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时间:2019-05-13 22: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第一篇: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作为人文社科系之一的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目。可以说它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记载和总结。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历史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所以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而历史学科这一综合性特征又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学科,常见的有历史与政治(包括时政热点和社会经济)历史与语文(文学和文学史)历史与地理(包括识图和自然环境)历史与数学(如不同年法的换算和历史图表数据的换算等)等学科的综合渗透。

一、综合渗透之一——历史与政治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政史是“联体婴”。少了谁都不行。的确,思想政治在中学教育中是方向是灵魂,它凭借其科学的理论说服人,而历史则是以事实为基础上来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此政治成为历史教学的方向指导,而历史则是政治的事实根据。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而平常我们学习历史则一定要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讲起的。如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几个社会形态,然而这几个社会形态更是政治课堂上所要讲述的重要内容。又如,我们知道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直接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有些学生就要问了,中国为什么要绕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呢?这表面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实际上真正原因还是个历史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对近代中国怎么样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那么学生便能一目了然的了解:近代西方列强是怎样开展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发财的,又是怎样阻止止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而中国又是因为“闭关锁国”,加之清政府的无能,国民的愚昧等,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因为如此,中国尽管有着五千年历史,到今天经济科技等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也就是中国绕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因。又如,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敏感的时政话题,那就是“台湾问题”讲到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收复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呢?追溯历史寻求根源:我们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如三国时期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台湾;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南宋时,彭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元朝时,政府设彭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清康熙时,派人打破郑氏后人的割据,于1683年将台湾纳入统一的大清版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行省,刘铭传第一任巡抚;1943至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在这些充分的历史根据面前就不难看出当今政府及人民为什么如此迫切希望祖国,理解“血浓于水”的亲情。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并不是干巴巴的传授教学,它还有着谈古论今和权衡时政的作用的,即:联系古代历史影射今天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等。

再如,“十一五”期间,政府提出了三农问题,我们也知道从2006年1月1 日起,中国已经免除农业税,这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所需的。但是综观历史,我们就不难看出,历史上从商鞅变法,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光武帝他们的治国措施中得到启示:历代统治者要适应发展生产力,无不都必须重视农业这个根本问题。如商鞅因为奖励耕战,最后使秦国强大了;汉高祖因减轻租税为汉朝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文帝,汉景帝和光武帝因减租,最后出现“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历史可鉴,当今政府又怎能不重视呢?历史就是过去了的社会,社会就是进行中的历史,两者都是个多层次的有机结构,但却又是互相适应,互相影响的。

二、综合渗透之二——历史与语文

如在江历史课时,因历史课本的文字叙述简要,往往需要教师在讲述时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讲述历史人物时,应讲出他的特点来,尽可能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从而避免雷同,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史记》中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同一主题,三种口气,表现出这三个人不同的身份、思想和性格。课本中“文革史”的叙述高度浓缩,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让他们读反映文革的文学作品(如“伤痕文学”、朦胧诗等),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在讲历史知识时必定会渗透很多文学知识,如引用文章句法或诗歌散文。“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语道破新军阀混战的频繁和巨大规模,战事危及百姓,造成生灵涂炭,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但蒋介石等军阀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不过是“一枕黄粱再现”的美梦而已,红军正是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毛泽东生动地描绘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也可算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再次,在历史课中反映阶级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会引用如《诗经》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把奴隶控诉奴隶主贵族残酷剥削的 仇恨鲜明地反映了出来,也就讲清了“国人暴动”的根本原因。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使学生认清了唐朝统治阶级残暴、安史之乱的灾难、百姓的疾苦,理顺了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揭示出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剥削、掠夺。

最后,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用文学性强的语言。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两首诗对隋大运河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地看待问题具有典范的作用。对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失败,杜牧有“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哀叹项羽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则以政治家的眼光指出项羽失却民心,败局无法挽回。谁的看法对?哪一种认识反映历史现象的本质?组织学生运用思辨的方法进行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了农业丰收和四海垦辟,但最后一句却激起人们层层思索的涟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兴”、“亡”的强烈对照和“百姓苦”、“百姓苦”的一致,表现出极大的历史反差,展现了文明史肌体上的深深伤痕。在这反差与伤痕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诗词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疑问,这种卓绝的设问能力会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次的“历史思索”,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语文课文中得到加强,而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也与历史有着重大的关系,甚至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一例,倒不是他的文字生涩,而是他的许多语言,甚至全文都是隐喻,如无历史知识作为钥匙,只凭语文教师在文学上的说明,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作者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针对一些人诬蔑群众而作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则是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国民党文化专制迫害致死的五位青年作家。可以说,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背景,要理解文章,必须了解历史。所以,中学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起来,相互渗透,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见李铜玉老师的《文史交融 相得益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

三、综合渗透之三——历史与地理 我们经常听到“政史为一体”“文史是一家”却很少听到历史与地理的关系。历史和政治,语文的关系已经被认同了,而历史和地理的关系却被大多数人给 忽略了。殊不知,地理教学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有历史的地方就一定会和地理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地理相当一个坐标,那么历史就是坐标里的内容。因此无论我们要了解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如在学习东西方文明的起源时,就必须了解东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以大河流域为中心的)和相关环境气候,正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的不同才因此决定了东方文明不同于以海洋为中心的西方文明。所以不同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不同。

又如在学习中国史时清朝疆域西跨葱领,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包南海诸岛。然而这并不只是口头上背背而已,还要在地图上找出位置来,不能只会纸上谈兵。再如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7次,那么7次所走的路线是怎样的,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出来呢?2005年是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假如你是“凤凰号”的一名成员,你将沿着怎样的路线前进呢?要解决历史课上的这些问题,没了地理知识怎么能行呢?

四、历史综合渗透之四——历史与数学

数学表面看起来和历史没任何关系,实际上数学在历史中也是较为重要的。例如在民国与公元纪年法上的换算。有如民国25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必须用到数学算法,即25+1911=1936年。又如历史图表的换算,我国古代的人口和人丁问题的换算,如公式:人丁数×口丁比=人口数等等。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可谓是门错综复杂的学科,它涵概了其他学科的很多相关知识,因此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在此,笔者作此愚作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从事历史教学的同仁们能够在教学中对其渗透性加以重视和运用。

第二篇: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尚光进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深感任重道远,因为中学时期是一个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尝试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历史教学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如果离开了历史知识的传授,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不能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而且会把历史课上成法律课。只有根据史实,把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进去,润物细无声,才能使教育入耳入脑。

法制教育涉及的法律法规内容较多,对于中学生来讲会显得较为陌生和枯燥,主要原因是:抽象难理解;因为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本身的生理尤其是心理成长不成熟。针对这些特点和现象,我们应当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主动接受法制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这个国家有两千余年的封建史,又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历过成熟的资本主义,因此“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这对我们今天的法制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纪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在历史教育教学中进行法律法制学习,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要收到良好的效果,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课内渗透法

在课内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由浅入深地受到启发,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课内外结合法

法制教育的渗透,不应只局限在课堂里或书本上,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思想教育任务。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也是历史学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引进源头活水,或课内、或课外,或请进来、或带出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在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法律知识的能力。

四、活动课法

把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让书本知识鲜活起来

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此以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列强疯狂的向中国倾销鸦片,许多人成了烟民,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创造了禁绝毒品的奇迹。近些年来,受国际毒潮的影响,祸国殃民的毒品重新在我国泛滥,吸毒人数不断增加,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大多数,毒品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了能把这一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未上课之前,学生通过课内外结合,去查找资料,先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印象,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鸦片战争的一些片段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吸毒人员的片段结合起来,给学生以鲜明的对比,让他们感受到吸毒的危害,并自觉地去抵制毒品、远离毒品。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文中,提到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民主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于是,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着成就。当前,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这样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艰难的民主法制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稳定和谐的社会生活,牢固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其学法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实践中也仅是作了一些探索。不过通过历史学科教材来挖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确立他们现代法治思想,即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适应法制社会需要,应该说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开拓的一个教学思想及领域。也只有从历史发展,时代需要的高度着眼,从培养一代跨世纪合格人才着手,才能体现出历史课法制蕴含对教育者的希冀,和教育者对史、法结合激荡出的教育艺术升华的追求。

第三篇: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考前60天”教学复习基本要求

1.强化阅读对提升成绩的作用

(1)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原则上每节课安排15分钟左右时间用于阅读,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时间用于课外阅读;阅读内容主要选自“高频考点”中新颖的历史材料和问题。

(2)现代文、文言文、译文的不同要求:根据考纲要求,上述三类材料安排适当的比例,三类材料单位阅读时间应有阅读量的差异。

阅读:每分钟500字符/分钟,图片按100字符计;

审题:按阅读时间3倍计算;

书写:50字符/分钟,答卷书写时间可按正常所需时间的2倍计算。

2.强化历史学科“四项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

强化历史学科“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四项能力”中,要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基础性作用。该项能力占高考能力考查的50%左右,又是其他三项能力的基础。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阅读与提取有效信息上。阅读能力成为历史学科的基础能力。

3.检查落实

(1)学科教师要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量化统计,查找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寻求解决的途径。

(2)将通过听课、教(学)案检查、学生调查等检查落实情况。

考前60天历史学科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上述两项要求主要针对历史学科薄弱环节而提出,它制约学生成绩的提升,亟需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由于学校间差异较大,不做统一要求。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通道,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通过分析,使学生学会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学习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新课:

1、回顾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总结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通过复习、发问:面对亡国之危,中国人并没有就此沉沦,而且进行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

自学指导一:

1、什么是洋务派?

2、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是什么?

3、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

4、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 教师点拨:

1、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封建地主阶级)。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中央代表:恭亲王奕(忻)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

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自学指导二: 洋务运动前后期的口号、代表企业等分别是什么?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完成下标)时期 口号 主要内容 企业/海军/学校 创始人 地位

前 期 自 强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李鸿章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堂 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后 期 求 富 创办民

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厂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筹划海防 南海海军

北海海军

福建海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举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1862年)清政府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自学指导三: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教师点拨:

⑴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⑵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⑶作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也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育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总结:

简要串讲全课内容,重点、难点再重新强调一下: ⑴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时间 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⑶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⑷洋务运动的评价 拓展知识

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有效的防卫和管理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自学指导四: 达标练习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 兴办新式学堂D 改革政治制度

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业,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据此,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 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本主义的民族革命运动

C 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A 军事企业未盈利 B 民用企业亏损 C 北洋舰队覆没 D 福建水师覆没

4、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生产的积极影响是(A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完全消除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洋务运动失败留下的深刻教训是()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C 学习西方必须推翻封建制度 D 学习西方必须运用革命方式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大山中学

黎春燕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通道,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通过分析,使学生学会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学习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学习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入新课:

1、回顾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总结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通过复习、发问:面对亡国之危,中国人并没有就此沉沦,而且进行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

自学指导一:

1、什么是洋务派?

2、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是什么?

3、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

4、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

教师点拨:

1、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封建地主阶级)。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中央代表:恭亲王奕(忻)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

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自学指导二: 洋务运动前后期的口号、代表企业等分别是什么?

教师点拨:

前期 :“自强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李鸿章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堂 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厂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划海防,南海海军、北海海军

福建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举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清政府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自学指导三: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教师点拨:

⑴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⑵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⑶作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也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育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总结:简要串讲全课内容,重点、难点再重新强调一下:

⑴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时间

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⑶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⑷洋务运动的评价

拓展知识

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有效的防卫和管理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自学指导四: 达标练习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 兴办新式学堂D 改革政治制度

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业,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据此,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 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本主义的民族革命运动

C 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 军事企业未盈利 B 民用企业亏损C 北洋舰队覆没 D 福建水师覆没

4、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生产的积极影响是()

A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完全消除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洋务运动失败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C 学习西方必须推翻封建制度 D 学习西方必须运用革命方式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下载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授课教师:刘开艳 授课班级:八(3)班 授课时间:2018年5月16日 教学内容: 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

    2011-2012学年历史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鞍山市第八中学2011-2012学年 历史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计划宗旨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 方面、特征的完......

    高一下历史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历史必修2教学德育渗透计划 文德民族中学文综组莫跃勋 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忽视了道德教育。但是,若果一个学生没有......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交流总结 赫章县古基乡妥古小学 综合教研组 为贯彻育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李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概念解说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含义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

    浅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湄潭县复兴镇中心小学:张纯权 摘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

    学科德育渗透

    【学科德育渗透】 德育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德育核心地位的关键。 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全方位地培育人 1、德育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必须是和谐的,更多的时候是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