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铝的生产过程
铝的生产流程
1、矿石提取氧化铝工艺
从矿石提取氧化铝有多种方法,例如:拜耳法、碱石灰烧结法、拜耳-烧结联合法等。拜耳法一直是生产氧化铝的主要方法,其产量约占全世界氧化铝总产量的95%左右。70年代以来,对酸法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但尚未在工业上应用。
1.1、拜耳法
系奥地利拜耳(K.J.Bayer)于 1888年发明。其原理是用苛性钠(NaOH)溶液加温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得到铝酸钠溶液。溶液与残渣(赤泥)分离后,降低温度,加入氢氧化铝作晶种,经长时间搅拌,铝酸钠分解析出氢氧化铝,洗净,并在950~1200℃温度下煅烧,便得氧化铝成品。析出氢氧化铝后的溶液称为母液,蒸发浓缩后循环使用。
拜耳法的简要化学反应如下:
由于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的结晶构造不同,它们在苛性钠溶液中的溶解性能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提供不同的溶出条件,主要是不同的溶出温度。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可在125~140℃下溶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则要在240~260℃并添加石灰(3~7%)的条件下溶出。
现代拜耳法的主要进展在于:①设备的大型化和连续操作;②生产过程的自动化;③节省能量,例如高压强化溶出和流态化焙烧;④生产砂状氧化铝以满足铝电解和烟气干式净化的需要。拜耳法的工艺流程见图1。
拜耳法的优点主要是流程简单、投资省和能耗较低,最低者每吨氧化铝的能耗仅3×106千卡左右,碱耗一般为100公斤左右(以Na2CO3计)。
拜耳法生产的经济效果决定于铝土矿的质量,主要是矿石中的SiO2含量,通常以矿石的铝硅比,即矿石中的Al2O3与SiO2含量的重量比来表示。因为在拜耳法的溶出过程中,SiO2转变成方钠石型的水合铝硅酸钠(Na2O·Al2O3·1.7SiO2·nH2O),随同赤泥排出。矿石中每公斤SiO2大约要造成1公斤Al2O3和0.8公斤NaOH的损失。铝土矿的铝硅比越低,拜耳法的经济效果越差。直到70年代后期,拜耳法所处理的铝土矿的铝硅比均大于7~8。由于高品位三水铝石型铝土矿资源逐渐减少,如何利用其他类型的低品位铝矿资源和节能新工艺等问题,已是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1.2、碱石灰烧结法
适用于处理高硅的铝土矿,将铝土矿、碳酸钠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配料,在回转窑内烧结成由铝酸钠(Na2O·Al2O3)、铁酸钠(Na2O·Fe2O3、原硅酸钙(2CaO·SiO2)和钛酸钠(CaO·TiO2组成的熟料。然后用稀碱溶液溶出熟料中的铝酸钠。此时铁酸钠水解得到的NaOH也进入溶液。如果溶出条件控制适当,原硅酸钙就不会大量地与铝酸钠溶液发生反应,而与钛酸钙、Fe2O3·H2O 等组成赤泥排出。溶出熟料得到的铝酸钠溶液经过专门的脱硅过程,SiO2O形成水合铝硅酸钠(称为钠硅渣)或水化石榴石3CaO·Al2O3·xSiO2·(6-2x)H2O沉淀(其中x≈0.1),而使溶液提纯。把CO2气体通入精制铝酸钠溶液,和加入晶种搅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物和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母液。氢氧化铝经煅烧成为氧化铝成品。水化石榴石中的Al2O3可以再用含Na2CO3母液提取回收。
碱石灰烧结法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烧结:
Al2O3+Na2CO3─→Na2O·Al2O3+CO2 Fe2O3+Na2CO3─→Na2O·Fe2O3+CO2 SiO2+2CaCO3─→2CaO·SiO2+2CO2 TiO2+CaCO3─→CaO·TiO2+CO2 熟料溶出:
Na2O·Al2O3+4H2O─→2NaAl(OH)4(溶解)
Na2O·Fe2O3+2H2O─→Fe2O3·H2O↓+2NaOH(水解)脱硅:
1.7 Na2SiO3+2NaAl(OH)4─→Na2O·Al2O3·1.7SiO2·nH2O↓+3.4NaOH 3 Ca(OH)2+2NaAl(OH)4+x Na2SiO3─→ 3CaO·Al2O3·x SiO2·(6-2x)H2O↓+2(1+x)NaOH 分解:
2NaOH+CO2─→Na2CO3+H2O NaAl(OH)4─→Al(OH)3↓+NaOH 中国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技术成就是:在熟料烧成中采用低碱比配方,在熟料溶出工艺中采用二段磨料和低分子比溶液,以抑制溶出时的副反应损失,使熟料中Na2O和Al2O3的溶出率分别达到94~96%和92~94%。Al2O3的总回收率约90%,每吨氧化铝的Na2CO3的消耗量约95公斤。碱石灰烧结法可以处理拜耳法不能经济地利用的低品位矿石,其铝硅比可低至3.5,且原料的综合利用较好,有其特色。
碱石灰烧结法的常用流程见图2
1.3、拜耳-烧结联合法
可充分发挥两法优点,取长补短,利用铝硅比较低的铝土矿,求得更好的经济效果。联合法有多种形式,均以拜耳法为主,而辅以烧结法。按联合法的目的和流程连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串联法、并联法和混联法三种工艺流程。
① 串联法是用烧结法回收拜耳法赤泥中的Na2O和Al2O3,用于处理拜耳法不能经济利用的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扩大了原料资源,减少碱耗,用较廉价的纯碱代替烧碱,而且Al2O3的回收率也较高。
② 并联法是拜耳法与烧结法平行作业,分别处理铝土矿,但烧结法只占总生产能力的10~15%,用烧结法流程转化产生的NaOH补充拜耳法流程中NaOH的消耗。
③ 混联法是前两种联合法的综合。此法中的烧结法除了处理拜耳法赤泥外,还处理一部分低品位矿石。
中国根据本国的铝矿资源特点,发展出多种氧化铝生产方法。50年代初就已用碱石灰烧结法处理铝硅比只有3.5的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开创了具有特色的氧化铝生产体系。用中国的烧结法,可使Al2O3的总回收率达到90%;每吨氧化铝的碱耗(Na2CO3)约 90公斤;氧化铝的SiO2含量下降到0.02~0.04%;而且在50年代已经从流程中综合回收金属镓和利用赤泥生产水泥。60年代初建成了拜耳烧结混联法氧化铝厂,使Al2O3总回收率达到91%,每吨氧化铝的碱耗下降到60公斤,为高效率地处理较高品位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开创了一条新路。中国在用单纯拜耳法处理高品位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根据物理特性的不同,电解用氧化铝可分为三类:砂状、粉状和中间状(表3)。
目前铝工业正研制和采用砂状氧化铝,因为这种氧化铝具有较高的活性,容易在冰晶石溶液中溶解,并且能够较好地吸收电解槽烟气中的氟化氢,有利于烟气净化。
炼铝用氧化铝的化学组成一般如下: Al2O3 SiO2 ZnO Na2O P2O5 灼减 >98.35%
Fe2O3 TiO2 CaO
0.01~0.04% <0.005% 0.007~0.07% <0.003% <0.002% 0.01~0.04% 0.003~0.02% 0.3~0.65%
<0.003% 0.2~1.5%
V2O5 Cr2O3 1.4、赤泥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一般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附带产生 1.0~2.0吨赤泥。中国作为世界第4大氧化铝生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高达数百万吨。
赤泥矿物成分复杂,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偏光显微镜、扫描显微镜、差热分析仪、X衍射、化学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穆斯堡尔谱法等七种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是赤泥的主要矿物为文石和方解石,含量为60%~65%,其次是蛋白石、三水铝石、针铁矿,含量最少的是钛矿石、菱铁矿、天然碱、水玻璃、铝酸钠和火碱。其矿物成分复杂,且不符合天然土的矿物组合。在这些矿石中,文石、方解石和菱铁矿,既是骨架,又有一定的胶结作用;而针铁矿、三水铝石、蛋白石、水玻璃起胶结作用和填充作用。
赤泥的物理性质:颗粒直径0.088~0.25毫米,比重2.7~2.9,容重0.8~1.0,熔点1200~1250℃。
赤泥的化学性质:赤泥的pH值很高,其中:浸出液的pH值为12.1-13.0,氟化物含量11.5 mg·L-1-26.7 mg·L-1;赤泥的pH值为10.29-11.83,氟化物含量4.89 mg·L-1-8.6 mg·L-1。按GB 5058-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因赤泥的pH值小于12.5,氟化物含量小于50 mg·L-1,故赤泥属于一般固体废渣。但赤泥附液pH值大于12.5,氟化物含量小于50 mg·L-1,污水综合排放划分为超标废水,因此,赤泥(含附液)属于有害废渣(强碱性土)。
2、铝电解
铝电解的原理是使直流电通过以氧化铝为原料、冰晶石为溶剂组成的电解质,在950~970℃下使电解质熔液中的氧化铝分解为铝和氧。由于比重的差别在阴极上析出的铝液汇集于电解槽槽底,而在阳极上析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见熔盐电解)。铝液从电解槽中吸出,经过净化除去氢气、非金属和金属杂质并澄清后,铸成各种铝锭,其流程示意见图3。
2.1、铝电解过程的电化学反应
冰晶石-氧化铝熔液具有离子结构,其中阳离子有Na+和少量Al3+,阴离子有AlF咶、AlF嬄和Al-O-F络合离子以及少量O2-和F-(见熔盐)。在温度1000℃下,钠在析出电位大约比铝负250毫伏。由于阴极上离子的放电不存在很大的过电压,所以阴极反应是:
Al3+(络合的)+3e─→Al 而阳极反应是:
6O2-(络合的)+3C-12e─→3CO2 铝电解过程的总反应式是: 2Al2O3+3C─→4Al+3CO2 由于溶解在电解质熔体中的Al被CO2所氧化,引起电流效率降低,所以铝电解的总反应式实际上应为:
式中N 为阳极气体中的CO2/(CO+CO2)体积百分比。
在冰晶石-氧化铝溶液中,Al2O3的含量一般保持3~5%,为了改善电解质的性质,通常添加铝、镁、钙和锂的氟化物。
2.2、工业铝电解槽的发展
工业铝电解槽大致分为侧插阳极棒自焙槽、上插阳极棒自焙槽和预焙阳极槽三种。预焙阳极电解槽又分边部加料槽和中间加料槽两种。19世纪末开始用小型预焙阳极电解槽生产,电流在8000安以下,直流电耗高达42000千瓦·时/吨。1923年以后,这种槽型为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所代替,到20世纪30年代末,电流强度最高达 25000安,直流电耗为20000~25000千瓦·时/吨。侧插阳极棒电解槽的特点是技术装备简单,投资较小;但缺点是烟气处理比较困难,机械化程度较差,不易大型化等。
为了提高电解槽的机械化操作水平,改进烟气收集和净化的方法,50年代法国开始使用上插阳极棒自焙槽;到60年代直流电耗达 14500千瓦·时/吨左右,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80年代的上插阳极棒自焙槽又得到了改进,吨铝直流电耗降低到13800千瓦·时左右,并由于阳极工艺的改进,采用了“干阳极糊”(用高软化点沥青、低沥青配比的阳极糊)大大减少了沥青烟气的散发,改善了环境保护的条件。上插阳极棒电解槽的优点是:机械化水平较高。缺点是不易大型化,烟气处理也比较困难。
现代化的大型电解铝厂多数采用中间加料大型预焙槽(典型实例见图4),其优点为单槽产能高,打壳加料可以自动化,适于用计算机控制,电解槽密闭程度高,集气效率高(90~95%)。
中国50年代开始建立了铝电解工业,对侧插阳极棒自焙槽的建设和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吨铝直流电耗达15000千瓦·时以下,80年代建成的160000安的中间加料大型预焙槽,直流电耗可达13800千瓦·时左右。2、3、铝电解废气净化 铝电解槽的阳极气体中含有有害成分,例如氟化氢、冰晶石粉尘等,严重地污染环境,所以阳极气体需要净化。净化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净化是用5%的苏打溶液洗涤含氟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氟化钠:Na2CO3+HF─→NaF+NaHCO3 苏打溶液在洗涤塔内循环使用,直到其中 NaF含量达到25~30克/升为止。然后,把NaF+NaHCO3溶液送至冰晶石合成槽与铝酸钠溶液作用,合成冰晶石:
6NaF+4NaHCO3+NaAlO2─→Na3AlF6+4Na2CO3+2H2O 冰晶石经干燥后,供电解用。
干法净化中用氧化铝作吸附剂。受吸附的HF与Al2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表面化合物AlF3:
Al2O3+6HF─→2AlF3+3H2O 所用的氧化铝通常是砂状氧化铝。载氟的氧化铝经布袋收尘器回收,再送往电解槽去电解。
2.4、炼铝能耗
炼铝能耗与所用原料和生产方法有关,碱石灰烧结法的能耗较高,拜耳法的能耗较低。从铝土矿开采到铝锭铸造,每吨铝一般消耗总电能约 15600千瓦·时;此外,还消耗热能14.8×106千卡,其分配见表4。可以看出降低能耗是铝工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2.5、铝的精炼 随着铝纯度的提高,它的抗蚀性、可塑性、导电性、反光性等性能愈好。精铝或高纯铝(含Al>99.99%)供许多特殊部门使用。
精铝 以原铝为原料,用三层液电解法制取纯度为99.99%的铝。此法是美国人胡普斯(W.Hoopes)发明,1922年开始工业化生产。槽内三层液体,各层密度不同:下层是 67%原铝加33%铜的合金(密度为3克/厘米3),用作阳极,其中铜是加重剂;中层是17%NaF、23%AlF3、60%BaCl2的电解质(密度为 2.7克/厘米3),其中BaCl2是加重剂;上层是电解产物精铝(密度为2.3克/厘米3),用作阴极。电解温度为720~800℃。电解槽槽壁用绝缘材料(镁砖)砌筑。
精炼电解时,铝从阳极合金中转移到阴极上,而原铝中的杂质元素都留在阳极合金中,使铝得到精炼。此法中的阴极电流效率达到97~99%。
高纯铝 以精铝为原料,用区域熔炼法、有机溶液电解法或两法兼用制得;含Al99.999%以上。精铝区域熔炼在卧式管状电炉中进行。铝中杂质硅、铁、铜、镁等的分配系数都小于1,因而富集在液相内,经过12~15次重复熔炼后,可得Al>99.999%的高纯铝。
有机溶液电解法可得到99.9995%的高纯铝。
如以有机溶液电解与区域熔炼串联,可制得超纯度铝(见超纯金属)。预先经过有机溶液电解的铝,再经几次区域熔炼,可在最纯区段得到Al≥99.9995%的产品。
其他炼铝方法的研究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新的炼铝方法,主要目标为寻求一个大幅度降低能耗的途径,但大多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氯化铝电解法 原理是把工业氧化铝氯化成三氯化铝,然后在多室电解槽内电解,得到纯铝和氯气,氯气返回利用。但三氯化铝制备中的腐蚀和成本较高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电热法 用低品位铝矿作原料,用焦炭作还原剂,在电弧炉内还原得含Al60%以上的铝硅粗合金,然后降低温度至580℃左右,通过离心分离除去析出的固相,制得含Al达80%左右的中间合金。用此法直接生产硅铝合金,有一定经济意义,但如何获得较好的质量和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则仍然是一个技术课题。
废铝再生 铝及其合金制品的再生日益得到重视。再生铝又称二次铝,现在世界每年从废铝回收的铝量约400万吨,相当于原铝产量的25%左右。由于铝的熔点低,热焓值小,废铝再熔所需的能量仅为从矿石制取原铝的5%左右。此外,原料和投资费也较节省。废铝主要用来生产铝合金。在再熔之前,要先将废铝选拣分类,再加以适当调配和处理,以便达到所需的合金组成。铝的第一次炼制能耗较高,合理回收利用废铝,是节能的一个有力的措施(见再生有色金属)。
第二篇:生产过程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1
1.0目的
为了确保对注塑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工序按规范作业,以保证这些检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满足出厂标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0范围
适用于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各检验工序控制。
3.0职责
3.1品质部工程师负责注塑原辅料、在制品和成品的检验和监督,及时向生产部门反馈质量情况
3.2.巡检负责按客户要求或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注塑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3.3抽检负责对当班的注塑产品出货前全面检查
3.4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品质主管或工程师协调处理。
4.0工作程序
4.1来料检验和试料:
4.1.1当采购物料回厂后,无论是新料或是粗粒料,当班巡检必须抽不同位置三处以上分多个小包装样品,每袋5kg左右进行机台试料,试料合格后必须作下检验记录,特别要求写清楚进料时间,厂家,并督促仓管进行产品时间、厂家的标识等,试样过程中留样要进行编号并收藏保管,直到材料开始正常生产为止;
4.1.2每次换料生产时,要求不同的材料批次进行不同的标识区别,便于发生不良后进行产品追溯,具体操作是在巡检报表中注明换料的时间、厂家、产成品的包装顺序号等,发生异常可以追溯到哪个厂家、什么时间进货,哪天生产,从第几箱开始等;
4.1.3试料合格后要填写来料检验报告,经品质主管审核确认后,和留样一起包装待查,若为不良则由材料工程师和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和协调处理,报相关领导确认后执行。
4.2首检、记录和标识:
4.2.1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好自检记录,检验产品的外观,巡检员做好开机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检记录卡》,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并如实、认真填写《巡检记录》;
4.2.2巡检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盖章进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巡检员,以防零部件、材料误产、误用;
4.2.3品质主管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巡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当天的绩效考核进行考核扣罚,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的巡检员将考虑换岗或劝退;
4.2.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检在《产品生产流程卡》上盖章,才能进仓或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勒令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
4.3过程的再确认:
4.3.1换料和新加料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巡检过程中机台有换料、加料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调查和了解所用物料的批次是否发生变化,便于记录和预防不良的发生;
4.3.2修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模具发生异常维修结束上机试样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若模具属重大维修事项则由品质工程师依照以上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长时间的验证跟踪;
4.3.3新人作业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机台发生换人,新人作业等,领班、巡检必须加强巡检次数,明确告之产品的`注意事项并确保员工全部理解,过程中反复检查新手作业熟练程度,发生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候换熟练员工作业,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4.3.4停水断电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由于外部原因发生停水、断电等造成机台异常作业而重新开机生产,此时,机台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巡检员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定产品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持续跟进直到机台运行、产品质量趋于稳定为止;
4.3.5过程调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产品发生变异,车间领班或生产主管重新调机,当改变机台成型参数而原问题得到克服后,巡检要重新确认其他检验项目的品质是否出现变异,各种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如通过提高温度来克服产品外观不良是否会影响塑胶的物性而使产品变脆等,避免发生新的不良问题造成批量品质事故发生;
4.3.6交班过程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车间在交班过程中,由于人员发生变动、新换材料未确认已到换班时间、上班次巡检忘了彻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给机台生产埋下质量隐患,对可能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的风险,接班巡检员除严格执行检验外,必须确认上班次的巡检表、自检表,了解材料使用情况等,及时熟悉上班次的品质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4.4不良品处理流程:
4.4.1让步放行
当生产急需而模具存在问题,工艺无法修正或过程控制疏忽造成批量问题产品发生时,严格执行放行评审流程,通过评估可以让步放行时,由车间办理让步放行申请,经巡检确认、工程审核后交相关领导批准后让步放行,相关主管落实责任并进行扣罚处理,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待处理品巡检不得盖章,仓管不得入仓或转序;
4.4.2返工重验
当过程控制疏忽或员工未按检验要求进行产品加工,造成批量不良需要加工处理时,由车间依照《注塑车间管理规定》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进行产品返工,返工不计加工费,必要时候要对员工进行扣罚考核,返工结束经过巡检重验合格后方可盖章入库或转序;
4.4.3报废处理
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评审流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评审无法回用时,需执行报废处理,由生产车间申请报废,经相关品质主管签字确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重大不良事故必须请示总经理裁决处理,私自报废或遗弃,一经发现三倍重罚。
4.5过程的改进:
4.5.1品控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控制,联络车间处理,对未改善的机台、模具有权实行停机整改,直到问题解决后方可生产;
4.5.2不良
品的处理都必须落实责任,实施扣罚,并通过调查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责令相关部门、人员改善,经品质部验证合格后方视为结案,过程的跟进和反馈由品质部负责安排落实,其他部门必须配合执行;
4.5.3注塑过程的改进涉及到修改工艺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时应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的要求,针对发生的异常和过程发生失控的原因,探讨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和漏箭项目,逐步完善过程控制文件,提高过程控制能力。
5.0引用标准:
iso9001:20xx版《质量手册》相关条款、各程序文件。
6.0相关记录
《员工自检日报表》、《巡检检验日报表》、《来料试样记录表》、《首检记录卡》、《返工报告》、
《回用申请表》、《产品报废单》、《质量调查报告》、《质量异常周报表》、《纠正预防措施表》
《质量整改验证表》、《模具维修验证表》等相关表单。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2
工厂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及考核办法
1、目的
对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各生产过程按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以保证我厂产品质量长期稳定,鼓励创优质名牌产品理念,经厂长办公室研究批准,特设定产品质量奖惩条例。考核办法和质量奖持钩,由生产、质监部具体考核,月统计、季兑现。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常规产品、定型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科(车间)是过程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过程控制的策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实施过程控制,提供工艺配方,技术标准及相关的工艺操作文件,对关键工序过程进行策划,负责生产设备及维修保障,能源供应及生产环境控制.
3.2、质管科负责产品过程的'监督。
3.3、供销科负责按规定要求提供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及物品。
3.4、质管科负责对质量有影响的生产人员的培训。
3.5、各生产车间依据工艺文件技术文件规定组织实施生产过程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生产科(车间)负责确定产品加工,包装等生产过程,并对过程控制进行合理策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时间、信息八大因素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4.2、人员控制
4.2.1、生产科(车间)负责确定生产车间,各工序人员需求及能力配备要求。
4.2.2、质管科负责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之胜任本岗位工作。对从事检验及特殊岗位,重要岗位的人员还必须进行资格认可,持证上岗。
4.2.2、具体按《人事管理制度》进行。
4.3设备的控制
4.3.1生产科(车间)负责设备,设施的配备,负责水、电、气能源供应保障,负责生产设备及水、电、气设施的检修和保养。
4.3.2、资产负责人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和设备档案,主要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8%以上。
4.3.3各生产车间操作人员遵守设备操作过程,不违章操作,对日常设备设施,爱护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检修。
4.4、原材料控制
4.4.1供销科负责组织提供经验或验证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及其它物品投入使用加工。
4.4.2、在加工过程中,发现原辅材料、包装的质量问题,就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检验部门鉴定处置。
4.4.3、具体以《采购控制程序》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生产操作控制
4.5.1、生产车间按照技术标准,生产技术配方,操作规定等作业文件组织生产,遵守工艺纪律,保持文明生产秩序。
4.5.2、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巡检结合,上道工序的产品合格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保证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4.6、生产环境控制
4.6.1生产科(车间)负责依据相关的生产现场管理要求,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
4.6.2各生产车间按《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和企业的相关规定,做好生产环境管理、设备工具及人员整洁和卫生,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搞好现场生产管理。
4.7过程质量监测
质管科负责对进厂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及入库成品实施过程监督和检验控制,对关键/重要工序进行重点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4.8关键/特殊工序
生产科(车间)负责对关键/特殊工序的确定和策划,设立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生产车间具体管理和实施。本厂配料设立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事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
b.操作人员根据关键/特殊工序要求,严格进行操作和工序质量控制;
c.质管科对工序质量进行重点监控,对工序能力和设备能力定期进行鉴定,并保存鉴定记录。
4.9考核办法
4.9.1生产过程中产品合格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奖励当月奖金总额的20%,连续一个季度达到100%奖励季度奖金总额50%。
4.9.2生产过程中产品合格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罚当月全额奖金。出现严重质量事故,除追究经济处罚外,给予降职、降薪、调离工作岗位、直至辞退。
4.9.3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不合格品超过计划质量指标10%,除扣除责任人全月奖金外,该部门负责人及所在部门其他人只能拿当月奖金额的50%。
4.9.4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不合格品超过计划质量指标50%,除扣除责任人和部门责任人外,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也全额扣罚当月全额奖金。
4.9.5对产品质量生产工艺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产生经济效益,按效益额10%奖励本人。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3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1、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第二章管理规定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生产车间限制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并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
二、生产过程监控
(一)进货验证
进货验证具体规定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二)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首件检验
每班开始生产、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参数后生产的开始产品,操作工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返工或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质检员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
操作工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测控制。
3、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操作工的自检和过程检验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工的作业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检测频率等是否正确;并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三)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检验按《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1、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标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管理方法》。
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检员负责保存。
三、产品标识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产品标识
1、车间对产品储存、摆放要有明确标识。
2、仓库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相应标识摆放。
(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1、各过程必须有完整质量记录,以便于追溯。
2、质检员对可追溯性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四、产品的防护
一、对于产品从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误用。
二、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三、各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五、其他按照《仓库管理制度》执行。
六、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处理
一、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编,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当过程质量出现质量重大问题时,执行《质量管理与处罚》;
三、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4
1、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生产系统所属各班组、部门和个人。
3、职责:
3.1生产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订及研究。
3.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并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
4、制度:
4.1人员管理
4.1.1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生产经理必须根据实际产量和质量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
4.1.2生产经理负责检查监督车间的整体工作情况。
4.1.3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进行作业人员的岗位训练,班组间的协调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并确保操作人员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生产班长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
4.1.4生产车间主任必须定时检查下属操作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以及安全文明生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对于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由生产经理进行协调解决。
4.1.5生产经理定期召开生产分析会议,安排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5、方法管理
5.1生产经理、生产车间主任在进行生产作业前应对生产作业所需的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资料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安排生产。
5.2生产车间主任依规定的加工流程安排生产作业,负责指导生产工人按操作规程、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3生产车间主任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违反工艺文件者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生产经理处理。
5.4生产经理组织人员审核操作规程、工艺文件的适宜性。
6、仪器、设备管理
6.1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仪器、生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日常润滑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按规定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排除故障。
7、材料管理
7.1车间主任须依据生产指令材料定额开具领料单,经理批准后,依据仓储管理规定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领料者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并签章确认。
7.2中间制品的检验
7.2.1各工序作业人员按规定的频率,采取样品送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人员根据检测规程对产品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入库。
7.2.2质量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定期抽检产品质量。
7.3不合格品处理
7.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应进行适当标识、隔离,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误取误用。
7.3.2所有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使用和睦处理不合格品。
7.4入库,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缴库,由生产经理、生产车间主任审核入库单,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作业人员入库,由生产班长与库管人员共同核对清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按库管人员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
8、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
8.1进行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8.2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8.3通报设备运转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8.4工艺操作方法改进意见。
8.5进行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8.6其他实际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应对措施等。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5
生产过程管理是从原料投产到产品产出全过程的管理。制定本管理文件,确定生产过程中人、机、料的控制要求,形成操作、监控记录,明确各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具体工作程序。确保生产过程能够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使产品达到标准和顾客的要求。
1、目的
对我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照有关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
3.1.1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生产,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
3.1.2负责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现场管理。
3.1.3负责向车间下发工艺文件,生产通知等。
3.1.4负责收集生产信息反馈到品控部,便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3.1.5负责人员的配置、培训和资格认可。
3.2品控部
3.2.1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的监控。
3.2.2负责制订各种工艺要求、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并监督实施。
3.2.3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卫生规范要求的监督考核。
3.3生产车间
3.3.1负责按照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并对工序产品质量负责。
3.3.2负责本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3.3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监控,按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控制。
3.3.4贯彻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本公司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清理消毒和环境保持。
4、具体内容
4.1生产计划的控制
4.1.1生产部根据业务科部提供的销售计划制定下生产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作为依据,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下发到车间。
4.1.2生产车间根据《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做到均衡生产。
4.2生产准备
4.2.1品控部负责制定《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和《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验证制度》等文件,经批准后,下发到有关部门和车间执行。
4.2.2办公室根据计划安排和工艺要求向车间下发《生产通知单》,车间根据投料要求填写《领料单》,由仓库管理员负责计量发放。
4.2.3车间操作工对领到的原、辅材料的质量、数量确认无误后,投入生产。
4.3生产过程控制
4.3.1生产过程分为一般工序和关键工序
4.3.2一般工序
4.3.3.1人员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提供健康证,并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方可上岗操作。
4.3.3.2设备控制
a.操作工人按《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b.各工序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仪表,对设备及环境进行卫生清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清洗消毒规定并做好相关记录。
4.3.3.3原辅材料控制
原辅材料进入车间,投料前由操作人员核对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剔除不合格的原辅料,发现问题及时报品控部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4工艺过程控制
a.生产部根据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实施监督控制。
b.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生产负责人负责检查、指导和纠正不规范操作。
c.品控部对过程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4.3.3.5环境条件控制
由生产部负责,按照食品卫生规范和卫生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环境满足要求。办公室协调水、电、汽的供给,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3.4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控制要点除包含一般工序控制要点外,还应进行以下控制:
4.3.4.1操作人员的控制
a.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b.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操作,对工艺参数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监控并作好关键控制点记录,出现异常及时反映、处理。
c.过程出现异常,车间操作人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车间报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解决。
4.3.4.2品控部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艺指导,并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操作要求实施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4.3.4.3品控部定期将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反馈到生产科,以便掌握工艺执行及质量波动情况,对车间进行指导。
4.3.4.4车间要保持好设施和环境卫生,车间现场禁止存放产生异味的物质,对生产设备要定期清理,不得留有滞留物料,防止霉变。
4.3.4.5生产负责人负责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检查。
4.3.4.6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记录由生产部保存。
5、考核办法
5.1品控部按照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具体按《产品检验评定标准》执行扣分,每扣一分罚产生责任部门1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2在对合格入库产品的检查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罚缺陷产生责任部门50元/项,多项次累计扣罚。
4.3对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未审批)产品,强行闯关流入下道工序的,罚责任部门100元/次。
5.4对后道工序发现前道工序流下来的人为因素的不合格,根据情况奖励问题发现部门30元/次,对问题责任部门按每项/次扣5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5对市场信息反馈中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一般不合格的扣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次;重要、安全项的加倍处罚。
5.6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自互检工作做的较好的,对同过去相比有明显提高的,对质量控制要求的措施积极配合的,当月给予奖励50-100元。
5.7质量改进项目,非客观原因未完成的,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按计划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奖50-100元/项。
5.8其它任何形式出现的不合格或属于质量责任考核内容的,根据责任原因分别处责任单位50-100元的处罚。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6
为了对产品的加工、放行、交付和服务等进行控制,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各服务符合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1、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2、工厂生产工艺流程:
3、生产部于每月底根据顾客订货及库存情况制定下一个月份的生产计划,经厂长批准后交生产车间执行。
4、生产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发货。
5、生产过程中,车间质量监督员负责各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并不定期对中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生产车间,以便及时对生产进行调整。
6、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生产。
7、对供销部反馈的信息,生产部要对生产进行恰当调整。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7
1目的
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各种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
3.l.1负责制订生产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生产,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
3.l.2负责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现场管理;
3.l.3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的监控;
3.l.4负责收集生产信息反馈到质检部,便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3.1.5负责设备的管理。
3.2质检部
3.2.l负责制定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并监督实施;
3.2.2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卫生规范要求的监督考核;
3.2.3质检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由生产管理负责人签署出厂通知。
3.3生产车间
3.3.l负责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并对工序产品质量负责;
3.3.2负责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3.3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监控;按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控制;
3.3.4负责按要求把生产出的产品分级后转入下一道工序(入库);
3.3.5贯彻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本企业卫生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清理消毒和环境保持。
4工作程序
4.1生产计划的控制
4.1.1生产部根据市场部提供的销售计划制定下生产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并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
4.1.2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每日生产,做到均衡生产。
4.1.3生产计划根据市场要求和销售情况可进行调整。
4.2生产准备
4.2.l质检部负责制定《产品工艺操作规程》和《原材料检验标准》等文件,经批准后下发到有关部门和车间执行。
4.2.2车间根据投料要求填写《原辅料出入库单》,由仓库管理员负责计划发放,领料员对原料、辅料进行验收、确认后在领料单上签字后领出。
4.2.3车间操作人员对原、辅料的质量、数量确认无误后,投放生产。
4.3生产过程控制
4.3.l生产过程分为一般工序和关键工序
①本企业产品的关键工序有:选取原料、烘干调质、低温冷压榨、过滤、包装。
②一般工序
人员控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办公室根据企业需要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设备控制:生产部按《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办法》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和定期检修。生产车间负责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各工序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对设备及环境进行卫生清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生产操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有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
环境条件控制:由生产车间负责按食品卫生规范和企业卫生实施细则要求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环境满足要求;生产部协调水、电的供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车间要保持好设施、环境卫生;车间现场禁止存放能产生异味的物质;定期清理生产设备,不得留有滞留物料,防止霉变。
③关键工序:关键工序工艺过程控制:
生产车间根据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并实施监督控制;生产车间负责控制生产操作状态与《产品工艺操作规程》中规定要求一致,车间主任负责检查、指导和纠正不规范操作。对关键工序要严格把关,并作好关键工序控制记录,切实实施质量控制;质检部对过程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操作人员的控制: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人员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操作,对工艺参数和其它影响因素进行监控,确保符合规定要求,出现异常及时反映、处理;过程出现异常,操作人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排除;不能解决的由车间报质检部会同有关部门解决。
5考核办法
为加强本企业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使生产企业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各项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做到人尽其责,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现,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本考核办法采用打分制,每月考评1次,每次10分为满分,年终进行总评比,总分为120分,考核细则如下:
5.1质量管理工作考核(10分)
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得1分)
②对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对原辅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和实验进行考核;(得2分)
③对组织质量分析会,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顾客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和上报进行考核;(得2分)
④考核计量器具的管理、检验、周期检定和建立台帐工作;(1分)
⑤考核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及跟踪处理结果,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工作;(得1分)
⑥考核对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原辅材料收购质量标准、产品标准及检验文件等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得1分)
⑦考核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发放管理工作;(得1分)
⑧考核各记录报表的准确性和检验报告及资料的保管效果。(得1分)
5.2 生产管理考核(10分)
①考核车间生产过程控制,对产品组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1分)
②考核生产计划的组织安排,考查各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得2分)
③对各项管理制度工艺规程和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对车间工人严格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安全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考核;(得2分)
④对车间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是否按设备管理制度和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得1分)
⑤考核对食品卫生规范贯彻的情况、车间设备、环境、生产过程及个人的清洁卫生情况,定期消毒情况,对有关人员卫生安全教育的情况;(得2分)
⑥考核车间的`现场、原辅材料、产品、半成品摆放整齐,作好标识;(得1分)
⑦考核车间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置和纠正预防措施。(得1分)
5.3仓库管理考核(10)
①考核和月份生产计划、原材料、设备配件需求计划的编制情况;(得1分)
②查看会议记录,考核定期召开会议,掌握生产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得2分)
③考核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的管理情况。是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得2分)
④是否做好物资的仓储管理工作,对原辅材料的搬运、贮存和防护进行控制,负责仓库的环境、设施及安全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不会受到损失;(得2分)
⑤原材料的耗用及库存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定期盘点,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得1分)
⑥对物资的仓储管理以及仓库的环境、设施及安全的管理是否到位;(得2分)
5.4 后勤采购部考核(10)
①查看后勤采购任务的完成情况;(得1分)
②查看对顾客在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和要求情况,是否与顾客及时进行沟通;(得1分)
③查看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及对顾客意见的投诉处理情况;(得1分)
④对产品的搬运、防护和交付工作情况;(得1分)
⑤是否完成原辅材料的采购、储运工作;(得1分)
⑥对物资采购计划是否提前编制,对掌握的信息是否合理;(得1分)
⑦是否按质检科提供的质量标准进行采购,是否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得1分)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8
1、目的
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使之协调有效进行,以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3.2车间负责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
4、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4.1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⑴确保产品质量;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
⑶节约材料和能源消耗;
⑷改善劳动条件和文明生产。
4.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⑴强化质量意识;
⑵技术部、生产部应有机配合,确保生产现场物流和信息流的.顺利畅通,实现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4.3生产部负责制定工艺文件,及时将工艺文件发放到生产车间。
4.4生产部按工艺要求提供合格生产设备、测量设备和良好生产工作环境,按工艺文件均衡安排生产。
4.5市场部按工艺要求提供各种合格材料。
4.6技术部搞好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与配置。
4.7技术部、生产部和生产车间密切配合,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4.8综合部按生产需要配齐生产人员,做好专业培训和纪律教育。
4.9生产车间正确实施工艺文件,搞好文明生产和现场定置管理;生产工人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5、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5.1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5.2所使用工具、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应为食品级的,并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5.3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5.4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5.5成品应有固定包装,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包装上的标签应按gb7718的有关规定执行;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包装完毕后,按批次入库、贮存。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9
一目的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内容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2、学校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卫生及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性防治工作。
2、对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除外)必须经县卫生局、教育局批准,并由县卫生防疫站统一组织实施。
3、为杜绝意外发生,学校学生疾病防治用药统一由县卫生防疫站提供,学校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径药物。
4、传染病防治实施预防接种时,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筒”,加强无菌观念,并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及操作的规范,学校卫生分管领导有责任对接种全过程进行监督。
5、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防治工作,应遵循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预防接种及其他群体防治措施的时间,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未经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违者要对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学校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治制度。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
2、要极积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厕所等人群聚集场所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
4、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特别是对教职工及学生发生热情况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
5、严格学校门卫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
6、学校要配备体温计、消毒液、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治物资,同时提供师生足够用的洗手设施。
7、做好应急准备,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学校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防控工作目标
1、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及事故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建立快速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不发生校园内的重疫情及事故。
二、成立防控组织。
1、成立防控组织。学校成立防控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师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2、履行主要职责。在上级有关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学校内防治工作形势,提出防治的措施和组织实施,做好学校内加强防治中的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配合相关部门宣传有关知识。
三、落实防控措施
1、宣传教育
学校要普及各类疾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广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尤其加强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救护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并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要求,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2、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的监测工作,实行学生到校情况晨检制:发现学生体质有异或突发疾病,班主任应及时护送其到附近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凡发现学生群体中有五人以上突发症状相似疾病的,必须立即逐级上报。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的疾病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学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
3)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学校防护措施的完好情况。
4)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
3、应急措施
加强宣传工作舆论引导,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建立疫情每日报告制度。
避免人群不必要的聚集和流动,加强对外出活动的管理,未经报批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外出。加强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4、保障措施
组织防控预案的演练。
学校由体育教师负责对全校各位老师进行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学校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知识。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10
一、目的:
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生产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加工测试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控制。
三、职责:
1.技术开发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策划、工序控制。
2.生产部负责按公司指令和营销部提供的顾客订单组织生产和生产现场管理。
3.生产部、设动部负责对所有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四、程序:
1.生产过程策划
1.1技术开发部应策划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A.对关键的、重要的和特殊的过程操作以及实施某种新工艺时,应提供足够的,能指导操作且可以确保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作业指导文件。
B.应确保生产所用的设备和工器具,能满足工艺要求,并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C.应配备必要的测量和监视装置,以便有效控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食品安全与质量。
D.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要求监视重要过程参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严格执行工艺参数,控制产品的食品安全与质量。
F.明确过程流转中交付的有关控制要求。
1.2生产部应严格管理生产过程,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各类规范的规定。
2.生产计划:
生产部根据产品订单,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制定生产加工单,安排生产任务。
3.工序控制:
3.1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关键控制点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各车间操作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3.2生产过程中发现有偏离控制的情况时,车间主管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寻求相关部门的.协助。
3.3质检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度各个生产过程进行抽检,发现产品不合格率超出规定值时,应及时通报并要求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3.4所有生产操作工都需要经过岗前培训,掌握生产技能,尤其是关键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和检验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4.生产后活动:
4.1收工前,应将未用完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不合格品、边废料等得到即时妥善处理。
4.2收工后,生产现场、工器具应得到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5.责任的界定与处罚:
5.1每班生产中,操作工应细心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或根据需要在运行中调整、处理。并视其程度及时向部门主管报告。如果因设备原因,虽在生产中做出了相应的处理,但仍无法排除时,责任不在操作工,如果因操作工粗心大意而导致质量或卫生事故时,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2因违规操作,第一次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应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同时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班组长和负有间接责任的领导部门也应给予处罚,如果重复发生类似事故者,应报请总经理予以处理。
5.3生产人员应与质检人员密切配合,随时了解,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如果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在质检员和生产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处理、排除。严禁与质检员顶撞、吵闹。如果意见不统一或责任划分不清,应按规定逐级上报,请求解决。
5.4生产部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应以严格、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如果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行为不端,经教育不改者,给以处罚,同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11
一、杜邦的安全管理系统
1、做到有感领导
在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中,不仅高层领导要积极参与其中,各个级别的领导也都要参与。杜邦公司认为管理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显示有感领导和对安全承诺:
第一,通过一些例子带头制定和遵守所有的安全规则和程序;
第二,显示对安全的热情和对个人诚恳的关心;
第三,领导安全委员会的会议;
第四,参加各种日常会议并对安全事项进行讨论;
第五,参加日常的安全观察;
第六,参与高潜在的和严重的事故调查。
第七,与有关的员工进行讨论,表达关心和增强从事故中所学的东西;
第八,开展一些公司的安全活动来承认或祝贺个人和部门取得的好的安全业绩。
2、杜邦人的安全行为
杜邦人的安全行为主要有:
第一,上下楼梯要手扶扶手;
第二,上车之后第一件事永远是系好安全带;
第三,不会因贪图美味而去安全设施不完备的小店,而且一般在就餐时都选在饭店一楼靠门口的地方。
第四,出差住酒店会选择比较低层的楼层;
第五,开会或搞活动的第一件事是安全,要让所有人知道安全通道在哪;
第六,停车一定是车头向外;
第八,用的笔一定是笔头向内;
第九,在工作时一定不会奔跑;
第十,开车时一定不会接、打电话;
第十一,招聘了大批医学博士和和医学教授。
3、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信念
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信念包括:
第一,凡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第二,管理层须对意外的发生负责;
第三,要尽一切所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险的工序;
第四,维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第五,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第六,管理层必须时常审核安全设施及系统;
第七,如有任何错漏,必须立即纠正;
第八,杜邦员工无论在上班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第九,安全操作是一项精明的生意策略;
第十,安全系统以人为主。
4、影响安全的主要问题
杜邦公司曾给中国的一些大型国企做咨询,随后制定出了一份一百页的咨询方案,并概括性的指出企业所存在的四大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成为一个系统。事实上,好的上级目标能够对下级目标产生指导作用,而好的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具有支承作用,两者之间不能有矛盾。
第二,缺乏对安全表现在直线管理职责上的体现。国内很多企业把安全问题推给某个专业部门,让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品质部门只负责品质,这样就使直线部门缺少安全意识,因此,对于直线职责生产部同样需要给员工做培训,为员工提供防护用品并对设备进行检查,不能将这些问题全部推给安全管理部门。其中涉及部门人员分工问题,应遵循两个原则,即谁做更有效和谁做更节省资源。
第三,缺乏安全管理技巧和采用了低标准***惯,直线管理者缺乏有效地改善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在企业中,对于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以及培训方式不能单一,一定要灵活,不能沿用传统的方式,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安全激励机制。
第四,在工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有效的工艺风险分析、工艺信息、变更管理、设备完整性以及开车前的安全检查等。员工往往对现场最了解,最有发言权,因此企业需要有经验的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管理。
二、风险管理
1、安全因素识别表
安全因素识别表的运用
安全因素识别表主要是用于对潜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企业可以利用安全因素识别表对每个工序、每个工位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并根据产生的频率和危害大小进行分级,然后针对风险大小采取对应的措施和培训,或提供防护装置或减少采购量等,将所有的安全隐患充分而准确地识别出来并进行安全隐患分级。
安全因素识别表的培训
对于一线员工的培训而言,安全因素识别表是最好的教材,其可以培训员工本岗位所具有的风险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并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上下工序以及与自己工序最临近的工序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应该如何防范,这样当员工发现其他工序有违规作业时,有能力进行指正。而这也就要求了员工首先要专业地掌握自己工序和临近工序的安全问题。
安全因素识别表的制定
一般来说,安全因素识别表由管理者和专业人员执笔,员工参与,即最后由员工对制定出来的风险因素识别表提出意见。需注意的是,风险因素识别表是动态的,由于企业的工艺、产品和人员都在变,因此有的'企业半年就强制修改一次。
2、现场安全管理
概括来说,现场管理的重点有两个:
安全巡检“挂牌制”
即对重要的安全岗位实行挂牌制,如检修设备,就需要断开设备的电源,并要在设备电源挂上“设备正在检修,请勿合闸”的提醒牌;对于重要的安全隐患岗位,实行挂牌授权制,如对于危险的地带,可以挂牌指出哪些人员才能进入此区域,非名单内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现场“三点控制”
现场“三点控制”指对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控制。
此外,在抓安全思想教育的同时,企业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十个环节:
第一,新进人员上岗,病假人员、伤愈人员复工和调换工种人员。这些人员是事故高发人员,称为危险人,需要重点监测。
第二,职工精神状态、体力、或情绪出现异常。这类人员有可能刚接受严厉的处罚,或者受到重大表彰,中大奖的等,情绪容易波动,并且容易将情绪发泄到产品和设备上,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多监督。
第三,抢时间,赶任务和职工下班前夕。在生产紧急抢时间、赶任务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第四,领导忙于抓生产或处理事故。生产紧张时,领导往往忙于抓生产或其他事情,而忽视了安全问题,这时要注意好安全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第五,职工受表扬、奖励、批评或处分。对安全工作做得好和不好的员工给予正负激励时要特别注意员工的情绪波动。
第六,工资晋级、奖金浮动、分配住房、工作变动。
第七,职工受到天灾人祸。
第八,节假日前后(包括节假日加班)。如七八月防汛时期和节假日前后,要做好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是否切断,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值班人员是否落实等。
第九,重点岗位、重点操作人员。
第十,发生事故后。
三、安全管理模式
1、从工艺技术角度考虑安全
从工艺技术的角度来说,企业应每年定期对工艺进行分析,进行改良,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工程师和操作人员都要熟悉工艺原理、原材料性质、设备材质及作用。
第二,制定操作程序安全规定手册,每三年更新一次。
第三,加强对工艺过程改变的管理,即要说明改变的要点以及是否考虑了安全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各级技术负责人要签字,才能进行改变。同时一年内要进行检验,如被认可,方能正式确定下来。
第四,对工艺危险进行分析,每五年进行一次大的过程危险的全面分析,有爆炸可能的工艺,每三年进行一次分析。在分析中对全流程的每一单元都要进行分析,有建议、有预案。
2、从设备技术角度考虑安全
从设备技术的角度来说,企业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安全:
第一,设备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保证设备完好。目前最流行的设备管理是tpm,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使用设备的人员逐渐会保养设备和维修设备,从而减少分工,让操作人员更专业,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这是从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方面来减少事故,须知员工对设备的结构性能越了解越不会出事故。
第二,新设备在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有检查清单,有技术负责人需要相关人员签字。需注意,对于该点检的位置一定要点检,不该点检的位置一定要删除,从而让员工使用方便。
第三,定期进行机械的完好性检查。
第四,设备的改造,包括管道的移位,要进行安全评估。
3、从人员角度考虑安全
从人员的角度,企业需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包教包会,在操作中必须采用安全的操作法,一般需培训数周。对复杂的工艺,要进行安全和技能的培训,约半年,每年要温习一次。培训有记录,要备案。
第二,对外协承包人员也要进行安全培训,一般为数小时(有针对性地),经许可方可上岗。
第三,对事故要调查和报告,召集有关各方面的人员讨论事故原因,提出建议,经理签字,提出的问题限期解决,并通报其他部门组织学习。
第四,制定应急情况准备反应。应急计划手册规定了每个人的工作范围、责任及应急指挥者,并规定了无责任人员的集合地点。每年要进行一次演习,包括周围的居民和单位,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每个工厂的每个化学危险品流程都有预案,分为厂级、车间级和工段级三种预案,有计算机模型。
第五,定期进行检查,保证所有措施都完整无误地被执行。
一般来说,不安全行为包括:
第一,操作失误;
第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第三,使用不安全设备;
第四,手代替工具操作;
第五,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第六,攀、坐不安全位置;
第七,不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第八,不安全装束;
第九,指挥错误;
第十,监督失误。
不安全的状态包括:
第一,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包括无防护和防护不当;
第二,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第三,强度不够;
第四,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第五,维修、调整不当;
第六,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第七,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包括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通风不好等;
第八,通道线路不合理。
对于不安全行为,归结来说,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二,虽然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但为了快点干完而省略了必要的步骤;
第三,按照自己的习惯操作。
在安全现场管理中,安全标志具有警醒和警示员工的作用,因此必不可少。企业不仅应设有安全标志,也要告诉员工背后的道理,如在安全标志中,红色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通行。同时,企业要注意防止标语泛滥,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此外,在有些企业中,员工不愿意佩戴防护用品,这很危险。对于防护用品,不仅要佩戴,而且要以正确的方式佩戴,对此,企业可以找某个员工作为示范标准,包括安全帽、口罩、安全鞋、防砸鞋、手套、耳塞、反光背心等的正确佩戴方法,将这些拍下来引导其他员工正确操作,注意,对于防护用品的佩戴最好要有个量化的标准。
总之,程序制度再好,也不可能将风险百分之百控制,因此人们一定要依法办事,减少事故风险,企业员工如果按管理制度办事,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够免责,不被追究责任。
四、车间安全须知
具体来说,车间安全须知主要包括十条:
第一,进入车间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操作旋转机床严禁戴纱类的手套。
第二,车间内禁止穿露趾、露跟鞋和高跟鞋。禁止在车间内追逐、喧哗、打闹或做与本人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三,操作前,应检查工具、设备和工作环境,排除故障和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方可正式操作。
第三,工作中,应集中精神、坚守岗位,未经允许,不准丢下工作擅自离开岗位。
第四,下班前必须断开电源、气源,熄灭火种,检查清理场地。
第五,修理机械、电气设备,必须停机停电,并在动力开关处挂上“断电作业严禁合闸”的警示牌,必要时设人监护。警示牌必须谁挂谁摘,并确认无人检修时方准合闸。
第六,行人要走指定通道,注意警示标志,严禁贪图方便跨越危险区,严禁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通过和停留,严禁从行驶中的机动车辆爬上、跳下、抛卸物品。
第七,变配电站(室)、危险品仓库、小油库、液化气管等要害部位,为公司重点防火部位,非本岗位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第八,保持生产作业场所、车间、库房的安全通道畅通,物料堆放整齐、稳妥、不超高,及时清除工作场地散落的废料和工业垃圾。
第九,发生工伤事故或其他事故,应及时制止事故扩大,并进行抢救或抢修,同时立即报告领导和安全部门。
第十,安全设施、监测信号、照明、警戒标志、防雷接地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或非法占用。消防器材、灭火工具不准随便动用,其安放地点周围,不得堆放无关物品。
绝对禁止的不安全行为:
第一,机器操作、物体支撑和物体拿取的方法不正确,不牢靠;
第二,接近或进入危险场所,例如靠近正在运转的机器或起吊的货物,登上不安全场所等;
第三,对正在运转、通电或加热中的机械装置进行清扫,加油或检修;
第四,突然启动机器,无信号,未确认安全便移动车辆,物体或者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五,机械装置选择不当,使用目的不合规定,使用有缺陷的机械装置;
第六,在机器运转状态下离开,把机器或材料放在不安全的状态下或场所中;
第七,拆除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失效;
第八,跳上或跳下车辆或机器,用手代替规定的工具作业;
第九,不用护具,选用护具有误,穿不安全服装。
五、如何打造安全型班组
1、打造安全型班组的实施建议
班组管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建议建设五型班组,即学习型班组、节约型班组、清洁型班组、安全型班组和和谐型班组。
班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前沿和阵地,要打造安全型班组,主要有十二条建议:
第一,定期安全大检查。
第二,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第三,安全培训。
第四,严格落实四不伤害和三违制度。
第五,设置专门的安全员。通常来说,班组具有五大员:安全员、设备管理员、信息员、质量管理员等,这些人员是班组长的左膀右臂,可以将班组中的专业人员设置成安全员,由其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第六,做好紧急预案。
第七,组织案例学习。
第八,警示标语。
第九,每月一次安全生产总结。
第十,员工提出岗痊安全隐患,并排查。
第十一,组织组员观看安全宣传片。
第十二,让专业人员对班组成员培训。
第十三,评选安全先进人员。
2、班组长如何抓安全
关于班组长抓安全生产的领导方法,主要有九点建议:
第一,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管理者一定要言行一致,并且人前人后都要行为一样。
第二,要贯彻依靠群众的原则。
第三,要贯彻法治的原则。
第四,班组安全管理要“严”字当头。
第五,要奖惩兑现。
第六,实行民主管理。
第七,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是一种鼓励争先创优的有力措施,是开展比学赶帮的良好形式。
第八,要号召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九,要搞好与组员的团结。
班组长应开展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开好班前会,做好“五同时”;
第二,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检查;
第三,制止、纠正、处理违章行为;
第四,及时组织隐患整改;
第五,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
第六,协助处理各种事故;
第七,管理好各种档案资料和台帐;
第八,安排好交接班,做好交接班记录。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曾经“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鼓励冒险、默许带病上岗、宣扬工伤光荣等,风行一时。但是,这些“英雄情结”都将逐渐化为新的理念,因为“生命的宝贵在于珍惜”。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12
一目的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内容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6、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我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圈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加强核算。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映学校财务状况。
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由中心学校配备专人进行集中核算管理,各分校设报账员一名,在分校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小学报账。
二、财务收入管理办法
1、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2、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三、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学校要规范和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具体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列支项目: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培训费、劳务费、会议费、维修及办用设备添置费及其他支出。(相关说明见《浮山中心小学公用经费支出项目说明》)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维修添置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30%安排。
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给教师发放补助。
学校公用经费要年初做好经费预算。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应实行政府采购,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保管、领用制度。(采购协议供货商详见附录)
严格开支审批手续和批准权限: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所有经费支出都有校长负责审批,各分校公用经费支出,由分校校长审核,再由中心小学校长审批。由中心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的财务工作,负责对报账单进行审核。
凡涉及购物等开支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处理过程,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分工负责。
经费的报销需有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验收人(证明人)要具有针对性、广泛性。
学校开支项目的票面超出1000元及以上的,需经中心小学校务会通过,再由校长审批。
每周三报账人员组织报账,要求报账及时,每月结算本月发生的账目开支。各项支出须使用合法票据。所辖各分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账目公开,开支透明。
学校对各分校财务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四、物品采购制度
1.学校有总务处牵头成立学校办公物品采购组。学校凡需购买的物品均须填写购物申请单,并交总务处备案。由校长室批准,然后由采购组负责实施。
2.票面在500元以上的物品采购任务必须由采购组统一采购,。集体性采购每月组织一次。
3.购物价格及人员规定:
(1)购物总价在200元以内,可由总务处指定采购人员采购。
(2)购物总价在200--500元,由总务处亲自购买或协同采购。
(3)购物总价在500元以上,须报校长室批准,方可采购。
4.采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价廉、质优、物美为原则。
5.不允许购买质次、劣质、变质物品。
6.采购专业性物品、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参与采购。
7.采购单件价格在500元以上的非易耗品,须经财产保管员验收、登记,办理入库手续,方可领取使用。
8.采购物品必须有正式票据购物报销,均需校长室或由校长室指定人员验收,经手人签字,校长签字批准方可报销。
五、学校财务公开制度
实行财务公开、理财,增强学校财务工作透明度。
1、学校通过教代会建立财务审查小组,对学校经费收支情况每学期进行审查。
2、每月各分校要将本月的公用经费使用的项目和内容,张贴上墙,加强群众性的财务监督。
3、总账会计要在教职工代表会上作财务工作报告,学校收支预、决算应向教职工代表会报告,接受审议。
六、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会计档案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性资料。
2、会计档案分永久和定期两类。按期送存学校综合档案室,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安全保密。
3、本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应事先与会计室取得联系,由经办会计陪同查阅,外单位前来查阅会计档案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或经领导批准,方可接待,查阅内容必须在查找资料登记簿上认真写好栏目。会计档案一律不借出。
4、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必须报学校档案销毁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无批准手续,不得自行销毁。
5、会计人员工作变动,应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并由有关负责人监交。
七、会计档案借阅制度
1、因工作需要借阅会计档案时,需经中心小学校长批准。
2、借阅会计档案必须填写会计档案调阅清册。
3、原则上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拿离保管地点。
4、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私自涂改、丢失和撕毁账页、单据,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5、借阅会计档案后,要及时归还保管人员,做好相应的归还手续。
八、财会人员职责
1、总账会计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做到凭证合法、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经常分析、如实映情况。负责编制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学校事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预测、规划、决策,学校资金使用,运用会计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好学校领导参谋。做好学校的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
2、出纳人员应熟悉、掌握财务制度和收支标准,认真把关,严格审查原始凭证,以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为收入和支付的依据,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经济业务,不予办理和报销或要求退还补正及时办理现金、银行收支业务,及时登记现金及银行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妥善保管现金、有价证券及应收票据,及时将学校收入解缴银行,并将收入记账联和银行存款回执交总账会计入账。
3、报账人员负有出纳的职责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向中心学校报账,支付学校各项支出业务。
(2)、报账时要对合法票据做好正确的分类,并作好本学校的流水账,每月交中心小学总账会计进行核对。
(3)、及时做好本校的账务公开工作,把每月上报的票据在校内张贴上墙进行公示。
4、上述财会人员相互配合做好财务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以及事业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九、出纳职责
1.不断学习有关财务政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规定审核原始凭证。对不符和规定的报销凭证有权拒付。
2.接收付款凭证,办理现金收复。
3.记好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现金收后,要及时入帐。每天核对库存,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公款不准私借。
4.严格现金收支手续,收入现金应给对方开收款收据,要正确使用票据。
5.收入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6.和总账会计共同搞好每月工资及奖金的银行支取和发放工作。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13
1、生产过程管理是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包括一线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过程管理制度,时刻梳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生产制造部门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佳电股份下达月份生产计划、批次、规格、图号通知单号和交货期安排执行。
3、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文件,按图纸和设计质量标准进行加工。
4、合理调配人员、班次和设备,保证产品交货期。
5、对于半成品、待检品、合格品,摆放设明显标牌,做到分类摆放、定置管理。
6、操作者所加工的产品,严格按照计划的.项号、图号、通知单加工,加工完后要打上字头,并按要求填写自检记录,交由检查员进行检查。
7、检查员要对产品实行专检,检查记录一式二份。一份报电机股份,一分自存,保留二年以上。保证产品质量的可塑性。
8、工作现场环境和卫生对产品质量作用也很重要,要求操作者,要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工夹量具要放在指定为诶之,不允许放在床头,与车刀工具杂物混放。
9、加工产品要按指定的区域存放,做有效防护,保证三无,既无灰尘、无锈蚀、无磕碰。
10、在向佳电股份送货运输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吊装工具,做有效防护,不允许出现碰伤,摔伤现象、阴雨天对运送产品要有防雨措施。
11、办理送货手续和交检手续过程中,要严格按佳电股份规定执行。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14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制状态下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过程(包括人员、设备、工艺操作方法、环境等)的控制及考核。
三、内容
(一)管理制度
1、设施和环境配置。
应配备必备生产设备、设施,并保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环境条件,确保产品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设备的控制。
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记录检修结果,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设备生产能力。开机前对设备及操作台进行消毒清洁。
3、人员的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体检合格,进入车间需洗手消毒、更衣,作业需符合公司的卫生操作规范。
4、工艺的控制。
编制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书,明确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并作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依据,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5、内包装的控制
包装车间必须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产品包装前应对车间进行1小时以上的紫外灯消毒,包装材料进入车间使用前需先停在材料贮存间进行消毒杀菌。车间人流、物流通道必须分开。
6、外包装的.控制
外包装必须按质量要求,每批按标识,并做好记录以便跟踪质量,并保持地面卫生。
7、车间监督
车间主管应监督影响生产过程的各项因素,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8、质检
质检员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按有关规定监测各控制点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稳定因素。
(二)考核办法
每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处理由质检员负责,每月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生产、质检等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的生产检查、评定。生产过程检查需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第三篇:火电厂生产过程
三、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机的燃烧室内完成;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汽轮机完成;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原煤从煤都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
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
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先沿着锅炉的倒“U”形烟道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囱排入大气。如电厂燃用高硫煤,则烟气经脱硫装置的净化后在排入大气。
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
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偶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吸收乏气热量后返回江河,这就形成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缺水的地区或离河道较远的电厂。则需要高性能冷却水塔或喷水池等循环水冷设备,从而实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
第四篇: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中山新华皮具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QEP-02版本:A/0分发号:生效日期:2012年10月10日
编制:批准:
日期:日期:
生产部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生产任务及生产加工过程顺利进行,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能满足产品交期。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
三.权责部门:
1.业务部负责订单评审及与客人沟通等事项。
2.生产部负责生产,组织生产及物料加工,并控制生产的进度和质量。
3.技术部负责技术资料制做及下发,制定各项技术指导文件并现场指导。
4.管理部负责采购的实施。
5.质检组负责原材料、制程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
6.仓库负责物料的收、发。
7.模具组负责模具的管理及维护。
四、作业流程:
4.1.生产计划的控制安排
4.1.1生产部依据PMC订单编制《计划表》,下达生产班组。
4.1.2生产车间依据计划表,安排生产作业。各班组应如实向生产部上报《生产日报表》。
4.2.生产前的准备
4.2.1.车间组长安排收发把物料存放在指定的区域,并做好明确标识。
4.2.2课长依据生产计划将相应的模具提前下发至生产班组进行准备。
4.2.3所有的工序和检查都应按工作指导文件要求和标准样进行控制,各操作人员做好自检。
4.3.设备的控制
4.3.1生产前,车间组长按作业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用工具、车等。
4.3.2生产部对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巡查,并要求操作员工配合作好日常保养。
4.3.3每天下班时,生产员工应对机器清扫干净,并按设备操作指导及维护保养规程的要
求进行维护保养。
4.4.人员控制
4.4.1每一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4.2车间组长安排合适人员从事某一操作工位的工作。
4.4.3车间组长应作好相关计件统计工作。
4.5.生产过程实施
4.5.1各生产班组长根据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生产部应由专人负责跟进生产进度执行
生产部控制程序 情况,以及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反馈、协调和处理工作。
4.5.2各班组严格按照样品和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资料要求进行生产,并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要求,把质量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
4.5.3各工序生产前第一件产品要由质检组进行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开始生产。
4.5.4坚持文明生产,做好经常性的整理、整顿、清扫和定置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操作方便做到工作场地、设备工具、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清洁、整齐,走道通畅,清除造成产品磕碰、划伤、破损、污染、变形的一切可能因素。
4.5.5生产班组长随时检查车间的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对平常的不合格应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处理;如属于重大批量性异常,必须及时向上反映。
4.5.6各工序员工认真作好自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向组长反应。
4.5.7品管人员对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参照《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5.8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作好标识,能够返修的及时作好返修。
4.6.包装的控制
4.6.1品管人员对需要包装的成品,进行外观尺寸及包装前的检查。
4.6.2包装人员须按照相关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对包装好的产品应分类摆放并做好标识。
4.7.成品入库
检验合格的成品由包装组包装好交《成品缴库单》与仓管办入库手续。
4.8.产品发放与交付处理
4.8.1所有产品在发放或交付前,仓库确认其已经过质检组出货前的相应检验,不能确认的,不能放行,报质检组处理。
4.8.2产品发放或交付,由业务部按合同(订单)的规定或工厂的承诺,组织安排有关运
输、装卸作业,并作好《成品出货单》。在运输过程要作好产品的防护控制。
4.9.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和防护
生产过程中作好产品的防护和标识,确保不混淆及损坏。(参照《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4.10.特殊过程的控制
本厂确定时效工序为特殊过程,并对该过程作出如下安排,以确保该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
a)为该过程的评审和批准规定相应的验收准则;
b)相应设备的认可和相关作业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
c)使用规定的方法和作业指导书。
d)对关键过程的质量参数记录于《参数记录表》。
生产部控制程序 e)当设备和工艺发生变更时,应予以再确认。
4.11.生产工艺流程图
开裁备料车缝
五、参考文件
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生产设备管理办法》
3.《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2.《包装出货计划
4.《包装生产日报表》
5.《成品缴库单》
6.《成品出货单》
包装
第五篇: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直接影响生产过程中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成品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的控制。3.职责 生产技术部负责本程序文件的制定,保证程序文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检查执行情况。
生产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及本部门相关的质量因素的控制。
生产车间负责工序质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
生产车间负责过程中技术标准、工艺规程执行的控制,及现场环境的控制。行政办公室负责人员素质控制。
4.工作程序
本程序文件有生产技术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生产计划编制
生产技术部根据签订的合同和产品技术要求明确生产任务,编制生产计划,并报分管生产的负责人批准后,下达生产车间执行。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并配合生产技术部公用编制《工艺作业指导书》,配备必要的工艺技术文件。生产过程中,如生产计划需要调整,有生产车间提出调整要求,经分管生产负责人核实后通过销售部认可执行。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确定
依据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及过程本身控制的难易程度,本公司生产过程分为一般过程、关键过程、特殊过程。a)一般过程:除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外的其他过程。b)关键过程:放样展开、试塔组装、整体校正、焊接工序。c)特殊过程:焊接工序,镀锌工序。
我公司对特殊过程除了执行一般规程和关键过程控制外,还应对产品质量其决定作用的过程实施连续监控,并对人员进行鉴定。行政办公室制定《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并有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生产过程中随时用的技术文件(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图纸等)应是公司现行有效版本,并符合国家标准、法规和企业质量方针的要求。关键过程(对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都应由技术文件支持,有生产技术部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有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审批后执行。生产技术部负责根据企业内控标准进行过程质量审核,质检班负责原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生产车间保证生产人员在每道工序中严格执行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和相关技术文件,严肃工艺纪律,并按规定填写工序流程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生产技术部申报,并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出现重大质量问题需报总经理,有总经理批准实施纠正措施,并做好记录。设备控制
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设备采购及维护控制程序》,是生产所用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其加工能力。
特殊工序控制
本企业电焊工序、镀锌工序为特殊工序。
特殊工序应由具有资格的作业者来完成,电焊工须具有上机劳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镀锌工须经公司组织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
特殊工序应严格填报工序质量记录表,保证可追溯性。环境控制
生产车间对现场环境实施监控,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区域分类置放,定期进行检查,保证现场环境整齐有序。生产车间对生产设备周围的环境实施监控管理,保证生产设备处于适宜的工作环境中。生产技术部对香坊设施、车间照明实时控制,制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这些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人员素质控制
行政部负责公司人员素质控制,并编制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所有生产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特殊作业工种(如电焊、电工等)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各类生产人员技艺评定由办公室组织人员实施,评定当时采用理论开始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增添人员时,应向总经办提出申请,说明需增添人员的理由、要求等,考核、录用等工作由总经办组织。总经办应严格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保证过程对人员素质的需要。5.相关文件
《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检验和实验控制程序》 《品标识办法》 《物资管理办法》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设备采购及维护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产计划》 《检验记录》 《工件移交卡》 《增添人员申请表》 《核录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