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
浅析陆在易声乐作品《桥》
音乐学专业学生 李国迎
指导老师 岳雷
摘要: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陆在易作品《桥》,创作于1981年。《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在2001年获得第一届金钟奖。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贡献卓著。《桥》这部作品情感真挚、词曲结合完美,旋律优美流畅,浓郁的乡土特色使这部作品美感丰盈。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歌曲的二元化特征等方面浅析此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体会。
关键词:陆在易《桥》;艺术歌曲;处理和演唱体会
Lu Zai Yi of work in “bridge” Student majoring in Musicology Li Guoying
Tutor YueLei Abstract: The well-known composers of contemporary works in vulnerable land “bridge”, created in 1981.“The Bridge”, “home ”, “hope” three art songs in 2001 for the first annual Golden Bell Awards.Lu Yi in China in terms of art songs and well.“The Bridge” sincere emotion this work,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yrics, smooth melodies, strong loc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undance of this work.This paper from the works of creative background, tuning tone, musical structure, the song features the dual aspect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is work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songs and sing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land in the easy “bridge”;art song;processing and concert experience
引言:
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由于陆在易所取得的卓越的艺术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 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可见他在艺术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卓著的成绩一方面表现在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如《祖国,慈祥的母亲》、《桥》、《家》、《盼》、《我爱这土地》、《最后一个梦》等等。其中,艺术歌曲《桥》是作曲家艺术歌曲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曾在2001年和《家》、《盼》一度荣获第一届“金钟奖”。《桥》这首作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生活特点,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溢于言表。从而抒发了作曲家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下面,仅以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此歌曲的艺术特点以及演唱时的处理和表现。
一、写作背景
《桥》歌词是著名词人于之所作。作曲家陆在易1981年到素有“古桥之乡”的江苏吴县角直镇体验生活时谱写出的艺术歌曲。当时正处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曲家带着摆脱禁锢的喜悦之情投入创作。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遭受那段岁月摧残的人们渴望看到祖国的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作曲家深刻体会到“真情乃歌曲生命之所系”。不管是歌颂祖国,赞美家乡亦或是歌颂大自然之美,陆在易在20多年的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都体现出了这一理念。这首歌曲以中国城市、乡村普遍存在的“桥”为题材,以“我”对水乡的所见所闻,“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板缝里长藤萝,三步两桥连水港啊,条条玉带映碧波。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愿作人间桥一座”,来激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稳定和谐对祖国和平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总共只有八句。在歌里也只有10句。着重强调了“愿做人间桥一座”用以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的强烈的执爱之情。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质朴的情绪,句式结构上的灵活多样,根据情感流淌,采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发自内心的炽热情感自然流畅的迸发。表达出作者对于故乡的强烈眷恋之情。诗歌被作曲家精心的构思预制,寻找到最贴切、最适合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使这首歌曲最终成为艺术歌曲中的名作。这首动听的抒情艺术歌曲。全曲旋律流畅、清新,歌词朴实自然,词曲天然般融合一体,古今情怀交融,描绘出一幅入情入境美丽神奇的风景画。表现水乡民众安居乐业、俨然自得的生活情景。在歌曲旋律民谣化风格的贯穿、钢琴伴奏形象化的模仿、和声色彩的巧妙运用下,将江南民歌的韵味、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人民生活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歌曲的音乐旋律特点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在整体上追求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在借鉴传统作曲技法(西方艺术歌曲技法)的基础上,创新出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
1、旋律清新、自然,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艺术歌曲的旋律写作着力揭示歌词的诗情画意、委婉起伏、刻画入微。陆在易艺术歌曲真可谓音中有诗,音中有画,音乐与诗情完全融为一体。音乐艺术的情景交融,无疑是作曲家主观情思与客观的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结果。《桥》中“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头缝里长藤萝”,“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这每一句都是一幅风景画。看似写景,其实抒情,真是情景交融、诗意绵绵。无论是抒情性或叙事性的歌唱旋律,都倾注了作曲家深深的感情体验和他对音乐中的文学历史和审美境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歌唱旋律一定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陆在易艺术歌曲婉转的旋律,刻画了生动的画面,这是他艺术歌曲的一大特点。
2、音乐的地域性特色 《桥》的旋律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五声骨干音的运用,形成了婉转的旋律。歌曲的旋律具有民谣化风格,江南民歌的韵味浓厚。曲作者受上海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影响,民间“俗乐”(民歌小调、器乐、说唱、戏曲)等因素。旋律的进行蜿转曲折,旋律沿着五声音阶婉转地级进。下行级进的la-sol-mi-re, sol-mi-re-do, mi-re-do-la等,跳跃性的mi-do-la-so等。该地区的音乐风格特色是行腔软滑流畅,器乐伴奏采用 “你繁我简”“你高我低”“你长我短”的手法,在各声部之间造成横向旋律连绵不断,纵向富有对比,呈现出支声复调的效果。《桥》这首歌曲有上海地区民歌的曲调,某些音调上加上江南的民歌曲调。
3、旋律中装饰音的运用
歌曲中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滑音等,在一些乐音上附加些小音符,可使原音乐更有光彩和韵味。《桥》中有七处装饰音,这七处都是倚音。第1, 3,5,7处相同都是大三度的辅助型复倚音装饰,第2处是小三度的装饰润腔。第4, 6处是大二度的装饰润腔。江南民歌讲究倚音装饰润腔,《桥》中装饰音的运用在江南民歌中经常可见。就结尾处的倚音使曲调更柔和,歌曲的演唱更圆滑、上口。装饰音在我们民族声乐作品中运用广泛,其作用在表现各地民歌不同地方特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戏曲手法的运用
《桥》这首作品的开头部分运用的是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包括戏曲、曲艺音乐)非常有特色的散板节奏。这种运用使歌曲旋律进行具有灵活、自由、宽松、悠长的特点,有利于直抒胸臆和畅表情怀。现代歌曲创作中经常借鉴这种“散板”节奏。《桥》的开始的“散板”可以称为散头。这种处理在抒情歌曲中较为常见。散板用在歌曲的开头部分是根据曲式安排的需要或歌词结构的需要而设计的。它便于歌者在演唱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来演唱。
三、曲式和声、调式调性方面的特点分析 在这首歌曲中以遵循五声性音阶为基础的原则,采用了民族调式的同宫调式交替的手法,即e羽和G宫调交替,获得了色彩上的对比,形成较为典型的民族风格旋律。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精致的风景水彩画。句尾调式主音的前倚音装饰在全曲中贯穿使用,是作品音调统一性的“核腔”,再加上调式主音的时值延长的变型,成为其江南韵味的核心音调。弱起节拍作为旋律的开始,打破通常的强弱关系,有着静谧的音乐情感蕴含在内。旋律进行与歌词的音韵,四声结合的尤其讲究。在这首作品中,可以看出陆在易非常注重音的走向与文字的处理,这是其以字行腔创作旋律手法得以充分发挥的典范之作。他的精湛的手法展现出的韵味使全曲沉浸在亲切自然而又令人回味的吟唱中。
1、曲式和声分析
《桥》这首歌就是运用的二段体结构的一首歌曲。歌曲的和声运用颇具个性化特点,前奏中用了主九和弦,再加传统的和声进行。随着音乐的进行,音乐的力度、紧张度逐渐趋于柔和。
列表如下: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整首歌共分为2大段再加上前奏、间奏和结尾,是传统的歌曲写作手法。前奏的11小节就在不断的e羽和G宫之间来回的转换。形成委婉的江南水乡特据风味的特色。第一段被作曲家一气呵成,采用了2/4和3/4的拍子交替出现。B段分为三个个乐句,第一乐句采用4+4的方整型结构,第二乐句采用4+4重复的结构,第三句是第二句的一个重复,只是情绪和表达都更向上推进了一个层次,达到全曲的高潮。最后尾声采用与前奏呼应的结构,用柱式和弦分解琶音贯穿,音乐流畅。描绘出的江南水乡风光不仅清新秀美,而且温馨惬意。
2、调式调性分析 纵贯全曲,作曲家采用的是同宫调式交替转换的手法。看似即兴的琶音和分解和弦使得这首作品在分析的时候表面看很难定性。歌曲的前半部分比较婉转的描绘着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用调式的频繁转换把这种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后半部分的作用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对于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对于水乡的感情用宫调式强烈的表达、迸发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具体的调式调性结构 见下表: 4
表中的1-29小节为第一部分,30小节到结束是歌曲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表达方式是婉转,悠然的漫步在桥上的感觉。前奏的1-11小节就连续两次的转换调式,非常细腻的音乐表现力让人折服。第一句歌“水乡的小桥姿态多”中用了两个调式,在“多”字上从G宫转到了e羽。第二、三、四句都是用的宫调式。其中仍然掺杂着羽调式的感觉。这种婉转的音乐雕刻手法,刻画出一座座立体的江南小桥呈现在我们周围。间奏处又转为羽调式。第二部分整体看来是G宫调式,其中也带有羽调式的和声感觉。如32、33小节出现的re-fa-la和弦和mi-sol-si和弦颇具有小调感觉,也就是江南民族小调的感觉。到38小节高潮出现,强烈的感情迸发出来,委婉的表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作曲家想要的表达效果。所以运用宫调式一气呵成,两遍过后直到结束,都停留在对于江南水乡的浓浓的眷恋之上。
四、钢琴伴奏特点分析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有人称为“钢琴与歌声的二重唱”。据悉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伴奏和旋律都是同时思维并写作的,他在作曲地过程中非常注重钢琴伴奏的写作。他善于运用“字句描绘”的手法,来加强音乐的感染力。这一特点在作品《桥》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首作品的伴奏织体的和声语言以民族化和声语言为基色,辅以个性化的色彩,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歌词的内容,还运用了灵活多变又具有即兴特点的附加音,和声旋律化等手法。
《桥》这首歌曲的前奏共11小节,使用分解琶音并采用了民族的调式和声,以及波浪式的密集音符,使人眼前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正置身于一座小桥之上。欣赏着波光澈湘的画面以及那小桥流水的画景。人声进入伴奏很简单,旋律长音时,钢琴伴奏给了一个补充。而高潮处“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一句两次的出现和声设计巧妙,虽然主旋律是重复的,但伴奏织体是配有含临时变化音的色彩性和声加上低声部的半音上行进行,令人仿佛置身于风格迥异的桥上,体味着别样的江南风景。结尾处的伴奏也格外新颖,左手是主和弦的保持,右手是旋律声部附加三连音,连续三连音的使用给人一种意味深长、意犹未尽的感觉。人声虽然结束了,但伴奏并没有匆匆结束,给听众营造了一种自由想象的空间。陆在易的这首艺术歌曲伴奏手法细腻、丰富,布局合理,和声运用极为巧妙,塑造的音乐形象与歌词都非常吻合。真正体现出伴奏中的立体感、谐和感、层次感。
五、个人对于这首歌曲的演唱体会
(一)、歌曲演唱的重点、难点
1.正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调式、调性
要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情的抒情艺术歌曲。这首歌曲是作者陆在易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基础上,转换风格,加上一些江南沪江音乐风格特点,展现出的一幅宛转悠扬的江南曲调风格的唯美画面。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作者在这首歌中需要表达出的对于江南水乡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要想象出一种在自己家乡,赞美家乡的感觉。只有真正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和调式调性的变化,才能把这首歌曲完完全全的诠释出来。
2.注意旋律中倚音的演唱
装饰音的运用在江南民歌中经常可见。在这首歌曲中就出现了七次倚音。其中第1, 3,5,7处都是大三度的辅助型复倚音装饰,第2处是小三度装饰音。第4, 6处是大二度的装饰音。江南民歌讲究倚音装饰润腔,这首歌曲中的装饰音的运用在江南民歌中经常可见。结尾处的倚音使歌曲曲调更显柔和,歌曲的演唱更圆滑、上口。要求歌者要完全的演绎出来这些细微的而又颇能表现出歌曲风格特点的装饰音所能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3.注意歌曲演唱中的连贯性 歌曲的演唱共分为两个部分,旋律非常精巧亲切。第一部分(第12—29小节)四句一个乐段,四句的安排为疏、密、密、疏。加上伴奏的补充,是音乐的表达从容而平衡。第30小节进入第二部分,四个7字句,第七、八两句再现第一部分的音乐材料,并重复一次形成带有意境感的尾声。
(二)、歌曲意境分析,掌握演唱风格
第一部分、前奏的优美旋律波浪般涌来,第10小节的羽调式旋律上行再加上自由延音的e羽主音和弦,提示歌者演唱的进入。第一句的前半小节的空拍是要躲开最强音,稍微弱音的演唱表达柔美的音乐质感。“姿态多”中“态”用的复前倚音,后面加上一拍的长音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音乐风格。另外要注意“多”字的时值和力度。第二句应注意的是音与音之间的对比,以及节拍的转换,最后“萝”字的倚音的滑润和由弱转强的力度表现。第三句,由第二句平稳的过度到中强的力度表现,要掌握表现江南水乡的桥多姿多态的美感和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四句缓慢悠扬的表达要有身临其中的感觉,表现出漫步在桥上的那个舒畅的感觉。
第二部分
歌曲从缓慢进行转变成流动性加强,繁忙舒心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工整的44分句亲切而具有美感地表达出来。第一句和第二句力度稍弱,表现出真实的人民繁忙而魅力的江南水乡生活。第3、4句开始抒发自己对于家乡无限的眷恋情怀。力度由稍弱变的稍强一些。真切的表现出来自己愿意作一座桥来永远的守护着家乡这片热土。第5、6句是3、4句的升华,力度更强。更加热切的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情怀。第六句稍自由的演唱,尤其是“桥一座”逐渐变慢,“一”的自由延长需要声音由弱渐强时要有张力。最后由强转弱进入尾声。细致而完美的表达出这首歌的情绪。(三)、整体把握,用心诠释作品
这首歌曲的写作技法不算复杂,总体的表现要求朴实自然、平和亲切。注意要把换气的技巧作为情感表达的一部分来完成。歌曲中的节拍变化是为了语言自然,旋律中的倚音和装饰音是为了歌词能交代清楚。主要还是要求歌曲的情感表达。节奏方面的掌握,以及调性转换时需要得到的江南风格的体现。对于家乡浓烈的思念之情,和眷恋之意。愿意化作家乡的一座桥,来永永远远的守护着这片热土。对于家乡的这种强烈感情,不是简单的思念就能够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要求的是更深层次的表达,水乳交融的情感和血浓于水的真情体味。
结语:
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同于一般创作歌曲,它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自己所学技术和较深厚的艺术功底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力求达到作者所要求的艺术效果。《桥》这首作品,是作曲家陆在易三首思乡歌曲中的一个,要求歌者表达的意思非常明显。虽然写作技法不是非常复杂,但是要求情感方面的表达真切且富有内涵。本人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陆在易老师《桥》的全面分析,在前辈老师的认识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一些演唱心得,希望能够对今后唱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行文之处如有不足或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能够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居其宏。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作品[J].人民音乐.2004 [2] 陆在易。桥 ——陆在易艺术歌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9 [3] 李晨.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钢琴伴奏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4] 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育
[5] 马俊芳.树立原作意识,寻求声乐演唱的最佳途径.音乐研究,2007,[6] 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7]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上海:华乐出版社,2003.[8]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9] 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10]许自强.歌词创作美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致谢:
(2).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岳雷老师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他的凉解与包容。没有岳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辛苦的,但又充满着快乐。感谢我的班主任闫洁老师,谢谢她在这四年中为我们全班所做的一切,她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再次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四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第二篇:特色易班(建桥心理易班)
【特色工作】
全校参与、资源聚集,建设“心理易班”
——上海建桥学院特色易班建设工作介绍
编者按:上海建桥学院在两年多的易班建设实践中,发掘和培育了一批吸引学生、富有特色的易班项目,形成了以“心理易班”为主导的特色易班建设模式。通过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等项目建在易班上,发挥易班网络平台的特点和作用,鼓励全校师生参与,不仅逐步扩大特色易班的影响范围,而且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上海建桥学院自2010年5月开始启动易班建设工作以来,依托易班市、校两级平台,以“全校参与、资源聚集”为思路,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易班建设。通过全校、各院系和各班级在易班平台的统一联动,以及线下依托校园易班工作团队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参与热情,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让广大同学能够在网络宽松环境中、活动愉快氛围中受到教育,也提高了学生使用易班的热情。
一、心理易班建设背景
之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经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防范与干预三个层面的工作机制。开展易班建设后,学院在三层工作机制上进行了拓展,建立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系统(以下简称“心理易班系统”)。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相比,心理易班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做到系统资源共享;线上和线下互动。通过实践,心理易班系统的作用非常明显:一是可以依托易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二是进行心理危机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三是进行网上心理咨询预约。
二、心理易班系统设计 1.组织系统
上海建桥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系统由三层组织架构组成,分别是:学校层面心理易班教育系统(简称“学校心理易班”)、院系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简称“学院心理易班”)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简称“班级心理易班”)。其中:学校心理易班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校心理协会全体人员、各学院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协会负责人组成;学院心理易班由学院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协会全体成员、各班心理委员以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班级心理易班由班级和宿舍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员和学院心理协会有关成员组成。
2.内容建设
学校依托班级易班的话题、网盘和相册三个方面主要功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建设工作。其中:话题设有心理知识、心理案例、心理应用、心理测试、校园生活、通知、工作计划及总结、影视欣赏等类别;网盘设定了九个固定的版块:心理知识普及、三级网络、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社团、心理研究、危机干预、联系方式、心理照片。在此基础上,学校心理易班、学院心理易班和班级心理易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增加其他版块。相册包括各种网下活动的照片、心理图片和愉悦人心情的风景照片等。照片可以用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用。
三、心理易班建设情况 1.队伍建设
上海建桥学院心理易班系统目前已设有1个校级心理易班、6个学院心理易班、并在各班级建设了班级心理易班。各级心理易班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话题,并按照心理易班建制组建了一支九百多名师生、覆盖学校的骨干队伍。
2.开展培训
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易班建设工作,上海建桥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这些培训形式各异、内容广泛并根据不同层面和不同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根据培训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学校层面开展的培训和院系层面的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分为针对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针对各学院心理辅导员的培训、针对校院心理协会学生骨干和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等;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分为易班和心理易班知识普及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的培训等。
同时,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易班工作,该校拟定了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的建设标准,对普通班级易班建设提出了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的具体要求,为此,该校还对各院系班级的心理委员开展定期专业培训,提升他们使用易班的技能,更好的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活动评比
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易班平台,上海建桥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易班辩论赛、建桥最美微笑大赛、心理易班风采展示、心理剧大赛等,深受广大学生们的欢迎。
为促进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的建设,该校连续两年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易班”评选活动,要求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易班根据该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要求和重点工作开展易班建设,学期末专门制作风采展示帖,向广大师生展示建设成果,最后由班级管理员进行现场汇报答辩,接受评委的评审。
4.建设成效
截至今年8月,该校心理易班共发布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话题3.7万个,回帖2.5万次,话题的点击率约为50万次。由学生自主建设的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陶冶学生情操的各类相册850个,存放照片2万余张。同时,该校校级平台还为各班级易班心理健康教育版块提供了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视听教材,供学院和班级的师生下载。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上海建桥学院依托易班开展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明显,不仅很好地服务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了师生需要,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易班建设的内涵,对于其他高校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三篇: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历史地位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指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意大利作曲家创作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早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歌唱家卡契尼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美声唱法并不追求宏大的音量,更多的是追求优美、抒情的音质。当时美声学派的箴言是追求音质音量自然会有的。这是美声唱法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声乐教育家赵梅伯在《唱歌的艺术》一书中曾说:从歌剧诞生以来的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歌曲,它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在声乐创作技术上亦有可供借鉴之处,而在风格的纯正和表现古典美方面更是无与伦比的。它们是发展美好音质,学习真正美声唱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典,是全世界声乐教学普遍采用的好教材。的确如此,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直到现在仍被世界各国的音乐院校当做初学声乐者的必修教材,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教学作用
(一)意大利语的发音特点有利于声乐学习
声乐艺术是以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今中外的作曲家都是按照本国的语言及语音的特征来谱曲的。而美声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也与它的母语意大利语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大利语几乎所有词都是以元音结尾或重复的辅音结尾,子音与母音连接比较流畅,字母的位置明确;在发音上平正、圆润、清晰,语感均匀;在时值上有延长发音的特点,即使一个很长的单词,最后一个元音与前面的所有元音同样清楚。这些都会让初学者的喉部舒适自如地打开,为发声带来有利的因素。正如《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所说意大利语是自然位置的语言,是声音训练的基础。对于歌唱者来说,母音唱得好,音就能唱得好;子音唱得好,字就能唱得生动,掌握吐字、咬字的基本功是来自于母音的规范训练。可见,能否掌握好意大利语的准确发音将直接影响歌唱者的音质和歌唱的状态。
(二)表情术语的掌握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对音量强弱的要求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和控制气息的能力。用气息来调节声音的渐强或渐弱,是美声学派在训练音量变化上的最基本要求。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出现在十七世纪初,这一时期美声学派特别注重对音的渐强或渐弱的练习,换句话说,是训练歌唱者的声音控制和驾驭能力。因为控制声音的渐强或渐弱,不是用喉咙或喉部肌肉的挤压、用力做出来的,而是靠呼吸支持来控制音量变化的。更通俗的来讲,在控制声音的渐强或渐弱时,歌唱者的喉咙和口腔的动作要保持在吸气和母音的初始状态。总之,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不追求音量,而是以良好的音质作为衡量声音好坏的标准。这对于学习美声唱法的人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对速度、力度和表情术语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作品音乐形象的能力。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更多的是表现精神上、内在思想上的音乐品格。那么,抓住作品的速度、力度和表情术语才能真正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才能恰如其分的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多采用对比较明显的阶梯式力度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如歌曲《多么幸福能赞美你》中p-mf-f和《阿玛丽莉》结尾p-pp-ppp的运用,无不体现这种阶梯式的力度。《阿玛丽莉》中的各种表情记号及力度变化,特别是最后几小节,在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控制到p-pp-ppp的部分,堪称是声音与气息力度控制的楷模之作。这首歌曲节奏平稳,曲式规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歌唱家的音响资料,增加感性认识。当然,在学习初期最好先从模仿开始,在演唱时让学生通过对阿玛丽莉一次比一次深情的呼唤,表现出对主人公的爱。在舒缓优美的钢琴伴奏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演唱时尽可能地做到身临其境、真实感人。
(三)旋律多在中声区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音域不宽,一般在两个八度以内,跳动幅度也不是很大,几乎不用滑音,非常的规范,而且不论男女声部都可以按相应的音高进行训练,非常适合初学声乐的人练习基本功。
第四篇: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
关于十三辙运用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会
08音教1班 赖倬诣 080152246 摘要:在表演和教学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难点在于对句尾音的处理,即对“辙”的处理,将句尾音以“十三辙”分类,对字的“归韵”做详尽的分析,并以口腔状态的实际保持和变化为切入点,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为基础,处理好中国歌曲中出现的十三辙。关键词:十三辙,归韵,发音过程,收音
中国人肩负着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义务,特别是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唱好中国艺术歌曲更是责无旁贷。我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艺术歌曲,并向全世界推广和传播我国的艺术歌曲的任务,用中文唱好中国声乐作品对于声乐专业学生来说已是一种必然的要求。然而,经常能听到学声乐的学生抱怨中国的艺术歌曲太难唱了。有些学生甚至对唱中国艺术歌曲有恐惧心理。经常会听见有人把“中国的土地”唱成“中国的土爹”,把“白云下面马儿跑”唱成“马儿爬”的情况。
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民族唱法的演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功:一是歌唱方法的基本功;二是风格润腔技巧的基本功,二者缺一不可。语言是歌唱的基本,一切歌唱技术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运用。在人声这个乐器中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一种乐器所做不到的,就是配合歌词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因此,语言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歌曲时不论是什么歌曲都应该注意它的语言。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就要注意中国的语言特点(普通话)。我国古诗词中所沿用的十三辙,其分类方法有助于认识汉字发音过程的规律性。
让我们来看一下十三辙:
中国十三辙分为:(一)发花、(二)梭波、(三)乜斜、(四)一
七、(五)姑苏、(六)怀来、(七)灰堆、(八)遥条、(九)由求、(十)言前、(十一)人晨、(十二)江阳、(十三)中东。
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根据汉字发言的特点归纳为“出声”、“引腹”和“归韵”,我国的语言的“出声”、“引腹”并不复杂,难点关键在于“归韵”。十三辙的分类方法有助于认识
汉字发音过程的规律性,有助于对“归韵”一一字音收尾规律性的认识。
“归韵”指的是字音的收尾。字尾的处理有两种情况:
1.在十三辙中的“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一七”辙、“姑苏”辙等五个类型中的单韵母都属于直呼形,或者叫直出无收型,韵母定形 发响后,不论延长多久,音量
增加与否,行腔中口形始终保持不变。我们刚刚提到过的“中国的土地”的“地”属“一七”辙,在这首声乐作品中,“地”是最高音。当演唱者演唱时往往要做渐强,这一渐强便把本来小口型闭口音的“i”放大了,因此就变成了“中国的土‘爹’”。如果我们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会避免上述现象。2.第二种情况是凡带有韵尾的字,收音部分要准确,归韵的
瞬间掌握要得当。收尾音是多音素中的尾音,有依附性,要怡如其份,不能分成音节。“十三辙”中除上述五个辙别是直出无收形外,其余八个辙别都要收音归韵,这八个辙别又可分复韵母和鼻韵母两大类,复韵母有四个辙别,它们分别是“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由求”辙,鼻韵母也有四个辙别,它们分别是“言前”辙、“人晨”辙、“江阳”辙、“中东”辙。“怀来”和“灰堆”韵尾都要归到“i”,“遥条”和“由求”都要归到从a到o或从o到u。
“言前”和“人晨”的韵腹不同,归韵尾都要归到“n”上。用舌尖舔抵上齿龈处形成前鼻音,“江阳”辙和“中东”辙的韵尾相同都要归到“ng”上,归韵时舌根与软腭将气流阻断,使“ng”音穿鼻发出后鼻音。
刚才前文提到的“马儿跑”的“跑”因属“遥条”辙,唱此辙时口形从a-o,听见“o”音收气,这样就不会再唱成“马儿爬’’了。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首声乐作品来展开我们的论述。
《早发白帝城》
1=G 4/4 李白 词
黄自 曲
︵
1 2.3 │ 4 3 2 — │3 3 5 27 │1 6 5 — │
朝辞白 帝 彩云间,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5 2 3.5 │ 6 3 4 — │5 3 2.6 │ 1 2 1 — ║
两 岸 猿 声 啼不住,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这是李白先生的一首七言绝句,先看一下尾字:“间”[jian]、“还”[huan]、“住”[zhu]、“山”[shan]。1.“间、还、山”三个字都属于“言前”辙。我们分析一下“言前”辙的发音特点。“本类汉字属宽韵,是‘抵腭’鼻韵的一种。‘出声’后‘引腹’发响的韵母是‘a’,但要发挥鼻腔共鸣的作用关键在于‘归韵’的一瞬间,以舌尖舐抵硬腭前,上齿银部位发出半鼻音,‘n’气息达到上述部位即收音。”抵腭是比较形象的说法。说明了收音的部分,练习时应细听,加以辨别体会,不能让气息穿过鼻孔而与“江阳”类相混淆。
2.在一首作品中高音是我们应注意的,第二句诗词“江”和第四句诗词的“过”都是在高音的位置上,唱好这两个高音必须把字咬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属“江阳”辙的“江”。
“本类汉字属宽韵,是穿鼻韵母中的一种。出声后引腹发响的主要韵母是a,但应加强
鼻腔共鸣发音过程,要听见ang,“归韵”时气息由舌根和软腭(小舌)相结合将口腔气路阻断,使气息穿鼻而过,发出明显的ng音后截气收声。”
笔者在教学和自己学习中都用过这首歌。教学中的体会是“言前”辙和“江阳”辙运用
好了对于喉头比较紧、音色放不出来的学生会很有帮助,特别是对于男高音关闭状态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头腔的共鸣以及学生掩盖的感觉。但是在对于女高音的教学和唱歌气息比较浅的学生要慎重用这首歌,因为“言前”和“江阳”辙都容易造成鼻音,如学生气息本身较浅,运用这两辙会使学生更加提气歌唱,这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这两辙运用得好,歌唱者加上良好的气息会有一种“鼻子上架 上马鞍的感觉”,也就是美声唱法所要求的高位置。
3.最后分析一下“过”字。让我们来看一下“过”字的发音,“过”归属于“梭波”辙。“梭波”类汉字又称“歌波”类,含主要发响韵母“o”为“波”类,可有介母“i”、“u”作为韵头。含主要发响韵母“e”,则为“歌”类不和介母相拼。本类字出声后落在主要发响字母“o”或“e”上,引腹无字尾,在句尾靠截气收声,发“o”或“e”的口形不能变动。
这里要说的是口形不能动。传统美声唱法要求共鸣腔的稳定,高音上的共鸣腔稳定的感觉可以帮助气息的流通,帮助声音稳定,帮助共鸣腔更好的工作。这个“过”字如果按照以上方法演唱,会对声音“挤”、“抖”有所帮助。但是,“梭波”辙不应用给那些唱歌时比较僵、比较紧张的学生,因为这种稳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加的紧张。
黄自先生写的这首歌显然是有他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他的《花非花》、《点将唇·赋登楼》等都是很好的声乐训练曲。
在实际训练学生过程中,中国作品的演唱应该成为必要的部分,对于初学的学生最好先给一些直呼型为韵尾的歌,如“发花”辙、“梭波”辙等这些辙别收韵比较简单,口型较容易掌握,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辙别的作品的训练更好的体会气息。而比较有程度的学生,特别是开始攻高音的学生,要注意“江阳”辙、“人晨”辙等辙别的运用。
运用中国作品训练学生要注意和意大利艺术歌曲相结合。因为意大利语a、e、i、o、u、五个元音容易咬字。在意大利语基础上,认真学习十三辙的知识,唱好中国作品。
中国语言的韵类十分丰富,语言的构成极其细致又独具特色,很有表现力。中国语言的这些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中华民族唱法的发声基理比之西洋唱法要复杂得多。为了提高声乐教学和演唱的艺术水平,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学派,声乐基本功的训练必须与中华民族语言相结合。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一旦明确在实践中体现这种结合的有效训练的重要性,我们学习声乐的学生和教师就应该刻苦钻研,求得更大进步。参考文献: [1]白秉权《民族歌唱方法的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宋承宪《歌唱咬字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
[3]沈 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版。[4]黄 自《黄自声乐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8月版。[5]王富增《王富增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9月版。[6]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6月版。
[7]酆子玲《歌唱语言与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2月版。[8]赵梅勃《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版。[9]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第五篇:陆埠水库交通桥除险加固工程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址
陆埠水库交通桥为防汛抢险物资与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桥梁西端连接陆上线弯道,位于庙平岗北端余脉,东侧连接坝顶防汛道路,跨溢洪道架设。溢洪道两侧为自然山体,桥位处溢洪道标高约为39.40m。
建筑结构
2.1设计标准:公路—Ⅱ级,人群荷载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标准?计算取值,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2桥梁上部结构:跨径为22+40+22米。采用单箱单室断面,主梁根部梁高为2.8米,梁高在向跨中渐变的过程中,最小值为1.6米,跨中梁高为2.1米。箱梁宽5米,悬臂长为2米,悬臂根部厚0.44米;梁两端各设置两个GJZF
350×500支座。
2.3桥梁下部结构:0号和3号桥台为重力式桥台,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60型伸缩缝,桥台后设置搭板;1号和2号桥台为斜腿抗推式桥台,斜腿与桥台之间成桥后为固结状态。
2.4桥面布置:0.25m〔栏杆带〕+0.75m〔人行道〕+7m〔行车道〕+0.75m〔人行道〕+0.25m〔栏杆带〕=9m。
2.5桥梁横坡:车行道为2%的双向坡,人行道为1%的反向坡。
2.6桥面铺装:4㎝AC-13细粒式沥清混凝土+6㎝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防水层。
2.7桥台根底采用C30砼,斜腿及箱梁采用C50砼,箱梁预应力筋采用¢s15.20高强度低松弛〔Ⅱ类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1860Mpa〕。
二、编制依据
1、余姚陆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交通桥施工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标准?〔JTJ041—200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
3、?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4、?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平安技术标准?〔JGJI166—2021〕;
5、?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2001〕、?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标准?〔JTJ025-86〕
6、?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及桥梁支架施工方案。
三、监理目标
按期完成监理合同任务,质量目标到达优良。
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理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与监理要点
1.1原材料检验与审批
原材料进场,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原材料的试验自检和报批工作。材料进场后通知监理人员核对出厂标记、编号、规格、强度级别、执行标准等,同时将原材料的出厂证明或检验单送监理工程师审查。
钢筋、钢绞线等材料按设计图纸数量及规格分批进场,每批材料进场后,在监理见证下,施工单位质检员按标准要求现场进行分批抽验。待取样试验合格后并报监理核准前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按相关规定进行现场平行检验。
杜绝手续不齐的钢材进场,进场钢筋应外表无锈蚀、油污、油漆、弯曲、裂缝、结疤和折叠鳞片、刻痕等现象,监理现场核对和外观鉴定。在储存过程中,还应防止锈蚀和污染。钢绞线离地存放,上盖蓬布等覆盖物,以防雨水的浸蚀。钢绞线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外表无裂纹、毛刺、机械损伤或不得有降低钢绞线粘结力的润滑剂、油渍等物。
1.1.3使用商品混凝土应提供厂家资质、材料检验合格证书等证明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在监理见证下取样;每100立方米取样不少于一次,如一个工作班次少于100立方米的,也不少于一次;
1.1.4检查钢筋的焊接情况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检查钢筋的可焊性,主要进行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冷弯等指标进行试验检测;并检查焊接工艺,即焊接接头外观能否到达要求,物理检验是否合格。
1.2审查承包人提交的开工申请报告。工报告应说明工程名称、地点、部位、选用材料、品种来源、储放加工地点、采用的机械设备〔特别是起重与焊接设备〕、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专项方案审批情况等。经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确认具备开工条件,方可同意开工。
1.3准确地复测基准点和复核桩点数据资料,要求施工单位报验内业计算成果,主要包括:两岸桥梁端点桩号位置及距离、墩台四角位置、纵横轴线,伸缩缝位置等,监理及时核查计算成果,确保内业无误。
2.桥台根底开挖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监理要点
2.1开挖前准确定位,开挖基坑大小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
2.2桥台岩基持力层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如遇有断层、破碎基岩时,应由监理召集设计、勘测、施工及业主四方现场定出处理方案,或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
2.3桥台基岩开挖好,由施工、监理、设计及业主四方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桥梁下部构造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监理要点
3.1施工及监理程序框图
监
理
施
工
监理检查、特殊情况处理
岩面清洗、模板、钢筋、预埋件安装
监理检查、特殊情况处理
监理旁站检查
墩台分层浇筑混凝土
根底混凝土浇筑
监理旁站、抽检
监理旁站
机械振捣混凝土
质量检验
审查、签认
监理审批
混凝土脱模、外表整修
质量验收申请
桥台质量认可
3.2.桥台基岩面检查,经监理验收,仓内无松动岩块,外表湿润、冲洗干净。
3.3模板检查
3.3.1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能够承受浇灌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3.3.2模板外表平整,接缝严密,无漏浆;
3.3.3模板支架不得与便桥和施工运输用支架连接,模板与脚手架之间严禁发生联系;
混凝土抗压强度到达2.5Mpa以上方可撤除侧模,底模需到达设计强度方可拆模;
模板工程关系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时重点验收模内尺寸及模板平整度、支撑稳定度等。模板放样监理复测轴线位移,并要求施工单位将混凝土标高刻在模板内,以备浇混凝土时参考。
模板质量评定标准
序号
工程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模板标高
根底
+15
每个构筑物或构件
用刚尺量
墩台
+10
用靠尺量
垂直度
墙、柱
0.1%H且«6
用经纬仪或垂线测量
内模尺寸
根底
+10
用尺量,长宽高各一点
墙、墩
+5
轴线位置
根底、墩台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一点
预埋孔位移
每孔
用尺量
预埋件位移
每孔
用尺量
3.4钢筋检查
3.4.1钢筋加工:下料前先调直和除锈。下料时,其品种、级别、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与标准要求,其机械性能须经过复测;钢筋长度及箍筋尺寸须经过监理抽检;主筋不得随意代换,确须代换的,须报方案并经监理、设计书面同意后执行。
钢筋加工质量评定标准
序号
工程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Ⅰ级钢筋冷拉率
不大于1%
每根〔每一类型抽查10%且不少于5根〕
用尺量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10
用尺量
弯起钢筋
弯起点位置
+20
用尺量
弯起高度
±10
箍筋〔宽高〕
±5
用尺量
3.4.2钢筋连接,采用焊接〔电弧焊〕施工,施工前应报验焊机、焊条等材料、设备;焊工报验上岗证;检查焊接时,着重检查焊缝长、宽、深等指标,及焊缝外观质量〔有无焊渣、气泡等〕,有无脱焊等。焊缝厚度等于钢筋直径的0.3倍,且不小于4mm。焊缝宽度等于钢筋直径的0.8倍,且不小于10mm。单面焊缝长度为10d,双面焊缝长度为5d;应优先采用双面焊。
〔1〕焊接后,焊缝外表应为均匀细致的鱼鳞状,不得有凹凸气孔,熔渣等缺陷,敲击时,发出金属声;
〔2〕焊缝每200条作一验收批作试验,一周内补足200条的也作为一批;绑扎成型时,钢筋扎紧,无松动、滑移,搭接长度受拉不小于35d。
〔3〕焊接和绑扎接头距钢筋末端至钢筋弯起处距离不小于10d,且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
〔4〕无论是焊接或绑扎,一定要保证钢筋搭接长度,接头错开,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超过规定值。
3.4.3钢筋成型与安装
钢筋安装质量评定标准
序号
工程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受力钢筋
间距
墙板
+10
每个构筑物或构件
在任意一个断面连续量取钢筋间〔排〕距,取其平均值计1点
根底
+20
排距
+5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绑扎骨架
0、-20
连续量取5档,取其平均值计1点
同一截面内受拉钢筋接头截面积占钢筋总面积
焊接
不大于50%
观察
绑扎
不大于25%
保护层厚度
根底
+10
用尺量
梁、柱
+5
板、墙
+3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每件
用尺量
弯起钢筋位置
±20
每件
用尺量
〔1〕骨架成型时,检查骨架尺寸〔长、宽、高〕及主筋和箍筋间距等;
〔2〕控制保护层厚度,网片与骨架底部用同标号混凝土块垫起,骨架四周用锲子固定,以防浇混凝土时骨架晃动;
〔3〕钢筋骨架成型后,未经验收不得封模,成型与安装需做隐蔽工程记录。
〔4〕要求承包人按规定的频率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抽检。
〔5〕核对钢材,按批号
炉号审核质保检验单,认真核查级别和规格:对焊接钢材必须附有化学成分分析单;必须抽样进行机械力学性能和可焊性的检验,质量符合要求前方可使用。
〔6〕钢筋在使用前,应将外表的污染清洁干净。对成盘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使用。钢筋的加工及两端的弯钩,均应按规定及设计要求制作。
〔7〕对钢筋和刚构件的焊接加工,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焊接质量检验报告,经审核认可后,才允许投入使用。
〔8〕钢筋至模板的距离应使用垫块、吊杆或其他被认可的支撑来保证,垫块应使用具有保护层厚度的水泥浆预制块。
〔9〕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施工单位须对所用的钢筋级别、规格、数量尺寸、焊接长度、间距、保护层厚度等全面的进行自检验收,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签证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3.5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
3.5.1对于工程用的砂、石料,必须符合质量和级配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提前进行质量检验,并向监理提交检验报告单,经审核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必要时监理实地抽样复检。
外加剂和掺合剂的使用,必须通过试验,提前向监理提交生产厂家质保单和掺用量试验结果报告单,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前方可使用。
每批进场水泥,监理都要审查出厂日期,质保书,并进行必要的抽检,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3.5.4商品混凝土应提供质保书等。进场后,施工单位应在监理见证下取样;每100立方米取样不少于一次,如一个工作班次少于100立方米的,也不少于一次;
3.5.5混凝土试块采用标准养护,重要结构加做同条件自然养护试块。
3.5.6混凝土宜尽快、简捷运至灌注地点,并在运抵时具有符合要求的塌落度和和易性,如有离析现象必须进行第二次搅拌。
3.5.7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方法分层浇筑。用插入式或附着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CM;用外表振捣器时,少筋混凝土不应大于25CM,密筋混凝土不应大于15CM;人工振捣时,少筋混凝土不应大于25CM,密筋混凝土不应大于15CM。
3.5.8砼加强振捣,防止边角部位漏振。采用插入式,移动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
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并插到下层5~10CM深度。
3.5.9对每一部位的混凝土,应捣密实为止,其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外表平坦,并已泛浆。
3.5.10桥台根底、台帽浇筑混凝土时监理人员须旁站,严格控制浇筑顺序和捣固施工;现场直接抽检塌落度和混凝土试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5.11浇筑结束后应及时养生,养生措施依照外界气温而定。正常气温时要求覆盖或裹覆后洒水,养护不少于7d。
4、后张法现浇预应力箱梁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监理要点
4.1施工监理程序框图
监
理
施
工
原材料抽检或送检以及砼、水泥浆配合比设计并落实砼供给商
施加预应力及压浆和封锚
钢筋工程
检查模板的牢靠、抽检其高程、平面位置
检查钢筋加工及孔道预留
抽检、验证、复核
工、机具及场地准备
开工报告
支架砼条基浇筑及支架搭设预压
开工报告审批
检查并观测、验算预拱值
检查记录预应力张拉,旁站压浆及封锚
模板和支架撤除
旁站记录
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
模板支立
砼浇注及养护
外观检查
4.2检查承包人的施工备料情况
砂、石、水泥的备料检查,承包人应在施工前充足备料,进料前应会同试验监理工程师通过取样试验选定料源,材料进场后按规定的批量和频率进行抽样试验。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允许用于工程。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支座等材料的备料检查,对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支座等材料除审查出厂质保书及试验报告外,还应按规定频率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4.3审查承包人提交的分部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承包人在下部构造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应根据施工条件及要求及早报送分部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临时支撑结构的选用,大钢管支架、碗扣支架或者钢梁组合支架〔贝雷与槽钢或工字钢〕,及支架材料进场报验。支架应有完整的设计计算及施工图纸。计算包括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临时支撑结构下的钢筋砼条基验收。
支架变形处理措施,也即预压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砼浇筑方案,主要是箱梁按照断面分层浇筑砼的次数、砼运送及布料方式、砼振捣工艺、砼的养护等。
模板的设计及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模板宜用组合钢模。
预应力筋的张拉与压浆施工工艺。
施工人员组织与安排。
监理工程师应对以上各内容逐一进行审核,主要是对支架的选用及设计计算、预压方式进行详细验算,必要时可会同有关专家共同审核。
4.2.8检查承包人的张拉机具、拌和设备、机械设备、模板制作。张拉机具及拌和设备的计量系统在进场后应进行校验,模板的制作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物各局部形状、尺寸准确。
4.2.9复核承包人的测量放样,墩顶轴线以及顶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2.10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分部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监理工程师通过审核确认具备开工条件,可同意开工。
4.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监理要点
4.3.1检查承包人的支架搭设及预压,承包人在验收后的砼条基上搭设支架。要求承包人严格按批准的搭设方案搭设支架,对支架支撑结构的纵、横面间距或横梁间距、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接及纵、横面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另外还应检查承包人所用的卸落装置是否可靠,数量和位置是否准确。支架检查符合要求后即可在支架上铺设底模,准备支架预压。支架预压的目的在于消除支架间隙压缩所产生的非弹性变形和根底的剩余局部沉降量。预压重量按计算荷载1.2倍考虑。按梁体荷载分布配置压重,分级加载,在适当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
4.3.2预压期沉降观测及施工预拱度预留值确定
承包人应使用精度较高的水准仪或已经过计量校核的百分表在预压前、预压期间及卸载后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观测时应定点、定时、定站。预压期一般应连续观测7天,直至稳定为止〔以沉降量小于1.0mm为准〕。当沉降稳定至少48h后可卸载,卸载后观测记录测点标高或百分表读数。由三阶段观测标高值或百分表读数确定非弹性变形量及弹性变形量。最后的预拱度值应为支架的弹性变形〔Δh1〕;超静定结构由于砼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挠度〔Δh2〕;梁体自重引起的弹性挠度〔Δh3〕,以及1/2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引起的梁的弹性挠度〔Δh4〕,地基沉降〔Δh5〕五项变形之和,一般Δh2、Δh3、Δh4由设计给出。承包人应根据预压结果计算施工预拱度及梁底标高对模板支架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底模应能满足浇筑后梁体的设计标高要求,并使梁底面平顺。底模拼装时应接缝严密,不漏浆,外表平整,平面位置准确。
4.3.3检查承包人的钢筋绑扎与预应力孔道的预留。由于现浇梁的钢筋分布较复杂,预应力孔道多,因此必须熟知图纸。检查时要一一对照,不可漏放、错放,注意钢筋接头的布置,预应力孔道,应弄清分布位置、孔径、数量,不可弄错。对孔道的接头应着重检查,防止砼浇筑时水泥浆渗入。
4.3.4吊装芯模,支立侧模
〔1〕连续梁的芯模一般采用轻质、韧性材料制成,不可周转使用。如连续梁箱室较大,也可用刚性芯摸,但必须易于安装撤除,安放时应位置准确,定位牢固。
〔2〕侧模的支立:侧模支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连续梁的外观。因此必须严格把关,所有的模板接缝都应按一致的形式位于水平或垂直面上,接缝应严密,不漏浆,底板与侧板、侧板与翼板、翼板边缘宜采用定型角模,接缝处不可用胶带纸等拆模后影响砼外观质量的材料密封,模板应支撑稳固。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必须安装牢固,位置准确。固定波纹管定位钢筋间距应小于0.8m,曲线管道适当加密。并将其端部盖好。
〔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前方可浇筑砼。
4.3.5砼浇筑及养护
由于现浇连续梁一次浇筑的砼方量较大,因此承包人应有充分的准备:材料的数量、机械的配置、人员的分配组合、砼的振捣工艺以及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均应有详细方案与安排,并应书面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
〔1〕砼用料及配合比应严格按批准的要求执行,随时抽查砼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箱梁体分两次浇筑完成,并按设计要求预留后浇带,第一次浇筑底板和腹板〔外侧腹板施工缝设于腹板与翼板转角以上2~3cm
处〕;第二次浇筑顶板和翼板。在第二次浇注前检查支架有无压缩及下沉,并塞紧各楔块,以减少沉降。在以上施工工艺条件下,为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缓凝时间应根据该次浇筑箱梁整体砼数量情况确定,保证砼浇捣在初凝前完成,坍落度控制在140~180mm。
〔3〕浇筑时应注意不要碰撞预应力预留孔道,对钢筋密集部位以及张拉端齿板砼应仔细振捣,必须保证密实。
〔4〕砼试件的制取,除应按规定制取试件做28d砼抗压强度试验外,还应在最后一批砼中取样做同条件试件,用以判定砼强度是否到达施加预应力时的强度。
〔5〕砼浇筑结束后应及时养护,应覆盖洒水养护,养生期至少7d以上。如在冬天施工应按冬季施工的规定办理。
后张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管道坐标
梁长方向
梁高方向
管道间距
同排
上下层
4.3.7施加预应力:
〔1〕如果同条件试件强度到达了设计规定的施加预应力强度,那么可同意承包人穿索张拉。承包人在张拉前应呈报一份包含张拉机具的校验报告、张拉顺序、程序、张拉控制应力、理论伸长值计算、张拉操作手操作技术水平介绍、张拉应力与实际伸长值等在内的书面报告,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
〔2〕施加预应力是预应力结构的关键工序,因此,张拉顺序、张拉端设置应严格按设计及标准规定要求办理,注意张拉应力与张拉伸长值的现场检验与复核。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应及时制止或停工整顿,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如伸长值过大或过小,钢丝常断丝、滑丝,应立即要求停工,分析查找原因,只有在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前方可同意继续施工。
〔3〕当张拉施工中出现断丝或滑丝现象时,如超过标准要求原那么上应更换后再张拉,但是当不能更换时,在监理工师的同意下可采取提高其他束预应力值来补救,但必须满足设计上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一般不应超过钢丝标准强度的80%。同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千斤顶的额定拉力。
〔4〕预应力筋张拉后应测定其回缩与锚具变形量,如超过标准要求应重新张拉或更换锚具后重新张拉。
〔5〕张拉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校验,如在张拉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维修校验前方可使用。
〔6〕钢束张拉结束后严禁撞击锚头,锚端预应力筋应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弧切割,切割后锚端至少留3cm。
4.3.8压浆、封锚
承包人在张拉结束后应及时压浆,如有延迟也不能超过标准规定要求。
〔1〕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可用清水冲洗,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冲出。
〔2〕压浆用水泥、水及外加剂均应按批准的要求使用,监理现场检查承包人所用的材料,材料符合要求时可开始拌浆,拌浆应采用拌浆机。水泥浆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持续时间,视气温情况而定,一般在30~45min范围内。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于因延迟使用所致的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加水来增加其流动度,应检查其稠度,符合水泥浆试拌时规定的稠度要求。
〔3〕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压浆顺序宜先压注下层孔道。
〔4〕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放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较集中和邻近的孔道,宜尽量先连续压浆完成,不能连续压浆时,后压浆的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通畅。
〔5〕对掺加外加剂泌水率较小的水泥浆,通过试验证明能到达孔道内饱满时,可采用一次压浆的方法;不掺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压浆法,两次压浆的间隔时间宜为30~45min。
〔6〕压浆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0.5~0.7Mpa;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最大压力宜为1.0Mpa。梁体竖向预应力筋孔道的压浆最大压力可控制在0.3~0.4Mpa。压浆应到达孔道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到达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个稳压期,该稳压期不宜小于2min。
〔7〕压浆过程中及压浆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那么应采取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8〕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和纠正。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mm×70.7mm×70.7m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浆质量的依据。同时,应抽取水泥浆做一组试件留作监理抽检试验用。
〔9〕压浆结束后应清洗锚具上的泥浆,按要求封锚或做防锈处理。
4.3.9模板和支架的拆卸。模板和支架可在连续梁完成预应力的张拉完毕并注浆养护48小时后即可撤除卸落或按设计规定。卸落支架应按事先详细拟定的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程序进行,分几个循环卸完。卸落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纵向从中跨到两边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
4.4平安方面
检查、监督施工单位质量平安保证体系的建立及各项平安生产制度的落实。
现浇箱梁支架安装与拆卸施工,施工单位平安员及工程负责人应全程现场组织、检查与监督。
起重、焊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准酒后作业,带着思想情绪上班。
加强对关键部位的重点管理,对机电设备、倒链、平安网、防护栏等进行经常性和不定期的巡检,并做好平安台帐记录。加强平安预控,及时消除平安事故隐患。
做好防台风的的应急措施,有预警、有部署,保证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为保证台风季节施工平安,工程部应制定专门防台防汛预案报送监理部,时常关注天气预报,台风来临前及时对支架及上架模板进行加固〔可以采用负重的方式防止模板倾覆〕,对支架加设风缆固定,保证支架稳定。
落实预应力施工平安操作措施:
〔1〕不许踩踏攀扶油管,油管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2〕千斤顶内有油压时,不得拆卸油管接头,防止高压油射出伤人。
〔3〕油泵电源线应接地防止触电。
〔4〕要保持平安阀的灵敏可靠。
〔5〕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严禁站人,张拉人员站在千斤顶两边侧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