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OTHER VOICES,OTHER ROOMS》(美)杜鲁门.卡波特 著
1,无论一个作家想象力多么丰富,无论他的人物在小说里看起来是多么新颖,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现实人物的影子,这些人原本就以某种形式贮存在作家心中的某个地方。因此,发现作家的小说人物有继承作家心性的痕迹毫不奇怪,不仅仅是那些与他相似的人物,他创作的所有人物身上都有。
2,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3,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第十七章第九节
4,挡风玻璃脏兮兮的,沾满了雨水痕迹和撞烂的昆虫,有一处还碎裂了,看上去像爆炸的星云。
5,他幻想假如他也像小加伊一样,中了魔法被带到冰雪女王的冰封宫殿,那又有谁会勇斗强盗骑士,前来营救他?不会有人来的,真的没有人会来救他。
6,乔尔咬着嘴唇,沉默了片刻。他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但真要问出口,又觉得很尴尬,因为对自己的血亲都这么不了解,好像挺难为情。
7,但是拉德克利夫只是奇怪地笑了笑,仿佛被什么笑话逗乐了,而这笑话不好分享,因为不知内情的人参不透其中的玄机。
8,教堂荒弃的墓碑在野草中若隐若现,像是朵朵石头花。
9,家家驱车缓缓驶出小镇,像悲伤的送葬车队,他们身后只留下可怕的寂静。10,这哄闹的焦点是自己,乔尔顿感自豪,又夹杂了些许恐惧。11,现在已近黄昏,大片愈来愈深的墨绿笼罩着天空,像是什么奇怪的酒。云霓明灭,被和风慵懒地推着拂过这广袤的绿色。12,他们走后,中天城便会沉寂下来,那静谧本身几乎就是一种声音:一种走在黑沉沉的山沟里、穿过长满青苔的墓碑间脚步发出的声响。13,摇摇晃晃的车轮掀起一团团尘土,弥漫在绿色的空气里,像是青铜粉末。14,繁星如霜,撒在南方的天空,就像张藤网。15,浓浓的夜色里处处都有萤火虫在相互发着信号,好像在拍加密电报。16,她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正在奔跑,像一只朦胧的动物奔跑着,穿过路边小湖似的野草地,跑向远处茱萸盛开的小岛,茱萸花一片青灰,就像黑暗沙滩上海水泛起的泡沫。17,我刚才说了,我们是孪生姐妹,但是妈妈说上帝总是在送来好东西的同时一并送来坏东西。18,“你被蛇咬过吗,小子?”伊达贝尔问道。“没有”,他说,莫名地感觉这是自己的不是,“但是我有次差点被车碾了。”
伊达贝尔似乎掂量了一下。“被车碾”,她说,粗粗的嗓音里带着一丝妒忌。19,缰绳乱成一团,骡子的蹄声像夏日午后苍蝇的嗡嗡声,令人昏昏欲睡。密密麻麻的星星带着耀眼的光芒从天上降下,将他包裹起来,让他什么也看不见,双眼也睁不开。他双手叉腰,双腿松弛,嘴唇微微张开,看上去好像被睡神一击打倒了。20,但是乔尔不是很喜欢上帝,因为上帝失信于他的次数太多了。21,“嘁,小孩,这地方到处都是自称什么都知道的人,其实他们啥都不知道,遍地都是这种家伙呐。” 22,苍蝇掠过桌子,不安分的毛脚不停地摩擦着,在乔尔的耳边嗡嗡作响。23,报雨鸟儿蹲在接骨木树上的巢里,已经尖声许诺凉爽将至多时,太阳则被锁进了墓冢般的大团云朵里,这些热带的云团徐徐地掠过低空,聚集成一座巨大的灰色云山。24,阳光透过树叶洒向草地,浓绿的草上一个个光圈像是落地的金果。25,萤火虫星星点点地洒在深蓝色的夜空,像轮船的船灯一样在黑暗里游弋。26,在出生之前,是的,那是什么时候?一个和现在一样的时间,等他们死后,时间仍然会和现在一样,这些树,那片天,这泥土,那些橡果,太阳和风,都不会变。只有他们,长着颗尘土做的心,会变。27,草色的镜片染绿了小溪,胆怯的淡水小鱼成群结队上下穿行,像针缝补着水面。28,他希望自己是一片叶子,就像身边那些被水流卷走的叶子;要是个叶片童子,他就可以轻轻地飘走,消失在河流中,海洋里,世上的大洪水中。29,钟表的确必须要有祭品:死亡不就是个时间和永恒的祭品吗? 30,因为年轻,而青春根本不具有人性:它不可能有人性,因为年轻人从来不相信自己会死……尤其不相信死亡常常是以非自然方式降临。31,说来,在受到打击后,无论在肉体上、精神上,还是什么上的打击,人们总是相信如果自己当时遵从了事先感应到的警告(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想象自己有预感),那坏事儿就都不会发生了。32,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不懂地理,所以不识边界,随你怎么给他拴上石块,沉入水底,它总能浮出水面,为什么不呢?任何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爱都是自然、美丽的,只有伪君子才会追究一个人锁爱为何,那些不懂感情的人,还有那些醉心神圣信仰的人,他们为此焦虑担忧,反而频繁将指向天堂的箭头误认为是直指地狱的。33,孤独和发烧一样,在夜晚最盛,但是有他在那儿,便有了光,光像鸟儿的歌声一样贯穿树木。34,躲避白天是容易的,但是夜晚是不可避免的,梦是巨大的囚笼。35,我想我们将一起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房子沉下去,直到花园冒上来,野草把我们埋进它们的深处。36,但是,我亲爱的,世上很少有什么事情是有结局的。绝大多数的生命难道不就只是一系列不完整的片断么? 37,吉泽斯回忆着,就好像他的意识是时间中的一座岛屿,往事则是环绕着岛屿的大海。38,那天夜里睡眠就像一个敌人,梦是一条长了翅膀。要复仇的鱼,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潜到水底,如此折腾直到破晓时分,晨光让他睁开了眼睛。39,头顶,月亮变得渐渐黯淡,像慢慢没入水中的石头,一团一团的五彩晨曦直冲云霄,然后这轻粉淡彩便在空气中微微战栗,仿佛是在踌躇不定。40,他觉得自己就要步入成年了,可镜中所见却无法给这个感觉以有力的肯定。41,他快乐似乎只是简单地因为他并不觉得不快乐,而这又是因为他完完全全知道自己获得了一种平衡。42,说起来,很多人在“发现”别人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种幻觉,似乎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发现自己:他人的眼睛反映出自己真实、辉煌的价值。43,因此,照镜子就变成了一种痛苦:仿佛一只眼睛在搜查成熟的迹象,而另一只眼睛,而且这只眼睛日益成为两只眼睛中更专注的那一只,这只眼睛盯着内心,希望他总是保持他原来的样子。44,愤怒似乎反而比爱更不安全:只有有安全感的人才能享受得起爱或愤怒。45,曾经,草说;消逝,天空说;死了,森林说。但是历史完整的悼词则留给了夜鹰来念。46,隐士拿来一瓶自家酿的威士忌酒,放在光线可以照得到的地方,美酒给人以安慰的承诺,而火光则给那承诺加上一圈蕾丝边。47,这是可能的,因为到处的天空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天空下的东西。
------------摘记 by 独孤颖
2011-9-23
第二篇:别和自我过不去
《别和自我过不去》心得体会
《别和自我过不去》一看书名,便有一股想一口气将这本书看完的想法。于是便用了几天的时光,好好读了下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是李可欣写的,这本书书从88个方面分析人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某些你所不能或者不愿意意识到的人生侧面的反应机制。它们囚禁了你,使你感到恐惧。它们实际上是虚假人生的雇佣军。你所有的信仰、感觉、思想、观念和恐惧都透过形形色色的行为表现出来。然而,这些普通的行为能够揭示出最不一般的动机。透过倾听自我行为的回音,你就减缓了反应机器的运行,从而帮忙你深刻的理解自我。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为这些事烦恼:我为什么总是干蠢事?我为什么如此偏执多疑?我为什么这样容易丧失信心?我为什么总是怀疑自我的潜力?我为什么个性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为什么在平静的生活中也感到心力交瘁?
如果你正在因为这样的行为、习惯和想法的困扰而得不到你理想的生活,那么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一旦你认识并理解了自我人格中的某个方面,你就有潜力摆脱桎梏来看自我了——将“真实的自我”同虚假外表进行比较。正是这种自觉想楔子一样插入你行为的机制中。一旦发现了真实的自我,罩在你身上的那层虚假的外壳就变得没有好处了,因为它惟一的目的就是防止你看见自我。
透过审视自我的各个方面,你逐渐除去虚假的外衣。每当一个反应分析曝光后,你就向真实的自我走近了一步,直到清除所有的屏障。当你逐渐感到真实的自我时,罩在外面的壳开始出现裂缝。然后整个外壳消融殆尽,一个无所畏惧、充满信心的真实自我最终显现出来。你会开始理解自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思考或者这样感受。
对自我行为的全面理解使你到达了心理上的自觉。这也许并不足以将你从机械行动中立刻解脱出来。但是,你不舒适的感觉会在你的生命年龄中加上一个心理钝齿。即使你没有自觉地下决心去立刻改变这种行为,但对此类危害性行为的继续感知会最终导致变化。在任何状况下,打破行为反应的机械性后,你的生命就会进入一种新的感知水平。尽管你还有同样的行为反应,但它们已经不再是机械自动的了。你每次要自觉地决定去做出某种具体行为。即使最顽固的习惯行为也能够在慢慢消解,直到完全消失。当你的生活不再是机械运动的时候,你就开始看到真实的自我,你就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本书中的88个案例就是让你能够获得一种内省潜力——客观地看待自我。一旦你有了这种潜力,你就能够停止生活中的各种机械行为。
第三篇:面试,别弄巧成拙
SAMMI是某知名重点大学新闻系的应届毕业生,名校美女是也。大学四年,在校内校外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一定程度上也是个小名人了。眼下正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工作的时候,当然SAMMI也没闲着。她的目标很明确,媒体加外企。有目的地投了几份简历之后,一家知名媒体很快给了她一个一面的机会。这可是一家有海外资本背景的媒体,无数媒体名人都从这里面走出来,SAMMI开心死了,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名利双收的那天。
面试前,抑制住暴涨的自信心,SAMMI穿着自己平时穿的休闲装就面试去了。她是这样想的:她希望自己能给面试官一个青春洋溢、清新的印象,因为传媒这个圈子里的美女太多了;和面试官聊天时,她还毫无顾忌地问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她为自己能问出这样独到的问题而自豪;当面试官问她为什么想来这个公司时,SAMMI脱口而出:因为要找工作啊!面试官微笑着点点头。令人惊讶并让SAMMI不能接受的是:SAMMI没有收到二次面试通知!
原来,这家外资背景的媒体机构,推崇的是职业化的作风,SAMMI随意闲散的风格显然和他们格格不入;更要命的是面试官认为SAMMI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无限渴望和热爱工作的“饥饿感”!“一个没有饥饿感的人,我们没有信心她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我们需要的是对媒体工作有激情的、职业化的年轻人,绝不是只想找份工作的人!”
中国首家职业顾问机构上海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指出:面试,是应聘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技巧带给你无穷的益处,而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在面试中落马。所以,在面试之前,先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的衣着打扮、谈吐举止妥当吗?
2.你对自己应聘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了解吗?对方公司的文化、市场事先有充分的了解和估计吗?
3.你无意中会夸夸其谈,喋喋不休?还是拘谨不安,结结巴巴?细节魔鬼是否早已出卖了你?
4.你能迅速判断企业文化和喜好并迅速反应吗?去国企,该如何穿着打扮,表现性格中的哪一面;到外企,又该如何。如何回避自己的弱点,怎样凸现自己的优势?
来源:21世纪人才报
第四篇:爸爸。别太累
爸爸。别太累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旭日阳刚的这首《父亲》唱出了多少子女的心声,感动了多少人。没当我听到这首歌,一种莫名的感觉陡然涌人我的心头,泪水模糊了我的视野„„
六年级的时候,因为爸爸想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带着妈妈和我来到县城居住,租房子、搬家、办转学手续、那段时间的爸爸忙得不可开交,等到房子租好了,家安定了,把我送到新学校去了,他还是没有停下来休息,他仍然继续他的工作,每天早去晚归。总是挂念着要给我最好的。那时候的我,根本理解不了他对我的爱,只是把他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升入初中,家离的近,作为走读生每天必须早早的去学校,每天都是爸爸准时喊我起床,他的“准时”是他喊我起床后,他就去进行一天的忙碌的工作了。晚上我放学回家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考试的成绩爸爸看了之后,进步了他会鼓励我再接再厉,退步了他会告诉我下次要努力,拿回的奖状,他会完好不损的收在一起。那时候的我,对爸爸给予我的爱和耐心总是半懂半懵。
如今的我已经步入高三,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最紧张的一年。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也许知道爸爸比较忙,所以我总是和妈妈通电话,但每次我都会问妈妈“我爸在哪?”即使不和爸爸通电话,我也还是挂念着他,我想他也如此吧。放假回家的时候,我早上回去他已经走了,晚上下班回来我听见他的摩托车声音就会走到门口迎接他,喊一声“爸!”他会重重的答应一句“哎!”半个多月没见面,感觉爸爸的两鬓已经有些发白,皱纹也爬上了他的额头,每天劳累的双手也粗糙了。想起小时候我最得意的就是爸爸用他的手给我挠痒了。现在的我,终于知道,原来爸爸给我的爱是那么的贵重,他为我付出的一切在这一刻让我沉默了。爸爸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却无以回报。爸爸,别太累,再过几年,换女儿来照顾您!换女儿来守护您!
第五篇:别惹我影评
黑帮家庭,生人勿近
——《别惹我》影评
说实话看《别惹我》是冲着吕克·贝松的名声去的,显然影片的黑帮题材确实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在电影院看的是中文配音版的,就更显得无趣,丧失了那种原汁原味的“黑帮”范儿。中场的时候甚至看到有一对情侣离场,就连我也看的有些兴致缺缺。看来是看多了商业大片的缘故,在电影院总是期待着各种炫目的特效和动人心弦的情节,却忽略了电影的“艺术”特性,这也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电影中最美好的部分。
同为黑帮片,我们确实可以在《别惹我》中找到很多类似《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元素,片头的杀手冲入民居开始大杀特杀,面无表情的将子弹射入一个个惊慌逃窜的人胸膛,让我有一种又回到莱昂和玛蒂尔达故事的即视感。但显然不同于《杀手莱昂》,这次吕克·贝松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主角之间的深厚感情,(或许亲情并不需要太多笔触且显得太过日常)而是重点刻画黑帮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性格。果然不负众望,上至父母下至儿女性格中都有一种“残暴”的特性。不管是麦姬风淡云轻的炸掉又一家超市,还是男主人公弗莱德一时冲动将水管工打成全身20多处骨折,都让人感觉有些可怕。当然我承认电影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但是我依然不觉得如果我家附近搬来一家像他们一样的邻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影片111分钟的叙述下,我们可以看出4位成员的性格都是有缺陷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冲动。在父母的影响下,姐姐贝尔和弟弟瓦伦的冲动特性都显露无疑。姐弟俩离家出走和遇见渣男后要跳楼的情节设置我其实都觉得稍显突兀,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更加坚强和沉稳。当然,人无完人,大师电影中很成功的部分就是将人物刻画的形象生动丰满,这时就需要以缺陷的部分来衬托人性的美好,姐姐的美丽热情和弟弟的聪明机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姐姐的扮演者以近30岁的“高龄”来出演16岁的少女依然青春盎然,毫不违和。
自然,《别惹我》也继承了吕克·贝松一贯的黑色幽默,很难想象一部黑帮片也可以拍的这么有笑点。在贝尔和帅气助教在办公室的亲热场景之后,下一个镜头就是老爸弗莱德在餐桌前的一句口头禅:“Fuck!”一语双关。导演把各种暴力情节都处理得十分有趣,基本不会出现血肉模糊鲜血飞溅的场景,相反他却是以一种轻松的手法来演绎角色们的情感发泄,让观众忘记了暴力的残忍可怕,只感受到了教训那群“bad guys”之后的酣畅淋漓。可以说导演是让主角们做出了我们普通人经常在脑海里幻想但是却没勇气做的事情,让观众们忍不住拍手大赞:“打得好!”
影片中,导演安排了弗雷德跟他的老朋友FBI探员和小镇居民一起看了一部关于黑帮的电影——《盗亦有道》。有意思的是,我事后查资料才发现这部电影本身就是由弗莱德的扮演者罗伯特·德尼罗所出演的。观影后弗莱德在台上对影片的讲解惹得大家捧腹大笑,而探员先生则在台下呈无力吐槽状。这一别具特色的情节设置也体现出导演的功力,吕克·贝松确实是已经把电影玩儿的得心应手了啊。
对于男主人公弗莱德来说,一个没什么教育背景,口头禅只会说一个“Fuck”的大老粗在经历了危险刺激的黑帮生活后竟然对写作产生了兴趣,确实很令人惊奇。这让我想到了《美国往事》中,主角也是在经历了一切大风大浪之后,开始风淡云轻,笑对人生。也许对弗莱德来说,将自己的前半生的故事记录下来才是对自己曾经激情岁月的最好告别。影片结尾,一家人又一次如影片开头时奔波在路上,但正如弗莱德所说的,“这一切使他们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的更加紧密。”旅途的终点未知,他们的故事也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