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案工作_家庭疗法_理论方面
家庭疗法
一、什么是家庭治疗
1、个体心理治疗的困惑:有心理问题的人在治疗室治疗的种种弊病。(1)如何将治疗室中取得的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
如精神病患者的复发;吸毒者戒毒后重吸;劳改犯再犯。
(2)无法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家庭环境不良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
2、家庭治疗的含义:
(1)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引起、维持和发展的,(2)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
3、家庭治疗分析的角度(1)家庭结构
A、界线:用来规定哪些家庭成员可以参与到哪些家庭交往领域中去的规则。a 界线清楚 b 界线混乱 c 界线僵硬 B、结盟:家庭成员之间结成的同盟关系。
a 稳定的同盟: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总是结成同统一战线来反对另外一个或一些家庭成员。
后果是:代际关系破坏;被反对的一方与结盟的一方关系疏远。
b 三角关系:家庭中的成员或者家庭外的成员卷入到家庭中其他两个成员的冲突中去。如:夫妻双方的矛盾,各自父母参与进去;又如:有的时候是小孩子参与到夫妻关系的冲突中去。后果是:代际关系破坏。
c 迂回关系:矛盾或冲突不在应该发生矛盾或冲突的两个人中直接发生,而是通过家庭中的第三人发生。
C、权力:是指夫妻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权力分配。
如父母:要下放一些权力给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在尝试错误中成长,而不能要求他从不犯错误。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孩子一些权力和任务。
二、家庭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的区别
1、症状成因:过去vs现在
精神分析疗法:重视过去,认为过去经历是现在问题的原因,治疗方法就是分析童年的心理创伤。
家庭治疗与行为主义:重视现在,认为过去并不要重要。
2、治疗方法:解释vs行动 精神分析:解释、分析过去经历是现在问题的原因。
家庭治疗与行为主义:改变行为。
3、治疗目的:现在问题vs成长
行为主义:强调解决现在的问题。
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关注成长,即一方面学会应付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完成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任务。
4、治疗策略:同种方法vs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精神分析:用同种方法。
家庭治疗与行为主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5、治疗对象:一个人vs多个人
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一个人
家庭治疗:多个人。至少是两个人,要求是一个家庭,一般要求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都参与治疗,要处理家庭成员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抽出最主要的信息。
6、治疗对象地位:平等vs等级 团体治疗:平等,保证团体内成员的平等
家庭治疗:分等级,家庭是一个从上而下的有等级的结构,父亲、母亲、孩子、认识家庭中谁是权威,就由谁来先讲。
7、患者划分:明确划分vs无明确划分 个体治疗:有明确的患者,谁表现问题,谁就是患者。
家庭治疗:无明确的患者,只是症状的表现者,问题的承担者,在家庭治疗中,患者并不明确。
8、症状的信息:精确信息vs模糊信息 行为主义:精确的信息。
家庭治疗:模糊信息,一个症状代表多个含义,要看到深层的原因。
9、治疗过程:直接治疗vs反其道而行之
行为主义:直接治疗,治疗目标与治疗过程一致。
家庭治疗:反其道而行之
10、症状的作用:破坏vs保护 个体治疗:破坏
家庭治疗:保护,当家庭某个成员出现问题时,有保护家庭的作用。
三、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
1、家庭是一个开放系统。
(1)家庭不断与家庭外系统发生交互作用。
(2)家庭内不同成员、不同亚系统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
(3)家庭可以主动发生,也可以主动停止与家庭外系统的交互作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亚系统的交互作用也是如此。
2、家庭的稳定与开放:
(1)家庭是稳定的,其原因是家庭存在规则。
家庭规则:大部分家庭是在慢慢的过程中形成规则的,有的家庭规则是好的,有的规则存在问题。(2)家庭是变化的。A、家庭是一个开放系统。
B、家庭是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系统,家庭要经历几个阶段。
a、新家庭形成的阶段; 女儿+妻子,儿子+丈夫 家庭界线的形成,相互适应。b、生第一个孩子; 女儿+妻子+母亲,儿子+丈夫+父亲 为人父母的技能,夫妻相互作用。
c、青少年孩子与孩子的交互作用,家庭外系统的压力。
d、孩子离家独立生活;
祖辈再适应两人世界,与儿女和孙辈的关系。e、丧偶、鳏寡孤独+祖辈、适应一个人生活,退休,或与儿女和孙辈的关系 f、消亡,家庭消亡。
任务解释:
家庭界线:物理界线与心理界线。相互适应:夫妻的适应。成为父母亲:更复杂的工作。
夫妻相互作用: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生活的保证。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孩子寻求自主,寻求独立,孩子年龄不同有不同的发展任务,父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父母不要总是把以前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家庭外压力:来自学校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
3、家庭的结构:
亚系统、出现时间、主要任务
夫妻亚系统,家庭形成,互补与适应,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父母亚系统,孩子出生,保证在孩子和夫妻之间形成清楚的界线。
亲子亚系统,孩子出生。父母:养育孩子,制定执行规则,孩子:遵从、服从父母。
兄弟姐妹亚系统,第二个孩子出生,练习社会交往技能的第一个场所。
——夫妻亚系统:妻子和丈夫之间是互补的,否则不会形成良好的夫妻关系。——父母亚系统:夫妻之间应该有单独的活动和交流,但孩子必须有接触、亲近父母的时间。
——亲子亚系统:由孩子和父母组成,孩子出生后,孩子比事业、工作更重要,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形成的,父母一定要制定执行家庭规则。《按天性养育孩子》 ——兄弟姐妹亚系统:学会分享、合作,与别人打交道,独生子女要更多创造机会和孩子接触。
4、家庭沟通紊乱 良好的夫妻关系在于良好的沟通。(1)沟通形式: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更能真实地表达一个人的内心,在一个家庭,非言语沟通占60%左右。
(2)、沟通紊乱的几种形式:
①没有或者很少沟通:夫妻之间交流、沟通的时间很少,用正常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就会用不正常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打架。
②误解:听的人听到说话者的另外一面,“听歪”。
③词不达意:表达者想表达一种意思,但表达不明白。
5、个体化与家庭冲突:
(1)个体化:家庭成员在认知、情绪、情感、需要、才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2)个体化的作用
①家庭稳定的基础:夫妻互补 ②家庭冲突的根源
(3)家庭解决冲突的方法及后果
①合作解决:
a、共同努力想一个新的解决办法 b、轮流让步
c、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后果:不会对家庭产生伤害,不要翻出以前的问题。②避免冲突:从长期来讲,冲突不可避免,问题没有解决。③竞争解决:
后果:立刻产生不良的影响,感情立刻受影响,在心里增加一份痛恨。
6、未解决的婚姻冲突:(1)婚姻冲突的几种形式:
①武断下结论:“你总是……”“你经常……”
②具体化:只是说一般情况,但想到的是具体的问题。③泛化: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我们却说到别的事情。
批评时一定要就事论事,表扬时一定要对整个人进行表扬,而在平时,我们总是相反的。(2)后果:
①婚姻关系中的情感距离和孤独;
②一方在心理或生理的某些功能上表现失调或欠缺,另一方在相应功能上表现过度;
③家庭外成员介入形成三角关系; ④家庭内成员介入形成三角关系;
7、三角关系中的孩子和亲子关系的破坏
(1)由于孩子出现问题而转移父母对自己问题的关注:孩子卷入夫妻冲突,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孩子的自我牺牲而保全家庭;
(2)孩子被作为一方反对另一方的工具:孩子处在两难境地,让孩子的心理难以接受。
8、功能良好的父母同盟婚姻冲突(1)坚强的父母同盟的特点:
A、彼此接纳对方的个体差异:对配偶充满感情,很高兴地接纳彼此的不同; B、通过合作成功解决冲突; C、彼此满足对方的需要(2)具体表现:
A、彼此支持对方管理和控制孩子的权力:在面对孩子时,夫妻共同对付孩子,意见要一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同态度,让孩子认为有空子可钻,出现不遵守家庭规则的行为。
B、在夫妻关系或做决定的过程中,拥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权力。
9、移情与投射:
(1)移情:将对一个人的感情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2)投射:将自我中被压抑或不被认可的冲动投射到其他家庭成员身上;(3)被作为移情或投射对象的家庭成员逐渐表现出与移情或投射相同或相似的想法或行为。
10、与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状态。
11、情感表达:允许家庭成员公开、自由地表达情绪、情感,我们不要成为“套中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12、未充分表达的哀痛会造成家庭成员的焦虑情绪。
四、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
1、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40、50年代)(1)主要成绩
A、精神分析治疗者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把家庭作为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环境,但在治疗时将精神病患者与家庭隔离进行治疗。B、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治疗。(2)重要任务及其贡献:
A、弗罗依德:认为症状与患者在儿童期与父母的不良交往有关系;在治疗时,将患者与家庭分开。
B、Theodore:1941年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研究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 C、Bateston:1952年,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沟通研究,称双重束缚研究。双重束缚:精神分裂患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常向患者提出两种相反的研究,使患者无所适从,从而作出奇怪的反应。
D、lyman wynne: 1952年,美国国家心理健康所研究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提出假亲密,假敌意,弹性界线等概念。
E、Ivan boszormenyi-nagy:1957年在费城建立了东滨洲精神病研究所;提出家庭代际之间的问题;无形的忠诚:对原生家庭的忠诚;首先采用协同治疗技术;著《家庭治疗精要》。
F、Nathan Ackerman:1958年,著《家庭生活中的动力学》:“尽管分析治疗者能熟练探讨和解释家庭历史在心理疾病中的作用,却很少对现在家庭作用进行探讨和解释。”
G、1966年,《问题家庭的治疗》:“应把家庭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治疗。” H、Don Jackson:195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研究所。
I、Murray Bowen:1960年提出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经过三代才逐渐形成。J、Laing:提出蒙蔽(mystification):就是一个人试图控制他人的手段和方法,试图取得控制的人并不使用直接的方式去表达,相反却把自己以为正确的某些观点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
2、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
(1)主要成绩:两个理论:结构性家庭治疗和策略性家庭治疗;研究与治疗领域不再局限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2)、主要人物
A、Jay Haley :策略性家庭治疗的倡导者,1963年著《心理治疗的策略》 B、Sawador Minuchin::结构性家庭治疗的提出者,第一个倡导使用单向玻璃对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的人,1974年著《家庭与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技术》
C、Jackson:提出“行为过度和沟通过度”的概念。沟通过度:唠叨不停打不住话;行为过度:很小的事情引发过度的行为反应。
D、Murray Bowen:提出“未分化的自我团体”的概念和“三角关系”的概念。未分化的自我团体:离开谁就活不下去,影响到个体的独立性。E、Ackerman 与Jackson一道创办《家庭过程》杂志
F、Statir:1952年著《联合家庭治疗》;提出五种沟通模式:讨好型,责备型,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提出治疗目标是形成直接而且清楚的沟通,通过经验分享促进家庭成员和家庭的成长。
3、20世纪70年代:(1)主要成绩:
A、家庭治疗中心和诊所大量建立
B、治疗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对精神分裂患者及其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少; C、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英国。(2)主要人物:
A、Peggy Papp:1977年主编《家庭治疗:案例详解》,记录当时12位著名的家庭治疗者的治疗案例。
B、费城儿童指导中心和费城儿童医院
C、Haley:与妻子建立华盛顿特区家庭治疗研究所
D、Murr;建立乔治敦家庭中心,将“未分化的自我团体” 概念改为“核心家庭情绪系统”。E、意大利米兰小组:
提出“患精神分裂交往方式的家庭”的概念;1978年《反其道而行之与反反其道而行之》;发展“循环提问”技术和“第三人提问”技术;将治疗分为五个阶段:治疗前讨论阶段(提出假设),访谈阶段(收集资料),治疗中的讨论阶段(设计治疗方法),干预阶段(实施治疗方法),治疗后讨论阶段(检查效果及方法的得失)。
4、20世纪80 年代:关注家庭的环境(1)主要成绩: A、不同理论流派和观点的整合;
B、提出更多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如,跨代、沟通、结构、交往模式等。(2)主要观点:
A、Kramer,1985年,跨代模式观点 B、Fisch,1982年,短期治疗观点 C、Imber black,仪式化任务的使用
D、Kagcm Schlosberg,1989,危机不断的家庭。
什么是萨提亚治疗模式?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是美国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一九七零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了一篇全美家族专题报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因为她的建树良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向她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
萨提亚一九**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圣经”,至今仍是美国各大相关科系的教科书。萨提亚女士生前一直热衷于将心理学中丰富而有效的观念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众。
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案例:
小丽,女,15岁,初二学生,因半年多来自觉情绪低落,学习生活都提不起劲来,有时候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有时有消极念头甚至尝试过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臂等行为来“减轻心理的痛苦”。在家人的陪伴下,她走入了心理门诊向医生讲述自己的“心病”。
小丽的父母是商人,从小她的父母为了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奔波。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其家庭环境慢慢发生了变化,生活渐变得宽裕。父亲从小家境坎坷,自幼父母双亡,一直靠自己在外面拼命做事赚钱,脾气急躁,不善言辞。因为生意的原因常年不在家。虽然很爱自己的女儿但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认为给她丰富的物质生活就可以。母亲常年在家里主持家政,既要管自己店内的生意又要照顾孩子,不免顾此失彼。
小丽自幼就感觉父母很忽视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爱,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家庭内唯一多余的人。性格渐变得倔强,亲近母亲而敌视父亲,认为父亲脾气不好,对自己关心不够,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该家庭进行了家庭治疗。首先我们邀请到小丽的一家三口,入座后我们观察到小丽进门后与母亲紧紧坐在一起,而父亲则找了角落里一个位置坐下来,显得有一些尴尬。
治疗师首先打破僵局,向他们表示了友好和欢迎。随后,在征得家人的同意下开始对小丽进行了一些提问。针对她自述的一些家庭状况进行了提问并现场询问父母的补充看法和不同看法。
在一种逐渐放松的气氛中,我们的谈话比较顺利的进行了下去。其中运用到了一些技巧如循环提问、澄清、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使得他们能够比较直观、客观的看到家庭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在角色互换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家庭成员仔细体验治疗过程中个人感受到的特殊情感,并描述这种感受和自己心理产生的某种触动和变化。在家庭成员的共鸣中体验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切实享受到良好的沟通所带来的乐趣。使得家庭成员能够换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自身可以寻找到的资源并且运用到治疗过程中。
面对一些比较严峻和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暗示法,鼓励成员求同存异,寻找家庭共同的价值观,打破个体成员旧有的价值体系,重新树立新的价值体系。鼓励他们用一个整体的观念和态度面对家庭的问题。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治疗,使家庭成员都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最后,治疗师为家庭布置了家庭作业,鼓励家庭成员在共同协作下完成。具体家庭作业一般视具体情况制定。此次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包括我们规定小丽必须在每天晚上从8点到8点半宣布此时是“恨爸爸时间”,要求每天都必须找到爸爸的缺点和问题并“深刻”的恨他。在这样的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小丽会发现这种对父亲的恨是有其荒谬之处的,从而转变对父亲的某些看法。同时规定父母把每天对小丽说的话尤其是爸爸说的话用本子记下来,一周检查一次,看有没有关心的话,如果数量和“质量”都没能达到标准,就要接受事先协商好的惩罚。一个月至少要全家出门玩一次,不论玩什么怎么玩都必须全家一起出动。两个月后再来向治疗师报告作业情况。
经过两个月的作业实施后,小丽一家笑眯眯的来到了治疗室,表示上次治疗很有效果,要求再次进行,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这一次我们的治疗就显得轻松许多,就上次未谈完的话题进行了一些补充,最后仍旧布置了一些家庭作业,并要求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切实的遵照执行。在这样的治疗后,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为融洽和更易沟通。小丽也不再整天愁眉苦脸了,又恢复了纯真美丽的笑容!
理论框架:通常认为家庭是一个自调节的自稳态系统,他有能力对外界和内部的改变适时的做出调整以保持自身的稳定。家庭治疗师对社会文化环境持开放的态度。强调自我调节、共同发展。在家庭治疗中间,家庭被看作为一个与所处环境相一致的动力系统,受到外部环境、文化、社区和其它系统的影响,并且随时发生着变化。因此在家庭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波动的状态。治疗师认为不够灵活的家庭结构、不够灵活的互动方式、过于陈旧的家庭信仰导致的失调的人际互动模式,是造成家庭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
治疗目标:改变家庭结构,驱除症状,同时建立个人的归属感和自治感。把家庭中的某些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改变家庭的信仰系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参与治疗的系统:整个家庭;某个特殊的亚系统;参加到会谈中的成员。
家庭治疗所包含的部分技术及治疗方法:依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过程。治疗师要加入到家庭中来,评价其结构和行为,使旧有的系统失去平衡,帮助建立新的结构。包括为成员标定界限,升级应激机制,布置家庭作业,利用原有症状操纵患者家庭的情绪,提供足够的支持。治疗师应该尽量保持中立,运用策略如暗示、提出困境等改变家庭的信仰。循环提问、开放式提问、质疑、角色互换、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等。
治疗的其他问题:治疗师应该是一个直接的领导者和指导者,部分是一个人类学家,部分是家庭的一分子参与到家庭中去。通过会谈获得关于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一些改变。
第二篇:个案工作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个案工作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个案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
B.个案工作是爱心、热诚的奉献或体力、精力付出的慈善行为
C.因为案主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因此案工作者可以直接代替案主解决问题
D.个案工作的重点放在使案主内在心理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D)。
A.玛丽·杰雷特的“精神病理社会工作”一文
B.汉密尔顿(G.Hamilton)的“社会工作基本概念”一文
C.汉密尔顿的《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书
D.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共同之处的是(D)。
A.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都是助人的专业
B.二者都注重促进受助者人格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C.二者都强调运用同感去理解案主的问题
D.二者都注重案主个人问题的社会成因
4、关于角色扮演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协助案主澄清自己的感受B.协助案主澄清他人感受
C.让案主有较大心理压力方能显出效果D.协助案主预演计划
5、关于个案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工作者通过专业方法帮助案主调整心理状态,激发案主潜能,改变案主行为
B.工作者通过向案主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从而更好地促进案主改变和成长
C.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是一种专业的关系,也是一种职业的关系
D.工作者和案主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目的6、关于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为主要对象
B.小组工作以小团体为主要对象
C.个案社会工作以个人或家庭中的个人为主要对象
D.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
7、在专业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属于工作者需要承担的责任的是(A)。
A.以专业方法帮助案主提升自助的能力 B.提供有关的工作者的详细资料 C.准时出席会谈 D.公开并真诚地提出问题
8、个案社会工作技术主要活动有会谈、访视和(B)。
A.咨询 B.记录 C.督导 D.管理
9、下列关于同感,说法正确的是(A)。
A.同感的重要原则是让案主知道工作者对他的了解和关注
B.同感要求工作者随时对案主做出反应
C.在会谈之初,工作者不需要做出同感反应
D.同感的反应时间越长越好
10、在结构家庭治疗法中,下列属于不良家庭结构主要表现的是(B)。
A.分解对抗 B.纠缠与疏离 C.倒三角与四边形 D.三角缠与菱形
11、案主小王是一位35岁的单身男性,非常孝顺。他新交女友是一位单亲妈妈,小王的父母不同意他们交往。小王既不想伤父母的心,可是他也不愿意同女友断交。社会工作者对小王给予支持,向他指出,他孝顺父母的方式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并建议他借此机会改变这种情况,鼓励他面质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由于社会工作者所表达的是对独立自主的拥护,小王同意了。然而事后,面对父母的伤心和失望,他深感罪恶。因此变得非常沮丧,甚至失去求生的意志。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违反了哪一条助人原则?(C)
A.接纳原则 B.尊重原则C.案主自决原则 D.真诚原则
12、让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上述内容是对(D)方法的描述。
A.满灌治疗 B.放松练习C.自我管理 D.系统脱敏
13、(B)对个案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个案工作的灵魂与基石。
A.个案工作的技术 B.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 C.个案工作者的素质 D.个案工作者的年龄
14、在西方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中,下列属于综合时期的特点的是(B)。
A.个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受情感与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所致
B.视客观事实的需要以决定处置的方法,实施各种不同程度的服务
C.加强对“案主自决”原则的重视
D.注重搜集案主本身对问题主观的看法和解释
15、在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中,目的是专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下列关于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
A.专业关系中的目的可以由社会工作者决定
B.专业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某一个人或某一类社会系统的改变,挖掘个人的潜力,最终提高个人的能力,使个人实现抱负和理想。
C.专业关系注重实际交往的效果,注重具体的技术和技巧,使之能够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况中
D.专业关系地确定要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每一个专业关系都有一个独立的个人目的
16、下列属于社会工作者的现实性反应的是(C)。
A.个案工作者的反移情
B.个案工作者对案主产生过分的认同
C.个案工作者面对社会地位较高的案主,会感到有心理压力
D.个案工作者低估或遗漏案主的深层次感受
17、关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案主解决任何问题 B.社会工作者可以给予案主适当的支持
C.社会工作者可以成为案主的亲密朋友 D.社会工作者可以强迫案主做决定
18、(D)是罗杰斯人本治疗模式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的行为、情绪与心理是由其决定的。
A.自我实现 B.自我约束 C.自我管理 D.自我概念
19、丈夫对女儿长期精心照顾,将感情与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忽视妻子的需要,影响到夫妻关系。这种病态家庭结构被称为(A)。
A.纠缠与疏离 B.联合对抗 C.三角缠 D.倒三角
20、高二学生小李平时学习很好,他对自己很严格,每次考试要求自己都要考到前三名。可是有一次考试小李落到了十名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认为老师和家长再也不会喜欢他了。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针对小李的情况,认为下列哪种治疗模式是最适合的?(D)
A.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B.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C.行为修正模式 D.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21、个案工作中有一种治疗模式既避免了纯粹心理学的解释,也抛开了单纯社会学的解释,而是将案主放到特定情境中,注重心理和社会的多重解释,强化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行为分析三合一模式。这种治疗模式是(C)。
A.任务中心治疗模式 B.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C.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D.家庭治疗模式
22、下列选项中属于班杜拉的思想的是(A)。
A.人是积极的、能动的,人不是外在环境的奴隶 B.行为产生的结果将会决定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C.环境塑造行为D.积极的奖赏对于行为的改变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的惩罚
23、因父母工作调动,小王从农村转到城市的重点学校,因学校教学方式不同,小王暂时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教学节奏,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同时因自己成绩和同学有差距,认为自己很笨,很害怕与老师、同学交流。针对小王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开展辅导介入的重点应放在(C)。
A.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B.朋辈交往能力的提升
C.自信心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D.情绪调节方面的辅导
24、幼儿每次在吃水果之前,家长都要求他(她)先去洗手,然后再拿水果,重复多次之后,幼儿再看到水果,即使没有家长提醒,也会自己先去洗手。这符合(C)的原理。
A.观察学习B.模仿学习C.古典制约 D.操作制约
25、初中生小明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司业务,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假期时父母给小明很多钱。小明于是经常偷偷出去看通宵电影。影响小明这一行为的主要社会环境是(A)
A.家庭 B.学校 C.社区 D.文化
26、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问题的出现与其感受到压力有关,相信服务对象有解决问题的潜能。这种说法是基于(A)的理论假设。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危机介入模式 C.行为治疗模式 D.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27、在个案工作服务计划的实施阶段,下列个案工作者应注意的方面中说法错误的是(A)。
A.在服务计划实施时必须以计划和工作协议为基础,不能作任何变动
B.善于运用案主和工作者本人的社会资源
C.进行阶段性检查和评估,检验工作成效,发现新的问题
D.妥善处理和案主的专业关系,维持双方的相互信任、接纳与合作
28、观察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对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
B.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
C.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可分为非参与式观察和参与式观察
D.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29、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包括(A)。
A.内省 B.直接影响 C.支持 D.探索——描述——宣泄
30、某养老院最近聘用了小琴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下列工作中,属于专业小琴服务内容的是(D)。
A.为老人做身体健康检查 B.考核护理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 C.为入院老人保管财物 D.评估入院老人的心理-社会状况
二、多选题
1、当发生下列什么情况时,可以转案?(ABCDE)
A.原来的社会工作者因工作变动离开机构
B.接案的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C.案主怀疑工作者的能力,主动要求更换工作者
D.超出机构的服务区域
E.机构不提供案主所需要的服务
2、在资料诊断时,需要确定案主的问题,下列关于确定案主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BE)。
A.一般情况下,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会选择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B.工作者根据专业判断认为案主最急于解决的问题也许并不是案主问题的最主要的矛盾,此时工作者应采取方法使案主认同工作者的看法
C.在确定案主问题时工作者要考虑案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工作者与案主应共同商量并决定多个问题中的最主要矛盾
E.在所有的情况下,在众多的问题中,应首先选择对案主来说最容易的问题来解决。
3、关于案主倾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E)。
A.案主不停地倾诉,可能影响到专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B.工作者在会谈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引导案主倾吐内心的感受
C.倾诉的深度与专业关系的发展时期关系不大
D.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应鼓励案主表达一些深层次的感受
E.当专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案主回避倾诉,工作者应该考虑尊重案主的意见,不再追问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萨提亚认为的家庭沟通模式的层面?(AC)
A.家庭系统边界 B.自我需要 C.家庭角色分工 D.他人需要 E.情境
5、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目标包括(ABC)。
A.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协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
B.引导案主自我努力,以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须的一些特质
C.治疗的目标不是解决案主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是协助案主成长
D.减轻案主的焦虑不安
E.开发案主潜能
6、人本治疗模式中,工作者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个人态度?(CDE)
A.工作者借助于专业知识、理论或者技术促进案主的改变 B.工作者不需要和案主进行全面地沟通C.工作者能够切实领会案主想要表达的意念并作确切的回应 D.工作者能够了解案主的感受及想法 E.工作者能够掌握案主的思路
7、下列不属于同感的三个层次的是(AE)。
A.发展对案主的同情心 B.感受共鸣 C.角色转换 D.同感的传达 E.感悟案主的压力
8、同感与同情心不同。下列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
A.同情心是对他人主观经验的一种反映
B.同感是完整地探索案主内心世界的过程
C.同感只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即可
D.当工作者对案主产生同情心时,会过分认同案主,从而妨碍作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E.同感必须站在案主的立场上,能够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与案主达到一定程度的感情共鸣
9、在个案工作的资料收集阶段,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需要遵守的原则包括(BCDE)。
A.收集资料时,需要收集案主的所有资料
B.收集资料时,需要案主和工作者共同确定资料收集的领域以及资料的深入程度
C.收集资料时,社会工作者要告诉案主、资料收集会在哪些领域展开
D.资料收集工作贯穿着个案工作的全过程
E.社会工作者要理解案主对于资料收集所涉及领域的看法
10、关于接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接纳是一种容忍的理解
B.个案工作者坚信案主的任何行为和思想都有合理的原因
C.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意愿和价值判断不采用否定、责备、拒斥的态度
D.个案工作者可以客观地提出建议并纠正案主行为中的明显偏差
E.运用接纳的最好方式之一是理解案主的情感和当时的情境
11、一位男性案主,小时候一直被寄养在某地农村的亲戚家中,因其姓氏与村中人不同,作为外姓人常常受到欺负。长大以后与人交往困难。与别人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可以,如谈的东西自己不太了解就会索然无味,离群自去。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准备运用心理分析模式对之进行解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C)。
A.与人交往使案主感到焦虑,采取某些逃避措施之后,焦虑减缓。久而久之则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有类似情况出现就采取同样的逃避措施以减轻焦虑。
B.案主从小与人交往就缺乏安全感,以避开或不与村中儿童一起玩耍的方式躲避欺辱。
C.案主成人后与他人没有深交是源于无意识之中安全感的缺乏
D.别人聊的东西案主不知道,案主很可能认为别人因此而看不起他
E.案主的状况是和他病态的家庭结构相联系的
12、社会工作者小李负责接待王强的求助。现在小李要与王强进行接案面谈,小李的主要任务是(ACDE)。
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B.决定工作方法
C.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D.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E.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13、社会工作者最常面临的压力来源包括(ABCDE)。
A.来自工作环境的压力 B.来自社工本身人性的弱点 C.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 D.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 E.来自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压力
14、下列关于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
B.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双方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
C.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动态的交互关系
D.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E.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中案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班杜拉的思想的是(CE)。
A.环境塑造行为
B.行为产生的结果的本质将会决定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C.认知的重要性
D.强调积极的奖赏对于行为的改变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的惩罚
E.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示范、观察和模仿习得的
16、萨提亚认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的(ABCDE)。
A.对自己的看法B.对别人的看法C.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D.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所产生的对自己的看法 E.以上都正确
17、小琴是一名初二学生,以前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自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考的不理想以后,一直闷闷不乐,情绪非常低落,最近厌学的情绪非常严重,经常故意晚睡,第二天早晨不起床不上学。针对小琴的问题,作为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她制定的个案工作目标可能包括(ABE)。
A.改变小琴过分看重分数的想法
B.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C.改善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D.改善与老师的师生关系
E.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18、母亲对14岁的女儿小红精心照看,每晚母女同睡,父亲看不惯母亲如此宠爱小玲,夫妻俩时常争吵,小红对此非常忧虑。最近,小红被诊断出轻度抑郁症,父母非常着急也不再争吵了,带着小红去多家医院,医生建议治病的同时可以于求助社会工作者,经过了解,社会工作者发现,小红的病可能与(ABD)有关。
A.父女关系疏离B.母女关系强劲纠缠 C.家庭成员对小红的病过于关注D.家庭解决冲突的能力不足E.父母一方与孩子一方对抗
19、当一位妻子在家中成为主要掌权者,丈夫变得软弱无能时,工作者站在丈夫的一边去批评妻子,减低她的影响力,使懦弱的丈夫在家中抬起头来。妻子受到批评,惟有在家中寻求支持者,她可能站在丈夫一边,夫妻联手对付工作者。这种做法是(CDE)。
A.工作者破坏了案主夫妻感情 B.工作者破坏了与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
C.工作者破坏了有害的家庭结构 D.工作者破坏了夫妻次系统的病态结构
E.工作者下一步可以帮助家庭调整不恰当的权力架构
20、小玲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发现她最近一段时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其他小伙伴也不一起玩。一次,班主任发现她的身上有多处淤青,而且在学校门口看到来接小玲放学的爸爸在打她。于是班主任找到社会工作者小雨,希望他介入此案。如果你是小雨,你会如何介入?(CDE)
A.对小玲的父亲进行训诫,并报案
B.独自把小玲带到安全的地方进行保护
C.处理小玲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
D.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学校对小玲及其父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E.增强案主力量,处理父亲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
三、判断题
1、结案后社会工作者不能再和案主有联系。(×)
2、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单向性是指工作者必须向案主提供帮助,案主则不必如此。(√)
3、个案工作者能给案主提供解决问题的标准方法或程序。(×)
4、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意愿和价值判断不采用否定、责备、拒斥的态度。(√)
5、正向移情可以加强个案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
6、在服务计划实施时必须以计划和工作协议为基础,不能作任何变动。(√)
7、人本治疗模式中,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怀意味着关怀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8、案主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会影响个案工作的效果。(√)
9、罗杰斯强调工作者在治疗中的主角地位。(×)
8、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
10、社会工作者应该关心案主的问题,并为案主的问题感到悲伤难过。(×)
11、在运用现实治疗法时,如果案主主动希望个案工作者放弃努力时,工作者应该尊重案主意见。(×)
12、同感只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即可。(×)
13、理性情绪治法认为人的消极情绪来自于自卑心理。(×)
14、如果案主已经被机构接受为服务对象,就不能再转介。(×)
15、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赞赏的技术时,可以非常具体,也可以模糊抽象。(×)
16、环境布置、安排,不仅使双方感受到舒适,更重要的是传达“安全”和“尊重”的讯息。(√)
17、干预主要通过工作者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技术、个人的生活经验、对案主持有的理解作客观分析使其从中受益的过程。(√)
18、萨提亚认为过时的家庭规则不具备传染性。(×)
19、接纳就是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意愿和价值判断持赞同态度。(×)
20、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突出了认知的重要作用。(√)
21、社会工作者小张在服务过程中得知服务对象王某遭受丈夫的虐待,身心受到严重损害。小张于是劝导王某与丈夫离婚。(×)
22、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是一种互助的关系。(×)
23、人本治疗模式更易于被各国及社会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案工作者和案主接受。(√)
24、会谈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进行资料收集。(√)
25、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限于生活贫穷或犯有罪行的个人和家庭。(×)
26、同感的反应时间越长越好。(×)
27、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采用引导性、间接式方法来协助案主找出非理性信念。(×)
28、一位妻子总是在众人面前数落丈夫没有用,如果你是工作者,打算利用结构家庭治疗法,这时可以采取感觉冲击的办法改善这种情况。(√)
29、满灌治疗就是让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
30、个案工作者作为支持和可依赖的人,在整个个案过程中可以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31、在非参与观察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案主的活动。(√)
32、“人在情景中”认为人可以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
33、罗杰斯的人性观是绝对积极和乐观的。(√)
34、人本治疗模式特别适用人际关系欠佳、自我形象不好以及缺乏自信心的个案辅导工作。(√)
四、简答题
1、简述人本治疗模式中自我概念的含义。
2、简述个案工作中制定目标的步骤。个案工作中制定目标的步骤为:
1.个案工作者重新审视案主的问题。个案工作者与案主最初会谈,案主一般都会针对自己的问题作一番陈述。随着双方专业关系的逐步建立,个案工作者和案主能够对案主的个人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2.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困难。通常某一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个案工作者需要对造成问题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找出各种因素、困难之间的关系。
3.协助案主拟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个案工作者和案主拟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时可以灵活使用直接法和间接法。4.协助案主明确工作目标。案主对目标成清晰的认识后,会更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
3、简述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
4、简述结构家庭治疗法中家庭系统的基本思想。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中家庭系统的基本思想包括:
第一,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结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具体交往过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的结构,单独了解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并不能真正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方式。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纯的。家庭系统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的任何言行,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每一个成员,家庭系统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予以适当的重视。
第三,注重家庭成员目前的交往方式。家庭作为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系统,其内部也在不断调节和变化。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不必追溯以往的交往方式,而应重点关注家庭成员目前的交往方式。
5、简述萨提亚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认识。
萨提亚认为个案工作者的品质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萨提亚的治疗模式中,不太强调个案工作者的技巧,而是注重其个人品质是治疗效果的影响。萨提亚认为,个案工作者接受技巧训练的过程也是其个人品质成长的过程。萨提亚认为,个案工作者必须说话坦诚,态度富有弹性,感觉敏锐并勇于尝试;必须相信人有改变的可能,并且尊重人的尊严,对案主及家庭应全身心地投入。萨提亚认为治疗效果只有通过个案工作者“使用自己”才能产生。一个合格的个案工作者必须不断追求成长,使自己更成熟,更充满人性,从而有能力去看见、听见、理解他们所遇到的人,并创造条件让案主可以听见、看见并理解他人。
6、简述个案工作者现实性反应的来源。
个案工作者的现实性反应出现在服务过程中,大约有四种情况:
第一,来自于人性的弱点。如难免会批评案主;表现出个人优越感;面对迷人的异性案主,个案工作者难免心动等。
第二,来自案主及其问题。如对年轻的案主表现出比较有信心的样子,而对年长的案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案主,会感到有心理压力和缺乏信心;案主的问题极为复杂,不好处理;面对有自杀行为的案主及有暴力犯罪记录的案主,产生紧张焦虑大的情绪,甚至感到恐慌无助或想要逃避。有时案主的敌意和抗拒,甚至攻击性的行为,都会让个案工作者感到焦虑、挫折和担心。
第三,来自于工作环境。如会谈空气不好、会谈室外过分嘈杂、工作负担太重而身体感到疲惫或有急事待完成,都会使个案工作者不易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去倾听案主的叙述,有时也会出现因工作太忙而忘记履行诺言或迟赴约会等。
第四,来自于个人与生活环境。如睡眠不足、生病、亲人过世或住院、个案工作者即将结婚,或环境中有其他压力来源出现,都会使个案工作者身心疲惫或无法专心协助案主处理问题。
7、简述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从解决的问题来看,心理治疗与辅导主攻的是“心病”,追求的是心理健康。个案工作常处理的是个人的社会性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越轨、学校生活适应等问题。
2)从知识背景看,生理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是心理治疗与辅导工作的主要知识基础。个案工作处理的是个人社会功能发挥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则是环境方面阻碍个人正常发挥社会功能的因素。个案工作必须拥有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等学科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行为与人际关系调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丰富的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3)从工作手法看,心理辅导强调的是“攻心”术,“心病要用心药医”。个案工作除挖掘个人潜能,让个人做调适外,还强调调动个人之外的组织和社区资源来解决问题。
4)从工作关系看,在我国心理辅导与治疗员在与当事人的关系中多充当权威人物,以专家的身份面对当事人,他对当事人负有专业责任。而个案工作员则强调与当事人保持平等的、工作伙伴关系。
8、简述自我暴露干预技术目的。
9、简述具有“自我实现”的人的主要特征。1.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2.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3.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自然。
4.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益。5.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6.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7.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8.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之一员。10.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11.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12.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13.带有哲理气质,有幽默感。14.有创见,不墨守成规。15.对世俗不轻易苟同。
16.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10、简述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
1、个案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由于个案工作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每个人或家庭之间都有差异,而个人或家庭问题的缘故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2、个案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个案工作不只是爱心、奉献或付出体力、精力的慈善行为。个案工作以科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独特的工作形式和职业道德、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
3、个案工作本质上的助人自助性: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4、个案工作过程的系统性:个案工作特别重视探索案主的外在生活环境和内在心理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影响。
5、个案工作者与案主关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个案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并不是私人关系,而是一种职业关系。
五、分析题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非常强调专业技巧的运用,并且挖掘发展了许多精致的专业服务方法,这种丰富的技术方法确保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能够对不同情形之中的不同案主分别做出科学的分析。
问题:心理分析治疗模式主要采用哪些治疗方法,请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直接治疗的技术可以分成非反映沟通动力与反映沟通动力两种治疗方式。在非反映沟通动力治疗中,对于个案工作者提出的诊断与分析,案主只处于服从地位。在反映沟通动力治疗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个案工作者需要以各种技巧引导案主,使案主能够理解和分析自己的问题。
第二.间接治疗也叫环境技术。这种方法不是通过与案主直接会谈进行治疗,而是通过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运用环境技术进行沟通的形式有:个案工作者和关系人的沟通;案主和案主的沟通;关系人和案主的沟通。
2、某小区内有一位现年80岁的刘阿婆。刘阿婆一生养育了5个子女,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平时她跟独身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前年刘阿婆的小儿子因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刘阿婆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金生活的独居老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而刘阿婆的其他子女在照顾母亲的问题上相互推诿,谁都不肯承担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现在,年老多病的刘阿婆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有时烧一顿饭要吃好几天,有时烧不动就只有饿肚子。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分析刘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
2、针对刘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1、刘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年老多病,身边无人陪伴;缺乏精神慰藉;生活无人照料。
2、主要介入策略:
(1)与刘阿婆的5个子女进行联系,要求他们通过协商,确定照顾刘阿婆的实施方案:或将刘阿婆接到他们自己家中照顾;或轮流定期到刘阿婆的住处料理她的日常生活;或为刘阿婆请一个保姆料理日常生活;或将刘阿婆送入敬老院,实施院舍照顾。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实施法律监督,督促刘阿婆的子女切实负起照顾和赡养责任。
(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刘阿婆做检查治疗,或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医疗服务。
(3)组织社区志愿者经常上门看望李阿婆,与李阿婆聊天,加强精神慰藉。
3、资料:社会工作者小张接到社区工作站转来的案主王某,男,20岁,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平时沉默寡言、态度消极、行为缺乏理智,有较强的自卑感;思维怠惰,看问题角度相对较乐观,不考虑太多将来的问题。
王某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备受家人宠爱。但在四年前,父母离异母亲改嫁,案主与父亲一起生活。随后,其父外出打工后毫无音讯,留下案主与奶奶相依为命。不久,奶奶去世,案主开始独自生活。家中一贫如洗,连灶具也没有,案主每天只靠饼干和方便面充饥。平时会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泡网吧、玩游戏。
根据案主的情况分析,小张决定采取人本主义治疗模式进行辅导。
请回答:
1、人本治疗模式的基辅导本假设是什么?本案例中案主适合采用这种理论模式进行辅导吗?试分析之。
2、人本治疗模式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案例中王某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4、材料:小红自父母离异后随奶奶生活,因学习上缺乏家人的指导,成绩开始下滑,加上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小红变得越来越沉默。社会工作者小王接案,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了小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服务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法对小红进行了辅导。
问题: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采取哪些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并简要论述之。
第三篇:2018西南网院《家庭疗法》作业考试答案
2018西南网院《家庭疗法》作业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依恋的类型包括()
A.安全型
B.矛盾型
C.回避型
D.混乱型
本题参考答案: B C D
2、主要的家庭子系统包括()
A.夫妻子系统
B.亲子子系统
C.手足子系统
D.父子子系统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3、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扩展家庭
C.联合家庭
D.核心家庭 本题参考答案: B
4、爱情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A.性爱
B.情感
C.理想
D.责任
E.经济基础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D
5、婚姻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A.从生理角度,婚姻能保证亲密合法的性关系,保证人类种族的繁衍以及为下一代提供健康正常的成长环境
B.从心理角度,婚姻满足了人的爱情需求和归属感
C.从经济角度,婚姻后夫妻双方共同劳动、分工协作,能为双方提供更多的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须的均衡饮食
D.从社会角度,婚姻能获得社会上和法律上的承认,并且意味着两个人的共同体和社会之间产生了互动关系
E.从健康角度,婚姻能使双方身心健康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D
6、三角关系的后果包括()。
A.稳定的二人关系因为第三者的加入而动摇
B.稳定的二人关系因为第三者的离开而动摇
C.不稳定的二人关系通过第三者的加入变的稳定
D.通过去除第三者,不稳定的二人关系变得稳定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D
7、不同学者对婚姻的分类不同。其中一种分类认为最糟糕的婚姻是()
A.人格特质相同,情趣志趣相同
B.人格互补,情趣志趣不同
C.人格相同,情趣志趣不同
D.人格互补,情趣志趣相同 本题参考答案: C
8、以下哪些行为有利于婚姻经营()
A.学会沟通
B.善于珍惜
C.接纳与包容
D.学会给予 E.相互疼爱
F.尊重对方
G.相互欣赏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D E F G
9、以下哪些现象不属于认知歪曲()
A.任意推论
B.合理化
C.过度概括
D.精确加工 本题参考答案: B D
10、家庭权力反映家庭的权力中心。家庭权力结构不包括()
A.工具权威型
B.传统权威型
C.分享权威型
D.感情权威型
E.完全民主型 本题参考答案: E
11、两种特殊的家庭生命周期指的是()
A.婚姻阶段
B.生命晚期阶段
C.单身成人
D.同性恋 本题参考答案: C D
12、以下哪些现象不属于认知歪曲()
A.任意推论
B.合理化
C.过度概括
D.精确加工 本题参考答案: B D
13、自我分化不包括()
A.人格的分化
B.理智与情感的分化
C.动作与思维的分化
D.自我与他人的分化 本题参考答案: A C
14、不符合理想的家庭界限是()
A.缠结的B.清晰的C.等级失调的D.疏离的
本题参考答案: A C D
15、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所组成的家庭模式。也包括父或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孩子所组成的家庭,一对夫妇同其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
A.主干家庭
B.扩展家庭
C.联合家庭
D.核心家庭 本题参考答案: A
16、不同学者对婚姻的分类不同。其中一种分类认为()符合自然,但会有分歧。
A.人格特质相同,情趣志趣相同
B.人格互补,情趣志趣不同
C.人格相同,情趣志趣不同
D.人格互补,情趣志趣相同 本题参考答案: B
17、功能不良的家庭结构模式包括()
A.疏离的B.缠结的C.清晰的D.等级失调的 本题参考答案: A B D
18、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所组成的家庭模式。也包括父或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孩子所组成的家庭,一对夫妇同其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
A.主干家庭
B.扩展家庭 C.联合家庭
D.核心家庭 本题参考答案: A
(二)判断题
19、三角关系的起因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孩子作为第三者被卷入而成为父母问题的一部分。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0、联合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1、夫妻双方都利用孩子来缓冲他们之间的压力,这种迂回转移有利于缓解夫妻矛盾。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2、三角化是一种功能失调性的结盟,起因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孩子作为第三者被卷入而成为父母问题的一部分。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3、人格相同,情趣志趣不同——这是最糟糕的婚姻。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4、夫妻关系中的负性情绪并非只是由于一方的不良行为或其他生活事件导致的,而是与配偶中的一方或者两方所持有的非理性信念有关。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5、夫妻关系中的负性情绪只是由于一方的不良行为或其他生活事件导致的。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6、人格互补,情趣志趣不同——这是最完美的婚姻。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7、过度依赖或过度关心是疏离型家庭结构的典型现象。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8、离开家庭,减少和家人的联系,独自闯荡并不能达到与原生家庭成功分化的目的。A.√ B.×
本题参考答案: √
29、等级失调型家庭的成员彼此间的人际距离较远,以至在成员需要帮助时,家庭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支持。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0、核心家庭是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1、迂回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夫妻矛盾的同时对孩子会产生伤害。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2、理想的家庭界限是清晰的界限。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3、当感到家庭焦虑时,通过远离家庭,可以通过自我分化水平。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4、孩子形成的人格特质与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相关。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5、“孩子变成了家庭最高领导人”是等级失调型家庭的家庭结构模式。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6、门当户对是过时了的婚姻观。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7、最佳的家庭沟通方式是讨好型沟通,即这类型的人无条件迁就对方,从而让对方发展出尊重他人的习惯。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8、情感阻断是自我分化良好的表现。A.√ B.×
本题参考答案: ×
39、最佳的家庭沟通方式是计算机型沟通,即这类型的人说话真诚,让对方感到舒服安全,受到尊重。A.√ B.×
本题参考答案: ×
40、人格互补,情趣志趣不同——这是最糟糕的婚姻; A.√ B.×
本题参考答案: ×
41、随着孩子的诞生,产生了亲子子系统。亲子子系统对夫妻子系统的稳定起到绝对积极的作用。A.√ B.×
本题参考答案: ×
42、核心家庭是指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所组成的家庭模式 A.√ B.×
本题参考答案: ×
43、三角化是一种功能失调性的结盟,即父母双方都要求孩子与自己结盟来反对另一方。A.√ B.×
本题参考答案: √
44、人格特质相同,情趣志趣相同的婚姻违背了自然。A.√ B.×
本题参考答案: √
45、“缠结的母亲和疏离的父亲”是疏离型的家庭结构模式 A.√ B.×
本题参考答案: ×
(三)解释题
46、手足位置 本题参考答案:
孩子形成的人格特质与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无关。
47、去三角化 本题参考答案:
为了改变家庭中最重要的三角关系(通常为卷入夫妻双方的三角),治疗师创建新的三角的同时避免被卷入那个三角,即要保持与来访者夫妻的联系,不偏袒任何一方,治疗师的表现就成功地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如何脱离三角关系的榜样,家庭成员就可以开始去三角化的过程,进而发展出自我分化,并将深入持久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
48、联合家庭 本题参考答案:
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
(四)叙述题
49、请简述什么是结盟及其功能失调的结盟类型。本题参考答案:
结盟:结盟是一种家庭成员彼此间产生的情感或心理联结。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里存在三种功能失调性的结盟:
(1)三角化:指一种特殊的结盟,即父母双方都要求孩子与自己结盟来反对另一方。这种情况下,无论孩子支持哪一方,另一方都会把结盟看作是一次攻击和背叛。孩子处于一种无法获胜的境地,怎么做都是输。三角关系的起因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孩子作为第三者被卷入而成为父母问题的一部分。
(2)迂回转移:是一种夫妻双方都利用孩子来缓冲他们之间的压力,以维持夫妻子系统处于一种虚幻的和谐中。通常夫妻俩以处理孩子教养方面的问题为借口,来迂回转移或掩藏他们夫妻之间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呈现攻击孩子的形式,认定孩子不好,是家庭问题的根源。相反,也有父母会认定孩子是体弱多病的,需要父母来保护。这种孩子常常被家庭作为问题孩子而呈现在治疗室里。迂回转移冲突虽然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但使孩子成为牺牲品。
(3)跨代联盟:指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紧密联合,形成一个长期的固定跨代联盟来反对另一方,并成为家庭日常运作模式的一个主导方式。跨代联盟实质上就是形成了一种三角化的结构。
如果代际界限不够清晰,祖父母也会介入,从而使孩子能够行使父母的功能。结盟必须运行适当,否则个体将越过代际界限。这种情况在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也会突显出来。
50、请简述三种不同的家庭界限 本题参考答案:
a)清晰的界限给了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既有“我”的独立感,同时又有“我们”的归属感。它容许子系统的成员在不受到错误的干扰下独立执行其功能,又容许他们与外界进行接触。
b)僵化的界限则使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人际距离很大,关系显得较为疏离。在僵化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世界是明显地相互独立的,两个子系统的成员都不愿意或都不能进入彼此的世界。由于父母与孩子在需要时不能改变或越过子系统的界限,虽然成员的独立性保持了,但彼此的感情交流通常很缺乏。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可能比较独立,但代价是孤独,缺乏忠诚和归属感;
c)松散的界限很容易被其他人侵入,而使得家庭成员过分地关心和陷入彼此的生活中,常常导致相互缠结的困境。在缠结型的家庭里,父母很容易接近,孩子过于依附父母,家庭成员虽然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但却是以牺牲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为代价的,孩子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时,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明确的辈分区别,成人和孩子很容易互换角色,孩子可以表现得像大人一样,对父母的管教不服从。
51、请简述什么是隐喻及其作用 本题参考答案:
隐喻是一种借用一些概念或言语,间接或含蓄的表达某些家庭成员没有意识到或不愿面对的问题的一种技巧。使用隐喻的好处是,治疗师既挑战了家庭成员,又不会使他们过于防范,从而容易被家庭接受或产生顿悟。
52、请简述什么是依恋及其类型。本题参考答案:
指个体与一个或多个重要人物的内在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使他们在时空上联结在一起。
53、简述家庭沟通的功能 本题参考答案:
家庭沟通的功能是:
1、促进、分享感情。家庭成员之间在有效的家庭沟通时,无疑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
2、共享经验和看法。家庭沟通还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共享经验,传递对人对事的看法。
3、强化及扩充视野。由于家庭沟通共享经验和看法,作为间接经验可以强化和扩充家庭成员的视野。
4、获得所需资料。
54、从家庭所处不同的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自己家庭当时的状况及其对自身成长的影响。本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这七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
1)家庭准备期——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1~5年。
男性在成年早期渴望被证明或认可。特点是:独立、渴望展示自己的力量、冒险、酗酒、喜欢打斗、约会及向女性展示其性魅力等。家庭治疗中,与年轻男性及家人开诚布公地讨论这些问题将会非常有效。怀着一种失败感和无用感结束这个阶段,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充满耻辱感。女性的成年早期并不早早切断与原来家庭的联系。他们可能会屈从于对方的压力。
2)家庭形成期——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
婚姻本身——在家庭生命周期的转变中,婚姻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方面。
恋爱关系意味着亲密关系,而婚姻关系则意味着亲密和融合。融合的感觉存在性别差异,婚后调整自我,传统的女性在结婚后认为牺牲自我或“失去自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男性往往不能接受这样的融合。男性要求婚姻对方以顺从他们的意愿的方式达到融合,女性则通过放弃自我、放弃梦想和自己的想法达到融合。在夫妻治疗中,要帮助男性学习一种新的夫妻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和互动的关系,要求男性尊重他们的妻子独立的身份。
常见问题
男性失去性兴趣时,过去家庭治疗师总会怀疑他是否有外遇,但现在应该询问妻子近期是否有收入或职位上的改变;如果妻子对性生活失去兴趣,也要询问同样的问题。
在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女性在婚后会更亲近(至少不是疏远),而男性则会疏远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建立新家庭上)。
3)家庭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开始,至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结束,家庭人数呈上升趋势,这段时间约为4~5年。
在这个家庭生命周期的转变中,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改变。
对增加孩子,人们常常以一种乐观和浪漫的眼光来看待这一事件,产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减少对这个生命周期的转变的期待更有助于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增加了一个新生命导致家庭成员关系的转变。
首先,结果可能有三种:促进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维持原样或夫妻关系受损。
第二,第一个子孙或孙女的诞生也诞生了新的祖父母。新上任的祖父母也要度过这种角色的转变,他们可能意识不到作为长辈和作为父母一样有多种方式,要求家庭成员之间有充分的沟通。对新诞生的生命过多的干预或干脆不介入都会产生家庭矛盾。
照料孩子所耗费的家庭精力是惊人的。由高质量专业机构照料的孩子在智力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更为优秀。家庭治疗师应帮助他们意识到,照料孩子是家长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母亲的问题。
“工作——家庭”的两难选择。无奈情况下的妥协或选择导致了不理想的结果,可能使母亲产生焦虑,还可能对丈夫有抱怨。即使双方均在外工作,大部分家务负担均落到了女性身上。曾有保守派人士提出女性应留守家庭,然而研究发现双职工的夫妇更为健康、快乐。
最需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家务分担中不平等,工作地点不能改变,夫妻双方都需要延长工作时间。
家庭治疗师应让你的病人或顾客认识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夫妻双方努力解决。要建立适当的解决问题的目标,要利用你的顾客所在团体的政策来解决问题。
恋爱时期就建立起来平等关系倒退到“男主外,女主内”。丈夫成了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使得丈夫具有家庭事务的决定权,而妻子不得不放弃平等的决策权。这进一步导致妻子的抱怨,而丈夫也觉得自己委屈,觉得自己的劳动不被承认。
经济上不平衡造成权力的不平等,很多问题也随之涌现出来。家庭治疗师应该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家庭纠纷的原因在于权力的不平等,不纠缠于来访者烦乱的叙述。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有明确的分工,父亲扮演“理想主义者”的角色,为孩子踏入外部世界做准备;母亲扮演“实用主义者”角色,完成日常生活的教育。但这种分工存在巨大隐患,可能出现“无所不知的父亲”、“愤怒的母亲”、“淘气的孩子”。家庭治疗师应帮助父母找出双方都赞同的实用的途径。父母其中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最好不要直接插手,应该是私下讨论解决。
4)家庭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参加工作,为家庭稳定期,时间一般在5~15年。这个时期家庭人口不再增加,人缘相对稳定;孩子出于接受教育、抚育阶段。这个时期,很可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容易产生生活压力而导致健康危机。
表现为青少年身体开始发育成熟,而父母已逾不惑之年,祖父母即将进入老龄;同时,与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相适应,家庭结构和模式也要进行重大的适应和调整。
身体的变化:诱人的身材和美丽的容貌是女孩的压力,强壮的体格、善于运动是男孩的压力。像厌食症、贪食症等行为不良性疾病。体验到性的懵懂,对自己成熟的性征感到尴尬。性的变化对女孩造成的冲击明显大于男孩。
情感的变化:情绪多变和易怒,青少年的情感反应往往同事件本身并不匹配。摆脱孩子气的行为方式,转变和父母的关系(从小孩和成人间的关系转变到成人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想父母照顾他们,但又嫌父母烦。男孩和女孩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建立友谊的模式,女孩子们喜欢彼此在电话中聊个不停,并且更为在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她们将精力大多花费在处理关系上,更换朋友的频率比男孩子们高得多。男孩子们建立友谊的方式通过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且彼此之间的友谊更为持久。
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解决方式往往重演了父母原生家庭的模式。家长们应准备好放手,但仍然要子女保持联结的关系,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其知道和保护。尽管他们可能在青春期就已经承担了成人角色,但他们的情感仍尚未成熟。
青少年相关的行为问题,下面具体描述三种干预措施。
重塑父母和青春期子女的关系。之前和自己的父母未能解决的问题又再次出现时,应关注父母原生家庭中的类似问题,这对指导青少年子女同自己的父母解决一些问题很有帮助。缺乏延伸家庭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会给家庭如何应对青春期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仅仅依靠核心家庭,容易使得系统过载,并且使得矛盾逐渐升温。
加强父母之间的联系。在教育青春期子女的问题上都应达成一致意见。允许并鼓励青少年参与家庭决策过程,但父母应在最终把握好分寸并且最终做出恰当决定,这样青少年的发展会更顺利。如果父母共同商量、加强联系,能够自控而且有包容心,他们的孩子就会有独立、有责任和维护自己的婚姻关系,更有助于这个时期的家庭平稳过渡。相反,如果父母意见不统一,其中一方和孩子站在了一起共同反对另一方,问题会变得很复杂,多方受到伤害。
建立社区支持。建立家长和教师,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其目的是加强原有的家庭支持系统,减少家庭在当今社会中的孤立感。社会政治环境及其对家庭造成的影响也十分关键。
5)家庭萎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家庭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为家庭萎缩期,时间一般为5~8年。这个时期人口在减少,夫妻岁数大概在50岁左右。
6)家庭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家庭到夫妻双方一方亡故为止。
指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需要过多的介入他们的生活,经过忙碌而忧虑的养育子女阶段,中年夫妻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恋爱阶段或新婚阶段。
a)一般特点
与仍然和子女住在一起的同龄人相比,空巢中年夫妇生活幸福程度更高;与经历空巢的成年人相比,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或从未有过子女的成年人抑郁水平更高。
对子女离开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这个事件,女性适应得更好。
中年阶段的大多数男性觉得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和家庭成员接触的兴趣都有所增强。
b)常见问题
寿命延长,中年阶段产生(45-65);
家庭规模减小前提下的中年阶段;
死亡意识----看待生命周期的角度变了:从用已经活了几年来衡量生命到用还剩多久来判断自己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对中年阶段的影响:富裕阶层---可以是黄金时期,经济缺乏保障的人们却相反。故有人提出中年危机是一种只发生在中下阶级中的文化现象。
7)家庭解体期——从夫妻双方一方亡故到另一方亡故,也成寡居期或鳏居期。当最后一个成员身故时,家庭宣布完全消失。这个时间通常会很长,20年,30年,也许还会更长。“老年早期”的人群(指65岁至85岁的人群),能获得的经济来源减少,但仍要照顾他们“老年晚期”的父母(指超过85岁,最易遭受疾病和残疾困扰的人群),治疗师们对“家庭”的观念应该扩展至一个更长且更多样化的生命周期,应针对具体对象而制定个体化的措施,而不是千篇一律。
医学研究表明虔诚的信念、祈祷和宗教仪式能够通过引发情绪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和疾病的治愈。
a)退休
对男性来说,退休意味着工作、能力和社会关系的丧失(这些是传统文化中男性自我认同和自尊最主要的来源)。退休意味着经济支柱角色的丧失,收入的减少,增加了男性的无助感、年华流逝感以及孤独感。退休的成功的适应包括:价值和目标的重新定位,精力和关系的重新定向。
退休所带来的社会地位曾经因为多次工作调动而离开亲属或者社交圈子的夫妇适应起来会更加困难。丈夫退休在家庭中地位的重新树立,试图掌管家庭的一切事物,妻子便会有被取代的感觉。丈夫在退休后对家庭事务不闻不问,也会引发妻子不悦。这需要反复沟通,商量,重新定位。
b)辈分的升高
它满足了人们通过养育后代达成永生的愿望,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死亡;
成为祖父母会唤醒有关养育孩子经历,增进代际之间的联系,可以鼓励老年人成为儿童看护中心的志愿者。
c)寡居老人
寡居阶段要做的事有:克服哀伤和对未来的重新调整。要接受配偶死亡的事实。努力将注意力转向日常生活。治疗师要随时准备接受咨询。寡居老年人选择再婚,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子女的意见。
d)适合于老年期的治疗手段
基于复原能力的取向;
家庭生命回顾,晚年的很多问题都源于更早年的生活阶段;
展望未来;
暴露隐藏的信息。家庭治疗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促使老年人暴露其隐藏的信息,让他们有重新评估的机会
55、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常用技术? 本题参考答案:
结构式家庭治疗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治疗的行动而非理解,它用行动去改变家庭,而不是借由成员观念上的认识变化来造成改变。结构式家庭治疗以行为先于理解的原则为基础。
常用技术:
1)设置界限是治疗师在打破旧的系统平衡与重构新的结构时用到的技术。对于缠结型和疏离型家庭,治疗师需要分别对待。
2)打破平衡是指治疗师也可以利用他们的权威或力量,通过暂时性的支持冲入中的某一方来打破僵局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变家庭子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使现存的失调行为模式变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促进系统重新联盟以恢复正常的家庭功能。
3)强度也是打破平衡与重构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技术。治疗师利用它在家庭系统的不同地方制造压力,包括阻碍反复出现的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并引发冲突,使家庭在治疗师面前必须对这些情况做出反应和适应,以鼓励在更适合的子系统内建立新的同盟。它包括增加情感强度,对时间强化和重复主题三种技术。
4)重新框架是一种将某一显示问题放到一个新的情境中的治疗策略。目的就是把消极行为赋予积极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对发生的事件重新贴标签。
5)重构是帮助家庭重新安排他们的组织结构,即重建主导家庭互动的系统,促进家庭功能更有效的运作,并使每个家庭成员的发展最优化的一种治疗策略。
6)非言语干预技巧是指一大类借用距离、高矮、行为、动作等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的形象性语言技巧。这一方面避免了治疗师单纯说教的空洞,一方面也给使治疗过程充满活力和趣味,让家庭成员在轻松中获得领悟,察觉到他们习惯性行为背后的问题。
7)隐喻是一种借用一些概念或言语,间接或含蓄的表达某些家庭成员没有意识到或不愿面对的问题的一种技巧。使用隐喻的好处是,治疗师既挑战了家庭成员,又不会使他们过于防范,从而容易被家庭接受或产生顿悟。
56、试述为什么门当户对是中国几千年来最简单,最朴素的婚姻观。本题参考答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因为存在家庭问题的代际传递,家庭中出现问题不单单是父母或者孩子的原因,而是多代传承的结果。代际传递是指家庭的情感过程是通过多代传承的,严重的功能失调是一定程度的分化在代际间传递的结果。
又由于存在家庭图式,父母的信念影响着子女如何看待和解释各种生活事件,促进子女对世界的概念化感知,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的互动和沟通模式。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师认为一对夫妻把自己的图式和生活经验带到了婚姻关系中,并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从而形成了家庭的特征,此为家庭图式.这些概念都提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在选择结婚对象时,考察对方原生家庭的家庭互动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57、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哪些阶段?请简述家庭空巢期的特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家庭治疗某流派理论,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本题参考答案:
家庭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家庭到夫妻双方一方亡故为止。
指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需要过多的介入他们的生活,经过忙碌而忧虑的养育子女阶段,中年夫妻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恋爱阶段或新婚阶段。
a)一般特点
与仍然和子女住在一起的同龄人相比,空巢中年夫妇生活幸福程度更高;与经历空巢的成年人相比,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或从未有过子女的成年人抑郁水平更高。
对子女离开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这个事件,女性适应得更好。
中年阶段的大多数男性觉得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和家庭成员接触的兴趣都有所增强。
b)常见问题
寿命延长,中年阶段产生(45-65);
家庭规模减小前提下的中年阶段;
死亡意识----看待生命周期的角度变了:从用已经活了几年来衡量生命到用还剩多久来判断自己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对中年阶段的影响:富裕阶层---可以是黄金时期,经济缺乏保障的人们却相反。故有人提出中年危机是一种只发生在中下阶级中的文化现象。
58、请利用家庭结构与子系统、家庭界限与结盟等内容,对您的或您所熟悉的一个的家庭做出一个专业的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分析,评估您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及其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本题参考答案:
家庭子系统是家庭结构的组成部分,也称家庭次系统或亚系统,是由家庭中的个人,两人或更多一些人组成的家庭中的小集体。主要的三个家庭子系统包括:
1)夫妻子系统,由家庭里有婚姻关系的人组成的子系统,是一个家庭的基础,是家庭系统中等级最高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任何功能失调都必然影响到整个家庭。
2)亲子子系统,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关系联接,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3)手足子系统,当家庭中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孩子们的第一个同辈集体就形成了,他们组成了家庭中的手足子系统。对孩子来讲,加入到手足子系统中,可以使他们获得与同辈交往的经验,发展出妥协、合作、竞争与相互支持的模式。家庭界限是指个体、子系统或系统同外部环境分开的无形的边界线,是一种情感的屏障和距离。界限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子系统之间,家庭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间距离,用来决定谁是内部成员,谁是外人,谁能加入以及怎样加入的规则。三种界限及其特点:a)清晰的界限给了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既有“我”的独立感,同时又有“我们”的归属感。它容许子系统的成员在不受到错误的干扰下独立执行其功能,又容许他们与外界进行接触。b)僵化的界限则使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人际距离很大,关系显得较为疏离。在僵化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世界是明显地相互独立的,两个子系统的成员都不愿意或都不能进入彼此的世界。由于父母与孩子在需要时不能改变或越过子系统的界限,虽然成员的独立性保持了,但彼此的感情交流通常很缺乏。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可能比较独立,但代价是孤独,缺乏忠诚和归属感;c)松散的界限很容易被其他人侵入,而使得家庭成员过分地关心和陷入彼此的生活中,常常导致相互缠结的困境。在缠结型的家庭里,父母很容易接近,孩子过于依附父母,家庭成员虽然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但却是以牺牲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为代价的,孩子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时,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明确的辈分区别,成人和孩子很容易互换角色,孩子可以表现得像大人一样,对父母的管教不服从。结盟是一种家庭成员彼此间产生的情感或心理联结。家庭里存在三种功能失调的结盟:三角化、迂回转移和跨代联盟,其特点及其对家庭模式的影响分别总结如下:
(1)三角化:指一种特殊的结盟,即父母双方都要求孩子与自己结盟来反对另一方。这种情况下,无论孩子支持哪一方,另一方都会把结盟看作是一次攻击和背叛。孩子处于一种无法获胜的境地,怎么做都是输。三角关系的起因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孩子作为第三者被卷入而成为父母问题的一部分。
(2)迂回转移:是一种夫妻双方都利用孩子来缓冲他们之间的压力,以维持夫妻子系统处于一种虚幻的和谐中。通常夫妻俩以处理孩子教养方面的问题为借口,来迂回转移或掩藏他们夫妻之间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呈现攻击孩子的形式,认定孩子不好,是家庭问题的根源。相反,也有父母会认定孩子是体弱多病的,需要父母来保护。这种孩子常常被家庭作为问题孩子而呈现在治疗室里。迂回转移冲突虽然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但使孩子成为牺牲品。
(3)跨代联盟:指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紧密联合,形成一个长期的固定跨代联盟来反对另一方,并成为家庭日常运作模式的一个主导方式。跨代联盟实质上就是形成了一种三角化的结构。
如果代际界限不够清晰,祖父母也会介入,从而使孩子能够行使父母的功能。结盟必须运行适当,否则个体将越过代际界限。这种情况在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也会突显出来。
59、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哪些阶段?请简述家庭扩展期的特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家庭治疗某流派理论,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本题参考答案:
家庭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开始,至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结束,家庭人数呈上升趋势,这段时间约为4~5年。
在这个家庭生命周期的转变中,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改变。
对增加孩子,人们常常以一种乐观和浪漫的眼光来看待这一事件,产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减少对这个生命周期的转变的期待更有助于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增加了一个新生命导致家庭成员关系的转变。
首先,结果可能有三种:促进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维持原样或夫妻关系受损。
第二,第一个子孙或孙女的诞生也诞生了新的祖父母。新上任的祖父母也要度过这种角色的转变,他们可能意识不到作为长辈和作为父母一样有多种方式,要求家庭成员之间有充分的沟通。对新诞生的生命过多的干预或干脆不介入都会产生家庭矛盾。
照料孩子所耗费的家庭精力是惊人的。由高质量专业机构照料的孩子在智力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更为优秀。家庭治疗师应帮助他们意识到,照料孩子是家长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母亲的问题。
“工作——家庭”的两难选择。无奈情况下的妥协或选择导致了不理想的结果,可能使母亲产生焦虑,还可能对丈夫有抱怨。即使双方均在外工作,大部分家务负担均落到了女性身上。曾有保守派人士提出女性应留守家庭,然而研究发现双职工的夫妇更为健康、快乐。
最需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家务分担中不平等,工作地点不能改变,夫妻双方都需要延长工作时间。
家庭治疗师应让你的病人或顾客认识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夫妻双方努力解决。要建立适当的解决问题的目标,要利用你的顾客所在团体的政策来解决问题。
恋爱时期就建立起来平等关系倒退到“男主外,女主内”。丈夫成了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使得丈夫具有家庭事务的决定权,而妻子不得不放弃平等的决策权。这进一步导致妻子的抱怨,而丈夫也觉得自己委屈,觉得自己的劳动不被承认。
经济上不平衡造成权力的不平等,很多问题也随之涌现出来。家庭治疗师应该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家庭纠纷的原因在于权力的不平等,不纠缠于来访者烦乱的叙述。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有明确的分工,父亲扮演“理想主义者”的角色,为孩子踏入外部世界做准备;母亲扮演“实用主义者”角色,完成日常生活的教育。但这种分工存在巨大隐患,可能出现“无所不知的父亲”、“愤怒的母亲”、“淘气的孩子”。家庭治疗师应帮助父母找出双方都赞同的实用的途径。父母其中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最好不要直接插手,应该是私下讨论解决。
60、请论述婚姻经营的艺术 本题参考答案:
经营婚姻的艺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学会沟通,有效的沟通能促进感情的交流,信息的沟通。
b)更要善于珍惜
c)要学会接纳与包容
d)学会给予
e)相互疼爱: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最好不要以为你遇到一位“只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的纯粹性父亲型男人或者纯粹母亲型的女人。
f)尊重对方
g)相互欣赏:努力使自己被对方欣赏和努力去欣赏对方
第四篇: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社会工作者工: 社会工作者工: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年龄:55 岁 社工姓名:马恒珠
二、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 来源:残联专委(阿芳)介绍 接案原因:案主有家庭困扰
三、个案背景 案主三级肢体残疾,左脚因淋巴发炎没有及时治疗而致残。初中文凭,能用普通话与社 工交流。案主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案主和女儿的关系较好,女儿过节的时候有时会来看案 主。案主与妻子分居已有两年,分居有三大原因: 1.案主有打麻将的习惯,类似赌博。2.案主被谣言找小姐,妻子听信谣言,不能原谅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如此背叛。
来源:考试大 来源:考试大
3.案主拖欠工人工资,引发案主与妻子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案主儿子将案主踢伤。案主 自尊心强,分居到与社工接触之前,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他提到去年春节他妻子居然打电 话叫他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他感觉妻子是可怜他,他狠狠的拒绝了,从此不再联络,偶尔碰 面面也不说话。案主人际关系不错,常和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 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中,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 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 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 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
3、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应重视个案过程,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 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案主愿意放下自己承认自己在分居情况中负有的主要责任。
采集者退散
3、案主信任社工,愿意一起探讨达到目标的路径,并积极采取行动。
4、案主身体尚健康,有远见,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提高。
5、案主宽容儿子犯的错,重亲情,知恩图报。
(三)案主的劣势:
1、性情急躁,希望尽快的看到成效;
2、对残疾的认知有偏差,认为残疾等同与残废;
3、案主自尊心强,不敢承受失败,有时看到有可能失败时就立即放弃。
本文来源:考试大 网 来源:考试大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 活。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活。
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我是个残废的人,什么也做不了”的话语。并把妻儿离开他归因为他残疾而又不能赚大钱。
3.案主担忧晚年生活一个人太困难,在交谈中多次提到,一个人住哪天病死了臭了都没有人知道。
五、协议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介入总目标:案主与家人有联系,可以彼此串门。
(二)过程目标:
1、约定一周会谈一次,在会谈中做出改善或改变等有效行动的决定,并采取行动。
2、走访案主生活的社区,与案主的妻子及儿子或者女儿交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模式。来源:
3、提供中老年人人常生活饮食和作息注意事项,或者促使案主改变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陋习。
4、了解案主的兴趣爱好,共同发现丰富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六、服务记录和过程评估
4月11日,14:30-16:30首次见面,地点:案主朋友家里,以会谈的形式了解到案主基本资料,案主三级肢体残疾,抱怨残疾让他一事无成,被妻子遗弃。社工主要用倾听,同理心,以及反映感受、收集资料,鼓励案主改变不良境况,促使其成为服务对象。评估案主的主要需求是提升自信心,改善对生活的消极看法。
4月22日,14:30-16:00正式接案。见面地点案主家里,社工收集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小常识,提供给案主。社工用对质、摘要、澄清等技巧了解到案主关于家庭矛盾的更多信息,案主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表示出担心。评估案主孤独和担心晚年生活的问题均与他现在的分居生活相关,所以首要目标是改善案主与家人的矛盾,使案主重新获得家人的照顾。和案主约定下次见面,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4月28日,介入。15:00-16:30公明福利院面谈。共同确定服务目标是“案主和妻子可以经常联系,偶尔可以串门”。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和案主遵守以下原则:
(1)主动争取实现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2)真诚,不说慌。
(3)有疑问要提出来,尽量不要猜疑,相信彼此。
(4)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自己,宽容他人。
(5)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坦然自处。社工了解到案主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基本是由案主犯错或者妻子对他的误解引起的:
1、赌博;
2、被谣言找小姐;
3、拖欠工人工资被告,与妻子吵架时被儿子踢伤。与案主一起探讨打麻将与赌博的关系,使案主从他妻子的角度理解到妻子的认识是“麻将等同与赌博”。了解案主“找小姐”事件的具体过程,让案主换位思考妻子听到这样小心的悲痛心情,令案主体会妻子不肯相信和原谅他的原
因的情景,尤其使案主明白自己曾经多么伤妻子的心。回顾拖欠工资事件,案主表示愿意原谅儿子打他的错,自己只想再好好和妻子过。案主与社工约定下次与案主的妻子面谈。5月8日,12:40-13:10电话辅导。案主电话告之妻子不接受家访。社工了解到妻子并没有拒绝,只是说找合适的时间,案主害怕被拒绝,而自己提出“不见就算了”并与妻子争执,认为妻子不给面子,不理解他的用心。社工运用自我披露,对质,等技巧与案主一起分析他们争吵的原因,案主认识到自己的语气和态度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求别人就范。表示以后再和妻子联系尽量和蔼些。案主的意愿没有被满足,显得沮丧。社工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增权,与案主一起发现案主的优势,强化案主:肯放下自己承认错误;主动做出改变;坚持(两年来重来没有放弃过在一起的希望)等优势。
5月14日,13:25-13:501.准备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请案主明确社工应该和可以表达的内容。(1)表达案主希望与其太太和好的愿望,以次报答妻子曾经的恩情,说明平时电话的争吵是因为脾气不够好。(2)案主承认赌博的错误的做法,希望太太原谅他,他已经不赌了。(3)澄清谣言,案主真的没有找媛交。同时他表示先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询问他太太是否愿意接听社工的电话。2.社工向案主表明了自己案主自决原则并一起分析了他太太不愿接受电话拜访的原因主要是妻子误会社工的来意和目标。3.社工鼓励案主想其他的方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案主试图让女儿帮忙,女儿以不便插手父母关系为理由拒绝。案主受打击。4.短信进行辅导和增权。告诉案主事情的解决不是一两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肯定案主做的努力和成果。鼓励案主坚持给妻子打电话,慢慢的争取原谅。案主表示需要时间重新反思最近的工作和心情。
6月13日。8:00-9:00总结。案主主动提出结案,案主认为自己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想好好反思再前进,案主表示已经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更清楚自己曾经如何伤过家人的心。社工条理性的告诉案主他在这段时间案主的进步,并对这些进步进行强化,案主表示以后一定改变和妻子说话的不友好态度1.对以前做的所有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出几点进步:
(1)勇于放下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有错,并作出积极的补救努力。
(2)体会到自己曾经多么的伤妻子的心。
(3)信任他人,不封闭自己,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
(4)主动给妻子和女儿打了电话,不再被动的等待别人来照顾自己,并体会吃闭门羹的酸楚,从而明白以后打接电话语气要适当的转变。2预备结案。提醒案主关注身体健康,少喝酒。此外,针对案主提出先下时间较多,且有老年学校在公明的情况。鼓励案主到老年学校学习和交朋友。3.针对个案目标为达到的情况,真诚的告诉案主,社工认为努力并不是没有用,而是,暂时没有看见结果,如果案主以后想继续,社工愿意继续和他一起努力。现在尊重他的决定而暂时停下来。整个个案过程中,总体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实现了“(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2)令案主了解自己的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这些过程目标。在结案的时候社工还与案主一同探讨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社工从案主想接触更多的人以及后悔没有读大学的角度考虑,建议案主报读老年大学,案主表示愿意考虑并争取就读。考试大论坛
七、结案
7月4日,在公明福利院社工约案主最后一次见面,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填写《个人辅导服务意见收集表(个案评估/完结)》,并且了解案主生活近况。案主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表示称赞和感谢,认为自己清楚个案的目标,认为已经实现了目标。案主告诉社工,就在前几天,案主生病住院,案主打电话让妻子过来照顾自己,妻子照顾他,并在出院后为他
洗衣做饭,案主非常开心。案主表示,如果没有社工之前的与他分析他和妻子之间矛盾的过程,他很难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更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妻子求助。案主还说,社工在与他订立目标的时候担心表述不清楚而列了几个目标给作为参考,他在和他的妻子谈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效仿了社工的列举选择法,给妻子三个选择:1,离婚,分财产2,他不再住那栋楼,搬到老人院居住,3,他还是住在家里,但是妻子要和他常联系,他会经常去儿子家看孙子,并和他们住一段。妻子选择了第三个。当然在和妻子谈论这些选择之前他首先改变了对妻子颐指气使的态度。案主特别高兴自己现在能重新与妻子和好,特别感谢社工介入期间对他做的一切工作。
第五篇:学生家庭访问个案分析
学生家庭访问个案记载与分析
资料:
一(3)班,黄煜阳,八岁。家访目的:
黄煜阳同学平时上课还算认真,举手发言也算积极,但平时作业却不理想,字非但潦草,就连正确率也有待考量。因此,要去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家访后回忆实况记载:
在家比较怕爸爸,曾有次不乖,被爸爸打,爸爸还不慎打伤了他的眼睛。幸好只是皮外伤。
喜欢妈妈,但妈妈经常上班到很晚,因此不能常陪伴左右。而对于学业的监督工作则要交给目不识丁的奶奶,或者等妈妈稍晚回来再进行检查或监督。情况分析:
1、平时在家课后作业得不到妥善的监督,因此掌握知识也不够踏实。
2、黄煜阳性格上不太爱学习,因此主动性上就大打折扣,因此,这对于学习成绩的不稳定是直接原因。后续教育:
后来,妈妈来校与我深入交谈,黄煜阳也在身边,因此,我趁此机会告知他学习的重要性,他明白地点点头,后来相对很长时间内他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家长评价:
老师非常用心,也很关心我的孩子。以后我会加强对孩子的作业管理,配合学校教育,让孩子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