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一.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一.产前护理
1.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开窗通风。
2.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左侧卧位,适当活动,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3.给与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4.密切观察产兆及胎心变化。5.定时计数胎动、吸氧。
6.妊娠晚期有阴道流血、流水者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7.已正式临产者送产房并进行交接班。二.产前健康教育
1.消除孕妇对于分娩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
2.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以及母婴同室的规章制度,取得理解配合。
3.讲解妊娠晚期进行胎儿自我监护的方法及意义。
二.产后一般护理常规
一.产后护理
1.严格交接班,了解分娩经过,核对产后医嘱。2.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愉快接受自我角色转变。3.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清淡饮食,少食多餐。4.适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及肠蠕动。
5.密切观察子宫复旧、宫底高度、阴道流血、膀胱充盈等情况。
6.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帮助掌握正确母乳喂养方法,了解母乳喂养效果。
7.督促产后排尿,如产后6小时不能自解应对症处理。8.保持外阴清洁,观察会阴切口和恶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二.产后健康教育
1.讲解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定时开窗通风的意义。2.注意与新生儿同步休息,坚持母乳喂养。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防止受凉。4.做好计划生育,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三.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入室时,详细交接班,了解新生儿的全身情况并记录。
2.认真核对新生儿手圈、性别、床号、母亲姓名。3.观察新生儿吸吮母乳情况。4.详细做好新生儿护理记录。
5.新生儿每日沐浴一次,观察全身情况,做好皮肤、脐带、眼部的护理。
6.按要求测试体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7.每日磅体重一次,如新生儿体重下降较明显,需观察24小时大小便情况,了解哺乳效果。
8.新生儿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9.有医学指征需要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根据医嘱喂奶。
四.前置胎盘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定时吸氧。
2..向患者解释病情,稳定情绪,减少恐惧。3..禁止肛查,慎做阴道检查,避免引起大出血。4..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5..期待治疗期间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休克发生。2..注意腹痛出血情况,观察性质程度。
3..注意宫底高度,了解内出血情况及阴道流血量。
4..注意产程及胎心情况,计数胎动,防止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
5..阴道流血量增多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容量,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密切监护胎儿宫内情况。三.健康教育
1.坚持避孕,做好计划生育,减少引起前置胎盘的因素。2.妊娠期间正规产前检查及产前教育,出现阴道流血及时就诊。
五.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平卧、吸氧和保暖。2.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利于康复。3.准确记录出入量。
4.做好输血、输液、急救物品的的准备。二.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警惕休克发生。2.观察流血量,注意有无凝血块及残留物。3.观察恶露的性质、量、气味、子宫复旧情况。
4.准确估计出血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三.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2.合理应用抗生素。3.注意外阴清洁及皮肤护理。四.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服用铁剂禁饮茶。2.做好计划生育,进行病因治疗。
3.产后如无泌乳,长期食欲不振、乏力、畏寒、脱发、闭经等,应及早就诊。
六.剖宫产手术护理
一.术前准备
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3.备皮及皮试。4.协助完善各项检查.5.观察宫缩、胎心、体温、血压变化。6.留置尿管,扎手圈,7.术前用药。8.备齐新生儿用物。二.术后护理
1.去枕平卧6小时,次日改半卧位。
2.禁食6小时后改流质饮食至半流质,禁食产气食物,肛门排气后给普食。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4.观察腹部切口,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5.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6.做好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护理。7.保持外阴清洁。三.健康教育
1.保证充分睡眠,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2.勤哺乳,加强营养,促进乳汁分泌。3.鼓励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4.做好计划生育,严格避孕两年。
七.子痫护理
一.护理
1.置单人房间,避免声光刺激,谢绝探视,各种医疗护理集中进行,动作轻柔,防止再次抽搐。
2.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舌咬伤,不要强行按压,以防骨折。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义齿取下,必要时用拉舌钳。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抽搐次数、持续间隔时间。5.患者躁动不安时注意有无产兆及胎心变化。6.氧气吸入。
7.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颜色。8.保持口腔、皮肤、外因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二.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2.做好计划生育,受孕后应定时进行孕期保健及检查。
八.妊高症护理
一.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使患者轻松愉快。
2.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左侧卧位,抬高下肢,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3.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钙和铁的补充,高度水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5.定时吸氧,测量体重。
6.准确记录出入量,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二.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2.注意有无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3.定时计数胎动,注意胎心变化及产兆。4.注意有无胎盘早剥、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5.使用硫酸镁期间注意观察疗效,毒性反应,若出现膝反射消失,呼吸<16次/分,尿量<25ml/h时应立即停药,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解救。
6.分娩期严密观察血压、胎心及产程进展情况,做好分娩前准备,配合抢救。7.产后卧床休息,减少探视,观察血压变化,注意子宫复旧,防止产后出血,预防感染。
第二篇:产前护理常规
产前护理常规
一、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1、每日测体温脉搏一次,胎膜早破、放水囊、体温在37、5℃以上者,q4h测体温,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2、嘱孕妇左侧卧位;计数胎动,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小时;遵医嘱给予孕妇吸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2小时听胎心1次或遵医嘱,每次1分钟。
3、收集血、尿标本,送常规检查。
4、每周过体重一次。
5、记录大便次数,3日无大便者给缓泻剂。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发现阴道流液、出血、下腹部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大夫。阴道出血、流液者保留排出物及会阴垫以留观察。
7、生活不能自理者,如阴道出血、流液、发烧、重度贫血、腹部术后及长期保留导尿管时,每日清洁外阴2次。
8、危重昏迷者,按重病及昏迷护理常规。
9、临产时送待产室,如有早破膜,若胎儿先露未入盆;臀位而胎膜已破者用平车送至待产室。宫口开大3cm以上者应禁止灌肠。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
【概念】
又称宫颈扩张期。指从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即开全为止。【护理评估】
1、预产期、孕产史等。
2、生命体征及二便情况。
3、胎儿宫内情况。
4、宫缩、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胎膜破裂等产程进展情况。
5、心理状况及疼痛耐受性。【护理措施】
1、潜伏期1-2小时、活跃期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数一分钟。听胎心在宫缩停止15秒后开始。小于120次/分或大于160次/分均提示胎儿窘迫,应立即给予吸氧、变换体位(左侧位)通知医生。
2、潜伏期每1-2小时、活跃期每15-30分钟摸一次宫缩,注意宫缩强度,持续时间与间隔时间。
3、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若有异常酌情增加测量次数。
4、潜伏期每4小时查阴道一次,活跃期每间隔2小时查一次并及时画产程图。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并通知医生。
5、破膜后立即听胎心,注意羊水性质、色、量、并记录。
6、鼓励产妇少量多餐,易消化,高热量食物、保持液体量。
7、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先露下降。
8、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4cm,经产妇小于2cm可行温肥皂水灌肠。
9、做好心理护理。
三、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概念】
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全过程。【护理评估】
1、胎先露下降和胎儿宫内情况。
2、会阴局部条件。
3、心理状态。【护理措施】
1、密切监测胎心,每5-10分钟听一次胎心,必要时持续胎儿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吸氧并通知医生。
2、指导产妇用力、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建立自己分娩的信心。
3、做好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送至分娩室,注意无菌操作。
4、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5、接产(按接产操作常规)。
四、第三产程护理常规
【概念】
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胎膜娩出,即胎盘剥离和娩出的全过程。【护理评估】
1、新生儿评分、体重等。
2、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软产道有否裂伤。
4、宫缩阴道流血情况。
5、产妇身心状态。【护理措施】
1、做好新生儿护理,清理呼吸道、保暖、断脐、肌注维生素K1、按脚印、系腕带、按母亲手印。
2、协助胎盘胎膜娩出,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
3、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发现裂伤立即缝合,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4、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
5、产后母婴观察2小时,每隔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观察记录产妇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宫底、阴道流血量、是否膀胱充盈、会阴阴道血肿等情况。新生儿生命活力、脐带有否渗血、大小便情况。
6、及时更换会阴垫、协助产妇进饮食。
7、协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8、填写各种表格,护送产妇和新生儿回病房。
五、妊娠期高血压护理常规
【概念】
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护理评估】
1、妊娠20周后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2、有无头疼、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
3、有无抽搐、昏迷。【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必要时置暗室,避免一切刺激。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密切监护母儿状态,有无头疼、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每日测体重。
4、按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测血压、胎儿监护等。
5、间断吸氧。
6、应用硫酸镁严格控制滴速,备好10%葡萄糖酸钙。注意有无镁离子中毒症状。如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16次/分,尿量<600ml/日,三项中出现一项症状或导致胎动减弱或消失,应停止用药,通知医生。
7、严密观察宫缩、胎心情况,有产兆时送待产室。警惕胎盘早剥及胎儿宫内窒息发生。【健康指导】
1、低盐高蛋白饮食。
2、注意休息,以左侧卧位为主。
3、加强胎儿监护,自数胎动,定期产检。
六、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概念】
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护理评估】
1、妊娠周数。
2、胎膜破裂时间。
3、是否有宫缩及感染征象。
4、胎儿宫内情况及羊水状况。【护理措施】
1、按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2、胎先露未衔接的孕妇绝对卧床,抬高臀部,保持外阴清洁,平车移动病人。
3、监测胎心,胎动,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
4、q4h测体温、脉搏。
5、密切观察产妇宫缩、阴道流液性状和血白细胞计数。
6、破膜12小时以上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足月妊娠胎膜早破12小时未临产,予以药物引产。
7、注意孕妇尿潴留的发生。【健康指导】
1、重视妊娠期卫生保健,积极参与产前保健指导活动。
2、妊娠后期禁止性交;避免负重及腹部碰撞。
3、宫颈内口松弛者,卧床休息,于14-16周行宫颈环扎术。
4、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钙、锌、铜等微量元素。
七、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概念】
妊娠期首次发病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期被诊断的病人。【护理评估】
1、有无糖尿病史和糖尿病家族史。
2、有无糖代谢紊乱综合征。
3、孕期血糖控制情况。
4、有无霉菌性阴道炎。
5、有无肾脏、心血管系统及视网膜病变等合并症情况。
6、估计胎儿大小。【护理措施】
1、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早发现。实行饮食控制与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教会产产妇如何注射胰岛素并能自觉控制饮食。
2、加强对产妇及胎儿的监测,防止胎死宫内,教会产妇自测胎动的方法。
3、分娩时行胎心监测,注意巨大儿和难产儿,警惕产后出血出血的发生,定时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和出血情况。
4、产时和产后需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应严格核查制度,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5、根据需要使用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工作。
6、糖尿病患抵抗力差,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保持良好的修养环境,产时产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
7、加强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注意呼吸情况,保暖,加强哺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8、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可降低产后血糖水平。【健康指导】
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建议产妇产后于内科随诊,便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八、子痫护理常规
【概念】
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护理评估】
1、发作状态、频率、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神智情况。
2、有无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护理措施】
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出活动假牙,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和口腔内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抢救物品,置于床旁卓上备用。
2、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情记录。各种护理、治疗要集中一次做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对病人的刺激。
3、昏迷时暂禁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备好床挡,防止发生意外。
4、严密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抽搐次数及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严格记录出入量。
5、应用硫酸镁治疗时,应注意有无中毒症状。
6、观察宫缩、胎心及阴道流血情况,慎防发生胎盘早剥。
7、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并做好母子抢救准备。【健康指导】
1、掌握识别不适症状及用药后不适反应。
2、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
九、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概念】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为前置胎盘。【护理评估】
1、孕期有无无痛性、无诱因、反复阴道流血症状。
2、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出血量的关系,如面色、脉搏、血压 【护理措施】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证休息,减少刺激,绝对卧床,间断吸氧,禁做阴道检查和肛诊。
3、纠正贫血,多食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
4、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6、按医嘱及时完成实验室检查项目,并交叉配血备有。
7、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健康指导】
1、指导围孕期妇女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2、避免多次刮宫、引产或宫内感染。
3、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或子宫内膜炎。
十、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概念】
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常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护理评估】
1、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健康史、孕产史等。
2、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常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
3、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护理措施】
1、若有产后出血应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2、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效静脉通道,用套管针,备好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宫缩止血剂,按摩子宫。监测血压、脉搏,寻找出血原因,预防休克。
3、必要时配血、备血。
4、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1)胎儿娩出后给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20u。(2)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
(3)有宫颈或软产道裂伤,应积极配合医师缝合。(4)产前做好凝血功能检查。
(5)产后加强巡视,发现阴道出血多,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
6、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
7、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晕倒摔伤。【健康指导】
1、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明确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
2、提供避孕指导,产褥期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
十一、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概念】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护理评估】
1、阴道流血情况。
2、腹痛的程度、性质,孕妇的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护理措施】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协助产妇取卧位,开放静脉通道,配血,吸氧,测血压、脉搏,听胎心,检查凝血功能及肾功能。
3、注意腹痛、出血情况,观察腹痛性质、程度,用有色笔在腹部标出宫底位置,指示宫底高度变化,了解内出血情况,保留会阴垫以查看阴道出血量及凝血功能。
4、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休克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全身出血倾向,准备充足的抢救物品及药品,警惕DIC的发生。
5、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情况,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及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
6、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
7、关心体贴产妇,给予心理支持,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配合治疗与护理。【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纠正贫血。
2、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3、根据产妇情况给予母乳喂养指导。
十二、早产护理常规
【概念】
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的分娩者。【护理评估】
1、评估可致早产的高危因素
2、宫缩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宫颈管长度。【护理措施】
1、加强孕期检查,避免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与妊娠14-16周做宫颈内口环扎术,妊娠晚期避免性生活。
2、卧床休息,一般取左侧卧位,如已破水,先露未定,应抬高床尾。破膜12小时应给与抗生素,预防感染。
3、避免刺激和干扰,尽量不做或少做阴道、肛门、腹部检查,必要时动作轻柔。
4、应用抑制宫缩药物。
5、为避免早产儿发生非透明膜病,可在分娩前地塞米松6mg,q12h,连用2日。
6、加强饮食调理,给予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临产后通知儿科医师,准备辐射床、气管插管及其它抢救用品。
8、分娩时应做会阴侧切,缩短第二产程,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
9、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10、婴儿按早产儿护理常规。【健康指导】
丈夫及家人给予提供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
十三、过期妊娠护理常规
【概念】
凡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临产,称为过期妊娠。【护理评估】
1、了解病史。
2、了解胎动、胎儿监护情况。【护理措施】
1、立即住院,取左侧卧位,吸氧。
2、仔细核对预产期,判断胎盘功能,根据胎盘功能及胎儿情况决定终止妊娠的方法,做好引产及剖宫产的准备。
3、做好抢救新生儿准备工作。
4、临产后严密监护胎儿宫内安危,注意宫缩强弱及频率,注意催产素用量及滴速,可预防性吸氧,有羊水及胎儿变化时尽快结束分娩。【健康指导】
加强产科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详见第二十六章)
第三篇:产前护理常规
产前护理常规
1.做好入院指导,通知主管医生,测生命体征。
2.遵医嘱指导孕妇饮食,左侧卧位,注意休息。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抽血并及时送检。
4.准备会阴皮肤,做药物过敏试验。
5.听胎心7次/日,胎心监护2次/日,必要时随时监测胎心情况,出现异常时及
时给予氧气吸入,即刻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6.指导产妇自我监护的方法,早中晚各数胎动一小时。12小时<10 次及时通知
医护人员。
7.严密观察临产症状,规律宫缩伴宫口已开者及时送产房并严格交接班。
8.剖宫产孕妇术前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导尿,建立静脉通
路,做好心里护理。
第四篇:新版护理常规
2013-07修订
目录
一般护理常规
一、呼吸困难护理常规········································(1)
二、咳嗽、咳嗽护理常规·····································(1)
三、咯血护理常规·············································(3)
四、呕吐护理常规·············································(3)
五、呕血护理常规·············································(4)
六、腹胀护理常规·············································(5)
七、昏迷护理常规·············································(5)
八、抽搐护理常规·············································(6)
九、水肿护理常规·············································(6)
十、发热护理常规 ············································(7)
十一、出血护理常规 ········································(8)
十二、糖尿病护理常规·······································(8)
十三、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
·······························(10)
十四、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 ·····························(11)
十五、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11)
十六、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12)
十七、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13)
十八、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14)
十九、气胸护理常规 ·······································(14)
二十、持续膀胱冲洗 ·······································(15)
2013-07修订
二
十一、麻醉后护理常规 ································(15)二
十二、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6)二
十三、应用心电监护护理常规 ························(16)二
十四、应用简易呼吸器护理常规 ·····················(17)二
十五、应用口咽通气道护理常规 ·····················(17)
二十六、高血压病的护理常规····························(18)
手外科护理常规
一、手外伤护理常规 ·····································(19)
二、复合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手再造护理常规
·········(19)
三、臂丛神经损伤疾病护理
··························(20)
四、肌腱损伤的护理 ·····································(21)
五、前臂及手部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21)
六、上肢神经卡压疾病的护理常规 ·····················(21)
(一)、腕管综合症护理常规 ·····························(21)
(二)、肘管综合症护理常规 ·····························(22)
(三)、胸廓出口综合症护理常规
······················(23)
七、手部骨折的护理常规
·····························(23)
八、手部先天畸形的护理
·····························(24)
九、断肢再植的护理常规
·····························(25)
十、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26)
十一、第二足趾移植及拇甲瓣再造手指护理常规
····················································(28)
2013-07修订
十二、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护理 ·····························(29)
骨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30)(一)一般护理常规············································(20)(二)骨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0)(三)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1)
二、检查或治疗护理常规 ································(21)(一)牵引术护理常规 ·······································(21)(二)石膏绷带固定术护理常规 ·······························(22)
三、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2)(一)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22)(二)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23)(三)骨关节手术护理常规······································(24)(四)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24)(五)下腰椎手术护理常规······································(25)(六)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25)(七)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26)(八)骨关节感染护理常规 ····································(27)(九)骨肿瘤护理常规 ······································(27)
烧伤护理常规
一、烧伤护理常规
···········································(38)
二、烧伤急救护理常规··· ···································(39)
三、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 ·······························(39)
四、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40)
五、化学灼伤急救护理常规·······························(41)
2013-07修订
六、吸入性损伤护理常规··································(41)
七、电击伤护理常规 ······································(42)
八、烧伤病人创面护理常规 ······························(43)
九、烧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综合征护理常规 ···········(44)
十、早期切削痂手术护理常规 ···························(45)
十一、植皮手术护理常规(烧伤··························(45)
十二、特殊部位烧伤护理常规·····························(46)
十三、使用翻身床护理常规································(47)
十四、烧伤病人饮食护理常规·····························(47)
十五、整形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48)
十六、植皮手术护理常规 ·································(49)
十七、出院指导·············································(51)
重症病人监测与护理常规
一、中心静脉压护理常规 ································(19)
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21)
三、气管切插管护理常规··································(21)
四、应用呼吸机护理常规··································(22)
五、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常规 ······················(24)
六、应用除颤仪护理常规································(25)
七、应用输液泵护理常规 ··························(19)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
九、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22)
2013-07修订
二、脑梗死护理常规·····································(23)
三、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常规 ····························(23)
四、癫痫护理常规 ·····································(24)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25)
二、脑室、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常规·················(26)
三、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26)
四、颅脑损伤护理常规··································(27)
普通外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29)
二、胃肠减压护理常规····································(29)
三、“T”管引流护理常规·································(30)
四、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30)
五、急性腹膜炎护理常规·································(31)
六、腹部损伤护理常规 ·································(31)
七、急性阑尾炎护理常规·································(32)
八、肠梗阻护理常规 ····································(32)
九、肾损伤护理常规 ····································(33)
急诊抢救护理常规
一、心脏骤停抢救护理常规 ····························(19)
二、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20)
三、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20)
2013-07修订
四、重度哮喘抢救护理常规 ····························(20)
五、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常规························(21)
六、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护理常规························(21)
七、多发伤抢救护理常规 ·······························(22)
八、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23)
九、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23)
十、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23)
十一、有机磷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24)
十二、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24)
2013-07修订
一般护理常规
一、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1.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症状和体征,评估诱因、伴随症状及用药情况。2.休息和活动指导 静息下的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或上半身前倾姿势;活动时出现的呼吸困难,活动量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
3.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给氧。
(1)有二氧化碳潴留或有二氧化碳潴留倾向的缺氧者(Ⅱ型呼吸衰竭):给氧浓度:低浓度(<35%)持续氧疗(一般低流量1~2 L/min)。给氧方法:鼻导管、鼻塞和文丘里面罩。
(2)无二氧化碳潴留的缺氧[Ⅰ型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①给氧浓度:较高浓度(>35%)氧疗。②给氧方法:简单面罩、高浓度吸氧面罩。
(3)机械通气给氧:使用无创呼吸机,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结果给氧,维持末梢血氧饱和度≥90%;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给氧。
4.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如缓慢深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有氧锻炼。
二、咳嗽、咳嗽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咳嗽情况,咳痰的难易程度,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和气味等。2.促进有效排痰,常用胸部物理疗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 ① 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
② 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③ 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避免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或用胸带固定伤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2)雾化吸入和湿化。
(3)有效拍背:病人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胸壁,震动气道;叩击力量适中,234 56789
2013-07修订
人进食中餐,防止发生低血糖。
11.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重视血糖监测,教会病人低血糖的预防及自救方法。
十四、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
1.糖尿病病人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当发现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时.有条件的应立即进行血糖检测来确认低血糖的诊断.防止病人跌倒、摔伤。
2.当发现有低血糖检测结果而缺乏低血糖症状时要重复血糖的检测 3.判断意识 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保持气道通畅.配合医生抢救;意识清楚者给予15 g的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2~5片葡萄糖片(视不同商品标识而定、或100 ml苹果汁、橙汁、可乐,或两大块方糖,一大汤勺蜂蜜、或一杯玉米汁,或一杯脱脂牛奶等。
4.观察低血糖症状缓解情况,于10~15分钟后复测血糖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血糖值没有上升到正常或低血糖症状持续存在,则重复以上治疗,直至病人血糖正常、症状缓解.必要时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40~60 ml。
5.服用阿卡波糖的病人.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葡萄糖而不是糕点等其他碳水化合物纠正低血糖。
6.低血糖症状缓解后给病人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7.病人病情稳定后,与病一起分析低血糖原因并进行低自我理教育。
十五、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10-14天,头低脚高位,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禁止按摩患肢,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应床上大、小便。
2.观察患肢皮温及周径变化、患肢动脉搏动。疼痛剧烈者可能给予止痛剂。3.戒烟;饮食上清淡少盐,多食纤维素、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滞度的食物,每日饮水1500ml左右。
4.抗凝治疗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指导患者如果发现口鼻出血,皮下淤血瘀斑、尿血、便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随时注意神志及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倾向,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013-07修订
处60~100cm;标明管道名称穿刺日期时间胸腔引流管长度及标记引流瓶液体刻度标记及使用时间。
3.保持引流管通畅,置管后24小时内每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及以上;防止管道折叠和扭曲,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保持引流管穿刺处敷料清洁干燥,有渗液或渗血后及时更换。
4.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及气体排出等情况,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气胸乳糜胸等并发症。如有两根或以上胸腔引流管,应分别观察和记录。
5.观察长管中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情况,水柱波动的范围是4~6cm;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皮下气肿引流口有无分泌物或红肿等情况。
6.更换引流瓶留取引流液标本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 ,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引流装置;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立即用双手捏住穿刺处皮肤并进行消毒周围皮肤,用油纱布封闭伤口,再协助医生做 进一步处理。
7.拔管指征 生命体征平稳;观察无气体逸出,24小时引流液呈血清样,总量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显示患侧肺扩张良好;符合以上条件者即可拔管。
8.指导患者进行拔管前呼吸训练:即先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约20秒,能达到要求后方可拔管。拔管后安排患者合适体位,以健侧体位为宜,不宜立即下床活动。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十八、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1.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反常呼吸,内出血,血痰,皮下气肿等情况出现。
2.选择大小合适的胸带进行胸廓外固定,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出现反常呼吸,用厚棉垫加压包扎固定。
2013-07修订
二十、持续膀胱冲洗
1.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导管扭曲受压反折,保持引流装置通畅。2.严密观察冲洗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根据冲洗引流液的量及颜色调节冲洗的速度;冲洗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引流液出量必须多余引流液入量。3.如出现导管堵塞引流液滴速减慢甚至停止或患者感到膀胱憋胀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冲洗,通知医生处理。
4.定期更换引流装置并严格无菌操作。
二十一、麻醉后护理常规
1.根据手术交接单交接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情况。
2.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记录一次,进行疼痛评估,监测6~8小时或至生命体征平衡。测体温、脉搏每日3次,连测3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3.检查患者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检查全身皮肤特别是手术受压部位皮肤是否完好,评估四肢的活动度。
4.常规吸氧2-4L/min,指导和协助患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协助患者翻身,活动肢体。
6.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术后禁食6小时,6小时后进半流质饮食,直至过渡至普通饮食。腹部手术须蠕动恢复后进食,避免食用引起肠胀气的食物。
7.妥善安置种类导管,保持有效引流,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松散潮湿。
8.观察患者有无切口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的征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9.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注意患者保暖,拉起两侧床栏保护,跳动患者给予适当约束。
二十二、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评估病情、营养状况,判断有无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出凝血
2013-07修订
左锁骨下,靠近左肩;C(胸)胸导联任意位置;RL(右下)右下腹部;LL(左上)左下腹部。
(2)NBP、SPO2不要放在同一个肢体上。(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设置NBP监测间隔时间。
4.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监测参数的正常范围,正确设定报警限。5.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超出正常报警范围、心律失常等情况。6.正确、及时、客观的记录监测参数。
二十四、应用简易呼吸器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神志、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有条件时结合血气进行评估。2.简易呼吸器接上氧源,将氧气流量调至10 L以上,将储氧袋充满(如无氧源则将储氧袋卸下)。
3.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清除口腔分泌物,取出义齿。
4.一手采用“EC”手法,一手将面罩扣予患者口鼻部,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球囊部分。
5.清醒患者,操作者口述“吸”、“呼”避免呼吸对抗。
6.观察患者的面色、氧合改善的情况、面罩内是否有雾气及患者神志的改善。
7.简易呼吸器辅助后患者的护理
(1)遵医嘱采取氧疗措施。
(2)观察患者神志、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二十五、应用口咽通气道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是否有经口吸痰困难、张口困难、舌后坠的现象。
2.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导管(通过测量嘴角到耳朵中部的长度确定)。3.正确置人口咽通气管
(1)手持口咽通气管的末端,将导管置人患者的口咽部。
待插人导管长度的2/3,或凸起部位与患者鼻子平行时,将导管180度旋转,旋转时将舌头往下压,将导管往咽后壁送至咬合处在门齿间即可。胶布固定口咽通气道。
4.可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吸氧。
2013-07修订
1.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2.抬患肢至高于心脏水平,减轻水肿和疼痛,观察末梢血液循环。3.评估生命体征及患肢情况,正确使用止血带,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4.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4分,给予药物镇痛。5.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估计渗血量及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
6.患肢保暖,调节室温22~25℃,禁烟酒。
7.并发症的观察预防 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有无肿胀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手指保持功能位,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活动障碍及肌肉萎缩,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8.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物。9.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情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10.出院指导 讲究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加强营养,坚持手部功能得康复训练。术后6~8周门诊复查。
二、复合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手再造护理常规
(一)执行手外科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皮肤准备
(1)评估供趾区皮肤情况,注意动脉搏动及静脉充盈情况,避免在足部供区血管穿刺、输液。
(2)术前一周,指导患者每日早晚用温水泡洗供区皮肤2次,特别是趾甲、甲缝的污垢要彻底清洗。泡洗后行局部皮肤按摩,以改善皮肤及血管条件,提高 抗感染能力。
(3)足部血管细小的患者,指导其每天爬楼梯训练,充盈局部血管。(4)选用腹股沟区全厚皮片修复的患者,术前会阴部备皮。
2.多块组织组合移植手术时间长,需手术当日清晨留置导尿管,估计术中出血多者应术前备血。
(三)术后护理 1.全身情况的观察
2013-07修订
5.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
五、前臂及手部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1.执行手外科护理常规。
2.评估患者受伤史,有无“5P”症状或缺血性肌挛缩呈爪形手。3.术前注意肢体肿胀情况及有无神经受压表现
4.术前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症状时患肢严禁抬高应于平放,禁止热敷,禁止使用止血药物,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相应的对症治疗。
5.护理人员严禁盲目使用止痛药,必须经医生观察,明确处理意见。6.术后按臂丛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执行.7.血供恢复后立即抬高患肢20~300C,稍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肢体肿胀。8.出血肿胀期过后,早期加强被动功能锻炼,必要时配合物理治疗。
六、上肢神经卡压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腕管综合症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常规
(1)同手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消除病人手术后立即会有明显效果的误解
(3)指导患者配合肌电图的检查,讲明肌电图的作用 2.术后护理常规
(1)根据麻醉方式给予相应护理常规(2)执行手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3)术后制动的患者要讲明康复训练的过程
(4)密切观察局部引流液的情况,伤口有无肿胀,有无积血,有积血及时清除,防止更严重卡压现象
(5)术后腕中立,石膏托外固定3周,腕部悬吊高于心脏平面。允许手指作伸屈活动防止肌腱粘连,早期配合康复医生神经电刺激,加强邻近关节主动活动
(6)术后需较长时间服用神经营养药物,配合物理治疗。
2013-07修订
①臂丛神经损伤术后肩外展、屈肘功能障碍
②气胸、呼吸困难严重者氧饱和度下降
③乳糜漏及淋巴积液左侧胸廓出口综合有并发乳糜漏的可能,引流液为淡粉色或无色透明,量较多。立即取出负压,改为沙袋压迫切口处
④血肿沙袋压迫切口处
(4)体位:患者取斜坡头高位,早期限制头部的活动
七、手部骨折的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常规
1.同手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护理人员应了解手部骨折固定方式有别于大肢体。大多采用克氏针、钢丝,少部分采用钢板
3.告知患者手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非常高的要求,手部骨折容易并发血管、肌腱、神经损伤,也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腱粘连
4.手部骨折保守治疗一般采用夹板、石膏、支具等方式进行制动。保守治 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密切观察有无压迫症状、末梢血运、感觉等,固定是否有过紧或过松的现象
(二)术后护理常规
1.手部骨折一般手术治疗可分为经皮克氏针固定、螺钉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等
2.对于骨折的病人,护理人员应向医生了解骨折的类型、稳定性(关节是否固定)、术后嘱被动活动的范围、活动时间,以及术后放置的体位 3.石膏固定者,按石膏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4.禁烟,抬高患肢。肿胀期过后,固定要调整。早期进行非受累肢体邻近关节的功能训练,并且对去除固定后功能训练的计划要告知患者。
5.手部骨折的内固定要求简单有效,不同与大肢体要可靠牢固的打固定,对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必须与骨折一并处理。
6.术后肢体放置于手部功能位,有效内固定2~3天后,在医生指导下开始作主被动功能训练。特别对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锻炼方法。
7.外露的克氏针要消毒,防止感染。尖锐的克氏针要用胶布缠绕,防止钩
2013-07修订
视,禁止吸烟,防止微血管痉挛。
2.每1~2小时观察再植肢体的皮温、肤色、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情况(1)皮温:正常应与健侧相似或略高1~20C(2)肤色与张力:颜色应同与健侧红润,皱纹明显、指腹饱满(3)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指压皮肤和甲床后,1~2秒内恢复充盈(4)必要时针刺或小切口放血,观察指(趾)血液循环情况。(5)动态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并做好记录。
3.患者体位舒适:绝对卧床7~10天,禁止患侧卧位,不能压迫患肢,抬 高患肢略高于心脏20~30CM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但不能过高,以免影响动脉供血
4.患肢保暖,术后使用可见光照射,灯距约30~40cm,24小时持续,一般2周左右,以促进血液循环。
5.严密观察有无血管痉挛的表现,如有以下情况需及时处理(1)疼痛:定时给予镇静止痛剂(2)呕吐:镇静止吐(3)尿储留:及时导尿
(4)便秘:禁止灌肠,给予开塞露纳肛通便,或口服泻药以保持大便通畅。
6.用药观察,注意观察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鼻、牙龈、伤口有无出血或皮肤瘀斑等
7.饮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多纤维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便秘。
8.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防止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9.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10.功能锻炼:加强健指(趾)关节的伸屈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11.出院指导:感觉功能未恢复前,应注意保护患指,以免发生烫伤或冻伤。3个月内避免再植肢体用力过度,定期复查。继续再植肢体功能锻炼,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十、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2013-07修订
31C以上属正常
6.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药,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输液反应、有无皮疹及凝血障碍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7.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防止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四)出院指导
1.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沐浴。3.日常活动注意适量。
4.功能锻炼短期内有麻木感,局部感觉迟钝,应提醒患者加强自我保护,防止烫伤、冻伤及撕裂伤。
5.皮瓣术后2周开始应用弹力敷料包扎或戴弹力护套,以免水肿及瘢痕增生。
6.定期随访检查。o
十一、第二足趾移植及拇甲瓣再造手指护理常规
(一)执行手外科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疑虑,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说明,以消除顾虑,取得合作.2.供趾选择:
(1)一般选择对侧第二趾,也可以选择同侧第二趾,一般不用拇指。以免影响足的功能
(2)供趾局部皮肤无感染、足癣、严重创伤及疤痕。
(3)避免在足部供侧血管穿刺、输液。
(4)术前一周指导患者每天早晚泡洗供区皮肤2次,彻底清除趾甲及甲缝污垢。
(5)手术部位常规照相,术前半小时瞩患者排空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
(三)术后护理
2013-07修订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全胸片、CT,血液的检查
3.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是难愈合性创面,心理负担重,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加强宣教,向患者介绍VSD的优点及治疗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和恐惧感,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4.用物准备。将吸引装置备于患者床旁,检查中心吸引装置压力表,引流管及引流瓶是否完好,并将其连接好,试用中心吸引压力是否正常,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三.术后护理
1.患肢护理。术后适当抬高患肢,置于功能位,严密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 觉、知觉、皮温及运动情况。
2.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调节压力在125~450mmHg之间,观察维斯第(VSD)材料是否塌陷,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有无堵塞及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如塌陷的泡沫材料再恢复原状,薄膜下有液体积聚,提示负压失效,应给予处理。
3.创面观察护理。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观察创面情况,保持半透膜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根据引流液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遵医嘱予抗感染治疗。
4.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负压吸引瓶应每日更换,在更换引流瓶时,为防止引流液回流到VSD材料内,应用血管钳先夹闭引流管,关闭负压,然后再更换引流瓶。
5.增加营养。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促进创面愈合,必要时予营养支持治疗。
6.功能锻炼。从术后即开始根据患者情况,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肢体活动。患肢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及足趾活动,开始每日3~4次,每次20~30组,并逐渐增加次数。
骨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2.卧硬板床加软垫。
2013-07修订
(三)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1.根据麻醉方式选择相应麻醉护理常规。
2.根据手术交接单交接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3.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直至平稳。平稳后,每日测体温、脉搏3次,连测3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4.巡视病房,观察有无伤口渗血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
5.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在位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按时更换尿袋;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擦洗每日2次。
6.饮食护理,术后禁食6小时,6小时后遵医嘱进食,肛门未排气前避免进含糖、奶、蛋白等易引起肠胀气饮食。增加营养摄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物。
7.术后切H疼痛者,使用止痛剂。如术后镇痛者,观察镇痛效果、镇痛泵有无脱落、局部有无出血、感染迹象,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麻醉师处理。
二、检查或治疗护理常规
(一)牵引术护理常规
1.讲解牵引目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2.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3.保持牵引和反牵引力量,牵引部位抬高l5~30cm;牵引重锤保持悬空,牵引绳与牵引肢体的长轴呈一直线。
4.牵引针孔处每日以安尔碘消毒2次,无菌纱布覆盖。牵引针孔局部血痂形成保护层可不必去除。
5.观察皮肤牵引局部有无水疱、瘙痒等皮肤过敏;观察颅骨牵引及颌枕牵
2013-07修订
6.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物。7.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种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8.出院指导 术后6~8周复查,摄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者,可利用助行支具逐渐负重。术后根据X线片及具体情况决定取内固定。避免跌倒再次受伤。
(二)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1.绝对卧硬板床,搬动时采用三人或四人搬运法,翻身采用轴j线翻身。2.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4分,给予药物镇痛。3.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估计渗血量及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观察四肢感觉及各关节活动情况,判断有无脊髓损伤。
4.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物。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必要时予肛门排气或胃肠减压。
5.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翻身每2小时l次,保护骨隆突处;多饮水,预防压疮、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6.做好排泄管理,保留导尿者,每日会阴擦洗或会阴湿敷2次,定时训练膀胱功能。训练每日定时排便,每日沿结肠方向腹部环形按摩2~3次,必要时予缓泻剂;大便失禁者保护肛周皮肤黏膜。
7.维持正常体温,定期监测,创造舒适环境,高热时通常采用物理降温,体温不升时,则予加盖棉被,调节室温等保暖措施。
8.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制定腰背肌和直腿抬高锻炼计划,循序渐进。不能主动锻炼者,协助活动各关节,按摩肌肉。
9.出院指导 术后6~8周复查,摄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者,可坐起,并借助助行支具等练习站立和行走。脊髓损伤者需坚持功能锻炼,协助生活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三)骨关节手术护理常规
1.术前评估肢体活动度。有无全身急、慢性感染。基础疾病及治疗情况。术前一周戒烟。
2013-07修订
肌肉锻炼和双手精细动作。
7.出院指导 术后6~8周复查。下床活动颈托固定至术后3个月。建立行为新规范,避免颈部固定于一种姿势时间过长,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坚持锻炼颈部肌肉,注意颈部保暖。
(五)下腰椎手术护理常规
1.绝对卧硬板床,搬动时采用三人或四人搬运法,翻身采用轴线翻身。2.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4分,给予药物镇痛。3.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估计渗血量及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观察双下肢感觉及活动情况,判断有无脊髓损伤。
4.增加营养摄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物。5.观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了解患者有无腹胀、排尿困难等症状,指导沿结肠方向腹部环形按摩每日2~3次,予以诱导排尿,必要时行保留导尿。
6.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翻身每2小时l次,保护骨隆突处;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预防压疮、便秘、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7.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制定腰背肌和直腿抬高锻炼计划,循序渐进。
8.出院指导 术后6~8周复查。下床活动腰围固定至术后2~3个月。建立行为新规范,避免久坐久站,拾物时应屈膝下蹲,采用侧卧位起床法,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腰背肌锻炼。
(六)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绝对卧硬板床,协助低坡位翻身,防止疼痛加重或骨折再移位。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3.观察患者有无排尿困难、尿量及色泽;有无腹胀,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并处理。
4.评估并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4分,给予药物镇痛。5.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方法,做好骨牵引护理。
2013-07修订
2.评估、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4分,给予药物镇痛。3.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估计渗血量及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
4.术后做好药物灌注、冲洗的相关护理。
5.定时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6,增加营养摄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禽物。7.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种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8.出院指导 坚持有计划地功能锻炼,避免患肢过早负重,防止关节损伤及病理性骨折。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合理营养,促进伤口愈合。术后6~8周门诊复查。
(九)骨肿瘤护理常规
1.术前评估肿瘤状况,指导患者的活动度,必要时绝对卧床。评估、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4分,给予药物镇痛。
2.协助做好诊断性检查项目,如穿刺活检及术前介入治疗等,按相应的常规护理。
3.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伤口敷料渗出情况,尤其是截肢患者,估计渗血量及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状。若伤口渗血多或引流量>200 ml/h,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4.密切观察化疗/放疗患者的反应,了解其血常规、肝肾功能等。5.定时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6.增加营养摄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化食物。7.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种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8.出院指导 坚持功能锻炼,防止病理性骨折。加强营养,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监测体温,防止感染。术后6~8周门诊复查。
2013-07修订
4.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护理病发症。5.做好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6.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7.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并按要求做好静脉切开、套管针穿刺护理。
8.康复护理:尽早指导与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瘢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三、烧伤急救护理常规
1.接到急诊通知,应初步了解病人的性别、年龄、烧伤原因、时间、部位和烧伤程度。如需收治大批病人,应立即向领导汇报,以便组织抢救。
2.一般中小面积烧伤可在急诊室处理,危重病人需先处理严重合并伤,如心跳骤停给予心脏按压,出血者给予止血,骨折者给予固定。
3.呼吸道烧伤病人,伴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立即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4.大面积烧伤病人,为防止休克可口服饮料或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进行静脉切开或插管术,按医嘱快速输液,做好详细记录;留置导尿,记录尿量及颜色;同时镇静、止痛,必要时杜冷丁肌肉注射,配血。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清洁全身健康皮肤,剃除毛发(部位根据烧伤范围而定)。
6.根据病情准备床单元位(翻身床或普通床),调节室温,准备各种抢救用品及药物。
四、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密切观察神志、口渴程度、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及尿液色泽、比重、酸碱度的变化。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因静脉不充盈穿刺失败,应立即进行深静脉穿刺插管或作静脉切开,确保输液通畅。
4.熟悉烧伤抗休克的液体疗法,并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节速度。5.准确记录出入量,大面积烧伤后应每8小时小结一次,伤后第一个、二
2013-07修订
角膜上皮肿胀,角膜混浊,前房混浊等症状时,应持续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按医嘱,给予其他药物治疗(眼睛护理见特殊部位损伤护理中的眼镜护理)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尿量,尿色,尿比重的改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继发性脏器损伤。
4.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灼伤的特点,对症护理。
六、吸入性损伤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防止窒息。轻度的呼吸道烧伤,保持鼻腔,口腔清洁,及时清洁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中,重度呼吸道烧伤的病人,需做气管切开术。对未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要严格观察其有无呼吸费力,急促,声音嘶哑等一系列呼吸困难的症状。
2.做好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见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3.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少恐惧,解释病情,使其能配合治疗。4.鼓励咳嗽,深呼吸及协助翻身,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它是治疗呼吸道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时帮助病人改变卧位,左右侧卧,头低足高位,卧翻身床的病人,在翻身俯卧时,用掌心扣拍背部,做体位引流。
5.正确掌握补液量,防止肺水肿,应根据医嘱合理安排液体的输入量,并力求输液速度均匀,尿量没小时维持在20-30毫升即可。若发现病人有粉红色泡沫痰,两肺闻及干、湿罗音以及哮鸣音,并有呼吸困难及缺氧表现,则表示病人有可能发生肺水肿,应进一步控制输液量,适当增加胶体量。
6.减少氧耗量。重度呼吸道烧伤后,即使行气管切开,缺氧情况仍不能完全改善,病人烦躁、躁动,又会增加缺氧,形成恶性循环,这时可采用人工冬眠,结合物理降温,予以镇静,减少氧耗量。冬眠药物的应用应注意其使用方法及注意点,以防意外。
7.给氧,一般可用鼻导管给氧,每分钟流量3~5升.在整个呼吸道烧伤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增加通气量,排除蓄积的二氧化碳.要注意观察缺氧及二氧化碳过多的临床表现,及时处理.
8.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气囊需4小时放气1次,15分钟后再充气,如气囊有漏气需在严密的气道监护下更换套管,备两只内套管,定时更换清洗消毒。
七、电击伤护理常规
2013-07修订
1.行肢体包扎疗法的病人,应注意包扎肢体肢端的血循环。如出现肢端青紫、发凉、麻木或疼痛,应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检查敷料,如有渗液时,应在湿敷料外面再加用无菌敷料或更换外敷料。
3.包扎部位发生臭味,疼痛增剧、高热等,都应通知医师及时检查。4.保持外层敷料清洁,大腿根部包扎敷料应注意勿让大、小便污染。可用油纱或塑料纸保护,两下肢尽量分开,并使肢体抬高以防水肿。
5.夏天要注意防止包扎病人体温升高及中暑,并共给足够液体量。【暴露创面护理】
1.接触创面时应带消毒手套,注意无菌操作,定时翻身,交替暴露胸、背、臀部的创面。
2.保持室温在30~34°C度,湿度50~70%。
3.保持创面干燥。可用红外线照射或用干热风机吹干,有渗液时用无菌吸水敷料或消毒棉签吸干,有霉菌斑可用5%新洁尔灭液擦去,Ⅲ°焦痂创面可用2.5%碘酊涂擦。
4.防止抓摸创面,必要时约束四肢。
5.已结痂的部位勿过度活动,以防痂皮裂开出血。
6.发现痂下积脓时及时剪开清理,并以油布保护剪开的创面。
7.肢体环状烧伤,要注意末梢血循环;躯干环状烧伤应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切开减压。
【浸浴护理及功能锻炼】
1.浸浴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合作,排空大小便。2.浴缸用1:1000新洁尔灭液消毒,送细菌培养。
3.浸浴水温37~39°C度左右,用1:1000新洁尔灭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4.浸浴时鼓励病人做关节活动,下肢不宜站立,避免出血。
5.浸浴时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有无虚脱表现,如发现应立即停止浸浴。
6.浸浴后应立即吸干,采取包扎或暴露创面。
7.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不锻炼的严重后果。
第五篇: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饮食护理
1、做好病人的饮食健康教育。
2、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为病人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做好饭前洗手。
3、对进食或限量饮食的病人要讲解其原因,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在病人进食时仔细核对,避免差错,以免影响治疗检查及护理。
4、巡视病人:观察病人进食情况,鼓励病人进食。检查治疗饮食、试验饮食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适时地给予督促。随时征求病人对饮食制作的意见,并及时向营养室反映。对家属或访客带来的食物,需经护士检查,查看是否符合治疗护理原则,符合时方可食用。必要时协助加热。
5、协助卧床病人进食,将食物、餐具等放于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护士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应给予喂食。喂食时应根据病人的进食习惯、进食的次序与方法等耐心喂食。每次喂食量、速度适中,温度适宜,饭和菜、固体和液体应轮流喂食。进流质饮食的病人,可用吸管吸吮。
6、对双目失明或眼睛被遮盖的病人,除遵守上述喂食要求外,还应告知喂食内容以增加进食兴趣,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7、餐后督促和协助病人饭后洗手、漱口或做口腔护理。
8、餐后根据需要做好护理记录。如进食的种类、量、病人进食时和进食后的反应等,以评价病人的进食是否达到营养需求。
9、对暂需禁食或延迟进食的病人做好交接班。
鼻饲护理
1、灌注食物前,应确定胃管在胃内。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见有胃液抽出,再注入少量温开水。
2、缓慢灌注鼻饲液或药液等,条件允许,可24小时进行泵管持续滴注或用肠内营养泵均匀输入。
3、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4、药片应碾粹、溶解后灌入。
5、鼻饲液温度保持在38-40℃左右,不可过冷过热。
6、若灌入新鲜果汁,应与奶液分别灌入,防止产生凝块。
7、每次抽吸鼻饲液后,应将胃管末端反折。
8、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
9、长期鼻饲者应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管每月更换1次。
10、更换胃管时应于当晚最后一次灌食后拔出,次日晨从另一鼻孔插入胃管。
会阴护理
1、取得病人合作,保护病人隐私。
2、每日消毒会阴部2次(导尿病人),或每日清洗会阴部2次。
3、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无胶布痕迹、尿渍、血迹。
留置导尿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性。
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
3、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会阴护理每日1-2次,每日定时更换尿袋,及时倾倒,引流袋低于尿道口50-60cm,根据医嘱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
4、鼓励病人多饮水,并协助更换卧位,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做膀胱冲洗,每周做尿常规检查一次。
5、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采取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6、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尿袋应妥善安置。
膀胱冲洗
1、冲洗前,使膀胱排空,然后再冲洗,冲洗液滴数一般为40-60滴/分。待病人有尿意时(或滴入医嘱剂量的溶液后),夹紧冲洗管,打开引流管,将冲洗液全部引流出来。如病情需要,可反复冲洗,引流时,引流袋须低于耻骨联合50-60cm,以使引流彻底,每天可冲洗3-4次。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3、寒冷环境下,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以防冲洗液过冷刺激膀胱。
4、冲洗时,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出现鲜血、导管堵塞或病人感到疼痛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冲洗,通知医生。
排尿护理
1、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次数、透明度、气味等,发现异常应及时留取尿标本送检并通知医生。
2、尿失禁的病人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使病人舒适,减轻不适。床上加橡胶单及中单,臀部垫尿布(尿布湿),勤洗勤换,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会阴部勤清洗2次/日,有条件时睡气垫床,骨突处贴减压贴,以防止压疮得发生。
3、尿潴留的护理:①应查明并解除尿潴留得原因,有针对性地护理,若非尿路梗阻引起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病人排尿,以减轻痛苦。②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对于不习惯卧床排尿的病人,在病情许可下,可协助病人坐起排尿。③可轻轻按压下腹部,刺激膀胱肌肉收缩以促进排尿。④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让病人听流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部,以引起排尿反射。⑤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应采用导尿或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置导尿。
4、留置导尿的护理:①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用0.5%碘伏每日消毒尿道口早、晚各一次。②每24小时更换一次集尿袋,及时排空集尿袋,集尿袋内尿液不超过2/3。③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④重视病人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排便护理
1、便秘的护理措施
① 指导病人选择合适自身排便的时间,理想的是饭后(早餐后最佳),因此时胃结肠反射最强,每天固定在此时间排便,不随意使用缓泻剂及灌肠等方法。
② 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入可促进排便的食物和饮料。如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餐前提供开水、柠檬汁等热饮料,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反射,适当提供轻泻食物如梅子汁等促进排便,多饮水,病情许可时每日液体摄入不少于2000ml,适当食用油脂类的食物。
③ 鼓励病人适当运动,按个人需要拟定规律的活动计划并协助病人进行运动。卧床病人可进行床上活动。此外还应指导病人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肉的运动,以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
④ 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提供病人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
⑤ 采取适宜的排便姿势,床上使用便盆时,除非有特别禁忌,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病情允许时让病人下床上厕所排便。对手术病人,在手术前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⑥ 腹部环形按摩,排便时用手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形按摩,可促使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指端轻压肛门后端也可促进排便。
⑦ 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缓泻剂可使粪便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刺激肠蠕动,加速肠内容物的运行,而引起导泻的作用。⑧ 使用简易通便剂,常用开塞露、甘油栓等,其作用机制是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⑨ 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灌肠。
2、粪便嵌塞病人的护理 ① 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来润肠通便。
② 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小时后再做清洁灌肠。③ 进行人工取便,通常在清洁灌肠无效后按医嘱执行。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直肠粘膜。心脏病、脊髓受损伤者用人工取便易刺激其迷走神经,须特别留意。操作中病人心悸、头昏时须立即停止。
3、腹泻病人的护理措施
① 去除原因,如为肠道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② 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及时给予便盆,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使之达到身心充分休息的目的。
③ 膳食调理。鼓励病人饮水,酌情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可暂禁食。④ 注意补充水电解质,防止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盐液或静脉输液。
⑤ 维持皮肤完整性,特别是婴幼儿、老人、身体虚弱者,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保护局部皮肤。
⑥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声明体征变化。如疑为传染病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
⑦ 心理支持。因粪便异味及沾污的衣裤、床单、被套、便盆均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因此要协助病人清洗沐浴、更换衣裤、床单被套,使病人感到舒适。便盆清洗干净后,置于易取处,方便病人取用。
4、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措施
① 心里护理。排便失禁的病人心情紧张而窘迫,常感到自卑和忧郁,期望得到理解和帮助。护理人员应尊重理解病人,给予心里安慰与支持。帮助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 保护皮肤。床上铺橡胶单和中单或一次性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及臀部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肛门周围涂擦软膏以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感染。注意观察骶尾部皮肤变化,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发生。
③ 帮助病人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了解病人排便时间,掌握规律,定时给予便器,促使病人按时自己排便,与医生协调定时应用导泻拴剂或灌肠,以刺激定时排便,教会病人进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部肌肉收缩锻炼。指导病人取立、坐或卧位,试做排便动作,先慢慢收缩肌肉,然后再慢慢放松,每次10秒左右,连续10次,每次锻炼20-30分钟,每日数次。以病人感觉不疲乏为宜。
④ 如无禁忌,保证病人每天摄入足量的液体。
⑤ 保持床单、衣服清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更换污湿的衣裤被单,定时开窗通风,除去不良气味。
5、肠胀气病人的护理措施
① 指导病人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
② 去除引起肠胀气的原因。如勿食产气食物和饮料,积极治疗肠道疾患等。
③ 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协助病人下床活动如散步,卧床病人可做床上活动或变化体位,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④ 轻微胀气时,可行腹部热敷或腹部按摩、针刺疗法,严重胀气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肛管排气。
记出入量
1、入量:包括每日接受治疗的治疗量(静脉),包括抗生素、胶体、营养等。鼻饲量:所有经口进食物,液体以量杯测量,固体食物以称重方法估计含水量。
2、出量:包括尿量、大便含水量、各种引流量,以及出血量、大汗淋漓的量。
3、计量的量杯必须精确、透明。
4、随时将入量或出量正确记录。每日晨夜班护士记录于体温单前一日上。
记尿量
1、尿量是反应肾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2、一般成人24小时尿量约1000-2000ml,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无尿者,为无尿或尿闭。
3、正确的记录方法:统计每日07:00至次日06:59的尿量,每日晨夜班护士记录于体温单前一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