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唱歌跑调的原因及训练方法
唱歌跑调的原因及训练方法
1.如果你是一个音准很差的人,而且跟着琴唱谱子又找不到节拍的人,那么,你可以试着一边开着原唱一边拿出简谱出来唱。这样即可以练到音准,也可以练到节拍!而且,声音的位置跟着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觉、声音的位置。
2.每天至少要唱十首歌的歌谱。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音乐记忆。使你以后在看到谱子后,看谱速度会提高,记谱的旋律会快。而且不容易走调。
3.走调经常出现的原因:
A一般每个人天生下来的音准都还可以。但是要达到专业的音准,比如半半度,半半半度之间的音准有时候就会有些偏差。但是一般的人可能没经过专业训练是听不出来的。像这样的一些人,在小地方唱唱卡拉OK不需要去参加什么比赛、演出,在这里骗骗人还是可以的。
B但也有些人,唱歌的位置很高,音质也相当好。也经过了专业训练,可是,为什么却音准跑调得太历害了呢?这有几点原因:一是这个人太注重歌曲的情感,气息一旦过了头,或是顶不住就会出现音偏高或偏低。
二是这个人平时比较注重的是专业声乐唱歌的训练,而不去注重音准节拍的重要。所以,每次唱歌前从不唱谱,也会造成这种的差异。像这样的一类人,到最后是痛苦的,因为他/她可能可以达到专业的最高的境界,感情的最顶峰。可是因为唱歌基本的要素:音准、节拍、节奏没有达到,而浪费了一副好嗓子。
C还有一部份人,这些人平时可能从小就是学琴的,音准出奇的好,可是为什么一上台,就找不到音了呢?这有的是上台时太紧张,气息没有运用好,一般常见的上台跑调是因为一个空间、磁场、话筒的变化
而使选手们一般找不到自己平时的音色了。有的听不到伴奏,因为一般上台时可能下面的观众听得到很大的音乐,可是选手们听到的音响的声音是空的。这种空就好像伴奏的声音是一种遥远地方传来的打鼓那种空。一旦你用对了平时歌唱的方法才会与这种空融合。加上有些选手因为平时练声到高音是喊的,而在话筒里却传不出来。因为话筒里只传有穿透力的声音,相反,这种很空的穿透力声音可能只需要很轻很小的音量就可以传出来了。
所以,一个环境、物理、音质的变化也会使声音走调。这就需要选手们有丰富的演出上台与和音响的经验。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找到你的天籁之声。(还有就是去录音棚录音的时候这种走调的情况会更严重。
呼吸时那个阶段的气最适合唱歌,呼气阶段; 如何唱好高音部分,气往下沉; 最简单的唱歌准则,放松,享受
纠正唱歌跑调有方法
一、歌唱的呼吸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呼吸很浅,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气传”。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练习呼吸的方法 1.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2.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
3.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二、歌唱的共鸣
有了正确的呼吸后,便可以开口唱歌了。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我们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
1.歌唱的基本状态
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挤压喉头发声的,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
2.共鸣的位置
一般来说,演唱时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到中音、高音后,高位置共鸣腔比例逐渐加大,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
以上讲的都是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各位必须多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另外,通俗歌曲演唱还有许多表现韵味的技巧,如颤音、哭声、气声、挑音、噎音等等
唱歌练声法(9法)
唱歌最令人沮丧的事,莫过于走音。
一咪在手满以为唱它一回轻轻松松,谁知道没有人在场还可以算中规中矩。那晓得在众人面前唱歌,歌声会变了调,连呼吸都不受指挥。
好歌慢慢练,既然喜欢唱歌,「走音」这问题非要解决不可。
基本法第一条:练气,练气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松,然后一收一放,一次有声,一次光是呼吸,来回十多次后,唱一首喜欢的歌,唱时一定要口型如半月「 」。
(之二)话说经过第「一招」练声法,第「二招」应当粉墨登场。
方法━━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气,跟着微微乘着气息由 I 至 I 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气,快速而又畅通的亮声「呵」出音阶。
此法有助增加气量以及发声明亮。不过,有些练唱者共鸣较浅窄,可能经过有「动机」的锻炼发觉喉紧气速。如遇到这情形。请倒一杯温暖的白开水,……
诗曰:喝一口,拍拍胸口。继而用手按摩全颈及喉咙,如此这般,有助血液循环及开阔胸腔及口腔共鸣。
(之三)
话说「两招」过后,应该轮到第「三式」上场。请两手轻傍左右两边肋骨(腰上一点),然后吸气,在吸气时要感觉到两边肋骨横向扩张,手请仍保持原状,跟着收小腹把气呼出,呼气之时保持扩张两边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气。这「一式」的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强,同时亦提升人体张力。唱歌的首要条件是有声有气。好了,是否觉得胸口涨闷,甚至头重喉咙干涸?用一小茶匙红茶叶加些冰糖,重温上次所写的:「喝一口,拍拍胸口。」不过今回拍的地方范围多几处,连腹部亦拍拍它,对练声练气非常有效。
(之四)
第四式。眼望远方,咀吧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
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
既然开始了丹田发声,即是练习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请各位网友切记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废。
(之五)丹田发声是所有圆润、明亮、美的声音出发点。不过要达到声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尝。努力加油进入第五式━━
合咀“Hum”1 2 3 4 5 6 7 I 再从高声区“Hum”回起音点。练声时两旁肋骨微微向横扩张,声音要发自小腹直通达至鼻梁,而喉咙一定要放松。
目的:是发展鼻腔及口腔之间的共鸣。又是一句老话,温故知新。(之六)第六式,震音及弹跳音━━ 1.吸气,气要吸得深。
2.用唇打出 1 2 3 4 5 6 7 I 音阶,发声时,两边肋骨微扩张,小腹与双唇配合弹跳。3.咀巴张开成圆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弹跳,从 1 至 I。目的:练就一把有力及有弹性的歌喉。(之七)重点是练习咬字清楚。首先把发声部份调整,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
二.吸气要深,吸气时两旁肋骨向横扩张,目的是调节共鸣通顺。
三.放声吐出“开、齐、撮、合”四个字,原因━━开,是把口腔张大;齐,发出齿音;撮,让字音集中;而合的意义是锻炼唇音。
这是练习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请各位紧记各式练习。(之八)
有朋友问:「唱歌走音,高音不成,低音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开口难听,我该如何?」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现在就“走音”作题目。1.慢慢扩张“横膈膜”,深深吸气,支持着不要把气呼出。
2.支持的气息到了顶点,马上用手以快速节拍;拍拍胸口大声用不规则的“呵”音随气而“呵叫”。3.两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头部,力度要适中,目的是令头腔共鸣提升。
注意:这招非初学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来访客,敬请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点,后会有期。(之九)练习连音━━
首先吸气,吸气时两旁肋骨微张,气吸至七分满便可以,因为吸气太深,太满反为令人容易泄气。唱出FA音,由1---/2---/3---/4---/5---/6---/7---/i 再以MA音重复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气。
记着练音阶的时候,吸气呼气要安静,发声不要让声音震抖。目的:这一式是训练歌声的穿透力。
一连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练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练声练气练唱歌? 我用“暂别篇”这名字;是有用意的。「声音」是看不见的东西,要拥有一把好嗓子,要经过很多不同的训练方法,很多时不是依书而习,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因才施教,因生理条件而判断练声方法,是至理名言。
我这九式练声法,是献给各方朋友作为打好声底基础的歌唱良方。请各位朋友持之以恒,将每一式反覆练习,时间定然证明你们声音亮丽了。
唱歌,再不怕跑调!──用电脑校正唱歌的音高
2002-01-20文章作者:卢小旭刊登于2001年10月22日《电脑报》,进入作者Curepunk的主页 喜欢唱卡拉OK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在高手云集的歌厅里一展优美的歌喉,赢来一片赞叹的目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平时的刻苦声乐训练之外,临场的发挥、声音的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很多尴尬的局面。不仅不能很好的诠释歌曲的意境,甚至会出现唱歌技术上的声音跑调现象,着实让人难堪了一回!十分羡慕那些天籁之声的歌曲发烧天碟的效果,一气呵成的精彩演绎真 是给人行云流水的快感,让人深深的沉醉在歌声中。难道那些歌手的演唱水平真的可以达到全无错漏、完美无缺的程度吗?难道那样的效果对业余爱好唱歌的朋友来说永远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吗?
其实,无论在现场演出还是歌曲录音中,都难以避免出现跑调、走音、音域狭窄的情况。唱出来的效果总是和理想中的感觉有那么一些差距,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即使对专业歌手而言也是司空见惯的。因此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后期制作中用专业的校正音高的设备进行处理。演唱中的类似跑调的瑕癖、错漏经过这一步操作后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几乎所有我们听到的出版的歌曲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秘密所在!但专业性强、操作复杂的特点,也只能让它在小范围的专业领域得到局部使用罢了。现在好了,同样的效果也可以在很普通的一台电脑上实现了!一个叫做RBC Voice Tweaker Pro(以下简称RBC)的软件给所有爱好唱歌的朋友送来了一缕清风。它能以最直观的方式纠正唱歌中的跑调、走音现象,大大提高业余歌手的演唱水平,抛掉音高、音准的烦恼,让我们的歌声达到更完美的效果!下面就让我们将以RBC的使用为例,用最简单的步骤进行一次“唱歌不再跑调”的尝试。第一步 唱歌的录制
要想进行唱歌的校正处理,首先必须跟着音乐唱一次,不管唱得好坏与否,这个过程是获取声音的最基本方法,所以可以用Cool Edit等录音软件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对着麦克风将自己的声音录制下来。
录音结束之后,重新播放时就可以听到与专业品质的明显差别了,很多地方的音高有问题,甚至出现了跑调现象,如果单独试听演唱部分这样的感觉就更明显。不必着急,下面就该RBC大显身手了,跑调的部分它会为你统统搞定!第二步 RBC的运行
RBC的安装非常简单,只需要一路选择Next就行了。完成之后可以看到它的说明文件和卸载文件,可是怎么没有执行文件呀?原来RBC是一个DirectX下的插件程序,必须在相应的编辑程序中才能够使用(例如Cool Edit、Sound Forge),但“傻瓜”式的操作界面,“一路通”的操作方法足以让每个不熟悉它的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上手,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上一步录制人声的基础上,将Cool Edit切换到单轨模式,选择DirectX菜单中的RBC打开它的主界面,用鼠标在左下角切换到Graphical view(图像校正音高)界面(如图1)。
图1:直观的图像式操作界面
在这里竖直方向就表示音高,将鼠标停留在空白区域任何一处都会在右上角准确的显示出它的音高位置,而左边的Note表示以音符方式校正音高。
第三步 测定
在校正之前首先要知道第一步中我们所唱的部分的音高位置,这就需要使用RBC的音高测定功能。将左下角的track pitch(音轨音高)激活,再按Preview进行试听,就会在屏幕中央显示出音高曲线(如图2)。
图2 测定后的音高曲线
根据图中红色曲线显示的情况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演唱中哪些音符没有唱准,哪些部分唱得还不错,哪些部分需要重新唱,再将鼠标切换到Magnification tool(放大工具)状态细微观察这一部分,找出它们与预想效果的差别之处,为下面的校正作好准备。
第四步 校正
经过上一步测定之后,就可以手动的校正那些演唱不准确的地方了。方法很简单,先将鼠标切换到直线划线状态或铅笔划线状态,然后直接在需要修正的地方对照左边的音符标识进行划线(如图3)。最后用Preview试听效果,如果满意按下OK键。
图3 直线划线方式的校正音高
当然,如果你觉得手动调节起来麻烦的话,那么还可以直接使用RBC提供的autocorrection(自动校正)功能(如图4),它能将相邻连接部分的音高调整到一个相同的位置,让演唱中的声音过渡的更自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图4:自动校正功能按钮
现在再听听效果,是不是感觉歌唱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很多!原来简单的四步操作就可以完全解决唱歌的这些错漏、缺憾,就是这么轻松!
实际中,不管是在专业录音棚还是普通多媒体用户环境,对歌曲的录制总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其中音高、音准的缺憾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校正音高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步骤了!看来歌唱爱好者在不断加强声乐训练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工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演唱的技术水平,RBC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理念!
有了RBC,唱歌就再不怕跑调了!大胆的对着麦克风高歌,RBC帮助你展示你清亮嗓音的独特魅力!在http:///vt_dxi.html上有相关RBC的更多信息,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到网上走一趟吧!
如何掌握音乐中的节奏
音乐是人类深度的情感表达方式,懂音乐也是较为深奥技能;这其中想掌握音乐的节奏没有直接的硬办法,只有多听、多练,学习必要的乐理知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乐感,乐感会使你对此更投入,对于旋律、节奏更敏感,使你可以更完美的表达或者聆听。节奏是音乐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音乐节奏是泛指一切有关音乐时值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包括拍子(音乐时值单位),节拍(也称小节)、速度、重音、动力等。
节奏一词,意思是匀整地进行。在节奏进行过程中不仅感到时间是匀整的向前流动,并且节奏还有推动力,有弹性、重音、惯性等特性。演奏者要分析研究节奏的运动规律及其特性,这对于演奏好一首乐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以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而成,离开了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节奏是构成整个作品中某一乐节或片段、乐音的各种时值的对比关系与交替更迭。在区分拍子与节奏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它们通常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拍子与节奏是不可分割的,就是把拍子定为节奏的尺度,即节奏的基本单位。节奏象人的脉博跳动一样重要。在演奏一切乐句时节奏必须准确,这对不同的时代,不同派别的音乐,不同国家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是共同的。在吹奏一首乐曲时,各段、各个乐章虽然有不同的节奏要求,但是每段都有其自己统一的节奏和速度。乐曲的处理千万不要机械化而要音乐化,但并不是不遵守拍子,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如同没有生命一样。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初学者在没有掌握好各种基本功的情况下,演奏时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节奏和速度,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音乐。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演奏水平,才能在表现音乐上熟练地、自如地掌握好恰当的节奏和演奏速度,把乐曲表现的更加动人,如果演奏速度控制不好,就会颠倒作品的性质,即便在小的细节上,节奏和速度的不统一就会使人感到演奏不严谨,甚至有损于音乐的完整性。节奏的训练仅靠视唱练耳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课具体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演奏时,要求有准确的速度和严格的节奏。有的学生有赶拍子的习惯,但在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曲中,又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发散,没有整体感,节奏就谈不上准确了。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据作品的性质来决定其节奏和速度。吹奏活泼的乐曲时,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静的乐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乐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动不一定快,一定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决定其速度。
浪漫派的作品,可以在保持原乐曲骨架的原则下,节奏吹的自由些,但一定要用的恰当,不宜过多,美妙的音乐句法,象人们的语言一样,心情激动时语气加快,平静时语气缓慢,渐慢与渐快如用得恰当,会使音乐更富于表情化,用的不准确,就象说话不流畅一样,表达受到了影响。
初学者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是用脚打拍子作辅助性的节奏练习,节奏感较好的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从音乐表现的意义来讲,过分地固定均匀节拍,听起来刻板枯燥,有碍于表达丰富的音乐内涵。音乐节奏的可塑性是在匀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
用脚打拍子也是掌握节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观,同时会影响演出和录音的效果。初学者无法自我控制内心节奏的时候,可以用脚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渐去掉这种打拍的方法,良好的节奏感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
在乐队中,演奏者要注意节奏感的主动性和附合性。独奏或伴奏,指挥与演奏员之间,各声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不能各行其是。优秀的演奏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和判断力,根据乐队及乐曲的需要,既能主动地把握节奏带动其它声部的演奏,又能配合主要声部进行附合的演奏,使各声部融合为一体。所以,只有认识节奏运动的规律,正确掌握打拍子这种理解节奏的手段,才能把音乐组织好,并圆满地表现完美的音乐形象。
如何记小学音乐中音符与节拍的规律
一、节拍(metre)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
4、4/
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
4、3/
8、6/
4、6/
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
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以上 们说的这种有规律的拍子在音乐中处处可见。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有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这在20世纪的音乐中十分常见,而实际上早在18世纪贝多芬就用过这种手段,还让当时的保守人士感到十分不满。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斯特拉文斯基作于1913年的芭蕾舞音乐《春之祭》。这部舞剧描绘的是史前人原始祭祀的情景,其疯狂而野蛮的音乐风格曾让人大为愤怒,甚至引起了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剧场骚乱,但后来它很快就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了。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里的节奏运用相当精彩,这是他造成整体艺术风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春之祭》中的第二段音乐《春天的前兆和青年男女之舞》,谱子上写的是两拍子,但由于人为地改变了原有的强音和弱音的位置,原来的古典式感 觉被破坏了。
二、速度(tempo)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大多是意大利语(也有时采用本国语)。常用的速度标记如下: 慢速类: large 广板 grave 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中速类: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快速类: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allgero molto 很快的快板 vivace 活泼的、轻快的 presto 急板 prestissimo 最急板 除了这些术语以外,还有时采用比较精确的标记,比如=88,意思是一分钟演奏88个一拍,=88,则是一分钟演奏88个二分音符。在音乐专用的节拍器上可以看到这些的速率,可以想像,这样的标记对指挥家和演奏家的指令就比较确切了。还有些作曲家对速度的控制非常严格,他会给演奏者规定具体的演奏时间,例如在乐谱上标明“本乐章演奏8'55"”字样。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 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一股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则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的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第二篇:学唱歌颤音训练方法
学唱歌颤音训练方法 发声的基础知识
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喉头与声带共鸣器官和咬文吐字器官组成。呼吸器官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腔横膈膜等器官组成。
1、唱歌时的姿势
精神饱满,双肩略后展,双脚稍分开站稳,头部要端正,颈部肌肉放松,下巴不要向前突出,口形也应该根据字的发音要求自然张合。
2、唱歌时的呼吸
缓吸缓呼法: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徐徐吸入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两肋向外扩张,小腹微收,呼气时一定要保持吸气状态,即保持横膈膜和胸腔的扩张状态,不要使气息很快地泄掉。
急吸急呼法:可体会到登高或跑步运动后的急吸状态,不论是缓吸还是急吸,吸气都要稍深些,吸气量的多少,要根据所唱乐句的需要而定。
我们在歌唱时,要有始终保持吸气状态的感觉,即使在换气时也不应两肋完全松驰,应当在每唱完一句时,仍保留一小部分息气,在两肋尚未完全收缩的同时,再补进一些气息。
3、歌唱时的声带
唱低声区时:声带闭合不紧并拉长,较厚,张力最小气流通过声门时引起声带的全振动。
唱中声区时:声带靠拢并变薄,缩短,张力加大,气流通过声门引起声带的局部振动。
唱高声区时:声带闭紧并变得更薄,更短,张力也更大气流通过声门时只引起声带的边缘振动。
歌唱时的喉头:在歌唱发声中还应十分注意打开喉咙,位置适中,不能过高形成坚固的管道,口盖积极向上,舌根放松,下巴松驰而放下,用半打呵欠的办法去做帮助体会喉咙打开的感觉。
共鸣腔的运用:
① 口腔共鸣: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并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使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处于积极状态。
② 头腔共鸣: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放下下腭,同时收腭和小舌头上抬。(打喷啼前的感觉)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
③ 胸腔共鸣:咽喉部作半打呵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这种共鸣宽厚、结实。
发声的科学原理
声带内有环甲肌和杓肌群,环甲肌的作用是拉长拉紧声带,杓肌群的作用是缩短、迫紧声带。如单独靠环甲肌拉长拉紧声带发音,则声带受到呼气的冲击即上下振动而发音,类似于二胡、吉它、提琴等弦乐器的弦受到弓的拉动而发音。如应用杓肌群把声带缩短迫紧而发音,则声带虽亦上下振动发音,但两声带除自身是发音体外,相靠时还是一个很强的的气闸,两声带互相紧密靠拢,呼气从它们的边缘中通过,即激起边缘部分一离一合的左右摆动,空气通过之后即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压力波动,故此即使没有声带上下振动的发音作用,单独由靠拢挡气,就能激起空气发音,此时声带的作用相当于号手吹奏喇叭时的嘴唇、单簧管的音簧。
前者的发音称为真声、胸声,主管低音。后者的发音称为假声、头声,主管高音。如果单用环甲肌工作,则音量虽大,但音质比较粗糙,唱高音的能力很差。如单用杓肌群工作,则高音能唱响,但声音尖锐刺耳,不能表现雄壮激昂的情绪,唱得越高,声音越刺耳,中音以下则轻浮无力,甚至发不出声音。只有环甲肌与杓肌群两者非常恰当的交互运用,才是正确的发声法。
错误的声音及纠正
歌唱发声时,由于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往往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这些不良的发声方法的运用不仅阻碍了歌唱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歌唱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种种不良声音的原因而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常见的不良声音有以下几种: 1,喉音。多见于学美声唱法的歌手,是由于压喉头追求大音量、结实的声音、浑厚深沉的音色而造成的,声音卡在喉咙里,感觉是喉腔或喉咽腔在挤压着唱,声音听起来呆滞无泛音、闷而空,特别沉重。
喉音与胸腔共鸣是有区别的,后者是通畅、宽厚、不生硬、干净的声音。
纠正喉音主要是注意对声音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彻底去掉喉音。纠正时应注意声音的高位置。
2,鼻音。多见于学民族唱法的歌手,是由于软腭塌下,舌中部抬高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鸣所致。声音暧昧不悦耳。纠正可张大口练a母音,感觉声音打在硬腭上。
3,喊叫。多见于通俗歌手,是由于声音无基础就追求音量音域,滥唱高音导致喉头上提引起的,又叫白声,声音干涩而苍白,缺乏共鸣色彩。
纠正它就要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唱得柔和好听,音量不要太大,在自然音区到中声区内练习,循序渐进,不溢唱高音。
4,漏气。声音暗淡、空虚、无力、不明亮、音量弱小。是由于追求声音松弛放松过度或为打开喉咙而练u母音过度所致。
纠正可练顿音或跳音,lalala。
最后说明一点,许多歌手声音的毛病不是在喉咙里,而是在思想上,所以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和声音形象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会长期得不到进步。
声乐教学中的病声纠正
学生在学习声乐时,由于各种原因,养成不良歌唱习惯,久之形成病声。病声纠正是每个声乐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病声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以前训练方法不得当,破坏了嗓音机能。常见的情况是:1)喉头开得过大,声带闭合不好;2)过分挤压喉头,发出挤音、卡音。第二类是到二三年级以后,突然发生音唱不准。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曲目难度的提高而愈来愈频繁。
无论是喉头开得过大,还是挤压喉头,说到底都是气息不好造成的。由于气息不好,找不到正确的支点,就只能用嗓子着力。在训练中如果不注意气息,开也罢,闭也罢,最终只能舍本求末,越练越错以至不能自拔,呼吸作为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扩大和美化形成动听歌声——任何一个受过声乐训练的人都懂这些基本声乐理论。
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理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是加强气息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唱歌:气息吸在腰带的周围,要练习保持气息、控制吸气的速度,简言之:全身放松,口鼻同时缓缓吸气,稍稍保持一会儿,均匀地呼出,然后再放松。这些说起来简单,学生要经常练习,反复体会、实践,最终成为他们的下意识动作。其次,用u母音开始练声。使用u母音的好处是它容易使气束集中,便于协调气息和共鸣腔体之间的关系。在u母音练习好的基础上再开发其它母音,这样使得学生易于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在练声中,开始用三度或五度的练声曲,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在学习发声技巧的同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起歌唱的信心。还可以开始用半声方法练声,让每一个声音都控制在气息的状态下发声,由于这些学生歌唱机能都受过不同程度的腋坏,如放声歌唱的话,势必难于摆脱以前错误的发声方法,实际上,半声与全声的区别只是气息量大小的问题,发声方法是一样的。半声方法不仅有利于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对声音控制和学习演唱高难度技巧的曲目也有十分的好处。1997年5月,美国马里兰大学艺术系主任B.Carmen教授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学时介绍了她的练声方法,他的练声法就是半声练声法。按上面谈到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去掉了开喉头和挤喉头的错误发声方法,学会了正确地歌唱。有个声音只剩下三个半音的学生,曾经被一些声乐名家判了“死刑”。经过二年的训练后,就能够演唱较难曲目并顺利毕业。
对于第二类病声问题:主要是气息控制的不好(天生音不准的人是进不了音乐学院的)。气息过猛,声音就会偏高;气息没保持住,音往往偏低。通常这些学生使用气息都不均匀,摇摆不定,因此,他们何时声音偏高何是声音偏低无规律可循,对这类学生,除了加强气息训练外,还要在曲目的选择上下功夫。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演唱的曲目大致可分为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咏叹调往往声音色彩丰富,力度变化很大。艺术歌曲为了表现诗的意境则更多地强调声音的控制,其力度变化较平缓。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演唱效果,将学生演唱曲目安排的重头放在咏叹调上,忽视艺术歌曲的训练。正是由于这点,有些学生过于追求声音的力度,又没注意呼吸,便出现音不准的现象。这就要从一些歌词不是特别密集的艺术歌曲开始。如舒伯特的《西尔维亚》,《图勒王》,勃拉姆斯的《萨福颂》,中国古曲《阳关三叠》、《思乡》等。另外要让她们准确地理解歌词的内容,然后启发她们尽力去想象歌唱的感觉有意识半声、柔美地歌唱,直到达到要求再放声歌唱。这是低声吟唱法,就象低声吟诗一样。到三年级,再加大艺术歌曲曲目的难度,这样的曲目有:勃拉姆斯的《五月之夜》,福列的《在水边》、《月光》等。这时也可以上套曲,如舒曼的《妇女恋爱与生活》。演唱艺术歌曲还有一个好处,由于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密不可分,变化音比较多,经常转调,学生必须熟记钢琴伴奏的旋律、和声结构。,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音乐的线条,学会了均匀地分配气息量,而且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试唱练耳水平,一举两得。通过大量有选择的艺术歌曲的训练,学生大都能解决音唱不准的问题,到毕业时,他们的演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高难度的咏叹调还是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都能高质量地完成。
怎 样 练 声 练声的目的
1,使歌唱发声系统各器官的肌肉更有力,并能协调一致。2,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3,扩展音域,美化音质。注意事项 1,要循序渐进。
2,要每天坚练习,持之以恒。
3,练声时要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充满激情。
4,要主客观统一,经常录音分析真实声音与发声时自我感觉声音的差异。
5,要巩固正确的发声感觉。
6,要把练习发声技术的心得体会运用到演唱歌曲中去。
7,初学者不应追求大音量及高音,而应追求声音的圆润自如和音质的优美。
具体方法
从自然音区练起,自然音区是指不太用力就能唱出的音区,是人声中最自如最富有色彩的声音,一般不超过八度,一般男女中音从低音量到中音降7,男女中音从2到高音1。
等到自然音区的音逐渐巩固之后,就应该将唱这些音时圆润、明亮、柔和的色彩和发声的自如性,移到邻近的高的和低的音上面去,当这样的音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就使我们的音域逐渐扩大,并使整个音域统一、均匀。唱高音和低音时,都能运用自如。
如果不按从自然音区开始的方法进行练习,在自然音区的音还没有唱好,没有呼吸基础时就开始唱高音和低音,那么声音上就会产生一些毛病,有的人唱起歌来声音分成两节,或者高音发紧、发尖;低音压和发哑等待现象,就是由于自然音区的音没有基础时练唱高低音的结果。
对已经担任演唱工作的同志,每天抽空做一些自然音区的练习,对统一声区并使发声自如,都有很大益处。
用丹田唱,用丹田颤,用丹田吸气!
通俗和民间唱法有的有颤音,有的没有,美声唱法一定要有颤音。对美声来说,颤音唱不好很容易产生“摇”和“抖”的现象,要消除这两种现象,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喉部放松,气息下沉。没有人去专门练颤音,唱对了,正确的颤音也就有了。另外,许多通俗大碗都有摇的现象(尤其是较低的长音),这意味着不同的唱法对颤音有不同的要求。
发声的基础知识
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喉头与声带共鸣器官和咬文吐字器官组成。呼吸器官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腔横膈膜等器官组成。
1、唱歌时的姿势
精神饱满,双肩略后展,双脚稍分开站稳,头部要端正,颈部肌肉放松,下巴不要向前突出,口形也应该根据字的发音要求自然张合。
2、唱歌时的呼吸
缓吸缓呼法: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徐徐吸入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两肋向外扩张,小腹微收,呼气时一定要保持吸气状态,即保持横膈膜和胸腔的扩张状态,不要使气息很快地泄掉。
急吸急呼法:可体会到登高或跑步运动后的急吸状态,不论是缓吸还是急吸,吸气都要稍深些,吸气量的多少,要根据所唱乐句的需要而定。
我们在歌唱时,要有始终保持吸气状态的感觉,即使在换气时也不应两肋完全松驰,应当在每唱完一句时,仍保留一小部分息气,在两肋尚未完全收缩的同时,再补进一些气息。
3、歌唱时的声带
唱低声区时:声带闭合不紧并拉长,较厚,张力最小气流通过声门时引起声带的全振动。
唱中声区时:声带靠拢并变薄,缩短,张力加大,气流通过声门引起声带的局部振动。
唱高声区时:声带闭紧并变得更薄,更短,张力也更大气流通过声门时只引起声带的边缘振动。
歌唱时的喉头:在歌唱发声中还应十分注意打开喉咙,位置适中,不能过高形成坚固的管道,口盖积极向上,舌根放松,下巴松驰而放下,用半打呵欠的办法去做帮助体会喉咙打开的感觉。
共鸣腔的运用:
① 口腔共鸣: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并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使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处于积极状态。
② 头腔共鸣: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放下下腭,同时收腭和小舌头上抬。(打喷啼前的感觉)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
③ 胸腔共鸣:咽喉部作半打呵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这种共鸣宽厚、结实。注:
在<辞海>中,对悬雍垂一词的描述如下:悬雍垂,俗称“小舌”,在口腔中软腭后缘正中悬垂的小圆锥体,肌质结构,表面覆盖黏膜,平时稍向下垂,进食时随同软腭向上收缩,防止食物由口腔窜入鼻腔.悬雍垂有何用途?
吞咽时防止食物和液体倒流入鼻腔
在食道和气管顶部有个“小门”,呼吸的时候就关闭食道,下咽的时候就关闭气管
悬雍垂的实际功能现在并不是完全清楚,在最近一些耳鼻咽喉科专业杂志上被称为“神秘的悬雍垂”.某些语言需要它是为了发出某种特别的声音,(英语、汉语都不是这种语言)悬雍垂还可以帮助在我们吞咽及讲话时关闭上腭。另外,一些人可以感觉到它在清除从口腔来的唾液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步痕旅游网想法:悬雍垂
吞咽时防止食物和液体倒流入鼻腔.在食道和气管顶部有个“小门”,呼吸的时候就关闭食道,下咽的时候就关闭气管.悬雍垂的实际功能现在并不是完全清楚,在最近一些耳鼻咽喉科专业杂志上被称为“神秘的悬雍垂”.某些语言需要它是为了发出某种特别的声音,(英语、汉语都不是这种语言)悬雍垂还可以帮助在我们吞咽及讲话时关闭上腭。另外,一些人可以感觉到它在清除从口腔来的唾液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发声的科学原理
声带内有环甲肌和杓肌群,环甲肌的作用是拉长拉紧声带,杓肌群的作用是缩短、迫紧声带。如单独靠环甲肌拉长拉紧声带发音,则声带受到呼气的冲击即上下振动而发音,类似于二胡、吉它、提琴等弦乐器的弦受到弓的拉动而发音。如应用杓肌群把声带缩短迫紧而发音,则声带虽亦上下振动发音,但两声带除自身是发音体外,相靠时还是一个很强的的气闸,两声带互相紧密靠拢,呼气从它们的边缘中通过,即激起边缘部分一离一合的左右摆动,空气通过之后即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压力波动,故此即使没有声带上下振动的发音作用,单独由靠拢挡气,就能激起空气发音,此时声带的作用相当于号手吹奏喇叭时的嘴唇、单簧管的音簧。
前者的发音称为真声、胸声,主管低音。后者的发音称为假声、头声,主管高音。如果单用环甲肌工作,则音量虽大,但音质比较粗糙,唱高音的能力很差。如单用杓肌群工作,则高音能唱响,但声音尖锐刺耳,不能表现雄壮激昂的情绪,唱得越高,声音越刺耳,中音以下则轻浮无力,甚至发不出声音。只有环甲肌与杓肌群两者非常恰当的交互运用,才是正确的发声法。
错误的声音及纠正
歌唱发声时,由于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往往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这些不良的发声方法的运用不仅阻碍了歌唱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歌唱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种种不良声音的原因而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常见的不良声音有以下几种: 1,喉音。多见于学美声唱法的歌手,是由于压喉头追求大音量、结实的声音、浑厚深沉的音色而造成的,声音卡在喉咙里,感觉是喉腔或喉咽腔在挤压着唱,声音听起来呆滞无泛音、闷而空,特别沉重。
喉音与胸腔共鸣是有区别的,后者是通畅、宽厚、不生硬、干净的声音。
纠正喉音主要是注意对声音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彻底去掉喉音。纠正时应注意声音的高位置。
2,鼻音。多见于学民族唱法的歌手,是由于软腭塌下,舌中部抬高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鸣所致。声音暧昧不悦耳。纠正可张大口练a母音,感觉声音打在硬腭上。3,喊叫。多见于通俗歌手,是由于声音无基础就追求音量音域,滥唱高音导致喉头上提引起的,又叫白声,声音干涩而苍白,缺乏共鸣色彩。
纠正它就要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唱得柔和好听,音量不要太大,在自然音区到中声区内练习,循序渐进,不溢唱高音。
4,漏气。声音暗淡、空虚、无力、不明亮、音量弱小。是由于追求声音松弛放松过度或为打开喉咙而练u母音过度所致。
纠正可练顿音或跳音,lalala。
最后说明一点,许多歌手声音的毛病不是在喉咙里,而是在思想上,所以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和声音形象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会长期得不到进步。
声乐教学中的病声纠正
学生在学习声乐时,由于各种原因,养成不良歌唱习惯,久之形成病声。病声纠正是每个声乐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病声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以前训练方法不得当,破坏了嗓音机能。常见的情况是:1)喉头开得过大,声带闭合不好;2)过分挤压喉头,发出挤音、卡音。第二类是到二三年级以后,突然发生音唱不准。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曲目难度的提高而愈来愈频繁。
无论是喉头开得过大,还是挤压喉头,说到底都是气息不好造成的。由于气息不好,找不到正确的支点,就只能用嗓子着力。在训练中如果不注意气息,开也罢,闭也罢,最终只能舍本求末,越练越错以至不能自拔,呼吸作为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扩大和美化形成动听歌声——任何一个受过声乐训练的人都懂这些基本声乐理论。
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理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是加强气息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唱歌:气息吸在腰带的周围,要练习保持气息、控制吸气的速度,简言之:全身放松,口鼻同时缓缓吸气,稍稍保持一会儿,均匀地呼出,然后再放松。这些说起来简单,学生要经常练习,反复体会、实践,最终成为他们的下意识动作。其次,用u母音开始练声。使用u母音的好处是它容易使气束集中,便于协调气息和共鸣腔体之间的关系。在u母音练习好的基础上再开发其它母音,这样使得学生易于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在练声中,开始用三度或五度的练声曲,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在学习发声技巧的同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起歌唱的信心。还可以开始用半声方法练声,让每一个声音都控制在气息的状态下发声,由于这些学生歌唱机能都受过不同程度的腋坏,如放声歌唱的话,势必难于摆脱以前错误的发声方法,实际上,半声与全声的区别只是气息量大小的问题,发声方法是一样的。半声方法不仅有利于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对声音控制和学习演唱高难度技巧的曲目也有十分的好处。1997年5月,美国马里兰大学艺术系主任B.Carmen教授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学时介绍了她的练声方法,他的练声法就是半声练声法。按上面谈到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去掉了开喉头和挤喉头的错误发声方法,学会了正确地歌唱。有个声音只剩下三个半音的学生,曾经被一些声乐名家判了“死刑”。经过二年的训练后,就能够演唱较难曲目并顺利毕业。
对于第二类病声问题:主要是气息控制的不好(天生音不准的人是进不了音乐学院的)。气息过猛,声音就会偏高;气息没保持住,音往往偏低。通常这些学生使用气息都不均匀,摇摆不定,因此,他们何时声音偏高何是声音偏低无规律可循,对这类学生,除了加强气息训练外,还要在曲目的选择上下功夫。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演唱的曲目大致可分为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咏叹调往往声音色彩丰富,力度变化很大。艺术歌曲为了表现诗的意境则更多地强调声音的控制,其力度变化较平缓。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演唱效果,将学生演唱曲目安排的重头放在咏叹调上,忽视艺术歌曲的训练。正是由于这点,有些学生过于追求声音的力度,又没注意呼吸,便出现音不准的现象。这就要从一些歌词不是特别密集的艺术歌曲开始。如舒伯特的《西尔维亚》,《图勒王》,勃拉姆斯的《萨福颂》,中国古曲《阳关三叠》、《思乡》等。另外要让她们准确地理解歌词的内容,然后启发她们尽力去想象歌唱的感觉有意识半声、柔美地歌唱,直到达到要求再放声歌唱。这是低声吟唱法,就象低声吟诗一样。到三年级,再加大艺术歌曲曲目的难度,这样的曲目有:勃拉姆斯的《五月之夜》,福列的《在水边》、《月光》等。这时也可以上套曲,如舒曼的《妇女恋爱与生活》。演唱艺术歌曲还有一个好处,由于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密不可分,变化音比较多,经常转调,学生必须熟记钢琴伴奏的旋律、和声结构。,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音乐的线条,学会了均匀地分配气息量,而且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试唱练耳水平,一举两得。通过大量有选择的艺术歌曲的训练,学生大都能解决音唱不准的问题,到毕业时,他们的演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高难度的咏叹调还是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都能高质量地完成。
第三篇:唱歌跑调怎么办的教学反思
唱歌“跑调”怎么办?本学期接手了高年级的两个班级的音乐课,两个班级的音准、乐感距离相当大,一个班的学生识谱、节奏、欣赏能力比较强,另一个班级却连基本的do、re、mi、fa也不认识。前期学校开展了班班有歌声的比赛,令我头疼的是,这个班的学生集体跑调,纠正过来后,过几天照样“跑”,有些学生还存在喊唱的问题,这里不是说孩子残疾缺陷所造成的听力问题,而是说孩子们在听音的时候可能注意力不够集中,再加上平时听力的训练进行得比较少,造成有的孩子在唱歌发声的时候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所以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还有就是有的学生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咬字发音不准,影响唱歌时的音准。我还发现一位同学从来不张嘴唱歌,我问其原因,他说我一演唱其他同学说我跑调,不让我出声音。针对这些问题,我采用了以下办法帮学生提高音准:
1、从基础练起,首先让学生认识每一个音,让学生们知道每一个音都有自己的音高,识读每一个音是基础,我就让学生们视唱已经学会的歌曲的谱子,这样帮助学生纠正音高和节奏。
2、培养孩子的听音能力。在练习听音的时候最好首先进行单音听力的训练,因为音准和听音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弹和唱完全是两个调。我在电子琴上弹奏一个音让学生听音后跟着唱,让孩子边听、边唱,听听弹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确。然后听两个音……逐渐发展到听四小节歌唱,训练的多了学生们也就有音高概念了。对于另一个班,他们水平相对高一些,我就采用听二声部和三声部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合唱能力。
3、对于普通话不好的学生,我选择一些朗朗上口儿歌让孩子朗诵,也朗读了音乐教材的歌词,让学生一定注意朗诵时的咬字发音和声调,这样也帮助孩子提高音准能力。
4、针对喊唱问题,我在课堂上实施了轻声教学法。轻声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和孩子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演唱歌曲的时候都必须在控制发声的音量,控制情绪平静的心态下,做到用轻声演唱的一种教学方法。我要求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不要一味地想到突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但不能产生美妙的声音效果,而且更不利于嗓音的健康保护。只有在唱歌时注意自己的音准,音色和情绪的表现,而且耳朵还要听清老师弹奏的伴奏和同学们的演唱的声音,与它们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我们发出的声音混在一起显得更加和谐美妙。
5、针对自信力的问题。我给孩子们说“一个人,只要能说话,能发出声音,他都能唱出动听的歌。”天生的五音不全的人很少,只要老师在对孩子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方法得当,所以我就多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听音乐,还把孩子的音录下来让孩子自己对照着听,这样就能让他自己感觉到声音是否唱准。我还鼓励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练习,没准一个别人认为‘五音不全’‘没音乐细胞’的孩子长大还能成为一名歌唱家呢”。孩子音准不好并不代表节奏感也差,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孩子歌唱的兴趣,鼓励孩子大胆演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通过上面几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发现孩子们唱歌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使很多孩子改掉了“畏唱”的毛病。只有解决了歌唱的音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满信心和激情地演唱每一首歌曲,更能提高他们上好音乐课的积极性。
第四篇:如何唱歌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
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
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算一个发声技能高超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 终是精益求精的,如果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反之,如果凭一时之勇,一时之情去发泄的话,那就往往脱离不开K歌,叫喊等行为了。
误区:声、情两者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盲目训练导致成为一个麻木的发声工具,而过分的热情似火又太容易染上市井演唱之气,今后就难改了!
No.2 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
我们下面就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
当然,在字面表达以及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是以声为主,情为辅,但希望大家在运用表演的过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声乐技能主要分为四大门功课:气息,发声,传声,咬字。
情: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要能听得出好声音的“质”,“气”,“词”,“乐”。(在演艺,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感性变为理性再回到感性)
很多人盲目的练习唱歌,但他并不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声的四大部门都在工作,这才叫唱歌,练习是有效的。但同时,歌曲演唱的好坏是在欣赏一个整体,一个情绪,不是在检验这四门功课的高低!
例1:练声练得好的人不代表唱歌唱得好。
列2:喜欢刘德华而不喜欢张学友的人,他们绝不是在比谁的演唱技能高,而是在比谁唱得好听!
No.3 什么是气息?
既然谈到四门功课,我们就来一一阐述一下:
首先,什么是气息?
唱歌必须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
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现在市面上,大多的练气方法,太强调吸气,这样会大大削弱歌者的表现能力,交流能力)
练习要领,要用气,就要一呼一吸,交替工作,稳定气口,连贯动作。
练习方法:
1,弱延音练习
发“丝”的音,一口气“丝”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用“丝”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要求:轻,细,连,长
3,“嘟”练习(如同小孩玩时)
嘴唇放松,颤动
一口气“嘟”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用“嘟”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No.4 气息的动作
气息的动作。我们下面介绍胸腹式呼吸,首先我们来认清气息动作中的上腹部和下腹部。
下腹部:丹田(脐下三指),小腹沟(小腹的最底部及边缘构成的半圆形地带),身体两侧胯骨以上腰部以下,及背后同等位置构成的一圈。
上腹部:横膈膜及其周围一圈。包括上腹,胃,下肺叶,两肋,胸前及背后各两根肋骨。
动作:
1.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并且均为5秒 找到气息的节奏
2.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但呼还是5秒 吸就越短越好
3.将2的动作重复三次 只是不呼不吸 屏住一口气(此时气息不动 只有肌肉工作)
4.将2,3动作中的呼,吸肌肉动作颠倒(关键)再开始深呼吸三次 呼是10秒 吸越短越好
5.保持4的动作 将呼慢慢延长10~30秒 吸还是越短越好 并呼时推动声带发元音(a,e,i,o,u,这是拼音)
6.保持5的动作 慢慢将元音变为歌词 保持发声及气息动作位置来唱歌
练习:
1:长连音练习
快速数1,2,3......9,10 一口气数20-30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要讲气息,发声,咬字分开工作,力求咬字清楚,力度平均。
2:强跳音练习
仍数1到10,每个之间间隔一秒,一口气数2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短,快,匀,净
3:练习1和2在一口气内交替练习,如先练习2从1数到5,再练习1数5遍,如此交替
以上练习一定要注意,首先,认清气息工作的肌肉;其次,使这些肌肉正确的按照以上动作工作。
误区:练气是在练演唱时气息的工作能力,不是在比谁的气长。以多口气为一组,不要以一口气为判断依据。
No.5 什么是发声?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发声。
发声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说话,唱歌这都是后天形成的。
什么是发声?
气经过气管推动声带,使声带颤动,这个过程就叫做发声。(气息,气管,声带,肌肉群这是人类本能发声所需要的肌肉)
既然发声是这样构成的,它所需要的气息我们已经在上文中阐述,气管只要在无疾病的情况下,上体保持正直即可,在今后我们说到发声的时候,泛指声带肌肉群的工作。
我们要从本能的发声变为有目的,可控制的发声。
首先,要能感觉得到声带在工作,我们可以在放松的情况下发“汽泡音”来体会,这个声音就有点像打嗝。(我们将在音频和视频中说明)
其次,体会到“汽泡音”之后,用“气泡音”的声带工作状态以及发声位置来演唱。
练习:用“气泡音”作字头来发5个元音“a,e,i,o,u”(拼音),记得结合气息练习
误区:
1.将原始发声和后天形成的发声能力混为一谈。
2.说话时的动作和唱歌的动作太多雷同。
No.6 为何使用气泡音
为何使用气泡音:气泡音是声带积极状态的最佳起点(就像飞机的起跑)
练习声乐要讲究感受不能太相信感觉,也就是要以练习动作的感受来坚持训练。
喉下说话(放松喉咙和嘴,轻轻的发气泡音,会感觉比平时说话的喉位低)
用喉下说话的感受,位置来朗诵,然后进行演唱训练。
要求:每个字的字头都要有气泡音(声带起动感),先练慢的歌再用到不同的歌上,整体的发声既要有状态但也更要放松。注意事项
练习了前几讲之后如果动作都会了接下来关键就是分开四大工作区
气息动作;发声动作;咬字动作都提到过了,剩下的就是“传声动作”了
再回头体会一下前几讲中的练习。
例如:气息练习中的气息练习那是当然的了,但请大家不要忘记只要有声音就要用“发声动作”,同样的一有字那就要再加上“咬字动作” 了。
用这样的状态来练习唱歌就基本入门了。
第五篇:话筒唱歌“累”的原因分析和话筒调音思路
话筒唱歌“累”的原因分析和话筒调音思路
喇叭杀手陈曦发表于2008年06月07日 19:01 阅读(288)评论(2)
分类: 技术文章 举报
大家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歌手或客人反映唱歌时感到有点“累”,调音人员自己上去试,或者调了后,自己感觉良好,但是把话筒交给歌手或客人的时候,他们有时还会有累的感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来分析一下原因。
从唱歌发声的角度而言,人在放松的状态下,一门心思唱歌,而不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感觉是最轻松、流畅的。而当在唱歌的时候,如果刻意模仿别人的声音,或者歌词不熟的时候,脑子里面想的东西就多了,人就会紧张,放不开,唱歌就会感觉累。大家可以自己对比一下,如果你模仿张学友的声音唱歌和你就用你自己的声音唱歌,看看哪一种累就知道了。
人对自己的声音是最熟悉的,当面对一套音响,用话筒唱歌的时候,如果音响里发出的声音和人脑子里自己的声音印象不同的时候,人就会下意识的改变唱法,去寻找更接近自己声音的发声方式,就等于自己去模仿自己的声音。比如我的声音很厚,但是音响出来的声音比较薄,我在唱歌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运气,加厚自己的声音,这个时候,由于不能完全放松去演唱,嗓子很快就感觉到疲劳,就感觉累了。
而音响调试人员去调试话筒的时候,由于是用自己的声音调试,人对自己的声音缺陷也是了解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调试人员会针对自己的声音缺陷,用调音台均衡去进行美化处理。比如知道自己声音不亮的,就会提高一点中高频,觉得自己声音不够厚实的,就会有意识提升中低频。这种情况下,调试人员可以把自己的声音调的挺美。但是,在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这种针对自己的声音缺陷进行美化出来的处理方式,对自己是有效的,但是对别人可能就无效了,因为别人的声音特色和调试人员自己的声音特点不同,比如你针对自己声音不亮提升中高频的处理方式,换到一个声音很亮的歌手身上,中高频就过头了,如果你不去调回来,歌手唱歌就会自己刻意压暗自己的声音了,唱歌就累了。在调音过程中,相信大家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配合歌手调话筒的时候,歌手有时候会说,再亮一点儿或者再厚一点儿。这个时候,不是歌手在挑毛病,而是歌手在告诉你,你现在调的效果和他脑子里的效果概念的差别,当你调的效果和他脑子的的效果吻合的时候,他在唱歌的时候就完全放松不用再考虑效果问题,也就不会感觉累了。
所以,经过分析,话筒感觉累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音响系统的还原性不好,不能把歌手自己的声音还原出来,让歌手在演唱的时候需要分心去寻找自己的声音,由于不能完全放松,所以就累了。
因此,我的话筒调音的思路,不是自己拿着话筒去调的时候刻意去美化自己的声音,而是去还原自己的声音,不管自己声音是好是坏,你是什么样的声音就调成什么样的声音。当这个话筒能够真实的还原自己的声音的时候,也就能够还原其他人的声音,这样,人在唱歌的时候就会完全放松,也就不累了。不过,这种意识的培养过程可能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需要的是放下自我,突破自我,放下个性去追求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