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 慰藉。还记得认识他是在初夏,从我看到他的第一眼起,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 感觉 : “他 与我有缘。”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他,试图了解他,时间不长,渐渐发觉,我已深深地“爱”上了他。我一次又一次地约“他”出来,从他那泛着阳光和干草气息的扉页中,走向一个陌生 而又新鲜刺激的世界。也许是我生活过于孤寂枯燥让我至此便迷醉在他的身边。他的眼眸如大海般深邃却又带着淡淡的邪气,他的肩膀很宽厚足以让我放心的依靠,他 的双手如女人般那样的修长温柔,好像能抚平人世间所有的伤口。当我因失败而痛苦迷惘想要放弃时,他总这样对我说: “梦想,是永远也不可能被实现 的,如果只需要努力,便可将其成为现实,那就不叫做梦想了。人,可以无限的接近梦想,却无法实现,但那已经足够了。去体会自己为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去感受其中的快乐,这样 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仅仅为梦想太遥远不能被实现而放弃梦想,那他只是懦弱的人,他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真正的光明并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 罢了;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左右罢了;当你要战 胜外来敌人时,首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当我因小小的成功 而手舞足蹈时,他总这样对我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 有强中手,真正的强者,不但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还要经得起成功后糖衣炮弹的洗礼,当 你沉浸在 幸福 的甜蜜里赏花赏月时,只怕别人已到了峰巅了。这一切也将随着时间化为泡 影!再辉煌的过去终究还是过去,人们不会记得,也不会去注意。人们在意的是你现在的成 就,实力代表一切,实力代表着绝对权利!你要时刻拼搏” 当我因“微微的困惑”而不能自拔时,他总这样对我说: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流星,有的是恒星。流星是美的,可它终究是一颗流星,流星的意义在于瞬间即逝,流星的美也只源于刹那间。流星毕竟是流星,若追寻长久,只能 等待属于自己的那颗恒星,死死地抓住这瞬间的美,痛苦只能是自己。” 当我畏首畏尾踌躇不前时,他总这样说: “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 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 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他也会送来这
样的诗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 当水击三千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 ; ; 仑”…… 是啊!这就是他,不管是树荫之外喧嚣着浮躁的热浪,还是窗外肆虐着凛冽的寒 风,只要和他在一起,他就会在热浪之中营造一片清凉,在严寒之中托出一份温暖。他就是书,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我眼中他的爱情便是:出生时我握紧着拳头 那是因为上帝告诉我这一生的追求 是伊甸圆里掉落人间的那个素苹果 人类叫它——爱情 她总是无声无息的来临 我徒劳的像聆听她的足音 月亮掉进了枯井 黑暗蒙上了我苦苦寻觅的眼睛 题诗的红叶被夹进书籍
思念是躲在土壤深处的蚯蚓 一刀两段 换来双倍的煎熬 爱情是一枝出墙闹起春意的红杏 只想知道墙外的风景 却被插入花瓶 爱情是一个没有掩饰的陷阱 我在坠入的一刻看到了它眼中的怜悯 檐下的紫色风铃 还在等待昨日为她歌唱的黄莺 小院片千上再无伊人的身影 你的楚楚动人像是罂粟花 我知觉就上了瘾 前世三生石畔的玩伴 忘了菩提树下的约定 你可曾记得 我说过在今生我要穿上丧服 为你出殡 我愿替你接受惩罚让我的双手枯萎 不再为你弹琴 让我的舌头僵硬 不再为你歌吟 拼今生 对花对酒 去忘却你的嫣然一笑笑扑流萤 蓦然回首这一路的风景 年少时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憧憬 使我沿着崎岖的小径 走入了桃花源的绝境 白发时黄卷青灯间孤独的品茗 忘了去在乎输赢 假如爱情有暂停 我不再试图去看清她的脚印 假如爱情有死亡 我双手虔诚的奉上一丈白绫 假如爱情有轮回 我宁愿在荒冢中长眠不醒 我眼中他的生活便是:为了梦想,我可以燃烧自己的生命。当骄阳渐渐远去半月高玄,当霓虹点点闪起昏夜降临。能证明自己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我眼中他的友情便是: 友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理性与高贵的情感,它没有亲情那种与生 俱来的无法选择,也不会像爱情一样参杂着占有和虚荣等种种杂质。友情是理性的热情,人 们希望从中获得的,是信赖,共享、美好与希望。所有的情感中,唯有友情是让人只有欢乐,没有悲伤,只有分享,没有负担的。江山对于我来说不重要,如果有一天我们真有了一片自 己的江山,如果有一天你真想要,只要开口,我会毫不犹豫的送给你。因为,你是能成大事
的人,更因为,你是我的兄弟。这便是他教给我我的人生,一种我想要化作一道海风,吹过海面留下道道波澜,刻上属 于我自己的痕迹,哪怕时间有多短暂,我这一生已不会再有所遗憾!读书吧,找属于你的人生。康复 904135 陈展翼
第二篇: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作者:skx 浏览量:77 最后编辑时间:2009-1-6 22:36:05 杨玉圣: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副主编。主要从事美利坚合众国史、美国宪政史、中美社区自治比较研究。著有《中国人的美国观》《史学评论》《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等,2005年7月起,创办并主持美国政治与法律网,2007年6月起,创办并主持社区自治研究网。
我记得去年在人大法学院作讲座是人最少的一次,说人大的门槛最高,我批评人大最多,那天作讲座人的确很少,他们给我解释原因,说因为那天是光棍节,所以我是非常适应听众少的环境。这一点我有点感慨,就像贺卫方贺教授作讲座,得发票,领票得凭关系,每次讲座是激情洋溢,我呢,是第一次到咱们学校来,北京林业大学,我是85年到北京来进修,经常从咱们学校门口经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排大杨树,我最喜欢的树,在北方,就是白杨树,在北京据我观察,最好的白杨树是在中央党校,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参天白杨,很像北方南人的性格。另外我特别喜欢南方的竹子。所以去年买了若干竹子种在院子里,我儿子说好,为什么呢,因为“宁可食无肉,不可房无竹。”结果发现,种了二十棵,死了少说有六棵,活了的也是面黄肌瘦,根本没有南方竹子的翠绿和那种气质。这可能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竹子。然后我想林业大学应该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还有竹林,不过近来以后满失望,没有大树,50年校史的大学,没有大楼可以理解,没有大师也可以理解,但没有大树有点费解,你们学校还好,我们政法大学连小树都没有。好不容易种了二十年的树,领导说要迎接教学评估,把树都砍了,换了新树。当初我就说,到时候你们的师兄师姐故地重游得多伤感,当初可能就在这树底下定了终身,砍了以后,找定情物找不着了,刚才和林业大学的同学聊天,他们就讲因为是林业大学,所以人文的底蕴要差一点,我说不光是林业大学,包括我现在服务的政法大学也没有什么人文底蕴,我们是法科类、文科类大学,你们可以算是理科类大学,如果今天更多的是研究生的话,我就准备讲原来原定的题目,原定的题目是学术腐败问题,可后来我觉得和本科生讲学术腐败还太早了,因为你们还没到腐败的时候,因为这个打针预防要有苗头,一个健康人打针干什么啊。
我觉得大家可能有个误导,我最近刚跟中国改革报的一个记者又一个对话,原由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政治学院的张铭教授,张铭教授是国内研究政治学非常有名的一个教授,他在国际关系学院评职称得会上,为肖严忠仗义执言,肖严忠是研究中共党史,毛泽东的第一人,就是因为89年的时候是青年教师的带头人,不让他出国,评职称也没过。张铭这人也是性情中人,拍案而起。大家年龄还小,不知道评教授,副教授十多大的难题,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学15年,永远看不到评教授的希望,所以只好到了政法大学。我这么说大家不要笑,因为在做很多是学法的同学,因为在你们心目中政法大学是老大,但我是学历史的,我从81年在山东师大学历史,85年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还是学历史,88年到北师大教书,一直教到03年。你们不知道当一个人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一个学科的时候,要他改行会有多痛苦,所以,我是被迫离开北师大,就是因为没评上教授,有人会说是教授重要,还是学生重要,我认为都很重要,大家知道我们都是俗人,你想想,如果我的学生都要当上教授了,你作何感受。我做讲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第一年是讲师,第二年是副教授,第三年就要评教授,论年龄辈分,他还喊我杨老师,你说我还有何面目见他们。我儿子8岁的时候问我:“爸,你不想当教授吗?” 我说:“儿子,谁不想当教授,可不是相当就能当的阿。”所以儿子也没有办法,上周末回来,说班主任叫他写一篇文章,说是采访我,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搞学术批评的。我就和我儿子说,你太小了,等你大了我再和你说。他说我看不起他,我说不是,你又不是记者,记者才采访我啊。后来他找了我的几本方谈书,连抄带蒙凑出了一篇文章出来。
我觉得挺好,他就说我老爸如何不务正业,接受错误,他错了,因为我是他儿子,所以我也错了。这一点满重要的。我再和中国改革报的记者的访谈中,我也提到了一点,就是张铭教授的问题。高效行政化,官员教授化,教授官员化。我不知道林业大学的状况,政法大学我们现在180个教授,165个是副处长以上的干部,也就是说当了教授还没有带个“长”字的,也就像杨某这样的只有极个别。你想想,什么是大学,有人说:大学就是大师。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但是,教授作惯了,每坐一块我有两个感慨。第一个坐一块是差不多年龄的,都带一个长字,最起码是副处长。第二个坐一块,一般我的年龄都偏上。就觉得自己老了,原来总觉得自己是小孩。我现在有两个参照,一个是我儿子,慢慢长大了,另外一个是大家吃饭喝茶坐一块,一定是中偏上,要不然就是我最大。都喊我大哥,我就想以后别喊我大哥,直接喊大叔得了。
我这次在改革报中提出的问题就是:高校教师本来就是专业教师,所谓专业教师就是以教学、专研为本职工作。为了保证教学科研,有一部分人要服务,就是所谓的教务处,科研处等等。为了保证教学、科研、日常生活的进行,还有后勤,食堂等,但现在的问题,整个大学校园,有头有脸的人物,有名分的人物,人摸狗样的,都有一个“长”字。大家知道学者和官员完全是两种选择,官员是什么,官员是官高一级压死人,自从胡锦涛当上国家主席之后,什么都是一把手说得算,二把手连一点权利都没有,在市里,是市委书记说得算,市长一点权利都没有,在大学里,是大学校长说得算还是大学书记说得算,就得看哪个人跟牛。在中国的大学里,经常是书记和校长顶的鱼死网破。那么,在官场上,官高一级压死人,这是一个规则,还有一个就是只能往上走,不能往下降。你要下了,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不是犯错误了,比如贪污了等等,总而言之,不光彩。只能上不能下,这就是官场上的规则。由此形成了一个官场文化,比如说领导在场的时候,都敬领导,规规矩矩,不敢乱说话,能喝酒的也不喝酒了,能抽烟的也不敢抽烟了,放荡不羁的也显得跟个正人君子一样。那么在官场上就的送往礼来,上传下达,领导放个屁也是香的,谁敢说领导的屁是臭的,这就是官场。大家想一想,学者是这么,教师是什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者,是对思想、知识、文化独立自由的追求。他应该是两种格格不入的名词。就像一个唱美声的,一个唱流行歌曲的,比如说刘欢唱天上一个星星,地上一个月亮,可叫他常梅兰芳的京剧他就玩不转了。角色错位,就使得学者不像学者了,官员不像官员,成了教授,博导,学术带头人,不伦不类。所以我再发表记者谈话的时候就说,我主张大学里面政学分离,政是你的行政,学识你的教学科研。大家知道,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就应该是角色明确,分工具体,效率高,在前线的社会,一个人是多面兽,什么都不谈,而现代社会就不一样了,工、儒、民、学、商要非常清楚,角色不能混乱,这就像过去,我们看运动会,进入十项,就是全能冠军,你看奥运会,有十项全能冠军吗?没有。刘翔只能跑,短跑,要他去马拉松,也不行。打篮球打得很好,打排球不一定打得好。
再说乔丹,乔丹是现在为止美国黑人中知名度最高的。他是打篮球创造了奇迹。他后来突然去玩橄榄球,玩得不行了又回来了。乔丹一个英雄仅如此,更不用说我们芸芸众生了。哪有三头六臂,又搞行政,又搞科研。所以我说,凡是大学里面当到副校长,副书记以上的,专心致志座校务党务,不要再做教授了,不要再搞教学了,不要再搞科研了。有的校长书记就不高兴了,他们说: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熬到副校长,校长,就把那些东西都抛弃了。他们不可能抛弃,为什么,这些人现在是高校里头已经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他们这些极少数人掌握着高校最多的资源,从人事资源到学术资源,到教学,全部掌握在九到十五个人之间,一般大学的党委,常委,就是这么多人。吉林大学大,我相信也超不过25个人。这些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那为什么我明知不可为,还说这个话呢,因为我是个学者,我不是个官员,假如我是个副处长,那我的校长一定会找我谈话,说我瞎胡闹,跟他过不去。可他找不到我,因为我是个普通的教授。我还有个提议,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应该明文规定国家公务员一律不得到大学当兼职教授,兼职院长,尤其是国家高级公务员,要起模仿带头作用。立即辞掉现任的的、兼职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院长。大家知道全国人大有个副委员长,是个民主党派的主席,除了在北师大兼任一个对外汉语学院的院长,至少我知道在四所大学兼任博士生导师,北师大,中国社科研究生院,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至少在搞三个博士生点。大家想想,作为副总理级的所谓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成天要处理那么多大事,还要出国考察,还要体察民情,还要处理自己党内的事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哪有时间从事教学科研带头人。这还不重要,重要的事,这四所大学,对于我们的徐副委员长,名正言顺的去拜访他。从他那获取资源,我们可以设想,合法合理地给他送若干万元的人民币。我要在林业大学做教授,他送我五万、十万是正常的。这就是腐败,腐败是什么,就是用不正当资源换取正当的利益。在座的还不够资格,想腐败也没有机会。所以我后来和跟我联系的同学说我们不讲学术腐败,我们说一些别的腐败,不搞研究挂名字,不写文章挂名字,不学无术,还当权威,所以我现在定了个规矩,不和本科生谈学术腐败,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谈一谈,要谈学术腐败要和领导谈,不过领导不会找我谈,后来我就和同学商量,谈一个读书与大学生活的题目。后来可能使我的山东话不标准,同学听成了大学与人生,题目又放大了,读书与人生题目太大了。这个题目我讲不来,我只能讲读书与大学生活。大家在座有些是研究生,实际上还是在大学,那么,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大家知道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陈平原教授,北大中文系的,去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叫做,读书:作为一种和好的生活方式,后来发表在报纸上,大家有兴趣地可以看一下,那么秦教授讲过的,原则上我就不重复了,我就想从我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观察谈一谈。我是81年读的大学,我想你们很多人81年还没有来到这个可爱的世界,我大概与你们的父辈基本上是一样的,我小时候的小学同学的孩子现在也有读大学的了。更早结婚的,孙子都很大了。所以回去之后,很多人都喊我爷爷。
那么现在我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读书与大学生活,我经常说20年前,25年前我不如在座的,因为那时候我在济南,济南不如北京,在山东师大,山东师大不如北京林业大学,25年之后,你们是不是能比我更优秀,应该是。那到底是不是,还有很多未知因素。但是,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读书,对于大学生活,还是有些体验的,就是因为多吃了25年的饭。我相信在座的就是十八岁到二十四五岁,那么读书与大学生活,如果你再读研究生的话,大学生活就读完了,有的可能在外地读的,有的是在北京读的。大学生活有很多让我们留下很美好的回忆。
去年是我大学毕业二十五周年,我回济南了一次,我们班四十个同学,回去了三十八个,有一个是出国了,有一个是生病了没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见了面,无论是男的女的,先搂了抱了再说。那种同学同窗之间的感情,只有二十年之后你们才能体会。有的头发没了,有的变得很富态,但是更多的男同学比大学更帅了,更多的女同学比大学更漂亮了。后来大家发言的时候不约而同一个主题,尤其是女同学,说早知道他们这么有出息,我们何苦跑到外面去找啊。找了还离婚的离婚,闹别扭的闹别扭,肥水怎么可以流外人田呢。但那时候我们都年轻,都还不懂得爱情。那个时候读大学是不准谈恋爱的,如果要谈朋友,一定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约好了,写个纸条,在哪个地方见面。那像你们现在,公开到搂搂抱抱的,现在时代是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读书,因为读的是师范大学,每个月有18块钱的生活补贴,吃饭不是问题,但仅够吃饭,买书那时候是几毛钱到几块钱,最贵得也就一两块钱。那一个月也就买一两本书,我真正的读书是从大学开始的。发现啊,那个时候的生活真的是很清苦,你们在座的太幸福了,生下来就吃得好,穿得好,想象不到读大学是那么的清寒。那时候我们最羡慕的一个同学是从山东的胶东来的,这哥们隔两天就吃顿排骨,结果自己瘦的和排骨似的。那个时候我们改善生活就是吃根油条,我记得大学四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在济南喝了散的啤酒,就是没有钱没有条件喝的啤酒。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清寒无比。所以不可能有丰富的感情生活,虽然那个时候我们山东师大也招了不少人,一共招3000多人,在校生,四个年级,一共3000多人。所以我们这个班四十个人,死了一个,从高年级又留下来一个,还是四十个,我们四年就一个教室,所以我说那时候我们不像读大学,因为那时候我们是高中读两年,所以就像读了高三高四高五。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然后吃了饭就回教室,不用抢座,下了课铃声一响就回宿舍,非常简单,没有你们现在丰富多彩。我真正读书是从北大开始的,北大的环境真的很适合读书,所以在座的各位,我建议大家读研究生到北大去读。我要是考不上研究生,我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学历史老师,考研究生了,浪得虚名,其实一点用也没有。如果大家要考研究生,我建议第一志愿填北大,你在林业大学读了本科,再到北大去读研究生,你的各个方面肯定完全不一样。我当时到北大的第一印象就是自行车多,为什么,因为没有自行车,根本赶不上下一次课。现在校园更大了,所以我觉得北大是中国最好的校园。有人说清华好,出了总书记,出了总理,那么下一任总书记有可能就是北大的。
现在的书记总理主要是科技类大学的,但民主党派的主席一般都是北大的。这就反映了北大自称是民主自由,其实就是散漫。北大最好的,给我一生受益的,作为教师的感受。教师对学生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对学生不管不稳,学生说这老师好,给他的评价很高。但有的学生认为是讲不好,说浪费了我们四年的青春年华。还有一种是现代版,今天把我领过去骂一顿,明天又找我谈话。后来我比较中庸,把所有老师总结了一下,我即不是现代版,不是太管学生,对学生比较客气,我也不是简爱版,因此我要求还比较严格。还有一个是交通,林业大学离城铁比较近,交通比较方便,我现在发现政法大学的本科生,在昌平的,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学,并不是因为素质好,而是因为他们对讲座特别的热情,只要是法科教授作讲座,一定是掌声雷鸣,一定是有鲜花,那种法科教授的讲座的热情啊,在北大是一定不可能有的。在北大,任何人做讲座,做完讲座就走人了,原来有3000人,等做完讲座只有300个人了。你讲得好,名气大,那不行,得我喜欢,不好就走。在北大,每天晚上,少说,三到五个讲座,政法大学,一天平均两场。现在政法大学在昌平,太荒凉了,其实也很近,半个小时,高速公路就过去了。我的意思就是说,大学生活本来就应该读书。可惜,当初我们少不更事,没有读更多的书。现在反过来看,我从学生变成先生了,这么多年,有了新的感受。我在我所有的课上,几乎都要讲一次怎么读书的问题。我觉得啊,你们这一代人非常幸福,你们生下来就没有生活物质匮乏,有的人可能家庭困难一些,但至少能够借到钱。我们那时候,都没有钱,借都借不到。如果借不到钱,你们现在还有机会从国家贷款。另外,你们现在有一个勤工助学的机会,我们那时候都没有。总而言之,物质生活匮乏,有的同学可能还好些。现在,大学生只要自励,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我在师大带了一个学生,本科生是师大的,研究生不是,七年完全靠自己做家教,穿得也很好,吃得也很好,学习也很好。学历史的,业余辅修英语,过了专业八极,还供弟弟妹妹上学。那么你们现在还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就是九十年末兴起的互联网,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过去我们讲一个大学在什么地方办,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个大学的质量,比方说,如果中国科技大学如果不是在安徽,是在北京或者是在上海,那么这个大学的名气就远远在人民大学之上,甚至超过清华。这个学校是中国科学院办的,可他在合肥,那就不行了,偏僻,生源肯定不行。这是过去,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些学科,一些大学,一些学者的命运。但互联网兴起之后,把这个时空距离给打破了,你到任何地方,只要有一个电话线,有一个电脑,就可以上网,一网联天下。这就改变了我们普通人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一次。所以,我们随便可以上网,百度也好,google也好,查到任何信息,所以,互联网时代也没有安全感。发e—mail,这是最不安全的了。哪一天有部门要查你,你是无处可逃。
最近我发现,最近十年的学生德的读书观念和我们那时候都不一样,大家基本上可以不用读书。做作业,就从网上百度一篇,就交了。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事03年,我开了美国历史与文化,全校有几十个人来选我的课,我已经感到很欣慰了,你想,在一个政法大学的法科院校里教这个科。一共有78个同学选了课,少说有50个人的作业是抄的。有的同学干脆原搬下来,字体字号都没有变。后来我给我们校长写了封短信,校长就找我谈话来着。我说我没有想到,政法大学号称是中国最好的法科大学,居然这么多人抄。法科应该知道知识产权,不能抄别人的。
我们校长说:嗯,这个问题是很严重。我说你们法科估计有60%是抄的,他说还要多。你想想,政法大学一般是一个老师两三百个学生可能还多,交上二三百份卷子来,他不可能全看。这个法科教授做这种讲座,一般是几千块钱到几万块钱。有的教授还鼓励学生,抄了白抄,不抄白不抄。后来我跟我们校长说,我们的公共课,比如说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90%是抄的,他说还要多。那么,比方说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抄,有一些课不用学,应付就行了。写作业也好,写读书报告也好,你不读书,一定是写不出来的。那么现在的同学们都上网,收集信息,网络资料,或者聊天,看片子,玩游戏。我可能是因为年龄原因,从来不玩游戏,也从来不在网上聊天。大家都知道游戏会上瘾,有的学校的校长反复的讲,孩子在家绝对不能玩游戏。现在小孩子玩游戏,会减少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毕竟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我有个同学,在山东济南,当山东省国际信用公司的副总,他对他儿子的管理完全是他父亲对他的管理。到现在都不然他接触电脑,我觉得这是不行的。他让他儿子练太极拳,写毛笔字。你不接触电脑,不懂得游戏,跟小朋友一起交流会很孤独。还有一个,人在小时候的那种童趣,我们小时候玩剪子包袱捶,其他没别的。现在小朋友如果不玩游戏,那它的童年就过得没有意义了。只知道读书考试是不行的。我向小朋友如此,中学生如此,大学生也如此。如果一个大学生完全不上网,完全不玩游戏,完全不聊天,那也不可能。该玩的玩,该聊的聊,该看的看。有的人说,网上什么都有,我百度一下就可以了。没错,网上是很多东西,但我和大家讲,中国的网络资源,特别是学术资源,跟美国比还是没办法比的。美国它过去一百年的报纸全都在上面,所以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能检索到你想要得任何东西,包括文献资料,中国做不到。我们中国上网的文献主要是实验性的。只有一些书籍和文献。
大家知道,我们连晚清的档案都没有整理出来。所以,单靠网络,是解决不了学习、文化修养的问题。网络是什么,网络其实只是个手段,辅助手段,网络的东西是网上的,不是你的头脑里的,他在数据库里。所以网络友好也有坏,别人吃过的东西你再吃,你应该自己亲自去做,亲自去体验。大家应该有这种感受,你从一篇报纸上看的新闻一定比你在网上看的新闻印象深刻。你们一般在网上呆的时间比我长,我一般一天两个小时,我的颈椎和背已经酸疼到麻木了。在网上看东西,与你坐在凳子上看书,躺在床上翻书,跟趴着看书,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网络的信息太多也太滥了,真的是鱼龙混杂,不容易辨清。读书本来是一种寻找乐趣的方法,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何感受,反正我现在如果回来心情不好,我就会去翻书,慢慢地心情就变好了。我觉得书是我们读书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教书与左眼就不一样,但凡是读大学,度过研究生之后,不可能没读过几本书,哪怕你以后去经商,从政,你对书的感情还是非常强的。毕竟你从小学到研究生是一个漫长的,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把这一段经历抹去了,不读书了,读烦了,读烦了,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读书的乐趣。你读的是教材,读的是教参,为的是应付考试。有人说,读书读多了就成了书呆子了,我认为说读书会成为书呆子的人一定没见过书呆子。如果真的成了书呆子,这个认识看着呆,其实它是大智若愚。读书不会呆,只会越读越聪明。把知识读得越来越多,变成自己的,一定不会是书呆子。你见过哪个教授是呆的,我记得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说那些人呆,总有人走路撞到树上,撞倒电线杆上。大家知道古往今来有很多禁书,古人很多人都是下着雨,下着雪关起门来读书。有人说读了坏书,犯了错误,那是这个人意志薄弱,有几个人是读了坏书会犯错误的。比如说,看那些杀人犯,强奸犯,抢劫犯,有几个人是读了书去杀人抢劫强奸的。就是因为读书读少了,他要是读法律书,读历史书,他抢银行也抢大的,不抢储蓄所。杀人他也杀名人,杀了名人他也就成名人了。所以读书无所谓好坏。所以有人说要堵嘴好的书,也要读最坏的书。我还觉得一个人如果念一些黄书,坏书,经不住考验,意志也太薄弱了。在座的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过《金瓶梅》,这本书美国也有,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没有什么,我们就是把这些东西搞得太神秘了。网络时代,在网上什么东西都找得到。我儿子今年是14岁,四年以前就什么都知道了。网络你管不了,与其管它,你还不如疏导他。我小时候父母说小孩怎么来的,说是从铁道上捡的,我们也就信了。现在你说小还是从马路上捡的,他立马就骂你。不可能小孩总是停留在以前的阶段。所以,只是应该开放,人性。大家都已经满18岁了,这些书也该读了。如果黄色的书没读过的人,还叫成年人吗。我记得贺卫方教授讲过,结婚了后干的任何事比黄色书写的还黄。总而言之,什么书都可以读,读书无禁区。读书无禁区最早是一个教授的文章,标题叫做打破读书的禁区。后来编辑改为读书无禁区。那时候金瓶梅只有高干才能买到,大家想想,凭什么高干就能镀金瓶梅,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读。在文革前,二级教授可以买金瓶梅,后来香港印了套全的,现在内地很多学者都有金瓶梅。所以读书大家不要有所顾忌,我觉得读书就是我们正常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们正常的生存状态。什么书都该读,就是博览群书。我们知道工人应该做工,农民应该种地,教师是教书育人,学生是干嘛的,学生就是应该读书。遗憾的是现在读书已经变成了考试的一种工具。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开始,甚至是幼儿园,过的都是非人的生活。我记得我们那时候虽然也很苦,但精神上很丰富,回家做完作业就蹦蹦跳跳疯玩去了。包括读高中,最苦的两年,挑灯夜战,但最多也只读到11点,现在不行了,现在的学生都没有周末,三年的课程两年就学完了,第三年全心全意复习,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考试。你说小学、初中、高中都考过来了,大学还是得这样,很多同学读大学就是重复我当年,不是读大学,是读高四高五高六高七,还是跟着老师上课,记笔记,背笔记,考完试仍笔记。到最后,怎么样读书,怎么样发现问题,怎么样解决问题,怎么样写东西,不知道。我今年是第一次在政法大学带研究生,给我刺激不小,写论文,从选题、资料,全都是我弄的。怎么样选题,本身是作为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怎样去查资料也是作为一个本科生、研究生最重要的掌握技能之一。怎么样去寻找问题,到最后写成初稿也是最基本的。然后是怎么调整,最后是定稿。如果一个大学的论文是对前四年的总结,如果是研究生毕业,就是对前七年的总结,我的意思是说,因为我的要求比较严格,比较负责人,我感受到,政法大学号称中国最好的法科大学,他的毕业论文的水平之差,完全出乎我的想象。我在北师大带的毕业论文,基本上都能达到要求,研究生论文发表没有任何的问题。为什么,政法大学硬件很强,软件不好,因为它学生太多了。图书馆,如果作为一个法学院来讲,是很不错的,但作为一个大学的就差远了。
基本的书找不着,如果没有老师,只有书的话,书就是无形的没有声音的老师,可那很多书都没有。所以我感受到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很多同学有意无意的,愿意不愿意的,成为了这种体制的殉葬品。很多大学生读了四年,加上研究生7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我觉得这些同学对不起他们自己4年或5年或七年的青春岁月。
为什么了?我总结了几点原因。原因之一:最该读的专业书没读,最基本的技能训练没学,如标点符号都不会识别,顿号的地方用逗号,逗号的地方用顿号,意思完全不一样,很多同学都不会用标点符号。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个问题呢?原因很多,学生素质下降了,学生素质王司马下降呢?招生太多,师资跟不上了,教学质量下降,所以北大的XX教授说了,大学是个养鸡厂,养了很多鸡,下了很多蛋,但是蛋是孵不出来的,鸡肉也不好吃。我觉得大学不应该是这样,无论如何大学硬件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尤其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和学生所能改变的。怎么办呢?我们只能运用现有的条件补充自己-读书。在大学期间,在本专业,读上100本名著,在浏览上几千本书,大学四年没有浪费。什么叫名牌大学毕业生?就是说他应该把本专业最基本的书都读完。什么叫自学成才呢?抓一本是一本。不管大家将来从事什么专业,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是专门来专心致志读书的,特别是女生,将来不可能象现在在大学一样,专心读书了。现在读书,把本领学好了,将来就能赚钱,这是最实惠的。还有,读书会让你充实,有的人觉得无聊,但他读书后会发现这世上还有存活的希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来往往,很无聊,但当你去书店看看,到国家图书馆去看看,你会找到读书的乐趣,还能从书上读出些人的尊严。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经常去国家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去国家图书馆应该恨近,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到,你们应该经常去国家图书馆,大家一定要把国家图书馆利用起来,经常去。而且可以十天左右去一趟大书店,尤其是海淀地区,比如万圣,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级等书店。你到那个地方去,不买书也没关系,你就乱翻书,比如说我带的这本书的几个插图,有个老人,九十多岁,躺在床上看书,这是40年10月22号,希特勒对伦敦狂轰乱炸之后,三个人在书架上翻书,这个给人的印象十分震撼。是吧,没有照片根本就没有这个效果。为什么一个老头那么大年纪了还在床上看书,为什么这三个五六十岁的人,在对伦敦狂轰乱炸之后的烂摊子里还能看书,如果你不去乱翻书,你就看不到,假如你利用一个周日,到第三级或万圣随便翻上那么一百本书,你的收获就要比你看一天的网大的多。而且你看了一天的网下来脖子是硬的,翻一天的书,翻着是很舒服的,感受,感受,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读书了,大学生活就没有虚度,没有读书,其他的生活再丰富,大学生活也是有缺憾的。所以,我建议,如果本科同学没毕业的,利用这点最后的快乐时光好好读书,如果你是研究生同学,就把你过去大学没读的书赶快补上。不然的话,等找工作你才发现该读的书没有读,工作了没时间读,那时候只能是后悔了。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卖后悔药的。
第三篇:读书与人生演讲比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大家都读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便是读书。闲暇时,我喜欢一个人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静静品味书中的故事。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同情的泪花;也曾为《皇帝的新衣》中愚蠢的皇帝而捧腹大笑;更为居里夫人、诺贝尔他们追求科学,坚强执着的精神而感动。
大诗人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一本好的书,能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这些文学大师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渗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与读者交流。《巴黎圣母院》充满着雨果对腐朽教会的愤怒,洋溢着他对爱,对人道主义的向往,书中始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论语》中流露出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普希金的诗歌中洋溢着对邪-恶统治的痛恨??它们教会了我识别善与恶,教会了我去行善,去痛恨邪-恶。我从书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真、善、美。
一位导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养的缺失,缺少阅读便会缺少文化的沉淀和底蕴。而一个缺少热爱阅读的人的民族势必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当我们时代的精英,不再走进图书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当我们关心明星娶妻生子胜过鲁 迅的诞辰,我们将会变得多么可悲!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了阳光,生活便失去了色彩,没有了翅膀鸟儿就无法飞翔,没有了书籍,我们又该去向何方? 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在他生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读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叔本华也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以色列)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狭窄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一大摞教科书外,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的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荒漠,人生色彩逐渐暗淡。不仅是学生,整个中国国民读书状况也成问题。据2003年调查,目前中国国民保持读书习惯的仅占5%。在识字人群中能够做到平均每月读一本书的仅占51%。在中国识字家庭中61%有藏书,而韩国1995年96%的家庭有藏书,500本以内达93%。从总趋势看,中国国民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这个状况令人担忧。
同志们,和我一起热爱读书吧!让书香伴我们快乐成长,让书籍滋润我们的人生!让读书改变我们的人生,让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
谢谢大家!篇二:读书演讲稿: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毕雪飞
读书与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让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读书与人生,是自古至今多少人实践了的人生平凡而伟大的课题。读书的人生是美好的,美好的人生要读书。这是一个正反都成立的哲学推断。一位伟人这样说:“书籍将引入万花筒般的未来世界。”所以我们的祖宗就教导子孙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外的名人、成功者都喜欢读书,他们从书中获得人生智慧,又用这些智慧去取得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星光隐退在浩瀚的天际里,此刻已是夜深人寂之时,白日的喧嚣嘈杂倏然退去,心灵静谧得如一泉清水。若在此时,独坐在书桌前,拾一本书,再慢慢地品着书中的韵味,这或许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吧!
伟大的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细细地想想,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跋涉,在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中,我们都会有欢乐、有困苦;也会有所思、有所想。这苦、乐、思、想的源头便是我们从书中受到的启示。
如果说人生如画,书就是那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人生如海,书就是那奔泻的江河;
如果说人生如山,书就是那绵延的山峰。
灯光如豆,一卷在握,可以和屈子同愤,跟李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的短暂从志多慷慨的曹操口中娓娓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从范仲淹笔端流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的无奈从杜甫对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的叹息中表
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的伟绩从英勇无畏的文天祥的悲歌中流传!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便是在读人生,读祖先的人生,读作者的人生,读自己的人生。读书,更如赏花,每一种花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每本书,也都有各自的精妙之处。当孤独、寂寞时,我们读书;当失意、困惑时,我们读书;当成功、喜悦时,我们也读书。读到悲伤处,我们为之流泪;读到高兴处,我们为之兴奋。好如酷夏之凉风,更似寒冬之暖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催人奋进,贯穿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拥有了迷人的色彩和温馨的梦想。当我们读着那满页的文字,再透过那文字背后的栅栏时,我们会看到那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变迁,还有那祖辈的身影。是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书给了我们人生的起点,扬起了我们生命长河的风帆。
读书首先可以增长知识才干、培育道德,开启美好人生之门。俗语讲一生读书、一生聪明,一生读书,一生光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心胸开阔、气度高雅、形象清俊、品格升华。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社会形象和人生价值。世界上没有一种事比读书更让人得益。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无不从读书来,又从读书中大进步。书是人生无限的宝藏,谁肯开发、懂开发、坚持终生开发,他必定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类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人生真理,说明读书更是人生最大的法宝。
书能让愚人变智者,落后变先进,平凡成伟大。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果然能读书,能朝书本指引的光明之路而行之,势必笨鸟先飞早出林。也一定能在持久深入的读书人生中改善自己我,改变人生,取得成功。这样不会白来一趟人生世界,让父母亲养育我们有所期待,让亲人朋友有所期许。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篇三: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
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读书便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三毛说,我读书,让我多活几度生命。虽然她自杀了,但我们的人生长度和她比起来显然要少了许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对话。一本好书,可以给与我们太多的东西。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
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然后??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书中即便没有颜如玉,但书中却有真、善、美,书中自有正能量。
对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养的缺失。而一个缺少阅读的民族势必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我们时代的精英,早已不再走进图书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我们关心明星绯闻胜过关心文化事件。
当莫言诺贝尔奖的热潮过去,还有几个人去看他的书?2011鲁迅诞辰130周年,有几个人纪念。而法国是如何纪念雨果诞辰的,德国是如何纪念歌德席勒的。2002年,雨果诞辰200周年,法国将那一年定为“雨果年”,有800多项纪念活动。我们呢?2011年元旦前一天凌晨,史铁生逝世,他的身体器官连夜捐赠,可是又有几个人沉浸在他逝世的哀痛中。
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了书籍,我们又该去向何方?
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在他生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起成长?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
读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
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国民阅读调查:日本的40本,法国的20本, 远低于韩国的11本,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以色列)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
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
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狭窄了。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一大摞教科书外,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的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荒漠,人生色彩逐渐暗淡。
另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民保持读书习惯的仅占5%。从总趋势看,中国国民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这个状况令人担忧。
不说整个民族,说我们自己。中国人年均读4.3本书,而我们呢,是不是像工资、像假期一样拖了后腿。
就像上次讲的心理健康一样,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下自己的精神境界,关注下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灵魂。
在整天忙碌之余,会不会感到精神空虚。十年之后,我们是否要变成脑袋空空,大腹便便的人。
好,我的演讲完了。篇四:读书让人生更精彩的演讲稿 读书让人生更精彩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让人生更加精彩》,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但我只是把从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感悟到的东西拿来与大家分享、共勉,保证都是原创,不含任何山寨、盗版的成份,即使讲得不好,也请大家多多鼓励、支持这种原创精神。
社会名望资本转换。遗憾的是,据统计中国超过50%的成年人一年不读一本书,而日本人超过50%的人每月读3本以上的书,就是在发生大地震时地铁车站上,日本人几乎没有发出任何牢骚和喧闹,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看书看报,这就是日本产生了1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自已培养、具有中国国籍又被中国认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有莫言一人的原因。日本在近代史中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现在又有领土争端,我们都很痛恨,但日本人这种好学求知的民族精神却值得我们反思和认真学习。平》、《堂吉诃德》、《好兵帅克》、《白鲸》以及卡夫卡的《审判》、奥威尔的《1984》、加缪的《鼠疫》等文学经典,而且不是青少年版,都是全译本,仅今年上半年我结账支付了3000多元。现在我感觉我儿子成绩不是班上最好的,但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我无法预测他的将来,但我相信只是坚持下去,他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快乐而智慧的人。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部分,为你的家人读书,特别是为你的孩子多读书。
我讲的第三个部分主要是个人感悟,就是读书让人生更加精彩,主要有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本身是自由的,等人的时候可以在车上读,坐飞机一个来回可读完一本书,睡觉前顺手在床边拿起一本书就读,当为自己思想的火花与书中的观点相契合印证时那一瞬间的欣喜绝不亚于佛教迦叶尊者听释迦牟尼讲经时拈花微笑的境界。读书本身并不必然帮助你实现生活中的种种愿望,但它让你在不能实现这些愿望时能够平静地接受。热爱读书可以让你远离不必要的应酬娱乐,也就减少了犯错误的可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当我的生命走向终结的那一天,除了留给子女房子票子这些有形财产外,也要留下一捆好书,留下在春日斑驳的阳光下一起读书讨论的温馨记忆。第二个体会是读书让人超脱所处的平凡琐碎的世界,体味多样的人生和不同的境界。读哲学书籍让可以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波普尔、萨特这些思想巨人的学说中追寻人类思想的演化变迁,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性,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学说;读历史书籍让我们领悟历史的干姿百态,以史为鉴,指导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活;读传记让我们代入到历史关键时刻伟人如何权衡并力挽狂澜的具体场景,可以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决策水平;读文学名著可以为我们带来崇高和美的享受;读投资经典作品可以学习江恩、巴菲特、索罗斯这些大师的投资哲学,让我们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在平常的投资中积小胜为大胜。
第三个体会是读书可让我们更加理解中华民族中的精英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体现出的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精神,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的是洁身自好渴望自由的精神,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是严于律已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以不息,我们只有从传统中吸收有益的成分,以自己和行动来让家庭、单位,社会、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哪怕只是一点点改变,只是很小的一点点,坚持下去,一一代代传承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五:《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 《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古往今来,读书一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与人类不断的学习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而书籍就成了记录知识、传递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记载了人类发展的点点滴滴。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流连于书中不可自拔呢?是的,答案呼之欲出。从百家争鸣的时代说起,我们熟悉的圣人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从这个故事衍生的成语韦编三绝就是说明了孔子读书勤奋。
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一头绑住自己的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也因此而来。如今,家里的长辈、学校的老师也用这个故事教育 孩子们要勤奋学习。
再说,近代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的爱书之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读书之人。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去卖掉,换回来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放个辣椒在嘴里嚼着,辣的额头冒汗,他就用这个方法驱寒读书。也因此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先生永远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爱读书之人多不胜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中又有谁是不爱读书的呢?例如:李白、杜甫、范仲淹、苏轼??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将如何传承呢?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华丽篇章又将由谁来书写呢?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又该由谁了实现呢?
中国,一个古老而迷人的国度,这里有最灿烂的文化,这里有最可爱的人民,在这里,能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展翅翱翔,这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这里能接纳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这里美好、和谐、海纳百川?? 也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实现小康生活的梦,是追求公平正义的梦,是共同富裕的梦,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 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梦想构成了这绚丽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
就是自我梦想的实现,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唯有读书。书是一束光,能把身处暗夜中的眼睛点亮;书是一团火,能把寂寥寒冬中的心暖化;书是一片云霞,能使人心充满一片美好的向往;书是一阵清风,能驱尽你身上的暑热,使你感到一阵凉爽、舒心。
第四篇:读书与人生1
读书与人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读书时间呈现整体性下滑,为了鼓励人们多读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4.23”在文学界有种特殊意义,莎士比亚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便是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许多杰出的作家都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可说是别具意义。
哲学家吉尔伯特曾经讽刺人类不过是剃净了毛的猴子,史密斯据以反驳的理由是:人类会著书,会读书。人类能将心灵的精华诉诸文字,流传后世,也只有人类,才能阅读先哲的智慧,从中获益。
拿破仑有句名言:“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令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于无知的征服。”此话从这位雄霸欧洲的帝王口中道出,更添一番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无疑。对于知识的追求,令人身心愉快。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之意不在寻求什么“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需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他走遍全世界。宋代诗人尤袤对书的赞语更富于浪漫的味道,所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贫贱读之以当友朋,寂寞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书人心境,历历可见。静夜如水,放下帘儿,独自于灯下展读,悠悠然。夜读的境界醇厚如酒,以至“三更有梦书当枕”,连梦中也飘逸出阵阵书香了。
雨天读书另有一番幽趣。在滴滴答答的敲檐声中最宜于开卷了。选择一个惬意的姿势,让整个心灵浸润于书的泽惠里,怡然如西湖卧游,静定如枯荷听雨。待街灯四起,掩卷沉思,心里是抑制不住的莫名的怅惘和美丽的忧郁。
读书是件乐事。郑西得一册所需古书,“往往大喜数日,如大将之克名城”。不得已而售书时,竟如“李后主挥泪斩宫娥”之黯然。一册册书,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时光。
不过,坐拥书城须时时输入相识的清新空气才是。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是纵意书卷。现在,我向大家发出倡议:
1、学会选择一本好书,一本好书是一生的挚友。
2、学会品读赏析一本好书,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3、学会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劳逸结合,提高书的价值,从而升华自己。
然而,对于今日的读书人来说,要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柱青灯,则要抵制更多的诱惑。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浪淘沙,留下了一群痴心不改的真正的读书人,他们更为执著地坚守人类的精神空间,努力探寻着。
一本好书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书是小人生,人生是大书。让我们在世界读书日的今天,学会择书,学会品书。由小入大,在书的小人生中,感受人生大书的真谛。
第五篇: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
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读书便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三毛说,我读书,让我多活几度生命。虽然她自杀了,但我们的人生长度和她比起来显然要少了许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对话。一本好书,可以给与我们太多的东西。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
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然后„„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书中即便没有颜如玉,但书中却有真、善、美,书中自有正能量。对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养的缺失。而一个缺少阅读的民族势必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我们时代的精英,早已不再走进图书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我们关心明星绯闻胜过关心文化事件。
当莫言诺贝尔奖的热潮过去,还有几个人去看他的书?2011鲁迅诞辰130周年,有几个人纪念。而法国是如何纪念雨果诞辰的,德国是如何纪念歌德席勒的。2002年,雨果诞辰200周年,法国将那一年定为“雨果年”,有800多项纪念活动。我们呢?2011年元旦前一天凌晨,史铁生逝世,他的身体器官连夜捐赠,可是又有几个人沉浸在他逝世的哀痛中。
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了书籍,我们又该去向何方?
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在他生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起成长?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读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国民阅读调查:日本的40本,法国的20本, 远低于韩国的11本,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
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以色列)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
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
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狭窄了。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一大摞教科书外,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的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荒漠,人生色彩逐渐暗淡。
另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民保持读书习惯的仅占5%。从总趋势看,中国国民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这个状况令人担忧。
不说整个民族,说我们自己。中国人年均读4.3本书,而我们呢,是不是像工资、像假期一样拖了后腿。
就像上次讲的心理健康一样,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下自己的精神境界,关注下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灵魂。
在整天忙碌之余,会不会感到精神空虚。十年之后,我们是否要变成脑袋空空,大腹便便的人。
好,我的演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