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1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范文模版)》。

第一篇: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范文模版)

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

http://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03-22 17:18:03)来源新华网 编辑:君君

结合中国国情和浙江的实际,浙江应该借鉴荷兰经验,走荷兰式的现代农业道路。荷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欧洲小国,其人口密度与浙江省相似,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但是荷兰农业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荷兰的农产品出口位居世界前列,尤其在畜牧业、花卉市场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浙江人地关系与荷兰比较接近,资源格局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农业资源具有多样性,但耕地面积不多。很显然,从总体条件看,浙江的现代农业不能走北美式的土地与技术密集型的道路,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走荷兰式的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道路。

荷兰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一是充分运用集约高效的农业科技。荷兰在农业生产中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荷兰农业的集约化具体表现在高效益的产业结构、高科技的农业投入、高生产力水平及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生产上。为了节省耕地,荷兰大力推行温室农业,利用温室进行农业工厂化生产,该国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部分农产品采用温室栽培。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等都用计算机监控,作物产量很高。荷兰还采用温室养鱼,不仅产量高,而且节省了大量水面。荷兰农业部门特别注重遗传工程的投资,采取优选本国或适合于本国环境的世界各地的家畜家禽、农作物良种,依靠遗传工程进行改良,生物防病和遗传防病并举,替代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这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了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建立高效运行的农技创新体系。荷兰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相当发达,被誉为荷兰农业现代农业的三个支柱。政府对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非常重视,把促进其发展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以农民为核心,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是荷兰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在荷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中,研究由各种研究机构进行,这些机构包括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实验农场以及农业经济研究所在内的8家单位,它属于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这些研究机构对创新思想进行试验,对新技术进行尝试和展示。荷兰政府还在11个省设立推广咨询理事会,每个省设有2~7个地区咨询中心。在这些部门中都有一批学科专家和专业推广人员从事相关科研、推广服务。另外,还有私人机构参与农业推广,它们通常从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包括农业生产工具和投入品,如杀虫剂、复合肥料、兽医服务等。在这个创新体系中,荷兰的农业教育体系在农业生产和产业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大力开发农业人力资源,造就世界一流农民,始终是荷兰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它的农业教育体系完备,包括各种级别的课程,从初等的职业教育到正规的大学教育。荷兰的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农民,这使农民尽快了解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具有很高的科学素质和商业能力,大多数农民都能讲流利的英语,能够跟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这或许是荷兰农业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三是建立合作共赢的农业合作制度。荷兰的农业是以家庭农场为经营基础,但是,农户与农户已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不是竞争对手,使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的载体是农业合作社及其联盟。合作社覆盖农业生产、供销、农机、加工、保险、金融等领域,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周到的社会化服务,既解决了农户进入市场的问题,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合作社下连千家万户农民,上为议会、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建议,是连通政府和农户之间的桥梁。

四是提供因势利导的农业支持政策。荷兰的农业如此发达,还得益于政府特有的农业政策。荷兰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并以此为中心制定政策措施。主要体现为结构政策和环境政策两部分。

为使有限土地得到高效利用,荷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如鼓励农民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高附加值的园艺作物。不仅如此,政府通过提供补贴、政策引导,扶植了一批私人公司,这些公司包括一些专业化的咨询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在市场体系下这些组织的作用日益明显,在促进技术推广、信息流通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此外,政府还常常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政策。

就环境政策而言,根据欧盟环境立法要求,荷兰加强了对农用地肥料用量、农药用量的控制。通过立法、政府计划和税收等手段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农业方面的重点是:控制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等等。国家还实行了相应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未来的企业为发展目标,鼓励发展可持续的生产体系、动物福利和从事“绿色”的经济活动。由于环境政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来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浙江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结合荷兰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从浙江的资源、区位、经济条件和农业发展进程看,当前浙江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的内涵与核心可以概括为:符合生态环境和质量安全要求,具有市场竞争能力,能够给经营者,尤其是农民,带来等于或大于比较利益收益的农业。从荷兰的基本经验看,这种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土地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有力;流通体系发达;组织体系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主体素质较高;产品优势突出;经营收入丰厚;农产品高产、高质、高附加值、具有国际竞争力。

要实现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农业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型。一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型:从资源消耗型和数量增长型农业向高效生态型和质量增长型农业转变。二是农业经济功能转型:从追求农业的单一功能向追求多功能农业转型。三是农业技术应用转型:从一次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征为主向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征为主转型。四是农业组织形式转型:从分散化的农业组织形式向产业化的农业组织形式转型。五是农业竞争战略转型:从农业价格竞争战略为主向农业差别化竞争战略为主转型。六是农业发展空间转型:从仅仅立足于本省资源发展农业向充分利用省外、国外资源发展农业转型。

(□ 黄祖辉 作者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声明:《今日浙江》杂志授权新华网浙江频道独家发布,未经新华网浙江频道或《今日浙江》杂志同意任何报刊及网站不得转载,杂志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如需转载,请与新华网浙江频道或《今日浙江》杂志联系。

荷兰的农业推广模式,现状及其优点

http://wenwen.soso.com/z/q125280024.htm [ 标签:荷兰,农业推广,现状 ] SOSO用户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9-03-30 11:05 满意答案好评率:0%

在荷兰,农业推广的含义是,自觉运用信息交流,帮助农民形成科学的见解,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民分析现状,建立未来的目标,进而帮助农民提高知识和技能,做出正确决策,鼓励农民执行正确决策,指导农民在执行决策中进行适当的改进,以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荷兰的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业各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出口等。因而,农业推广工作涉及的范围也较广,大体上包括农业技术推广(良种、良法、农机具等),农场经营管理(记帐、成本核算、投资分析等),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如农村家政、法律事务、经济合同关系处理等)三大方面服务,基本上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方面。农业推广和科研、教育一样,被认为是农村发展的政策工具之一,由此可见,为这种大农业服务的推广体系也必具有综合、多层次等特点。

荷兰的农业推广体系由四方面的推广力量构成:

1、国家推广组织。国家推广组织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系统,两者基本结构大体一致。在中央一级,国家农渔部的畜牧局设有一养殖业的推广处,园艺、大田作物局设有一种植业的推广处。这两个处分别负责全国农业推广的管理、协调和组织工作。全国有十二个省,在省一级,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推广行政管理部门,但分别按自然区划设有十二个种植业和十七个养殖业的一地区(区域)推广(Regional Extension Station*),每个地区推广站约35-50人,设一名站长,两名副站长,每个推广站根据所在区域的主要作物和动物生产行业设一个专业技术推广队和3--5个普通推广队,每队6-10人不等,地区推广站为荷兰的基层推广站,担负着直接为农户提供无偿服务的职能。目前,荷兰全国共有推广人员约1080人。

全国还按自然区划还设有12个实验站(RegionalExperimentalStation)每个试验站下设几个实验场(ExperimentalFarm),共51个试验场,雇佣731名技术人员。这些试验站、场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运用科学研究,同时为农民提供试验示范。

此外,在国家级的研究所和试验站的附近还设二十个对应的联络办公室(LiaisonOffice),每个联络办公室有5-8人,共雇佣127工作人员,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协调科研、教育、推广之间的关系,收集、整理有关的农业科技情报,将有关的科技成果和动态及时分送各教育、推广机构和有关人员。

2.社会和经济推广员(SocialEconomicExtensionWorker)。荷兰从中央到地方设有基徒教、天主教和皇家农会三种农协组织,在省一级的农会都设有社会和经济推广机构,每会约雇佣10名社经推广员,全国约200名左右。这些推广员主要负责家政方面的推广工作,包括家庭生活、法律事务、经济合同、青年、妇女、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工作。

3.私人企业的推广员。这部分人是由私人企业(如农业商业公司、农业银行等)雇佣来作产品推销和信贷咨询工作的。实行有偿服务,或者将服务费包括在其销售的产品的成本中。其工作范围之广,包括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各个方面,全国约有2500人。由于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销售生资产品等,虽然人多,但也只能被作为一支辅助的推广力量。

4.农民合作社的推广人员。这部分人是指由农民合作社雇佣的推广人员,全国为数不多。

荷兰的农业推广体系是一支国家和农民合办的推广体系。在这个推广体系中,国家推广体系起主导作用,可协调其他方面的力量,社经推广员起补充作用。

在荷兰,农业推广管理主要包括经费、体系(队伍)、项目等方面的管理,农业推广部门十分注重这几方面的管理工作,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规范的管理措施和经验。

1.推广经费的管理。由于荷兰的推广体系是多种成分构成,所以其经费的来源和使用也比较复。目前,国家推广体系的全部经费由国家付给,国家每年拨出约9000万美元的资金作为推广、试验示范的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支付推广人员的工资、出差补助、推广资料的生产、组织各种推广活动、试验示范等。从今年起,农民协会开始增加对国家推广体系的投入,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直到2000年,国家和农协各付50%。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荷兰政府对推广的投入是高的,但与国内的其他行业相比,推广经仍然是不足的。各地区推广站的经费也由农渔部统一拨给。

社经推广工作虽然仅涉及非技术性的家政和农民生活方面的事情,但政府认为这些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农渔部支付60%的费用,农协提供40%。私人企业推广人员所需的经费由企业自己支付,一般说,这些部门的推广经费还是较充足的。

2.推广队伍的管理

从80年代以来,荷兰的农业推广部门开始引进“组织发展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从组织自身、内部挖掘管理的潜力,改善管理功能。近些年来,他们运用这一技术来指导推广体系的管理,并摸索出了一些办法。

(1).对推广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由于国家较小,交通条件较方便,荷兰的国家推广体系仅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其主要的推广力量分布在地方,地区推广站的经费也直接由农渔部拨给,行政上也由农渔部直接领导,不受地方行政部门的干预。便于推广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汇报制。基层推广人员分为两类:一类为从专业(如植保、土肥、种子等)技术推广工作的推广员,称为专业技术推广员(SubjectMatterSpecialist)另一类为从事普通的(如小麦栽培、玉米栽培等综合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称为普通推广员(Generalist),为增加知识面,普通推广员每隔4-5年调换一下行业。专业推广员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普通推广员的工作,在本专业领域与联络办和科研人员联系并培训普通推广员。普通推广员(包括站长和队长在内)都分片包干服务一定数目的农户,一般每人承包250户。为了检查和评价推广员的工作,推广组织内规定了一套严格的汇报制度。推广员每月要向队长递交一份工作报告,队长在综合推广员月报的基础上,每月向站长递交一份报告,站长每月向农渔部递交一份报告。农渔部定期将各推广站的报告综合上报部长和下发各地区推广站,通过这种报告制度,把基层的推广工作情况和农民的问题及时地报告给农渔部。(3).认真录用推广人员。荷兰对国家推广人员的录用,有一套规范的程序。随整个国家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荷兰对新招收的推广人员都要求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当推广部门需要招收新推广员时,一般先在各种宣传媒介上刊登广告,然后从申请人中确定一些候选人,由农渔部的主管领导和需要人员的推广站长一起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包括口、笔试),后根据成绩录用。如果成绩合格,推广站便与他签订一份二年的试用合同答案补充

在第一年中,新推广员必须在指定的老推广员的带领下从事各种推广工作,要参加一个推广基础理论的培训班,要学会各种推广方法,每半年,队长和指定的老推广员要小结新推广员的工作,指出不足之处。二年以后,由上级部门和推广站长再次联合考核,合格者转为正式的推广员。由于 招聘制度严格,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推广人员的质量。

(4).很抓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荷兰的推广部门把推广培训作为提高推广员素质的关键环节来抓,在中央和地方的推广部门中,都设有专职的推广培训教育专家,每年初推广教育专家都要协助站长做好推广人员的培训计划。推广部门每年都要办一定数目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大都分为两类:一类为长期班(两周),主要讲授推广的基础课。推广部门规定每个推广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一个短班的培训,每两年至少要参加一个长班的培训,以便更新自己的知识。

(5).综合使用各种推广方法。在荷兰的推广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推广方法有三种:大众宣传媒介(MassMedia)、小组推广法(GroupMethod)和单个推广法(IndividualMethod)。

大众宣传媒介方法主要是指利用广播、电视、小册子、图片和各种推广资料进行推广工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推广面大,缺点是效果不好。小组推广法主要是指利用讲演、讨论、示范、推广会等形式进行推广工作,这种方法的推广面虽然不如前者大,但在推广活动中,农民可以互作,推广效果比上者好。单个推广法是指利用电话、走访农民、咨询等形式进行推广,这种方法效果最好,但如果推广人员要给所服务的地区所有农民都提供单个推广服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推广部门要求推广人员综合地使用各种推广方法,为了确保推广服务的质量,推广组织还规定普通推广员至少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从事面对面的单个推广服务。

(6).坚持定期考核推广人员。在荷兰的推广部门,仅有行政职务系列,没有技术职称系列。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非常注意推广人员的考核工作。一般来说,考核的依据是岗位工作完成情况、月报制度、发表专业文章、农民的反应等。对于工作出色的推广人员,可适当地提高工资,对于特别出色的推广人员,可提拔为队长、站长,但当站长必须具备硕士学位获学士学位的推广员参加大学的脱产和不脱产培训班,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从事一些研究工作,最后通过论文答辩,便可获硕士学位。对于工作不好的推广人员,可适当教育,也可降低其工资。

(7).鼓励农民参与推广管理。荷兰的农业推广可谓合作推广。农民一方面出资资助农业推广,另一方面也参与农业推广的管理。社经推广经费的40%,区域试验站、场经费的40%,国家推广体系经费的50%(2000年)都由农民支付。农民可通过农会,或者通过在试验站、场的管理委员会任职等,参与运用科研和推广的管理工作。

3.推广项目的管理。由于荷兰的农业是一种市场指导下农民自主型的农业,农民可根据市场的变化决定自己的经营。一般说来,国家级的推广项目较少,每五年拟定一次。地区推广站可根据本地需要拟定和实施地方的推广项目。项目的制定和管理都较为规范,按模式进行。力争做到选题准确,切实可行,容易评估。科技成果由科研部门、大学和联络办传到推广部门,并逐步推广到农民中去。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高,他们也可直接从科技刊物、杂志,甚至可直接从联网的计算机上获得科技信息。农民创造的经验和成果也可由推广部门进行推广。一般说来,科技成果推广的速度还是较快的,推广率也较高。

荷兰有有关土地租用的法律和环境保护的法律,这些法律对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还没有推广方面的立法。

随着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荷兰的农业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也给农业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农业推广的重点主要防在提高效益和降低污染上。由于国家推广经费限止,推广人员工资不高,推广组织也很难留住高质量的推广人员。

第二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系部名称:食品系 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年级:2011级 班级:02班 姓名:高小云 学号: 113470204 实践时间: 2012年8月4日 至 2012 年8月6日 共 3天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创新人才等任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结构

1、学历和职称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各种专业科技人员共有562人,大学本科占16.4%,大专占38.2%,中专以下占45.4%;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总数的1.8%,中级占15.6%,初级以下占82.6%。

2、编制及从业人员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共核定编制654人,实有从业科技人员562人,其中农业核定编制285人,从业人员234人,林业核定编制97人,从业人员96人,畜牧业核定编制114人,从业人员70人,水利水产业核定编制59,从业人员58人。

(二)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

根据调研,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上由三种类型构成。

1、是政府主导服务型。以政府系列涉农部门构成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也是目前政府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乡镇机构改革前由县、乡两级农技、农经、农机、林业、水利、水保、畜牧等技术站组成,分别为各自主管部门管理。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将农技、水保等站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人员和经费由乡镇政府管理,主管部门农牧局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职称评审。林业、水产、畜牧在乡镇单独建站,人员、经费、业务指导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农机部门类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属差额事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财政只负担人员工资的80%。这些推广机构,在全县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畜牧、水产技术的开发、引进及推广应用,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转化和附加值,创办经营服务实体,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开展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等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作用。

2、是政府引导服务型。主要是把县级科技推广单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下派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形成科技人员基层创业,也就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目前已选派科技特派员148名,累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35个,探索出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形式的运行机制。

3、是自发组织合作型。主要是由民间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构成,其服务对内为会员实行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对外则以市场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81个,会员(社员)达14170多人,带动农户导向,为自身的积累和为会员谋取最大化利益的商业操作。全县目前获得认证的3.8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协会对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直接起着作用。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一)体系建设得到领导重视。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有关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际,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生产第一线,坚持走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农民,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管、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定期深入基层、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现场办公,促进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调查显示,各地主导型农技推广网络已经形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导,以乡(镇)农科站为基础新组建的跨乡镇中心区域站为辐射,以村级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带动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得到加强,办公场所和人员得到落实,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有了保障。许多基层服务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逐级咨询解决,还可通过“农业信息网”和拨打“农业118”服务热线等方式查询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使服务质量有所提升,有效满足了农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信息技术需求。

(三)新技术推广有了较大进步。各县(市、区)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许多新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级农技服务机构积极加强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民间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协作配合,广泛开展良种引进、典型培育、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工作,加快了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黄牛冻配改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率,提高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通过新技术推广,全市畜牧业实现了传统养殖向现代综合技术配套养殖,单家独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传统饲养向新技术饲料饲养的“三个转变”,取得了饲养规模、配套技术、品种质量、安全水平的“四个提升”。全市粮食和畜牧良种利用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

(四)农业科技服务形式灵活多样。一是干部参与农业科技服务。新技术推广由于受季节及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少,作物种植面积广、养殖户分散的客观条件限制,县、乡两级服务机构为广泛开展新技术推广,采取优先培训基层干部,由基层干部分区包片带领群众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既抓住了季节又保证了技术,还有效解决了人员少、技术推广进展缓慢的难题。二是大户带动作用成效显著。通过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同类产品及技术的产量、质量形成的鲜明对比,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广度进一步加深。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广校、科技示范基地,扎实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

三、农业科技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几年,依靠项目支持县乡农技中心(区域站)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主要还是办公等基本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区域站,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不大,专业技术设备基本还是空白,有些检测检验必须依靠市级,有的甚至要依靠省里来完成。有些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报酬也未得到落实。

(二)人才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有些地方农技部门都存在编制空缺现象,主要是受到事业单位逢进必考政策限制,新人进不来,农业科技人员断档较为普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三)科技服务手段落后,创新方式不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合协作不够,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不多,仍停留在办班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材料、示范带动等基本层面上,科技推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村一级除一些种养业发达地区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会员服务以外,大部分村没有服务网点和信息网络服务。

四、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通过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但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一)创新服务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单纯政府型的服务机构和公益性的服务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也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已迫在眉睫。政府要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农、林、水等涉农部门配合,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性服务、市场主导经营性服务的科技服务网络,既发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又拓展经营农资企业的参与;既发挥专家型人才的作用,又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要利用政策导向,吸引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补充基层科技力量的不足,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形式、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加强网络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网络建设中,县、乡服务机构建设虽然还很薄弱,但有机构、有人员、有基本的服务设施,而相当一部分村组网络建设还是空白,县、乡服务缺乏承接。为此,要在继续重视加强县乡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主攻点应放在村一级。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村应进一步鼓励引导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支持和引导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组织与其他人员以自愿联合、共同投资、共担风险、民主管理和平等互助的原则,组建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地处偏远或优势产业不明显的村组,要扶持发展农资经营户、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联系点,对经营者和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担当起对当地农户的基本生产技术指导,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千家万户。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办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和“农业科技118”服务热线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家咨询的服务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细胞,他们的活力决定农业科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切实调整配备好农业科技专业人员,通过内部调整优化人员专业结构,使农技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比例最低达到70%以上。同时要重视补充新鲜血液,在坚持农业科技人员全员聘用制,公开招聘、凡进必考、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人事制度的前提下,人事部门在制定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计划时,应把农业科技人员列入计划,适当放宽招考条件,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进农业科技人员队伍。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鼓励通过自学、进修深造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要重视农业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定向委培等形式,解决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工作绩效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福利补贴挂钩,对有突出贡献者政府应给予重奖。

(四)转变服务方式。要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积极探索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种养殖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签订技术推广、承包合同,积极探索按合同要求提供规范化的有偿技术服务途径。通过以资金入股、项目技术参股等形式领办创办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等经济实体,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回报新机制。通过转变服务方式,促使科技服务由单纯的技术推广向信息、技术、购销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化,向农科教一体化转化,通过整合资源,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协会等途径,提高技术的集成化水平,降低推广成本。

(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服务当作公共事业来办,把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逐年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化和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建设上的扶持政策,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采取政策引导、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四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经营为格局的新模式、新机制。

第三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系部名称:食品系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年级:2011级班级:02班姓名:高小云

学号: 113470204

实践时间: 2012年8月4日 至 2012 年8月6日 共 3天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创新人才等任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结构

1、学历和职称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各种专业科技人员共有562人,大学本科占16.4%,大专占38.2%,中专以下占45.4%;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总数的1.8%,中级占15.6%,初级以下占82.6%。

2、编制及从业人员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共核定编制654人,实有从业科技人员562人,其中农业核定编制285人,从业人员234人,林业核定编制97人,从业人员96人,畜牧业核定编制114人,从业人员70人,水利水产业核定编制59,从业人员58人。

(二)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

根据调研,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上由三种类型构成。

1、是政府主导服务型。以政府系列涉农部门构成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也是目前政府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乡镇机构改革前由县、乡两级农技、农经、农机、林业、水利、水保、畜牧等技术站组成,分别为各自主管部门管理。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将农技、水保等站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人员和经费由乡镇政府管理,主管部门农牧局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职称评审。林业、水产、畜牧在乡镇单独建站,人员、经费、业务指导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农机部门类

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属差额事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财政只负担人员工资的80%。这些推广机构,在全县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畜牧、水产技术的开发、引进及推广应用,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转化和附加值,创办经营服务实体,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开展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等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作用。

2、是政府引导服务型。主要是把县级科技推广单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下派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形成科技人员基层创业,也就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目前已选派科技特派员148名,累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35个,探索出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形式的运行机制。

3、是自发组织合作型。主要是由民间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构成,其服务对内为会员实行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对外则以市场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81个,会员(社员)达14170多人,带动农户导向,为自身的积累和为会员谋取最大化利益的商业操作。全县目前获得认证的3.8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协会对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直接起着作用。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一)体系建设得到领导重视。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有关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际,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生产第一线,坚持走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农民,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管、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定期深入基层、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现场办公,促进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调查显示,各地主导型农技推广网络已经形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导,以乡(镇)农科站为基础新组建的跨乡镇中心区域站为辐射,以村级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为带动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得到加强,办公场所和人员得到落实,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有了保障。许多基层服务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逐级咨询解决,还可通过“农业信息网”和拨打“农业118”服务热线等方式查询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使服务质量有所提升,有效满足了农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信息技术需求。

(三)新技术推广有了较大进步。各县(市、区)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许多新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级农技服务机构积极加强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民间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协作配合,广泛开展良种引进、典型培育、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工作,加快了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黄牛冻配改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率,提高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通过新技术推广,全市畜牧业实现了传统养殖向现代综合技术配套养殖,单家独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传统饲养向新技术饲料饲养的“三个转变”,取得了饲养规模、配套技术、品种质量、安全水平的“四个提升”。全市粮食和畜牧良种利用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

(四)农业科技服务形式灵活多样。一是干部参与农业科技服务。新技术推广由于受季节及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少,作物种植面积广、养殖户分散的客观条件限制,县、乡两级服务机构为广泛开展新技术推广,采取优先培训基层干部,由基层干部分区包片带领群众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既抓住了季节又保证了技术,还有效解决了人员少、技术推广进展缓慢的难题。二是大户带动作用成效显著。通过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同类产品及技术的产量、质量形成的鲜明对比,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广度进一步加深。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广校、科技示范基地,扎实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

三、农业科技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几年,依靠项目支持县乡农技中心(区域站)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主要还是办公等基本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区域站,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不大,专业技术设备基本还是空白,有些检测检验必须依靠市级,有的甚至要依靠省里来完成。有些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报酬也未得到落

实。

(二)人才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有些地方农技部门都存在编制空缺现象,主要是受到事业单位逢进必考政策限制,新人进不来,农业科技人员断档较为普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三)科技服务手段落后,创新方式不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合协作不够,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不多,仍停留在办班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材料、示范带动等基本层面上,科技推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村一级除一些种养业发达地区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会员服务以外,大部分村没有服务网点和信息网络服务。

四、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通过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但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一)创新服务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单纯政府型的服务机构和公益性的服务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也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已迫在眉睫。政府要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农、林、水等涉农部门配合,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性服务、市场主导经营性服务的科技服务网络,既发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又拓展经营农资企业的参与;既发挥专家型人才的作用,又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要利用政策导向,吸引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补充基层科技力量的不足,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形式、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加强网络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网络建设中,县、乡服务机构建设虽然还很薄弱,但有机构、有人员、有基本的服务设施,而相当一部分村组网络建设还是空白,县、乡服务缺乏承接。为此,要在继续重视加强县乡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主攻点应放在村一级。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村应进一步鼓励引导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支持和引导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组织与其他人员以自愿联合、共同投资、共担风险、民主管理和平等互助的原则,组建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地处偏远或优势产业不明显的村组,要扶持发展农资经营户、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联系点,对经营者和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担当起对当地农户的基本生产技术指导,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千家万户。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办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和“农业科技118”服务热线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家咨询的服务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细胞,他们的活力决定农业科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切实调整配备好农业科技专业人员,通过内部调整优化人员专业结构,使农技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比例最低达到70%以上。同时要重视补充新鲜血液,在坚持农业科技人员全员聘用制,公开招聘、凡进必考、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人事制度的前提下,人事部门在制定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计划时,应把农业科技人员列入计划,适当放宽招考条件,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进农业科技人员队伍。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鼓励通过自学、进修深造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要重视农业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定向委培等形式,解决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工作绩效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福利补贴挂钩,对有突出贡献者政府应给予重奖。

(四)转变服务方式。要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积极探索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种养殖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签订技术推广、承包合同,积极探索按合同要求提供规范化的有偿技术服务途径。通过以资金入股、项目技术参股等形式领办创办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等经济实体,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回报新机制。通过转变服务方式,促使科技服务由单纯的技术推广向信息、技术、购销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化,向农科教一体化转化,通过整合资源,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协会等途径,提高技术的集成化水平,降低推广成本。

(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服务当作公共事业来办,把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逐年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化和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建设上的扶持政策,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鼓

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采取政策引导、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四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经营为格局的新模式、新机制。

第四篇: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0/12/27

庆阳市科技局

一、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结构

1、学历和职称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各种专业科技人员共有562人,大学本科占16.4%,大专占38.2%,中专以下占45.4%;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总数的1.8%,中级占15.6%,初级以下占82.6%。

2、编制及从业人员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共核定编制654人,实有从业科技人员562人,其中农业核定编制285人,从业人员234人,林业核定编制97人,从业人员96人,畜牧业核定编制114人,从业人员70人,水利水产业核定编制59,从业人员58人。

(二)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

根据调研,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上由三种类型构成。

一是政府主导服务型。以政府系列涉农部门构成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也是目前政府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乡镇机构改革前由县、乡两级农技、农经、农机、林业、水利、水保、畜牧等技术站组成,分别为各自主管部门管理。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将农技、水保等站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人员和经费由乡镇政府管理,主管部门农牧局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职称评审。林业、水产、畜牧在乡镇单独建站,人员、经费、业务指导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农机部门类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属差额事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财政只负担人员工资的80%。这些推广机构,在全县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畜牧、水产技术的开发、引进及推广应用,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转化和附加值,创办经营服务实体,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开展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等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是政府引导服务型。主要是把县级科技推广单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下派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形成科技人员基层创业,也就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目前已选派科技特派员148名,累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35个,探索出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形式的运行机制。

三是自发组织合作型。主要是由民间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构成,其服务对内为会员实行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对外则以市场为导向,为自身的积累和为会员谋取最大化利益的商业操作。全县目前获得认证的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81个,会员(社员)达14170多人,带动农户3.8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协会对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直接起着作用。

二、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较多。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一些乡村领导干部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农技推广时期,对农民迫切需要的良种、技术、信息、营销等问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对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管理体制不够理顺。据调研,近年来县级业务部门普遍对专业技术工作有所放松,每年引进和开展的试验,示范课题很少,加之没有形成一套激励机制,多数专业技术人员下不去,没有具体的任务去搞,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渴望技术指导。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后组建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管理体制不够理顺,存在着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的现状,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不能有力地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管理和指导,乡镇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搞中心工作偏多,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比较严重,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功能。

(三)推广经费不够落实。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投入,但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仍然偏低。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公益性服务的经费无保障,绝大多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推广手段落后,设施落后,人心不安,队伍不稳,长期处于“只能养兵、无法打仗”的局面。

(四)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结构上看,普遍存在学非所用,一线的农技人员偏少,各种专业人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以农业部门为例,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编制285人,缺额51人,其中从事种植业编制的167人,在岗134人,而且工人占13%,管理人员占39.5%,非农专业人员占30.2%,专业人员“不专”的问题比较凸显。

(五)培训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受经费和体制的制约,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没有保障,农技推广队伍中高层次人员短缺、能力弱化、知识老化等问题十分严重。技术职称评聘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三、对抓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我县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措施,切实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二)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体系改革。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对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已明确了具体工作方案。建议县政府根据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组建工作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子,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合理设置、职能科学界定、管理体制理顺、人员编制核定等工作,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把我县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好、发挥好。

(三)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要不断创新农业综合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努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要。要按照“提升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延伸村一级”的工作思路,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利用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利用科技下乡、科技大集和科技流动服务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把服务延伸到村、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到龙头企业、到专业大户,实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开展同农业科技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快农作物、畜禽、动物防疾、农业机械化、果品良种选育、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县一级业务部门要调查研究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每年有目的的安排引进一些试验、示范项目。县乡两级业务部门都要把专业技术工作抓实抓具体,结合实际,制定出一些具有激励机制的政策措施,鼓励广大农技人员热情投身到生产第一线中去发挥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经费。县乡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投入,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对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县、乡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五)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一是要积极发展壮大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县、乡两级要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等民间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服务组织与农户间的双赢服务机制,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协会、“协会+农户+基地”的各类专业协会以及个体贩运户、经纪人等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指导,保障其规范、健康发展。二是要强化各村委会的服务职能,提高乡村技术能人和“大学生村官”的科技服务水平,通过“传帮带”和业务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发挥技术“二传手”的作用。三是要整合各类农民科技服务能手资源,通过培训考核,颁发执业证书,提高服务技能水平。此外,建议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专营,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供应安全。推广良种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收效快的农业增产措施。县级良种推广体系直接面对农民、服务于农民,肩负着把良种送到千家万户的重任。然而由于众多的原因,原有的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将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如不通过改革建立新的良种推广体系,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

一、县级良种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大部份县级良种推广体系是以种子公司为龙头,乡(镇)农科站为桥梁,集引种、试验、示范、良种供应为一体的体制。这种体制在以往的良种推广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县、乡机构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良种推广体系将有可能面临“线断”、“网破”的境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体制上不适应:作为“龙头”种子公司是七十年代末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为行政、事业、经营三位一体的体制。存在着政、事、企不分、“划地为牢”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经营观念,人员多、负担重。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种子公司将逐步走向企业化经营与管理,面临“脱钩”、“断奶”。作为一个企业,理所当然地要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然而,推广优良品种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决定了其投资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作为企业化经营的种子公司不可能有很多的资金投入到良种推广事业中去,存在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二)《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公司为主体的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将面临挑战:一是实行了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完全根据经营者的条件和资格取得种子经营权,开放了种子市场;二是明确和提高了申领“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一批小规模的种子公司将失去经营权;三是种子经营打破行政区域后,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由于竞争将直接影响到县级公司原有的种子销售市场,使利润和销售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到种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政府在良种推广方面缺少资金投入,制约了良种推广事业的发展。

(三)乡(镇)农科站的“桥梁”作用减弱;乡(镇)农科站是良种推广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产份,是连接种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以往的新品种推广和良种供应,大部份通过乡(镇)农科站再到农民手中。乡(镇)农科站作为种子公司下伸点,代销种子公司种子,并从中得到一点手续费。《种子法》实施后,乡(镇)农科站受利益驱使,也可以自己经营或代销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如不处理好与乡(镇)农科站的责、权、利关系,其“桥梁”作用将会减弱,甚至出现“线断”、“网破”的局面。

(四)良种推广手段落后,与发展效益农业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是数量上的短缺,而是结构不合理。但在良种推广上仍存在着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重产量、轻品质的问题,与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不相适应。在良种推广手段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种子公司有什么、推广什么。甚至依靠行政命令推广良种,脱离市场需求。结果得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好心办坏事。

二、对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良种推广体系主要由引种示范,良种供应和质量保证等环节组成。面对《种子法》的实施和机构改革的需要,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出现的新形势、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体制改革、网络建设和手段创新三方面着手,建立和健全县级良种推广体系,以适应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

(一)进行体制改革,改变目前这种“政”、“事”、“企”不分的体制。按照《种子法》的要求和当前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龙头”的种子公司,既搞管理,又搞推广和种子经营的政、事、企三位一体的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1.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共性事业,其承担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或由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此项工作可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其主要任务是:①征集并向农户提供有关新品种的信息;②负责进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③组织乡(镇)和农民对新品种进行参观、考察,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用良种;④解决良种推广中的技术问题。使良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2.良种供应工作:《种子法》实施后,种子经营和良种供应工作将全面放开。县级种子公司经过国家20多年的投资和自身建设,有了一定规模的仓贮、检验、加工等基础设施和有一支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国有种子公司供应的种子在质量上有保证,信誉较高,应成为良种供应的主渠道。同时国家也允许其它单位和个人经营(或代销)种子,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种子放开经营后,对方便农民购种、降低种子价格、提高服务水平和加速新品种的应用都会带来好处,使农民得到实惠。但也要加强种子市场管理,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使良种在效益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质量保证工作:种子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良种是否发挥正常的增产效益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特别是种子经营放开后,农业部门更应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对发现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种子法》有关规定从严查处,以确保种子质量。为保证种子质量检验的客观公正,种子经营和质量监督工作必须彻底分开。此项工作可由县级种子管理部门或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承担。

(二)建立健全良种推广网络:乡(镇)农科站是最基层的一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户,服务于农户。在县级良种推广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种子法》实施后,乡(镇)也可以从其它公司调入小包装种子进行代销或经营,所以县级良种推广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经营部门要处理好与乡(镇)农科站的责、权、利关系,合理调整利益分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乡(镇)农科站在良种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

(三)良种推广手段要有创新:要根据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新要求,改变目前这种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重产量,轻品质,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加大蔬菜瓜果及名特优新品种的引种推广力度,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发展效益农业相适应。从当前农产品市场需求来看,未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品种上的竞争。谁手中有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要改变原有的依靠行政手段推广良种的模式,按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推广新品种。推广部门和经营单位可以用建立“新品种展示区(点)”的形式,集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为一体,集中种植新品种,并组织乡(镇)干部和农民进行参观考察,使农民对新品种看得到、摸得着,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种植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从而达到快速推广良种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62”目标和市政协主席会议精神,9月13日至22日,在市政协副主席孔繁喜带领下,科经委组织部分委员、有关部门的领导、总农艺师、总畜牧兽医师等专家组成专题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5个市、县,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围绕我市“种子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种子工程“的现状

据调查,全市种子工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靠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以“积极引导,强化优种,全面服务”为指导思想,积极稚进“种子工程”建设,对加速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起到的促进作用,优种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1、优种覆盖率明显提高。按照全国种子工作会议关于“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的精神,我市把引进、培育、开发新品种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使我市的五大主导产业的优种覆盖率明显提高。粮油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达10。%粮食总产连续几年保持4.1%的年均递增速度,1998年达20·68亿公斤;油料去年播种面积43万亩,总产5400万公斤。林果业从1990年以后逐步加大了更新换代、嫁接改造力度;使用材林优种覆盖率达1 00%,果树优种覆盖率达96%1 998年总产达8.4亿斤。瓜菜优种覆盖率达96%,种植面积由47.8万亩发展到80.7万亩,保持了年均11%的递增速度,瓜年产量达到5.76亿公斤,蔬菜33.8亿公斤,产值达30亿元。畜禽业已基本建立分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良种体系;优种覆盖率分别达到:猪98.5%牛8 6·4%,羊69%,鸡、鸭1 00%。

花卉作为一项新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 998年达1.8万亩,优种覆盖率11 00%亩效益达6000元。由于优种覆盖率高,产品质量好,价格优,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拉动了农村经济。

2、优种的统供加工能力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有市级种子公司1个,从业人员95名,有种子精选包衣机2台,加工车间60平方米,优种包衣率达1 00%;有仓库5个,分客1 000平方米、90万公斤;有营业厅160平方米,晾晒场地800平方米,种子质量检测设备14台件,年供种量70万公斤。县级种子公司9个,从业人员541名,有种子精选包及机11台,加工车闸2884平方米;有仓库49个,仓容1036平方米、1775万公斤,营业厅3000平方米,晾晒场地13400平方米,种子质量检测设备97台件,年供种1255百公斤。乡镇级站点86个,年供种390万公斤,基本满足了九县(市、区)用种需求,且市县乡三级优种统供率均缺85%。

_

3、种子基地建设迅速发展。现有农作物一级繁育田2万亩,二级繁育田8万亩,年繁育种子2465万公斤,优种推广覆盖面积2605亩。现有种牛改良站点5个,购冻精1.6万粒,冷配改良母牛1。2万头,牛饲养量52.6王万头,其中存栏30·86万头,能繁母牛12,91万头。种猪存栏94.86万头,并建有省圾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场2个,其中能繁母猪11.8万头。有纯种小尾寒羊2万只。种鸭存栏3.2万只,存栏肉鸭1 8万只,出栏26万只。

4、种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种子工作人员针对本市治种困难的实际,下大力走引种的道路。首先,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繁种基地建立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取得粮食瓜菜新品种的优先试验示范权,从中筛选出适宜品种和最佳栽培技术组合,可以及时准确地确定我市的当家品种,避免推广产品种决策的失误。其二,注重从国外引优种。我市与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等国建立了 业务关系,从而使我市的品种资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近百个,使我市品种资源得到了较好地更换和补充,为“种子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三,在品种引进过程中,实行订单化管理,严把质量关,做到“四不进”,即不是正式繁育基地的种子不进,达不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不进,无检验合格证的种子不进;调运手续不齐的种子不进,从而杜绝了人情种子、关系种子,确保了种子质量。

5、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各种子公司一是推行了承诺制服务,确因种子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经专家鉴定凭购种发票种子公司负责赔偿,让农民买着放心,用着踏实.二是推行精选分级和小包装销售,并在包装袋上附有种子“质量卡片和品种介绍、栽培要点说明,使群众既买到放心种子,又学到了实用技术。三是搞好售后服务。种子一经卖出,服务紧紧跟上,及时为群众解疑答难和技术指导,赢得了本市及周边县市广大农民的信赖。

二、存在的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市的“种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调查中委员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从全市“种子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看,还存在着一些有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观念还比较落后,认识不够全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对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对于主要农作物的优种引进、推广、大面积种植中所带来的增产增收的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也肯于投入,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但是在人们头脑中,对于大农业的种子工程的概念,即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种植业、养殖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整体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存有一些局限性、片面性,对于种子在品种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上、品质的改良提高上、高科技含量上。高投入才能获得高效益,在实施跨世纪的科技兴农重要地位和作用上认识得还不够全面深透,种子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来发展龙头产业,带动农业、畜牧业的大飞跃,进一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二)种子工作管理不到位,存有薄弱环节。种子工作是实施种子工程具体运作的关键环节、服务和管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在种子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①在种子工作申存有投入少、引种乱、队伍散、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现象。考虑眼前利益和部门利益多,长远利益少,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没有跟上,有些乡镇技术人员少,从根本上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②在用种上存在着多、乱、杂等问题,存有一些盲目性,出现了一些优种不优,品质不高,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全摆脱农民自繁、自留、.自用的状态。③在经营中存在着小、全、散,真正高标准的种子

经营部门不多,有些种子公司、种子站相似,小打小闹,重复建设,没有特色,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集团。④仓贮面积小,设备落后,检测化验的仪器少且不配套,上下也没有形成网络化。⑤依法管理的力度不强,行政管理不够,执法不严。少数经营点,受利益驱动,还有销售假种子、劣种子的现象,坑农骗农事件时有发生。

(三)种子工程的体系不够完善。种子工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其自己的完整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快速的信息优势,在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先进设备的采用和手段的创新上进行大胆有效地尝试,在引、试、繁、如、推一体化下运行,是加速“种子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这方面,我市的差距较大,种子工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也不配套。一是在引种上,大路货较多,高精尖名优新特转少,如小麦,高蛋白、高面筋的品种少,玉米、赖胺酸含量高、高油玉米少。这样就难以扭转增产快、增收慢的局面。二是在育、繁上措施不得力。全市主要农作物仅有一级繁育田2万亩,二级繁育田8万亩,远不能满足我市育种的需要。在试验筛选中全市没有建立起一块有比较价值的展示田。没有比较就很难鉴别种子的好求就很难确立自已的拳头产品和名牌种子,给推广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育、繁、推相脱节。育种考虑繁育不够,繁育考虑推产不够,三者形不成紧密的产业链条。四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协调领导机构。科研、农林、畜牧、蔬菜等部门都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能作用,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统一,督查落实,有权威的领导规划、管理、执法的机构口

(四)资金最乏是实施种子工程的一大障碍。资金紧缺严重制约了引、育、繁、加、推一体化的发展。分析原因一是政府专项投入较少。政府没有单独划拨过实施种子工程的专项经费.所划拨的用于种子工程引进、科研、开发、推广的少量经费也都是与部门的办公经费一起划拨,由于单位机构、人员的超编等客观因素,所拨经费也就都被人头费占用了。即使有一些在科委授批立项的种子工程项目也很难争取到科研经费。二是前期投入资金短缺,从国外引种到示范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最简单的从国外引进一头种畜就需要一万甚至几万美元,群众在还没有认可的情况下不肯拿这部分钱,部门资金又不足,这就必然造成前期投入匮乏。三是流动资金有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相对过剩,且今年猪、鸡的价格普遍下滑,而适应性较强,已形成种禽种畜良性循环的规模养殖场又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来维持正常生产。自有资金不足,加之贷款偏紧,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四是技术装备金少。种子工程是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的检验监测手段来保证。目前我市存在着设备简陋陈旧、无钱更换,必需的先进设备无钱购买,限制了种子工程的建设速度,影响了种子工程的质量。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良和的重要性。早在50年代,毛主席提出农业的“八”字宪法,就把种子作为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80年代,邓小平同志又提出农业靠科学种田,要抓种子,要抓优良品种。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同时指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基因育种工程、信息互联网络等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这里说的农业指的是大农业。科技兴农,种子先行。种子工程是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又是搞好种子工作,实施种子工程的前提和关键,所以要加强宣传宣传来提高认识。通过领导讲话、新闻媒体、录制专题片、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搞好宣传发动工作,使人们真正树立起大农业的种子工程概念,在全市范围内把种子工程的意识炒热,把人们的思想认识提到种子工程是实现农村稳定的关键所住,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是实施跨世纪科技兴农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还要有组织保证。各级政府要真正把种子摆在农业、畜牧业生产的首位,建立起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关系,强化管理,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我市的种子工作在特色、规模、效益方面上新台阶,逐步实现良种的规范化、系列化、优质高效化,确保种子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快制定出台我市种子工程的整体规划。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种子工程还缺乏总体规划、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目前农村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对种子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9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市委、政府又对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落实好市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精神,种子又是先行官。因为,一个优良品种的突破,能产生一次大的飞跃,一项种子工程可以成为一个龙头产业,也可以带动起一大批相关产业,有的还可以把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或拉紧,充分显示龙头产业的牵动力。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我市的种子工程整体规划。在《廊坊市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意见》、《廊坊市关于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指导意见》、《廊坊市加快畜牧水产监结构调整指导意见》3个文件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我市的种子工程规划。规划的制定要体现我市种子工程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联系廊坊实际和土质,水利条件、自然资源等.与全国、省种子工程规划结台起来,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措施结合起来,与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以便发挥出种子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种子工作的网络建设。古今中外从事农业生产者无不重视种子的改良、研究分推产。谁在良种上突破了,谁的产量、品质就上去了,效益也就提高了。农业、畜牧业的落后,主要是科学技术落后,最主要的还是种了落后。事实证明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还是将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无法取代的良种已成为国际上农业、畜牧业竞争的焦点。抓农业畜牧业必须抓科学技术,抓科学技术首先要从种子抓起.抓

住了种子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抓农业结构调整,不抓种子是不行的。良种的引进和供应是种子工作建设的突破口,网络建设是统一供种的重要手段,是种子工程全面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搞好统一供种必须走“上合下联”之路,形成市、县、镇三级联合的供种网络。市种子公司上与科研院所、有关部委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优势,负责引进。研制、试验、示范、筛选新优品种,建立展示田,先搞试验示范,进行鉴定比较,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并为备县(市、区)提供原种;各县(市、区)种子公司发挥中间环节优势,负责扩繁,推广原种,为乡镇种子站提供原种;各乡镇种子站发挥基层优势,负责生产用种、扩繁,直接供应到户,服务到户,使全市种子供应上下连通,形成网络,既便于种子的管理,又有利于技术人员下乡包村到户进行技术指导,更有利于良种良法的普及推广应用,促进种子工程的深入发展。

(四)加快种子工程一体化进程。实现种子工程一体化,是种子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千中子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等部门联合为一体,有利于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专业化,从而保证种子的品种和质量。因此要积极引导我市种子产业走引(引手中)、试(试验筛选)、繁(繁育)、加(精选加工)、推(推广)一体化道路。要把国内外高、精、尖、名、优、新、特、奇品种引进来,结合我市气候、土壤、水利自然条件进行试验,建立一定规模的实验田、展示田,对引进的优良品种的特性、品质作出进一步的比较、鉴定,再优中选萃,把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种子在基地扩大繁育,经过种子包衣、品牌包装、精选加工,尔后从品种特性、栽培要点、售后服务、技术指导,市场认可等多方面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首先,培育我市的龙头种子公司,扩大规范的繁种实验生产基地,创出我市种子行业的拳头产品、名牌种子。其次,尽快组建我市的种业集团,使种子公司直接和原种场以及科研育种企业联台,搞集团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壮大我市的种子产业。再次,实行种子专营制度。种子经营单位或部门一律由政府部门加强管理,统一发放经营许可证,严格检验监测手段.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流进我市和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同时如大执法力度,凡是没有准营证的不论是个人或部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五)如大投入力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实施种子工程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资金不足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投入来解决。第一政府要增加和保证对种子产业的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扶持资金。每年从财政支农专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种子产业,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种子工程的部分不要低于科技三项费用的1 5—20%并努力增加用于种子产业方面的周转金和贷款。第二政府要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多元投入。可采取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的联合,与企业大集团的联合来吸纳资金,或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十农户的形式签定台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来增加种子科研开发推广的多元投入,多渠道地筹措资金,以加快我市种子工程建设的

第五篇: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总结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总结1

半年来,在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支持下,我市农技推广工作坚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区州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抢抓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就上半年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总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有关要求,目前,xxx镇已新建办公室xxx平米;xxx农业技术推广站购置xxx间办公室,折合xxx平米;xxx农技站办公室xxx间,折合xxx平米,正在装修中,计划7月份交工使用。xxx农技推广站建设计划已申请完成招投标。建设用地正在进行协调,预计年内建设完成交工使用。相关办公设施也将于近期申请采购。

(二)设施农业发展稳步推进。

以设施农业质量效益年为抓手,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保证。新建设施基地 个,新增建设面积亩,当年建设标准温室座,新建 万平方米智能化温室一座,目前正在施工阶段;完成大中小拱棚建设6000亩;创建落实“万元棚”座,计划于近期完成测产工作;完成储藏保鲜库建设立方米、吨,已落实的立方米、万吨将于下半年完成;落实旧棚翻新改造 座,目前已完成登记造册工作,将于 月初开工建设。

(三)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为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栽培标准化,大幅度提高我市农作物单产水平与亩均效益,认真开展农业高产高效模式化示范,共建设高标准示范田 个,面积达到 万亩,种植作物涉及西葫芦、马铃薯、辣椒、中药材、加工番茄等个种类。在示范田建设中,组织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全力抓好指导服务。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各关键环节,开展蹲点服务,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对农民进行指导。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在xxx片区分别落实玉米、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2个。目前,各示范田作物及高产创建片粮食长势喜人,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示范水平。

(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工作扎实推进。

为加快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上菜”调整思路,共引进新品种xxx个,试验种植面积xxx亩,其中:西瓜 个、黄瓜 个、西红柿个、辣椒 个。目前,引进的新品种都已上市销售,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上半年示范推广新技术7项,包括花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土豆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辣椒机械移栽技术。累计推广面积30万亩左右。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设施蔬菜瓜果生产亩增产10%以上,增效20%以上。同时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作物对营养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农作物抗逆能力,提高了品质和产量,节约了劳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五)认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

(1)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一是利用春季的消费旺季,在菜市场、超市、蔬菜批发市场等人口密集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1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多份。特别是本次活动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普遍关注。二是为了使以后的宣传工作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富有成效,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对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和关注度的调查。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春季,在全市集中开展了两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共计培训技术骨干350人。

(2)加大检查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放心。在抓好主要批发市场每天例行抽样检测的同时,强化了对重要季节从生产到零售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督管理,分别在春节、“5.1”等节假前,对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的42个主要蔬菜品种进行了全面地抽检。截止6月15日,共抽检个批次xx个样,抽检合格率达到xx%。

(六)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加快推广。

摸清了全市土壤肥力状况。已完成土壤样品养分检测 个,检验 项次。初步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数据库。通过在个乡镇开展“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在 个行政村建立测土配方肥示范,使广大农民看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转变了农民施肥观念。在全市 个村委会近万户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万亩。

(七)农业重大技术得到推广普及。

随着我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高效农业面积的不断扩大,为提升品质,扩大市场,保证农业生产的稳步持续发展,我中心加大先进科技措施的应用,已推广沼渣沼液应用 万亩,共落实打瓜机采栽培模式 万亩,小麦节水滴灌栽培模式万亩。

(八)做好植保工作,控制重大病虫暴发

1、加强测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测报的要求,坚持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灯下诱虫与田间查虫相结合的办法认真调查,科学分析,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和发展动态,出现疫情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截止目前共发布“病虫情报”期,农事顾问窗 期,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 以上,完成全年任务的%。

2、突出发展以绿色防控为主的防统治示范。重点在 现代农业示范片开展了绿色防控及新技术的引进工作,积极推广黄板诱杀蚜虫、全自动太阳能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性诱剂”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绿色防控 万亩。其中:悬挂黄板块、蓝板 余块,防治面积达亩;“性诱剂”技术防治面积 亩;新安装杀虫灯盏,其中太阳能诱虫灯盏,为我市今年蔬菜及经济作物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示范作用。同时,结合小麦化除,开展了小麦叶蝉统防统治示范,小麦“一喷三防”现场会。

补贴采购的小麦“一喷三防”药品已按时发放到农户手中,并全面进行了叶面喷施。

3、强化检疫工作。以种子检疫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检疫职能。做好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继续加大对设施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监测工作,以电视预报形式宣传该病害的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

(九)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利用科技之冬、高产创建等活动,通过技术讲座、田头指导等形式,把农业生产的良种、良法送到农村千家万户,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受到农民群众欢迎。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期,培训农民 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 份,接受各种技术咨询余人次。

(十)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项目建设,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程,也是拉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上半年共计申报各类农业科技与建设项目 项。目前,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项目已立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站项目接近验收阶段,公益行业普查项目正在有序进行,现已对小麦、玉米、桃子等作物上的病虫害有了初步了解。协作项目 项目均正在实施过程中。

(十一)开展农业综合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技术单位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为农服务活动。一是认真开展苗情调查,按时上报调查信息,为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认真总结近年来瓜菜节水生产模式,修订部分瓜菜生产技术规程;三是着力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单位设立专门信息员,负责农技信息采编、上传,利用网络平台推介、宣传农技、土肥工作动态、取得的成果和技术要点,按时上报各类信息,为我市农业生产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四是快速反应应对小麦冻害。去冬今春,由于降雪少、积雪薄、温度低等原因,我市冬小麦普遍遭遇冻害,并出现大面积死亡。为此,及时安排技术力量深入各乡镇全面调查摸清灾害损失,制定具体管理措施,指导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开展生产自救。针对今年小麦苗情弱的特点,确定春季管理的主要目标,要求早浇头水、早施返青肥,加大施肥量,加强田间管理,为恢复生产自救、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发挥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从抓学习教育入手,组织干部职工持续开展形势政策、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学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开展工作。经常性开展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教育干部职工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及时提醒、纠正,切实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受去冬今春降雪少、积雪薄、土壤墒情差、温度变化异常等因素影响,造成冬小麦受灾。虽然及时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强化中后期水肥管理和“一喷三防”工作,确保了小麦正常生长。但受天气异常干旱、有效穗数不高等因素影响,小麦产量将不及往年。

2、今年气候干旱,部分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部分农作物的生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成本。

3、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核定了编制及运行经费、交通设备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地址协调滞后,交通工具也还未配备到位,在农业生产大忙时节,制约了技术人员入村开展服务。

4、统防统治工作滞后。目前,我市农业已基本实现规模化、集中连片生产,为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农户群体差异大,对统防统治服务的主观接受能力差,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投入方面明显不足,服务组织行为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防统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继续加强预测预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重点是秋田作物中后期病虫预测预报。积极开展植保新技术推广,抓好农业主要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加强用药的宣传、指导工作,加强田间调查,利用培训会议、防治现场等方法,做好农民的病虫草的防治指导和用药安全工作,切实防止因农民多用、乱用农药而发生安全事故。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总结2

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种田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上半年,全市15个乡镇18个培训点开展为期2天的培训,历时28天,共培训36场次,计划培训人数1900人。实际参加培训人数超过计划培训人数。

召开科研分析研讨会元月初,召集有关技术人员总结水稻机插秧的试验示范科研数据,为水稻机插秧创高产做好技术储备,对的20多项水稻试验进行分析研究,讨论的水稻试验与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召开农技站长会议布置安排工作元月18日,会议内容:

1.加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管理;

2、进一步落实稻麦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工作;

3、积极做好农技推广补贴项目工作,要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和科技示范户的服务工作:

4、安排的基层农技站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工作。

4、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参加科技赶集活动今年上半年参加市里组织的科技赶集活动2次,基层农技站自行组织科技赶集活动28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及明白纸2.9万余份。

举办农业科技春季培训班培训内容:

1.培训小麦中后期的田管技术、培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讲解食品安全问题及政策法规;

3.演示农业技术详细服务查询平台的操作方法;

4.对的农技推广先进单位和个人及包村联户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5.布置当前工作,进一步加强春季农业科技服务。

6、召开种田大户研讨座谈会3月20日,召开全市种田大户研讨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种田大户在100-700亩地的种植面积,代表全市不同类型,有岗区的、圩区的;有承包多年土地的、有去年才承包的;研讨座谈会的目的:

一是了解种田大户的经营成本投入和收益情况;

二是通过交流了解种田大户的现状和风险、及对农技推广部门有什么样的需求。

研讨座谈会规模化经营的走向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内容:

1.土地规模经营的成本及效益;

2.当前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风险;

3.在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技术、管理);

4.土地规模经营应该如何发展(规模、技术、种植方式、品种等);

5.如何加强种植大户的交流与合作。

6、开展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星级服务创建试点工作市承担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试点县(市)任务,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和要求,我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写市农技站星级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技站星级服务评定办法(试行),制定了评定标准和具体要求,以农委行文下发到基层农技站,从6月份开始试行。

7、继续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项目午季小麦经省专家组测产,达到预期目标。水稻试验、示范15项,核心区完成手插秧1000亩,机插秧1100亩;超高产攻关田手插秧120亩,机插秧380亩。围绕“江淮杂交中籼稻机插农艺农机双适应关键技术研究”、“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双适应技术集成与示范”、“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双适应技术集成与示范”三个课题开展多种试验、示范,重点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

8、实施农业部稻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建设项目实施的2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建设,位于永丰万亩片的总面积11275亩,涉及农户1137户;位于张铺片的总面积10255亩,涉及农户962户。6月经省农委组织专家进行小麦午季测产,产量都已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4个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永丰镇、张铺镇、铜城镇、郑集镇,面积4.15万亩。分别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了专项专题试验及优新品种展示。永丰水稻万亩示范片安排试验课题15个,高产栽培技术展示3个。

9、做好苗情监测工作全市建立了6个苗情监测点,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苗情进行监测,为指导全市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0、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补助项目聘任技术指导员85名,组织农技人员开展进村入户工作。在全市15个乡镇遴选具有带动力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850名,在不同季节关键农时,每年上门服务10次以上,今年上半年进村入户上门指导达到55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

11、加强基层农技站的建设积极组织采购办公用品,目前第一批招标的电脑、投影仪、照相机等40多万元仪器设备已由农委验收,并分发各农技推广部门使用。农技站建站工作的方案已出台,筹备工作正在进行。

12、建设和培育农业专家大院及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在桥湾社区农业专家大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粮丰工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建设。今年又在张铺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了一个农业专家大院,作为农技人员与农民技术交流的平台,在永丰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试验基地上建立了市农业现代示范区实训基地,为的农民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有一个好的现场。

13、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现场和报导今年上半年宣传报导的文章和信息,省级以上网站刊登的有16篇,滁州市网站刊登的有23篇,市农业信息网刊登的有50篇,农技推广简报20期。基层农技站撰写文章的积极性提高,及时的反映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动态。

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1、开展大规模的水稻高产栽培观摩活动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组织科技示范户及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班的学员分期分批地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和培训。组织部分种田大户到实训基地进行水稻高产栽培交流活动。

2、实施好现有项目,积极申报新项目、新成果继续做好现有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农业部稻、麦万亩高产创建、稻麦三情监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补助项目、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等项目,同时积极申报新项目、新成果,充分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

3、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利用电脑、电话、手机信息等载体对农民进行农技信息服务,以不同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利用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现场观摩等对农民进行惠农政策的宣读和农业科技的培训与服务。指导农民把所学的农业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中。

4、进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作为省地方标准,继续加快成果转化工作,尽快普及到示范片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我市的稻麦总体技术水平。

5、明确农技推广重点重点将农技推广服务继续向中低产田地区倾斜,向种田大户倾斜,向农业社会化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加快我市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市农业的均衡发展,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水平;努力实施超级稻推广计划,加快推广超级稻优新品种,提高水稻高产攻关能力;扩大轻简栽培技术应用范围;重点推广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稳步扩大机插秧面积,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6、抓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星级服务创建试点工作通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农技站的建设,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努力使农技站的各项指标早日达到五星级的标准。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总结3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的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农业局的总体部署,农推中心立足本职,紧紧围绕县政府20xx年冬季农业开发、20xx年大春生产安排意见和农业局20xx岗位目标责任书,坚持贴近群众,贴近部门实际的标准积极开展工作。根据我县农业结构调

整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与省市业务部门的合作,全体职工深入生产一线,对乡(镇)、村委会干部及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切实做好各种农作物病虫测报,重大病虫的监测与防控,以及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今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今年以来,按照农业局的安排积极组织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作风,在进一步完善学习、考勤、工作岗位等各项管理考核制度的同时强化了单位内部工作责任制,将技术、业务分配到人,给每个人定岗位,定责任,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各项工作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强化科技培训,促进科技兴农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效益低下、农民素质不高的状况,今年以来强化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站结合粮食作物间套种、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深入各乡(镇)、村委会举办培训17次,培训农户0.56万人,发放项目科技宣传材料(明白纸)0.8万份。植保站完成ipm培训学校2个,共培训24期,培训学员67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培训2次,培训农户900人。土肥站结合农业部和昆明市水源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85期,培训1.5万人次。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农时深入村、社举办水稻高产栽培、玉米节水栽培、菜豌豆高产栽培、病虫防治等进行现场培训30期,培训农户近2.1万人。在玉米高产创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项目实施中,11名科技人员驻村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3个月。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进行了艰苦的努力。

三、重点项目和科技措施的推广

1、水稻良种推广5.5万亩,其中:合系良种推广4万亩,优质稻推广1.5万亩。

2、水稻旱秧剂推广0.15万亩,移栽大田3万亩。

3、水稻壮秧剂2号推广0.2万亩。

4、玉米高产创建设完成2.2万亩,其中百亩核心区248亩,千亩展示片0.2万亩,万亩示范区2万亩,经省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委托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实地验收:百亩核心区平均亩产达809千克,千亩展示片达719.2千克,万亩展示范区达671千克,圆满完成高产创建指标任务。

5、粮食作物间套种完成12万亩,其中果园套小麦4万亩,果园套豆类1万亩,果园套玉米2.5万亩,玉米套豆类3.5万亩,其它粮食作物间套种1万亩。经市农科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验收,果园套小麦增产粮食40万千克,果园套玉米增产粮食500万千克,果园套豆类增产粮食40万千克,玉米套豆类增产粮食14万千克,总增产粮974万千克,增产幅度达10.1,达到省农业厅粮食作物间套种增产粮食10的目标任务。

6、完成20xx年秋冬种农作物播种面积9.5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93万亩,占83.2,其中优质小麦2.5万亩,占粮播面积的31.5,蚕豆3.8万亩,占47.9,大麦播种0.6万亩,薯类0.4万亩,豌豆0.57万亩。油菜播种1.6万亩,占16.8。推广花油3号、花油6号等油菜高产品种1.6万亩,同时进行了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新品种(系)展示,秋播种植材料3000份,收获单株材料7000份。夏播育种材料种植2份。目前正在加紧小春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和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抗旱,为实现小春总产13600吨目标打下基础。

7、大、小春病虫测报工作

今年主要对粮食、蔬菜、花卉三大作物进行监测。测报结果每十天一次及时上报市植保植检站和农业局,为领导决策,指导大面积防治当好参谋。

8、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调查工作

全县对苹果绵蚜、稻水象甲、福寿螺、红火蚁;黄瓜黑腥病、马铃薯癌肿病、梨树枯梢病、免丝子、薇甘菊、扶桑绵粉蚧等10种有害生物进行调查,在我县已有发现的有苹果绵蚜、黄瓜黑腥病、免丝子三种,其余七种均未发现。

9、作好贮备性试验

今年主要作了小麦抗病圃试验、水稻精准栽培试验、除草剂——稻奇在水稻防除试验、豌豆枯萎病的药剂筛选试验三组、玉米灰斑病的药剂筛选试验、玫瑰白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为指导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10、水稻飞虱的防控工作

全县稻飞虱发生面积21327亩,偏重发生区域分别是夕阳乡10个村委会,双河乡双河营,其余乡(镇)均属偏轻发生区域。经5月28日~6月27日先后五次的及时统防(1292亩)和指导农户自防(3亩)。今年由于监测发现早,统防及时,指导农户自防有力,对全县水稻单产没有造成直接危害,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效。

11、完成水稻精准栽培示范项目

全县共完成9800亩,示范核心样板10.2亩,平均单产达717.0㎏,比常规种植641.1㎏亩增75.9㎏,增11.8;叶瘟在两种栽培中表现为零,穗瘟表现较轻,精准栽培病指1.72,常规病指1.21。

12、完成ipm绿色植保示范村建设项目

全年在滇池流域区的上蒜竹园、晋城南山共建了2个ipm示范村,示范面积1200亩,整个项目实施后可减少农药施用量30-40,防虫效果达80以上,降低成本30-100元/亩,农民增加收益56-231元/亩,有效控制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和滇池流域农业面源农药污染,辐射带动昆明市滇池流域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良性发展,获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完成情况

(1)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截止11月上旬,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37.35万亩,其中粮食完成20万亩、蔬菜完成13.95万亩、花卉完成3.4万亩。经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测产点试验结果统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使我县的粮食、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累计总增产1.61853万吨,总减少不合理化学肥料施用量20xx.4吨(纯量),测土配方施肥总增产节支达3607.87万元。

(2)昆明市大河、柴河水源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水稻、玉米、荷兰豆作物上,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371亩,占任务数的76.86,预计12月底荷兰豆大量种植时可完成2万亩的任务。

14、农作物专用配方肥推广应用完成情况

今年委托昆明劲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水稻、玉米、荷兰豆专用肥料1100吨,施用面积2.15万亩。发放8.1万份农作物施肥建议卡,引导农户按施肥建议卡,购买锰肥、锌肥、硼肥微量元素,指导农户施用自配肥4392吨,施用面积6.97万亩。目前共推广农作物专用配方肥5492吨,施用面积9.12万亩。

15、测土配方施肥核心样板、田间试验完成情况

至11月上旬,在粮食、蔬菜、花卉作物上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核心样板0.97万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核心样板的实施,水稻增产7.71,玉米增产9.28,增产效果显著,有效带动了我县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另外从上年5月至今年10月,在粮食、蔬菜、花卉上完成3414肥料完全试验19组。

16、土壤的取样分析,建立土样档案完成情况

今年取试验示范田土样、监测点土样及农户自取土样共360个,化验项目为常规五项,化验项次1800项次。至此全县已完成取土化验1051个,其中核心土样534个,占50.8,辅助土样517个,占49.2,为下一步我县的耕地地力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完成情况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85期,培训15050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81000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3500张,《昆明市农田平衡施肥技术手册》3000份,开展大河柴河水源区科技术入户指导5459户,喷绘墙体广告20条,网络宣传9次,赶集宣传12次,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现场会15次,为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建立完成情况

今年完成建立66个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6个为全国土壤监测点,60个为市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39个为20xx年建立,今年新增土壤监测点27个,同时大河、柴河水源区现有土壤监测点31个。圆满完成了今年省市下达建立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的任务。

19、农作物专用肥配方制定完成情况

为了适应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在各乡镇、各地区、各种作物上进行60组以上的测土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肥料试验,通过筛选、分析,综合制定出了11个蔬菜品种的专用施肥配方,6个粮食作物的专用施肥配方,2个花卉的专用施肥配方,使我县的农作物专用施肥配方达到19个,通过今年的肥效试验,配方都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增产效果明显。

20、土壤化验室建设情况

20xx年6月投资20万元,把120m2的会议室改建为土壤化验室,其中改建资金投入7万元、设备及试剂购买投入13万元。培训化验员2名,今年3月化验室已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完成各类土壤化验450多个,化验2250多项次。

21、初步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省土肥站要求,在今年11月底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施肥调查表》及土壤化验数据等的录入及审核工作,为开展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作好准备。

四、存在的问题

1、鉴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客观原因,一些成功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在生产上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2、由于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在抓点和跑面工作上还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3、现有技术干部知识老化,又缺乏一定的培训、学习经费,造成信息不灵,知识不新,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

4、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面积逐年减少,项目实施难度正在逐步加大。

5、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真正把技术推广到每一个农户、落实到每一个地块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20xx年工作打算

(一)认真回顾,稳步前进

一是紧紧围绕岗位目标责任制认真地进行查缺补漏,对没有达到目标的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年底之前达到要求。

二是加强与省市业务部门的联系做好明年项目的落实和与省市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拓展单位业务空间,力争项目、多做事,确保有项目、有资金。使单位能够正常运转。

三是对已完成的项目和工作进行后续巩固完善,同时进行认真总结,做好接受上级部门检查验收的准备。

(二)依托项目抓重点

一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xx年我县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围绕19个农作物专用施肥配方,印发施肥建议卡,推广配方专用肥和指导农户自配配方肥开展工作。收集整理土壤化验、农户调查、试验示范等各类资料数据,录入建成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专家系统,用现代网络手段指导农户开展施肥;发放施肥建议卡6万份,在县域内落实面积40万亩;计划生产及调进各类作物专用肥0.5万吨,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50元以上,做好“3414”肥效试验5个,校正试验10个。二是结合冬季农业开发油菜项目,完成杂交油菜选育和新品种展示6亩,种植材料700份。完成花油6号100亩示范样板一个。辐射带动油菜高产栽培1.5万亩。三是积极争取省级玉米高产创建设项目,认真组织实施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和万亩示范区,力争达到省、市高产创建的产量指标。通过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等一切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培训工作,力争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1万人次。

(三)立足现实搞示范

一是完成水稻精准栽培18000亩、鲜销蚕豆推广示范10000亩,其中云早7号500亩、完成冬早马铃薯示范推广5000亩。推广高钙细米200亩。二是完成杂交稻试验示范50亩,确立1-2适宜我县种植的杂交稻品种。三是完成ipm科技示范村建设2个。(四)因地制宜推技术

一是水稻壮秧剂推广20xx亩、二是玉米节水栽培推广5000亩、三是间套种和秋后复种技术,重点推广果园套种小麦,秋后复种早熟马铃薯、玉米套种豆类等技术,力争面积达到5万亩。四是做好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完成重大疫病、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及调查。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总结4

xxxx年,xx镇农技站在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全力抓好本镇辖区的病虫防治工作

今年来,我站在农作物病虫防治方面主要抓好水稻、柑橘、杨梅、油菜等为主体病虫防治工作。全年共印发病虫防治资料18期2500余份,张贴病虫情报通知2期。病虫高发期,分别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病虫防治战役3次。使得今年病虫爆发大灾之年无大灾。让群众能及时进行病虫防治,并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到达了丰产增收的效果。

二、用心引进超级两系稻推广

1、完成水稻种植推广两优系列、丰优系列等4500余亩,占总面积的51%以上。

2、推广柑桔大果实蝇控防新药剂、新防治技术1000亩。

3、完成推广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药剂4000亩。

4、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柑桔、杨梅、油菜等作物栽培)2万余亩。

三、抓好产业发展、粮食生产播面,国家惠农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

1、历时一个月与中南设计院托口电站协调指挥部,完成了托口库区十六个村,两个街道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2、发展东魁杨梅种植6000余亩,生姜500亩,黄桃350亩。

3、完成粮食生产播面8308.44亩,春秋玉米播面共3435.8亩,油菜播面1570.6亩。

4、落实国家惠农补贴(水稻)8308.44亩、补贴资金124626.6元。

四、抓好我镇农技推广与科技知识的普及

今年协助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380余人,培训对象为杨梅、生姜、黄桃、水稻、柑橘等科技示范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其中选送各4名果树、蔬菜专业户去硖洲职业中专学习。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总结5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农服务年,半年来,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局年初制定的“四个重点”和“六项为民服务工程”为指针,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第一要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明确目标,为着力打造大都市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强市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就上半年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总结: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中心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八大产业扶持政策为契机,五个“亿元工程”产业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注重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点上寻找工作突破口,从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入手,强抓产业化建设不放松,调优结构促增收,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起色。

(一)粮食工作不断升温,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恢复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是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需要。为落实中央及省1号文件精神,确保我市的粮食生产安全,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不动摇,以市政府既将出台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制止了我市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趋头。强化服务,提供粮食生产保障,积极为广大种粮农户提供种子、技术、信息、农资、政策等多方位的服务。据统计,全市上半年春粮总面积2.49万亩,总产量4300吨,平均亩产达172公斤,同比增23公斤。全年安排单季稻种植面积14万亩,比上年13.5万亩增0.5万亩,落实旱杂粮种植7.51万亩,比上年7.27万亩增加0.24万亩。

(二)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半年来,我们以五个“亿元工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围绕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着力提升特色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经济新发展。上半年,发展改造新桑园8500亩(其中列入蚕桑产业化项目管理的4855亩);发展良种茶园100亩,计划全年种植1500亩(任务20xx亩);去冬今春新增花卉苗4540亩,全市总面积已达17267亩;发展各类水果2872亩。

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技术,有效地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春茶总产量1798吨,总产值7950万元,同比增加1115万元,其中名茶570吨,同比减10.9%,但实现产值6980万元,比去年的5800万,增20.4%。全市饲养春蚕3.502万张,比上年同期的32278张增加2742张,增8.4%,蚕茧总产值2837万元,比上年同期1866万元,增加971万元,增52%,1.9万户蚕农实现户均增收505元。花卉苗木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产值8000万元,比上年同期6500万元增23.1%,销售产值4500万元。春季蔬菜播种面积22489亩(含马铃薯8900亩),比上年净增17.7%,总产值3320.3万元,同比增长24.9%。1-5月水果总产量1239吨,总产值653.9万元,分别增133.8%和90.1%。牧业总产值(不包括蚕茧)19447万元,同比增加4871万元,其中养猪产值14895万元,同比增加45.18%,占牧业总产值的76.59%。

(三)组织化建设不断推进,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前二年成功组建茶叶、茧丝产业协会的基础上,上半年又相继成立了优质肉羊、果业、花卉三个市级产业协会。依托产业协会,带动了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市新建乐平乡西乐村柑桔专业合作社、藻溪镇大棚水果专业合作社等果业专业合作社3个,(正在组建的有4个);新建蚕桑专业合作社8个。为进一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销衔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我市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今年在农业局和市茧丝产业协会共同协助下有11家专业合作社与天松集团丝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检测工作,是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今年已制订标准2个,其中《天目山牌桑蚕鲜茧质量标准》已由临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优质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即将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订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意见》、《20xx年临安农产品质量抽检实施细则》等实施意见,上半年全市开展土壤样本的定量检测分析69次、完成上市农产品抽检686批次,合格率95%送杭州市定量检测6批次,合格率83%。

(四)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农业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认证。为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切实提高“天目山”牌的知名度,我们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着力抓好品牌宣传工作。参与承办了20xx年天目青顶新春品赏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临安天目青顶产销见面会等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组织申报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面积达2.251万亩,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个。天目青顶及天目山牌高山蔬菜、优质瓜果等系列产品,已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成为了长三角的知名品牌。

二、主要工作措施

半年来,全体干部职工以求真务实、统筹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强市名城胜地的总体要求,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证。

1、深化蹲点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实行农技人员捆绑式蹲点服务,是农技服务在新时期的一种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今年农技中心安排蹲点人员65名,其中基层蹲点33人,项目蹲点32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另有9名同志担任村级指导员。在工作中,蹲点人员始终以兢兢业业、艰苦朴素的敬业精神,在生产的第一线搞示范,传技术、授经验,与农民朋友同甘苦。通过蹲点服务,培植了一批效益农业示范点,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壮大了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农业的发展后劲。

在对蹲点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中,中心积极倡导“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党带群”,强化以个体思想能力的提高来带动整体推进的意识,努力创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蹲点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发挥职能,在确立为民之心、落实富民之举、探索兴业之策、开拓强市之路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同志们进一步树立了专心致志、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奉献“三农”的精神,为推进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的赞赏。

2、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项目建设,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程,是拉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上半年共计申报各类项目36项,已立项25项。其中省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1项,杭州市农发基金扶持项目4个(立项4项),杭州市丰收项目5项(立项4项),科技创新项目2项(立项1项),临安市科技项目6项(立项3项),申报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7个(立项5个),市级示范村5个(立项5个)。目前,各项目已全部制定了实施计划,正按验收标准全面实施。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茶叶、蔬菜、优质肉羊等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将蚕桑列入在内。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全部结束,经各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小组审核,报局审定后,共351个项目被立项,其中茶叶25个、蚕桑64个、蔬菜26个、优质肉羊236个。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引入农科教结合机制,按照“项目带动,科教帮扶”的要求,中心各业务站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搞好服务。以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现场咨询、实物展示为主要手段,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6期,受训5892人次;开展科技下乡5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100余份,接受各种技术咨询4000余人次。积极组织实施“百村示范、万户联动”工程,在全市确定100个村建立科技示范点,由农技人员驻村蹲点进行科技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成为科技致富的典型,无性系良种茶栽培技术、方格簇营茧技术、波尔山羊改良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4、以效能建设为抓手自身建设呈现新面貌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是推进我市农技推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心从“方便群众办事、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入手”,结合“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及时制定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对开展效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广泛的争取意见和建议,在组织中心各单位开展“三个想一想”大讨论的基础上,还印发了临安市农技推广中心效能建设征求意见表,面向上级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基地户、百村示范点、种养大户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中心党总支提出了“一抓根本二建立五提高”、“八破除八倡导当好八大员”的整改提高措施。通过前阶段的实施,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坚定了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使中心各有关部门和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上有了新的提高,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总结6

在20xx的半年来,我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职能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为我乡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服从工作安排,尽心尽职,刻苦工作,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在政治思想上,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会议重要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全面反思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缺点,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进一步好转,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为我们在本职工作为民服务中指路引航。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政治、职能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

2、在本职工作中主要作好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为我乡农业增产丰收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搞好全乡粮食的优良品种推广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系品种,栽培面积达6500亩,主推品种有:Y两优696、Y两优3218、Y两优7号、8号、中浙优1号、深两优1号等高产优质的两系超级杂交品种,推广登海、济单、金玉等优良杂交玉米栽培面积4500余亩,保障了全乡水稻和旱粮作物种子的供应,使我乡的粮食生产产量逐年稳步增长。

(2)搞好了我乡优质冰糖橙基地生产的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肥料的使用,大力推广无公害农药和有机肥料的施用,使我乡绝大多数果园生产的冰糖橙都能达到优质无公害的标准,现正在进行柑桔标准化栽培核心示范区的工作。

(3)进行了全乡范围内的农业病虫害检查和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工作,半年来我站技术人员下村350余次,为广大农户实地指导解决各种农业生产方面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各种疑难问题,就地指导农户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期和对口药剂的使用,使我乡农业生产在半年来的病虫害的防治上无大的病虫成灾的现象,为我乡农业生产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4)搞好了全乡的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在进行技物结合服务时,对广大农户进行面对面的农业新技术的讲解和指导达20xx余人次。在半年来印发农业病虫害防治情报等技术资料7期,印发技术资料700余份,指导全乡农户进行适时的病虫防治和栽培管理工作。

(5)搞好了全乡农作物良种补贴的登记和统计以及农作物种植保险工作,今年全乡水稻良种补贴面积8001。35亩,春玉米良种补贴面积4500亩,

(6)水稻投保面积8315亩,玉米投保面积4200亩,降低了全乡农户农作物种植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作物种植中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保障全乡农业生产的增产丰收。

(7)切实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协会组织的成立工作,搞好了大堂坪蔬菜基地的建设,落实了乡党委政府多年来谋划的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经过土地流转,全乡杂交水稻制各面积达到120余亩,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七大优势农业产业及基地建设的总任务。

下半年的工作重点:继续搞好全乡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抓好我乡冰糖橙基地生产和柑桔标准化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大我乡蔬菜基地大棚建设的力度,引导广大菜农进行大棚蔬菜的.生产,着力搞好我乡时令水果的扩建与销售,继续抓好我乡的农作物保险的理赔工作。搞好我乡三个主导产业的农业合作组织的筹建,协助市农业局开展红岩乡基本农田质量评定工作。

以上是我站在20xx年半年来的工作总结,虽然做了一点工作,但也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为我乡的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科技推广管理制度(合集5篇)

    农业科技推广管理制度 目录 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 1 一、考核内容和......

    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合同书2014

    附件: XX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 项目合同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单位地址:邮编: 项目负责人:电话: 开户银行及帐号:XX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O一四年制 — 12 — 甲方:XXX县......

    如何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如何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1、我乡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我乡的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 元和元,比2000年增加和。农业结构也根据市场的要求有了......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问题的思考 [摘 要] 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为谁传播是欠发达地区制约农业科技传播的普遍问题,也是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中最难、最重要 的环节。明确农业......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农业科技推广的痴心人_1(5篇范例)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农业科技推广的痴心人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已,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无私奉献,是我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代表,在农技推广路上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

    2011年度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合同履行自查报告

    2011年度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合同履行情况自查报告 龙舟坪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局: 根据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相关精神,为确保我镇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和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2011......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合集5篇)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去年以来,我市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新定位。发展都市农业,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快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和应......

    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员匮乏,农民交互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