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社区警务概况
国外社区警务概况
社区警务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英、美、加、澳等国家,随后又先后被德、法、日、新加坡等国家借鉴创新而兴起的一种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警务发展战略。它是对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一种选择。
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虽然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警察在其中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专业化警务”战略简言之即是一种以打为主的战略。警察受报警电话驱使,对案件作出事后反应;警察工作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发动公众广泛参与;量逮捕罪犯的数多少和警察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的速度是警察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依靠增加警力和装备现代化提高警察工作效能;对警察注重提倡勇敢顽强的精神,而忽视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为公众乃至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是警察疲惫不堪,效果并不理想,犯罪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打不胜打,愈打愈多。
为改变这种局面,英、法警学专家和警务人员开始探讨一种新的警务战略。他们的注意力从以打击犯罪为主转移到以预防犯罪为主;从强调警察的专业性转移到重视改善警民关系、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从警察工作随着案件走转移到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预防犯罪,将犯罪遏制在发生之前;从强调高破案率转变为树立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的观念。由于这种警务战略植根于检区,以社区作为警务工作的重点,所以,概括地称为“社区警务战略”。
推行社区警务工作的国家虽大都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措施,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设专门的社区警力
美国底特律市警方从70年代开始在市区设立专门行使治安防范职能的小警所,至80年代末,总数已达近百个。纽约市从80年代起增设区域固定、责任明确的社区步行巡警,至1996年底,总数已达5000余名,占全市总警力的 l/6。70年代英国倡导社区警务之后,在大部分地区都设立专职社区警察并明确规定,每名社区警察管辖的区域范围不超过一平方英里,在农村,则视治安复杂情形而定。
(二)增强警察与社区的联系与协作
建立“警方——社区咨商委员会”是一些国家社区警务的一种基本形式。英国艾克赛特警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约翰.阿德森曾经指出:“建立咨商委员会是社区警务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没有社区代表参与协商,就不是真正的社区警务。”咨商委员会一般由社区警察、教会、学校及其他社区组织代表共同组成。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如下几项:
l.问题调查。亦即搞清社区存在的犯罪与治安问题或存在的隐患的类型、部位和成员构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情况交流。包括社区向警方反映意见、提供信息和警方向社区公布一定时期社会治安状况以及警方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情况。以达成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与参与,保障社会的安宁。美国芝加哥警方认为:“应该让公民了解更多和质量更高的情况,这是警民协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3.在不违背社区意愿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解决存在的容易导致犯罪发生的问题的方案,改进社区环境,有效组织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各项活动。
(三)具体对策措施 ’
1.创办社区刊物。如《公开通报》(美国芝加哥)、《社区新闻》(英国艾克赛持)等社区刊物,向居民通报社区治安情况,教授治安防范知识等。
2.推行邻里守望、校园守望、旅馆守望、商业区守望等社区治安联防活动,构筑社会
治安防范网络。
3.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国家都很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法制教育,以预防青少年的犯罪。英国伦敦市在全市3400所学校开展“校访计划,向学生讲解警察的作用,传授自我防护知识。澳大利亚要求社区警察与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以解决不法之徒对学生的骚扰侵害,澳大利亚许多州警方还先后筹建了儿童安全庇护所、蓝光迪斯科俱乐部。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育少年的合法权益,减少青少年犯罪。
4.做好“少数种族群体”的工作。少数种族群体如黑人群体、亚裔群体等在社区中社会地位较低而受到歧视。这些群体一方面容易遭受犯罪的骚扰和攻击,与社区其他群体及警察的矛盾容易激化; 同时,这些群体本身也是治安问题多发者、犯罪行中的高发群。因此,做好少数种族群体的工作是—些国家社区警务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警方采取一定措施,如在这些社区增加巡逻警察,社区警察与他们尤其是其中的首领式人物广交朋友,以求理解和支持。
5.控制社会死角。美国犯罪学家凯令和威尔逊于1982年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户”理论。简而言之是指,许多社区有这种现象-----若干座空楼逐渐衰败,乱涂乱抹无人清洗,路灯坏了无人修,而这些地方正是吸贩毒、抢劫和其他非法活动多发的场所。以往,警察只是忙于逮捕贩毒者和抢劫犯,而不注意清理、改善这类地方,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后来,修补“破窗户”成了国外社区警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伦敦市政部门在黑暗的街道增设路灯、提高亮度,在路口、公路两侧或居民住宅墙上设置或张贴醒目的图案标志等。这意味着。社区警务已经超越单纯治安问题的局限,从清除犯罪死角出发,把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卫生、环境等领域中。
6.增加犯罪行均得逞的难度。如建立贵重物品登记制度,并在上面铭刻物主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等永久性标记,以断绝销赃渠道。
第二篇: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的基本含义
答:一般理解,社区警务是指存在于警方与社区之间的,旨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一种互动合作过程。
社会性治安防范组织的含义
答:指公安机关的指导和支持下,以维护社会治安为活动内容和目的的群防群治性质的社会防范单位
治安情报工作的含义
答:治安情报工作是指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通过收集,存储,分析,传递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利用治安情报为治安管理和预防犯罪等公安工作服务的活动
治安耳目的含义
答:治安耳目是由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中专门建立和使用的,用于收集并反映治安信息的秘密力量 治安情报的含义
答:一般的,我们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信息称为治安情报
凡是与治安管理工作,社会治安状况与环境有关的人,地,事,物,等情况都属于治安情报范畴。
安全防范的基本含义
答:狭义的安全防范是指治安基层组织为维护社会的安全,依靠社会力量对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依法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活动。
广义的安全防范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护社会安全对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的预防和控制活动的总称。
公安派出所的含义
答:公安派出所是所在市县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的派出机构,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保卫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社区群众工作的概念
答:社区群众工作是指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警务活动中主动服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努力构建和谐民警关系,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性工作 社区警情的含义
答:社区内发生治安和犯罪事件后,必须有社区民警来维护社区稳定的突发性事件或者说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
社区警务的基本思想
一体化思想:一体化思想是社区警务基本思想最高层面的概括
犯罪与社会一体化: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权利与义务一体化:是指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对警察与公众双方而言,权利又是义务。
警察与社区一体化:是指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对警察和公众而言,既有权利又是义务。
警察与公众一体化:警察与公众一体化,是强调与公众融为一体的共生关系。
两大原则:社区警务具有预防为主和民警合作的两个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社区警务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根本价值目标是预防犯罪
民警合作原则:警民合作是社区预防的基石 三个导向:社区警务的工作导向
以社区为导向:社区警务工作坚持社区导向,是指要求社区民警以及警务工作必须以社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以服务为导向:社区警务坚持工作的服务导向,就是强调实施社区社区警务战略,必须紧紧依托,依赖,服从于社区的发展与建设。
以治本为导向:社区警务工作坚持治本导向,是指社区警务必须将预防犯罪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社区发现,预防和控制犯罪机制的建设。
四化特征:社区警务的基本特征是社区警务本质舒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警察形象柔性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警勤服务。
警民关系伙伴化: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社区警务的内在要求。
警务工作社区化:社区警务工作的立足点在社区,其必须依托,依靠,服从,服务于社区,并积极整合和发挥社区功能的系统作用。
警察对策前置化:社区警务以民警合作为基础,预防犯罪为根本的主动性警务战略
治安情报收集的方法: 调查访问法 行政登记法 情报交流法 技术手段法
安全防范的途径 人员控制 物品控制 时间控制 空间控制
公安派出所的任务 实有人口管理 收集治安情报 进行治安管理 开展安全防范 打击违法犯罪 服务人民群众
社区民警的工作方式 走访调查 宣传发动 巡逻守护 实地检查 警情通报
四次世界警务革命 现代都市警察建立 警察专业化过程 警察现代化建设 社区警务的建设
社区警务的社区工作法 准确的把握社区居民治安要求 加强社区警务民主协商 着力培养社区治安自治功能 积极培育多元化社区治安主体
专业工作法 广泛收集安全信息 积极开展防范教育 系统强化,治安管理 努力普及自卫互助 不断完善技术防范手段 有效进行巡逻支援 相应改善自然环境
社区民警的工作方法 走访调查 宣传活动 巡逻守护 实地检查 警情通报
我国社区警务的目标要求
答: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我国社区警务内容
答:(1)社区情报信息工作
(2)社区人口管理
(3)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工作
(4)社区群众工作
(5)打击社会违法犯罪活动
传统警务模式可以表述为
快速反应------出现场------侦查------破案
公安派出所的种类 答:①地方派出所
②专业派出所
派出所的岗位设定与职责
答:(1)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岗位的职责:①收集掌握,上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2)巡逻防控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
(3)治安管理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
(4)案件办理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
(5)综合内勤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
派出所的职权
答:(1)治安行政管理权
(2)治安行政处罚权
(3)当场盘问检查和留置盘问权(4)依法执行社会监督改造,监督考察权(5)采制行政强制措施权
(6)依法实施刑事案件调查权和搜查权(7)内保工作和治保工作检查知道权
派出所等级评定
人口管理(20分)治安管理(15分)安全防范(20分)执法办案(15分)服务群众(10分)队伍建设(10分)内务管理(5分)后勤保障(5分)
派出所的勤务方式(1)巡逻盘查(2)警情处置(重点)① 敬请处置的一般规定
1.接到出警指令后迅速到达现场 2.及时报告现场情况 3.保持通讯联络 4.维护现场秩序 5.保护群众安全 ② 一般刑事案件处之规定
③ 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规定(3)案件办理
派出所档案(1)业务档案(2)户籍档案(3)文书档案(4)试听档案
治安情报收集的方法 答:(1)调查访问法
(2)行政登记法
(3)情报交流法
(4)技术手段法
治安耳目的种类 答:(1)情况耳目
(2)控制耳目
(3)专项耳目
社区警情的分类 答:(1)咨询类警情
(2)求助类警情
(3)纠纷类警情
(4)涉案类警情
(5)投诉类警情
治安情报收集的途径 答:(1)人口管理
(2)治安管理
(3)阵地调控
(4)案件查处
(5)群众工作
第三篇: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
(1)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即由人们以自己的努力与政府当局配合,去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社区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努力增强社区功能并提高其实现程度的过程
(2)社区发展离不开社区警务的建设和发展。社区警务是社会居民在警察带领、指导、支持下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方式,充分研究社区问题;开采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维持社区公共安全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社区警务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是产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因而预防和减少乃至根治违法犯罪也必须依靠社会。它的工作范围是以社区为主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
(3)存在的问题:①对社区警务认识不足。一些领导或民警认识不到位,不理解社区警务的内涵,片面地认为社区警务不过是将过去的民警责任区工作进行改名,无非是设立了警务室,多挂一个招牌,是“换汤不换药”。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下,必然对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工作仍然是默守成规,没有开拓性。②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不规范。由于不了解社区警务的概念,对社区警务没有形成共识,加之不少的基层公安机关没有实行派出所工作的重心转移,以致有的社区虽然挂有社区警务牌子,但并没有建立其规范的运行机制,甚至唱起了“空城计”;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制度,开展了一些活动,但运行机制很不健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有的社区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使得社区
民警工作缺乏动力、压力,坐在警务室里无所事事,致使警力资源严重浪费。③社区民警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社区民警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对做群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遇到问题不懂处理,处理问题不能说服群众,联系工作团结不了群众;有的社区民警的工作浮在表面,上班时间到警务室坐一坐,下社区多是走马观花,工作上怕吃苦,喜欢讲待遇、讲攀比,不愿深入基层一线,警民关系得不到有效改善。④警种间协调沟通不够。社区民警与其他警种民警沟通少、协调不够,一些社区信息没有及时通报给其他警种,其他警种掌握的信息也反馈不到社区,信息共享受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限制了其他警种工作的改观。⑤社区警务社会化程度不够。有的社区民警不善于利用社区资源,没有把“治安蛋糕”分给社区群众,不会组织社区群众参与到预防犯罪和治安管理工作中去,仍在唱“独角戏”,致使警务工作陷入被动。
(4)对策: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行社区警务,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密切党群关系和警民关系的有益探索,是推进治安工作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因此,社区民警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常规,创新思路,摆脱传统警务的束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开拓社区警务工作。②大力加强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要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使其工作内容具体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指标数字化,进一步完善警务工作规范。要明确如何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从发案中查找漏洞和开展人防、物防、技防,如何排查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帮助挽救有前科的人员和失足的青少年,如何灵活把握公开与秘密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守值结合、日常管理与重点教育控制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工
作规范。要结合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认真研究探讨,进一步建立完善目标责任明确、考评科学简便、奖惩制度兑现、注重实际绩效、不搞形式主义的绩效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下社区巡查制度和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制度,检查社区民警工作是否到位,督促社区民警积极开展工作,及时发现、整改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③合理、科学配置警力。在警力调配中,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基础工作的延续性,注意新老、强弱、经验、能力搭配,实行优势互补。要将善于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会管理、会服务、肯吃苦的民警配置到社区警务工作中去,让他们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从群众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把社区群众要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做到大事小事认真办,不推诿、不拖延,切实把社区警务室建成警民关系的“连心桥”。④理顺关系,强化协作。要理顺各警种民警与社区警务的关系,从机制上增强社区民警与各警种之间主动协作的意识。社区民警要把日常工作中掌握到的信息、线索及时通报给其他警种民警,共同研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协助侦查破案。其他警种民警要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将抓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敌社情、刑事犯罪最新动态等通报给社区民警,为社区民警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⑤最大限度搞好社区资源挖掘。要吸纳新的管理思想,把行政职能的一部分由社会力量承担,由社区群众担当起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中坚力量,既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常与社区群众接触,多与社区群众交流,广泛发动社区群众搜集社区信息,对一些不安定的苗头性因素,及时发现,共同化解。要积极开发社区内的治安辅助资源,最大程度激活“邻里守望”制度及“联防巡逻”制度,引入更多的力量参与社区的治安防范控制,切实实现“警力
有限,民力无穷”。
第四篇: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概况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概况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概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英国、瑞典等国实施的国民卫生服务(NHS)制度;一种是德国、法国等国家实施的是社会保险制度;还有一种就美国是实施多元的非组织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上述三种医疗保障制度方式其目的虽然都旨在保障国民健康,免于伤病威胁,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都莫不殚精竭虑而筹谋因应对策。主要问题是:
①卫生服务的僵化。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医疗资源和财源都由国家统一管理分配,以致造成难以实施全面而有效率的卫生服务,国民对医疗覆盖方式、住院等待时间、医疗纠纷处理等问题深有反感,医师的积极性也不够高,总之名义上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英国、瑞典等国家,仍然盛行民间疾病保险,这是反映国民对僵化的国民卫生服务制度的不满而转向不同保障形式的医疗行为,在中产阶层以上国民中尤其明显。
②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关系是基于契约关系上的,按照医院或开业医师实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数质量来支付医疗报酬,这种制度本身就具有医疗费用无限制上升可能的特点。医疗费用上涨,因而不得不调整保险费比率或者提高国民就诊时分担医疗费用的金额,这是当前医疗保障制度的世界性难题,虽然实行多种支付方式,包括美国著名的DRGs,但问题并无根本解决。
③仍有部分国民没有或基本没有享受到全民医疗保险服务的权利,要把社会医疗保障服务真正扩大到全民,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情况简介如下:
一、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
当前,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服务效率也不高,这与医院由国家办,医务人员领国家固定工资,领取报酬多少与付出劳动量多少无关之故;②医疗供需矛盾较大,据1980年统计,全国2000所医院有床位36万张,年住院576万人次,床位利用率为81%,平均日门急诊13万人次。一般说,医院对急性病的服务是较好的,不仅免缴医药费还免费供应伙食,但对慢性病以及疝修补术、白内障摘除术、扁桃体切除术等住院就要等很长时间,45%的病人要等1个月以上,6%的病人要等1年之久;③私人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的冲击越来越大,虽然国家医院只设自费床位仅占总床位的1%还不到,自费医疗病人仅占病人总数的5%,但这充分反映病人对医疗市场的需求。所谓自费医疗病人,并不完全放弃国家免费医疗,其中大多数还享受国家免费医疗,仅指自费支付床位费,也有的可通过非营利性保险计划来解决。
二、瑞典的全民社会福利保险制度
瑞典于1926年颁布《国民保险法》,1934年颁布《失业保险法》。于1982年卫生立法规定每个居民有权获得相同的卫生保健服务。瑞典的卫生保健服务具有两个特点:①卫生福利事业统一由国家管理,卫生服务90%由国家办公立医院或公立卫生机构提供,凡16岁以上公民都有权选择其居家10公里范围内的一位开业医师,登记后就可得到该开业医师的免费医疗服务、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开业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可将病人转到任何医院;②1984年起瑞典允许实施私人健康保险制度。
瑞典卫生保健服务经费来源三分之二来自地方税收,三分之一来自中央政府;医疗保险费用85%来自个人税收,15%来自国家。卫生费用增 2 长已对经济造成巨大压力,卫生保健服务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年人均已超过1200美元。因此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改革,内容包括:①中央政府加强对省议会的卫生保健政策的指导,努力降低卫生保健费用;②国家对省所作的医疗保险基金补助按居民总人数拨款;③规定各省议会用于卫生保健费用的总额每年不得超过175亿瑞典克朗;④着手解决住院病人排队等候的情况,据调查有10%住院病人须排队等候,等候时间平均2个月。
三、德国的医疗保健制度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①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医疗供给量是个人所得的再分配,因为保险金是比例相同的(11.37%),高收入者多缴,低收入者少缴,故其实质是高收入向低收入的所得转移;
②企业要负担保险金的一半,故其实质是企业向家庭、企业主向雇员的所得转移;
③缴纳保险金是不论老年、青年都一样的,故其实质是从现在(青年时少就诊)向将来(老年人发病率高)的所得转移,青年人群向老年人群的所得转移;
④从保险金的作用上,其实质是从低发病区向高发病区的所得转移。德国医疗保健制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对预防保健重视不够;
②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卫生经费占国民收入的8.2%,由于采用第三方付款方式,缺乏制约措施;
③政府不负责对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近几年来,德国已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固定药价,差额部分由病人自负;定期抽查处方情况;实行新的财务激励办法;对不注意节约医疗费用的将解除保险合同。
四、法国的疾病社会保险制度 法国疾病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①政府对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年增长率为10%,超过生产增生率,绝对数值也超过国家国防预算;
②保险基金采用病人代付再补偿形式,且要相隔一段时间,对个人经济周转以及受物价影响较大。因此近几年来法国采取一系列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保险赤字的局面,包括:对医院管理实行总预算法,提高缴纳保险金额,扩大缴税范围,严格抽查处方的合理性,对新技术进行评价,限制多余的不必要的检查项目限制医疗仪器的增添,减少非必需药物补贴比率(从70%减为40%)。
五、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美 国医疗保险的形式有两大类:
(一)社会医疗保障
(二)私人医疗保险美国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医疗市场实行非组织化的管理体制,即实行的是“非管理保健”(non-managed care),在全国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第三方付款制度易造成过度的医疗需求,投保人每月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保险金额后(包括雇主支付部分),患病时可自由选择医师或医院就诊,然后向保险公司报帐,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支付,这种制度是按服务项目偿付(fee for service)的制度,属于后付款制(post payment 4 system)的偿付类型的优点是方便病人,可满足病人需求自由选择,缺点是医疗保险费难以控制;
②缺乏控制医疗费用的动力机制,医生和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就会出现两种突出情况,一是诱导病人扩大医疗需求,造成大处方、滥检查;另一是把无利可图的或疑难病人推向非营利性医疗,前者增加保险公司的支出,后者加大政府的开支。
③享受卫生保健的不公平性,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很大,全国尚有2700多万人享受不到任何医疗保险。
六、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险的基本做法包括供方、需方和第三方: ①供方,即医院和医生,由于加拿大的医院为政府开办,无论医生在公立医院挂牌行医,医生与医院之间只有业务协作关系,无经济关系;
②需方(国民),职工和雇主只要缴纳少量医疗保险费,贫穷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可申请部分或全免医疗保险费,65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免费医疗保险;
③第三方,直接第三方为省卫生署,负责直接管理住院医疗保险部门(包括制订预算补贴、审批医院投资、控制床位使用率和医疗成本、检查医疗质量等)和门诊医疗保健计划部门(包括制定医疗服务标准、审查病历档案、制定收费标准、限制医生收入、颁发和吊销行医执照、保证医疗质量等),间接第三方为联邦卫生福利部,主要负责制订全国医疗计划和健康保险法规文件、确定给各省经费补助额、制订医生培训计划和进行卫生改革等。联邦政府和各省卫生署都严格执行“医院综合预算制度”,这是指医院与政府商定预算数额后,医院的费用必须限定其内,超支向上追加,省里不予保证,致使医院有强烈的控制总费用的责任心。因此加拿大 5 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中既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涨,又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好的管理模式,这是实行市场经济和加强政府参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七、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1973年《健康保险法》的规定,于1975年7月1日起开始,使国民人人都有享受同等机会的医疗保险,参保人缴纳工资的1.25%作为保险金,本人及家属可予补偿医疗费的85%,住公立医院普通病房费用可全免。1981年9月又对健康保险法作了进一步修改,参保人都要缴一笔人人都相同的费用作为“保险基金”,缴纳工资的3%为“基本保险费”,另再要缴纳“累进保险费”,高收入者再缴5%,中收入3%,低收入1%的工资,并明确政府仅补助30%的健康保险费用。这就是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富者多出”和“尽力而为”的思想,低工资收入阶层,1993~1994,凡个人年收入少于12662澳元,夫妇合计收入少于21320澳元(每有1孩子还可增加2100澳元),可以不付医疗保险金。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险明确规定:
①每个居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②所有居民都可免费在公立医院得到同等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③在公立医院就诊时无权选择医生和病房,也不享受优先住院和治疗。
澳大利亚除全民医疗保险以外,还有40%的居民同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分单人保险和家庭保险两种方式,私人医疗保险只提供医院服务,既可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分就医,但可选择工程师和优先住院,政府负责支付75%。澳大利亚明确规定在私人诊所和医院就诊不得向病人卖药,因此同时实行“药品补贴计划”(PBS),政府每年公布一次PBS的药品目录(约500种药品),凡退休者和领取社会 6 救济者(包括子女)在购PBS范围内药品时,不管药品实际价格多少,每张处方付费2.6澳元,当年支出超过135.2澳元时,可领取一张免费卡,凭卡在当年免费购药。对其余人(包括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每处方付费16澳元(不足16澳元按实际药价支付),当年药费支出超过312.3澳元时可申请优惠卡,当年购药时每处方只付2.6澳元。
八、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医疗保险组织有三种形式:社会医疗保险组织、医疗救助组织和公共医疗保健组织。这三种医疗保险组织中,社会医疗保险组织是核心;医疗救助组织则是根据1950年《生活保护法》而建立了主要对贫民提供医疗保健、产妇、职业和死亡的救助,还提供生活、教育、住房的救助;公共医疗保健组织是为了某些病种或残疾人提供的医疗保险,主要根据《传染病预防法》(1897年)、《麻风预防法》(1907年)、《精神卫生法》(1950年)、《结核病防治法》(1951年)、《老人福利法》(1963年)等13个法律作出的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医疗保险的基本做法是:经费来源包括个人缴纳保险费(按工资比例的8%~10%,个人和单位各负担一半)、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各医疗保险组织的参保人数使用医疗费的情况给予的一次性补助或按比例补助(原为全部报销,1984年起报销80%,个人自负20%);凡参加健康保险的人员有权凭证任意选择就诊医院或门诊,但并非均可到开业医生处就诊;凡就诊后除报销医药费外,还可领取一定数量的医疗补贴,包括因病缺勤补贴(从第4天起,最多到6个月可补贴工资60%)、分娩补贴、失业补贴和死亡送葬补贴等,而且医疗费超过一定高额时可申请超额部分的补贴;凡患结构病、精神病的患者及其赡养的家属可得到国家特殊补助;凡年满70岁的参保人可从当地政府得到免费医疗和一定的补助; 7 凡残疾儿童(6岁以下)也可得到免费医疗;凡参保人的家属也可报销70%(门诊)和80%(住院)。
九、韩国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在韩国,凡参加医疗保险的投保人必须缴纳医疗保险费,其占个人收入比例各不相同,企业工人类为工资的3%(雇主和雇员各付1.5%);政府职员和私立学校教师类自负为工资的2.3%,对政府职员政府另支付2.39%,对教师校方和政府各付1.38%和0.92%;农民和城市居民类别根据其家庭收入和土地拥有面积划分为15个档次,缴纳不同档次的保险费,其中50%由投保家庭支付,另50%由政府支付,由于此类保险基金的亏损额较大,故政府每年还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韩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政府补贴日益增加;
②全国计划社团数量过多,造成风险统筹的能力很不平衡; ③卫生资源利用不均匀,尤其是农村缺医生缺设备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近几年来韩国主要采取了两项改革措施:一是设法逐步调整和减少计划社团的数量以扩大其独立地收支平衡经营的风险能力;二是采取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去农村或山区服务两年的硬性规定,否则不发行医执照。
十、新加坡的全民保健储蓄计划
新加坡保健储蓄计划的缴纳办法作了几次变化,在1991年,作为公积金的保健储蓄,每人每月缴纳月收入的23%,另加雇主缴纳月收入的22%(即总公积金定额相当于雇员月收入的45%),从这公积金中抽出相当于月收入的6%(雇员、雇主各3%)拨入保健储蓄帐户。保健储蓄帐户的“存款”可免税并获得利息,并规定其“存款”数的上限(凡退休后可领年金的雇员上限为7500元,非领年金的雇员上限为15000元)。8 从1992年7月1日起,对35岁以上的投保雇员的保健储蓄缴费率从6%提高到7%;1993年7月1日起,对45岁以上的投保雇员缴费率又提高到了8%。凡没有雇主的自雇者缴费率仍为3%,但每年提高1%,直到与其他缴费率(6%~8%)相同时为止;1994年1月1日起,强制规定计程车司机、小贩或店主等自雇者在申请和更换营业执照时必须出示已缴保健储蓄费用的证明书。
新加坡在实行保健储蓄计划的同时还实行“保健庇护计划”(Medishield scheme),这是一种适用于长期治疗的严重疾病的一种医疗保险计划。一般人都愿意参加这种庇护计划。1990年12月统计,参加保健储蓄计划的投保人中已有88%参加了保健庇护计划,他们以及包括他们的家属(70岁以下)每月只要付新币1~11元的投保费就可参加此计划,每年支付医药费最高限额为2万元,一生中最高邻取限额为7万元。但对以下情况,保健庇护计划不负责支付:⑴投保前的住院费;⑵在保险生效之日前12个月内已接受治疗的癌症、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局部缺血性心脏病、退行性病变等;⑶先天畸形治疗;⑷区域外就医;⑸精神病治疗;⑹不孕症治疗;⑺分娩费用;⑻艾滋病;⑼自杀;⑽药瘾酗酒治疗;⑾美容手术;⑿战争伤等。
综上所述,当今国际上从医疗资金筹集、使用和偿付的方式,可将医疗保险模式归纳为国家政府保险型(如英国、加拿大等)、社会医疗保险型(如德国、日本等)、私营性医疗保险(如美国)、储蓄医疗保险(如新加坡)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中国特有)。
第五篇:社区概况
卓资县卓资山镇新民街社区概况
新民街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位于卓资山镇中西部,辖区面积0.8万平方米,有8个驻区单位。社区居民1160户,总人口3152人,有党员58名。社区内有个体工商户98户,从业人员196人,主要从事个体商贸,餐饮,零售等服务。2008年,县政府投资30多万元对社区进行了改建,社区占地面积1345㎡,总建筑面积202㎡,是全县建设的高标准社区之一。
社区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社区办公室、爱心超市。活动室配备办公桌椅、上墙图版、电教影像等设施,是一个集居民议事、党员活动、计生服务、科技培训、政策宣传、法制教育、文化娱乐、便民为民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多功能阵地。
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针对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无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的实际,精心打造了各类便民服务平台。将居民息息相关的民政救助、计生服务、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党员服务、家政服务、法律咨询集中在服务大厅进行一站式办理。
社区成立了爱心超市,定期为特困居民发放生活用品、常用药品、大米、面粉、棉被、冬季取暖棉衣。组建了青少年教育辅导队、服务工作队、思想政治宣传队、环境卫生监督队、社区治安联防队、科技信息宣传普及队“六支队伍”。
2011年10月县委组织部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来,社区本着便于组织、便于联系、便于工作的原则划分了10个网格,配备了10名网格长,并将辖区内的商贸店行、驻区单位融入到所属网格进行服务管理,完善了七项制度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流程。全面推行了“组织网格化、管理规范化、活动主题化、服务一体化、保障标准化”的五化工作模式,构建了新型社区服务和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行了错时工作制、双网双责制,为实现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全覆盖和全天候零距离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为创建文明社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