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三项重点工作”看司法行政工作大有作为
从“三项重点工作”看司法行政工作大有作为
一直以来,普通老百姓对司法行政工作是知之甚少。即使有强烈的直观感触,也仅仅是监狱劳教等个别强制性职能。其实,有些司法行政干警对司法行政工作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归根到底还是部分干警,甚至是领导干部对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直到2010年初,中央政法委“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提出,很多人才发现司法行政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甚至是能独挡一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广大干警一同探讨学习。
一、客观理性认识,正确把握当前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对司法行政工作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三项重点工作”每一项都与司法行政职能密切相关,给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另一方面鉴于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严峻形势,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任务和要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客观分析,辩证对待。
机遇:当前,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中央政法委关于“三项重点工作”的部署。首先,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定位。司法
第二篇:从基层公安工作看三项重点工作开展
从基层公安工作看三项重点工作开展
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有重大意义,如何把“三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既要紧扣民生脉搏,又要立足和谐社会建设,同时要不断推动理念机制创新。基层公安工作单位要以努力争当社会矛盾化解的主力军、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公正安全执法的践行者为目标,结合基层公安工作的实际,笔者就“三项重点工作”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完善常态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矛盾化解水平
社会矛盾化解不仅是坚持执法为民的基本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更是我们肩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工作,社会矛盾纠纷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工作开展的常态化、规范化机制。
(一)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构建情报信息网络,着重强化特殊敏感时期等重点时段敏感问题相关信息收集。利用社区红袖标义务巡逻队成员性质的广泛性和渗入性,深入开展情报搜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分析研判,围绕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判各类深层次、内幕性和预警性情报信息,积极预案、多措并举,坚决把问题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二)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要针对当前治安特点和走向,最大限度整合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治安卡口、群防群治等现有资源,着力提升诸警合成、综合警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三)完善维稳工作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安定事端,切实分析警情舆情,找准问题症结,认真做好应对工作,全面做好矛盾的源头性化解,严厉打击各种非访活动,保持社会大局平稳可控。
(四)完善常态化公安信访机制。坚持领导接访、源头控访、减少初访,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要通过教育疏导、爱心帮扶,分类解决;通过健全督办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办结时期。
二、寻求管控技防突破,拓展社会管理创新层次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全新的思维模式、全新的工作举措,突出关键、重点重抓。通过寻求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变化、新发展、新突破;注重破案途径,培养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绩效问责制度。
(一)坚持在打防控一体化上寻求新突破。牢固树立防控理念,坚持严厉遏制犯罪,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建立实时防控的动态警务模式,积极探索社区、社会警务工作的新模式,强化重点时间、地点、人员的分析研判制度,牢固树立全面治安意识,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工作开展有重点有步骤;强化巡防制度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要注重拓展案源、提高见警率、盘查率和现场查获率。
(二)坚持在实有人口管理上寻求新突破。树立人口治安管理为重的理念,把流动人口、刑释人员、作为管理重点,落实专管人员,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做到动知行、行知因。完善人口管理方法,以派出所工作对象为重点,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从场所行业、高危人群、研判信息、走访群众注意发现线索,破解人口管理特别是高危人员管理的难题。
(三)坚持在基层全面防治上寻求新突破。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调研论证,科学进行规划,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着重抓好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深化群众义务巡防“红袖标”工程,坚持群防群治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基层防治宣传工作,营造强大的防治舆情氛围,进一步拓展群防群治制度的深度;落实全面监控工作,不断规范治安卡口建设,确保其正常运转。
三、把握执法管理监督,推进公正安全执法进程
公正安全执法不仅是公安工作的底线,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更是凸显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我们的执法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一)转变执法理念。以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为载体,组织民警广泛开展执法安全化、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换位思考,在民警思想深处根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理念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民警思想防线,把执法安全规范责任落实到个人,坚决杜绝违纪违规问题发生。
(二)提升执法素质。坚持民警培训制度,对民警集中进行法律知识、执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群众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结合《江苏省公安机关执法安全防范工作若干规定》学习,落实到日常执法工作中去反思,定期组织业务骨干、执法标兵和经验丰富的老民警集中授课,强化岗位练兵和“传帮带”。
(三)规范执法管理监督。坚持从基层民警日常活动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入手,制定包括执法办案、户籍管理、消防管理、治安管理、窗口服务、110接处警等涵盖整个公安工作的执法标准化规范,明确岗位职责、执法标准、执法流程、岗位技能,严格落实相关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管、强效落实。最大限度地将执法活动置于统一标准下规范运行,实现对各项执法活动的即时性管理、过程性管理、系统性管理,确保执法公正廉洁。
三项重点工作本身就是工作创新,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予以推进。基层警务工作就是要立足民生、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切实的把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不断强化便民利民措施、向服务型组织转变,彰显人文关怀。加强便民工作,对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信访窗口建设,在规范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做文章,完善“一站式”服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重点群体情况,创新工作举措,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减轻当事人的奔波劳苦。同时,基层公安机构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理念,细化管理标准,增强广大干警责任意识;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形成更加科学的社会执法管理制度。
三项重点工作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基层公安机关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警务服务工作和自身建设,努力使化解社会矛盾水平有新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方法有新改进,公正廉洁执法能力有新进步,把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变成推进基层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三篇:司法行政工作浅谈
司法行政工作浅谈
根据“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作为一名乡镇司法助理员,我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是要调配充实人员,满足基层需求。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每个乡镇司法所应迅速配齐2-3名工作人员,从法律院校中招聘一些具有扎实法律理论功底的青年学生增补进司法行政队伍,进一步优化基层司法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运转。县财政应将司法所工作经费和人头办公经费纳入预算,使司法所享受与派出所等部门同等待遇标准。司法所办公用房修建后,其办公设备也应由县财政配套解决,保障其达到省、市、县要求的司法所标准“两所一庭”的规范化建设。
三是要完善我国农村调解纠纷机制。提高农村村民对调解工作的认识、可通过向村民发放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指南,宣传调解成功的典型纠纷案例等措施,加强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调解适用的范围、调解的性质,实效等的认识;提高调解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多元化格局的“大调解”机制。建议通过“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面整体联动”的方式形成的集控制、调解,处置于一体的“大调解”机制,从而实现人民调解,基层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等多种纠纷处理机制有机融合,发挥合力。
1四是要扎实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帮困扶助。最后是要切实加强安帮和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建立安帮和社区矫正经费的全额保障制度,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行政运行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发展的需求,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
第四篇:三项重点工作
“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典型经验
6月26日至29日在广东深圳和广州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交流推广了广东和各地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11月4日至6日在山东潍坊和济南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了全国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和经验。2009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后,公安部党委高度重视,要求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载体,总结经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管理等问题,不断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各地以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了公安机关动态环境下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围绕三项重点工作 凸显司法核心价值
围绕三项重点工作 凸显司法核心价值
-------凤阳法院总铺人民法庭2011工作综述
2011年12月20日
凤阳法院总铺人民法庭负责审理凤阳县总铺镇、殷涧镇、红心镇、大庙镇四镇范围内的民事案件和部分商事案件,现有四名正式干警。2011年总铺法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巡回审判和工作创新为两大抓手,不断强化政治建设、能力训练、作风养成、规范管理。坚持和凸显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大力倡导优良审判作风,着力加强巡回审判,积极探索诉前和诉讼联合调解,推出全省首家基层法庭 “便民QQ”和“便民微博”,各项工作展现全新面貌。2011年,总铺法庭共受理案件345件,办结312件,结案率91%,90%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无涉诉信访,案件质效进一步提高,获得群众和社会各界良好评价,三名干警获市县级荣誉,集体获县级表彰。
一、弘扬优良司法传统,大力开展巡回审判。
教育法官准确理解和高度认同乡村司法和巡回审判政治政权属性以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做到司法工作的能动和自觉。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要求,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及“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凤阳法院近年来搭建起来的以人民法庭为基础的“巡回法庭、审判站和办案工作点、村级审判协理员”等多维度、多层级的司法工作网络和平台,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总铺法庭规定,涉及赡养、残疾人、老年人、当事人经济困难、路途偏远交通不便的案件一律要采用巡回审理的方式,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法官通过审判站、点有案办案,无案送法,努力化解矛盾。平均每10天左右,法庭就要在审判站或工作点开展一次集中办案和司法宣传活动。全年在大庙镇、红心镇巡回办案工作站及梅市村、殷涧镇宋集社区等偏远社区村委会开展巡回调解、庭审110件次,司法宣传受众约1000多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受到群众欢迎。
巡回审判一般路途较远,要携带电脑、打印机,涉及庭审场所的选择和布置、庭审秩序保障、摄影摄像等诸多事务,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难度比坐班式办案要大得多也要辛苦得多,一次巡回审判下来至少要奔波100多公里,经常是晚上七、八点钟天黑透了以后法官们才能回到家。但干警们始终恪守“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巡回审判,从不叫苦叫累,以辛勤的工作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赞誉。
二、积极参与管理创新,努力探索司法新途。
(一)诉前联合调解成效显著。诉前联合调解是总铺法庭2011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2011年总铺法庭与辖区内的党委政府、基层社区和村委会、派出所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结成广泛联系,全力建设大调解工作格局。确定诉前联合调解包片责任区和责任法官,接到基层组织协助解决诉前纠纷的请求时,法庭会迅速派员参加联合调解,依法协助或主导调解、解决土地、山林、水面等各类涉农纠纷和地方信访事件。对群众在诉前自行到法庭要求处理的婚姻家庭、买卖借贷等民事纠纷,不是简单地推到立案庭或法律服务机构,而是认真了解案情,及时与纠纷对方或有关基层组织进行联系,当即予以解决或预约进行联合调解。通过广泛的诉前联调工作,法庭全面融入了辖区基层维稳和各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司法职能。全年参与地方各类纠纷调解和重大信访事件化解40多起,单独或协同解决婚姻家庭、涉农承包、宅基地使用、买卖借贷等纠纷30余起(未形成诉讼),有效化解率达75%,有效化解量占法庭同期受理案件总数的10%左右,为当事人节约了支出,减少了社会管理成本,受到辖区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欢迎,也缓解了法院审判工作压力。
(二)委托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逐渐发力。对部分符合委托调解的诉讼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庭委托当事人所在地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村委会等有关基层组织和个人进行诉外的调解劝解工作,遵照依法自愿、便民高效的原则妥善处理委托调解事项地,全年委托其他组织和个人调解案件11件,法庭的委托调解工作逐渐步入正轨。2011年,总铺人民法庭对辖区内部分镇、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人民调解员就《人民调解法》进行了集中或分散培训和实战演练,重点辅导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制作、公证和司法确认程序,促进了辖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加强。与总铺镇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黄泥铺社区村民委员会等多家基层组织结为人民调解共建试点单位,并与本院立案庭进行了沟通协调,说服和引导辖区未起诉或准备起诉的群众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纷争,充分发挥诉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和作用,逐步在本辖区内建立流畅和有效的诉讼和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
(三)与时俱进“法庭QQ”高效利民。2011年,总铺法庭在司法便民、司法公开措施上也与时俱进,不断出新。针对QQ普及率高和保有量大的特点,在腾讯网开通全省首家乡村法庭便民QQ和法庭官方微博,利用QQ即时通信、可手机挂载、好友终身粘连、好友自动推荐、更新内容自动显示等功能为审判工作服务,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法庭建设及审判工作照片等上传到QQ空间,目前已发布法律法规30篇和照片数十张,发布法律提示及法庭工作微博50条,有13名当事人与法庭加为好友,司法宣传覆盖面广也比传统手段持久高效。法制日报、新华网、中国法院网、安徽法制报、安徽法院网以及人民网、凤凰网等十余家媒体对“便民QQ”做法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与辖区五所中学进行沟通,建立覆盖辖区大部分中学生的法制宣传QQ群,定时群发法制教育案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效果。
三、强化工作规范管理,做到公正廉洁司法。
2011年,总铺法庭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以规范促公正,向管理要质效。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司法公开措施。认真执行最高法院关于审判公开、加强民意沟通、司法便民等工作意见,通过展板、公示栏、法庭QQ等张贴、刊登法律法规、案件公告、法律小贴士、管理规定、工作巡礼等,应该向当事人公开的司法环节和内容全面公开。二是全面加强管理工作。庭审、裁判文书制作、审限管理、司法鉴定、信息录入、卷宗装订等工作严格执行本院和上级法院各项规定,规范司法行为和内部管理工作,全年无案件涉访,无错案、不合格、超审限案件,一审服判率达96%,发改率不足2%,案件质效和审判管理质效全面提升。三是人性管理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科学的健康观、饮食观。严格廉政管理,设立廉 政登记簿,开辟法庭菜园,坚守司法廉洁,全年无针对法官工作作风和司法廉洁的投诉和举报,法官上交礼金、礼品价值六千余元。四是宣传调研工作取得突破。努力建设学习型法庭,鼓励法官多读书、多写作,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2011年在《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及中国法院网、安徽法院网等媒体发表论文8篇和宣传稿件28篇,实现了凤阳法院《人民法院报》论文零突破。一名干警在中院法官风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改变了过去基层法庭法官厌写作、能力低等现状,宣传调研工作走在全院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