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共5篇)

时间:2019-05-13 23:4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很多。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第一,要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第二,要加强学习。

对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时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政治学习,比如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要奉献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都喜欢模仿。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第二篇: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学习笔记 本节重点把握: 1.总体3个层次;

2.每一层次分别由谁制定; 3.每个层次包含什么;

4.反过来,《×××》属于哪个层次。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1.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2.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1、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会计性法规 会计法律

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 会计法

调整经济关系中各种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行政法规

国务院

两条例,一准则

调整经济关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法律规范

国家统一的 规章 会计制度

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

七制试,两规范、两办法、两准测

地方性人大及人大常不低触会计法律、行政 委

法规

财政部,首长签令

五办法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管理制度

地方会计性法规

[提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共十一章内容。基本准则是最大的原则,是准则中的准则,也是在起草具体准则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它统驭着所有具体准则。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学习笔记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划分会计工作管理权限的制度。

三方面: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总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会计法》第七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统一领导;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分级管理。

(一)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会计法》第八条)

1.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2.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人员管理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工作管理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工作规则

(二)会计市场管理 1.会计市场准入管理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我国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进行管理。2.会计市场的运行管理 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必须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

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工作两年以上的人员,才可以申请成为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必须加入会计师事务所。3.会计市场的退出管理

(1)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代理记账机构办理会计业务。

(2)除会计师事务所以外,代理记账机构应当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取得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

(3)代理记账机构和人员应持续符合相关资格条件,并主动接受监督检查;不符合相应条件时,原审批机关可以撤回行政许可。

(4)发生违反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行为的,财政部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执业资格,强制其退出会计市场。

(三)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评价方式,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和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评价等。

(四)会计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主体:财政部门

监督检查的内容:①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 ②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 ③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例1-2】P7 考察《会计法》的适用范围。根据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第三节会计核算学习笔记

一、总体要求

会计核算十三原则包括 客观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析性、重要性、谨慎性、配比(时间、因果)、实质重于形式、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2、会计资料(凭证、账簿、企业财会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

(一)会计核算依据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其具体要求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合法、可靠的凭证,并据此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形成符合质量标准的会计资料。(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基本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1.生成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1)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不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即以假充真。

(2)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

(3)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是指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或篡改财务会计报告上的真实数据,使财务会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以误导、欺骗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行为,即以假乱真。

2.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任何单位和个人。(1)为自己进行的行为(为单位内部的非法目的而实施);(2)为他人进行的行为。【例1-5】提示关键字:涂改手段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安全,《会计法》对会计电算化做了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其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第四节会计监督学习笔记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和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概念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3.《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作出的规定,主要包括:(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3)进行财产清查;

(4)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二)主体和对象

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三)基本要求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内部牵制制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制度中对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1.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学习笔记

1、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2、一个单位是否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取决因素:单位规模大小、业务收支简繁、经营管理需求

3、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指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中层领导人员。

4、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对外提供。

5、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于2005年1月22日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

6、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会计从业资格一经取得,全国范围内有效。

7、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由省财政厅统一部署。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必考)、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公布。

8、会计从业资格报名条件: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9、申请人符合基本报名条件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

10、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包括注册登记、离岗备案、调转登记、变更登记。①上岗注册登记。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②离岗备案。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③调转登记。持证人员调转工作单位(自离开之日起90日内),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应按规定要求办理调转登记。

④变更登记。持证人员的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发生接爱继续教育等发生变更的,应变更登记。

11、会计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

12、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

1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高级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制度。专业技术资格 考试科目

报名基本条件

报名附加条件 高中以上学历 初级会计师 《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1、守法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大学专科:5年 大学本科:4年

会计师 《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双学士(研究生)2年 作

硕士 1年 博士0年

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高级会计师 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评审制度

会计师、审计师、财务经济师中级

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

14、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可以兼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15、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内担任出纳工作。

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近姻亲关系。

16、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应与接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17、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18、会计工作交接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接替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19、原移交人员对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节法律责任学习笔记

一、法律责任概述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本节主要介绍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形,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方式。

1.行政处罚——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其违反行政法上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实施做出了如下规定:

(1)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2)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3)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4)行政机关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5)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做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2.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6项)等。

(二)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两者的主要区别:

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

三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刑事责任是触犯《刑法》的犯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审判机关给予的制裁后果,包括刑罚方法和非刑罚处理方法。1.刑罚

(1)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对犯罪分子只能判处一种主刑。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2)附加刑,既可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也就是说,对同一犯罪行为既可以在主刑之后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犯罪的外国人,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除出境。

2.非刑罚处理方法

对犯罪分子除刑事处罚外,还可以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根据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其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支付结算的概念、方式;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票据和结算凭证填写的基本要求。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各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使用范围、开户要求。票据的概念、种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行为、签章、记载事项及丧失的规定;支票、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结算方式的规定。第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1.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现金、票据、信用卡和结算凭证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资金从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的转移。2.支付结算的主体:单位(包括银行)、个人 3.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银行

【注意】这里说的银行,包括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

4.支付结算的方式:(1)支票;(2)银行本票;(3)银行汇票;(4)商业汇票;(5)汇兑;(6)委托收款;(7)托收承付;(8)信用卡;(9)信用证。

(二)支付结算的特征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 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二、支付结算的3个基本原则 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3.银行不垫款

第二节现金管理(了解)学习笔记

一、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现金及现金管理

1.现金:包括铸币、纸币和信用货币。2.我国的现金:人民币(包括纸币和铸币)

3.现金管理:现金管理机关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管理各单位的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存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财经管理活动。4.法律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二)现金管理基本要求

1.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必须依照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国家鼓励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

2.开户单位直接的经济业务往来,除按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3.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稽核。4.开户银行根据规定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

二、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三节银行结算账户学习笔记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

(1)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四种。存款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实行核准制,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由银行核发开户登记证。但存款人因注册验资需要开立的临时存款账户除外。(2)按存款人不同,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

(1)基本存款账户(只能开设一个)使用范围 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以及存款人的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

(2)一般存款账户(没有数量限制)主要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现金缴存,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3)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在验资期间只收不付。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

(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用于办理个人转账收付和现金支取,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不得办理转账结算

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邮政储蓄机构办理银行卡业务开立的账户也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3)根据开户地点不同,分为本地银行结算账户和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本地银行结算账户指存款人在注册地或住所地;异地银行结算账户指在异地开立的结算账户。

第四节票据结算方式学习笔记

一、票据概述

(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

票据是指《票据法》所规定的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转让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二)票据当事人 1.基本当事人

包括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2.非基本当事人

包括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保证人。

(三)票据权利与义务 1.票据权利

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1)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2)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持票人可以是票载收款人或最后的被背书人。

(3)票据追索权,是指票据当事人行使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或其他法定原因存在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费用的权利。

(4)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载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2.票据义务(责任)

票据义务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责任。它是基于债务人特定的票据行为(如出票、背书、承兑等)而应承担的义务,不具有制裁性质,主要包括付款义务和偿还义务。

(四)票据行为

(1)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行为;

(2)背书,是指持票人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而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

(3)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并签章的行为;

(4)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债务人履行票据债务而在票据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

(五)票据签章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个人:该个人的签名或盖章。

支票出票人、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其预留银行的签章。

(六)票据记载事项

1.绝对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明文规定必须记载的,如不记载票据即为无效的事项。

2.相对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规定应该记载而未记载,但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而不使票据失效的事项,如汇票上未记载付款日期的,为见票即付;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等即属于相对记载事项。

3.任意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不强制当事人必须记载而允许当事人自行选择,不记载时不影响票据效力,记载时则产生票据效力的事项,如出票人在汇票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

(七)票据丧失的补救

1.挂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丧失票据的情况通知付款人,由接受通知的付款人审查后暂停支付的一种方式。2.公示催告是指在票据丧失后由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以公告方式通知不确定的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未申报者,则权利失效,而由法院通过除权判决宣告所丧失的票据无效的一种制度或程序。3.普通诉讼,是指丧失票据的失票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付款人向其支付票据金额的活动。

(八)票据填写

1、票据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也应受理。

2、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概述学习笔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独立的经济概念,属于财政范畴。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税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1)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是政府机器赖以生存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2)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3)税收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2.税收的作用

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和维护国家政权等方面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能保证其收入的稳定;二是税收的源泉十分广泛,能从多方面筹集财政收入。(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国家政权的存在又依赖于税收的存在。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有效运转。同时,税收分配不是按照等价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分配的,而是凭借政治权力对物质利益进行调节,体现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从而达到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目的。(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在国际交往中,任何国家对在本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或个人都拥有税收管辖权,这是国家权益的具体体现。

(二)税收的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1.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通过颁布法律或法规,按照一定的征收标准进行强制征税。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2.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3.固定性。

固定性,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的固定性。

(三)税收的分类

我国的税种分类方式主要有:

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1)流转税类——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2)所得税类(收益税)——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等等)。(4)资源税类——对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5)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绝大部分)。

工商税收是指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各种税的总称,是我国现行税制的主体部分。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工商税收的征收范围较广,既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也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税收工具。(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

关税是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主要是指进出口关税。关税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1)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共同收入,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掌握)

(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价格为计税依据,其应纳税额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充分体现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均采用这一计税方法

课税对象的价格×比例税率=应纳税额

从价税实行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收负担比较合理。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税种。(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体积等作为计税依据,其课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相关而与价格无关。以课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单位税额得出应纳税额。如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车船税和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3)复合税是对某一进出口货物或物品既征收从价税,又征收从量税。即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是从量税额+从价税额。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中的卷烟、白酒(不用区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等。税收的分类 分类标准 征税对象 类型

代表税种

流转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所得税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 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 资源税类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行为税类 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征收管理的分工体工商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系

关税类

收征收权限和收入中央税 支配权限

地方税

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进出口关税 关税、消费税

中央地方共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 享税

计税标准 从价税 从量税 复合税

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

资源税、车船税和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消费税中的卷烟、白酒(不用区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等

第二节主要税种学习笔记

一、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征税对象:增值额 2.分类

根据计算增值税时是否扣除固定资产价值,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1)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

(2)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纳税期内应计入产品价值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

(3)消费型增值税——纳税期内购置的用于生产产品的全部固定资产的价款在纳税期内一次全部扣除。(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增值税类型)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认定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认定手续

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审批权限: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具体规定: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其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

(2)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供营业执照,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银行账号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3)主管税务机关初步审核——发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企业应如实填写,经审批后一份交基层征收机关,一份退企业留存。(4)审批权限: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审核期限:收到申请认定表之日起30内

(5)新开业的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应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税务机关预计该企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暂定为一般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其他小规模企业(商业企业除外),如其会计核算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全部销售免税货物的企业,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6)已开业的小规模企业,其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在次年1月底以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7)不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①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 ②个人(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个人); ③非企业型单位;

④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三)增值税税率 1.基本税率:17% 2.低税率:13% 3.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3%)

(四)增值税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2.销售额

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价外税)。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3%)或(1+17%)

3.进项税额 由销售方收取和缴纳,由购买方支付。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另外计算,就是购买方支付的进项税额。

(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1.认定标准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2)其他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2.应纳税额的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按不含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注意】1.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征税率(3%)

2.小规模纳税人取得的销售额要为不含税销售额。

(六)增值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2)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3)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货物发出的当天;(4)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货物发出的当天;

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l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行器等货物——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 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6)销售应税劳务——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7)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2.纳税期限

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1个季度(1)1个月或1个季度——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2)1日、3日、5日、10日、15日——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税款。

(3)纳税人进口货物——自海关填发税款缴纳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3.纳税地点

固定业户——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构申报纳税。

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或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进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第三节税收征管学习笔记

税务登记是税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均应当办理税务登记;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发生扣缴义务时,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税务登记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税务登记证管理、扣缴税款登记等。

一、税务登记

(一)开业登记(设立登记)

开业登记是指纳税人依法成立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后,为确认其纳税人的身份,纳入国家税务管理体系而到税务机关进行的登记。1.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地点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发生争议的,由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税务登记地点税务机关的共同上级税务机关指定管辖。2.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30日”)(1)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起30日(2)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3)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4)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5)自期满之日起30日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自其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6)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

(7)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均应自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 3.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需提供的证件和资料(1)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3)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5)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

税务登记表内资企业税务登记表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件名称

(负责人)生产经营范围 主营

兼营

所属主管单位

发照工商机关 工商机关名称

营业执照名称

发照日期 年 月 日

有效期限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银行种类 开户银行名称 银行账号

生产经营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经营方式

登记注册类型

财务负责人

办税人员

办税人证件名

办税人证件号码称

证件号码

营业执照字号开业日期

币种

从业人数 行 业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是否缴税账号

隶属关系

投资方名称 投资金额

投资币种

会计报表种类

低值易耗品

摊销方法 折旧方式

所属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E-mail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章: 纳税人(签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以下由受理税务机关填写

核准税务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注册资本(币种)

与美元汇率比价

所占投资比例

生产经营地址

分配比例

负责人

税务登记证发放日期:年 月 日 纳税人状态

税务所属机关(公章)

税务登记经办人(签章)

(二)变更登记

1.先工商后税务(30日)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提供下列有关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1)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2)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3)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4)其他有关资料。

2.无需工商登记或与工商登记无关(30日)

(三)停业、复业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其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1年。

纳税人应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填写《停、复业报告书》。

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已恢复营业,实施正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四)注销登记 1.注销登记的法定原因:

(1)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15日

(2)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15日(3)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30日

2.区分:生产、经营场所变动并不涉及改变主管税务登记机关,只是办理变更手续。

3.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的,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外管证)。

2.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按照一地(县、市)一证的原则,核发《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3.外出经营活动结束,纳税人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按规定结清税款、缴销未使用完的发票。

4.在《外管证》有效期满10日内,纳税人应回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

(六)纳税人税种登记

税务机关应当依据《纳税人税种登记表》所填写的项目,自受理之日起3日内进行税种登记。

(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登记 1.登记范围

2.登记申报所需资料

3.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

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学习笔记

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是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

(二)《预算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于l995年11月22日颁布,是《预算法》有关规定的具体和细化。

二、国家预算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 1.财力保证作用; 2.调节制约作用; 3.反映监督作用。

(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 1.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2.我国的国家预算共分为五级,具体为:(1)中央预算;

(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

这五个级次的预算,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又称为地方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 1.中央预算

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返还地方或者补助地方的数额。2.地方预算

地方预算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的统称,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3.总预算

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将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汇总编成的预算。4.部门单位预算

部门单位预算是总预算的基础,由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预算。第二节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学习笔记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政府采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是规范我国政府采购活动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政府采购法规制度的基本依据。

(二)政府采购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

(三)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政府采购的概念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一)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

我国政府采购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国有企业不属于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

(二)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 政府采购资金为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

(三)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

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集中采购目录确定。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四)政府采购的对象范围

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节会计职业道德概述学习笔记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概念(了解)

广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狭义: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特征 1.职业性(行业性)2.实践性 3.继承性 4.多样性

(三)作用

1.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2.对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职业道德主要内容包括: 爱岗敬业(首要规范)、诚实守信(基本准则)、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重要原则)、奉献社会(出发点和归宿)。

二、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一)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三)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3.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三、会计职业道德功能

(一)指导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教化功能

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

(一)关系(联系)(简答题)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两者联系密切。1.作用上相互补充、协调 2.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会计法律制度中含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也包含会计法律制度的某些条款。

3.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

(二)区别 1.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2.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

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的相应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三)会计行为的法治与德治(了解)第二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一、爱岗敬业

(一)含义

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稳定、持久地在会计天地中耕耘,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会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会计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会计工作。

(二)基本要求

1.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2.严肃认真,一丝不苟。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二、诚实守信

(一)含义

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古往今来的交往中产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二)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

3.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4.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三、廉洁自律

(一)含义

廉洁就是不贪污钱财,不收受贿赂,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会计人员的廉洁是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的基础,而自律是廉洁的保证。

(二)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会计人员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公私分明就是指严格划分公与私的界线,公是公,私是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四、客观公正

(一)含义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公正就是平等、公平正直,没有偏失。

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客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二是可靠性。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

(二)基本要求 1.依法办事。

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3.保持独立性。

这里所说的独立性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与相关利益当事人应保持独立。注册会计师保持其独立性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注册会计师应当回避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审计事项,实现形式上的独立。二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职业良心,保持实质上的独立。

五、坚持准则

(一)含义

1.坚持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所左右。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判断题)

2.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建议:

(1)如遇到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时,职业会计师首先应遵循所在组织的已有政策加以解决。如果这些政策不能解决道德冲突,则可私下向独立的咨询师或会计职业团体寻求建议,以便采取可能的行动步骤。(2)若自己无法独立解决,可与最直接的上级一起研究解决这种冲突的办法。

(3)若仍无法解决,则在通知直接上级的情况下,可请教更高一级的管理层。若有迹象表明,上级已卷入这种冲突,职业会计师必须和更高一级的管理当局商讨该问题。

(4)如果在经过内部所有各级审议之后道德冲突仍然存在,那么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如舞弊,职业会计师可能没有其他选择。作为最后手段,他只能诉诸辞职,并向该组织的适当代表提交一份信息备忘录。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准则。2.遵循准则。3.坚持准则。

六、提高技能

(一)含义

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极强,提高技能就是要求会计人员不断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理论操作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

(二)基本要求

1.具有不断提高会计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2.具有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七、参与管理

(一)含义

参与管理,简单的说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会计人员或会计工作并不能够直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或决策。会计工作或会计人员与管理决策者在管理活动中分别扮演着参谋人员与决策者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义务。

(二)基本要求

1.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协助领导作出科学决策。

八、加强服务

(一)含义

强化服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二)基本要求

1.强烈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2.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学习笔记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积极有效的途径。它是一种外在的经营和督促。

(二)内容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三)途径 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2)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2.岗位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教育(1)形势教育(2)品德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一)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自身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相辅相成。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外因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内因

(二)环节

1.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 2.培养高尚的会计专业道德情感 3.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4.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三)方法——在社会实践中自我锻炼 1.不断地进行“内省” 2.提倡“慎独”精神

慎独:在单独处事、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办事。3.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3)法制教育

第四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学习笔记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并得到切实贯彻和实施。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一)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相结合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财政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相结合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

(五)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相结合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二、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会计职业组织: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

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第三篇:教师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总结

书面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这次的作业,我选择了与宿舍同学合作的形式。我们一起制作了一份相关的PPT。我们小组六人,分工合作,有的同学负责资料、真题收集,有的同学负责寻找相关案例并进行分析。而我主动承担了“资料整合”、“ PPT制作”、“ 主讲”的任务。

关于这次作业的总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关于选题

本次作业,我们小组的选题是《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每一位公民在进入岗位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的权利与义务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我们的职业是小学老师,所以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2.关于分工

本次作业,我是与宿舍同学合作完成的。我们一起制作了一份精美的PPT。我们六人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我主动承担了“资料整合”、“ PPT制作”、“ 主讲”的任务。

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我珍惜每一次站上讲台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是对我台风、胆量的锻炼。

我将小组成员收集的相关理论知识、真题、案例进行编排、整合,得出一份理想的PPT进行展示。3.关于收获

首先,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我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案例、真题,了解了很多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得到了升华,这为我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六个人齐心协力,经过无数次商讨、修改,终于完成了象征着我们智慧结晶的PPT课件。这个过程很艰辛,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讨论很多次,力求完美。经过这一次合作,我们六人之间的友情也更近一步。

第四篇: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律、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解释。

2.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4.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5.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6.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7.1990年2月1日

8.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幼儿园的行政事务、奖励和处罚

9.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0.3

11.“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分区规划,整体推进” 12.省级、县级 13.公益性 14.三

15.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的待遇、教师管理

16.专业人员、权利和义务 17.园长

18.双重任务——教育幼儿和服务家长 19.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20.依法赔偿或者承担民事责任 21.2006年9月1日 22.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23.低年级学生,幼儿、低年级学生、幼儿 24.每学期

25.消除隐患、发生事故

26.车辆管理制度、公关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定期 27.28.29.30.31.32.为人师表

33.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敬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词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5.分数

36.为人师表

37.终身学习、知识结构 38.39.2012年3月1日 40.一万至一万五千

二. 简答题

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答:(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学前教育方针是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及实现该培养目标的途径、条件或要求等各方面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兼具前瞻性的规定。

②例如: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学前教育方针:“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其中,我国学前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实现办学目标的途径是“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办学目标的条件或要求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学前教育方针的意义如何?

①.教育方针规定了一个国家学前教育工作的方向及总要求,是一个国家管理学前教育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 ②.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方针的制定,不仅关系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

• 二.什么是法律责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答:(1)什么是法律责任?

• ①法律责任是由于法律法律保护的权利遭到侵害或者法律要求的义务未能切实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②所谓教育法律责任,即指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其一,法律依据。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①侵占、破坏幼儿园场地、房屋和设备;②侮辱、殴打教师、幼儿;

• ③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④将幼儿园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教育实施。这些规定,为追究违反教育法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 其二,案例说明。课本P20~21所提供的案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幼儿,幼儿园、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等如有过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执法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颁发的《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

2.列举《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规定。

答:第一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二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三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四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第六条

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大意见是什么?

答:

(一).明确新时代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①. 形成多层次的供给体系,满足多层次社会需要

②. 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③. 拓展学期教育功能 ④.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①.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②.积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③.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⑤. 范办园行为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②.健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各项机制

③.构建家庭、社区、托幼园所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④.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

(五).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①.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②.加强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③.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④.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六).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①.要增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②.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③.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

④.制定优惠政策

⑥. 加强督查检查,建立幼儿教育督察制度

5.国家对民办幼儿园有哪些扶持与奖励?

答:

(一).设立政府专项资金

(二).国家的经济资助

(三).税收优惠

(四).信贷支持

(五).用地优惠

(六).取得合理的回报

(七).民办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办学基金

6.我国幼儿园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

(一).幼儿教师的权利

①. 幼儿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权利

②. 幼儿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③. 幼儿教师有指导幼儿的活动和发展的权利

④. 幼儿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⑤. 幼儿教师享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民主权利

⑥. 幼儿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⑦. 当幼儿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

(二).幼儿教师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观察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⑤.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⑦. 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7.幼儿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答:①.幼儿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②.幼儿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

③.幼儿有受教育权

④.幼儿享有生命权

⑤.幼儿享有人格权

⑥.幼儿享有游戏娱乐权利

⑧. 幼儿享有其他合法权益

8.幼儿教师违反《教师法》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答:(1).故意不完成保教任务给工作造成损失

(2).体罚幼儿,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如何健全幼儿园各项保育工作?

答:(1).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须列出具体的保育要求

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另一方面,了解幼儿各项生活活动的保育要求 ①. 饮食与饮水方面 ②. 盥洗与入厕方面

③. 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方面(2).完善各项保育制度

①.健康检查制度 ②.卫生保健制度 ④. 安全防护制度

10.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的规定。

11.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保障措施中加强师德建设的规定。12.简介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确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5条政策措施。

答: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13.列举《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10大举措。

答: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4.简述《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规定。

答: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科学性。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全面普及学前教育,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

强化政府职责。根据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入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增幼儿园应以政府举办为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逐步提高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到2012年,全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优质园标准,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城乡居民和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全面落实“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到2015年,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

提高保教质量。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防止小学化倾向。强化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培训。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

15.列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答: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篇: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_答案

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简答题

答:(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学前教育方针是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及实现该培养目标的途径、条件或要求等各方面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兼具前瞻性的规定。

②例如: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学前教育方针:“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其中,我国学前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实现办学目标的途径是“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办学目标的条件或要求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学前教育方针的意义如何?

①.教育方针规定了一个国家学前教育工作的方向及总要求,是一个国家管理学前教育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 ②.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方针的制定,不仅关系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

• 二.什么是法律责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答:(1)什么是法律责任?

• ①法律责任是由于法律法律保护的权利遭到侵害或者法律要求的义务未能切实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②所谓教育法律责任,即指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其一,法律依据。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①侵占、破坏幼儿园场地、房屋和设备;②侮辱、殴打教师、幼儿; • ③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④将幼儿园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教育实施。这些规定,为追究违反教育法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 其二,案例说明。课本P20~21所提供的案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幼儿,幼儿园、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等如有过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执法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颁发的《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

2.列举《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规定。

答:第一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二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三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四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第六条

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大意见是什么?

答:

(一).明确新时代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①. 形成多层次的供给体系,满足多层次社会需要 ②. 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③. 拓展学期教育功能

④.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①.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②.积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③.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⑤. 范办园行为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②.健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各项机制

③.构建家庭、社区、托幼园所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④.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

(五).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①.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②.加强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③.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④.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六).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①.要增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②.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③.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

④.制定优惠政策

⑥. 加强督查检查,建立幼儿教育督察制度

5.国家对民办幼儿园有哪些扶持与奖励?

答:

(一).设立政府专项资金

(二).国家的经济资助

(三).税收优惠

(四).信贷支持

(五).用地优惠

(六).取得合理的回报

(七).民办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办学基金

6.我国幼儿园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

(一).幼儿教师的权利

①. 幼儿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权利

②. 幼儿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③. 幼儿教师有指导幼儿的活动和发展的权利

④. 幼儿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⑤. 幼儿教师享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民主权利

⑥. 幼儿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⑦. 当幼儿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

(二).幼儿教师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观察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⑤.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⑦. 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7.幼儿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答:①.幼儿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②.幼儿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

③.幼儿有受教育权

④.幼儿享有生命权

⑤.幼儿享有人格权

⑥.幼儿享有游戏娱乐权利

⑧. 幼儿享有其他合法权益

8.幼儿教师违反《教师法》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答:(1).故意不完成保教任务给工作造成损失

(2).体罚幼儿,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如何健全幼儿园各项保育工作?

答:(1).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须列出具体的保育要求

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另一方面,了解幼儿各项生活活动的保育要求 ①. 饮食与饮水方面 ②. 盥洗与入厕方面

③. 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方面(2).完善各项保育制度

①.健康检查制度 ②.卫生保健制度 ④. 安全防护制度

10.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的规定。11.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保障措施中加强师德建设的规定。

12.简介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确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5条政策措施。

答: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13.列举《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10大举措。

答: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4.简述《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规定。

答: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科学性。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全面普及学前教育,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

强化政府职责。根据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入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增幼儿园应以政府举办为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逐步提高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到2012年,全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优质园标准,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城乡居民和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全面落实“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到2015年,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

提高保教质量。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防止小学化倾向。强化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培训。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

15.列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答: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一、师德基本范畴(师德文化、师德品质,知情意行、师德活动) 师德与道德共同性(相对独立性 阶级性 历史继承性 共含性)联系(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表现来源和基......

    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法规(定稿)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

    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

    《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是( )。 A.全国从大常务委员会 B.中国会计学会 C.国务院财政部门 D.中国注册会计师协......

    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

    13 、 关于支票挂失止付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正确答案:B ) A、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丧失后均可挂失止付 B、现金支票丧失后可以挂失止付,转账支票丧失后不得挂失止付......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1.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2. 存款人申请开立个人存款账户时,符合开立条件的,银行应办理开户......

    媒体法规与职业道德

    ·道德:1人类理性的结晶2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3一种非权力性规范。 ·什么是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

    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 试题(开卷) 一 、单项选择(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择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入题后......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

    1(为什么说新闻自由是新闻法制之本?为什么新闻自由权力不得滥用?)在社会本义社会,法制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因此,新闻法制,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