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练习题(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23:2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与信息技术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与信息技术练习题》。

第一篇:信息与信息技术练习题

必修>第一章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b)1.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

a.书

b.文字

c.光盘

d.网络(c)2.将几幅看似无关的旧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片,这体现了信息是:

a.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b.可以共享的 c.可以加工的 d.具有时效性的

(b)3.下列选项,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报上登载“神七成功进行出舱活动”的消息

b.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 c.电视中播出的奥运会各国金牌数

d.高中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成绩(d)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视机就是一种信息

b、一本书就是信息

c、网络就是信息

d、报上登载的招聘广告是信息

(c)4.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和利用

(c)5.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大进谗言。秦王听信馋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可伪性

d.共享性(b)6.在下列选项中,信息的可信度最高的是

a.某权威股评家blog上的股市走势预测

b.某省气象台网站上的天气预报

c.某民间培训机构发布的模拟测试卷

d.某彩票网站发布的下期彩票预测

(b)7.张老师为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将文字、图像和动画等媒体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成课件。这种为表现某一主题将多种媒体有机组织在一起的形式,主要体现了多媒体的

a.与用户的交互性

b.集成性

c.可传递性

d.大容量存储技术(多选)

(abcd)8.以下选项中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有:a.数码电影 b.电子商务 c.智能家电 d.排爆机器人(ac)9.张爱玲在香港求学期间学业优秀,是班上最有希望被送往英国深造的学生,但战火烧掉了香港大学全部的文件记录,也因此毁了她的前途。这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abc)10.电影《鸡毛信》中王二小在山坡上发现敌人后迅速扳倒消息树。得到消息后,乡亲们在民兵的掩护下开始转移。这体现了信息特征的: a.载体依附性

b.时效性

c.价值性

d.真伪性

(abc)11.刘老师将教学资料分门别类地存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便于班级的所有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这个实例体现了信息特征的: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abcd)下列描述中信息加工的目的有哪些()a、提高信息的可用性

b、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发掘信息的价值 c、更好地表达信息,方便交流

d、产生新的信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c)12.小明一家在收看北京奥运会的实况转播时,爷爷突发感慨:“还是现在的技术先进啊!以前没电视的时候,县城的事情传到我们这边还要十几天呢”。这个事例说明电视的发明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A.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b.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c.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b)13.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首先使信息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地域局限的标志是

a.语言的使用

b.文字的创造

c.电报电话的发明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c)14.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的“office助手”,所应用的技术是

a.虚拟现实技术

b.语音识别技术

c.智能代理技术

d.语音合成技术(a)15.“动口不动手”将成为今后计算机输入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技术是

a.语音识别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c.智能代理技术

d.生物芯片技术(d)16.目前,驾驶员培训学校采用计算机模拟让学员进行驾驶训练,这主要采用了

a.语音识别技术 b.密码识别技术 c.分布处理技术 d.虚拟现实技术(多选)

(bc)1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专为盲人设计的计算机。装有盲文标注的键盘和语音读屏系统,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指针所在图标的名称和网页上的文字。这些设计体现了 a.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b.语音技术的应用 c.针对特殊人群的个性化设计

d.数字高清技术的应用

 人工智能

(c)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是

a.张海卫用金山快译软件把一篇英文小说自动翻译成中文

b.曹俊和计算机下象棋

c.倪诗律在网上与杨小刚下五子棋

d.公寓采用指纹锁识别技术管理

识别 模式识别

(a)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式识别的是: a.计算机博弈

b.光学字符识别 c.语音识别 d.手写(b)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是

a.利用书写板向计算机输入汉字 b.利用图形扫描仪向计算机输入图片

c.利用指纹来鉴定人的身份

d.利用语音向计算机输入汉字

(c)21.当今有的智能手机具有“声控标签”的功能。启用“声控标签”功能后,对着手机呼叫通讯簿中的姓名即可拨出相应的手机号码,这属于模式识别中的a.指纹识别

b.光学识别 c.语音识别 d.手写识别

(c)22.以下应用中不属于模式识别的是

a.声纹识别

b.人脸识别 c.图像扫描 d.手写输入(多选)

(bcd)23.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属于模式识别的有

a.计算机博弈

b.光学字符识别

c.语音识别

d.手写识别

 专家系统

(c)24.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的mycin系统能识别51种病菌,正确使用23种抗菌素,可协助医生诊断、治疗细菌感染性血液病,为患者提供最佳处方,成功地处理了数百个病例。mycin系统属于人工智能技术中的

a.模式识别

b.远程医疗诊断 c.专家系统 d.智能代理

(c)25.“几何专家”是一个几何动态作图与定理自动证明软件。这类应用软件主要用于

a.智能代理

b.机器翻译

c.机器证明 d.模式识别

(多选)

(ac)26.专家系统是一个用来分析数据并产生建议或决定的计算机系统。以下属于专家系统的有

a.计算机车辆故障诊断系统

b.计算机指纹识别系统

c.基于案例的计算机中医诊疗系统

d.图书管理系统(abcd)27.关于专家系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专家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 b.专家系统可以用来辅助或代替领域专家解决实际问题

c.专家系统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求解复杂问题 d.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

 语音技术

(c)28.张力对着自己的计算机说“请关机”,计算机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这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 a.图像识别技术

b.指纹识别技术 c.语音识别技术 d.字符识别技术(c)29.语音输入法是语音技术应用的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语音输入法属于语音技术中的语音合成

b.语音输入法的使用只要有合适的硬件设备,不需要软件支持

c.语音输入法的本质是将人的声音与计算机中存储的声音信号进行比较,识别后将相应的文字显示出来 d.语音输入法的使用是万能的,将取代目前使用的其他输入法

 机器翻译

(b)30.关于机器翻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机器翻译是将不同自然语言进行互相转变

b.当前机器翻译已完全能替代人工翻译

c.常见的中文翻译软件有金山快译、译星、万能对译等

d.有的翻译软件还能发出语音

(c)31.google搜索引擎提供了翻译网页的功能(如图),这一功能属于

a.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b.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c.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d.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的信息加工(b)32.英语水平一般的小明同学经常用google翻译阅读英文材料,下图所示的google翻译属于人工智能技术中的

a.机器证明 b.机器翻译 c.模式识别 d.专家系统

(d)33.使用中英文双向翻译软件,可将中文“春天最先是闻到的”翻译成英文;如果再将此句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则翻译结果为“第一个春天的味道”。这个实例说明了 a.机器翻译没有前途

b.春天是可以闻到的c.这是一句诗,两种翻译方法都对

d.机器翻译软件的功能需要不断完善

是 计算机组成

(b)34.黄胜买了一台计算机,配备了一块160gb的硬盘,其资源管理器的部分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a.当前可见的硬盘分区有三个

b.f盘是计算机硬盘的一个分区 c.f盘是光盘驱动器

d.资源管理器能管理计算机资源

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a)35.下列属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是

a.黄松在网络上注册了个人博客空间,并经常写博客

b.王强用手机随时随地和朋友交流,手机若不在身边就感到焦虑不安

c.小学生李明每周看的电视超过了10个小时

d.刘林经常去网吧上网,对网络比较迷恋(a)36.下列属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行为的是

a.每周六晚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b.私自删除他人计算机内重要数据

c.购买正版的瑞星杀毒软件,并放置在网上提供给其他网民使用

d.利用计算机网络进入他人的计算机,但没有窃取这台电脑的资料

(b)37.信息技术是“双刃剑”它对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属于消极一面的是 a.借助bbs或qq寻求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网络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但也容易让人沉迷

c.在网上搜索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资料

d.网上购物(多选)

(abcd)38.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影响包括 a.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b.让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 c.让通信费用大大降低

d.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多

(ab)39.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有 a.电子商务缺乏可行性,只是一个设想,目前还没实施

b.网络的影响有利有弊,尽量不要使用网络

c.网上会诊成为一种医疗诊断方式

d.远程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途径

(abcd)40.关于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信息技术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c.信息技术方便人们的学习与生活

d.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第二篇:信息与信息技术

最新--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讲解前五次信息革命时,讲清楚当时产生革命的背景、简单过程。在讲解第六次信息革命时,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应努争取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

?(二)现代信息技术

?1. 简单回顾六次信息革命,揭示概念:“IT”——信息技术;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 年;“电脑之父”——冯。诺依曼。

?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揭示“摩尔定理”(IT 第一定理)。

?3. 网络时代的来临:1969 年 11 月 12 日中午。

?4. INTERNET 无国界、地球村。

?三. 小结

?1. 信息

?2. 六次信息革命

?3.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

?四. 学生活动

?做作业:P15 1—4 题。

?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人类历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语言②文字③造纸术和印刷术④电传播⑤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⑥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

?在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材料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

?1946 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埃尼阿克)。

?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随着微电子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加,单位面积集成电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 18 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这种势头。

?Internet 是无国界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机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国。

?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

和网络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3.计算机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中央处理器(CPU)。

?5.存储器

?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 B),8 个二时制位称为一个字节。

?单位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RAM 中数据全部丢失,可读可写。

?内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只能进行读操作。

?存储器 硬盘:可读可写 几十个 GB

?外存储器 软盘:可读可写 1.44MB

?光盘:只读不写 650MB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除此之外,还有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扫印机、音箱、绘图仪。

?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8.系统软件的功能

? 主要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以及计算机程序的翻译、编辑、控制和运行等,它能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计算机,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语言编译系统等,其中常用的操作系统有 DOS、UNIX、Windows、Netware、Windows NT、Windows2000、Linux。常用的高级语言有:FORTRAN、BASIC、COBOL、PASCAL 等。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Dbase、FoxBase、Foxpro、Oracle、Sybase 等。

?9.应用软件的功能:

?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常见的有 word、Excel、商品流通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

?10.知识产权。

?11.信息安全。

?12.信息的使用规范。

?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基础

?

?1.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操作系统的英文名字为“Operating System”,简称 OS,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而编写的一种软件。它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接口程序,是由指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程序模块和数据结构组成的一种大型软件系统。其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界面。

?2.常见的操作系统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DOS、OS/2、Mac OS 和 Unix 等。

?3.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按计算机用户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按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可以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

?注意:DOS 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而网络操作系统一般是多作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常见的有:Unix、Netware、Windows、NT 和 Linux 等。

?4.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命名

?文件是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一个完整的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加分隔符小圆点(“.”)再加扩展名组成,其中扩展名用以说明文件的类型。在 Windows 中允许使用长文件名,可以使用空格和汉字,但不能超过 255 个字符,不能使用下列字符 ? / : * | ”

?典型的文件类型有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两种

第三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位新朋友——在电脑中活跃的一只可爱的老鼠,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鼠标吗?

讲述鼠标名称的由来。(课件演示: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叫做鼠标的左键;右边的叫做鼠标的右键。鼠标背面有个橡胶球,是小老鼠的脚鼠标指针的移动就是靠它的滚动来实现的。)

设计思路:通过老鼠的引入到鼠标的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鼠标由来的阐述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指导使用鼠标

1、掌握正确把握鼠标的方法。在使用鼠标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握鼠标方法。

2、鼠标的使用。同学们平时在家里使用过鼠标吗?通常用它来干什么?再追问:你是怎样打开学习软件的?

通过学生的示范引出鼠标还有哪些操作?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我与鼠标交朋友)。

(1)指向:课件出示(和我握握手)来和我们的新朋友好好交流一下,学习指向的操作。

(2)单击:课件出示(你能选我做你的好朋友吗)尝试将桌面上的图标选定。

(3)右击:(神秘和右键)让学生尝试右键的作用。

(4)拖动:(给我排排座位吧),教师讲解操作的要点,然后做一个游戏“排座位”。

(5)双击:(让我帮你查查你的生日吧)。用鼠标查生日,引出双击操作。要求同学们参照课本6—7页,尝试查找自己的生日,并写下来。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尝试自学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能力。给学生一个衡量作品质量尺子,促使学生向标准看齐。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鼠标的使用环节中,我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将这五个鼠标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初次尝

三、体验成功,分享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游戏练习

游戏一:你能拿到我送给你的礼物吗?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用单击的方法选择礼物。

游戏二:摘枣子。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树上有三种枣子,绿的、红的和紫的,分别用单击、双击与拖动的办法将枣子摘下来。

设计思路:并初试尝试自学的方式来学习计算机操作,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玩中练,玩中学。

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

四、课堂小结

1、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鼠标有了更多的认识,给你的同桌说说你今天学到了那些知识。

2、今天我们大家都学习的很好,回到家里,让我们再去熟悉熟悉家里的鼠标,看看鼠标还有哪些小密秘?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2、掌握正确的开关机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与讲解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开机、关机的正确操作。

难点:正确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见过电脑,可是你了解电脑的每一个部分吗?这不,小博士和爸爸一大早就来到电脑城,买了一台电脑回家。电脑来到新家,兴奋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他们举行了晚会,还邀请小博士一起参加,其实呀,是想考考小博士对它们了解多少。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博士一道去参加电脑的晚会,了解信息技术的好帮手——电脑吧!

二、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1、你能叫出电脑这些部分的名称吗?

2、小组内进行交流:

比一比,哪些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小游戏:“盲人摸象”。

三、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电脑里得各部分谁得本领最大?请你们也来参加它们的讨论,看看你能不能说服大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裁判。

2、分组活动:学习自己代言的那部分的作用

3、展示交流:小小辩论赛。

4、小结:将结论写下来,完成P21填空

四、操作实践,巩固练习

1、独立操作:

(1)情感共鸣:了解了电脑,知道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在使用它时就应该注意不要伤害了它,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2)完成填空

(3)完成开关机操作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3

课题安排 :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自由改变图纸大小的方法,学会组合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别人的画面组合到自己的画面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组合图形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画纸”的设置,组合图形

教学难点: 1、精确的设置画纸; 2、把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老师引导 : 展示一幅事先准备好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有那些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改变“画纸”的大小

(1)自由改变“画纸”大小的`方法:

(2)精确设置“画纸”大小的方法

二、组合图形。

前面我们学习了打开两个“画图”窗口,用“复制”然后“粘贴”的方法来组合新图形,下面我们将用另一种方法来组合新图形。

将“素材库”的一些图画文件(如大牛,公鸡,大树等)来组合一张新的生动的图画。

(1)小组内讨论

(2)试着组合

(3)老师讲解

四、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将“素材库”的一些图画文件(如大牛,公鸡,大树等)来组合一张新的生动的图画的方法,是将别人的图画应用到自己的图画中来。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4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正在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将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整合;信息技术;物理课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学中奇特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让学生更真切的了解物理现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是八年级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持久兴趣的主要教学内容,很多奇特的物理现象,如“冰冻状态小金鱼的复活”,“不同频率的声音”,“液氮下的几个实验”,“周游世界的小水滴”,“紫外线与溴氧层”……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普通中学的物理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就会落不实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括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物理现象演示,更好地是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借助于网络技术,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作用

新课程的理念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体验科学探究,亲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并且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传统实验中,因客观性原因,物理实验室中一方面由于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操作诸多限制,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相符,甚至出现试验数据相反的情况,综其结果,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缩小了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的层面,使学生更多的按部就班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借助于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物理教学互动,扩大教师学生探究知识的层面

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通过这种交流共享,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最优化,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物理实验与网络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学生实验探囊取物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自己创建网页,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网页上,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易于接受、兴趣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解,从而检查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也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提升了物理课堂学习的品味。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挖掘信息技术潜在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术,不能将过去的“人灌”改为“电灌”, 不能将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获得知识的过程完全用课件来代替,必须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5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_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1、数据表格化处理的一般过程:

2、表格一般由、和三部分构成。

3、表头由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对应,用于保存的数据。在数据区域中的每一行,称为。

第二环节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1、一个电子表格文件称为电子表格的一个,它可以存储多个。

2、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3、第F列与第六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地址是;从A2到F10所形成的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可用单元格地址表示为。

4、激活单元格的方法有:。

5、在单元格中输入完数据后,可按键进行确认。

第三环节利用公式计算

1、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公式的开头字符必须是。

2、改变工作表中的数据,由公式所得到的运算结果会不会自动发生改变?

3、探究:将公式复制到不同的单元格中时,公式中所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会不会发生变化?

第四环节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1、表达式“B3+C3+D3+E3+F3”如果用函数表示,可以写成。

2、单击编辑栏前面的插入函数按键

,打开的对话框是。

3、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语法与功能,可在中查到。

自我反思

1、学习过程:

遇到的困难:

存在的困惑:

2、学习成果:

已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未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常识和技能。

3、情感目标:养成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

教学素材:

1、各种病毒及防控电脑图片;

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展示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案例。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昨天一上来,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应该不会是你吧,可装得也够像的,我录了视频,你打开看看:

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

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作个简单调查:打开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安全。

二、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课本第62页的《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部分内容,读过之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一下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每组找一位同学起来发表本组意见。

教师评价:同学们总结的都很不错

教师讲解: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寄生性等特征。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破坏和对系统本身的攻击上,有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之分。良性病毒危害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通常表现为占用一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干扰显示器屏幕的显示等。恶性病毒则会破坏磁盘数据,发作时会覆盖或删除磁盘中的文件,有时甚至会破坏计算机硬件,使计算机瘫痪,如:CIH病毒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发作后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三、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

教师:既然危害信息的因素有这么多,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信息的安全那?

学生:讨论对策

教师:

1、遵守有关法律和管理规定

2、采用技术保护措施(如密码技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使用安全的软件等)

3、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学生:能够明确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四、教学拓展

[案例分析]

20xx年10月5日13时12分,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向上级报告之后,公安部门立即立案侦察,经过一段时间取证,犯罪嫌疑人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

五、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信息安全防范的一些常识,具备了初步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之处学生对于新鲜取得意识淡薄,防范意识差,再教时应充分教育学生体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7

学情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能够留心周围生活的现象,因此对人们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过去的传递方式还是很陌生的。大班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已经能够和父母一起主动去查阅资料,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收集到的资料。

内容选择:

在这个日渐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多种方式传递着信息。了解人们信息传递的方式,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是本节科学活动的重点。本次活动通过课前幼儿自己查阅资料,活动中创设情境、互相交流分享,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同时通过让孩子们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发明创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法及发展过程。

2、能够采用查阅资料、互相交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如何传递信息。

3、感受信息传递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创设情境:今天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了一朵小红花,如何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给你们的朋友?告诉给远方的亲人呢?举手回答将学生回答的内容有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活动1给学生介绍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学习聆听模仿动画演示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

活动2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信息传递的方式学生讨论回答。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8

教学目的

尝试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练习统筹完成事情的过程。

教学重点: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教学难点: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与复习

复习:窗口的打开与关闭

利用画笔,我们既可以用来制作简单的图案、图形,也可以绘制比较复

杂的艺术图案;既可以在空白的画稿上作画,也可以修改其他已有的画稿。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画笔”。

2、打开一个文件。

3、修改图形。

(1)教师讲解。

使用“橡皮”的操作步骤是:

用鼠标单击普通橡皮或者彩色橡皮选择“橡皮工具”。

用鼠标单击“线条尺寸框”上的合适线条,选择适合的线条宽度。当线条宽度越大,橡皮擦除面积会越大。

用鼠标左键在颜色盒中选择合适的颜色。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要擦除的.区域,这时鼠标指针变成了“”。拖动鼠标,鼠标移动什么位置,什么位置将被擦除干净。

(2)教师示范。

(3)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4、放大镜的使用。

我们用放大镜,可以把很小的、看不清的地方放大,然后再进行图形的修改。放大镜可以修改图形细微的地方。

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使用放大镜的效果。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教后记〕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9

实践目的

1.学会图片处理,掌握图文混排的一般技巧。

2.掌握页眉、页脚和页码的设置方法。

3.学会按实际纸张进行页面设置的方法,并能打印出一份象样的文档。

知识准备

1.图文混排

在Word20xx中,剪贴画、图片、公式、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和图文框一律作为图形对象来处理,有关图形处理的按钮都在“图片”工具栏中,单击图片将自动打开此工具栏。单击“图片”工具栏中的“设置图片格式”按钮,可以对图形进行“颜色和线条”、“大小”、“版式”“Web”和“图片”5个选项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修改,这5个选项包括了对图形处理的所有功能,其中常用的几个在工具栏中有按钮,如图像控制、文字环绕等。如果要对图形进行精确处理,则要通过对话框进行。

2.页眉和页脚

在页眉和页脚中,可以输入章节标题、作者、页码、日期和时间等信息,且页眉和页脚是针对整个文档而言的,如果在某一页设置了页眉和页脚,那么所有的页都具有同样的页眉和页脚。页眉和页脚在文档中的位置可以调节。在水平方向,可以通过对齐按钮来改变;在垂直方向,可以通过“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边距”来调节。另外,如果要改变页眉和页脚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只要先进入“页眉和页脚”设置状态,然后拖动垂直标尺中页眉和页脚与文本顶端或底部的分界线即可。

3.页面设置

要打印出一份像样的文档,必须依据纸张的大小、内容的多少、版面的编排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布局,这就是页面设置。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有很多的参数可以自己定义,只有根据经验来合理安排,才能打印出美观的文档。

4.打印

(1)预览

Word有四种视图方式,默认普通视图,一般的文档处理在普通视图中就可以完成,但普通视图所显示的效果与最终的打印结果不同。为了预览打印结果,可以选择页面视图。如果同一屏幕无法显示完整,则需要改变显示比例,以便看到整篇文档的排版效果。当然,采用页面视图时,浏览速度比普通视图慢一点。使用“打印预览”也可以先浏览打印结果。

(2)打印

正确安装了打印驱动程序后,才能打印文档。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将打印整篇文档;通过菜单选择“打印”,则弹出“打印”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设定各种打印参数,如打印页码范围等,根据需要可以打印整篇文档、选定内容、指定页等,默认整篇文档。

4、内容及步骤

1.启动Word,打开lsxl.doc文档。

2.图片处理:拖动剪贴画和图片四角的控制点,调整图片的大小。

3.将艺术字标题的环绕方式设置为“上下型环绕”,放在文档顶部中间。

操作步骤:

1单击艺术字,

2选定操作对象。

3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

4在下拉菜单中单击“上下型环绕”。

5拖动艺术字至适当位置。

4.将剪贴画的环绕方式改成四周型,置于第一段左上角。

操作步骤:

①单击剪贴画,选定图形。

②单击“图片”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在下拉菜单中单击“四周型环绕”。

③拖动剪贴画至左上角。

5.页眉和页脚

操作步骤:

①依次单击菜单“视图(V)”、“页眉和页脚(H)”,进入“页眉和页脚”状态。

②在页眉区域输入“绿色旋律——树叶音乐”,单击“两端对齐”按钮。

③单击“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按钮,切换到页脚区域。

6单击“插入页码”按钮,7插入页码。

⑤单击“页码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选择一种格式,单击“确定”按钮。

⑥单击“关闭”按钮,退出“页眉和页脚”状态。

6.在页面设置中,将左右页边距定义为2厘米,上下页边距定义为3厘米,纸张大小定义为A4。

7.预览文档,并改变显示比例,从100%、50%到10%,对比预览效果。

8.调整版面,使内容与纸张大小相适应。

9.打印。

10.保存文档,退出。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0

教学目的:

1.学习鼠标双击的方法

2.了解鼠标的属性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鼠标双击

教学难点:敏捷应用鼠标

教学预备:计算机、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想知道小飞鼠这节要教我们什么吗!(探宝)出示课题——翻开神奇的小宝匣。

二、教学新课

出示课件:

显示小宝匣(鼠标属性测试区)

1.看一看,小宝匣藏在那里呢?

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掌握面板-鼠标

一点通:食指在鼠标左键上快速、连续地按两下,就叫“双击”。

学生们看到小宝匣了吗?

2.试一试,双击小宝匣,宝贝就会出来了!

三、想一想:小朋友,你能把宝贝再藏起来吗?

四、练一练:双击鼠标小嬉戏。

全课总结:我们今日学在电脑里找宝贝都是用双击的方法找到的,双击就是食指在鼠标左键上快速、连续地按两下。小朋友们学会了吗!

双击的作用可大呢!还可以找到更多的宝贝。

其次课时

教学重点:复习把握鼠标双击

教学难点:娴熟把握鼠标双击

教学预备:计算机、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看看谁是打地鼠小能手!(鼠标双击练习竞赛)

二、说一说,评出小能手,介绍自己的'打地鼠方法

小结:要想成为打地鼠小能手,必需练习好鼠标双击。

教后感:通过查找“小宝匣”来练习学生的双击操作,效果很好。不但能很快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能很快把握双击的操作。在查找“小宝匣”的过成中学生能自己先探究双击操作。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一个《可爱的动物》复习巩固上网素材的收集与筛选,能根据主题将素材加工组织出一个Powerpoint作品

二、教学任务

1、上网查找关于动物的资料

2、制作演示文稿作品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上网素材的收集与筛选;

2、将素材加工组织;

3、版面设计合理,图文并茂,美观。

五、教学过程

1、点评上次作业

2、复习powerpoint中文本框的使用,图片的插入。设计模版的应用。

3、我们都喜欢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现在的报纸上说,现在还有人在猎杀野生动物!!!请同学们做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来作宣传,以达到请人们爱护动物,不要再伤害地动物的宣传效果。当然,要做得好,得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声音、电影片段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新课讲授:

1、准备好资料

本节课,我们以大熊猫为例,做一张大熊猫的幻灯片。在此之前,我们应准备一些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包括关于大熊猫的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这些资料在因特网上很多,而且查找也非常方便,我们就上网标查找吧!

方法一:使用关键词查找法

进入搜索引擎后,我们可输入“大熊猫声音”、“大熊猫视频”、“大熊猫图片”等关键词组合进行查询。同学们可以进入以下常用的搜索网站:世界遗产在中国(长城、兵马俑、避暑山庄)请戴眼镜的同学举手,不少的同学啊!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近视人群在不断壮大,如今近视已成为影响人类视力的头号敌人据专家说,近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近距离作业和狭小的生活范围造成的,世界越来越忙碌,我们却越来越模糊,想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您就得同近视抗争到底

(二)戴眼镜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便

提问戴眼镜给你的`生活带什么不便?学生回答!老师讲解:

生活中的戴眼镜带的不便:

1、部分同学因配戴眼镜头晕;

2、运动或进行一些活动时很不方便;

3、有些同学想要考军校,但由于视力问题,无法实现愿望;

4、长时间戴眼镜学习,会造成眼部疲劳;

5、配戴眼镜会使眼部变形。

(三)近视眼分析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问题

1、近视眼的症状?

问题

2、什么是近视眼?

问题

3、近视眼的形成?

问题

4、如何区别真假近视?

(四)怎样保护好眼睛

1、怎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电视机对眼镜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3、电脑操作者的注意事项?

任务:利用PPT制作一关于近视眼的分析及怎样保护好自己眼睛

(五)小结

这一课能培养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操作能力,锻炼了他们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并对防止近视,保护眼睛有很大的帮助。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2

一、教学内容设计背景与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采北师大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一单元《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第五课《生成图表》为教学依据。在本课教学中,将数学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的教学对象初三年级学生在学习Excel图表的过程中,我发现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的分布变化情况及对比关系,而学生在数学课(初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百分比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等知识,因此,我利用Excel的创建图表功能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类型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结合教学统计图的知识,能学会利用Excel创建图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2、技能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

能选用合理的图表类型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标类型

2、创建图表的源数据的选择

四、教学策略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贯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导、组织参与、评价等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整个教学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实践反馈——教师评价分析——学生巩固、提高练习。

五、教学媒体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合使用

学生:计算机的配合使用

六、教学课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根据统计的数据表,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形象地反映数据,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是画统计图比较繁琐,Excel可以快速地帮我们创建图表,不信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分析]引发学生好奇心、探究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引导学习

利用“我的成绩表”创建图表,分析自己各科的学习状况。

1、图表向导4步骤: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折线图?如何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

2、利用图表分析数据

3、使用批注:插入——批注

[分析]教师用多媒体控制平台同步演示学生直观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新知识进行辅导、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实践操作做准备。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利用“家庭财政收支表”中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直观地分析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并对收支情况做出你的判断(加批注)。

[分析]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实践操作,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评价分析

请一名同学展示实践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强调重点、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

2、源数据的确定(连续或不连续的数据)

3、图表的动态性

[分析]学生现场演示,并进行点评,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五)巩固、提高练习

看站中的习题库。学生分组,每组各做一题,同组同学(前后左右相邻的)可以讨论,第4题为一个组的选做题,这道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度图、分析图、得出结论。

[分析]分层次练习设计。巩固练习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练习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六)展示成果

[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总结

1、各图表的作用

2、知识是融会贯通的

[分析]让学生懂得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是如何加以利用及发掘它的价值。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的基本情况。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过程与方法

以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直观讲解,学生讨论、体验。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信息技术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少讲抽象概念,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对概念认识多深,应多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并能进行阴影和三维的设置。

教学重点:

艺术字的设置。

教学难点:

插入艺术字的过程。

教学准备:

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室、打印的艺术字若干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word文档中如何插入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但是,在文章中常常需要更美观的字体,这时,艺术字是的选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

二、插入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有两种:

(1)、选择[插入]菜单中[图片]下的[艺术字]。

(2)、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按钮。

就可以得到图1所示的'对话框。

单击一种你喜欢的艺术字样式,单击[确定]。

三、输入文字。

删去“在此键入你自己的内容”几个字,输入

你想要编辑的艺术字文字,单击[字体]可以设置艺术图1

字的字体,在选择适当的字号,单击[确定]按钮。

这时,屏幕上就出现了你编辑的艺术字。但是,刚插入的艺术字,默认的环绕方式一般是浮于文字方的,这样就把下面的文字挡住了,可以在艺术字上单击右键,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可以改变它的环绕效果。

四、艺术字的调整和修改。

1、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大小。

艺术字位置、大小的调整和图片的位置、大小的调整的方法是一样的。在艺术字上双击,就可以修改艺术字的式样。

2、使用艺术字工具栏

要对艺术字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用艺术字工具栏来完成。如果你没有调用出[艺术字]工具栏,单击[试图],选择[工具栏],单击[艺术字],使艺术字前面打上√。

假如插入艺术字后,没有“艺术字工具栏”,你可以在艺术字上单击右键,选择[显示“艺术字工具栏”]来显示艺术字工具栏。

3、艺术字的旋转。

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自由旋转按钮,艺术字的四角上会出现四个绿色旋转控制点。(此时,必须选中该艺术字)

4、艺术字的阴影设置和三维设置。

和旋转功能一样,都必须先选中该艺术字,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阴影设置按钮和三维设置按钮,就能选择艺术字的阴影或三维效果了。

五、练一练。

1、学生练习插入艺术字并对艺术字进行设置。

2、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阴影和三维设置。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并且对艺术字进行三维和阴影的设置,希望同学门能将这节课的内容好好掌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理解透明和不透明样式的差异,学会选定工具的使用;理解、掌握图片的选定、移动及复制的方法。

能力:通过对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探索图片的移动、复制、粘贴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特征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复制图形。

难点:应用“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多美丽的草地啊!闭上眼睛闻闻,阵阵花香扑鼻。多么美丽的一副画啊!可是,好象少了点什么?

对了,如果在画中再添加点蝴蝶、蜜蜂什么的就更好!好,我们马上行动!

可蝴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来细细观察一下。蝴蝶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外形各异、颜色艳丽、花纹多样。)

你准备用哪些工具画蝴蝶?(椭圆、刷子、曲线)(学生表述,师画。)好了,现在这副图大家应该很满意了吧?(蝴蝶太少了,最好再多点,否则画面太空了。)

一只蝴蝶太孤单,再多几只蝴蝶,更漂亮。

瞪大,眼睛看!我变变变!这是怎么回事?想不想学这个小魔术?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4课复制与粘贴》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的放松状态,带入课堂情境中来。对蝴蝶外形的特点的描述,整合了科学课知识,之所以让学生画一画,是为了整合了前面所学的各个工具的使用,不是为了目的而目的。之所以在这里选择生说,教师画。因为看到一幅画,学生虽然能准确判断出该使用哪些工具,但要想在计算机中准确表达出来,没有教师的示范,光靠学生自己的探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多的练习。且这也不是本堂课的重点。

“小魔术”的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欲望,各个跃跃欲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主题一:复制蝴蝶

1、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学课本中63-65页的内容。看看谁是自学成才的小小魔术师。

2、从大家兴奋的样子可以看出大家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设计意图:在计算机操作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最基本的.体现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所以教师应该精讲、少讲,甚至不讲,让悟性好、已经学会的学生来讲,学生会听得更有趣。

3、请大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你认为在复制粘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复制一次以后可以粘贴几次?

(3)怎样做,可以一次粘贴两只、三只或者更多?

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好奇心的,也是乐于为了解决自己困惑而努力探究的。但他们的好奇是茫然的、没有目的的,思考的层面难免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上。适当的、巧妙的引导,能够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

主题二:移动蝴蝶

1、发现学生作品中移动蝴蝶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评述。

2、蝴蝶在空中飞翔,在花丛中飞舞,遥相呼应。比只在空中飞舞的那副看上去更灵动。你也会吗?(学生自我尝试。)

3、学生上台演示。继续操作。

4、再次作品展示和评价。

设计意图:图形的复制与移动,是两个紧紧联系的环节。有复制,就会有移动。在移动的时候,定然有同学只是简单地平铺在空白的天空中,有的则是空中和花丛中都有。后者在移动蝴蝶至花丛中的过程中,发现“应用透明背景”与“应用不透明背景”的使用。着重展示后者。初看后者,很多学生一定会觉得很简单。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由此引入“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因为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很好奇,也很好强,别的小朋友会的,我也要会的心态能很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当看到演示的同学出现了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更是集中,听的认真看的仔细。自我探求所获的新知,总是比简单地被告知,模仿更容易使人获得成就感,对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精神更有帮助。

主题三:拓展提高,综合实践。

1、出示两个题目。

2、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对典型作品进行个别评价、小组评价)。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3、出示加星题

(1)注意观察一下这幅图上的三艘帆船有什么相同点,异同点?

(2)在画这幅图的时候,我们如果能灵活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也能很快完成。下节课,我们交流。

设计意图:每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下一节课的开始,要给学生留下无尽的思考余地,余音绕梁而不绝。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大胆的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给他们以更多的点拨,去促进他们的成长。

主题四:全课小结

计算机绘画中复制、粘贴的操作,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也是它与纸上作画比较起来,一个很大的优势。想想看,那些地方,我们可以用到它?

设计意图:学就是为了用,而且是为了灵活地使用。这个小结式的评语,有效地发挥了引导学生思考路线的作用,使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发散自己思维的广度。由简单地学,成功地过度到灵活地用。

第四篇: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理念这6个方面进行我的课题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 一 单元

第 一 课 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4)了解计算机犯罪的方式以及安全机制。(5)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了解信息安全,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3)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3)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2)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

二、说学情

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演示,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交流、比较等学习活动,并采用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总结巩固”。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到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课程表,有上课铃。由此引入信息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信息,老师最后总结信息的概念并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从两个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展示一些图片: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通过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3 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六、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实践探索,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设计理念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是三年级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是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始,其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目的是使学生在小学的开始阶段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并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他们对计算机充满好奇,每次上课之前,学生早早就在机房门口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发现在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从而培养一定的动手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也让学生感受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培养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做21世纪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另外,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确定,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为了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设立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特点,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

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快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

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加深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学法上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分组协作法以及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课,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为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第一节课安排学生到机房上课,以缩短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因而要整理好机房,确保网络畅通。

课前要向学生讲清到机房上课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还要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切身体验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所以,我将教学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总结归纳----知识拓展

1、创设情境: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主要的教学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从本章前言的一段话“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这一时代新技术的代表。因此,了解与信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基本知识,是我们掌握新技术、迎战新世纪挑战的第一课”,提出问题: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呢?点出本节课教学任务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任务驱动: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的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用课件展示问题) 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信息”的实例吗?(课本提到“信息”除外) 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觉到?信息的载体有哪些?  举例说明信息一般存储在什么地方?  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与信息又有什么区别? 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地方?

3、总结归纳:分组讨论上述各个问题,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之后用课件展示部分结果。这样通过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问题,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既能使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等等。

4、知识拓展:组织学生上网。通过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微提一下开机,及怎样上网,浏览信息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没有上过机的学生,可能心理有一点负担,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同时请有基础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达到新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知识;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信息与信息技术练习题(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与信息技术练习题(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选自广东省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是四年级第一课时的......

    第三章 信息与秘书工作 练习题

    第三章 信息与秘书工作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________ 的反映,又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直接或间接的________ 。信息经过________再现客......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综合测试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综合测试 说明:本章测试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客观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判断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二卷为分析题,分析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5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 信息技术入门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年级:七年级 周次:第1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概念 2、 了解信息的作用及其特点 3、 培养信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一、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叫信息: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 信息的传播和表......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