰,自我清醒;也得感性,随心、随性、真心、奉献。成功不单单是靠一个人与世隔绝瞎努力,需要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发挥身边的资源。做有些事情前,得先想想目的是什么,你有方法了么,你的方法能达到目的么,能否突破局限。人脉具有马太效应,如书中所说,每个顾客背后都有250个人,因而招待好了一个客户,可能会为你带来250个潜在的客户;相反,如果你惹恼了一个客户,你可能会失去250个潜在客户。
人和人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此书给出了答案——六度。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认识世界上的某个人,其实你只需要六层关系就可以,神奇吧。所以说不要害怕沟通,人和人距离没有我们想象的远。良好的人品,真诚的行动,加上身边的人脉,总会撬开陌生的大门的。
第五篇:《地球六度的变化》读后感
如果全球暖化持续加剧,人类将面临灭绝危机。随着地球逐渐升温,到底会发生什么变故?英国的记者兼环保广播节目评论员马克.林纳斯先生(marklynas)他花了三年的时间走遍五大洲,亲眼见证了全球暖化的严重程度。从阿拉斯加的冻土层融化、太平洋岛国吐瓦鲁(tuvalu)即将没入海中、内蒙的沙漠范围不断扩大及秘鲁的冰河日渐消融,到中国因洪水与暴风雨而导致土地遭受侵蚀,林纳斯先生亲自收集的证据,都收录在他以气候变迁为主题的著作《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hightide:thetruthaboutourclimatecrisis)当中。不久之后,林纳斯先生针对人类以石化燃料为主的生活方式对气候、环境及地球上一切居民所造成的影响,大量研读相关的科学证据并做逻辑分析。在出版第二本有关气候变迁的惊世著作《六度的变化:一个越来越热星球的未来》(sixdegrees:ourfutureonahotterplanet),为世人敲响另一记警钟之前,他更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牛津大学的拉德克里夫科学图书馆(radcliffesciencelibrary)遍读数千份经同侪评核(peer-reviewed)的科学文献资料。作者在第二本着作中,以科学研究与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所获得的数据,以及地球史前气候的研究发现为基础,有系统地重新探讨气候变迁,并描写未来气候更加暖化的情况与所造成的结果。本书也检视了过去自然发生的剧烈气候变迁,并推测全球暖化对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可怕影响。《六度》是根据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于XX年所提出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来编排,以每上升一度为一章逐度探讨,每章都描述温度上升后对地球及生物圈所造成的影响,内容实际且令人不寒而栗。升温摄氏一度,北极圈全年将有半年处于无冰的状态,而通常不知飓风为何物的南大西洋地区沿岸将饱受飓风侵袭,美国西部居民也将面临严重的长期干旱。假如一夜之間,溫室氣體排放突然停止,這件事會發生的機會肯定是零。大氣層裏已經存在的高濃縮物質仍然意謂著全球的溫度將會增加0.5至1c。地表的氣溫只增加一度,人類的肌膚幾乎感覺不出來,但人類的肌膚是否感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地表的變化,因為全地表的平均氣溫增加一度,將意謂著氣候的巨大變化。六百年前,當時的世界的平均氣溫就比現在高出一度,而現今美國農業的重心,內布拉斯加一帶,在當時全是沙漠。在1930年代,內布拉斯加又經歷短期的乾旱:表層的土壤被風吹走,而數十萬難民跟隨著被吹走的塵土遷徙到不確定是否會歡迎他們的西部地區。因此,增加攝氏一度的暖化的效應,幾乎不需要什麼想像力。美國西部將會再度遭遇常年的乾旱,其程度將會比1930年代更糟。特別在內布拉斯加將會再度出現沙漠,還有蒙大拿、懷俄明、與亞歷桑那、北德克薩斯、與奧克拉荷馬州都會出現。塵土與沙暴將會吹過前草原區、農場、道路以及整個城鎮都會被覆蓋,並將白天變成黑夜。避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一度的機率:0。升温摄氏二度,冰河逐渐消融,北极熊挣扎求生,格陵兰岛的冰河开始融化,珊瑚礁也逐渐绝迹,全球海平面上升七公尺。到了這個階段,預估將在四十年內發生,XX年發生在歐洲的炎夏將會變成每年發生的正常現象。所謂的熱浪都將會是沙哈拉沙漠一樣的熱度。即使在平常的裏,人們都會因為熱衰竭而死亡。林納斯表示:第一個徵兆將是非常微小的。你大概只覺得有點噁心、頭暈以及心情煩燥。情況也不嚴重,你可能在陰涼的地方躺下來一個小時,喝點水就沒事了。但是XX年8月的巴黎,找不到什麼陰涼的地方,特別是對老人家更是辛苦。當體溫上升到四十一度,體內熱調節的系統就會開始崩潰,不再排汗、呼吸變得淺而急促、脈搏加快、而中暑者可能會休克。除非採取緊急措施為人體降溫,大腦將會缺氧,重要的人體器官會衰竭,此時除非加強急救,否則就離死亡不遠了。而在XX年夏天,巴黎市的急救設施無法挽回超過一萬名市民的生命。停屍間沒有空位,而每晚都不斷有屍體湧入。那一波熱浪大概帶走歐洲兩萬兩千到三萬五千條人命。那一年的農產品也受到嚴重的損害。農夫損失了價值一百二十億美金的作物,單單葡萄牙一國,就得忍受價值一百二十億美金的森林大火損失。義大利的波河、德國的萊茵河、法國的羅爾河,水量都縮減到歷史新低。平底船隨處四散,灌溉與發電的水量都不夠。阿爾卑斯山的融化速度不但創下歷史新高,甚至比1998年的紀錄高上兩倍:有些冰河失去了百分之十的體積。根據哈德利中心的估計,到了2040年,歐洲的夏季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會比這個紀錄更熱。這種極熱的夏天將會導致許多人的死亡,可能會把數字上推到數十萬。農作物在田地裏熱死,而森林將會死亡或者燃燒殆盡。即使如此,這種短期的結果還不是最糟的,從北歐的山毛櫸森林到地中海的長青橡樹,XX年的熱浪讓全歐洲的植物生長減緩,然後完全停止。植物不再吸收二氧化碳,反而開始吐出它。當時歐洲的植物吐出了大約五十萬噸的碳化合物到大氣層之中,大約是全球排放量的十二分之一。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正向回饋,因為它代表了一旦溫度升高,森林與土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會升高。如果這種根基在土地的排放量長期不消減,全球暖化的作用就不可控制了。避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兩度的機率:93%,但只有在未來十年裏,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減低百分之六十才能達成。升温摄氏三度,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强烈的圣婴气候现象变成常态,欧洲在夏天将不断遭受前所少见的热浪侵袭,数千万或数十亿难民从亚热带迁徙到中纬度地区。到了這個階段,假設各國政府已經仔細地做好了完全的計畫,而農夫們也改種比較適宜的作物,那麼全球的人類,除了亞熱帶非洲以外,都不會面臨太大的饑荒。然而假如地球暖化超過兩度以上,那麼預防大饑荒的機會,就將如同改變月亮陰晴圓缺一樣不可能。林納斯說:首先是數百萬人,然後是數十億人,將會開始面臨生存的問題。
哈德利中心的科學家,把這個新的回饋作用加入他們的氣候模型裏,其結果充份解釋了林納斯為什麼會寫下:“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句子。全球氣溫增加三度,大概早在2050年就會達成。屆時碳循環即將完全逆轉。林納斯說:植被與土壤將不再吸收二氧化碳,而是釋出它。而這麼多的碳元素進入大氣層後,大氣中的碳濃縮物將會大量增加,到了公元21XX年,大氣中每一百萬份的碳含量將高達250份,再把全球的溫度上推1.5c。換言之,哈德利中心的科學家早就發現了,到了這個世紀中葉,比任何人先前預期的都早,碳循環的回饋作用,將會把地球帶入無法控制的溫室效應之中。避免全球氣溫升高三度的機會:很低,如果氣溫已升高兩度,並因此引發了土壤與植被的碳循環回饋作用。升温摄氏四度,海平面上升,并淹没沿海城市;冰河消失,造成许多地区严重缺水;部分南极洲崩解,更加快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伦敦夏天的气温将高达摄氏45度。避免全球氣溫升高四度的機會:很低,如果氣溫己升高為三度,並因此引發了北極圈永久凍土解凍。升温摄氏五度,不适合居住的地区不断扩大,供应一些大城市用水的积雪和地下蓄水层出现干涸现象,数百万人沦为气候难民;人类文明可能会因剧烈的气候变迁而开始瓦解,贫民将遭受最大的煎熬;两极均没有冰雪存在,海洋中大量的物种灭绝,大规模的海啸摧毁沿海地区。避免全球氣溫升高五度的機會:幾乎沒有,如果氣溫己升高四度,而海床又釋出受困的甲烷的話。升温摄氏六度,温度上升摄氏六度后,高达95%的物种灭绝,残存的生物饱受频繁而致命的暴风雨和洪水所苦;硫化氢与甲烷不时引发大火,就像随时会爆发的原子弹一般;除了细菌之外,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活,“世界末日”的情节正式上演。避免全球氣溫升高六度的機會:零,如果氣溫己升高至五度,屆時所有的回饋作用將失去控制。始于2010年末,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云南省内600余万人、360余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因干旱新增缺粮人口331万,需救助的缺粮人口为714.78万人,较去年增加46.31%,省政府预测,3月、4月、5月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分别将达792万人、951万人、1014万人。广西78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在重灾区河池市,15.61万人需到1公里以外挑水,已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7架次。贵州水力发电量减少41%,12座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同比减少41%,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发生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全省84个气象站有77个降雨量列历史最低。四川全省遭遇特重干旱,137个县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数量列有史以来第二高,播撒液氮,人工降雨,缓解旱情。重庆市,作物受旱面积达260万亩,近60万人、40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挑一桶水后要用三次,先洗菜,后洗脚,再喂羊,长江嘉陵江环抱的主城区也面临“守着两江没水喝”的威胁,重庆长江水位日均下降0.2米,出现百年难遇的特枯水位,部分水厂取水情况严峻。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秋冬季节降雨减少伴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陆地海洋间温差减小,海洋季风登陆动力减弱,海洋上的水汽无力与北下的冷空气汇合,难以形成降雨。目前对于气候变迁所造成的影响,许多预言已令人惴惴不安。例如欧洲夏天的热浪已开始影响人类的健康,对老年人尤然。天气变热也导致局部地区的疟疾和其它疾病增加。而全球暖化已使得中国的冰河每年缩小7%,这种现象将对仰赖冰河获取用水的三亿人口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印度方面,由于冰河迅速融化,已迫使七万居民迁离遭海水淹没的洛赫切勒岛(lohacharaisland)。而海平面上升,也使得住在约克公爵岛(dukeofyorkisland)上最低洼处的两万居民于XX年被迫迁徙。在这个脆弱而息息相关的生态与社会系统中,变热的星球也引发了连锁反应,造成粮食与水源短缺,致使越来越多人沦为气候难民。既然我们已经清楚确定这场“火灾”是由人类的相关活动所引发,而且基于理论上的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气温上升,将使我们在十年内就到达“六度”的高峰,因此我们保住这个星球的唯一选择就是立即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六度》这本书为世人敲响了一记清澈响亮的警钟:地球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尤其政治领袖和决策者应尽速实施减碳和减少其它如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措施,催促国际间发起大规模的抗暖化运动,就像「拿起灭火器灭火」一样。由于人类活动对目前气候的快速变迁难辞其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快乐、更健康、更休戚与共的生活方式,使用永续能源、吃素(纯素)等等,以拯救地球。时间不多了,我们要赶紧回头,因为全球暖化的现象已是事实,并攸关这个星球上的一切众生,所以让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帮地球降温。朋友,今天你给地球降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