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附答案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tuǎn)
飞漱(sù)
(bó)
青荇(xìnɡ)C.京尹(yī)
百舸(ɡě))(1分)
B.竹柏
D.痕(hén)迹
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树茂盛)
(消散)B:欣然起行(走)
(只有)C:乘骑弄旗(马)
(岸边)D:上下一白(全)
(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2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贵者也。
晓雾将歇仅如银线江干上下带月荷锄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默写填空。(8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三)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诗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观潮》描写弄潮健儿英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湖心亭看雪》中对夜色下雪景的描写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1分)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
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1~13题。(8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4~15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三)阅读下文,回答16~21题。(16分)
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点的字注音。(4分)突兀
()
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神醉
波纹如绫()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22~25题。(10分)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析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25、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1)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挺胸冲刺的瞬间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奇迹;印度洋海啸在巨澜突进的瞬间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的瞬间鼓起了你举手的勇气;妈妈在床前抚摸的瞬间让你进入幸福的梦乡……瞬间,展示的是结果的辉煌,隐藏的是过程的艰辛,显现的是力量的迸发,蕴含的是情感的积聚。瞬间创造历史,瞬间凝聚永恒。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间,人生才会变的丰富而精彩。请以
“的瞬间”或“瞬间的 ___________”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说真话,叙真情,抒发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1.D(A.tuān,shù;B.bǎi;C.yǐn)(2)草
木
泉
风 2.B(祯,俱)(3)“于是,……无所加焉” 3.B(几乎,将近)
4.(1)互文
(2)借代
(3)引用
(4)反问【(1)(2)(3)题中皆有对偶修辞方法的运用,写上的也可,但必须有答案上的修辞方法才能得分。】 5.(1)的,助词。
(2)它,代词,代核舟。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4)表提顿,助词,不译。6.A 7.(1)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3)仅如银线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6)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D(宋代)
9.示例:舟行水上水行舟
或:羊没草内草没羊(只要意思对,对仗即可)10.“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颁奖晚会将举行。
二、11.“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12.和谐
宁静
13.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14.A
15.B 16.wù
zhào
hān
línɡ 17.B(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酒)18.(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
19.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
20.(1)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21.略
22.D
23.A
24.D 25.(1)A.高不倍寻,广不累丈。B.山树为盖,岩石为屏。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或:A.草熏熏,木欣欣。B.泉渟渟,风泠泠。C.若俗士,若道人。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①不见曦月()②艨艟数百()③雾凇沆砀()
④飞(shù)其间()⑤藻(xìng)交横()⑥珠翠罗(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C.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隔绝(顺流而下)B.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六日)
C.念无与为乐者(想念)D.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指高处)
4.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清荣峻茂:
②沉鳞竞跃:
③一舸无迹:
④雾凇沆砀:
6.从本单元的课文中积累几个写“水”的四字短语:2分(不少于三个)
7.先理解句意,然后写出鉴赏性的话:2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默写:4分
①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③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
9.文学常识填空:7分
①《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 撰写的。
② 从标题可以看出,《答谢中书书》是 体裁。
③《观潮》描写了 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④《湖心亭看雪》写雪景采用了 的描写手法,《江雪》采用的是 手法。
⑤《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 称赞《使至塞上》的作者 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三峡》阅读(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晴初霜旦()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①或王命急宣 ②或以钱币乞之
B.①青林翠竹 ②林寒涧肃
C.①哀转久绝 ②沿溯阻绝
D.①素湍绿潭 ②可以调素琴
13.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分
14.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3分
夏()春()秋()
15.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二)《答谢中书书》阅读(1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6.“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分
17.统领全文的句子,点明中心的语句是。2分
18.“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
19.“晓雾将歇,猿声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用了什
20.本文表达了作者。2分
(三)《观潮》阅读(10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1.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②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际天()
22.翻译下列各句:2分
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②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23.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2分
24.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2分
25.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阅兵的浩大场面的?2分
(四)《归园田居》(其三)阅读(9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6.下列句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有误的是:1分()
A.晨兴(xīng)理荒秽 B.带月荷(hé)锄归
C.道狭草木长(zhǎng)D.夕露(lù)沾我衣
27.本诗作者是,著名诗人,自号“ ”。3分
28.表明诗人辛勤劳作的诗句是。2分
29.点明主旨的诗句是。2分
30.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 家乡的________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要抓住特点,作具体描绘。
③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写景文章。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
1.1.xī chōng hàng 漱 荇 绮
2.D
3.C
4.B
5.①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②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③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④冰花一片弥漫。
6.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清澈见底
7.①一早一晚,一静一动,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的流动的画面 ②作者从视觉的错觉角度,通过写积水的清澈与透明,写出了月光之清,月华之美
8.①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征蓬出汉塞 ③云生结海楼
9.①郦道元 ②书信 ③钱塘江潮 ④白描 烘托 ⑤苏轼 王维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0.①飞奔的马 ②早晨
11.①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都被阻,不能通航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2.B
1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4.险 秀 凄(答案不唯一)
15.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二)16.写给谢中书的信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8.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二者相互配合。
19.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辉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个短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由上文的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动静结合,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20.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21.①农历十六日②逆流迎着潮水
22.①忽然黄烟四起,人们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②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2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4.由远及近
25.作者借战船的排列、水兵的操练,表现了阅兵的浩大场面。
(四)26.B
27.陶渊明 东晋 五柳先生
2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9.但使愿无违。
30.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
三、作文(50分)
......
第三篇: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1分)
1、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7分)
嗔()怒聒()噪面面厮觑()谮()害
麾()军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避 huì()绾()着头发星xiù()攥()紧带挈()桑zǐ()胡诌()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只见两个虞侯和老都管(),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2)、屠户把银子()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怀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4、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智取生辰纲》通过描写杨志与老都管、虞侯、众军士的矛盾及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最终丢、取生辰纲的经过,表现了杨志既精明能干,又粗鲁蛮横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晁盖等七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B、《杨修之死》记叙了杨修被曹操杀害的经过和缘由,生动的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他恃才放旷的思想性格,揭露了曹操为人的伪善奸诈,也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文中对曹操的描写符合历史事实。
C、《范进中举》运用讽刺与夸张的手法,刻画范进中举后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的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辛辣的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香菱学诗》通过香菱苦志学诗,终获成功的典型事件,不仅表现了香菱的聪明灵秀、执着专一,同时也对残害妇女的封建社会作了无情的控诉。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是病句,修改:。
第()句是病句,修改:。
6、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4分)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7、填空(5分)
(1)、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
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
(2)、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第二部分【拓展提升】(18分)
8、按照提示写古诗词。(6分)
有关秋花的:
有关秋雨的:
有关秋风的:
9、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4分)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灯泡:
短尺:
10、《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诸如晁盖、宋江、武松、李逵、杨志、林冲等。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个梁山英雄好汉的姓名,并简要概括这些英雄好汉在性格
方面的共同点。(3分)
梁山好汉姓名:
梁山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11、《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
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
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2分)
12、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并根据提示结合作品内容
写出推荐理由。(3分)
名著:
这本书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
第三部分 古诗阅读与感悟(8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和()心情。(4分)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诗中描写的景色。(4分)
第四部分【主题阅读】
(一)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②他()将起来,又()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在塘里,()起来,头发都()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③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0、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6分)
11、分析画线句子,说说它们表现了范进怎样的心态?(3分)
12、这段文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试举例说明。(3分)
13、范进中举,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本应高兴,但他却疯了。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二)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1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成皋()驴鞍前鞒()
1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3分)
①觅一宿②沽一樽③言讫
13、曹操先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又故杀吕伯奢,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一性格?(3分)
14、对曹操的举动,陈宫是如何评价的?从陈宫的言语行为中,你认为他还能继续追随辅佐曹操吗?(3分)
(三)约至二更以后,徐宁收拾上床。娘子问道:“明日随值也不?”徐宁道:“明日正是天子驾幸龙符宫,须用早起五更去伺候。”娘子听了,便分付梅香道:“官人明日要起五更出去随班;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时迁自付道:“眼见得梁上那个皮匣便是盛甲在里面。我若赶半夜下手便好。--倘若闹起将来,明日出不得城,不误了大事?且捱到五更里下手不迟。”听得徐宁夫妻两口儿上床睡,两个丫鬟在房门外打铺,房里桌上却点着碗灯。那五个人都睡著了。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打呼,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次,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看看伏到四更左侧,徐宁起来,便唤丫鬟起来烧汤。那两个使女从睡梦里起来,看房里没了灯,叫道:“呵呀!今夜没了灯!”徐宁道:“你不去后面讨灯等几时!”那个梅香开楼门下胡梯响。时迁听得,从柱上只一溜,来到后门边黑影里伏了。听得丫鬟正开后门出来便去开墙门,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梅香讨了灯火入来,又去关门,却来灶前烧火。这使女便也起来生炭火上楼去。多时,汤滚,捧面汤上去,徐宁洗漱了,叫烫些热酒上来。丫鬟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叫把饭与外面当值的吃。时迁听得徐宁下来,叫当值吃了饭,背著包袱,拿了金枪出门。两个梅香点著灯送徐宁出去。时迁却从厨桌下出来,便上楼去,从楼子边直踅到梁上,却把身躯伏了。两个丫鬟又关闭了门户,吹灭了灯火,上楼来,脱了衣裳,倒头便睡。
时迁听得两个梅香睡著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麽响?”时迁做老鼠叫。丫鬟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时迁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著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面,来到班门口,已自有那随班的人出门,四更便开了锁。时迁得了皮匣,从人队里,趁闹出去了。
15、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表现了时迁怎样的特点和心理?(3分)
①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②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著皮匣。
16、上文中,三次写到时迁的“溜”。结合原文,说说这三次“溜”,分别由哪里溜到哪里? ①时迁溜下来是由溜到。
②从柱上只一溜是由溜到。
③溜将下来是由溜到。(6分)
17、文中画线的句子写时迁两次用芦管吹灭碗灯,他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分)
18、通读上文,说说作者主要表现了时迁的哪两个特点。(3分)
19、时迁是《水浒》中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你知道他的绰号吗?(2分)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一、(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根据拼音,写出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潺潺流淌、滋润甘chún()的清泉,那是仁厚的土地母亲从自己血管里挤给生民的玉液qióng()浆。有了水,chán()弱的植物就会蓬蓬勃勃,焦渴的动物就会起死回生。有了水,就有了大山的wěng()郁,湖海的浩荡。
A.纯 琼 谗 蓊 B.醇 琼 孱 蓊
C.醇 穹 孱 翁 D.纯 穹 孱 翁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桥墩 序幕 雕刻 就地取材 B.口吻 衬托 矫健 前瞻后顾
C.回廊 寂寞 芭蕉 别出新裁 D.殿试 肃穆 啜泣 迥然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意的一句是()
A.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D.《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4.将下面的句子调整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的灞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桥长386米,一共有64个桥洞。②灞桥,由于当时地处长安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连接长安和长安以东广大地区的交通要道。③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久负盛名的一座石梁桥。④解放后,为了便于载重车辆通行,桥面由原来的石板改为钢筋水泥板。⑤唐人送别亲友,也多送至灞桥,有“灞桥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又称销魂桥。⑥修建于汉朝,后几经毁建,如今的灞桥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的。
5.用“|”划分文段的层次,并提取其中的两句话作为分层的理由。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本大题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__________ 关系。(1分)
7.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2分)
8.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3分)
9.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草的目的是:___________。(3分)
10.“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2分)
11.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这种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②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 “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
③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九狮山亦然。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引人遐思。
④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是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具体点说: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之类。但是运用上却细致而费推敲,小至一树的修剪,片石的移动,都要影响风景的构图。真是一枝之差,全园败景。拙政园玉兰堂后的古树枯死,今虽补植,终失旧貌。至此深深体会到,造园困难,管园亦不易。一个好的园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园的历史,更应知道园的艺术特征,等于一个优秀的护士对病人作周密细致的了解。
(选自《说园》,有删改)
12.文章开篇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文章从哪几个角度说明了它“富有诗情画意”?(3分)
13.②③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精读第②段,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1)用原文回答: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有哪些特点?
(2)作者为什么认为“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
15.自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使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16.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
17.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分)
18.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分)
19.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20.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三、(本大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家乡古建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2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3分)
(二)名著阅读。(5分)
23.《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4.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3分)
四、(本大题共4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
以“桥”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检测试题
导语:学习语文方法主要记住重要的几个字: 多积累 勤运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检测试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1.下列加红的字注音全正确的是()
A.匿名(nì)诘责(jí)禁锢(gù)B.广袤(mào)牟取(móu)哂笑(shěn)
C.苋菜(xiàn)招徕(lái)家醅(bēi)D.繁衍(yǎn)朔方(suò)真谛(dì)
2.下面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杳无消息(yǎo)门楣(méi)畸形(qī)解剖(pōu)
B.广袤无垠(mào)嬉戏(xī)管束(shù)虐待(nüè)
C.颔首低眉(hàn)污秽(suì)迸射(bèng)诘责(jié)
D.冥思遐想(xiá)小憩(qì)姮娥(huán)滞留(zhì)
3.下面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名(nì)彷徨(páng)哂笑(xī)家醅(pēi)
B.诘责(jié)咫尺(zhǐ)门楣(méi)招徕(lái)
C.眷念(juàn)荸荠(bí)广袤(máo)烂熳(màn)
D.牟取(móu)朔方(suò)芦荟(huì)禁锢(gù)
4.下列四组注音中各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将改正后的注音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诘责(jié)广袤(mào)眷恋(juàn)相形见绌(chū)
(2)和煦(xù)媲美(bì)缄默(jiān)众目睽睽(kuí)
(3)荒谬(miào)蹒跚(pán)差使(chāi)惟妙惟肖(xiāo)
(4)尴尬(gān)窥探(kuī)酬和(hé)即物起兴(xìng)
5.给下面加红的字词注上拼音。畸形()匿名()禁锢()繁衍()彷徨()
执拗()哂笑()牟取()镶嵌()众目睽睽()
6.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翻来复去 抑扬顿挫 迁徙 伫立 B.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犀利 凛冽
C.深恶痛疾 左右逢原 祈祷 鞭挞 D.盛气凌人 暗然失色 托辞 睥睨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ì、高超的智慧。--摘自《敬畏自然》(严春友)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
相形见绌()深suì()
(2)解释“精巧绝伦”在句子的意思。
精巧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A.绯红 标至 托辞 抑扬顿挫 B.责罚 管束 广漠 翻来复去
C.幽默 凄惨 奥密 无可置疑 D.犀利 侏儒 愚钝 藏污纳垢
9.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字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长途跋涉 重峦叠幛 销声匿迹 穷愁潦倒()(2)抑扬顿挫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瞑思遐想()
(3)千山万壑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 引经据典()(4)囊荧映雪 慷慨大方 众目睽睽 花团锦簇()
10.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鹤立鸡群 不可名壮 粗制滥造 任劳任怨
B.千山万壑 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 油嘴滑舌
C.相形见拙 沧海桑田 深恶痛疾 美味佳肴
D.慷慨大方 繁花似锦 随机应变 长嘘短叹
11.根据下面句子括号里的拼音,按序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1)旅鼠是一种(niè)_______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
(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zī)_______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3)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_______无垠的宇宙。
(4)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qǐ)_______首。
1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充_______(sè)②阔_______(chuò)③_______(bìng)弃 ④匀______(chèn)
1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无边无垠 忍峻不禁 察言观色 精益求精 海市蜃楼 优揉寡断
不屑置辨 无精打采 纹丝不动 炉火纯青 如饥似渴 离经判道
14.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字组成词语
油光可()深恶痛()翻来()去 藏污纳()
()然失色 花团锦()盛气()人 相形见()
莫()一是 引经据()()萤映雪 合()押韵
()名思义()物起兴 任劳任()沧海()田
15.解释下面加红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
(1)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16.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器宇轩昂(器宇:气概,风度)颔首低眉(颔:下巴。这里指低头的意思)
B.油光可鉴(鉴:鉴别。文中指当镜子照的意思)斥责他的不逊(逊:逊色)
C.末尾是匿名(匿:隐藏)眼翳(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D.灰白的鬈发(鬈:弯曲的头发)浓密的胡髭(髭:嘴上边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