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参赛-渔夫的故事-邱忠梅
32.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放手自学;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该放收让学生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以比赛形式组织学生教流,重点教交流从哪些地方开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
2,以读为主;故事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自读自悟,分角色读,表演读种多等方式,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要读出魔鬼的凶恶,狡猾,而又愚蠢;要读出渔夫的从容,镇定,聪明,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此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4,清理文章脉络,简要的讲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关于《东坡先生和狼》的资料。2学生准备;收集或了解《天方夜谭》里的一些民间故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东坡先生和狼》的故事吗?东坡先生和狼》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类似事你还知道哪些?《狼和小羊》。。。3,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类似的故事。{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渔夫的故事》。
5,关于《渔夫的故事》你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6,交流收集的课外资料。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的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是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股市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设计意图】
熟知的故事引入类似的故事,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自然的导入课文,一箭双雕。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主要是扩展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二,自读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与问题和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要复述课文。{同桌之间进行}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既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又让学生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同时,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交流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轻松愉悦。三,交流比赛
1,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看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比赛要求;可以复述故事内容,可以复述故事内容,可一直将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语言流畅自然;时间1分钟以内。} 2,开展一分钟朗读比赛,看谁能度的有感情。{比赛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可以选择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要读出魔鬼的凶恶,狡猾,而又愚蠢;要读出渔夫的从容,镇定,聪明。时间一分钟以内。} 【设计意图】
将“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引进课堂,以“赛”的形式进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事,自由选择朗读内容,自由选择朗读形式,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重点赏析
1,课文有许多精彩的语段。现在,我们选择一些重点词语句来学习讨论。
2,用多媒体形式{或投影形式}呈现。
教学程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遍——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你读懂了些什么?——全班交流评价——教师小结点引——有感情的朗读。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的说;‘渔夫啊,准备受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2}这时候渔夫想到:‘他是个魔鬼,我是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教师小结引:这是课文惟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静下来,他知道怕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在乞求,辨解,准备束手待毙,是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设计意图】
这两个句子,可以说是文章中的经典句子。一个是反映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一个是反映渔夫足智多谋。学好了这两出句子,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时,主要通过“交流感悟——点引感悟——朗读感悟”等形式去理解。
五,扩展阅读 1,课内:阅读《东坡先生和狼》,说说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多媒体呈现或课前打印好《东坡先生和狼》} 2,课外:《一千零一夜》里面收集的故事大多是充满智慧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课外可以选择性的去读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故事,我们将利用时间开一个故事会,比比看,谁是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 课内随文阅读《东坡先生和狼》这个中国故事,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课外,布置学生选择性阅读《一千零一夜》里面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并准备开一个故事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目光引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引到读大量名著中。这样,就比较好的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了起来。【板书设计】渔夫的故事
渔夫:善良
多谋
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魔鬼:凶恶
狡猾 【教学反思】
本科教学,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构建理解的桥梁。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可以自由平涂,体会和感悟。感言于心,以心化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活力四射,光芒万丈。
+
第二篇:(七)《渔夫的故事》(孙忠国)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课 题:课 型:课 时:上课日期:教 师:单 位:
主读课
课时
年10月31日
孙忠国
枣庄六中
《渔夫的故事》 1 2013
恩将仇报露邪恶本质 斗智斗勇显正义力量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课前预习】
1.了解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把文中重要的字词圈画做好标记。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感受结构之美。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学会点评人物。学会探究文章内涵。”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2.通过反复诵读课,探究渔夫和魔鬼形象。3.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通过分角色朗读,学会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再次研读课文,学会探究文章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一幅魔鬼与渔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展示:
看到了一个身躯庞大、张牙舞爪、非常凶恶的魔鬼„ 看到了一个身材弱小、非常害怕、被吓呆了的渔夫„ 教师相机导入:那么渔夫和魔鬼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渔夫的故事》
(板书:渔夫的故事)
2.名确学习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⑵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探究渔夫和魔鬼形象。⑶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齐读目标,激励学生,了解学情)
二、读一读,了解一个“人、魔”故事
指导语:本文作为一篇民间故事,它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然后根据出示的图片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故事情节。学生朗读课文,课件出示图片:
师生明确:
开端:捕鱼捞瓶(渔夫捞瓶)发展:放魔出瓶(魔鬼逞凶)高潮:诱魔入瓶(智斗魔鬼)结局:投瓶入海(渔夫投瓶)
指导:复述故事。(《用书》179页)要求:完整、流畅、结论明确。
方法:三个关键:关键情节、关键人物、关键词语。评价标准:语句是否连贯简洁,内容概括是否清楚准确。
(设计意图:作为一篇民间故事,本文情节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本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下面的环节做好准备。)
三、议一议,认识两幅“善、恶”面目 步骤一:分析魔鬼本质
指导语: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用简单的几笔勾画一下你感受到的魔鬼形象,时间三分钟。
1.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品。2.学生谈绘画依据,师生评议。
3.学生齐读第三段,初步感受魔鬼形象。
过渡语:文中的魔鬼和大家心目中的魔鬼一样丑陋、凶恶,但我们仅仅从魔鬼的外形来认识它是不够的,下面让我们继续研读文本,深入探究魔鬼本质。
学生活动一:自由朗读,明确朗读要求。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24自然段内容,标划渔夫和魔鬼的对话,细心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三分钟后指名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
学生活动二:分角色朗读。
朗读要求:
一生读渔夫的话,一生读魔鬼的话,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表情或动作。其余学生听的同时注意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魔鬼,并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课件出示句子:
▲魔鬼:“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再不敢违背您的命令了!”“
▲渔夫:“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
▲魔鬼:“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的死法,我将立刻把你杀掉!”
▲渔夫:“我要把你扔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呆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呆一辈子不可„”
指名读,师生评议。朗读指导:
句1:害怕、颤抖、求饶的语气。句2:疑问的语气。
句3:原形毕露、凶恶无比的语气。句4:果断、斩钉截铁的语气。再指名读。
思考:通过文中渔夫和魔鬼的对话,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魔鬼?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位合作,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笔记本上,班级展示。明确示例:
·课文第三段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魔鬼的高大凶恶。·从“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的死法,我将立刻把你杀掉!”可..以看出魔鬼凶残卑鄙、的本质。·从“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恩将仇报的.....魔鬼。
·从“可以,”魔鬼说,“问吧,说简短些。”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大和....愚蠢的魔鬼。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渔夫是非死不可的,说什么、问什么都是多余的,何况他已经忍受了太长的时间,所以叫渔夫说简短些。
·从“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可以看出魔鬼狡猾、奸诈的特......点。
教师择要板书:
魔鬼:凶恶、狡猾、恩将仇报、愚蠢
(设计意图:故事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自读自悟,分角色读等方式,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要读出魔鬼的凶恶,狡猾,而又愚蠢;要读出渔夫的从容,镇定,聪明,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步骤二:
过渡语:魔鬼是十分凶残、狡猾的,但斗争的结果却是弱小的渔夫战胜了强大的魔鬼,从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渔夫?
活动1: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渔夫的句子,分析渔夫的形象。分析示例:
·从“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诚实、善良的渔夫。
·“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这一句运用心理描写,说明渔夫具有战胜魔鬼的自信,由无比害怕到开始镇定,决心用人的智慧来战胜魔鬼。
·“我要把你扔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待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待一辈子不可„”渔夫的话斩钉截铁,写出了渔夫的自信与果断。
·渔夫抓住魔鬼傲视一切的自大心理,设计诱使魔鬼重新钻进胆瓶,体现了他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活动2:词句品析.积累
与括号内句子对比,体会加点处的表达效果或不同含义。第一组: 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你是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第二组: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骗鬼。......(可恶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第三组: 我要把你扔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待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待一辈子不可。.(我要把你投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住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学生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择要板书:
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
教师小结:人物形象、描写方法。
四、悟一悟,体会无限“深、趣”寓意
指导语:弱小的渔夫战胜了强大的魔鬼,通过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谈启示。
★学生一:正义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邪恶,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生二:要学会感恩,不能恩将仇报。
★学生三: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即使遇到了邪恶的敌人,也不用畏惧。
拓展:中外魔鬼故事的异同点。延伸研讨:
比较不同民族的蛇、狼、魔鬼等故事的异同点。
课件出示《东郭先生与狼》,学生速读故事,比较与《渔夫的故事》的异同。讨论展示: 相同点:
①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忘恩负义之徒。
②克敌制胜之法如出一辙,都是依靠人的智慧,重置敌手于困境。区 别:
①《东郭先生与狼》主要对东郭先生的愚蠢“仁慈”的批判,而《渔夫的故事》则没有。
②《渔夫的故事》结尾所表现的道理:即在严厉打击、惩罚之下的魔鬼(坏人)可能出现的向善的一面,这又是《东郭先生与狼》所没有的。
总结:寓言、民间故事的特点。
寓言的特点:①具有劝喻性或讽刺性;②常用夸张和拟人化的手法;③寓深奥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民间故事的特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口语化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设计意图:本文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学生对其中蕴含的道理也能知道一些,但易流于表面或过于片面,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写一写,续写一则“新、奇”结尾 活动步骤一:
探讨原故事的主题与课文中故事的主题有何差异。
教师以口头方式向学生讲述《一千零一夜》中原故事的结尾。
指导语:
这则故事在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时,删去了这个结尾,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还是删去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过渡语:课文结局很精彩,相信凭借同学们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样能够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
要求:
⑴忠于原文,不能脱离主题,想象合理,表达流畅。⑵字数200字以内,时间五分钟。
活动步骤二:学生续写文章结尾并选派代表展示,师生评议。学生作品展示: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渔夫给他的孙子讲起了他和渔夫的故事,渔夫的孙子听后心想:魔鬼会不会又在海里想谁救了他就会给他很多财宝呢?带着疑问,渔夫的孙子拿起渔网每天无休止的打捞。终于有一天他把那个黄铜胆瓶给捞上来了,他把魔鬼放了出来,对他说:“魔鬼啊,是我救了你,你该怎样报答我呢?”魔鬼笑着说:“贪婪的家伙,你今天要为自己的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说完魔鬼就把小孙子变小,放进了黄铜胆瓶并投到大海里去了。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通过学生对故事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邪恶并不可怕,只要有智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可战胜邪恶。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能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一颗感恩的心灵。做一个勇敢的人。
把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魔鬼(邪)渔夫(正)凶残、狡猾、诚实、善良 愚蠢、恩将仇报 机智、勇敢
↔
↘ ↙
正能压邪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能够找准教学的起点,层层深入设计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通过“读、议、悟、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浅文深教”方面挖掘的还不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表现的过于拘谨,今后在学生的调动上还需下功夫。
第三篇:渔夫的故事
32《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生活入手,游戏导入,解决生字障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是啊,我们很多同学都是从小就在奶奶和妈妈的故事声中长大的,那些听故事的美好情景还记忆犹新。那今天啊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故事猜猜猜》。(出示大屏)故事图片 师: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师: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生:阿拉丁的神灯。
师:故事猜得很热烈,大家准备好上课了吗?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接着刚才的游戏,我再说一句:我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生: 渔夫的故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同学们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反文旁的这一撇要通到“口”字的下面,故事的“事”首横要长一些。
师:这个故事啊选自阿拉伯古代名著《一千零一夜》。(出示介绍并读给学生听)。师: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看这边,看这些生词,能不能读正确。(出示大屏)指名读 生:撒网
师:“撒”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读──
生:撒(sǎ)_ 师:撒什么
生:撒米
师:撒米喂鸡,还能撒什么?
生:撒雨
师:第二个谁来读?
生:胆瓶
师:像胆一样的瓶子,请大家看,(出示文中黄铜胆瓶图片)我们经常提到清代有清瓷胆瓶。这里是一只──
生:黄铜胆瓶
师:谁接着读
生:锡封,用锡封着。
师:什么是锡封
生:用东西把它封住
师:用什么把瓶子封住?
生:盖子
师:封住瓶子的锡作的盖子就叫锡封,那么用铅封着的叫什么?
生:铅封 师:用纸条封着叫什么
生:纸封
师:错了,叫封──条。谁来接着读呀?
生: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起誓
二、整体把握,简单讲述,明确学习目标。
师:很好,看来生字的障碍大家已经扫除了,下面,解老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
(生默读课文,老师纠正默读张嘴的同学,几分钟后,老师示意读完的同学举手)
师:谁来说一说?(出示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概括得不错,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通过预习,大家对课文内容一定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请大家小组交流,把课文分成系统地几大部分,一会老师找同学汇报发言。
(生讨论分段)
(指明汇报分段及段落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默读和分段,我们发现这篇课文有着自己突出的写作特点。注意观察,谁有发现?(提示:渔夫说,魔鬼说、、、、、、、)生:对话描写
师:说对了,课文最多的就是对话描写(板书:对话描写)不信你再看看,从15自然段一直到课文结束,全是带引号的对话,是吗?
生:是
师:抬起头来,看着老师,文章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描写魔鬼和渔夫的对话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渔夫和魔鬼的两次对话。(课件出示:渔夫
魔鬼)
三、问题切入,研读课文,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
师:其中有个问题老师不明白,在第一次对话的时候,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不明白什么?
生:不明白渔夫把魔鬼从海里捞上来,为什么魔鬼要把他杀死?
师:我不明白,你明白吗?
(生有的说明白,有的说不明白。)
师:赶快拿起语文书,读读文章的5-15自然段,可以自由读,也可以与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读,开始,一定要有声音。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指着板书)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我对你恩重如山呐,你为什么要杀我?(在板书“杀”后加问号)
(指名回答)
师:这渔夫可真够倒霉的,如果他是前四百年把胆瓶捞上来,那渔夫可就发大财了。他可以拥有享受终身的荣华富贵,可以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宝库,可以轻易实现自己的三个愿望。他怎么这样倒霉,四百年后才把它捞上来,同学们,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生:不相信。
师:为什么?
生:因为魔鬼是坏的,他不可能说真话
师:因为文中就这样说的!
生读: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师:这是个怎样的魔鬼?
生:凶恶的魔鬼(师板书)
师:还有别的理由吗?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魔鬼不是说真话?
生:他跟所罗门作对,说明他是一个很坏的魔鬼。
生:所罗门把他装在胆瓶里,还用锡封严,盖上印,说明他很坏。
师:这凶恶的魔鬼,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找这么多理由呢?
生:因为他想让渔夫心甘情愿地死。
师:你可以看出这个魔鬼不仅凶恶还十分? 生:狡猾(板书)
师:是呀,我这读到这里,就会想起大家二年级学过的那个故事,狼和小羊
那只可恶的狼不也找了好几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吗?看来,这真是一只狡猾的魔鬼。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他的狡猾呢?
请大家看文中的这两句话(出示: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
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生:他一听所罗门死了,就对渔夫那么凶, 如果所罗门没死,他肯定不会对魔鬼凶,这说明他狡猾。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他的狡猾呢?
生:立刻
师:请大家读这两句话,体会魔鬼的狡猾。
四、角色体验,训练语感,感悟渔夫的智慧、果敢。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出示:“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呢?”)
生读
师:老师又有不明白的问题了,老师不明白什么?
生:渔夫问魔鬼他这么庞大的身体怎么会钻在这个胆瓶里呢?
师:渔夫难道不相信魔鬼会钻进胆瓶里吗?
生:不是的,因为渔夫想拯救自己的生命。
师:她把答案都说出来了,了不起。既然渔夫知道胆瓶容得下魔鬼,为什么还要明知问呢,而且这样问──
生读
师:魔鬼一听,好像渔夫说得跟真的一样。下面老师跟大家合作,分角色读读这些对话,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6──25自然段:
师: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渔夫的几句话)
生:渔夫想,哼,你只要一钻进胆瓶里,我就盖上胆瓶。
师:他这样想时,说哪句话,请你读出来。
生:读“我没有亲眼所见,绝对不相信。”
生:我说这一句,“告诉我吧,魔鬼,你计划怎样死?”渔夫想,你这样对我,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也这样对你。
师:究竟是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后面再说。
生:渔夫如果把这件事揭穿的话,他就不能活下去了,就说了这句话:“我没有亲眼看见,决不能相信。”可见渔夫的智慧。
师:很好
生:“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的吗?、、、、、、”他想魔鬼是个妖怪,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治他的妖气。
师:他是这样充满自信地说这番话的,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渔夫?
生:聪明,生:有胆量,生:善于动脑筋,生:自信,生:遇到困难不慌张,生:有智慧,生:在危险前不低头,生:遇到危险非常冷静,生:充满救生欲,师:带着你的想法,让我们再来读读渔夫的话。
生读
师:这是一个智慧的渔夫,(板书:智慧)更是一个果敢的渔夫,“果敢”从哪里可以体现?
生: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盖上锡封。
师:立刻可以看到渔夫的生:果断
五、体验对比,明确道理,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师:老师也把这个故事写了一下,谁愿意读一读?(出示缩写)大家觉得我这样写,行吗?
生:不行,因为那里面没有渔夫的勇敢。
师:从我的故事中他感受不到渔夫的勇敢。
生:渔夫的勇敢没有体现出来。
师:渔夫的勇敢怎样就体现出来了呢?
生:要用细节描写才能表现出来。
师:真棒,细节描写。实际上对话就是一种细节描写,有了对话描写,魔鬼和渔夫的形象才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有了对话,才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了对话,才把魔鬼的本性和渔夫的智慧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渔夫看到魔鬼钻到胆瓶里,马上就把锡封
生:盖上
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魔鬼终究是战胜不了人的,因为人有智慧。
师:魔鬼是邪恶的代表,渔夫呢,是正义和的化身。
生: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的。
师:渔夫真的把胆瓶扔到海里去了吗?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生:扔到海里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从文章中找答案。
生:“渔夫一边把胆瓶挪到岸边,一边说,我要把你投到海里、、、、、、”说明还没有把那只胆瓶投到海里。
师:渔夫会不会把胆瓶投入大海呢?
生:会
师:到底会不会呢?
生:会
师:有的同学说会,也有同学说不会。那老师把这个问题留作作业:渔夫到底把胆瓶扔没扔到海里呢?展开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接着写下去。你在编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想象力丰富
师:当然,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
生:细节描写
生:对话描写
师:一定要把人物的对话描写清楚。等你写完了,你再找来《一千零一夜》中《渔夫、魔鬼、四色鱼》的故事读一读,看你写的故事跟作者编的故事一样不一样。当然,《一千零一夜》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同学去阅读。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课,我们教什么?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是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学生对它并不陌生。作为入选教材的课文,这节课要教什么呢?这是我拿到这篇课文后,首先考虑的问题。
翻开第八单元导读,一段亲切的文字映入眼帘:你是不是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听故事、读故事的情景?故事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呀!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于是,我这样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
一、简要复述,了解故事梗概。其一是学生通过默读,从阅读实践中概括。其二是借助老师的板书,疏理文章结构。
二、这篇文章的语言魅力在哪里呢?最精彩的就是其中的对话描写,所以让孩子们朗读、体会、揣摩人物的语言,成为这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揣摩渔夫与魔鬼的两次对话,我从渔夫的两句问话切入:“你为什么要杀我?”,“胆瓶能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吗?”随着第一个问题的探究,魔鬼的凶恶、狡猾渐渐浮出水面。而对第二个问题语言背后的揣摩,使学生对渔夫的智慧体悟更深。
三、揣摩到位了,第三个目标: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就会水到渠成。
四、搜集相关的故事。怎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关的故事及更多的故事感兴趣呢?实际上,这篇文章是从《渔夫、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续写故事,并且运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人物,写完之后再找来原文比较,我想这样是否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也可以说老师上课实际是在搭建一座桥梁,搭建教材与课程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四篇:《渔夫的故事》doc
课
题:《渔夫的故事》
课 型:新 授
上课教师:王 大 利
上课时间:10月23日
单
位:古邵镇中学
《渔夫的故事》(1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关于《一千零一夜》这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的有关知识。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 慧战胜魔鬼的。
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评价任务:
1、讲故事比赛
2、交流讨论
3、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二、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三、交流讨论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b交流魔鬼如果在前三个世纪被人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c.交流你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五、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第五篇:《渔夫的故事》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负责人:张慧雅 所在单元:第四单元第一课
《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
(2)能根据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3)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探究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再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要相信人的聪明智慧,对邪恶势力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2、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
1、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2、理解民间故事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方法
1、诵读表演法。
2、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当你碰到令人恐怖的东西时会怎么办,是不是吓傻了呢?有一个渔夫,他碰到一个吃人的魔鬼,差一点被吃掉了,可后来他居然把这个魔鬼战胜了,大 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渔夫的故事》吧。
二、巩固预习(提供教学模式参考,老师们根据本班情况,结合《点拨》P84页进行提问或听写等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参考: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的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生
书写)撒
撬
弥
唆
吻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
笑逐颜开
恩将仇报
堂堂
三、解题启思(根据本班情况,结合《点拨》P84_P85进行提问或自己讲解)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起源。明确:
选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被称为《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地区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它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被称为“世界最大奇书”。
四、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参考:故事中的渔夫,是人民善良和智慧的化身。他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善良,去海边捕鱼时,“每天照例只打四网”,从不愿多杀生。一天,他偶然捕捞到一只铜瓶,里面是一个被古代以色列贤明国王所罗门囚禁的魔鬼,渔夫救了他。魔鬼不但不感激,反而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聪明的渔夫急中生智,利用魔鬼的狂妄和骄横心理,设计让他重回瓶内。愚蠢的 魔鬼果然中计。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勤劳、善良的渔夫战胜愚蠢、骄横的魔鬼,依靠的是人的智慧。面对魔鬼的淫威,渔夫想:这虽是一个魔鬼,而我是一个人;真主给了我智慧,为什么我不用我的智慧来救我的命?这正是本篇童话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作者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复渲染了这一主题,给我们以启迪。
4、文章结构:
《渔夫的故事》叙述了渔夫与魔鬼斗争,最后战胜魔鬼的经过,表现了渔夫的勇敢、机智和魔鬼的凶残、狡猾。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沉得非常惊奇”):写渔夫捕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瓶。第二部分(从“隔一会儿”到“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具体写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这部分一方面写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另一方面写渔夫认清魔鬼的本性,终于机智地降伏了魔鬼。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斗争的结果。渔夫要把胆瓶重新扔到海里,告诫人们要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
五、细节描写分析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请结合下面的提示进行圈点批注,分析人物。
1、渔夫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喜笑颜开—摇了摇—自言自语—撬去锡封—倒出来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六、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情境(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 3 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深入探究。
七、布置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导演本剧。
2、课后习题
3、基础训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
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演员——魔鬼、渔夫、情景解说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
二、课本剧评议
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实例:
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渔夫诚实、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深入分析
投影问题组,同学们讨论后归纳本文的寓意。
1、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2、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3、魔鬼再次求饶表现了什么? 小结本文寓意: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四、想象描述
1、“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学生构思。
2、学生交流,选取典型例子,评议哪一例更加合理。
五、课后习题处理:(教师参考《点拨》)
(重点来说第三题)《一千零一夜》中,这则故事的结尾是:渔夫准备将瓶子扔进海里时,魔鬼又苦苦求情,渔夫不答应。后来,魔鬼向安拉起誓,如果放他出来,将要好好报答渔夫。安拉是伊斯兰教里唯一的主宰。渔夫这才相信他,便打开了瓶口。魔鬼出来后,果然履行了诺言,给渔夫指明了一条发财之路。这则故事以往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时,也如本文一样,删除了上述结尾。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还是删去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甲生:删去原故事的结尾具有现实意义。魔鬼主要是“人性恶”的化身,他穷凶极恶、毫无人性、下流无耻,应当狠狠打击,重重惩罚,彻底揭露,让世人知道他的丑恶面目,对他保持高度的警惕。
乙生:保留原故事结尾更符合故事的原貌。如果魔鬼真实体验到这个打击和惩罚的分量、后果的严重,在生死攸关的最重大利益面前,“人性善”的一面就会有所发现,良心有所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拒绝他呢?拒绝一次发财的机会!
丙生:“人性的善与恶”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是并不矛盾的。魔鬼其实是世俗人的化身和象征,人世间有过不少放下屠刀、改恶从善的事例。如果都“绝对化”,简单化,非好即坏,一成不变,这样的看法不利于处理世间纷繁的人际关系,我们也就无法进行改造罪犯,改造包括人在内的客观世界的工作了。
六、课后语言:
精读体味
重点赏析 词句品读
1、渔夫对着这么可怕的魔鬼,愣着不知如何是好。(加点的句子可否改为“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
“愣着不知如何是好”比括号内句子更为紧凑,口语表达的色彩更浓,更合于故事表述的语气。“如何是好”除包含“不知为何应付”外,也还包含其他方面的意义,含义更为广泛。
2、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加点的句子可否改为“你是个魔鬼”?)
“你这个魔鬼”比“你是魔鬼”显得更有力气,对魔鬼的鄙视程度也更重。
3、最后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巍峨高耸地站立在渔夫面前——堡垒似的头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加点的形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加上这些具体的说明、比较的语句,胆瓶体积与魔鬼身躯不成比例、悬殊巨大的反差才给人鲜明的印象,也更有力地强调了渔夫无法相信这个事实。
4、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骗鬼!(“下流无耻”可否改为“可恶”?“骗鬼”能否改为“说谎”?)
“下流无耻”显然比“可恶”更准确形象地反映了魔鬼当时的拙劣变脸,也更好表现出渔夫对魔鬼可耻行径的极度气愤。自然用“骗鬼”比“说谎”有力得多,也更带口语色彩,更合于讲故事的口吻。
5、我要把你扔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呆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呆一辈 子不可。(“扔”能否换为“投”?“呆一辈子”可否换为“住一辈子”?)“扔”比“投”更有力,“扔”感情色彩明显,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气愤,而“投”则没有这个感觉。“呆”是停留、滞留,与正常“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魔鬼已在海底等待得太久,用“呆一辈子”显然比“住一辈子”显得更不舒服得多。
六、拓展: 重点语段品析
1、渔夫和魔鬼在听对方叙述前都要求对方说得简短些,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渔夫的心理在于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魔鬼要这样对待救命恩人,对死的恐怖也使他无心去听那些过长的诉说。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渔夫是非死不可的,说什么、问什么都是多余的,何况他已经忍受、等待了太长的时间了,所以也叫渔夫说得简短些。
2、渔夫为什么能够战胜高大的魔鬼?
首先,渔夫克服了害怕胆怯心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堂堂的人,人的智慧一定能够胜过魔鬼的妖气。
其次,他运用了智慧和计策,抓住魔鬼身躯高大头脑简单、骄傲自大的特点,利用激将法使魔鬼上当,重新钻入瓶中。
最后,渔夫富有理智、果断的性格特点,他没有再听信魔鬼的花言巧语而把它放出来,并且还要告诉其他人不再上当受骗。这里体现出渔夫的善良本性。总之,渔夫能战胜魔鬼,是因为他充分发挥了人的自信、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的结果。
3、如果渔夫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诺言吗?
按照我们的文化观念,魔鬼是人性恶的化身,课文中这个魔鬼也是以恶的形式出现的。不仅许下的第四个诺言(杀死救他的人)不近人情,而且当他重新被封进胆瓶里时,他竟改口说那个许诺是开玩笑,这就是渔夫指出的魔鬼下流无耻的本性。
关于魔鬼恶的本性,课文中渔夫最后说的一段话,已以痛快淋漓的一顿痛骂给予总结了。按照以上这种情形去解读、推测,我们很难相信魔鬼会兑现他的前三个许诺。但是,《一千零一夜》中原故事的最后结局,魔鬼又兑现他重新许下的诺言,这既表现了在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观念中,魔鬼也有“人性善”的一面,更主 6 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安拉是唯一主宰,对安拉起誓,渔夫就相信了。所以,以此解读,不排除魔鬼兑现前三个许诺的可能。此外,魔鬼的心理也符合世俗人的心理,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才许下了第四个恶毒的诺言。这样看,前三个许诺也有一定的可信之处。
4、怎样理解“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
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点拨》习题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捕鱼捞瓶
发展:放魔出瓶
高潮:诱魔入瓶
结局:投瓶入海} 鲜明的人物性格{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正义)
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