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22:0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

第一篇: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

(2009—2013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十一五”规划》,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规划区域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范围。

一、现状、环境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快递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朝阳产业,是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快递服务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快递服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快递服务快速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长三角快递服务呈现高速增长势头。截止到2008年,快递服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快递服务的发展为促进长三角进出口贸易,改善投资环境,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快递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业务量达到 5.1亿件,业务收入达到147.1亿元。长三角快递业务收入占区域邮政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60%,占长三角GDP的比重达到0.22%。

2.总部经济效应显现,区域战略地位凸显

长三角依托其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吸引了众多快递服务企业,长三角已经发展成为快递服务的竞争高地和市场风向标。同时,快递企业纷纷将总部设在长三角,总部经济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2008年,长三角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市场份额为36%,高于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14.2个百分点。目前,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快递市场的重要区域,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3.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

到2008年底,在长三角邮政管理机构备案的快递企业有1883家,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并存,差异化竞争。长三角作为“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兼容了“直营制”、“混合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区域快 递市场呈现出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格局。

4.基础设施较为健全,企业综合实力较强

区域内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网络较为健全,设立了国际国内和区域等不同规模的转运中心;收派作业、分拣作业、客户服务、营销管理、财务结算等各环节的机械化操作程度或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从业人员众多,运营管理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到2007年底,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拥有汽车10227辆,从业人数达56865人。

5.服务覆盖范围广,服务产品多样化

到2007年底,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服务网点共8945处,基本覆盖区域内的地级城市。服务网点的密度较高,县级城市服务覆盖率已达到85%,部分企业的服务深入乡镇村庄。服务种类较为丰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次日达”、“隔日达”、“次晨达”、“当日达”等服务,部分企业还提供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涉足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领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

6.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区域联动效应显著

不同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差异化竞争。以邮政EMS为代表的国有快递企业主导了长三角国内异地服务市场,民营快递企业占有区域内及同城快递服务的主要市场份额,外资(合资)企业在长三角国际快递市场竞争中优势显著。快递企业通过服务商务区、园区(经济、工业、高新技术)、校区和社区,带动周边,辐射全国。长三角内部互寄快件量已经占据长三角国内业务市场的“半壁江山”,与环渤海经济带、珠三角互寄快件量已占据长三角国内异地服务市场的较大份额,国际与港澳台业务呈崛起之势,快递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日益互动互联和互融。

(二)环境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长三角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内在潜力最足、驱动能量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占有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长三角占有41个。2008年长三角GDP达到6.5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1.8%,同比增长16.8%,高于全国GDP增速7.8个百分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长三角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但国家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振兴产业,长三角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其外向型经济和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拉动区域快递市场持续增长。信息一体化、交通一体 化、市场一体化、现代物流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和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政府签署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进区域服务业发展一体化,为快递服务发展搭建重要的公共政策平台。

2.政策与法律环境逐步完善,市场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加快邮政业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为快递服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快递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快递服务》标准的发布实施,邮政法修订工作顺利推进,将为快递服务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邮政管理机构依法开展市场监管,快递协会积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快递市场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3.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随着一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长三角“1小时、2小时、3小时都市圈”正在加紧构筑,区域“同城化”格局加速形成。航空设施日趋完善,正在形成以上海浦东、虹桥机场为国际枢纽机场,以南京、杭州、宁波和无锡等为区域性枢纽机场,以南通、温州、义乌、常州等为干线和支线机场的多级航路格局。日趋便利的交通为区域内快递企业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实现集约化运营搭建了网络运输平台。快件自动分拣设备、手持终端(PDA)、影像监控系统等技术和设备已经成熟,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射频识别(RFID)技术逐步投入应用,为优化快递操作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

4.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长三角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也是长三角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年增长将保持在25%以上。长三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快递服务参与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体化物流、分销配送服务提供了有利时机。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将会大幅度增加对快递服务的需求。长三角是全国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地区,快递配送服务十分活跃。据统计,2008年,每天为“淘宝网”提供的快递配送量150万件中,长三角的配送量超过1/3。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在规划期内继 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子商务配送将成为快递服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存在问题

1.相关法律与政策滞后。有关快递服务的法律缺乏,新邮政法还有待颁布。扶持快递服务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备,车辆进城难、发展融资难、企业用地难、空运租舱难等问题突出。

2.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快递服务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场低端服务过剩,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快件延误、损毁和丢失的投诉率较高。

3.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部分快递企业组织形式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不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

4.市场竞争有待规范。部分快递企业把低价竞争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导致“谁先涨价谁先垮、谁不涨价谁等垮”的无序竞争现象蔓延,阻碍了市场健康发展。

5.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近年来快递企业数量急增,盲目扩张,“小、弱、散、差”现象突出,缺乏品牌优实力强网络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6.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快递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快递企业没有建立业务和技能培训制度,专业化、技能型人员紧缺,管理、运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邮政业“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产业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势,统一制定快递发展政策,优化快递发展环境,建立供需均衡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推进长三角快递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强能力建设。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将长三角打造 成为快递服务的国内重要基地和国际快递服务的重要门户,将快递服务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提升产业层次。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向上游产业延伸,统筹协调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的发展,加速推进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快递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逐步从价格竞争向服务内涵、服务质量竞争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运营集约化,规划布局集群化,产业发展集聚化。

统筹协调发展。整合长三角快递服务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区域内各种不同经济成分的快递企业协调发展,推进国际业务、国内业务和长三角区域互寄业务协调发展,推进快递服务在区域内城乡之间一体化协调发展。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拓展网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推进一体化发展。建设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统一区域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联动服务联合监管机制。

2.具体目标

经济与社会效益目标:规划期内,快递服务的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0.22%提高到2013年的0.51%。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从业者年人均劳动生产率由2008年的23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37万元。

集中度目标:通过集约化经营,集聚化发展,提高市场集中度。到规划期末,重点培育出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网络型快递企业。

服务质量目标:推行标准化服务。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达到快递服务标准。延误率、损毁率和丢失率等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建立投诉处理平台,投诉受理率达到100%,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用户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服务能力目标: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计算机系统,提高快件跟踪查询和信息反馈水平。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采用手持终端(PDA)设备。提高快递转运中心自动传输设备和自动分拣设备的应用水平。增加直发城市的快递班车。实现地级城市间“次晨达”,区域内全国“百强县”间“次晨达”,其它县级城市间“次日达”。推动快递服务延伸到乡村,服务“三农”。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限时达”、“当日达” “次晨达”等多样化和标准化服务产品,并推广实施收件人付费、代收货款、短期仓储、代为包装等系列增值服务。

一体化目标: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实现内部作业和对外服务标准化。实现服务人员着装、操作和礼仪统一。实现作业车辆和营业网点外观、标识统一。基本实现快递企业与交通、海关和航空等外部系统的标准化连接。统一制定车辆市区通行、快递转运中心用地等扶持政策。建立区域一体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邮政监管信息平台。

职业培训目标:实施《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快递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到规划期末,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超过40%,快递企业普遍推行员工岗前培训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

三、主要任务与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强化快递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依照即将颁布的新邮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公平规范和一体化的快递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实施分类分级的管理制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2.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清理区域内限制快递发展的不合理地方规章,制定税务、公安、交通、航空、土地管理等部门的配套扶持政策。引导快递企业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快递服务与其它产业的有机融合。引导国内外资本投资快递服务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内资快递企业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兴国际市场。

3.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

培育若干家品牌优、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网络型内资快递企业。推进长三角邮政速递物流改革,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的骨干作用。鼓励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4.科学规划,推进快递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打破长三角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快递服务资源配置一体化机制。统一规划,推进快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快递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聚集和带动效应,推动企业集约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

5.拓宽服务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承接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大力发展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业务,推进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抓住长三角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促进农村快递发展。

6.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快递协会、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长三角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促进快递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快递企业建立高于《快递服务》标准的企业服务标准,提供优质的承诺服务。

(二)政策措施

1.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区域快递服务协调和监管机制

建立区域快递服务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区域内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统一的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快递车辆进城、企业融资、设施用地、航空运能、快件通关、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人才培育等问题。依托“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率先在核心区域的十六个地级以上城市取得相关政策突破,并逐步覆盖到其他城市。建立长三角统一的监管机制,构建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统一监管标准,实施相关许可证互认制度,协同推进一体化应急机制建设。

2.依托“大交通”平台,整合快递服务资源

鼓励企业依托“大交通”平台,综合利用社会运输资源,理顺产品成本、服务时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做到成本省、服务优、客户满意度高。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探索快递企业与其他运输企业的合作模式,鼓励利用城际高速铁路和高速客运班线运送快件;推动建立快件优先配舱、优先安检、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鼓励利用社会航空运力进行800公里以上快件运输。鼓励快递企业在快件运输、分拣场地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依托电子商务,培育快递服务新增长点

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推动快递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快递企业提供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企业对企业(B2B)的配套快递配送服务。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研究电子商务快递中代收货款、签收方式、快件保险等问题,组织拟定相关服务规范。

4.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增强快递服务能力

推动快递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实现快件分拣机械化,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快递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利用手持终端(PDA)、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 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及设备,提升服务水平和生产作业效率。支持快递企业设立统一服务热线,建立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

5.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布局

发挥区域内快递企业总部聚集的优势,推进快递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化、集约化和功能化。有条件的城市,要将快递转运中心建设纳入当地物流园区规划。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规划建设浦东、虹桥、萧山、无锡、禄口航空快递枢纽,和宁波、义乌、温州、台州、连云港航空快递支线等两级航空转运中心;规划建设上海、杭州、无锡、南京陆路快递枢纽,和宁波、嘉兴、金华、温州、泰州、南通、义乌、台州陆路快递支线等两级陆路转运中心。

6.强化企业管理,实现规模发展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加强总部调控,优化经营模式,改造作业流程,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资本运作,实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运营。培育若干拥有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7.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引导企业支持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鼓励企业制定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快递培训基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利用长三角教育资源优势,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开设快递专业课程,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方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快递专业人才。

8.强化市场监管,确保运行安全

加强快递市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快递物品安全监管工作。创新监管手段,探索对空港快递作业场地、快递园区等重点区域的集中安检方式。落实寄递物品安全责任制,引导快递企业履行“服务安全”承诺。制定完善2010年上海世博会寄递物品安全监管方案。

9.发挥快递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发挥快递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快递协会制定行业规范,推动资源共享,建立业内竞争自律机制。鼓励快递协会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建立快递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建立快件公共查询平台和客户诚信信息系统。鼓励快递协会与消费者协会等中介机构开展快递服务质量评价活动。

第二篇:长三角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

长三角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邮政局《邮政业“11·5”规划》,为促进长三角地区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指定《长三角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规划区域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范围。

一、现状、环境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快递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朝阳产业,是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快递服务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快递服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快递服务快速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进入21世纪,对这过敏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长三角快递服务呈现告诉增长势头。截止到2008年,快递服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快递服务的发展为促进长三角进出口毛衣,改善投资环境,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快递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业务量达到5.1亿件,业务收入达到147.1亿元。长三角快递业务收入占区域邮政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60%,占长三角GDP的比重达到0.22%。

2、总部经济效应显现,区域战略地位凸显

长三角依托其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吸引了众多快递服务企业,长三角已经发展成为快递服务的竞争高地和市场风向标。同时,快递企业纷纷将总部设在长三角,总部经济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2008年,长三角快递服务业收入占全国市场份额为36%,高于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14.2个百分点。目前,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快递市场的重要区域,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3、市场主题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

到2008年底,在长三角邮政管理机构备案的快递企业有1883家,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并存,差异化竞争。长三角作为“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兼容了“直营制”、“混合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区域快递市场呈现出格局特色、共同发展的格局。

4、基础设施较为健全,企业综合实力较强

区域内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网络较为健全,设立了国际国内和区域等不同规模的转运中心;收派作业、分拣作业、客户服务、营销管理、财务结算等各环节的机械化操作程度或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从业人员众多,运营管理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到2007年底,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拥有汽车10227辆,从业人数达到56865人。

5、服覆盖范围广,服务产品多样化

到2007年底,长三角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服务网点共8945处,基本覆盖区域内的地级城市。服务网点的密度较高,县级城市服务覆盖率达到85%,部分企业的服务深入乡镇村庄。服务种类较为丰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次日达”、“隔日达”、“次晨达”、“当日达”等服务,部分企业还提供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涉足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领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

6、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区域联动效应显著

不同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差异化竞争。以邮政EMS为代表的国有快递企业主导了长三角国内异地市场,民营快递企业占有区域内及同城快递服务的主要市场份额,外资)(合资)企业在长三角国际快递市场竞争中优势显著。快递企业通过服务商务区、园区(经济、工业、高新技术)、校区和社区,带动周边,辐射全国。长三角内部互寄快件量已经占据长三角国内业务市场的“半壁江山”与环渤海经济带、珠三角互寄快件量已占据长三角国内异地服务市场的较大份额,国际与港澳台业务呈崛起之势。快递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日益互联互动和互融。

(二)环境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长三角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内在潜力最足、驱动能量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占有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长三角占有41个。2008年长三角GDP达到6.5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1.8%,同比增长16.8%,高于全国GDP增速7.8个百分比。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长三角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但国家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广大内需、振兴产业,长三角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其外向型经济和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拉动区域快递市场持续增长。信息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现代物流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和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政府签署《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进区域服务业发展一体化,为快递服务发展搭建重要的公共政策平台。

2、政策与法律环境逐步完善,市场监管格局初步形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加快邮政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张,这为快递服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快递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快递服务》标准的发布实施,邮政管理机构依法开展市场监管,快递协会积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快递市场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3、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随着一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长三角“1小时”、2小时、3小时都市圈”正在加紧构筑,区域“同城化”格局加速形成。航空设施日趋完善,正在形成上海浦东、虹桥机场为国际枢纽机场,以南京、杭州、宁波和无锡等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已南通、温州、义乌、常州等为干线和支线机场的多级航路格局。日趋便利的交通为区域内快递企业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实现集约化运营搭建了网络运输平台。快件自动分拣设备、手持终端(PDA)、影视监控系统等技术和设备已经成熟,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射频识别(RFID)技术逐步投入应用,为优化快操作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

4、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长三角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也是长三角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年增长包吃在25%以上,长三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宽度服务参与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体化物流、分销配送服务提供有利时机。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将会大幅度增加对快递读物的需求。长三角是全国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地区,快递的配送服务十分活跃。据统计,2008年,每天为“淘宝网”提供的快递配送量150万件中,长三角的配送量超过1/3。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在规划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子商务配送将成为快递服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存在问题

1、相关法律与政策滞后。有关快递服务的法律缺乏,新邮政法还有待颁布。扶持快递服务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备,车辆进城难、发展融资难、企业用地难、空运租舱难等问题突出。

2、服务能力和水品亟待提高。快递服务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场低端服务过剩,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空间延误、损毁和丢失的投诉率较高。

3、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部分快递企业组织形式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不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

4、市场竞争有待规范。部分快递企业把低价竞争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导致“谁先涨谁先垮、谁不涨价谁等垮”的无序竞争现象蔓延,阻碍了市场健康发展。

5、产业集中度低。

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近年来快递企业数量急增,盲目扩张,“小、弱、差、散”现象突出,缺乏品牌优实力强网络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6、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快递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快递企业没有建立业务和既能培训,专业化、既能型人员紧缺,管理、运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知道意见》精神,按照《邮政业“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产业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势,统一制定快递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供需均衡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推进长三角快递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强能力建设。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快递服务的国内重要基地和国际快递服务的重要门户,将快递服务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提升产业层次。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向上游产业延伸,统筹协调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的发展,加速推进传统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快递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逐步从价格竞争向服务内涵、服务质量竞争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运营集约化,规划布局集群化,产业发展集聚化。

统筹协调发展。整个长三角快递服务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退经区域内各种不同经济成分的快递企业协调发展,推进国际业务、国内业务和长三角区域互寄业务协调发展,推进快递服务在区域内城乡之间一体化协调发展。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拓展网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推进一体化发展。建设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统一区域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联动服务联合监管机制。

2、集体目标

经济与社会目标:规划期内,快递服务的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在的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0.22%提高到2013年的0.51%。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从业者人均劳动生产率由2008年的23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37万元。

集中度目标:通过集约化经营,集聚化发展,提高市场集中度。到规划期末,重点培育出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网络型快递企业。

服务质量目标:推进标准化服务。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达到快递服务标准。延误率、损毁率和丢失率等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建立投诉处理平台,投诉受理率达到100%,投诉率处理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用户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服务能里目标: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计算机系统,提高快件跟踪查询和信息反馈水平。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采用手持终端(PDA)设备。提高快递转运中心自动传输设备和自动分拣设备的应用水平。增加直发城市的快递班车。实现地级城市间“次晨达”,区域内全国“百强县”间“次晨达”。其它县级城市间“次日达”,推动快递服务延伸到乡村,服务“三农”。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限时达”“当日达”等多样化和标准化服务产品,并推广实施收件人付费、代收货款、短期仓储、代为包装等系列增值服务。

一体化目标:到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实现内部作业和对外服务标准化。实现服务人员着装。操作和礼仪统一。实现作业车辆和营业网点外观、标识统一。基本实现快递企业与交通、海关和航空凤外部系统的标准化连接。统一制定车辆市区通行、快递转运中心用地等扶持政策。建立区域一体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邮政监管信息平台。

职业培训目标:实施《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快递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快递

业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到规划期末,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超过40%,快递企业普遍推行员工岗前培训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强化快递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依照即将颁布的新邮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公平规范和一体化的快递市场准入和推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实施分类分级的管理制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2、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清理区域内限制快递发展的不合理地方规章,制定税务、公安、交通、航空、土地管理等部门的配套扶持政策。引导快递企业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快递服务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引导国内外资本投资快递服务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内资快递企业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兴国际市场。

3、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

培育若干家品牌优、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网络性内资快递企业。推进长三角邮政速递物流改革,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的骨干作用。鼓励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4、科学规划,推进快递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打破长三角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快递服务资源配置一体化机制,统一规划,推进快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快递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推动企业集约化营运和规模化发展。

5、拓展服务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承接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大力发展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业务,推进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抓住长三角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促进农村快递发展

6、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快递协会、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长三角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促进快递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快递企业建立高于《快递服务》标准的企业服务标准,提供优质的承诺服务。

(二)政策措施

1、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区域快递服务协调和监管机制

建立区域快递服务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区域内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统一的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快递车辆进城、企业融资、设施用地、航空运能、快件通关、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人才培育等问题。依托“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率先在核心区域的十六个地级以上城市取得相关政策突破,并逐步覆盖到其他城市。建立长三角统一的监管机制,构建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统一将官标准,实施相关许可证互认制度,协同推进一体化应急机制建设。

2、依托“大交通“平台。整合快递服务资源

鼓励企业依托“大交通“平台,综合利用社会运输资源,理顺产品成本、服务时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做到成本省、服务优、客服满意度高。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探索快递企业与其他运输企业的合作模式,鼓励利用城际高速铁路和高速客运班线运送快件;推动建立快件优先配舱、优先安检、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鼓励利用社会航空运力进行800公里以上快件运输。鼓励快递企业在快件运输、分拣场地等地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依托电子商务,培育快递服务新增长点

抓住电子商务快递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推动快递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快递企业提供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企业对企业(B2B)的配套快递配送服务。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等中介

组织的作用,研究电子商务快递中代收货款、签收方式、快件保险等问题,组织拟定相关服务规范。

4、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增强快递服务能力

推动快递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信息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实现快件分拣机械化,提高处理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快递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利用手持终端(PDA)、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及设备,提升服务水平和生产作业效率。支持快递企业设立统一的服务热线,建立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

5、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布局

发挥区域内快递企业总部聚集的优势,推进快递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化。集约化和功能化。有条件的城市,要将快递转运中心建设纳入当地物流园区规划。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规划建设浦东、虹桥、萧山、无锡、禄口航空快递枢纽,和宁波、义乌、温州、台州、连云港航空快递支线等两级航空转运中心;规划建设上海、杭州、无锡、南京陆路快递枢纽,和宁波、嘉兴、金华、温州、泰州、南通、义乌、台州陆路快递支线等两级陆路转运中心。

6、强化企业管理,实现规模发展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加强总部调控,优化经营模式,改造作业流程,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资本运作,实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运营。培育若干拥有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7、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引导企业支持员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鼓励企业制定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快递培训基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利用长三角教育资源优势,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开设快递专业课程,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方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快递专业人才。

8、强化市场监管,确保运行安全

加强快递市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快递物品安全监管工作,创新监管手段,探索对空港快递作用场地、快递园区等重点区域的集中安检方式。落实寄递物品安全责任制,引导快递企业履行“服务安全”承诺。制定晚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寄递物品安全监管方案。

9发挥快递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发挥快递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快递协会制定行业规范,推动资源共享,建立业内竞争自律机制。鼓励快递协会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建立快递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建立快递公共查询平台和客户诚信信息系统。鼓励快递协会与消费者协会等中介机构开展快递服务质量评价活动。

第三篇: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说教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 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说学生】

本节课框架清晰,包含的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旅游资源学生也较为熟悉,涉及到的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上册中也有过点拨,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贴近实际生活,易于接受。但是,在问题设置和启发上,教师仍需要多加引导。【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知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4)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重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意识;(2)通过“同城效应”,引导学生畅想长江三角洲的未来发展。

【说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的优势。【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指导、归纳为辅,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借助PPT课件把涉及教材内容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依次呈现,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或单独完成问题,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可持续观念。【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乘坐京沪高铁,从北京来到今天的学习地——长江三角 洲。(虚拟旅游导入,缓和了紧张的课堂气氛)

二、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前瞻

(一)江海交汇之地

在讲授第一部分内容《江海交汇之地》时,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然后分别从地势、河流、湖泊三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形成的条件。

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解说长江“黄金水道”,便于对内联系;东部“黄金海岸”,便于对外联系。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补充笔记。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小组合作完成P52课本活动2。在前两个活动完成后,活动3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首先结合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资料及目前现代化城市风貌,让学生博通古今。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3图7.19,从而得出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学生讲述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图》,解释“同城效应”的含义。使学生明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在讲授第三部分内容《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长江三角洲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原因?然后读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依图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世界遗产?说出它们的特点。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周庄等景观图。然后问:你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哪些传统的文化特色?最后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复习巩固。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说教学反思】

课堂高潮缺乏;没有讲出来本节内容的趣味性;授课细节上需要多加锤炼;激励性的语言措施欠缺;没有把更多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PPT在讲课中出现小误差;环节间的过渡语仍需斟酌。

第四篇:《“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5.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现代化大都市、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繁华的大都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新课教学】

一、位置与范围 【探究一】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

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承转】

水是生命之源。仅从“水乡”、“鱼米之乡”的称号就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水”,指的是什么呢?对,就是长江。那么,长江对该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二、河流与区域发展 【探究一】

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小结: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下面就来试一试吧。

【探究二】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内用石块砌成一个分水的工程,叫都江鱼嘴。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开凿山岩筑成离堆。离堆夹在内外江之间,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都江堰灌区示意图、都江堰示意图(看课件)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答案:

1.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2.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探究三】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沿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分析长江上游和下游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1.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完成不同地区与其区域开发方式的连线,并说明理由。

上游

下游

航运

水电开发

种植业

林牧业

水产养殖

旅游业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教师随时引导提示)

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启发总结】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学习,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板书设计:

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特征

A、苏南、上海、浙北 B、地势地平、湖泊众多 C、以平原为主

2、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评价---可以联系内陆,方便与沿海各地、世界各港口交往

3、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A、上游:发电、灌溉、养殖 B、下游:灌溉、航运、养殖

第五篇:《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1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视频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展示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关注。问:影片中所描述的区域在哪里?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发达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本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里来一个深度了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学生观察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⑴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⑵该地区的地势如何?(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⑶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结合图7.1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说说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大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3、结合图7.13读图找到“海”“江”,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结合图7.15,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4、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有些什么优势?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学生从自然地理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地理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入海口,河海相连,水上运输便利,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适合居住和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作支撑;交通设施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的大部分地区。)

5、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⑵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①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利与弊。(利——为成都平原提高充足的水源;弊——水量大的时候闽江会泛滥成灾,对成都的农业造成损失)

② 说说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⑶讨论: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上游:主要体现在农业、发电和运输上;下游:主要体现在农业、运输居民生活和旅游,对外交流、城市规划和发展上。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并将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进行了比较,了解了河流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下节我们将继续讲解长江三角洲。

承转: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优势明显,气候宜居,农业发达,这里也是城市密集地带,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苏州、扬州、无锡等,更有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学生读图7.19“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了解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_、扬州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很多城市都是沿江、沿河、或者沿海分布,大城市多,人口密集)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学生说说对上海有哪些了解?(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崛起的浦东”并读图7.21“浦东新区”,了解浦东新区的崛起过程和感受上海的发展。)

小结: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浦东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生活工作在一个地方,但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扩大,给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交通时间的缩短使得人们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成为可能。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回答问题:

同城效益:此图反映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里的人们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⑵阅读资料: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7.1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①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在外城工作家庭收入会高一些,居住地没有工作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成本也就低一些;这样可以提高家庭收入的水平;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城市归属感降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减少,本城人际关系生疏;由于家庭成员接触的环境不同,还可能导致家庭成员观念上的分歧„„

②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高度发展的交通)

③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的苏杭地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旅游地。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学生观察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了解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和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2、学生欣赏图片并看图片旁的文字说明,了解相关的旅游景点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3、学生课堂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著名旅游点图片和资料,制作PPT进行现场展示和介绍。感受本区更多的旅游文化。

4、同学间交流和讨论:家乡旅游业发展后带来的影响。(利与弊)

下载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十年”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促进我区特殊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拟......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汇总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汇总3篇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2020年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交通部综合规划司2007年08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5年3月本纲要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该地......

    快递服务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北京大班快递有限公司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在公平、诚实、信任、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就乙方负责为甲方进行快递服务的合作事宜,达成......

    快递服务合同范文合集

    快递服务合同 甲方: 乙方:上海凌敏实业有限公司 鉴于甲方保证其具有快递业务经营资格,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甲方为乙方提供国内物流(速递)服务,在上海市签订如下合同 本合同包括......

    快递服务方案

    关于滨医附院设立快递服务中心的方案 针对滨医附院车辆不断增多的现实情况,给医院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了更好地缓解医院车辆拥堵的状况,特别是各快递公司送快件车辆标识不统一......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2020年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

    快递服务鼓励性措施(本站推荐)

    快递服务特大喜讯 发布时间:2011-5-31 被浏览数:2318 来源:中国快递协会 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包括快递在内的邮政业被纳入国家鼓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