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信电影
别信电影!看看子弹击中人体后真实的威力有多大
文章来自:51军事观察室 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1:胳膊中枪,还能开枪。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中近距离中枪后还生龙活虎,挨了三枪还在那到处晃悠。然后干掉了一位同样挨了两枪的罪犯朋友。
真实情况下,挨这么一枪。胳膊肯定被打没了,不迅速送到医院。小命也会挂掉。在200米这样的中近距离内,以AK47为例,即使穿防弹衣。也会被击穿。子弹从前面进,是一个很小的弹孔,但在后方会造成碗口大校的创洞--吃过兰州牛肉拉面吗?看看那碗,就那么大。
子弹穿越草莓时的情景
在真实的战争视频中,曾经有这样的情景。一个美军挨了AK47一枪,大腿彻底失去功能。别说走路,下半辈子基本要靠轮椅了。
-----胳膊腿中一枪(不是流弹和擦破皮),马上就会失去战斗能力。
不过有特例,就是小日本的38大盖。小日本的38大盖因为过于追求射程,子弹设计又不合理。所以被38打一枪,如果不是要害部位。伤口一般都会很小。
2:防弹衣能防弹吗?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A同志卧底被拆穿。同伙B马上给他一枪。A同志假装倒地,B同学继续无间。
现实情况,答案是不能,现在最先进的防弹衣。也不能防中近距离的步枪子弹。在近距离情况下,甚至不能防手枪子弹。尤其是变态的五四手枪和沙漠之鹰。
胡桃被子弹裂开的情景
胡桃被子弹裂开的情景
而在200米外,防弹衣即使防护子弹。也不能很好的保护战斗人员。高速步枪子弹的冲量之大,没有亲生经历过战斗的人很难想象。
曾经有位美国士兵因为子弹打中防弹衣后,虽然没击穿防弹衣。但震碎了他的5根肋骨,肋骨碎片插进心脏马上死亡。
防弹衣更多的是用来防止弹片和流弹。在中近距离下,少数情况下防弹衣有时候反而会导致伤害更加严重。
所以别以为穿了防弹衣你就牛X,200米内,挨一枪照样完蛋。3:头盔
很遗憾,在中近距离下也不能防弹。在狙击步枪射程内也起不到作用。
也许有人说那把头盔做厚点,但象前面说的那样。中近距离内的步枪子弹冲量之大,如果正面击中。即使没打穿头盔。也会振断你的颈椎骨。
!4:重炮轰击,大家躲在阵地上或掩体里。
答案是如果你不躲在低下的坑道中。基本会死光。事实上在战场上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被炮弹弹片直接击中而死,而是被冲击震死。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炮弹飞来大家卧倒。炮弹就在身边爆炸。
然后拍拍土,继续战斗。这样的情景在战斗中基本不可能。以二战的105口径榴弹炮为例。一颗炮弹下去,大半个足球场的人不可能生还。不管你是躲在掩体后还是躺在地上。
所以大炮才叫战争之王。在苏德战争中,许多德国士兵就是被震死在钢筋混凝土的掩体里面。
5:人海战术。
电影中的“人海战术”只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和一战期间(导致人海战术退出历史舞台的是着名的凡而登绞肉战,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英法联军在短短一天内,被打死6万人。)
而现代所谓的人海战术真正的意思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其劣势兵力。
在战斗中,GCD军队也从没采用过电影中出现的一大群人聚成堆往前冲的战斗场面。
在苏德战争时期,曾经有个德军步兵营在营地修整聚成一堆。结果一炮下来,这个营就被取消建制了。
所以在真实战斗中,都是以战斗队形展开。两人之间大概保持20~50米距离--二战和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也是这么做的。
6:堵抢眼。
如果要说物理效果的话,真没什么用。即使你丢个沙袋去堵。也会被机枪打的飞出去。
文章来自:51军事观察室 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第二篇:别信那些爱的教条
别信那些爱的教条
爱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而爱情也是最难把握的,这时的感觉似乎过于纷繁复杂,于是我们容易不信任自己的感觉,而去信赖一些教条,这是非常危险的。
几乎在所有爱情悲剧之中都可以看到两个信息;第一,危险的信号很早就被当事人感觉到了,但当事人没有尊重自己的感觉;第二,每一个爱情的悲剧里都有当事人特定心理所主动助推的因素,不管你看上去多么无辜,做得多么完美,在你的爱情悲剧里自己都有不可开脱的原因。
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叫直觉或叫能断力,她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种先天智慧。是我们判断事物的一种可靠的能力。
然而,如果没有学会尊重并信任自己的感觉,我们就会容易信任一些貌似正确的教条。
并且,很多这些教条,本身就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
一旦我们过于依赖这些教条,它们就会蒙蔽我们的慧眼,禁锢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今后祸害自身的枷锁。
(一)一个人越爱我,会对我越好
这是关于爱情的最普遍的教条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教条。
对于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而言,这个教条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个心态充满恨或暴力的人而言,这个教条就是错误的。
之所以如此,是由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所决定的。
假若一个人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是相爱的。那么,这个人越爱你,就会对你越好。
但假若一个人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是病态的,是相互对立甚至仇恨的。那么,这个人越爱你,你就会面临越糟糕处境。
我们所有重要的外部关系,都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结果。并且,一个外部关系越重要,我们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程度就越厉害。所以,一个内心恨越多的人,他越爱一个人,他就越是那个人的地狱。
如果你没有看过电影《别与陌生人说话》的话,那么时不时我们可以在报刊或电视中看到有人杀死自己心爱的人的新闻,便能说明这个道理。
又譬如某个连环杀手的受害者都是红上衣和长头发的女子。那么,可以说,这一类型的女子,便是这个连环杀手的梦中情人,是他所爱的对象。但他越爱她们,他就越想攻击她们,因为他的“内在的小孩”与“内在的父母”的关系充满暴力和仇恨。
当然,多数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中是既有爱又有恨,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于是,多数人的爱情势必会爱恨交集。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基本是温暖的、和谐的且最好还要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结果,那么,一个简单的前提条件是,你和你爱的人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基本是温暖而和谐的。这点实在很重要。
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爱到极致,恨也到极致。那么,这个渴望本身就说明,你的内心是分裂的,是冲突的,而你也势必会去寻找那种内心严重分裂的人。
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人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所以,只要是自由恋爱,试着不谴责对方,试着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无论是谁,其内心一定是有分裂的一面的,并且这一面一定会在爱情中展示出来。你如此,你所爱的人也如此。爱情既是两人美好一面的淋漓尽致的展示,也是两人分裂一面的淋漓尽致的展示。如果两人都乐意承担各自的责任都自省其身的话,那么两人的内心都会得到很大的修复,爱情就起到了极大的治疗效果。
我们一定要看清到爱情的这两个方面,否则很容易会对爱情产生太大的失落感。
最后,我再次强调,尽可能地远离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的人。
(二)越忘我的爱越珍贵
我们都渴望爱,但又不敢相信爱,非要看到对方给出爱的证明,我们才敢相信。
这种心理,女性尤甚。
那么,对方什么样的方式才算是最可靠的爱的证明?
很多人内心中的答案是——最好是忘我的爱。假若对方越忘我地爱我,甚至会不惜践踏他的尊严,可以为我的一顶点利益,而舍弃他的一切,包括财富和生命……
假若你有这个自觉或不自觉的答案,那么等待着的你,便是地狱。
因为,一个人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这种巨大的转变,会令很多人愕然。尤其是女人,她会认为,恋人追求自己期间之所以那么忘我,原来仅仅是抱着一个目的——得到她的身体或占有她的心田,而一旦得到了,他的自私的本性就出来了。
这样的说法,会令对方看起来极其居心叵测,极其险恶。
居心叵测的人肯定有,而且数量也不是极少数。不过,就我了解,多数那种先是忘我而后“忘你”的人,其实也是真诚的。追求期间,他们是真诚的忘我,关系确立了,他们是真诚的“忘你”。
因为,忘我和“忘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体的。
我们为什么会痴爱一个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将对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个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他就越容易产生迷恋性的痴爱。
然而,一个人越迷恋所爱的人,他就越看不见所爱的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
也即,他爱的并非是你,而是他自己。
假若他没得到爱人,那么这个幻象就永远不会破灭,于是这个人就会永远爱得忘我。一旦他得到了他所爱的人,他会发现爱人并不是他的“理想自我”,于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就被他拿回了。爱人从他的“理想自我”变成了她自己,于是,忘我就变成了“忘你”。
这就是所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一个关键原因了。
当然,这个游戏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一个心态健康的女子,看到一个忘我痴迷她的男子,尽管意识上可能会为他感动,但本能上会觉得不舒服,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并且因而远离这个男子。但如果一个内心缺乏自爱的女子,她过于警惕,难以相信一个男子的爱,她必须要看到那个男子忘我的爱,她才能放下警惕,才以为这个男子是真的爱她。
于是,被追求期间,她享受男人的忘我的爱,关系确立后,她忍受男人的“忘你”的折磨。
其实,假若用心去感觉,那么她会发现,这个男子恋爱期间的忘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他看似在忘我的爱,但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她,根本就没看到她的真实存在,他爱的只是他投射到她身上的幻想而已。
这个道理,用到女子身上也是一样的。恋爱期间极其“忘我”的女子,一样容易是她所爱的人的地狱。
(三)年龄越大,越懂得关爱
这句话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人性的良知和自省。
然而,很可惜的是,相比之下,另一句俗话更准确——“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更实用。
也就是说,一个懂得爱的人,会一直懂得爱;但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一直不懂得爱。爱的能力,和年龄关系不大。
如果用内在关系模式的概念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懂得爱的人,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相爱的人。不懂得爱的人,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不相爱甚至相对立的人。
恋爱,其实是将我们在童年与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淋漓尽致地投射到成年后与爱人的外部关系上来。于是,童年与家人关系和谐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达到和谐,童年与家人关系冲突太激烈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产生冲突。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个人先天自省力不同的缘故,有人出身不幸的家境却比从小家庭幸福的一些人更懂得爱。也有人从小家庭幸福长大却内在关系模式相互对立充满仇恨和暴力的。
这种投射是相当恒定的,与年龄关系不是很大。
一个内心较和谐的人,会愿意自省。于是,对这样的人而言,他的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得爱。
然而,一个内心冲突太激烈的人,会拒绝自省。对他而言,他的年龄越增长,遭遇的爱的挫折越多,内心越自卑,越抵触反省,爱的能力反而可能越差。
(四)对朋友越好,对我会更好
看过一些所谓恋爱手册,很多手册都提到,要看一个人,可以借鉴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假若他与他们相处融洽,那么他就会与你相处融洽。
然而,了解了无数爱情故事后,我发现,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这一点的借鉴意义实在太有限。
因为,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在乎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仍然远不如情侣关系。于是,一个人在处理与朋友和同事的这类关系时,可以较好地运用理性,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在深度的情侣关系中,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
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对配偶和孩子冷漠,对外人亲热。
这种现象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对外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感深度不强的关系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对亲人,他不愿意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
于是,一些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但同时又特别有心计的人,会出现极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简直像个圣人,在家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那么,该怎么办?该怎么去判断这个人?
其实很简单,就根据你自己的感觉。如果这个人以前谈过恋爱,有过深度的亲密关系,你不妨试着去了解一下他在这个亲密关系中的真相。
判断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最好的办法是看他的亲密关系。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糟糕,但和亲人——尤其是配偶的关系平等而和谐,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还是是比较健康的,他对外人的糟糕态度,可能是理性学习或环境反应的结果,改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好,但和亲人的关系充满冲突甚至仇恨,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有问题的,并且这一点改起来相当不容易。
(五)他说我不行,那一定是他行
男权社会要求男人行,男权社会的女性也渴望男人很行。
尽管,现代社会不再那么男权主义了,即便有些女性自己很行,不需要男人太行也能生存了,但“男人相对行,女人相对不行”这种观念仍然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可以说是目前每一个主流文化的集体无意识。
男人让女人相信自己行的方式有两种:
一、展示自己的优点;
二、否定女人的优点。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二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二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一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我行,你不行”的程度非常严重,那么他会将第二种方式当作常态方式,频繁否定自己所爱的女人。
有趣的是,在恋爱期间,很多女人因频繁被恋人否定而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后,她们的想法居然是“既然你总是说我不行,那你一定行了,既然如此,我就靠你了”。
但最后,她们发现,这个男人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否定自己,这时,她们有了愤怒,有了窒息感。并且,这个男人自己的能力也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
女人有时也会频频使用否定恋人的方式,但她们即便使用,一开始也是比较隐蔽的。相比之下,男人似乎获得了否定女人的资格似的。甚至,一些女强人对我说,假若她们的自信没被男人严重摧毁,她们对恋人会缺乏感觉,会觉得他们不够她们依靠。
所以,这也是一种双重奏。漫长的男权社会制造了这种集体无意识:女人就是不行,男人就是行。于是,在一个男人面前,如果女人产生不了“我不行”的感觉,似乎爱就难以产生。
男人多少都懂得这一点。于是,男人普遍习惯于否定女人,也习惯伪装得很行。并且,自己内心越自卑,就越伪装得“我很行”。他越伪装,就越对所有会唤起他自卑的信心敏感,于是就越要打压自己所爱的女人的自信。
然而,说“你不行”和“我行”并没有必然联系。男权社会,男人不得不“行”。这种心理实在太可怜。
(六)受过伤,会更懂得珍惜
很多男人发展新的感情时,常做的一件事是诉苦。他们将自己的以前的感情描绘得那么糟糕,将自己的前女友或前太太描绘得那么可怕,于是作为倾诉对象的女子的母性被触发了。
并且,一些女子爱上这些男人时会想,他们既然受过伤了,那么会更懂得爱更懂得珍惜我了。
有时,女人也会向男人诉苦,而一些男人的保护欲望也被激发了。
然而,作为倾诉对象的人忘记了一点,倾诉者是自由恋爱,以前的恋人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有至少一半的责任。
我们常讲,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但这只是愿望,事实是,具有这种宝贵素质的人总是少数,而多数人的人生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所以,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团糟。那么,他和你的前景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一团糟,而不是突然变得更好。
除非这个人有这样一个素质:他在向你倾诉时,很少描黑对方,而主要是在反省自己的责任。但是,假若一个人具备这种素质,你会较少听见他向你诉苦了。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和他以前的恋人迥然不同,似乎你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你与他,会和她与他是完全不同的。
从你所扮演的角色看,从他所扮演的角色,似乎的确如此。但从整个关系的角度看,这次感情和上次感情,其实是一回事。
一个女子,是女强人,她操心前夫的一切,而她的容貌、收入和其他一切外在条件也都比前夫好。但最后,这个“没良心的”还是离她而去。他宁愿过着流浪汉一般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到她身边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个女子大受打击,觉得自己很委屈,以前那么辛苦,但男人不买账。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于是,她改变了择偶标准,以前她倾向于选择柔弱的男子,那样才能激发她的保护欲望。现在,她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
她身边的男强人不少,而她的条件也不错,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对她而言,这看起来,事情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操心一切。未来,她的伴侣操心一切。
但是,从关系的整体上看,这仍然是一回事,以前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后的关系仍然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前,她做控制者,她的前夫感觉到窒息,于是逃走了。未来,她做被控制者,就有机会去体会她的前夫所感受过的窒息感了,那时,她将和前夫一样产生逃跑的冲动。
这种非此即彼的轮回,和简单重复的轮回,是一回事,都源自我们简单地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上来。
譬如这个女子,她的问题首先源自,她的内在关系模式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太重了。于是,她的爱情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一样会太重。她有时以控制者自居,有时又以被控制者自居。但不管是做控制者,还是做被控制者,她都渴望自己的亲密关系,有一个人操纵一切,而另一个总是服从。这种关系势必会出问题,控制方 势必会觉得累,而被控制方势必会感到窒息。
假若她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那么她的爱情就会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许多人拒绝反省,拒绝改变自己,而只是梦想着找到一个“正确先生”或“正确女士”,但结果不过是在收获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而已。
(七)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这种信念,放到事业上,还行。但放到感情上,很多时候不成立。因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爱情:越付出,越没有回报。
在一个征婚网站上,看到一个女子动人的个人说明,意思是,她会付出百分百的爱,而且不计较男子怎么做。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因为她的脸上都写着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神情。
这种想法,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她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做考虑。
然而,理解很难,而付出则相对容易多了,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付出的人,付出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想让他们不付出,反而成了难题。-
并且,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对恋人没有丝毫要求,这种做法有时还隐含着这样的信息——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我是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你的责任了。
显然,这种信息中透露这样的含义:我是好人,而别人是坏蛋。
这是一味付出者的潜意识深处的信息,因为这一点,这种绝对的好人,势必会找一个明显的“坏蛋”。例如,一个女子找了个酒鬼,她痛不欲生,求他去做心理治疗,他成功地戒酒了。随后,他们莫名其妙地离婚了,而她随即又找了一个酒鬼男人,这样她就又可以玩这种归咎的游戏——“我做得这么好,而你这么糟糕,你还有什么好指责我?”
所以,在沉醉在爱情中习惯扮演绝对付出者的人,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
所以,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它比这些教条更真实更可靠。关于爱情我觉得还是稳重些的好,宁缺勿急慢慢的观察体验,待双方都能长期由内及外的善待对方再作决定。
最后我觉得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如果有人让我就该找什么样的恋人这一点提些建议,那么我能提的唯一点建议就是,一定要找一个有强大自省力的人。这样的人会时时审视内心的自己,并时时清除自己内心的尘埃,从而修正自己人格的缺陷。有人格的人才有灵魂有灵魂的人才懂得爱。如果一个人缺乏自省,拒绝自省,甚至善于伪装。那么,他的那些看似美好的做法中,一定藏着极其危险的潜意识的陷阱。
第三篇:妈妈别丢下我电影观后感
妈妈别丢下我电影观后感
星期天,又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午,我和爸爸一同去太平洋电影院观看《妈妈不要丢下我》这部感人的电影。影片中的婉丽和她妈妈的事迹使我非常受感动。婉丽一家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而婉丽的学习成绩又很棒。为了维持生活,她妈妈拼命得去赚钱,可是生意不尽人意,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辛。她爸爸因找不到工作,实在受不了这个打击,只好出家了。一家的生活负担全压在妈妈的肩上,妈妈实在没办法,只好去卖血来维持生活。一次,卖完血之后,妈妈因身体太虚弱而晕倒了,结果中风了,躺在床上不能动。这时,家中的家务都有婉丽来承担,她整天学校、家里来回地跑,因为既要照顾妈妈又要干很多家务,上课常常迟到。为了这个,老师经常惩罚她,同学们都嘲笑她。
后来,学校知道她家的情况后,大家纷纷为婉丽家捐款。有了足够的钱,婉丽急急忙忙地送妈妈去医院,可为时已晚,妈妈离开了人间。
看完电影后,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婉丽的坚强意志和懂事、孝顺而善良的一颗心深深地感动了!该我想:生活对婉丽是多么不公平啊!跟她比,我幸福多了,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自由自在的到处玩耍,可以……我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还应加倍努力,学好科学文!
第四篇:电影《巴别塔》观后感(最终版)
姓名:李淑文学号:131112068日期:2013-12-6
《巴别塔》观后感
囿于个人经历与思想境界,我可能无法透彻领悟影片旨在传递的内涵,同时,受制于有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可能难以将自己看电影时内心的全部感受写下来。所以,在这里我尽力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而不至于一开口就将其扼杀。《巴别塔》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这种感觉一方面源于导演选取的恢弘场面与居高临下的视角,一方面源于影片中人物偶然而又似乎无法逃离的命运。故事的叙述者仿佛是全能的上帝,他泰然自若地站在宇宙一端俯瞰天下苍生所遭遇的林林总总,悲喜不流于形色,然后转身离开,将人事沧桑付诸一叹。
为何叹息?因为无法评判是非,因为无可奈何。这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在观看影片时数次体会:美国游客目睹自己同胞受伤后的冷漠甚至无情;日本女孩因为缺乏爱以至做出极端令人胆寒的行为;摩洛哥父子三人在警察枪口的逼视下惶恐绝望的表情;女保姆被美国警察逮捕时撕心裂肺而又缄口无言的痛楚等等。因为不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哪个具体的人或事物,我只能一边观看一边沉重叹气以排遣压抑——这,是全人类的悲剧,每个人都是罪魁祸首。亲人之间的苛刻,朋友之间的冷漠,陌生人之间的排斥,种族之间的歧视,如此种种,无不导致悲剧的发生。人类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无形的巴别塔正在建造中,然而,人与人之间日益加深的隔阂必然会引起冲突矛盾甚至短兵相接,世界的创造者可能成为世界的毁灭者——这是影片向世人发出的振聋发聩的警告!
影片中的小孩小孩枪击美国女游客让我不禁联想到VOA和BBC新闻所报道的屡见不鲜的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其中,有些事故的源头会不会和影片中类似,只是某些个体的无心之举?他们也许很无知,不懂外面世界政治纠纷,不懂岌岌可危的人权,仅仅被人性的弱点短时间蛊惑而做出危害他人或社会的傻事。而世人(尤其是美国人),不假思索,堂而皇之地将其认定为政治事件:这些人可能是某恐怖组织的成员,他们因某历史问题对某民族怀有仇恨,采取的行动只是日后恐怖恶行的序曲。由此,调动精良部队和情报人员调查,同时向全世界人们宣告:我们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胁!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造成人们内心恐惧的“蝴蝶效应”,使其草木皆兵,诚惶诚恐!
也许,事情很简单,只要取下人们的有色眼镜,硝烟战场便会风轻云淡。当然,影片也赋予故事启迪和感召的力量,整个揪心剧本中不乏一些温暖美好的场景:摩洛哥老婆婆颤颤巍巍地递给女游客烟,眼里的慈悲与关爱;面对投降自首的牧羊男孩,警察一脸震惊与悲哀;妻子和丈夫患难时冰释前嫌,紧紧相拥;日本警察对聋哑女孩的心疼与怜爱等等。这一切,都是普天下人类对世间同胞持有的热忱与怜悯,是根植于全人类内心深处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愫!奈何世间种种繁杂喧嚣,使其蒙垢,而危难时,这种原始的情感便彰显出来,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击人心的层层寒冰,彼此融合后才醒悟——原来,我们是一家的!这便是美国电影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也是其鼓舞人心的地方,它总会让人觉得,大灾大难之后,我们还是有路可走,而且会越走越好!
只是,为何要等到饱受苦难之后才领悟呢?为何一定要经历绝望之后才怀抱希望呢?人类难道就走不出历史设定的怪圈?也许,这看似庞大的命题只需一个假定:人类相互信任,消除隔阂!
深知让全世界人们放下顾虑与猜疑,携手共进绝非易事,深知一些问题一旦涉及“人类”二字便深不可测,深知尘世之人都有种种无奈,正如王国维所说:“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但我还是希望,苍茫大地,芸芸众生,能够努力抛却命定的陷阱,用全新澄澈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在和谐厚朴的环境中向前。也许,不久的将来,通往天堂的巴别塔将巍然耸立!
第五篇:华信电影主持词1
华信电影城“两基地一窗口”揭牌仪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华信电影城“两基地一窗口”挂牌仪式。华信电影城由深圳汇源祥投资公司兴建,在原有场地、楼房空间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投资1000多万元,精心打造成全国县(市)极少拥有3D放映厅的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购物”等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娱乐中心。厅内装修豪华,环境幽雅,配有茶餐厅、健身中心、购物中心等。目前,作为全省独家五星级数字化影院的界首华信电影城,已从传统的观看剧情转变为视听享受,极大满足了我市人民群众追求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成为我市文化消费、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今天,华信电影城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直工委正式指定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华信电影城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界首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今天揭牌仪式的领导有: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冯飞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司建丽同志,市政府副市长洪林同志,市政协副主席翟俊峰同志,市宣传部副部长、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李凤忠同志,市直工委书记陈峰同志,市教育局局长肖凯同志,市总工会主席张文杰同志,华信电影城总经理董爱华同志。
应邀参加今天揭牌仪式的领导还有: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直属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市容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电视台等单位负责人和市直各分工委、党委书记,以及媒体记者朋友等。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参加此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仪式共有四项议程,下面逐项进行。
首先,请华信电影城总经理董爱华女士致辞。大家欢迎!谢谢董总热情洋溢的讲话!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界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林女士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谢谢洪市长的精彩讲话。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冯飞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司建丽同志,市政府副市长洪林同志,市政协副主席翟俊峰同志,市直工委书记陈峰同志,市总工会主席张文杰同志为华信电影城“两基地一窗口”揭牌!大家欢迎!
谢谢各位领导!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各位领导移步到华信电影城1号厅感受体验3D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