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叫信息: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
信息的传播和表征是什么? 信息所描述的内容能通过某种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图象等来表征和传播的。信息处理主要包括哪些过程?
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输出、信息的存储和传输。
信息处理的核心是什么? 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的核心。
2、信息的基本特征:(1)、共享性:共享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2)、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3)、依附性:即信息要借助于某种符号表现出来如:文字、声音、图像等,而这些符号又要依附在纸张或别的物质上,如磁带、磁盘、光盘上。(4)、时效性:就是信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效力,说白了就是这个信息过期没过期。(5)、价值性(价值相对性):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接收者的信息需求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应用能力。(6)、信息的相关性与无关性(7)、信息的真伪性
二、信息技术对个人影响
1、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3、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三、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促进科技进步
2、加速产业的变革
3、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四、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1 “开放”与“安全” 计算机病毒
病毒(virus)是生物学领域的术语,是指能够使人或动物致病的一种微生物。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复制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等特点。黑客 “黑客”(hacker)是指对电脑系统的非法侵入者。尽管有些黑客只是为了好奇或表现自己的能力而非法地访问他人的系统,但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侵入他人系统后,会破坏文件或修改数据、盗窃内部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共秩序、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极大的危害。网络陷阱
网络陷阱是指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因特网行骗的行为,如约在聊天室结识的“朋友”见面,然后见机行骗;利用填写个人资料机会,骗取他人的个人资料,以作非法之用……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途径有三种:立法途径、技术途径和个人防范途径。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
2000年4月26日颁发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51号令)。
1994年2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新《刑法》第286条第3款也对实施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人作出了判刑规定。
2、“共享”与“尊重”
3、“自由”与“规则”
4、“虚拟”与“现实”
五、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规范和道德
1、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1)不剽窃他人信息作品的内容;
(2)不使用盗版书籍、软件、光盘等;
(3)对于作者声明禁止使用的作品,要尊重作者的意见;
(4)不能出于赢利的目的非法复制、出版他人的信息作品;如果出于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可以少量复制但不能出版,并应尽可能地通知对方并取得对方的同意;
(5)如果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的作品,应注明引用信息的来源、作者。
2、加强自我约束 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使用电子邮件(e-mail)的一些礼仪要求:
(1)发信时最好输入邮件主题,以便收件者了解邮件的主要内容;(2)信件的内容要尽可能简短明了,以便不浪费他人的时间;
(3)如果用英语等外国语言写电子邮件,内容一定不要都用大写表示(全部大写意味着大喊大叫);
(4)不要随意给他人发信,不能给他人制造垃圾邮件。
六、信息安全与自我保护
1、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1)做好病毒的预防工作 :预防病毒是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病毒入侵计算机。分为人工预防和软件预防。
软件预防指的是给自己使用的计算机安装过滤软件或放火墙软件,进行自动的病毒预防。
人工预防能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侵入,包括以下几方面: A、加强自己防范病毒的意识。
B、不轻易使用不明来历的软盘和光盘。C、不轻易打开不明来历的电子邮件。D、不随意访问不明来历的网站或下载不明来历的文件。(2)做好病毒的检测和消除工作。(3)还应该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2、保护自己的作品
(1)建立保护自我作品版权的意识,学习、了解有关版权方面的知识;(2)保管好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初稿、图纸等;(3)选择先正式出版、后网络共享的方式;
(4)对于网络共享,还可以按照网络版权,如创作共用协议,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协议授权;
(5)对于侵害自身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勇于反击。
3、避免网络陷阱的伤害
4、警惕信息污染
(1)养成随时对自己浏览的信息内容、网站展开批判性思维的习惯;(2)不断提高自己识别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3)尽量只浏览那些正规组织的网站,如域名为org、gov、edu 等的网站,和具有较好声誉的网站,如新浪、搜狐等;(4)远离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5、保护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七、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语言的产生——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发明——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北宋平民毕 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1946~1958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单一的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
第二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 信息技术入门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年级:七年级
周次:第1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了解信息的作用及其特点
3、培养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分类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息的 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又是什么呢?课本的第一章就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学生:进行活动1.1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讨论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2、信息的表现方式是唯一的吗?信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
3、尝试归纳信息的概念 教师:归纳信息的概念:
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统称为信息。
例如:记录考试成绩的纸张、教师讲课发出的声波、雷电闪过的光波以及转播奥运会实况的电磁波等,其本身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传播、加工和利用信息,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信息。
2、讨论: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学生:进行活动1.2美国农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讨论并回答问题:
1、格林采用了什么信息技术?
2、列举几种信息处理技术的例子。教师:归纳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molony),就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大众传媒技 术和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采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数据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图像,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先自己读课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叙述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学生先自己讨论,再找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习题:
1、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有关信息的例子。
2、从古到今,人们进行联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试列举并以表格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1课时
课课题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II、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1、计算机网络基础?1)概念: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作用:①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
2、计算机网络分类(按通信距离分):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互联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1、硬件系统:①服务器②工作站③网卡④调制解调器(卡④)⑤集线器⑥交换机⑦传输介质e2、软件系统?1)网络系统软件:windowsXX
indowsN、、Uni网络应用软件:电子邮件软件、浏览器软件、网络教学软件
3、网络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的信息称为网络信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
III、练习、作业、预习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分为哪几类?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包括哪些?③预习:Internet网络基础。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件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后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2课时
课课题题
第2节
Internet网络基础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算是Internet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Internet的知识,看看Internet的作用和使用。Internet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发起组建的一个异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II、讲授新课
三、Internet(因特网)基础
1、连接到接到Inte
mo)③宽带(②一)④其他上网方式D2、网络协议:①TcP/IP协议②其他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网址统一资源定位器(URL):http://主机机地址(域名)UniformResourceLocator:因特网采用的一种特有的统一地址格式。HyperText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例如:http://202.121.103.101域名:①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一级子域名(cn表示中国)com:二级子域名(com表示商业网站)k12:三级子域名(k12表示“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服务器名)www:四级子域名(worldwideweb:万维网)III、练习、作业、预习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家利用空余时间练习使用Internet。IV、教学小结本节主要讲述Internet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初步懂得什么是Internet?如何连接到Internet?如何使用Internet的基本功能等方面作了简述。
第四篇:信息与信息技术
最新--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讲解前五次信息革命时,讲清楚当时产生革命的背景、简单过程。在讲解第六次信息革命时,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应努争取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
?(二)现代信息技术
?1. 简单回顾六次信息革命,揭示概念:“IT”——信息技术;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 年;“电脑之父”——冯。诺依曼。
?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揭示“摩尔定理”(IT 第一定理)。
?3. 网络时代的来临:1969 年 11 月 12 日中午。
?4. INTERNET 无国界、地球村。
?三. 小结
?1. 信息
?2. 六次信息革命
?3.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
?四. 学生活动
?做作业:P15 1—4 题。
?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人类历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语言②文字③造纸术和印刷术④电传播⑤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⑥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
?在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材料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
?1946 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埃尼阿克)。
?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随着微电子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加,单位面积集成电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 18 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这种势头。
?Internet 是无国界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机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国。
?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
和网络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3.计算机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中央处理器(CPU)。
?5.存储器
?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 B),8 个二时制位称为一个字节。
?单位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RAM 中数据全部丢失,可读可写。
?内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只能进行读操作。
?存储器 硬盘:可读可写 几十个 GB
?外存储器 软盘:可读可写 1.44MB
?光盘:只读不写 650MB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除此之外,还有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扫印机、音箱、绘图仪。
?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8.系统软件的功能
? 主要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以及计算机程序的翻译、编辑、控制和运行等,它能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计算机,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语言编译系统等,其中常用的操作系统有 DOS、UNIX、Windows、Netware、Windows NT、Windows2000、Linux。常用的高级语言有:FORTRAN、BASIC、COBOL、PASCAL 等。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Dbase、FoxBase、Foxpro、Oracle、Sybase 等。
?9.应用软件的功能:
?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常见的有 word、Excel、商品流通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
?10.知识产权。
?11.信息安全。
?12.信息的使用规范。
?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基础
?
?1.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操作系统的英文名字为“Operating System”,简称 OS,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而编写的一种软件。它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接口程序,是由指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程序模块和数据结构组成的一种大型软件系统。其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界面。
?2.常见的操作系统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DOS、OS/2、Mac OS 和 Unix 等。
?3.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按计算机用户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按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可以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
?注意:DOS 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而网络操作系统一般是多作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常见的有:Unix、Netware、Windows、NT 和 Linux 等。
?4.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命名
?文件是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一个完整的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加分隔符小圆点(“.”)再加扩展名组成,其中扩展名用以说明文件的类型。在 Windows 中允许使用长文件名,可以使用空格和汉字,但不能超过 255 个字符,不能使用下列字符 ? / : * | ”
?典型的文件类型有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两种
第五篇: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理念这6个方面进行我的课题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 一 单元
第 一 课 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4)了解计算机犯罪的方式以及安全机制。(5)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了解信息安全,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3)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3)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2)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
二、说学情
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演示,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交流、比较等学习活动,并采用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总结巩固”。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到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课程表,有上课铃。由此引入信息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信息,老师最后总结信息的概念并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从两个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展示一些图片: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通过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3 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六、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实践探索,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