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如何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上)
国外如何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上)
编者的话随着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人口日趋老龄化,各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运而生,不仅为广大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大医院缓解了病人多和资源浪费的巨大压力。如何建立健全高效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推动社区医疗服务向前发展,在这方面国外有哪些成熟的经验和做
法?本报特请部分驻外记者就所驻国家的情况发回相关报道,分上、下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国外如何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上)
新加坡各类医院优势互补社区医院发挥作用
新加坡各类医院并存,既有社会团体出资兴办的营利性、综合性医院,也有政府及慈善机构兴办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和慈善医院,还有专业性较强的私人诊所,它们相互间优势互补,形成良性竞争。政府对于医疗领域不设准入门槛,大力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自愿开办医疗机构,从而促使当地医疗事
业全面健康发展。
政府鼓励竞争并保护竞争,既不给予非营利性医院以任何的特殊优惠政策,也不给予各种营利性医院各种不公平的限制,让病人拥有自由择“医”的充分权利。新加坡的医疗服务大都以收费价格作杠杆,把病人分类引导到最适合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诊治。如一些小伤小病多数都在私人诊所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解决;高收入人家,多到高档次、高收费的私人医院诊治疾病;专科病人可到专科中心诊治;贫困人群中的老弱病残者可进一些慈善机构办的医院诊治;如果是慢性疾病,可到康复中心或社区中心理疗或锻炼;已
无法医治的病人,也可以选择到“临终关怀”之类的医院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在新加坡,根据所有制不同,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分四大类:①公立医院、专科中心或政府综合诊所;②私立医院或专科中心;③私人诊所;④慈善义务机构,包括老人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终
端疾病医院、慈善医疗义务中心等。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相当重视社区医院的建设,对社区医院一直采取高投入、高补贴,通过财政投入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覆盖全体居民,并制定了严格的病人逐级转院制度:病人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如社区医院没能力治疗,再转到大型的综合医院,由社区医院推荐转入大型综合医院的病人,收费比其他病人低。当然,私人医生也有转诊和使用医疗保险的权利。如此规定,既坚持了“公平优先、兼
顾效率”的原则,也可以避免大医院、专业医生看“小病”的资源浪费现象。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是“共同负担”,它主要分为强制性医疗保健储蓄、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三个部分,各部分均由政府机构管理实施。每个新加坡居民都有自己的医疗保险账户,由政府、个人和企业三方共同交纳医疗保险,居民可用保险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或者直接用于支付投保人及家庭的医疗费用;个人如果要享受超标准的、特殊的医疗护理服务,超标部分的特殊护理费,则由自己承担。为确保每个人都有求医就诊的公平机会,新加坡政府推行了“三重安全保健网”的保健策略:一是保健储蓄计划,强制市民储蓄,用以支付住院医药费用;二是保健双全计划,即低收费医药保险计划,以用于个人和直系家属应付严重病患或长期顽疾的巨额医药负担;三是保健基金,这是政府设立的一项专项基金,给予公立医院的B、C级病房或门诊津贴的新加坡病人,如果保健储蓄额不足,又没能力支付医药费,就可要求该基金代支付。
社区医院作为辅助医疗机构,是新加坡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其低廉的收费,重点满足老弱病人的需求。据统计,新加坡70%的住院病人是急诊入院,而大量慢性病病人则集中在社区内进行治疗和康复,用当地业内人士的话说,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近几年,新加坡社区医院的数目和床位每年都在以高速度不断增长,甚至开始出现有数百张床位的大型社区医
院。预计到2010年,新加坡将有6至7家大型社区医院,以应付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趋势。
尽管新加坡的社区医院已经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数量上仍然远远不够。政府决定未来将重点发展能够满足老年病人的社区保健医院。今后,社区医院将建在区域医院附近,这样不仅可以与区域医院共
同享有医疗资源,而且可以将区域医院病人的康复护理就近转入社区医院进行。
此外,新加坡的社区医院收费低廉,设备与大医院比较相对简陋,有的病房只有吊扇,没有空调。在社区医院看病,因为人多,往往候诊时间较长。针对这个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建立更多社区医院、社区
诊所,同时发展规范的私立诊所、慈善医院以分流病人,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比利时医疗保健机构深入社区 提供治疗康复全程服务
为了能够让民众得到好的医疗保障,同时缓解政府在医疗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支出上的压力,比利时政府建立了广泛的社区医疗保健系统,从医疗护理和卫生保健的角度,配合专业医疗体系运行。社
区医疗体系覆盖了近93%的民众,其中还包括欧盟成员国侨居比利时的常住人口。
比利时医科大学附属萨律克医院的范富林根教授告诉记者,从比利时和欧洲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绝大多数民众的疾病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其他医疗卫生问题,主要不应在医院进行,而是要让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只有健全了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并达到良性运行的状态,才能彻底解决绝大多数民众的医疗健康问题,才能改善医疗机构负担过重,民众医疗、保健服务资源短缺的社会矛盾。因此,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出现与不断完善,是医疗卫生观念的进步、医疗模式向社会化的转变、满足人类对健康与相关服务基本需求的必然。
在欧盟国家中,比利时的人均生活水平指数位居第三,民众的健康状况和人均寿命也名列前茅,健全的医疗保障措施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功不可没。
范富林根教授说,在比利时,除了专业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私人医疗机构外,政府和医疗部门可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以及人口的多少,建立相应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根据人口规模配备一定比例的全科医生、药剂师、护士、社会工作者以及一些兼职的心理学家,基础设施包括慢性疾病疗养所、昼间医院、康复中心及监护性病人公寓等。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均由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负责,费用支付纳入政府医保和互助医疗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相当一部分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将疾病疗养、慢性疾病病人的日常护理和康复等场所转向患者或被服务对象的家里,这样既方便了患者或服务对象,又减少了近40%的医疗和康复费用支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还负担流行病的预防、小病的治疗、健康咨询和养生知识的宣传。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或中心的服务信息与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互通,即通过网络系统将社区医疗保健的信息与各专业医院共享,使用统一的医疗保险或互助医疗号码,一般病人在必要的医疗会诊或手术后,其相关医疗信息将转往所在社区的医疗保健机构或服务中心,而此后的日常护理、康复、保健则由社区负担,费用报销在75%至95%之间,与医疗保险比例相同。社区机构有义务将必要的日常服务信息反馈给医院
或相关医疗机构,以便保证医疗过程的连续性。
比利时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主导理念是,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重点在于促使患者或康复病人得到与医院相同的医疗与康复服务,并不断促使被服务对象更加健康、更加高质量的生活,而这本身将直接减
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范富林根教授举例说,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易发的常见疾病,但是患者治疗费用高昂,治疗周期长、难度大。为此,比利时政府对相关医疗政策进行了改革,其中包括由社区医疗保健机构普及糖尿病预防和医疗知识,同时再通过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防治糖尿病的活动,如提供例行检查、分发预防药品等,将相关费用列入医疗报销栏目,从而在源头减少了糖尿病患者。实践证明,在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的努力下,不仅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意识和水平,同时也达到了减少病患率,降低
医疗费用支出的效果。
从事社区医疗保健工作近20年的萨施莉女士告诉记者,在比利时,人们在遇到跌打损伤或小病时首先想到的是社区医疗机构。比如,近年来人们热衷于冬季外出旅游,而这一季节的主要活动项目便是滑雪,不过滑雪运动常导致摔伤与骨折患者增加,为了避免留下残疾或功能性障碍,一般患者从治愈和康复至少需要到医院20至30次,时间跨度为2到3个月。几年前,这部分患者主要靠医院外科或骨科进行诊治和康复,占用了不少的医疗资源与费用,甚至出现医疗资源临时短缺,医患之间不时产生一些紧张气氛的案例。如今,这类患者的康复工作完全由社区医疗保健机构负担,使治疗到治愈期间平均去医院的次数减少
为10到15次,降低了医疗费用。而政府将节省出的医疗费用补贴到康复阶段,使得患者、医院、社区机
构和政府部门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萨施莉女士还特别强调,社区医疗保健机构能让不能快速治愈的病患者得到全面、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从而实现治愈疾病和逐渐康复的全程服务。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接受治疗和康复服务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患者或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或慢性疾病患者缺乏对医疗和康复的信心,认为治愈疾病不仅需要耗费金钱,更重要的是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属带来负担,在朋友和同事面前感到自卑,而其情绪也会波及家庭、社会关系,如果没有社区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优良的服务,会有部分患者消极治疗或
根本放弃康复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就日显其重要性。
比利时的医疗专家认为,社区医疗保健机构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医疗人员可对独居老人或特殊患者进行监护式服务,或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共同配合,将医疗保健与康复等过程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减少病人在肌体与精神上的痛苦,实现主动治疗,这非常有助于疾病快速康复。有统计数据显示,好的社区
医疗保健机构会使患者的病愈和康复时间缩短10%到20%。
匈牙利社区医院服务网络健全有效运作
2006年6月,总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医疗保健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06年欧洲医疗保健消费者指南》,从病人的权利与知情程度、候诊时间、治疗效果、医疗保健体系的资金状况以及药物是否充足等5个方面对欧盟各国和瑞士的医疗保健体系进行了排名,匈牙利名列第14位。匈牙利之所以在此次排名中排在了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前面,其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功不可没,而以“全科家庭医
生”为主角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则对其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发挥了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
“全科家庭医生”职责分明
匈牙利现行的医疗服务体系主要由相互联系、密切合作的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全科家庭医生”在社区诊所提供的基本诊断与医疗服务;第二层次,区级、市级及专科医院提供的综合性门诊和专科门诊;第三层次,重点发展、具备治疗床位的医院所提供的住院治疗。匈牙利现有医生约3.26万人,每位医生都在卫生部和医师协会备案,每位医生的名章上都必须刻上本人的备案号码,处在不同层次的医生对患者所
提供的医疗服务内容、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匈牙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划分若干居民小区,每个居民小区设立一个社区诊所。根据每个小区的居民数量,每个诊所配备4名左右的“全科家庭医生”。每位“全科家庭医生”为所在小区若干条街道上的众多家庭提供基本的保健与医疗服务。每个居民根据居住区域选择社区诊所,依据所住街道确定自己的“全科家庭医生”,并在该医生处建立自己的医疗档案。居民看病,首先在社区诊所对自己负责的“全科家庭医生”处就诊,得到基本的诊断和医疗服务后,由“全科家庭医生”来“首诊决定”患者是否
应去综合性门诊、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断或住院治疗。
匈牙利“全科家庭医生”在社区诊所每周一般工作5天,周六、周日休息,每天出诊时间为4小时,若8点至12点出诊则主要为退休的老人服务,若16点至20点出诊则主要为上班族服务。由于“全科家庭医生”负责的居民较多,一般需要提前跟医生预约就诊时间。如果老人出行不方便,也可以打电话预约“全科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上门服务原则上不收费,但按照匈牙利习惯要给医生至少2000福林(约10美元)的小费。为了满足居民周六、周日及夜间急诊的需要,多个相距较近的社区诊所中会确定一处为24小时都
能提供医疗服务的诊所,有“全科家庭医生”值班。
匈牙利一向重视儿童的医疗保健,在多个居民小区中间设立专门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占地面积较大的社区诊所,每个诊所配备多名“儿科家庭医生”。以布达佩斯市二区的一个专门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社区诊所为例,其面积是普通社区诊所的三倍,诊所内还专门开辟出供儿童等待就诊时的游戏场地,二区除了一家供成年人就诊的综合性门诊医院外,还有一儿童急诊医院。匈牙利的小学生学习负担虽然不是很重,但各小学对学生的出勤率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小孩生病不能上学,需要休息,必须出具“儿科家庭
医生”的诊断书,否则班主任老师就将小孩记为旷课,且向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目前,匈牙利全国药品价格是统一的,且实行严格的“医、药分离”的原则,看病与购药分开进行。社区诊所、综合性门诊及专科门诊医院都不设立药房,不经营药品。部分社区诊所及门诊医院附近都设有
药店。无论药店大小,都分别设有处方药、非处方药柜台。如果没有具备处方权医生所开的处方,药店的工作人员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处方药卖给患者的。匈牙利“医、药分离”的原则之所以执行的比较好,跟其治疗理念关系很大。“全科家庭医生”对于常见病、流行病等一般用口服药进行治疗,很少使用抗生素类药,且强调病人要加强休息、注意调养身体、及时跟踪复查。如果需要输液治疗,“全科家庭医生”会
给患者转诊,介绍到有治疗床位的专科或级别较高的市级医院住院治疗。
“全科家庭医生”在社区诊所对患者的初步检查主要采取问诊的方式,检查工具主要是听诊器、血压计等。以一个右上腹时常疼痛的患者为例,“全科家庭医生”按照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检查,给患者开出血常规、肝功化验单及B超检查通知单,并预约复诊时间。持有医保卡、按时交纳医疗保险的患者拿着化验、检查单据在“全科家庭医生”推荐的门诊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时,可全部免费。患者拿着检查结果到“全科家庭医生”处复诊时,如果初诊为胆结石,则可能会被转诊至专科门诊医院的消化内科做进一步的检查或住院治疗。若初诊为轻度胃溃疡,则会给患者开出胃镜检查单做进一步的检查。“全科家庭医生”在看到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后,确诊患者患了轻度胃溃疡,则会给患者开治疗处方,并且根据医疗保险基金规定和药品的种类,在处方上标明各种药的不同付款比例。患者拿着处方到药店买药时,只需付很少的费用。
患者在“全科家庭医生”处看病时,不需要交诊疗费,2007年前也不需要交挂号费。
“全科家庭医生”的临床经验对其是否将患者转诊到综合性门诊或专科门诊医院影响很大,一般会将一些疑难病、非常见病做转诊处理。记者的一位朋友去年8月得了腮腺炎。由于腮腺炎十年前就几乎在匈牙利销声匿迹,他的“全科家庭医生”马上把他转诊到一家区级医院的耳鼻喉科。该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
在确诊其患了腮腺炎后,又将其转诊到该医院的传染病科观察治疗。
负责记者所居住街道的“全科家庭医生”寿莫什•埃娃女士介绍说,匈牙利的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社区医疗网络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实行严格的“首诊制”,除急救病人外,没有“全科家庭医生”的转诊,综合性门诊、专科门诊医院及能提供住院治疗的医院是不接受居民就诊的,因此经过多年的实践,匈牙利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科家庭医生”资格认证制度。寿莫什•埃娃说,她于10年前通过了严格的考试,获得了“全科家庭医生”的执业证书。在成为一名“全科家庭医生”前,寿莫什•埃娃从医学院毕业后教了两年临床医学,又在一所级别较高的医院干了15年。寿莫
什•埃娃说,没有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是很难通过考试拿到执业证书的。
在“全科家庭医生”中,女性较多,且大多居住在社区诊所附近。寿莫什•埃娃女士说,她很喜欢“全科家庭医生”这一职业,由于上班距离不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小孩和家庭,还可以到医学院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且可以带自己的学生到社区诊所实习。寿莫什•埃娃共负责1700多人的基本医疗与保健服务,和患者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寿莫什•埃娃一天4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还是较高的,一般就诊人数20人左右。
有时,某个病人的诊疗时间加长,那么提前预约好时间的患者就会多等一会儿。
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
匈牙利的医疗保险基金对其医疗服务体系的三个层次,有着不同的支付手段。对于“全科家庭医生”,按照其负责的居民数量、就诊人次领取费用。社区诊所的诊室虽然多为政府提供,但“全科家庭医生”仍需分担租金,还需负担所招聘护士的工资、电脑网络使用等方面的费用,这些费用都要从每月医疗保险基金划拨的资金中扣除。扣除相关费用后,寿莫什•埃娃的月薪约20万福林(约1000美元)。医疗保险基金还对“全科家庭医生”转诊意见等给予有力的支持,如患者选择“全科家庭医生”推荐去的医院住院治疗,则免费医疗的比例较高,如自己选择医院,则自己要多承担一些费用。
匈牙利的医院依据所有权可分为国家、地区、教会、私人医院,医疗保险基金根据医院的医疗水平,与医院签订相关协议。医疗保险基金对于综合性门诊或专科门诊医疗,按照接诊量、病种支付费用。对能提供治疗床位医院的住院治疗,则按病种付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难度系数,类似于点分制付费法。在匈牙利,各级别医院的化验费、检查费、手术费等都有明确的价格,相差较大,医院越好价格越高。但不管费用有多高,医疗保险基金只支付法律规定的费用。以B超检查为例,医疗保险基金只支付普通B超的检
查费用,如果患者坚持做彩超检查,则价格超出的部分则由患者自己负担。
本文由北京安贞医院挂号服务网挂号服务http://
第二篇: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科的说明 为深入实施“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战略,全面落实“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各项措施,全力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创新服务新机制,探索政府服务新模式。县委县政府要求在我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科,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立项审批、工程建设、政策协调等方面服务,进一步破解目前企业在办理项目审批事项中遇到的“审批事项多、办结时间长、程序不懂”的现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优化投资软环境。
一、企业服务科的组织结构
1、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科,地点在县行政服务中心一楼,主管领导为中心管委会主任张幸福、日常事务由中心副主任戴益元分管。
2、企业服务科从乡镇抽调两名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员组成,主要提供政策咨询、代办项目、梳理审批环节、资料整理、培训服务等事项。企业服务科依托政府各职能部门入驻审批中心的窗口开展工作,同时整合中介机构,在中心设立办公室,作为部门窗口服务的延伸。
3、开化县机构编制委员会【2009】34号文件规定,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增设企业服务科。县招投标中心增加全额事业编制2名(企业服务科专用)。
二、企业服务科的主要职能
(一)政策咨询:
搜集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业政策、举措,传达和发布国家、省、市、县工业经济法规信息,设立企业咨询服务热线电话,接受企业咨询,包括:招商引资政策、产业导向、项目审批、各类权证的办理、各类单项验收以及所需材料等。
(二)代理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审批效率,破解“办事难”,实现“好办事、办好事”,企业服务科还可以对符合产业导向,自愿委托的企业代理代办审批事项。
1、基本原则
(1)自愿委托。凡在开化县区域范围内、符合产业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经营性房地产项目),以及各级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投资者均可委托代办。
(2)无偿代办。企业服务科接受委托的代办项目,除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由投资者交纳的费用外,一律实行免费代办服务。
(3)全程服务。企业服务科承接代办项目后,对代办的事项实行全程服务。
2、代办内容
(1)、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包括项目立项到项目峻工验收直至投产全过程的行政审批事项。
(2)、公共服务事项,包括供电、供水、供气、排水、通讯、网络等公共服务事项的全部手续。
以上代办事项可根据投资者的要求进行全程代办或部分代办,也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延伸和扩大代办服务的具体事项。涉及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的非审批事项,由投资者自主选择技术服务机构,代办机构提供协助、指导;具备代办条件的,也可受理代办
(三)、投诉协调:
受理企业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的投诉,及时收集、汇总,并将投诉事项向有关
部门反馈;协调解决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部门、单位在服务方
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交领导以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解决方案。
(四)、管理培训:
为乡镇及部门从事招商引资服务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并可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
三、企业服务科的主要运行机制
(一)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中心领导牵头,企业服务科筛选和准
备会议议题,有关部门参加,总结一阶段的工作,并形成会议纪要。
(二)、建立专题协调会议制度。由领导牵头各部门参加,解决企业在市场准
入、项目审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并形成专题会议纪
要,由相关部门落实。
(三)、建立调查研究制度。企业服务科经常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
握工作动态,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四、企业服务科办公室电话号码:6011059
地点在县行政服务中心一楼,真诚希望为来开化投资的朋友服务。
开化县行政服务中心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三
第三篇:健全医疗制度
健全医疗制度
在城市公立医院,老百姓好不容易挣的钱,生一场大病可能就花完了,然后返贫了。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实行的以药养医机制,已经演变成了趋利机制,公立医院运营偏离了公益性方向。虽然医生、医院、药商满意,但老百姓不满意,因此需要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医药卫生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全国政协委员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上狠下功夫。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时强调,要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
据卫生部最新数据,2011年全国的门诊量22.6亿人次,占90.7%住院人数为1.724亿,公立医院治愈后出院的9679万人,占整个出院的91.6%;公立医院还担了90%以上的医疗救助。
不难看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的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除以药补医机之后,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集中在县以上公立医院。”缺少竞争,缺乏活力严重制约公立医院的改革。社会资本办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满足群众多样性要求、促进公立医院形成竞争意识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次两会上,陈竺再次强调必须取消以药补医。直观感觉,老百姓关心的看病贵与大处方、过度用药密切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取消以药补医也就意味着不再有大处方、过度用药,看病也就不再贵。逻辑、推理和结论似乎一气呵成。
由于取消以药补医是陈竺在今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两会上反复强调的话题,那么关心公立医院改革的医院院长、医药卫生界专家们如何看这个问题? 首先医院院长们最关心的是取消以药补医以后,医院怎么运转下去,也就是所谓的筹资机制如何建立。关于此,目前给出的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水平。这个方案最大的正当性在于,它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的确需要体现,但单纯提高价格的方案失之于文不对题。
对公众而言,无论是医药费还是诊疗费,花的都是钱,只是花的内容不一样,与多少没什么关系。对医生而言,以前药费无法体现其劳务价值,现在诊疗费就能体现其劳务价值?诊疗费和药费一样都是交给医院,真正看如何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是公立医院的激励机制如何改革。激励机制不改革,无论是收药费还是服务费,跟体现医生的劳务价值也没什么关系。
一位公立医院院长在两会期间与笔者聊起此事时颇为诚恳地表示,现在的讨论其实还只是在如何补偿医院的层面,至于如何激励医务人员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还根本没想那一步。
所以,一个混淆了不同层面问题的方案,还是个方案么? 至于那些加大政府补偿力度的呼声,已经了无新意到让人提不起争论的兴趣。有意思的是,笔者曾问到几位公立医院的院长,政府根本没有那么多钱补偿公立医院失去的药品收入,这怎么办?院长们均笑而不语。
“笑而不语”的弦外之音总是特别有趣。一个意思是,大家心知肚明,靠政府补贴的改革方案根本行不通,这是比较委婉的表达;另一个意思是,你给钱我就改革,不给就不改,这是比较撒娇的思路;第三个意思是,我就知道你补不起,所以咱就别改了。
其实,任何一个改革政策都会遭遇一些“小九九”,这并不奇怪。问题是,为何众人均在此问题上顾左右而言她。取消以药补医本应是医改的众望所归,但就一些专业人士,对实现该目标乐观者寥寥。大家并不是觉得取消以药补医很难,而是觉得取消以药补医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
如果政府财政养不起全部公立医院,能否考虑将部分公立医院放给市场,政府仅重点保留几所公立医院;既然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能否进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让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让勤奋、优秀的医生由公众的选择来认可。
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全民关注、也是党和国家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本届政府历次要改善民生的一个重大举措,所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我们整个改革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关注民生的内容当中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改革对人民来讲是非常期盼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改革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和理顺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是如此,在政府的利益、患者的利益、医疗机构的利益、医务人员的利益、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利益等多元利益的调整中,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优先满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再妥善处理各方面问题。最终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能让老百姓因病致困。
所以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就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深化医改扭转公立医院功利问题。最终能切实解决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
第四篇:以人为本,健全服务体系(楼家)
以人为本,健全服务体系
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服务功能,树立精品服务意识,以优质服务提升服务品位,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方便。
二、完善服务设施。在社区周边设立一定的商业服务、卫生服务、文体娱乐等服务场所,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在社区内设立卫生服务站、消防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计生服务站等工作站,配备专管人员,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
1.就业信息服务。针对市场需求,当好“红娘”。千方百计与各方面联系就业信息,积极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机会。办好“专栏”。办好就业信息服务专栏,及时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共驻共建、敢为人先”的原则,以“多花点精力、多想些办法,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切实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开展便民服务。根据居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社区大服务体系,积极制定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所、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个层面参与服务的社区服务平台。
3.完善卫生服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基本能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保证社区居民小病不出门,大事不惊慌。通过设立健康教育知识专栏,开展发放宣传册、健康知识讲座等一系列健康教育宣传、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等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促使卫生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
第五篇: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概况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概况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概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英国、瑞典等国实施的国民卫生服务(NHS)制度;一种是德国、法国等国家实施的是社会保险制度;还有一种就美国是实施多元的非组织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上述三种医疗保障制度方式其目的虽然都旨在保障国民健康,免于伤病威胁,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都莫不殚精竭虑而筹谋因应对策。主要问题是:
①卫生服务的僵化。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医疗资源和财源都由国家统一管理分配,以致造成难以实施全面而有效率的卫生服务,国民对医疗覆盖方式、住院等待时间、医疗纠纷处理等问题深有反感,医师的积极性也不够高,总之名义上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英国、瑞典等国家,仍然盛行民间疾病保险,这是反映国民对僵化的国民卫生服务制度的不满而转向不同保障形式的医疗行为,在中产阶层以上国民中尤其明显。
②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关系是基于契约关系上的,按照医院或开业医师实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数质量来支付医疗报酬,这种制度本身就具有医疗费用无限制上升可能的特点。医疗费用上涨,因而不得不调整保险费比率或者提高国民就诊时分担医疗费用的金额,这是当前医疗保障制度的世界性难题,虽然实行多种支付方式,包括美国著名的DRGs,但问题并无根本解决。
③仍有部分国民没有或基本没有享受到全民医疗保险服务的权利,要把社会医疗保障服务真正扩大到全民,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情况简介如下:
一、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
当前,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服务效率也不高,这与医院由国家办,医务人员领国家固定工资,领取报酬多少与付出劳动量多少无关之故;②医疗供需矛盾较大,据1980年统计,全国2000所医院有床位36万张,年住院576万人次,床位利用率为81%,平均日门急诊13万人次。一般说,医院对急性病的服务是较好的,不仅免缴医药费还免费供应伙食,但对慢性病以及疝修补术、白内障摘除术、扁桃体切除术等住院就要等很长时间,45%的病人要等1个月以上,6%的病人要等1年之久;③私人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的冲击越来越大,虽然国家医院只设自费床位仅占总床位的1%还不到,自费医疗病人仅占病人总数的5%,但这充分反映病人对医疗市场的需求。所谓自费医疗病人,并不完全放弃国家免费医疗,其中大多数还享受国家免费医疗,仅指自费支付床位费,也有的可通过非营利性保险计划来解决。
二、瑞典的全民社会福利保险制度
瑞典于1926年颁布《国民保险法》,1934年颁布《失业保险法》。于1982年卫生立法规定每个居民有权获得相同的卫生保健服务。瑞典的卫生保健服务具有两个特点:①卫生福利事业统一由国家管理,卫生服务90%由国家办公立医院或公立卫生机构提供,凡16岁以上公民都有权选择其居家10公里范围内的一位开业医师,登记后就可得到该开业医师的免费医疗服务、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开业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可将病人转到任何医院;②1984年起瑞典允许实施私人健康保险制度。
瑞典卫生保健服务经费来源三分之二来自地方税收,三分之一来自中央政府;医疗保险费用85%来自个人税收,15%来自国家。卫生费用增 2 长已对经济造成巨大压力,卫生保健服务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年人均已超过1200美元。因此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改革,内容包括:①中央政府加强对省议会的卫生保健政策的指导,努力降低卫生保健费用;②国家对省所作的医疗保险基金补助按居民总人数拨款;③规定各省议会用于卫生保健费用的总额每年不得超过175亿瑞典克朗;④着手解决住院病人排队等候的情况,据调查有10%住院病人须排队等候,等候时间平均2个月。
三、德国的医疗保健制度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①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医疗供给量是个人所得的再分配,因为保险金是比例相同的(11.37%),高收入者多缴,低收入者少缴,故其实质是高收入向低收入的所得转移;
②企业要负担保险金的一半,故其实质是企业向家庭、企业主向雇员的所得转移;
③缴纳保险金是不论老年、青年都一样的,故其实质是从现在(青年时少就诊)向将来(老年人发病率高)的所得转移,青年人群向老年人群的所得转移;
④从保险金的作用上,其实质是从低发病区向高发病区的所得转移。德国医疗保健制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对预防保健重视不够;
②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卫生经费占国民收入的8.2%,由于采用第三方付款方式,缺乏制约措施;
③政府不负责对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近几年来,德国已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固定药价,差额部分由病人自负;定期抽查处方情况;实行新的财务激励办法;对不注意节约医疗费用的将解除保险合同。
四、法国的疾病社会保险制度 法国疾病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①政府对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年增长率为10%,超过生产增生率,绝对数值也超过国家国防预算;
②保险基金采用病人代付再补偿形式,且要相隔一段时间,对个人经济周转以及受物价影响较大。因此近几年来法国采取一系列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保险赤字的局面,包括:对医院管理实行总预算法,提高缴纳保险金额,扩大缴税范围,严格抽查处方的合理性,对新技术进行评价,限制多余的不必要的检查项目限制医疗仪器的增添,减少非必需药物补贴比率(从70%减为40%)。
五、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美 国医疗保险的形式有两大类:
(一)社会医疗保障
(二)私人医疗保险美国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医疗市场实行非组织化的管理体制,即实行的是“非管理保健”(non-managed care),在全国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第三方付款制度易造成过度的医疗需求,投保人每月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保险金额后(包括雇主支付部分),患病时可自由选择医师或医院就诊,然后向保险公司报帐,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支付,这种制度是按服务项目偿付(fee for service)的制度,属于后付款制(post payment 4 system)的偿付类型的优点是方便病人,可满足病人需求自由选择,缺点是医疗保险费难以控制;
②缺乏控制医疗费用的动力机制,医生和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就会出现两种突出情况,一是诱导病人扩大医疗需求,造成大处方、滥检查;另一是把无利可图的或疑难病人推向非营利性医疗,前者增加保险公司的支出,后者加大政府的开支。
③享受卫生保健的不公平性,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很大,全国尚有2700多万人享受不到任何医疗保险。
六、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险的基本做法包括供方、需方和第三方: ①供方,即医院和医生,由于加拿大的医院为政府开办,无论医生在公立医院挂牌行医,医生与医院之间只有业务协作关系,无经济关系;
②需方(国民),职工和雇主只要缴纳少量医疗保险费,贫穷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可申请部分或全免医疗保险费,65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免费医疗保险;
③第三方,直接第三方为省卫生署,负责直接管理住院医疗保险部门(包括制订预算补贴、审批医院投资、控制床位使用率和医疗成本、检查医疗质量等)和门诊医疗保健计划部门(包括制定医疗服务标准、审查病历档案、制定收费标准、限制医生收入、颁发和吊销行医执照、保证医疗质量等),间接第三方为联邦卫生福利部,主要负责制订全国医疗计划和健康保险法规文件、确定给各省经费补助额、制订医生培训计划和进行卫生改革等。联邦政府和各省卫生署都严格执行“医院综合预算制度”,这是指医院与政府商定预算数额后,医院的费用必须限定其内,超支向上追加,省里不予保证,致使医院有强烈的控制总费用的责任心。因此加拿大 5 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中既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涨,又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好的管理模式,这是实行市场经济和加强政府参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七、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1973年《健康保险法》的规定,于1975年7月1日起开始,使国民人人都有享受同等机会的医疗保险,参保人缴纳工资的1.25%作为保险金,本人及家属可予补偿医疗费的85%,住公立医院普通病房费用可全免。1981年9月又对健康保险法作了进一步修改,参保人都要缴一笔人人都相同的费用作为“保险基金”,缴纳工资的3%为“基本保险费”,另再要缴纳“累进保险费”,高收入者再缴5%,中收入3%,低收入1%的工资,并明确政府仅补助30%的健康保险费用。这就是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富者多出”和“尽力而为”的思想,低工资收入阶层,1993~1994,凡个人年收入少于12662澳元,夫妇合计收入少于21320澳元(每有1孩子还可增加2100澳元),可以不付医疗保险金。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险明确规定:
①每个居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②所有居民都可免费在公立医院得到同等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③在公立医院就诊时无权选择医生和病房,也不享受优先住院和治疗。
澳大利亚除全民医疗保险以外,还有40%的居民同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分单人保险和家庭保险两种方式,私人医疗保险只提供医院服务,既可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分就医,但可选择工程师和优先住院,政府负责支付75%。澳大利亚明确规定在私人诊所和医院就诊不得向病人卖药,因此同时实行“药品补贴计划”(PBS),政府每年公布一次PBS的药品目录(约500种药品),凡退休者和领取社会 6 救济者(包括子女)在购PBS范围内药品时,不管药品实际价格多少,每张处方付费2.6澳元,当年支出超过135.2澳元时,可领取一张免费卡,凭卡在当年免费购药。对其余人(包括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每处方付费16澳元(不足16澳元按实际药价支付),当年药费支出超过312.3澳元时可申请优惠卡,当年购药时每处方只付2.6澳元。
八、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医疗保险组织有三种形式:社会医疗保险组织、医疗救助组织和公共医疗保健组织。这三种医疗保险组织中,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是核心;医疗救助组织则是根据1950年《生活保护法》而建立了主要对贫民提供医疗保健、产妇、职业和死亡的救助,还提供生活、教育、住房的救助;公共医疗保健组织是为了某些病种或残疾人提供的医疗保险,主要根据《传染病预防法》(1897年)、《麻风预防法》(1907年)、《精神卫生法》(1950年)、《结核病防治法》(1951年)、《老人福利法》(1963年)等13个法律作出的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医疗保险的基本做法是:经费来源包括个人缴纳保险费(按工资比例的8%~10%,个人和单位各负担一半)、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各医疗保险组织的参保人数使用医疗费的情况给予的一次性补助或按比例补助(原为全部报销,1984年起报销80%,个人自负20%);凡参加健康保险的人员有权凭证任意选择就诊医院或门诊,但并非均可到开业医生处就诊;凡就诊后除报销医药费外,还可领取一定数量的医疗补贴,包括因病缺勤补贴(从第4天起,最多到6个月可补贴工资60%)、分娩补贴、失业补贴和死亡送葬补贴等,而且医疗费超过一定高额时可申请超额部分的补贴;凡患结构病、精神病的患者及其赡养的家属可得到国家特殊补助;凡年满70岁的参保人可从当地政府得到免费医疗和一定的补助; 7 凡残疾儿童(6岁以下)也可得到免费医疗;凡参保人的家属也可报销70%(门诊)和80%(住院)。
九、韩国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在韩国,凡参加医疗保险的投保人必须缴纳医疗保险费,其占个人收入比例各不相同,企业工人类为工资的3%(雇主和雇员各付1.5%);政府职员和私立学校教师类自负为工资的2.3%,对政府职员政府另支付2.39%,对教师校方和政府各付1.38%和0.92%;农民和城市居民类别根据其家庭收入和土地拥有面积划分为15个档次,缴纳不同档次的保险费,其中50%由投保家庭支付,另50%由政府支付,由于此类保险基金的亏损额较大,故政府每年还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韩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政府补贴日益增加;
②全国计划社团数量过多,造成风险统筹的能力很不平衡; ③卫生资源利用不均匀,尤其是农村缺医生缺设备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近几年来韩国主要采取了两项改革措施:一是设法逐步调整和减少计划社团的数量以扩大其独立地收支平衡经营的风险能力;二是采取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去农村或山区服务两年的硬性规定,否则不发行医执照。
十、新加坡的全民保健储蓄计划
新加坡保健储蓄计划的缴纳办法作了几次变化,在1991年,作为公积金的保健储蓄,每人每月缴纳月收入的23%,另加雇主缴纳月收入的22%(即总公积金定额相当于雇员月收入的45%),从这公积金中抽出相当于月收入的6%(雇员、雇主各3%)拨入保健储蓄帐户。保健储蓄帐户的“存款”可免税并获得利息,并规定其“存款”数的上限(凡退休后可领年金的雇员上限为7500元,非领年金的雇员上限为15000元)。8 从1992年7月1日起,对35岁以上的投保雇员的保健储蓄缴费率从6%提高到7%;1993年7月1日起,对45岁以上的投保雇员缴费率又提高到了8%。凡没有雇主的自雇者缴费率仍为3%,但每年提高1%,直到与其他缴费率(6%~8%)相同时为止;1994年1月1日起,强制规定计程车司机、小贩或店主等自雇者在申请和更换营业执照时必须出示已缴保健储蓄费用的证明书。
新加坡在实行保健储蓄计划的同时还实行“保健庇护计划”(Medishield scheme),这是一种适用于长期治疗的严重疾病的一种医疗保险计划。一般人都愿意参加这种庇护计划。1990年12月统计,参加保健储蓄计划的投保人中已有88%参加了保健庇护计划,他们以及包括他们的家属(70岁以下)每月只要付新币1~11元的投保费就可参加此计划,每年支付医药费最高限额为2万元,一生中最高邻取限额为7万元。但对以下情况,保健庇护计划不负责支付:⑴投保前的住院费;⑵在保险生效之日前12个月内已接受治疗的癌症、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局部缺血性心脏病、退行性病变等;⑶先天畸形治疗;⑷区域外就医;⑸精神病治疗;⑹不孕症治疗;⑺分娩费用;⑻艾滋病;⑼自杀;⑽药瘾酗酒治疗;⑾美容手术;⑿战争伤等。
综上所述,当今国际上从医疗资金筹集、使用和偿付的方式,可将医疗保险模式归纳为国家政府保险型(如英国、加拿大等)、社会医疗保险型(如德国、日本等)、私营性医疗保险(如美国)、储蓄医疗保险(如新加坡)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中国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