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教案 第0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优秀教案 第0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内容介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体验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2)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
(3)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能够知道计算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感受信息对生活、学习的作用,初步形成善于发现信息问题,并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课时安排] 1-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②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信息的一些过程。[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部分,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信息很普通,信息很重要,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诞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所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学生要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2、教学方法指导
①教师可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对出示的图片进行描述,说一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信 优秀教案 第02课 认识计算机
好就收藏
加入收藏获取积分:
资源类别
小学教育 小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资源格式
word版
授权形式
免费资源,无需注册,直接下载
添加时间
2011-3-2 / 2011-7-16
发表作者
admn888
下载提示
本站需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支持,如果没安装,请先点击下载链接按提示安装!
内容介绍
投稿发表资源,轻松赚取现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部分的名称。(2)能够说出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3)认识计算机桌面,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4)学会正确地开、关机。
(5)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的几部分名称;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桌面及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难点: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生除了应该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外,还要学会正确的开、关机及鼠标器的操作等基础知识。
2、教学方法指导
优秀教案 第03课 七巧板游戏
好就收藏
加入收藏获取积分:
资源类别
小学教育 小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资源格式
word版
授权形式 添加时间
投稿发表资源,轻松赚取现金 2011-3-2 / 2011-7-16
发表作者
admn888
下载提示
本站需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支持,如果没安装,请先点击下载链接按提示安装!
内容介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2)学会使用七巧板软件进行游戏。
(3)了解一般软件的使用方法,知道利用软件的“帮助”来学习如何使用软件。(4)利用益智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增加学习兴趣。[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来玩游戏;熟练使用鼠标器胜利完成游戏。难点:熟练使用鼠标器。[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上一课的继续,旨在让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器,掌握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通过玩七巧板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同时对软件的启动、退出、帮助等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指导 ①对于七巧板游戏的安装,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到一定的位置,通过演示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找到游戏,并能打开软件进行游戏。
优秀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
好就收藏
加入收藏获取积分:
资源类别
小学教育 小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资源格式
word版
授权形式
免费资源,无需注册,直接下载
添加时间
2011-3-2 / 2011-7-16
发表作者
admn888
下载提示
本站需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支持,如果没安装,请先点击下载链接按提示安装!
内容介绍
投稿发表资源,轻松赚取现金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课时分配:第1课时主要讲述信息的有关知识,第2课时主要讲述信息技术和信息的编码。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五、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第3课《动动手玩电脑》 教学设计
好就收藏
加入收藏获取积分:
资源类别
小学教育 小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投稿发表资源,轻松赚取现金
资源格式
word版
授权形式
免费资源,无需注册,直接下载
添加时间
2011-3-2 / 2011-7-16
发表作者
admn888
下载提示
本站需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支持,如果没安装,请先点击下载链接按提示安装!
内容介绍
《动动手玩电脑》教学设计 合肥市蜀山小学 李劲松
一、教学内容
安徽省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第3课《动动手玩电脑》。
二、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快乐学习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感兴趣的电脑游戏作为课堂主线,让学生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整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浅显的光盘演示、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完全摒弃以往的学生以模仿重复教师课堂范例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快乐学习中体会成就感和乐趣,并顺利完成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设计 2 课 题 2
《动动手玩电脑》 2 授课人
李劲松
新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全一册)
好就收藏
加入收藏获取积分:
资源类别
小学教育 小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资源格式
word版
授权形式
免费资源,无需注册,直接下载
添加时间
2011-3-2 / 2011-7-16
发表作者
admn888
下载提示
本站需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支持,如果没安装,请先点击下载链接按提示安装!
内容介绍
投稿发表资源,轻松赚取现金
第1课 认识画图软件 教学要点:
一、用铅笔工具写字
工具栏的使用,学会运用鼠标进行简单的作图和修改,包括鼠标的拖动和橡皮擦的使用。
二、用刷子工具画树
加深鼠标的运用和及颜料盒的使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使用鼠标作画时必须考虑力度和时间。
三、基础好的学生可为图片加上草地和背景,或者自行创作。第2课 画规则图形 教学要点:
一、画一个漂亮的红屋顶
1、直线工具、矩形工具的使用
2、线宽的设置
3、填充工具的使用,重点在于封闭图形的填充
二、为小屋挂上钟
新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全一册)
好就收藏
加入收藏获取积分:
资源类别
投稿发表资源,轻松赚取现金 小学教育 小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资源格式
word版
授权形式
免费资源,无需注册,直接下载
添加时间
2011-3-2 / 2011-7-16
发表作者
admn888
下载提示
本站需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支持,如果没安装,请先点击下载链接按提示安装!
内容介绍
第1课 制作表格
了解表格:即表格的构成、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建立表格的基本操作: ①插入表格:用工具按钮 菜单命令
②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数据
③自动调整单元格 第2课 方格上的问题
①设置表格的环绕方式:解决多个表格在页面上的分布问题。②调整单元格的行高与列宽:通过菜单命令进行手动调整。③删除表格的行和列:
第3课 制作通讯录
新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全一册)
好就收藏
加入收藏获取积分:
资源类别
小学教育 小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资源格式
word版
授权形式
免费资源,无需注册,直接下载
添加时间
2011-3-2 / 2011-7-16
发表作者
admn888
下载提示
本站需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支持,如果没安装,请先点击下载链接按提示安装!
内容介绍
投稿发表资源,轻松赚取现金
第1课 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信息形式,信息的重要性;
2、信息的发展,信息道德。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信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2、了解信息的重要处理工具——计算机;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与相互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课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道德。
[教学准备]: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人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指导学生回答,情感激励;
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位新朋友——在电脑中活跃的一只可爱的老鼠,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鼠标吗?
讲述鼠标名称的由来。(课件演示: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叫做鼠标的左键;右边的叫做鼠标的右键。鼠标背面有个橡胶球,是小老鼠的脚鼠标指针的移动就是靠它的滚动来实现的。)
设计思路:通过老鼠的引入到鼠标的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鼠标由来的阐述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指导使用鼠标
1、掌握正确把握鼠标的方法。在使用鼠标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握鼠标方法。
2、鼠标的使用。同学们平时在家里使用过鼠标吗?通常用它来干什么?再追问:你是怎样打开学习软件的?
通过学生的示范引出鼠标还有哪些操作?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我与鼠标交朋友)。
(1)指向:课件出示(和我握握手)来和我们的新朋友好好交流一下,学习指向的操作。
(2)单击:课件出示(你能选我做你的好朋友吗)尝试将桌面上的图标选定。
(3)右击:(神秘和右键)让学生尝试右键的作用。
(4)拖动:(给我排排座位吧),教师讲解操作的要点,然后做一个游戏“排座位”。
(5)双击:(让我帮你查查你的生日吧)。用鼠标查生日,引出双击操作。要求同学们参照课本6—7页,尝试查找自己的生日,并写下来。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尝试自学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能力。给学生一个衡量作品质量尺子,促使学生向标准看齐。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鼠标的使用环节中,我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将这五个鼠标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初次尝
三、体验成功,分享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游戏练习
游戏一:你能拿到我送给你的礼物吗?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用单击的方法选择礼物。
游戏二:摘枣子。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树上有三种枣子,绿的、红的和紫的,分别用单击、双击与拖动的办法将枣子摘下来。
设计思路:并初试尝试自学的方式来学习计算机操作,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玩中练,玩中学。
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
四、课堂小结
1、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鼠标有了更多的认识,给你的同桌说说你今天学到了那些知识。
2、今天我们大家都学习的很好,回到家里,让我们再去熟悉熟悉家里的鼠标,看看鼠标还有哪些小密秘?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2、掌握正确的开关机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与讲解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开机、关机的正确操作。
难点:正确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见过电脑,可是你了解电脑的每一个部分吗?这不,小博士和爸爸一大早就来到电脑城,买了一台电脑回家。电脑来到新家,兴奋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他们举行了晚会,还邀请小博士一起参加,其实呀,是想考考小博士对它们了解多少。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博士一道去参加电脑的晚会,了解信息技术的好帮手——电脑吧!
二、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1、你能叫出电脑这些部分的名称吗?
2、小组内进行交流:
比一比,哪些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小游戏:“盲人摸象”。
三、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电脑里得各部分谁得本领最大?请你们也来参加它们的讨论,看看你能不能说服大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裁判。
2、分组活动:学习自己代言的那部分的作用
3、展示交流:小小辩论赛。
4、小结:将结论写下来,完成P21填空
四、操作实践,巩固练习
1、独立操作:
(1)情感共鸣:了解了电脑,知道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在使用它时就应该注意不要伤害了它,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2)完成填空
(3)完成开关机操作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3
课题安排 :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自由改变图纸大小的方法,学会组合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别人的画面组合到自己的画面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组合图形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画纸”的设置,组合图形
教学难点: 1、精确的设置画纸; 2、把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老师引导 : 展示一幅事先准备好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有那些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改变“画纸”的大小
(1)自由改变“画纸”大小的`方法:
(2)精确设置“画纸”大小的方法
二、组合图形。
前面我们学习了打开两个“画图”窗口,用“复制”然后“粘贴”的方法来组合新图形,下面我们将用另一种方法来组合新图形。
将“素材库”的一些图画文件(如大牛,公鸡,大树等)来组合一张新的生动的图画。
(1)小组内讨论
(2)试着组合
(3)老师讲解
四、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将“素材库”的一些图画文件(如大牛,公鸡,大树等)来组合一张新的生动的图画的方法,是将别人的图画应用到自己的图画中来。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4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正在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将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整合;信息技术;物理课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学中奇特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让学生更真切的了解物理现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是八年级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持久兴趣的主要教学内容,很多奇特的物理现象,如“冰冻状态小金鱼的复活”,“不同频率的声音”,“液氮下的几个实验”,“周游世界的小水滴”,“紫外线与溴氧层”……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普通中学的物理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就会落不实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括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物理现象演示,更好地是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借助于网络技术,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作用
新课程的理念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体验科学探究,亲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并且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传统实验中,因客观性原因,物理实验室中一方面由于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操作诸多限制,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相符,甚至出现试验数据相反的情况,综其结果,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缩小了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的层面,使学生更多的按部就班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借助于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物理教学互动,扩大教师学生探究知识的层面
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通过这种交流共享,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最优化,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物理实验与网络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学生实验探囊取物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自己创建网页,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网页上,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易于接受、兴趣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解,从而检查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也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提升了物理课堂学习的品味。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挖掘信息技术潜在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术,不能将过去的“人灌”改为“电灌”, 不能将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获得知识的过程完全用课件来代替,必须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5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_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1、数据表格化处理的一般过程:
2、表格一般由、和三部分构成。
3、表头由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对应,用于保存的数据。在数据区域中的每一行,称为。
第二环节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1、一个电子表格文件称为电子表格的一个,它可以存储多个。
2、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3、第F列与第六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地址是;从A2到F10所形成的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可用单元格地址表示为。
4、激活单元格的方法有:。
5、在单元格中输入完数据后,可按键进行确认。
第三环节利用公式计算
1、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公式的开头字符必须是。
2、改变工作表中的数据,由公式所得到的运算结果会不会自动发生改变?
3、探究:将公式复制到不同的单元格中时,公式中所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会不会发生变化?
第四环节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1、表达式“B3+C3+D3+E3+F3”如果用函数表示,可以写成。
2、单击编辑栏前面的插入函数按键
,打开的对话框是。
3、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语法与功能,可在中查到。
自我反思
1、学习过程:
遇到的困难:
存在的困惑:
2、学习成果:
已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未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常识和技能。
3、情感目标:养成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
教学素材:
1、各种病毒及防控电脑图片;
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展示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案例。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昨天一上来,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应该不会是你吧,可装得也够像的,我录了视频,你打开看看:
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
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作个简单调查:打开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安全。
二、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课本第62页的《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部分内容,读过之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一下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每组找一位同学起来发表本组意见。
教师评价:同学们总结的都很不错
教师讲解: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寄生性等特征。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破坏和对系统本身的攻击上,有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之分。良性病毒危害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通常表现为占用一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干扰显示器屏幕的显示等。恶性病毒则会破坏磁盘数据,发作时会覆盖或删除磁盘中的文件,有时甚至会破坏计算机硬件,使计算机瘫痪,如:CIH病毒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发作后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三、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
教师:既然危害信息的因素有这么多,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信息的安全那?
学生:讨论对策
教师:
1、遵守有关法律和管理规定
2、采用技术保护措施(如密码技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使用安全的软件等)
3、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学生:能够明确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四、教学拓展
[案例分析]
20xx年10月5日13时12分,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向上级报告之后,公安部门立即立案侦察,经过一段时间取证,犯罪嫌疑人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
五、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信息安全防范的一些常识,具备了初步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之处学生对于新鲜取得意识淡薄,防范意识差,再教时应充分教育学生体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7
学情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能够留心周围生活的现象,因此对人们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过去的传递方式还是很陌生的。大班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已经能够和父母一起主动去查阅资料,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收集到的资料。
内容选择:
在这个日渐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多种方式传递着信息。了解人们信息传递的方式,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是本节科学活动的重点。本次活动通过课前幼儿自己查阅资料,活动中创设情境、互相交流分享,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同时通过让孩子们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发明创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法及发展过程。
2、能够采用查阅资料、互相交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如何传递信息。
3、感受信息传递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创设情境:今天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了一朵小红花,如何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给你们的朋友?告诉给远方的亲人呢?举手回答将学生回答的内容有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活动1给学生介绍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学习聆听模仿动画演示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
活动2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信息传递的方式学生讨论回答。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8
教学目的
尝试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练习统筹完成事情的过程。
教学重点: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教学难点:使用画笔画图与修改。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与复习
复习:窗口的打开与关闭
利用画笔,我们既可以用来制作简单的图案、图形,也可以绘制比较复
杂的艺术图案;既可以在空白的画稿上作画,也可以修改其他已有的画稿。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画笔”。
2、打开一个文件。
3、修改图形。
(1)教师讲解。
使用“橡皮”的操作步骤是:
用鼠标单击普通橡皮或者彩色橡皮选择“橡皮工具”。
用鼠标单击“线条尺寸框”上的合适线条,选择适合的线条宽度。当线条宽度越大,橡皮擦除面积会越大。
用鼠标左键在颜色盒中选择合适的颜色。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要擦除的.区域,这时鼠标指针变成了“”。拖动鼠标,鼠标移动什么位置,什么位置将被擦除干净。
(2)教师示范。
(3)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4、放大镜的使用。
我们用放大镜,可以把很小的、看不清的地方放大,然后再进行图形的修改。放大镜可以修改图形细微的地方。
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使用放大镜的效果。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教后记〕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9
实践目的
1.学会图片处理,掌握图文混排的一般技巧。
2.掌握页眉、页脚和页码的设置方法。
3.学会按实际纸张进行页面设置的方法,并能打印出一份象样的文档。
知识准备
1.图文混排
在Word20xx中,剪贴画、图片、公式、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和图文框一律作为图形对象来处理,有关图形处理的按钮都在“图片”工具栏中,单击图片将自动打开此工具栏。单击“图片”工具栏中的“设置图片格式”按钮,可以对图形进行“颜色和线条”、“大小”、“版式”“Web”和“图片”5个选项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修改,这5个选项包括了对图形处理的所有功能,其中常用的几个在工具栏中有按钮,如图像控制、文字环绕等。如果要对图形进行精确处理,则要通过对话框进行。
2.页眉和页脚
在页眉和页脚中,可以输入章节标题、作者、页码、日期和时间等信息,且页眉和页脚是针对整个文档而言的,如果在某一页设置了页眉和页脚,那么所有的页都具有同样的页眉和页脚。页眉和页脚在文档中的位置可以调节。在水平方向,可以通过对齐按钮来改变;在垂直方向,可以通过“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边距”来调节。另外,如果要改变页眉和页脚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只要先进入“页眉和页脚”设置状态,然后拖动垂直标尺中页眉和页脚与文本顶端或底部的分界线即可。
3.页面设置
要打印出一份像样的文档,必须依据纸张的大小、内容的多少、版面的编排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布局,这就是页面设置。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有很多的参数可以自己定义,只有根据经验来合理安排,才能打印出美观的文档。
4.打印
(1)预览
Word有四种视图方式,默认普通视图,一般的文档处理在普通视图中就可以完成,但普通视图所显示的效果与最终的打印结果不同。为了预览打印结果,可以选择页面视图。如果同一屏幕无法显示完整,则需要改变显示比例,以便看到整篇文档的排版效果。当然,采用页面视图时,浏览速度比普通视图慢一点。使用“打印预览”也可以先浏览打印结果。
(2)打印
正确安装了打印驱动程序后,才能打印文档。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将打印整篇文档;通过菜单选择“打印”,则弹出“打印”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设定各种打印参数,如打印页码范围等,根据需要可以打印整篇文档、选定内容、指定页等,默认整篇文档。
4、内容及步骤
1.启动Word,打开lsxl.doc文档。
2.图片处理:拖动剪贴画和图片四角的控制点,调整图片的大小。
3.将艺术字标题的环绕方式设置为“上下型环绕”,放在文档顶部中间。
操作步骤:
1单击艺术字,
2选定操作对象。
3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
4在下拉菜单中单击“上下型环绕”。
5拖动艺术字至适当位置。
4.将剪贴画的环绕方式改成四周型,置于第一段左上角。
操作步骤:
①单击剪贴画,选定图形。
②单击“图片”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在下拉菜单中单击“四周型环绕”。
③拖动剪贴画至左上角。
5.页眉和页脚
操作步骤:
①依次单击菜单“视图(V)”、“页眉和页脚(H)”,进入“页眉和页脚”状态。
②在页眉区域输入“绿色旋律——树叶音乐”,单击“两端对齐”按钮。
③单击“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按钮,切换到页脚区域。
6单击“插入页码”按钮,7插入页码。
⑤单击“页码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选择一种格式,单击“确定”按钮。
⑥单击“关闭”按钮,退出“页眉和页脚”状态。
6.在页面设置中,将左右页边距定义为2厘米,上下页边距定义为3厘米,纸张大小定义为A4。
7.预览文档,并改变显示比例,从100%、50%到10%,对比预览效果。
8.调整版面,使内容与纸张大小相适应。
9.打印。
10.保存文档,退出。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0
教学目的:
1.学习鼠标双击的方法
2.了解鼠标的属性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鼠标双击
教学难点:敏捷应用鼠标
教学预备:计算机、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想知道小飞鼠这节要教我们什么吗!(探宝)出示课题——翻开神奇的小宝匣。
二、教学新课
出示课件:
显示小宝匣(鼠标属性测试区)
1.看一看,小宝匣藏在那里呢?
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掌握面板-鼠标
一点通:食指在鼠标左键上快速、连续地按两下,就叫“双击”。
学生们看到小宝匣了吗?
2.试一试,双击小宝匣,宝贝就会出来了!
三、想一想:小朋友,你能把宝贝再藏起来吗?
四、练一练:双击鼠标小嬉戏。
全课总结:我们今日学在电脑里找宝贝都是用双击的方法找到的,双击就是食指在鼠标左键上快速、连续地按两下。小朋友们学会了吗!
双击的作用可大呢!还可以找到更多的宝贝。
其次课时
教学重点:复习把握鼠标双击
教学难点:娴熟把握鼠标双击
教学预备:计算机、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看看谁是打地鼠小能手!(鼠标双击练习竞赛)
二、说一说,评出小能手,介绍自己的'打地鼠方法。
小结:要想成为打地鼠小能手,必需练习好鼠标双击。
教后感:通过查找“小宝匣”来练习学生的双击操作,效果很好。不但能很快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能很快把握双击的操作。在查找“小宝匣”的过成中学生能自己先探究双击操作。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一个《可爱的动物》复习巩固上网素材的收集与筛选,能根据主题将素材加工组织出一个Powerpoint作品
二、教学任务
1、上网查找关于动物的资料
2、制作演示文稿作品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上网素材的收集与筛选;
2、将素材加工组织;
3、版面设计合理,图文并茂,美观。
五、教学过程
1、点评上次作业
2、复习powerpoint中文本框的使用,图片的插入。设计模版的应用。
3、我们都喜欢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现在的报纸上说,现在还有人在猎杀野生动物!!!请同学们做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来作宣传,以达到请人们爱护动物,不要再伤害地动物的宣传效果。当然,要做得好,得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声音、电影片段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新课讲授:
1、准备好资料
本节课,我们以大熊猫为例,做一张大熊猫的幻灯片。在此之前,我们应准备一些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包括关于大熊猫的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这些资料在因特网上很多,而且查找也非常方便,我们就上网标查找吧!
方法一:使用关键词查找法
进入搜索引擎后,我们可输入“大熊猫声音”、“大熊猫视频”、“大熊猫图片”等关键词组合进行查询。同学们可以进入以下常用的搜索网站:世界遗产在中国(长城、兵马俑、避暑山庄)请戴眼镜的同学举手,不少的同学啊!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近视人群在不断壮大,如今近视已成为影响人类视力的头号敌人据专家说,近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近距离作业和狭小的生活范围造成的,世界越来越忙碌,我们却越来越模糊,想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您就得同近视抗争到底
(二)戴眼镜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便
提问戴眼镜给你的`生活带什么不便?学生回答!老师讲解:
生活中的戴眼镜带的不便:
1、部分同学因配戴眼镜头晕;
2、运动或进行一些活动时很不方便;
3、有些同学想要考军校,但由于视力问题,无法实现愿望;
4、长时间戴眼镜学习,会造成眼部疲劳;
5、配戴眼镜会使眼部变形。
(三)近视眼分析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问题
1、近视眼的症状?
问题
2、什么是近视眼?
问题
3、近视眼的形成?
问题
4、如何区别真假近视?
(四)怎样保护好眼睛
1、怎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电视机对眼镜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3、电脑操作者的注意事项?
任务:利用PPT制作一关于近视眼的分析及怎样保护好自己眼睛
(五)小结
这一课能培养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操作能力,锻炼了他们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并对防止近视,保护眼睛有很大的帮助。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2
一、教学内容设计背景与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采北师大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一单元《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第五课《生成图表》为教学依据。在本课教学中,将数学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的教学对象初三年级学生在学习Excel图表的过程中,我发现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的分布变化情况及对比关系,而学生在数学课(初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百分比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等知识,因此,我利用Excel的创建图表功能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类型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结合教学统计图的知识,能学会利用Excel创建图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2、技能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
能选用合理的图表类型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标类型
2、创建图表的源数据的选择
四、教学策略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贯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导、组织参与、评价等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整个教学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实践反馈——教师评价分析——学生巩固、提高练习。
五、教学媒体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合使用
学生:计算机的配合使用
六、教学课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根据统计的数据表,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形象地反映数据,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是画统计图比较繁琐,Excel可以快速地帮我们创建图表,不信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分析]引发学生好奇心、探究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引导学习
利用“我的成绩表”创建图表,分析自己各科的学习状况。
1、图表向导4步骤: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折线图?如何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
2、利用图表分析数据
3、使用批注:插入——批注
[分析]教师用多媒体控制平台同步演示学生直观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新知识进行辅导、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实践操作做准备。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利用“家庭财政收支表”中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直观地分析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并对收支情况做出你的判断(加批注)。
[分析]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实践操作,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评价分析
请一名同学展示实践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强调重点、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
2、源数据的确定(连续或不连续的数据)
3、图表的动态性
[分析]学生现场演示,并进行点评,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五)巩固、提高练习
看站中的习题库。学生分组,每组各做一题,同组同学(前后左右相邻的)可以讨论,第4题为一个组的选做题,这道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度图、分析图、得出结论。
[分析]分层次练习设计。巩固练习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练习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六)展示成果
[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总结
1、各图表的作用
2、知识是融会贯通的
[分析]让学生懂得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是如何加以利用及发掘它的价值。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的基本情况。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过程与方法
以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直观讲解,学生讨论、体验。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信息技术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少讲抽象概念,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对概念认识多深,应多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并能进行阴影和三维的设置。
教学重点:
艺术字的设置。
教学难点:
插入艺术字的过程。
教学准备:
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室、打印的艺术字若干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word文档中如何插入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但是,在文章中常常需要更美观的字体,这时,艺术字是的选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
二、插入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有两种:
(1)、选择[插入]菜单中[图片]下的[艺术字]。
(2)、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按钮。
就可以得到图1所示的'对话框。
单击一种你喜欢的艺术字样式,单击[确定]。
三、输入文字。
删去“在此键入你自己的内容”几个字,输入
你想要编辑的艺术字文字,单击[字体]可以设置艺术图1
字的字体,在选择适当的字号,单击[确定]按钮。
这时,屏幕上就出现了你编辑的艺术字。但是,刚插入的艺术字,默认的环绕方式一般是浮于文字方的,这样就把下面的文字挡住了,可以在艺术字上单击右键,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可以改变它的环绕效果。
四、艺术字的调整和修改。
1、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大小。
艺术字位置、大小的调整和图片的位置、大小的调整的方法是一样的。在艺术字上双击,就可以修改艺术字的式样。
2、使用艺术字工具栏
要对艺术字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用艺术字工具栏来完成。如果你没有调用出[艺术字]工具栏,单击[试图],选择[工具栏],单击[艺术字],使艺术字前面打上√。
假如插入艺术字后,没有“艺术字工具栏”,你可以在艺术字上单击右键,选择[显示“艺术字工具栏”]来显示艺术字工具栏。
3、艺术字的旋转。
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自由旋转按钮,艺术字的四角上会出现四个绿色旋转控制点。(此时,必须选中该艺术字)
4、艺术字的阴影设置和三维设置。
和旋转功能一样,都必须先选中该艺术字,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阴影设置按钮和三维设置按钮,就能选择艺术字的阴影或三维效果了。
五、练一练。
1、学生练习插入艺术字并对艺术字进行设置。
2、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阴影和三维设置。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并且对艺术字进行三维和阴影的设置,希望同学门能将这节课的内容好好掌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理解透明和不透明样式的差异,学会选定工具的使用;理解、掌握图片的选定、移动及复制的方法。
能力:通过对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探索图片的移动、复制、粘贴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特征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复制图形。
难点:应用“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多美丽的草地啊!闭上眼睛闻闻,阵阵花香扑鼻。多么美丽的一副画啊!可是,好象少了点什么?
对了,如果在画中再添加点蝴蝶、蜜蜂什么的就更好!好,我们马上行动!
可蝴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来细细观察一下。蝴蝶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外形各异、颜色艳丽、花纹多样。)
你准备用哪些工具画蝴蝶?(椭圆、刷子、曲线)(学生表述,师画。)好了,现在这副图大家应该很满意了吧?(蝴蝶太少了,最好再多点,否则画面太空了。)
一只蝴蝶太孤单,再多几只蝴蝶,更漂亮。
瞪大,眼睛看!我变变变!这是怎么回事?想不想学这个小魔术?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4课复制与粘贴》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的放松状态,带入课堂情境中来。对蝴蝶外形的特点的描述,整合了科学课知识,之所以让学生画一画,是为了整合了前面所学的各个工具的使用,不是为了目的而目的。之所以在这里选择生说,教师画。因为看到一幅画,学生虽然能准确判断出该使用哪些工具,但要想在计算机中准确表达出来,没有教师的示范,光靠学生自己的探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多的练习。且这也不是本堂课的重点。
“小魔术”的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欲望,各个跃跃欲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主题一:复制蝴蝶
1、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学课本中63-65页的内容。看看谁是自学成才的小小魔术师。
2、从大家兴奋的样子可以看出大家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设计意图:在计算机操作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最基本的.体现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所以教师应该精讲、少讲,甚至不讲,让悟性好、已经学会的学生来讲,学生会听得更有趣。
3、请大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你认为在复制粘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复制一次以后可以粘贴几次?
(3)怎样做,可以一次粘贴两只、三只或者更多?
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好奇心的,也是乐于为了解决自己困惑而努力探究的。但他们的好奇是茫然的、没有目的的,思考的层面难免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上。适当的、巧妙的引导,能够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
主题二:移动蝴蝶
1、发现学生作品中移动蝴蝶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评述。
2、蝴蝶在空中飞翔,在花丛中飞舞,遥相呼应。比只在空中飞舞的那副看上去更灵动。你也会吗?(学生自我尝试。)
3、学生上台演示。继续操作。
4、再次作品展示和评价。
设计意图:图形的复制与移动,是两个紧紧联系的环节。有复制,就会有移动。在移动的时候,定然有同学只是简单地平铺在空白的天空中,有的则是空中和花丛中都有。后者在移动蝴蝶至花丛中的过程中,发现“应用透明背景”与“应用不透明背景”的使用。着重展示后者。初看后者,很多学生一定会觉得很简单。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由此引入“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因为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很好奇,也很好强,别的小朋友会的,我也要会的心态能很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当看到演示的同学出现了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更是集中,听的认真看的仔细。自我探求所获的新知,总是比简单地被告知,模仿更容易使人获得成就感,对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精神更有帮助。
主题三:拓展提高,综合实践。
1、出示两个题目。
2、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对典型作品进行个别评价、小组评价)。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3、出示加星题
(1)注意观察一下这幅图上的三艘帆船有什么相同点,异同点?
(2)在画这幅图的时候,我们如果能灵活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也能很快完成。下节课,我们交流。
设计意图:每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下一节课的开始,要给学生留下无尽的思考余地,余音绕梁而不绝。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大胆的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给他们以更多的点拨,去促进他们的成长。
主题四:全课小结
计算机绘画中复制、粘贴的操作,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也是它与纸上作画比较起来,一个很大的优势。想想看,那些地方,我们可以用到它?
设计意图:学就是为了用,而且是为了灵活地使用。这个小结式的评语,有效地发挥了引导学生思考路线的作用,使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发散自己思维的广度。由简单地学,成功地过度到灵活地用。
第三篇: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叫信息: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
信息的传播和表征是什么? 信息所描述的内容能通过某种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图象等来表征和传播的。信息处理主要包括哪些过程?
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输出、信息的存储和传输。
信息处理的核心是什么? 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的核心。
2、信息的基本特征:(1)、共享性:共享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2)、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3)、依附性:即信息要借助于某种符号表现出来如:文字、声音、图像等,而这些符号又要依附在纸张或别的物质上,如磁带、磁盘、光盘上。(4)、时效性:就是信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效力,说白了就是这个信息过期没过期。(5)、价值性(价值相对性):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接收者的信息需求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应用能力。(6)、信息的相关性与无关性(7)、信息的真伪性
二、信息技术对个人影响
1、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3、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三、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促进科技进步
2、加速产业的变革
3、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四、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1 “开放”与“安全” 计算机病毒
病毒(virus)是生物学领域的术语,是指能够使人或动物致病的一种微生物。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复制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等特点。黑客 “黑客”(hacker)是指对电脑系统的非法侵入者。尽管有些黑客只是为了好奇或表现自己的能力而非法地访问他人的系统,但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侵入他人系统后,会破坏文件或修改数据、盗窃内部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共秩序、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极大的危害。网络陷阱
网络陷阱是指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因特网行骗的行为,如约在聊天室结识的“朋友”见面,然后见机行骗;利用填写个人资料机会,骗取他人的个人资料,以作非法之用……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途径有三种:立法途径、技术途径和个人防范途径。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
2000年4月26日颁发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51号令)。
1994年2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新《刑法》第286条第3款也对实施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人作出了判刑规定。
2、“共享”与“尊重”
3、“自由”与“规则”
4、“虚拟”与“现实”
五、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规范和道德
1、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1)不剽窃他人信息作品的内容;
(2)不使用盗版书籍、软件、光盘等;
(3)对于作者声明禁止使用的作品,要尊重作者的意见;
(4)不能出于赢利的目的非法复制、出版他人的信息作品;如果出于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可以少量复制但不能出版,并应尽可能地通知对方并取得对方的同意;
(5)如果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的作品,应注明引用信息的来源、作者。
2、加强自我约束 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使用电子邮件(e-mail)的一些礼仪要求:
(1)发信时最好输入邮件主题,以便收件者了解邮件的主要内容;(2)信件的内容要尽可能简短明了,以便不浪费他人的时间;
(3)如果用英语等外国语言写电子邮件,内容一定不要都用大写表示(全部大写意味着大喊大叫);
(4)不要随意给他人发信,不能给他人制造垃圾邮件。
六、信息安全与自我保护
1、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1)做好病毒的预防工作 :预防病毒是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病毒入侵计算机。分为人工预防和软件预防。
软件预防指的是给自己使用的计算机安装过滤软件或放火墙软件,进行自动的病毒预防。
人工预防能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侵入,包括以下几方面: A、加强自己防范病毒的意识。
B、不轻易使用不明来历的软盘和光盘。C、不轻易打开不明来历的电子邮件。D、不随意访问不明来历的网站或下载不明来历的文件。(2)做好病毒的检测和消除工作。(3)还应该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2、保护自己的作品
(1)建立保护自我作品版权的意识,学习、了解有关版权方面的知识;(2)保管好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初稿、图纸等;(3)选择先正式出版、后网络共享的方式;
(4)对于网络共享,还可以按照网络版权,如创作共用协议,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协议授权;
(5)对于侵害自身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勇于反击。
3、避免网络陷阱的伤害
4、警惕信息污染
(1)养成随时对自己浏览的信息内容、网站展开批判性思维的习惯;(2)不断提高自己识别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3)尽量只浏览那些正规组织的网站,如域名为org、gov、edu 等的网站,和具有较好声誉的网站,如新浪、搜狐等;(4)远离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5、保护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七、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语言的产生——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发明——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北宋平民毕 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1946~1958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单一的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
第四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 信息技术入门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年级:七年级
周次:第1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了解信息的作用及其特点
3、培养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分类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息的 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又是什么呢?课本的第一章就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学生:进行活动1.1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讨论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2、信息的表现方式是唯一的吗?信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
3、尝试归纳信息的概念 教师:归纳信息的概念:
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统称为信息。
例如:记录考试成绩的纸张、教师讲课发出的声波、雷电闪过的光波以及转播奥运会实况的电磁波等,其本身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传播、加工和利用信息,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信息。
2、讨论: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学生:进行活动1.2美国农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讨论并回答问题:
1、格林采用了什么信息技术?
2、列举几种信息处理技术的例子。教师:归纳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molony),就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大众传媒技 术和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采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数据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图像,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先自己读课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叙述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学生先自己讨论,再找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习题:
1、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有关信息的例子。
2、从古到今,人们进行联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试列举并以表格形式表现出来。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1课时
课课题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II、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1、计算机网络基础?1)概念: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作用:①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
2、计算机网络分类(按通信距离分):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互联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1、硬件系统:①服务器②工作站③网卡④调制解调器(卡④)⑤集线器⑥交换机⑦传输介质e2、软件系统?1)网络系统软件:windowsXX
indowsN、、Uni网络应用软件:电子邮件软件、浏览器软件、网络教学软件
3、网络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的信息称为网络信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
III、练习、作业、预习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分为哪几类?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包括哪些?③预习:Internet网络基础。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件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后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2课时
课课题题
第2节
Internet网络基础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算是Internet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Internet的知识,看看Internet的作用和使用。Internet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发起组建的一个异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II、讲授新课
三、Internet(因特网)基础
1、连接到接到Inte
mo)③宽带(②一)④其他上网方式D2、网络协议:①TcP/IP协议②其他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网址统一资源定位器(URL):http://主机机地址(域名)UniformResourceLocator:因特网采用的一种特有的统一地址格式。HyperText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例如:http://202.121.103.101域名:①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一级子域名(cn表示中国)com:二级子域名(com表示商业网站)k12:三级子域名(k12表示“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服务器名)www:四级子域名(worldwideweb:万维网)III、练习、作业、预习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家利用空余时间练习使用Internet。IV、教学小结本节主要讲述Internet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初步懂得什么是Internet?如何连接到Internet?如何使用Internet的基本功能等方面作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