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和自我过不去
《别和自我过不去》心得体会
《别和自我过不去》一看书名,便有一股想一口气将这本书看完的想法。于是便用了几天的时光,好好读了下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是李可欣写的,这本书书从88个方面分析人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某些你所不能或者不愿意意识到的人生侧面的反应机制。它们囚禁了你,使你感到恐惧。它们实际上是虚假人生的雇佣军。你所有的信仰、感觉、思想、观念和恐惧都透过形形色色的行为表现出来。然而,这些普通的行为能够揭示出最不一般的动机。透过倾听自我行为的回音,你就减缓了反应机器的运行,从而帮忙你深刻的理解自我。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为这些事烦恼:我为什么总是干蠢事?我为什么如此偏执多疑?我为什么这样容易丧失信心?我为什么总是怀疑自我的潜力?我为什么个性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为什么在平静的生活中也感到心力交瘁?
如果你正在因为这样的行为、习惯和想法的困扰而得不到你理想的生活,那么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一旦你认识并理解了自我人格中的某个方面,你就有潜力摆脱桎梏来看自我了——将“真实的自我”同虚假外表进行比较。正是这种自觉想楔子一样插入你行为的机制中。一旦发现了真实的自我,罩在你身上的那层虚假的外壳就变得没有好处了,因为它惟一的目的就是防止你看见自我。
透过审视自我的各个方面,你逐渐除去虚假的外衣。每当一个反应分析曝光后,你就向真实的自我走近了一步,直到清除所有的屏障。当你逐渐感到真实的自我时,罩在外面的壳开始出现裂缝。然后整个外壳消融殆尽,一个无所畏惧、充满信心的真实自我最终显现出来。你会开始理解自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思考或者这样感受。
对自我行为的全面理解使你到达了心理上的自觉。这也许并不足以将你从机械行动中立刻解脱出来。但是,你不舒适的感觉会在你的生命年龄中加上一个心理钝齿。即使你没有自觉地下决心去立刻改变这种行为,但对此类危害性行为的继续感知会最终导致变化。在任何状况下,打破行为反应的机械性后,你的生命就会进入一种新的感知水平。尽管你还有同样的行为反应,但它们已经不再是机械自动的了。你每次要自觉地决定去做出某种具体行为。即使最顽固的习惯行为也能够在慢慢消解,直到完全消失。当你的生活不再是机械运动的时候,你就开始看到真实的自我,你就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本书中的88个案例就是让你能够获得一种内省潜力——客观地看待自我。一旦你有了这种潜力,你就能够停止生活中的各种机械行为。
第二篇:别和天气过不去美文摘抄
有一位遇事总喜欢钻牛角尖的年轻人,为了找到解决自己心病的“良药”,打算换一种生活方式,出门旅行去散散心。最后,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他来到了古希腊这座城市。
让这位年轻人感到惊喜的是,有一天,他竟然意外地碰到了外出云游归来的大学者苏格拉底。这位年轻人立即走上前去,恭敬地问苏格拉底:“请问大师,您是否知道,明天这里是什么天气,会下雨吗?”
苏格拉底看也没看天空,就直接回答道:“不管明天会是什么天气,不过,都是我喜欢的天气。”
年轻人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不死心,紧接着问:“那明天会出太阳吗?”“我不知道。”苏格拉底快速地回答道。
“要不你告诉我,明天是否没有今天天气晴朗?”年轻人又开始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接二连三地问道。
苏格拉底默默地注视着这位年轻人,平静地回答道:“我不想知道。”
这时,年轻人被苏格拉底的话已经完全搞糊涂了。“好吧,”他说,“如果是你喜欢的天气,那会是什么样的天气呢?”年轻人最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苏格拉底先是微笑着摇摇头,然后拍了拍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最后一字一顿地说道:“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自己没办法控制天气了,所以,不管天气怎么样,我都会喜欢。”停顿了一下,苏格拉底真诚地对那位年轻人说道:“不管什么时候,别和天气过不去。当然,更别和自己过不去。”说完,苏格拉底微笑着离开了。
年轻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后,猛然顿悟,几年的心结也一下子打开了。他连忙向苏格拉底的背影不停地弯腰拜谢。
许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所以,别和自己过不去,勇敢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态,任何不顺心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第三篇:素黑:别跟家庭过不去(推荐)
别跟家庭过不去。
你是从你家庭而来,父母给你什么原生的资源,它便成为你的雏型。你若否定你的根源,你一生便难以发展自我,只能重复旧有的恶性循环,包括父母传给你、家族的疾病史也是这样承袭下来的。
你不明白为何你那么暴躁吗?请看看你的外婆或父亲。当你家族有抑郁或暴力症状时,你好大机会也同样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病。也检视你便秘、胃病、失眠、脊髓痛症的源头。你若老是找不到头痛的根源在哪时,请回头看你父母是否在受孕剎那关系并不好。
父母会和在不情愿下孕怀生下的子女关系紧张。尤其是负责生育的母亲,女性承受了大部份生育的业障。生后对孩子不好,将怨恨和郁结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会感受到父母莫名其妙不爱自己,父母未必感觉到,但孩子感觉到,他们的潜意识很强,不被亲爱的感觉很强烈也是真实的,因为很动物性,很直接,譬如感到父母的眼神没有爱,充满遗憾,结果孩子也承袭了父母身心的病。
别埋怨你女儿反叛,因为她是承袭你的。别以为你没有反叛,你就是一直依从着别人而受苦。因为你经常感到委屈,致令女儿变得反叛,是女儿潜意识想帮助母亲发泄她应释放的情绪和未圆的心愿,母亲隐性的心结由女儿发扬。
所谓生命的延续,生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原来就是协助处理上一代还未释放的心结。
要处理自己的毛病,须先调好你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这也是为了家族着想。
我们的生命并不只是为了完成自己,我们的出生是为处理家族未处理好的问题,由我们来了结,优化家族的命脉,不然新生命到头来是为了什么?假如不过是多制造生命的量话,这设计并不合理,因为不断繁殖只会不断消耗和占有地球资源,这会带来整体的灭亡。
那延续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灵性地看待这问题的话,你会发现,新生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为修复上一代的缺陷,它是对生命的治疗。新生命能化解上一代的怨恨和缺陷。
在这意义下,生育变得很神圣,原来每个人出生的责任都是神圣的,是为替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遗憾和缺失修正、修补和修养好。这同时也是为自己好,因为当我们还未处理好原生家庭的问题时,我们不可能懂得爱自己。我们连根也失去。你和家庭割裂了,你便也和生命的根源割裂。
爱自己的核心便在此:当我们不接受生命是从哪里来时,我们不可能去爱它。正如当你说我很爱你,但你并不接受对方的家庭背景时,你并没有真正接受他,也不能真的爱他。当你很介意你来自你的家庭时,你便很介意自己,当你介意自己时,便不懂得和别人坦诚地相处或交往,你可能会不断说谎,怕别人识穿你的空洞。人活得分裂,源头也在此。
第四篇:别迷失自我教学设计
《别迷失自我》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体会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
知识
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教法与学法:问答法 列举实例法
教学过程
导课:老师:同学们,当你们拿到一张你和大家在一起的集体照时,你的目光首当其冲是落在谁的身上?
学生:当然是自己!
老师:对,在生活中人们最先注意的往往是自己,那么,你们知道人们平时说话时用得最多的词汇是什么吗?
学生:我!
老师:你们说得很对,国内外心理专家做过调查统计,即通过连续记录人们所说的话,统计哪一个词用的频率最高?结果得到同一个答案:“我”字用的最多。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非常关注自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经常发现人们不认识自己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板书课题:别迷失自我第一个环节:看一看
老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一目的三幅漫画,它是一则寓言故事。看后回答问题
老师:这个故事当中的差役是不是很可笑?
学生:是很可笑。
老师:这则故事反映了差役的什么问题?
学生:差役迷失了自己
老师:迷失了自己会有怎样的危害?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人一旦迷失了自己便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更谈不上成功与幸福。
老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老师点拨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大胆发言。
总结: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或过于自负,或过于自卑,要么不知道自己的优点,要么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尤其是性格缺陷„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所以我们要树立认识自我的意识,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迷失自我。
小结过渡:诚然,很多人都明白“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往往看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盲目地赶潮流,从而走了很多弯路,请看教材“张玲的故事”。
第二环节谈一谈
老师:张玲为什么曾经总感到“生活的阴影长时间笼罩着她?” 学生:张玲为了实现出国梦,做出了违心的选择,迷失了自我。老师:那么,张玲后来心情舒畅地追求新的人生目标,还被评为最佳主持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因为她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的人生航向做出了及时调整,干起了自己最喜爱的工作。
老师:张玲两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归纳):可见,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全面
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统计表明: 90﹪的成功人士是因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过渡: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导致张玲经历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经历,而对另外一些人的影响就不只是影响学习和工作那么简单了,甚至影响到生与死的抉择。不信,请看下面的小品。第三环节演一演
两位同学表演小品《沙子与珍珠》
看完小品后要掌声鼓励。
老师:看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或许有所感悟。请问剧中的年轻人为什么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但没有伯乐发现他,因此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
老师:他是千里马吗?
学生:从剧中看,好像不是。
老师: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认识是如实的、全面的,还是有偏差的、片面的?
学生:有偏差的、片面的。
老师:也就是说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那么,后来他豁然开朗,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学生:他明白了自己现在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不能够苛求别人立即承认,如果要别人承认,自己必须先变成一颗珍珠。老师:从这个小品中,你们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通过上面的寓言故事,张玲的故事,小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
第四环节做练习(略)
第五篇:上海作文题目过去过不去
2011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