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拓展写
一、读后拓展写
1.读后仿写
如《颐和园》
小练笔
学习课文的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写一篇游记。
2.读后改写
如学习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领悟诗意诗情,将诗改写为叙事文
深入感知文本,又升华了情感体验。
3.读后续写
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
续写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二、读中补白写
1、扩充叙述情节
如《巨人的花园》,结尾说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动无比的幸福,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写写孩子们和巨人是怎样一起玩耍的 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来的是开心、快乐。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描写,不仅培养了想象、说话写话能力,更在自己的笔下体会: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拓展情境空间
如《跨越海峡生命的桥》
课文结尾写到: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情亲,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学生充分理解
话锋一转:也许有一天他们见着面了,他们各自会说什么呢?
我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再写下来。在写对话中体会海峡两岸人民骨肉一家亲的中华情。
《卡罗纳》母亲把我推开,补写母亲当时的想法。
3.仿写格式词句
课文有很多句段后打上了省略号,这样的内容多为格式相同的句群,如《秦兵马俑》,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与想象相结合,描写兵马俑各异的神态,课文一连用了四个“有的”后标上了省略号,在此,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相同的句式表达自己想象的兵马俑神态
既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句式训练。
总之,读写结合是学生体悟文本,学习表达的重要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时抓住读写结合的契合点,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给读和写之间搭上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它强调:“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新课标以这种纲领性的方式为读和写教学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从中我们可以鲜明地发现读和写这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良好的阅读能让写变得有内容,丰富学生见闻,形成独特的个人感受,而一旦写得到提高,则能促进读的体会,扩大读的想象力.“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谈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把握各个学段的“阅读”和“写作”关键,就在于能融会贯通,整合考虑分析,充分做好“读写结合”的理论准备.抓住这个关键的理论点,将有利于“读写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与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科学地结合起来,并在阅读教学中教语言、教写法、练表达,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吸收,在阅读中学说、学写
理解性练笔就是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模仿性练笔是选取课文中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排比句式、比喻句等,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二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具有特殊结构的典型句段,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
教材的存在就是提供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凭借”功能和“例子”功能,指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
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飞天的样子,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精美的壁画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呢?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大胆想象写出了他们心中的壁画的样子,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读写结合契合点之我见
祁门县阊江小学 周友兰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用”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抓住契机,由读而写,读写结合,不失为将“二性”融合兼顾,有效促使学生感悟文本,历练表达的好方法。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崔峦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点着手。
一、读后仿写
语文教学大师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它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写作的有效借鉴。教师如能善加引导,学生必能习得语言运用之技巧,篇章结构之章法。
1.仿写句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表达各种事物、情境的句式,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式整齐统一等,这是句子仿写的最好机会。如 《秦兵马俑》第八自然段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与想象相结合,描写兵马俑各异的神态: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课文一连用了四个“有的”后标上了省略号,在此,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相同的句式表达自己想象的兵马俑神态。学生们写出了“有的怒目圆睁,好像随时准备和敌人厮杀。” “有的疲惫而放松,好像大战后归来”“有的转身侧望,好像在和战友交谈。”
这既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句式训练,同时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仿写段
段由句子构成,仿写要引导学生体会句子间的逻辑,分清句式结构,辨别修辞手法。仿写不但能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在特殊语言环境里联想及想象能力。如 《画风》一课,课文写赵小艺、陈丹、宋涛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画画表示“风”:赵小艺画飘扬的旗子;陈丹画弯弯的小树、宋涛画斜斜的雨丝。我引导学生理解他们各自都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然后出示一段话——赵小艺说:“是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我要画飘扬的旗子。”让学生仿照这句话,练习说话,说说陈丹、宋涛是怎样画风,他们是怎样说的的;你想怎样画风,你该怎样说。接着练习写话,把陈丹、宋涛及自己说的话分自然段写一写,要求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特别是冒号和双引号。虽然是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但是有例句、例段可仿照,学生很容易就写出了三段话。如,陈丹说:“我要画弯弯的小树,是风把小树吹弯的。”
宋涛说:“我要画斜斜的雨丝,是风把雨丝吹斜的。”
我说:我要画飘落的树叶,是风把树叶吹落的。”
学生在仿写中联系了生活经验,感受到了风与事物间的联系,进一步感悟了文本,3.仿写篇
文章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简洁明了而又吸引人的开头、含蓄而又意味深远的结尾;篇头统领,篇末点题;前后照应,过渡衔接„„种种布局谋篇之法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范例,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如学习《颐和园》 后,我及时让学生练笔 :学习课文的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写自己熟悉的校园;课后再写一篇游记。因为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学生的习作显得文脉清晰,层次清楚。
二、读中创写
1.古诗改写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选人小学语文的古诗诗意浅显,却充满生活气息,古诗里有美景、有趣事、有深情,走进古诗 有如走进活生生的生活,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读古诗,读懂古诗,改写古诗不失为读写结合的一个契合点。如学习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领悟诗意诗情,感悟到诗人与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后,将诗改写为叙事文,有的同学写了诗人与好友深情话别的对话,有的同学以第一人称感同身受地写出了朋友远去,诗人依依不舍的目送好友的情境。如此一写,不仅使学生深入感知了诗情诗意,更进一步升华了情感体验。
2.故事续写
故事性课文为孩子们喜闻乐见,学生爱读,读后续写,想象、再创,学生很感兴趣。如阅读《小木偶的故事》 后 我让学生 续写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又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们讨论热烈,想象丰富,一篇篇充满童真、充满想象的续篇跃然纸上。
3、情境扩写
课文有藏笔留白之处,教师要善于挖掘,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之后,鼓励学生去补白,从而丰富、发展课文内容也是读写结合好的嫁接点。通过练笔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如《巨人的花园》,结尾说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孩子们和巨人是怎样一起玩耍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生动细腻,展现出来的是开心、快乐。随后让学生把说的写出来。这样,通过看图、想象、描写,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说话、写话能力,更在自己的笔下体会到了: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总之,读写结合是学生体悟文本,学习表达的重要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时抓住读写结合的契合点,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长期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使阅读和写作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体,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必能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很多同学写的读后感,引用原文的部分太多了,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第三篇: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第四篇: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写景和写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
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五篇:《穷人》-读后仿写-朱会宾
读后仿写
---《穷人》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体会课文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第九自然段写法,仿写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文中有一个人物贯穿始终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谁呀?(桑娜)
二回顾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课文围绕着桑娜这个中心人物展开描写。在整个故事当中,那个段落最能表现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情复杂、忐忑不安,同时又突出她本性的善良,浏览课文找一找?(第九自然段)【投影第九自然段】
1这段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
课文还有多处心里活动描写,这段与那些心理描写相比较有什么独到之处?请学生认真读第九自然段,然后结组探讨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
说说(指名说)
提示:“这一段的写作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独到的地方?”
预设:
A 多处省略号的适当、合理地使用。(适当、合理地使用省略号)
B 桑娜产生了多种想法:
有害怕又有自责更有决断,那么害怕是因为什么?(怕丈夫打)自责又是因为什么?(愧对丈夫)做出的决断是什么?(留下孤儿)
副板书:害怕、自责、决断。(板书:多种想法、有原因、有碰撞)
C这种复杂的心情是在什么事发生之后才产生的?
(“把两个孤儿抱回家”也就是说产生复杂的心情是要先有一个故事情境的)(板书:有情境)
D通过这段的心理活动描写,作者想干什么?(突出桑娜本性善良的性格特点)
也就是说,这段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桑娜这个人物的特点,我们在仿写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板书:突出人物特点)我们来做一下梳理,看板书。
①要有情境,即发生了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②想法不止一种且各有各的缘由,既这样想又那样想,最后才拿定了主意;
③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要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适当、合理的使用省略号。类似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心情复杂的情况你们有过么?(观察学生表情、反应)看来有的同学还是有过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仿照第九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把咱们曾经有过的内心复杂、忐忑不安的经历写一写。
既然要仿写,就必须先明确这段在心理活动描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三指导仿写想内容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要仿什么、借鉴什么了,想一想你要写什么。说想法
指名(1-2)说说你要写什么,都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最后才做出了怎样的决定。预设1:你多次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在不久前才找你谈过话。昨天的作业由于一些特殊状况你又没有完成,马上组长就要查作业了,各种想法在你脑子里发生碰撞:“是该主动去找找老师认错?还是组长检查出来了再去?或者干脆想办法蒙混过关?”最后你决定„„
预设2:第一次学游泳„„
预设3:与好朋友吵架之后„„动笔写
你可以写老师说的这种情况,也可以写自己想的,开始写吧。(老师巡视)展示交流(投影1个好的,1个差的)评价
指名评价,从这四方面去评价,好在哪?不足又在哪?
(看板书评价:①有没有创设情境;②想法是否不止一个;③有没有决断;④是否突出了人物特点;⑤有没有适当、合理的使用省略号。)互读互评
结组互读互评,指出对方的不足,同时明确自己的欠缺再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倾听)成果展示
学生先说自己第一次写出现的问题,然后读自己修改后的片段。
板书:穷人
读后仿写
心活
理动
有情境产生想法多个想法各有原因适当合理省略号决断突出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