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卷A及答案
2003级英语专业(专升本)语言学概论期末试题A卷(请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Ⅰ.Directions: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put the letter A,B,C or D in the brackets.(2%×15=30%)1.The study of sound systems and patterns is called
()A.semantics B.phonetics
C.phonology
D syntax
2.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A.the place of articulation
B.the obstruction of air stream C.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D.the shape of the lips 3.The study of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s called
().A.syntax
B.morphology
C.phonetics D.semantics 4.“Sweets” and “candy” are used respectively in Britain in and America, but refer to the same thing.The words are
synonyms.()A.collocational
B.stylistic
C.complete
D.dialectal 5.The word “ smog” is formed through
.().A.backformation
B.blending C.clipping
D.derivation 6.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was introduced by
in 1957.()A.L.Bloomfield
B.F.Saussure C.M.A.K.Halliday
D.N.Chomsky 7.The words that contain only one morpheme are called
.()A.bound morphemes
B.affixes C.free morphemes
D.roots 8.Speech act theory was first proposed by
.()A.John Austin
B.John Searle C.Noam Chomsky
D.John Firth 9.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the mind.()A.Psycholinguistics
B.Sociolinguistics C.Linguistics
D.Semantics 10.Which word can be analyzed as +HUMAN-ADULT-MALE()A.boy
B.girl C.man
D.woman 11.The pair of words “young” and “old” are_______().A.gradable opposites
B.converse opposites C.co-hyponyms
D.synonyms
12.There are
deixis in the sentence she has sold it here yesterday.()A.3
B.4
C.5
D.6 1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it” and “apple” is
.()A.polysemy
B.hyponymy
C.homonymy
D.synonymy 14.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A.Phonetics
B.Morphology
C.Syntax D.Semantics 15.
.theories hold that experience is of more importance than innate contribution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nativist
B.environmentalist
C.functionalist
D.motivation II.Judge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1%×10=10%)Linguistics may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A syllable is a phonological unit that is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phonemes.()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of language is called allomorphs.()There is only one morpheme in the word “went”.()The sentence “ He is jogging” belongs to material processes.()Flour/flower, pale/pail, whole/hole are homophones.()The bachelor is unmarried.This sentence is contradiction.()8.Leech proposes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9.The positive role L1 plays is called interference.()10.A regional dialect is the form of a language us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taught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Ⅲ.Paraphrase the following ambiguous sentences.(5%×3=15%)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s.Can you see the man with a pair of binoculars? Tom hates his boss and so do I.Ⅳ.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3%×5=15%)1.language 2.stress 3.pragmatics 4.euphemism 5.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Ⅴ.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0%×3=30%)1.Sentences are believed to be both linearand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Tree diagrams are often used to illustrate such structures.Draw a tree diagram for following statement: 1)The man in the red coat is my brother.2)The boy lives in the old house by the road.2.What are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3.Discuss any FIVE of th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2004级英语专业(专升本)语言学概论A卷答题纸 题号
Ⅰ
Ⅱ
Ⅲ
Ⅳ
Ⅴ
总分 得分
教师签名
得分
阅卷教师
Ⅰ(40%)得分
阅卷教师
II..(15%)1)
2)
3)Ⅲ.(5%×3=15%)
得分
阅卷教师
4)
5)6)
7)8)
9)10)
1.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1)2)
2.Can you see the man with a pair of binoculars? 1)2)
3.Tom hates his boss and so do I.1)2)Ⅳ.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3%×5=15%)1.language 2.stress 3.pragmatics 4.euphemism 5.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Ⅴ.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0%×3=30%)1.Draw a tree diagram for following statement: 1)The man in the red coat is my brother.2)The boy lives in the old house by the road.2.What are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3.Discuss any FIVE of th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2003级英语专业(专升本)语言学概论A卷参考答案 Ⅰ(30%)
1)C
2)B
3)A
4)
D
5)
B
6)D
7)C
8)A
9)A
10)B 11)A 12)B
13)C
14)D
15)B II..(10%)
1)T
2)T
3)F
4)F
5)T
6)T 7)F
8)T
9)F
10)F Ⅲ.(5%×3=15%)1 1)Planes that are flying can be dangerous.2)It can be dangerous to fly planes.2.1)Can you see the man who has a pair of binoculars?
2)Can you see the man with the help of a pair of binoculars? 3.1)Tom hates his boss, and I hate that person, too.2)Tom hates his boss, and I hate mine.Ⅳ.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3%×5=15%)1.Language can be defined a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2.Stress is defined as the perceived prominence of one or more syllabic elements over other in a word.3.Pragma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analysis of meaning in context.4.Euphemism is an expression that substitutes one which may be seen as offensive or disturbing to the addresse.5.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ay be defined as the process by which a language other than the mother tongue is learnt in a natural setting or in a classroom.Ⅴ.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0%×3=30%)1.Draw a tree diagram for following statements 1)The man in the red coat is my brother.2)The boy lives in the old house by the road.2.What are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Quantity 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for the current purposes of the exchange).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B.Quality – 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C.Relation – Be relevant.D.Manner – Be perspicuous.Avoid obscurity of expression.Avoid ambiguity.Be brief(avoid unnecessary prolixity).Be orderly.3.What are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choose any 5 points)1.Creativity(1)Language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ending messages that have never been sent before and for understanding brand new messages.(2)The grammar rules and the words are finite, but the sentences are infinite.Every speaker uses language creatively.2.Duality(1)Language contains two subsystems, one of sounds and the other of meanings.(2)Certain sounds or sequences of sounds stand for certain meanings.(3)Certain meanings are conveyed by certain speech sounds or sequences of speech sound 3.Arbitrariness(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systems of language is arbitrary.(2)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4.Displacement(1)There is no limit in time or space for language.(2)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real or imagined, past, present or future.5.Cultural transmission(1)Culture cannot b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Instead, it must be learned.(2)Language is a way of transmitting culture.6.Interchangeability All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can send and receive messages.7.Reflexivity(1)Human languag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mselves.(2)The language used to talk about language is called meta-language.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考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
1、普遍语法的提出者是()
A、洪堡特 B、索绪尔
C、乔姆斯基
D、布洛卡
2、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变化最慢的是()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修辞
3、下列关于“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组合规则关注的是线性搭配问题,聚合规则研究同功能的替换问题
B、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结构主义语法学提出的 D、组合规则、聚合规则各自独立
4、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A、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变化中缀
D、异根
5、下面关于语义模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义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B、词义的中心是明确的 C、有不少词的词义是精确的
D、模糊性影响了人们的交际,所以要多造一些专有名词
6、人类几种古老文字的原始字形,都是()A、象形的B、会意的C、表音的D、假借的
7、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语言的()A、语言的借用和吸收 B、语言的转用
C、语言的D、双语现象
8、关于语言能力,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能力指语言表达能力
B、语言能力指利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
C、语言能力指不同年龄段获得语言的能力
D、语言能力指人类的大脑为人类提供了掌握语言的先天基础
9、“戏子”、“厨子”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改用“演员”、“炊事员”,这种变化是()。
A、词义的消亡 B.词语的替换 C.词义的演变 D、词语的消亡
10、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
A、表示性范畴 B、表示格范畴 C、表示人称范畴 D、什么语法范畴都不表示
二、多项选择题
1、基本词汇的特点是()A、数量最多 B、使用范围广 C、理据性强
D、产生历史长 E、构词能力强
2、一个元音的发音特征取决于()A、起主要作用的部位
B、声带是否振动
C、唇形的圆展 D、舌位的前后
E、舌位的高低
3、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可以将文字分为()A、音节文字 B、音位文字 C、表意文字D、意音文字E、表音文字
4、下面提到的研究内容,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范畴的是()
A、外语教学的规律
B、母语教学规律 C、社交称谓语的演变规律 D、语言规范化问题
E、语言信息处理
5、来自原始印欧语的亲属语言有()A、拉丁语
B、日耳曼语 C、古斯拉夫语
D、苗语
E、阿尔泰语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1、发音方法
2、语法单位的构成关系
3、单纯词
4、屈折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0分)
1、简述索绪尔对语言学的主要贡献。
2、“修路”、“老人可以接待”都是歧义结构,试从语义角色的角度加以说明。
3、什么是语言的规范化?规范化的原则是什么?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这个特点?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分析下列语言事实,从词汇对语法的影响的角度说明其中的规律。
a、差点考上了、差点没考上
b、差点摔倒了、差点没摔倒
c、差点中奖了、差点没中奖
d、差点淹死了、差点没淹死
2、试从词语的构造方式的角度对下列合成词进行分类,分别填入相应的各项中:
修辞 阿姨 瓜子 燕子 女儿 马儿 作者 司仪 刚刚 第三 作为 忘记 窗户 木头 开头 后现代 后年
(1)词根和词根组合的合成词
(2)词根和词缀组合的合成词
(3)前加式派生词
(4)后加式派生词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8分,共18分)
1、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的语法手段。
2、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分,每题2分)
1、关于书面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加工和提炼,比较规范,所以,语言研究应该首先研究书面语 B、书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任何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 D、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主要是风格上差异
2、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合符号原则上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据的 B、正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是可变的 C、最基本的单纯初始符号都是任意的
D、任意性是指一个符号先由某一个群体约定,继而向周围扩散推广
3、产生与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叶的语言学被称为)A、结构主义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社会语言学 D、功能语言学
4、组合关系现在一般称为()A、联想关系 B、类聚关系 C、句法功能 D、语义组合
5、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中,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的是()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
6、元音和辅音本质区别是()A、元音的发音可以延长,辅音不可以 B、元音发音响亮,辅音不响亮
C、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一定受阻
D、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均衡紧张;辅音则不然
7、[ε]的发音特征是()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是()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是成词语素 9、“伟大、美好、性急、霜降”等词的构造方式是()A、都是陈述式 B、都是并列式 C、前两个是陈述式,后两个是并列式 D、前两个是并列式,后两个是陈述式
10、“连老王都打了”是一个歧义结构,歧义的原因是()A、词汇意义不同造成歧义 B、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C、句法结构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D、语义结构不同造成歧义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结构主义语言学可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____________三个分支。
2.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语言的性质、起源构造原理和发展规律的语言学叫____________。3.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联系完全是由社会成员_______,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
4.非音质音位可分好几种,例如其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重变化形成的音位叫____________。5.合成词根据构词语素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例如“裙子”是_______,“集合”是_____________ 6.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多种,例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音节相连,第一个音节要念阳平,这种变化叫____________。7.中国语言研究,真正从语文学走向语言学,是以1898年出版的 ________为标志。8.根据发生方式可以将文字分为自源文字和 ________。
9、__________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文字字母产生的基础。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分析下面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6分)太阳升起的地方肯定是东方
2.变换下面具有语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结构。(4分)反对的是王小二。
四、问答题(共40分)1.什么是基本词汇的能产性特点?举例说明。(6分)2.简要说明词义变化有哪几种情况,任举一例说明其中一种变化。(6分)3.什么是体?什么是级?简要说明英语表示体和级的词的形态变化。(10分)4.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举例简要说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5.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这个特点?(8分)6.什么是借形?什么是意译词?举例说明。(6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8分,共18分)
1、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的语法手段。
2、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分,每题2分)。1—5 C C D A D 6—10 A C D B D
二、多项选择:(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5 BDE ACDB CDE ABDE ABC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1、1、发音方法:①狭义的发音方法只指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振动不振动,送气不送气等。
(2分)②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有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五种,声带振动的是浊音,不振动的是清音。(1分)③如[p]发音方法是:塞音、不送气音、清音。(1分)
2、语法单位的构成关系:①语法单位共有三级,语素和语素组是一级,词和词组是一级,句子和句组是一级,同级之间是量变关系,功能相同;不同级之间是质变关系,功能不同。(2分)②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量变关系叫做构成关系。(1分)③如“花”都是词,“红花”是词组,“花”和“红花”功能相同。(1分)
3、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2分)例如“人、山、火、玻璃、伶俐”等。(2分)
4、屈折语:用屈折方式表示语法意义,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曲折两种,内部屈折式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构成不同语法形式,外部曲折式通过附加词缀表示形态变化(3分)内部屈折如英语中的tooth(单数)——teeth(复数),外部曲折如英语中的say(原形)——says(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1、①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1分)②区分了言语活动中的“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社会的、抽象的、匀质的,言语是个人的、现实的、异质的。(2分)③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创制了专门术语----能指和所指(1分)④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20世纪的语言学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分)
2、①“修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通过“修”这个动作,使之有了“路”,另一个是原本就有“路”,但“路”有问题,通过“修”使之好。“老人可以接待”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可以接待老人”,另一个是“老人可以接待别人”。(2分)②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就叫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结果、工具、处所等等。语义角色不同,常常造成歧义。(2分)③“修路”的第一个意思中,变元“路”的语义角色是结果。第二个意思中,变元“路”的语义角色是受事。“老人可以接待”的两个意思中,变元“老人”的语义角色分别是受事和施事。(2分)
3、①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3分)②原则和标准是:语言规范化应该在认识了解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各种语言变化的利弊得失,即使是语言学家认为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现象,只要社会上普遍承认,也应该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予以承认。语言规范化必须跟上语言发展的步伐,保证规范化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3分)
4、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表现在:a、语言子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b、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c、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d、不同社会方言的发展变化不平衡。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4分)
1、①这四组例子,a、c是一类,b、d是一类。
a、c组的“考上、中奖”是积极意义的,b、d组的“摔倒、淹死”是消极意义的。(3分)②词汇对语法有影响,针对这些例子来说,当谓词的词汇意义是积极意义的时候,进入“差点儿----”句式后,肯定形式表达的是否定意义,“差点儿考上了”的意思是“没有考上”,“差点儿中奖了”的意思是“没有中奖”,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义,“差点没考上”的意思是“考上了”,“差点儿没中奖”的意思是“中奖了”;当谓词的词汇意义是消极意义的时候,进入“差点儿----”句式后,不论是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表达的意义都是否定的。“差点儿没摔倒”和“差点儿摔倒了”的意思都是“没有摔倒”,“差点儿淹死了”和“差点儿没淹死”都是“没有淹死”的意思。(5分)
2、词根和词根组合的合成词 修辞 女儿 司仪 刚刚 作为 忘记 窗户 开头 后年 瓜子
词根和词缀组合的合成词 阿姨 马儿 燕子 作者 第三 木头 后现代
前加式派生词 阿姨 第三 后现代
后加式派生词 燕子 作者 马儿 木头
评分标准:每错两个扣1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8分,共18分)
1、①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形式的类叫语法手段。
(1分)②语法手段又可以分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1分)③词法手段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个小类。词形变化如:book—books是附加形式,foot-feet是内部屈折形式,go----went是异根形式,fish(单数)----fish(复数)是零形式。(2分)词的轻重音如:东西/东•西的意思不同,买卖/买•卖的意思也不同。(1分)词的重叠如:人人、年年、天天等都有逐个的意思,看看、说说都有尝试的意思。(1分)④句法手段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个小类。虚词手段如:a boy和the boy 的区别就是靠冠词来表达的,“看书”和“看了书”的区别就是靠时态助词来表达的。(1分)语类选择如:“读书”之所以是动宾结构,“好书”之所以是偏正结构,这和词类是有关系的。(1分)语序手段如:“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的意义不同,是由于语序的不同,前者的“客人”是有定的,后者的“客人”是无定的。(1分)语调的手段如:“你去吧?”和“你去吧!”,前者是疑问,后者是祈使,语调的作用明显。(1分)
2、①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可以包含若干个音色不同的音素。(2分)②归纳音位的原则有三个,第一个是对立性原则。如果几个音素处于对立关系之中,都具有辨义功能,那么它们属于不同的音位,这就是归纳音位的对立性原则。(1分)如汉语普通话中,bǔ(补)和pǔ(普)中“b[p]”和p[p>]出现的语音环境相同,音节的对立实际上是“b[p]”和p[p>]的对立,区别了不同的意义,根据对立性原则,“b[p]”和p[p>]是汉语的两个音位。(1分)③第二个是互补性原则。如果几个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不在相同的环境中出现,不能区别意义,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这就是归纳音位的互补性原则。(1分)如:普通话的[Q] [a] [A] [A]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不同,[Q]出现于[i-]、[y-]与[-n]之间,[a]出现于[-i]、[-n]之前,[A]出现于无韵尾的韵母中,[A]出现于[-u]、[-N] 之前。它们不区别意义,根据互补性原则,这四个音素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一个音位。(1分)④第三个原则是相似性原则,如果几个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且,它们音质之间的差异不能从各自出现的环境之中得到解释,音质之间的差异较大,那么我们把它们也归为不同的音位。这就是归纳音位的相似性原则。(1分)“[p]”和[N]普通话中是互补的,出现的语音环境不同,但这两个音素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我们仍将它们看作不同的音位。(1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卷)
一、单项选择: 1—5 A D B C D
6—10 C D B D D
二、1、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2、普通语言学
3、约定俗成
4、非音质音位
5、派生词、复合词
6、语流音变
7、《马氏文通》
8、借用文字
9、腓尼基文字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1.分析下面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6分)太阳升起的地方肯定是东方
2.变换下面具有语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结构。(4分)反对的是王小二。“反对的是王小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大家“反对的”人是王小二,另一个是 王小二反对某人或者某事。大家反对的是王小二。王小二反对。
四、问答题(共40分)
1、基本词汇的能产性是指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和很多别的语素一起构成词,这些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词汇,成为词根。如“山、水、笑”等。
2、词义变化形式主要有:词义转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等。
词义缩小:如古汉语中的“江、河”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江、河。
3、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最常见的是完成式和未完成时。英语有三种体,有一般体、现在体和完成体。
级:表示性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英语单音节形容词和一部分副词一般用词尾变化来区分这三级,如big(大,原级)、bigger(大,比较级)、biggest(大,最高级)多音节词则一般在前面加副词more表示比较级,加most表示最高级。
4、语义作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的认识,词义的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如表示普通概念的词语,“河、江、人”等。如专用名词,“鲁迅、孔子”等。
5、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表现在:a、语言子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b、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c、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d、不同社会方言的发展变化不平衡。
6、借形:将源语言中词语的书写方式搬过来。如汉语从日语中借用的词汇“背景、参照、场所、方针、登载”等。
意译词:借用方语言的材料和构词规则将源语言的词语按照意义翻译过来。如汉语从英语中意译过来的词汇“电流、半径、内在”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①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形式的类叫语法手段。
(1分)②语法手段又可以分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1分)③词法手段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个小类。词形变化如:book—books是附加形式,foot-feet是内部屈折形式,go----went是异根形式,fish(单数)----fish(复数)是零形式。(2分)词的轻重音如:东西/东•西的意思不同,买卖/买•卖的意思也不同。(1分)词的重叠如:人人、年年、天天等都有逐个的意思,看看、说说都有尝试的意思。(1分)④句法手段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个小类。虚词手段如:a boy和the boy 的区别就是靠冠词来表达的,“看书”和“看了书”的区别就是靠时态助词来表达的。(1分)语类选择如:“读书”之所以是动宾结构,“好书”之所以是偏正结构,这和词类是有关系的。(1分)语序手段如:“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的意义不同,是由于语序的不同,前者的“客人”是有定的,后者的“客人”是无定的。(1分)语调的手段如:“你去吧?”和“你去吧!”,前者是疑问,后者是祈使,语调的作用明显。(1分)
2、①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可以包含若干个音色不同的音素。(3分)②归纳音位的原则有三个,第一个是对立性原则。如果几个音素处于对立关系之中,都具有辨义功能,那么它们属于不同的音位,这就是归纳音位的对立性原则。(2分)如汉语普通话中,bǔ(补)和pǔ(普)中“b[p]”和p[p>]出现的语音环境相同,音节的对立实际上是“b[p]”和p[p>]的对立,区别了不同的意义,根据对立性原则,“b[p]”和p[p>]是汉语的两个音位。(1分)③第二个是互补性原则。如果几个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不在相同的环境中出现,不能区别意义,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这就是归纳音位的互补性原则。(1分)如:普通话的[Q] [a] [A] [A]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不同,[Q]出现于[i-]、[y-]与[-n]之间,[a]出现于[-i]、[-n]之前,[A]出现于无韵尾的韵母中,[A]出现于[-u]、[-N] 之前。它们不区别意义,根据互补性原则,这四个音素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一个音位。(1分)④第三个原则是相似性原则,如果几个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且,它们音质之间的差异不能从各自出现的环境之中得到解释,音质之间的差异较大,那么我们把它们也归为不同的音位。这就是归纳音位的相似性原则。(1分)“[p]”和[N]普通话中是互补的,出现的语音环境不同,但这两个音素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我们仍将它们看作不同的音位。(1分)
第三篇:语言学概论答案
电大汉本语言学概论作业形考答案1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四、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5、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作业形考答案2 第三章 语音
一、名词解释
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
3、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
4、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5、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二、填空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腔)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A、u c h
B、y ts‘ x
C、u ch h
D、x y k
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ē—[e]
B、j—[y]
C、h—[x]
D、b—[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A、[t]—[d]
B、[b]—[p]
C、[s]—[z]
D、[t]—[k]
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ā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A、[x]—[h]
B、[t]—[k]
C、[s]—[f]
D、[z]—[s]
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四、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书P60)(1)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a(2)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4)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5)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6)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R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②[x]舌面后,清擦音 ③[b]双唇,浊,塞音④[ts‘]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
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i]圆唇—不圆唇
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 ②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这是由于男子和妇女、大人和儿童的音高不同造成的。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说来,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这样,我们就根据声音的高低可以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听出是男子还是女子,是大人还是小孩说话了。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答: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是由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出来的。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就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例如:“妈、麻、马、骂”的音音、辅音和它的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音单位。可见音高变化产生了调位的不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音素如果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中是对立的,人们会把它们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叫音素的对立。例如: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素。
音素如果仅仅是在出现的位置和环境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音素的互补。如汉语中“哀”、“安”、“啊”、“熬”、“昂”五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为:ai、an、a、ao、ang,如果仔细比较,“哀”、“安”中的a是前[a],“啊”中的a是中[a],“熬”、“昂”中的a是后[a],这三个音位的a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只是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构成音素的互补关系。
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bau、da、guang中的三个[a]、[A]、[a]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这里的[a]、[A]、[a]三个音位变体的出现条件是前后有无无音、辅音这种语言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作业形考答案3 第四章
一、概念解释
1、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2、直接成分——构成句子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3、语法形式——是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的,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
4、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5、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二、填空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3、(C)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
4、对英语单词“workers”的分析,(A)是正确的。
A、work是词干B、er是词尾C、s是词缀,严格说是后缀 D、语素Work和er都是构词语素
5、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B)。
A、领导
大街
reader
B、国家
月球
railway C、老师
刷子
unlike
D、考虑
作家
classmate
6、下列说法(C)是正确的。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B、“study、look、think、door”都是派生词 C、“变化、广义、扒手、左手”都是复合词D、“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ble”都是合成词
7、下列语言单位中全都属于述宾结构的一组是(C)。
A、太阳红
月儿明
I read the bookB、吃干净
放在一边
the sun rises C、看电影
种庄稼
to play footballD、金色的年华
红五月
to leave a good memory
8、下列语言单位(B)的结构与“我的故乡”相同。A、休息几天
太可笑
B、the red sun a red flag C、to waken me to tell her
D、祖国富强 人民幸福
9、下列词组只有(D)没有歧义。
A、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C、看打球的小女孩
D、折断了猎人的枪
10、英语动词“be”有多种变化形式,下列句子中,只有(B)使用正确。A、He be good child.B、I am a teacher.C、They is peasant.D、You was workers.11、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D)。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法规则的是(D)。
A、He am a studentes.B、She is a students.C、I were a student.D、You are a student.1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变化。A、性
B、数
C、格
D、体
14、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C)。A、阳光的温暖
B、马上开始
C、The sun rise.D、Worker and peasant.15、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5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A)。A、8种
B、4种
C、7种
D、6种
16、“John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D)。A、The newspaper is reading by John.B、The newspaper is by John reading.C、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 by John.D、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ed by John.17、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B)。
A、他在甲板上写字
B、他在黑板上写字 C、他在屋顶上写字
D、他在地上写字
18、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B)。
A、那里的茶花很多
B、那里的杜鹃很多C、那里的月季很多
D、那里的玫瑰很多
19、英语“He writes a letter”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C)。A、性
B、数
C、人称
D、格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一般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B、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 C、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D、汉语属于屈折语
四、分析题
1、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例
词
词根
词
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莲
子
莲 ,子
轮
子
轮
子
科学性
科子
性
Dislike Like dis
unhappinesses happy un
ness es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2)a.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偏
正
|_______||________|
联
合
b.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联
合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变换1:他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揭示“敌人的哨兵”是“发现”的宾语。变换2:敌人的哨兵发现了他。揭示“他”是“发现”的宾语。这说明谓语“发现”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2)关心的是广大群众。
变换1:他关心的是广大群众。揭示“广大群众”是“关心”的受事。变换2:关心他的是广大群众。揭示“他”是“关心”的受事。这说述宾结构“关心”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
4、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造方式 中肯
自卫
表态
金黄 联合偏正
述宾
偏正
5、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1)He has many things to do.has:人称、数、时。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things:复数,名词前面用“many”,此处要用复数,加“s”。(2)Laowang gives me a book.give:人称数、时数;me:宾格。
“give”表示的语法范畴是由于人称的变化,“Lao wang”是第三人称,动词“give”表示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在“give”后加“s”表示。“me”表示名词用作宾语时用宾格。
五、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答: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作者”、“编者”中的者,“小王”、“小李”中的“小”。词尾是加在词的末尾,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成分。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词缀和词尾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构成新词。
2、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答:形态变化名词有数的词形变化,如英语的单数、复数,“report”指这个报告,“reports”指这些报告。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在人称、数上也要与主语一致,如动词“give”有“give”(原形),gives(第三人称单数),gave(过去时),given(过去分词),giving(现在分词)的变化;大部分形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这些都是一般所说的划分词类的形态原则。
3、举例说明什么是级,以及级的构成方式。
答: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每一层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从语素到句子的各类语法单位构成一个像阶梯般的层级系统,上一级单位由下一级单位按一定的规划组合而成。例如“火”这个词由“火”一个语素构成。“朋友”这个词由“朋”和“友”两个语素构成。“我看书”这句话由“我”、“看”、“书”三个词构成。
4、“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答:“红太阳”是偏正结构,语法意义是“红的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语法意义是陈述“太阳”是“红”色的。形成这两种语法意义的差别的语法手段是“词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关系。作业形考答案4 第五章~第九章
一、填空
1、一般性、模糊性 和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2、同义词的“同”主要指 理性意义 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词的搭配习惯、词义的附加色彩 和 风格色彩 等方面。
3、绝对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4、词语的组合一方面受到 语法规则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5、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时间 和 空间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 表意、表意兼表音 和 表音 三个阶段。
7、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 汉藏 语系,英语属于 印欧语系。
8、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演变 三个方面。
二、判断正误
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2、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3、“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4、“小鞋”本义指“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刁难”,这是隐喻。(√)
5、“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隐喻。(√)
6、所有的汉字都与语素相对应,都有一定的意义。
(√)
7、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看,汉字必须立即改成拼音文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8、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9、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10、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逐渐发生的,没有突变。
(√)
11、行业用语不能被全民语言吸收而发展成为日常交际用语。(√)
12、借词不同于意译词。
(√)
13、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
14、任何规则都是有例外的,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后面加上s,但man、knife的复数却不能加s,而是内部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C)。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look,do,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D)。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兵”的最初意义是(B)。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4、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C)。
A、成果—后果
B、many—much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5、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D)。
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6、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B)组中的汉字全都能独立地表示语素。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B、沙发
吉它
卡片
罗马 C、葡萄
玻璃
枇杷
纱门D、蜘蛛
窃窕
逍遥
逃遁
7、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8、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B)。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9、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D)三个阶段。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10、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C)文字。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
11、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A)是形声字。A、赶
妈
想
视
B、赵
看
部
路 C、汉
地
使
爨
D、庙
春
鸡
叹
12、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C)。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语言内部的因素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1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D)。A、语法
B、词汇
C、词义
D、语音
14、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A)。A、语族
语支
语群
B、语族
语群
语支 C、语群
语族
语支
D、语支
语族
语群
15、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C)。
A、雷达
足球
沙发椅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
吉他
吉普车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16、下列各组词只有(C)是意译词。
A、雷达
马达
咖啡
B、啤酒
苜蓿
哈密 C、西装
篮球
胡瓜
D、槟榔
浪漫
坦克
17、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C)。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18、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C)。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9、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加上词尾s或es表示,但(A)组词不能这样类推。A、knife man leaf woman
B、chair pen book friend C、pound bag sort weekday D、hero pig room source 20、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C)。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A、批评—批判
词义轻重不同 B、发挥—发扬
搭配对象不同
C、牺牲—死亡—完蛋
语体色彩不同 D、成果—结果—后果
语体色彩不同
A、批评:①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②专指对错误和缺点提出意见 批判:①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②批评“批判”的词义比“批评”大,“批判”程度较重,“批评”较轻。
B、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积极性,~技术水平;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题~”。
发扬:①发展和提倡:~光大,~民主,~精神;②发挥:~火力,“发扬”的词义比“发挥”大。
C、风格色新不同,“牺牲”多用于书面语和比较庄严的场合; “死亡”用于书面语,一般场合;“完蛋”多用于口语,含有贬义。D、词的附加色新不同。“成果”多用于褒义,“结果”是中性词,“后果”多用于贬义。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的演变情况
A、墨水:原意是指书写用的黑色液体,今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B、牺牲:原意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献身。C、deer:原意指动物,今指鹿。
D、事故:原意泛指事情,今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即不幸的事情。E、泰斗:原意指泰山北斗,今指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受到尊重的人。A、词义扩大了。
B、词义的转移。由表示某类现实现象改变为另一类现实现象。C、词义的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的词义狭窄了。D、词义的缩小。E、词义的转移。
五、问答题
1、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基本词具有全民带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灯、电视、电话、电流、电力、电线、电解、放电、变电”等词。
基本词记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用适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简要说明这些表现形式的内涵。
答: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予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是概括所完成的工作。
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词义的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一般性是指词义概括事物时都是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为一般、简单的东西。
模糊性是指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全民性是指某些词义反映阶级社会中的有些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有强烈的阶级性,但是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3、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答: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如英文包括了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大写字母用法、移行规则、自左而右的书写顺序)、标点等,用字母记录音节和音位。音位文字是记录语言中音位的文字,表示意位的文字,只需要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拼写语言中的全部音节,进而书写全部的词和句子。如世界语就是一种记录音位的字母文字。意音文字是同时兼采表意、表音两种方法记录语言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有表意字,或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以及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我国传统的文字学把第二种称为假借字,第三种称为形声字。
4、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一方面,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促使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而不平衡性也是由于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不同造成的。语言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而语音和语法的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5、哪些因素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答: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语言如何发展,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的方向。
6、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词汇的发展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的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旧词的消亡一方面是由于旧事物的消失;另一方面由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3、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演变包括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I).词尾
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I).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c”的复数不是“wifcs”
B.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I).“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浏义的扩大 3.C
4.B
5.A
6.B
7.C
1。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最熏要的工具。
(、.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I).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而是属于经济基础。2.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
Ij.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是不同的音位
C.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
l、).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3.一F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词尾具有构成新词的功能
13.后缀一般就是词尾,但词尾不都是后缀
C.词尾和词缀也叫词干
I)。词根也可以转化为词缀 4.下列说法只有()不正确。
A.“啊、吗、呢”这些词没有构词能力,不是基本词
B.凡是基本词,一定具有全民常用的特点
C.并不是所有基本词都具有构词能力
I).基本词用作构成新词的基础,这又强化了它的全民性特点 5.下列词语除了()组外,其它几组词中都有借词。
A.巴黎
卡通
比利时
B.黄油
电话
扩音机
C.卡片
沙发
法兰绒
D.吉它
卡车
巧克力
1,I)
2.A
3.D
4.A
5.B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2.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5.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洋泾浜语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1.C
2.B
3.A
4.B
5.C
1.下列国际音标代表的音素只有()组是元音。
A.bd
B.k h
C.o e
D.fs 2.单纯词就是由一个()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于
C.词缀
I).词尾
3.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俄语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正确。
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
B.“study.look.ihink.cloor”都是派生词
C.“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hle”都是合成词
I).“变化、广义、电子、老虎”都是复合词 5.“天子”、“驸马”、“丞相”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变化是(A.词义的消亡
B.词语的替换
C.1词义的演变
D.旧词的消亡 1.C
2.A
3.B
4.C
5.D
1.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
2.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C.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于
C.词缀
D.词尾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箱子没有锁”。
C.“东床”的本义是指位于山东的一座大山,派生义指岳父,这是隐喻。
D.同义词“妈妈一母亲”的区别是感情色彩不同。5.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双语现象指一个人学会了两种以上的语言。
B.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洋泾浜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1.B
2.C
3.A
4.B
5.A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构成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B.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没有区别。
C.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
D.语言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
B.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是不同的音位。
C.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
D,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3.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正确。
A.“我们、集体、讨论、问题”都是派生词
B.“大家、一起、商量、对策”都是派生词
C.“老鹰、老虎、老人、老乡”都是合成词
D.“电子、电视、电影、电线”都是复合词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具有社会性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词语的组合没有任何条件限制。
D.只有所指范围大的词语的词义具有概括性特点。5.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1.A
2.A
3.C
4.B
5.C
二、综合分析题(共40分)1.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8分)①u-y ①相同点:都是高元音、圆唇元音。不同点:u是舌面后元音,y是舌面前元音。②ts-ts' ②相同点:都是清音、塞擦音、舌尖前音。不同点:ts是不送气音,t S,是送气音。(3)[a]: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④[k’]:舌而后、送气、清、塞音。③[k]:舌面后、不送气、清音、塞音。
2.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老鹰
①老:词缀;鹰:词根。②莲子
②莲:词根;子:词根。③redest red:词根;est:词尾。
① Going ①go:词根;iilg:词尾。② 老乡
②老:词缀;乡:词根 ㈣绿化
绿:词根;化:词缀。
3.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10分)
(1)我们
热爱
祖
国
辽
阔
壮
丽的河
山。
我们
热爱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I____Il--l
主
谓 述 宾 正
偏
止-II-I 联
合
(2)热
爱
人
民的解
放军 A.
热爱人民的解放军
I-lI--l
述
宾
I-II-I
偏
rL B.热爱人民的解放军 l-il-l
偏
正 I-II--____l
迷
宾
4.指出下列句子中词形变化(划线部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10分)
(DIhave many books.①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属数的语法范畴。②The book is being reacl by Smi th.②词尾ing表示的语法意义是进行体,属体的语法范畴。(3)He buys many books.buys是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第三人称单数,属于人称的语法范畴。books中的词尾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4)He bought many caps yesterday.bought是buy的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是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
caps中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屑于数的语法范畴。(5)She gave me the pictures yesterday.gave是动词give的形态变化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pict ures中的词尾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2.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3.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4.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特点?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特点。5.什么是语言发展的渐变性?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
1.①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②不同的语言,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特点,例如“书”,汉语用语音[/3u]表示,英语用音节[buk]表示。
③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long],在英语中表示“长”,在汉语中表示“龙、聋”等意义。
2.语言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服务对象看,语言是不是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没有阶级色彩。
第二,从语言自身结构来观察,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第三,从语言的产生的社会大环境来观察认识。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
3.①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词形、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
②调缀和词尾的区别:第一,位置不同,词缀可以在词根的后面,也可以在词根的前面,如un在词根前面,ness在词根后面,词尾只能在词的末尾出现,如es;第二,功能不同,词缀是构词语素,可以构成新词,词尾是变词语素,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
4.①词义的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②产生词义的模糊性特点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 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5.①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语言不侮社会变革那样会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语言的发展变化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全体成员互相联系的纽带和挢梁,是人们须臾也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所以只能渐变。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12.①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②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13.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②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
③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
14.①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二是稳固性,很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
②基本词汇义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民常用性。
15.①双语现象就是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
语言的现象。②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
1.有人说语言是自然现象,有人说语言是社会现象。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2.简要说明语言符号和„般符号的异同。
3.举例说明什么是形态,并举例说明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4.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举例简要洗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浯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词语替换?产生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1.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是自然现象。
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③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可见语i蓄‘不是自然现象,2.①相同点:都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用甲代乙,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
②不同点:第一,语言符号是音义的结合体,是“说”与“听”的;第二.一般符号构成系统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的系统非常复杂,可分为不同的层级;第三,语言符号系统含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
3.①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变化。例如英语单词bOOk表示单数,如果要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就要在词后附加s构成Books表示。)
②形态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附加词尾,:t要是窿词'-舌面附加成分。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后面加上ing、ed分别表示进行体和越去㈦;第二,内部辅折。即通过阋的内部的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构成语法形式,如英滔篙汹j、v()11t„的复数形式,是把元音a变成e,词的渎音变成了l-wir11in];第三,异根,用不同的浏根表示曩j—r“日昀小同的语法意义,例如l的宾格是叫、,xve的宾格是us。
4.①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一个重要特点,它指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溉掐反映,彳:匙眨映
1、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②词义概括性具体表现在词义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这是词义慨括性的=i
1、重要的表现形式。(举例略,三种表现形式任举一例即可给满分)
5.①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每£中词汇发展速度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比较慢。.
②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地区也不相同,~.种语i和强,象,在确的地区变化,有的地区不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从而形成地域方言.
6.①词语的替换就是用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词语,而其所指称的现实现象不变。②词语替换的原因是:笫一,社会的因素,如把有歧视意味的“戏子”、“马弁”替换为“演员”、“勤务兵”;第二,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变成了双音节词,如“鹰„老鹰”、“龟一乌龟”等。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6分)
2.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6分)
3.“马路宽”和“宽马路”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样的语法手段体现的?
4.举例简要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6分)
5.什么是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什么?(8分)
6.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8分)1.①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②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2.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②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
③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
3.①“马路宽”这种结构是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马路”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
②“宽马路”这种结构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其中“马路”具有“被修饰”这样的语法意义。
③同样的语法单位组成的结构,反映了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通过不同的词序语法手段来体现的。
4.①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二是稳固性,裉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
②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民常用性。
5.①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3分)
②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6.①双语现象就是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②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
1.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语言的结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请以汉语为例加以说明。3.什么是合成词?举例说明合成词的类别。
4.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5.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不平衡性这个特点?
1.①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没有语言,社会就会解体,不复存在。
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旗语、电报、电话等,但它们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
③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2分)2.①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②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③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例如汉语的符号层有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3.①合成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②合成词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构成,如“工人、农民”,派生词由调根和词缀构成,例如“老师、读者”。
4.①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②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5.①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的变化最迅速,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②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
1.什么是社会现象?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为什么说以少驭多是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请以其上层符号序列加以说明。3.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4.什么是意译词?意译词是不是外来词?为什么?
1.①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②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2.①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
②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
③由此可见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
3.①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②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4.①意译词就是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例如“电影、电视、电话”就属于意译词。
②意译词不是外来词。语言符号包括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两个方面,因此外来词必须是语音和意义都是来源于外语的词。意译词只吸收了外语词的意义,没有吸收语音形式,因此不是外来词。
12.语言没有阶级性,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3.语言符号的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14.基本词汇有哪些基本特点?举例简要说明。
12.第一,从语言的服务对象看,语言不是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没有阶级色彩。
第二,从语言自身结构来观察,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第三,从语言产生的社会大环境来观察认识。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
13.①语言符号的上层包括三级:第一级是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语音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②语言要素的三级联系非常密切,高一层的单位都由低一层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由少数组成多数,语素构成词,词构成句子。
14.-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
二是稳固性,很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
三是枸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语言学概论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 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这一著名论断的语言学家是 A.C.2.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A)A.C.3.下列辅音,在普通话中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的是(D)A.A
B.B C.4.A.C.5.下列各组中,加点成分属于同一语素的一组是(D)A.A
B.B C.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属于(B)A.C.8.A.C.9.A.C.10.A.C.11.A.C.“团结”和“勾结”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B)理性意义不同B.形象色彩不同D.感情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第 1 页 英语“Mary writed a letter”中动词的词形变化有错误,正确形式应该采用(B)附加形式
B.异根形式D.零形式
屈折形式 谚语
B.成语 歇后
D.惯用语 C
D.D C
D.2个
B.4个
D.D 3个 5个 普通话“江”字读音所含音素的数量是(C)语音系统
B.语法系统
D.语汇系统 语义系统 洪堡特
B.索绪尔 乔姆斯基
D.布龙菲尔德(A)
“词法”也称(A)
形态学
B.构词法 造词法
D.造句法
谓语动词前的光杆名词
B.前面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 介词“把、被”后的名词
D.前面加上数量词的名词 汉语中不能表示“定指”的语法手段是(D)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12.A.C.13.A.C.14.A.C.15.A.C.16.A.C.17.A.C.18.A.C.19.A.C.20.A.C.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做(B)本义B.基本义 派生义D.引申义
附加色彩上的褒贬对立可以构成反义词 不同语言的词之间可以构成反义词 下列关于反义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理性意义上的细微差异可以构成反义词B.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D.语系B.语支 语群D.语族
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亲属语言是社会完全分化的产物B.亲属语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
亲属语言具有历史同源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是亲属语言的重要标志 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B)音译词B.意译词D.记忆B.情感 意志D.美感
下列关于“大脑皮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是由成百亿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的B.用于控制人体的运动平衡和内脏功能D.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外语教学特点的是(D)基础性B.多元性D.交叉性 典型性
语料标注和检索 机器自动翻译
从各个器官接收信息并引发人的行为 是行为动作决策机构和记忆存储仓库 仿译词 半音译半意译词 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C)
发散思维(外思维)活动不包括(A)
下列信息处理研究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是(D)汉字编码和输入B.文本自动校对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 选均无分。
2.下列词语中,属于派生词的有(D^E^)A.C.3.A.C.4.A.C.E.老人B.老调 老酒D.老婆E.老鼠 通俗意义B.语气意义D.科学意义 语境意义E.关系意义
语言的演变发展不能采用突变的方式 语汇的迅速发展会立即引起语音演变 词的理性意义包括(A^B^)
下列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有(CDE)
稳固和发展都是语言必须具备的属性B.语言在不同地域的演变速度基本一致D.语法规则因地位重要而不易发生演变
第 2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5.属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阶段”的几个阶段是(BCDE)A.C.咿呀学语阶段B.双词阶段D.单词阶段
简单句阶段E.复杂句阶段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重位
答案: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形成音位对立,这种非音质音位叫 做重位。例如英语中的rebel(叛逆者)和re'bel(反叛)。2.音符
答案:音符即表音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 个意符,后来用该字记录同音的虚词“其”,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表音的字符。【评分标准】答出定义2分,举例正确2分。
3.儿童语言获得的“天赋说”
答案:(1)这是基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样一种假设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是偏重 于内部条件的一种理论。
(2)根据这种解释,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如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 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评分标准】(1)(2)答出要点各2分。
4.语言迁移
答案:(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所产生的影响叫做语言迁 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
(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之外的 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2.举例说明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的区别。
答案:(1)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单纯字符,因为 “人”这个字分解出的“一撇一捺”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它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2)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依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位”由单纯字符 “亻”和“立”组合而成,是复合字符。
(3)复合字符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莅”是由单纯字符 “艹”和复合字符“位”组合而成的字符。3.举例说明社会距离和社会行为规范对语言社群分化的影响。
答案:(1)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又会在不同 的社群之间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一些不同的社群处于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社群内 部的交际密度明显大于社群之间的交际密度,最终会使各社群在语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产 生不同的社会方言。例如,文化程度的差异会造成社会距离,使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人说话各有 特点。
(2)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社会上或特定的社群内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 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以致产生语言分歧,形成社会方言。这里的社会行为规范指的是对某种人应
第 3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该怎样做的共同标准,其中包括对某种人应该怎样说话的共同标准。例如,几乎每一个社会里都 有一套“男人应该怎样说话”和“妇女应该怎样说话”的无形标准,违反这些标准就会受到他人 的嘲笑。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答案:【评分标准】语素数量填空3分,其中每答对两个1分;根据构词方式填空3分,其中每答 对两个词语1分。
2.以下列举的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了”构成的语句,分析各个语句中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并将它们填入下列各项中:
文章写长了
衣服晾干了
库房堆满了
啤酒喝光了
大家吃饱了
盘子打碎了
斧头砍钝了
房子盖歪了
毛笔写秃了
客人喝醉了
报纸送晚了
图纸画小了(1)指向动词:
(2)指向施事:_____________
(3)指向受事:_____________
(4)指向工具:_____________
(5)指向结果:_____________
(6)指向处所:_____________ 答案:(1)报纸送晚了(2)大家吃饱了,客人喝醉了
(3)衣服晾干了,啤酒喝光了,盘子打碎了(4)斧头砍钝了,毛笔写秃了
(5)文章写长了,房子盖歪了,图纸画小了(6)库房堆满了
【评分标准】每答对两个语句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4分).举例说明汉语句子类型可以按层级分成哪些小类。
答案:(1)根据主谓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就是句子的句型类。因此最主要的句型大类就是 分成完全主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两大类。举例略。
(2)具有主谓词组形式的句子就是主谓句,下面又可以分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 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不具有主谓形式但又可以补出省略成分构成主谓句的是不完全主谓句,不具 有主谓形式又不能或不需要补出省略成分的是非主谓句。举例略。
(3)动词谓语句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它还可以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例如,可以先分成无 宾语句、带宾语句;带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谓词宾语句和带体词宾语句;带体词宾语句又可以分 成带单宾语句和带双宾语句。举例略。
【评分标准】(1)(2)(3)各4分。其中答出句型分类的层级1分,答出各种句型的小类1分,举例正 确2分。句型小类不完整或举例不全,酌情扣分。在下列词语后的括号内填写词语所包含的语素数量,并根据构词方式将词语分别填入下列 各项中。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