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时间:2019-05-13 23: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一、师德基本范畴(师德文化、师德品质,知情意行、师德活动)师德与道德共同性(相对独立性 阶级性 历史继承性 共含性)联系(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表现来源和基础,共性和个性)区别(产生时间和发展情况,范围)

师德基本特点(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 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内容的全面性 功能的多样性)

二、师德的职业约定【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物质文明发展 精神文明 制度文明发展人的素质发展);教师劳动对师德的内在规定性(应有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应有的从教为善品质)】

师德的价值蕴涵【伦理价值(教育为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 增进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重要的伦理调节和评价功能);教育价值(对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对教育对象的巨大教育功能、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修养的引导功能);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有深远影响有效育化人文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 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影响 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 调节教师职业行为和素养)】

师德强化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三

师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认识和处理好教书育人关系、全面树立育人意识、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乐岗勤业(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于功业勤于工作); 人格示范(教育者先受教育、实践中锻炼形成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

师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师德原则规范的个体性内化(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四

教师的价值实现【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对待(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对待、自我和职业的价值对待、目的性存在和工具性存在的价值对待);实践对待(对价值实现中的各种价值取向予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创新发挥创造潜能、注重实践努力的自我强化);结果对待(结果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 教师的幸福【应有的本质性把握(既包括享受和获得也包括创造和付出、既有个人目的的实现也有社会目的的实现、既有某一方面的满足也有多方面追求的实现);基本取向(物质取向,途径和手段正当合理合法诚实劳动获得、精神取向,避免吧精神和物质幸福割裂 认识到精神幸福在层次上的不同在精神实现方式上要注意自我修养及与他人交往合作;事业取向,对教育过程的幸福感 对结果的幸福感对规范的正确理解的幸福感);应有的实践努力(爱教乐教 树立追求教育价值的伦理信念立言立德追求无限及超越并在其中体味生活的充实 在创造中体验尊严与生命的活力 建立真诚的情谊)】

五、爱岗尽责的伦理性认识【蕴涵的伦理精神(蕴涵着敬业为善为善尽责的指向和精神);道德境界(厌教 功利性 热爱乐教);苦乐观的道德判断(苦中作乐)】

教育性需求【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才能在自己职业职责履行中有内在自觉、才能促进自我不断完善、帮助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矛盾提高效率)】 实践体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勤奋钻研科学施教 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六、严谨治学的精神体现(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

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 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实践体现【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有志于学、勤奋努力、勤学好问);把握规律科学施教(对象心里发展规律、教育自身运行规律、人的知识品德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管理规律);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具备改革发展的意识解放思想、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积极探索更有效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良表现(冷漠化 非人道化物质化和庸俗化);原因(传统师生观影响强调教师权威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师生互不理解、教师缺乏良好个人素养和教育经验方法适当、知识经济和商品经济冲击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师生关系的体现(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职业约定(团结协作);应注意的问题(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施教方式的个体性关系、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调节);实践体现(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尊重同志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文人相轻的毛病相互学习配合,谦虚正直维护其他教师威信)】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基本认知(社会地位平等性 联系交往互尊性 教育过程配合性);矛盾分析(对学生了解和要求上的差异性对学生情感不一样 教育修养水平的差异性 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及学生成长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道德性调节(主动与家长联系谋求一致的教育立场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支持和配合 尊重家长人格不训斥不指责 教育学生尊敬父母 有效指导家庭教育)】 八

依法执教的道义性存在(人道-正义性、公平-合理性、公正-平等性)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教育规范化化有序化所必需、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依法执教的实践把握(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九

廉洁从教的秉持之理【廉洁与立教(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只有廉洁,教师人格才有可信性、教师才有道德的感召力、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廉洁与树人(廉洁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学生道德是非观念的形成);廉洁从教的社会意义(对社会风尚的文明昌化有重要意义)】

为师不廉【原因(客观因素上一是外在规范失衡乏力 二是收入分配的不公三是社会不正之风的浸染、主观因素上一是人生价值观错位 二是心理防卫失当三是道德品质的败坏);矫正(人与社会问题、奉献与索取问题、义和利问题、幸福观问题)】 廉洁从教基本要求【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不断提高增强磨练养成知情意行);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十

教育爱的基本意蕴(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不仅指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陶冶启迪引导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爱的方式)

教育过程人道化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给与帮助和指导;热爱学生,寄予良好期待,全身心投入关爱,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爱的育人价值(感化、陶冶、和谐、激励)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对学生发展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

教育爱实践应有的把握(坚持教育爱的人道性,广泛尊重,人格地位平等;引导性,对学生的爱和教育目的结合起来,善于使爱的情感和行为具有激励性;广泛性,对象广泛,全面关心;理智性和纯洁性,不要溺爱和苛刻,要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真心实意;爱与严的结合性,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对学生的爱和严要适度把握)

教师对差生和后进生的经验(教师要善于理解或尽可能理解学生;要进行心理互换,吧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其心理;理解学生的缺点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成熟阶段所难以避免的,要通过正确的帮助引导和他们的努力可以克服和改正)十一

师表风范行为要求的根本所在(为人师表)人格品性的根本所在(真善美)

师表风范的基本原则(表率性、律己性、内外统一性、真实性和自然性、平凡和高尚的统一性)

教师应有的师表风范(内在思想道德情操的高尚性、外在言行举止的文明性、职业个性品质的健康性、职业工作的纯属性和进取性)十二

个性的特征(多样性、层次性、稳定性、可塑性)教师职业个性的职业约定(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具有直接的道德教育意义)

教师职业个性品质应有的体现(热情大方、活泼幽默、和蔼真诚、豁达坚毅、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健康的情绪)

教师风度仪表应有的表现(举止文明、教态自如、语言准确、衣着整洁、有人格魅力)

依法治教的含义(主体、范围、依据)基本要求(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有严格公正的执法制度、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提高全社会教育法律意识、具有健全的有关教育的民主与监督制度)必要性(发扬民主加强领导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培养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权利和义务一致、教育法制统一)存在主要问题【立法中(纵向层次问题,下位法律滞后,地方性法规缺乏特色、横向层次教育立法的缺口依然很大);执法中(教育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严肃性不够、救济制度不完善、司法制度不健全)】推进措施(提高意识,转变观念、有法可依、推动促进深化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和监督工作)法律与政策【区别(制定主体不同、表现形式、实施方式、作用不同)联系(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和灵魂、法律史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有共同的本质。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维护法律的权威地位,依法办事)二

教育法的概念(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教育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特征 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强制性 多变性 教育法之上没有统一的法典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终身性原则社会作用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按教育规律办事。

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教育法律规范特征(规范性 概括性)结构(法定条件 行为准则 法律后果)

主要渊源宪法 教育法律 教育行政法规 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宪法国家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宪法规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教育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专门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称教育法律。教育法律又分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是指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教育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 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教育法规由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从其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上划分,可以分为两种。

1、执行、补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2、自主性的地方教育法规,教育规章1部门教育规章常用的名称为:规定、办法、规程、大纲、标准等。

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称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或简称政府教育规章。政府教育规章常用的名称是:规定、办法、实施意见等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由教育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基于人们的教育行为产生的教育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构成要素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与教育活动有关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公务员、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学生家长等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没有客体,教育法了关系中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就无法实现和体现出来,教育法律关系也就不能产生。如《教育法》规定学校具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权,学校据此安排教学活动、配置教师的行政行为,就是教育法律关系客体。1.物。是指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可以作为财产权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财富,包括各种物资、财产、设施、场所、资金等等。(不动产、动产)2.行为。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1)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行为(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教学行为。3.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取得或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等权益。这些权益受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不得非法侵占。包括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智力成果,各种具有独创性的教案、教法、教具等。内容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三、教育行政机关的涵义 依宪法、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教育方面的行政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主体资格1、是依法建立的行政组织2、依法拥有教育行政职权3、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教育行政职能4、独立地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5、享有行政优益权6、用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复议或诉讼活动;主体地位的体现

1、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单方意志性。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确定性。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

2、教育行政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1)教育行政机关与其他同级的行政机关之间的平行、协助关系。(横行关系)(2)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之间的上下级隶属关系;职权1教育行政职权的来源(固有职权授予职权)2教育行政职权的内容(教育行政创制权 决定权 命令权 执法权 处罚权 监督权 奖励权 物质帮助权 教育行政复议权)

学校概述 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和登记注册的教育机构,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学校作为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的不同1、设置目的不同:公益 营利2、经费来源不同:财政拨款 股东投资3、调节手段不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办学自主权; 市场调节下的经营自主权学校的法律地位1学校是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学校具有民法上的法人地位。3学校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8.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教师的法律地位 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教师的法律含义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3.教师具有特定的权利义务。教师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学术自由权或科学研究权。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简称参与教育管理权。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7、申诉权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资格条件中国公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有规定的学历或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社会进步使得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的对象变为享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主体。学生法律地位的特殊性:不同年龄阶段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不同;学生与学校及老师的法律地位具有不对等性。学生权利 1.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与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获得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

5、享有人身权。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 2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四

教育法律责任的涵义 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特点

1、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

2、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3、由违法的 教育法律主体来承担

4、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种类1行政法律责任2民事法律责任3刑事法律责任;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2.损害行为违反了教育法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形式制裁补救 强制

教育法律主体 指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对象。包括: 1.教育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2.教育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3.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校长和教师4.学生5.其他公民和法人。有关教师违反《教师法》的执法 行为分析(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法律责任主体:实施违法行为的教师本人2.体罚学生的构成要件(1)体罚都具有教师的主观故意。工作疏忽或教学水平不高造成的学生负担过重等,不适用这条规定。(2)必须具有“经教育不改”的情节。如未经教育或教育后改正的,不适用这条规定。(3)体罚学生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1.教师“品行不良”主要的表现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侮辱学生”是故意损害学生的人格。2.具有上列两种行为之一,且情节比较严重“影响恶劣的”,才适用这条规定。教师中一般的职业道德缺欠,无意中对学生造成某种精神伤害,不适用这条规定。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奸污、猥亵女学生的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行为分析侮辱教师,是指公然贬低教师的人格,破坏教师的名誉。方式归纳为三种,一是行为侮辱,二是言词侮辱三是图文侮辱。殴打教师,是以暴力方法侮辱教师,或故意非法伤害教师人身健康。法律责任主体:实施上述行为的公民个人。处理:1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的人员侮辱、殴打教师的,应由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2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教师,造成轻微伤害的;公然侮辱教师,侵犯教师人身权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该法的规定,给与治安管理处罚。3对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由人民法院追究民事责任。4对侮辱、殴打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 行为分析:申诉、控告、检举是教师的一项公民权利。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打击报复,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其他行使一定职权的人员,故意滥用自己的职权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实施报复陷害,致使他人的合法权益蒙受损害的违法行为。责任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负责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执法机关及处理(1)对打击报复教师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2)对国家工作人员打击报复教师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报复陷害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 运动伤害 课余伤害 课内伤害 校外活动事故 原因 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教学设施陈旧、老化,为及时修复或拆除 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 体罚或变相体罚 安全保护措施不力

学生特殊体质或疾病 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 五

教育法律救济的作用保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促进学校依法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途径1诉讼渠道又称司法渠道。凡是符合《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的案件,都可以通过诉讼渠道获得司法救济。2行政渠道主要有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两种方式。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了受教育者和教师的申诉制度。3其他渠道 仲裁渠道、调解渠道

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即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法定的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范围

1、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教师申诉制度由申诉的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进行。

学生申诉制度的含义是指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特征:(1)学生申诉制度是《教育法》保护学生权益的法定制度(2)学生申诉制度是维护学生这一特定主体的权利救济制度;范围(1)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不服的有权申诉。(2)学生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3)学生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利可以提起申诉。(4)学生对教师侵犯其合法财产权利可以提出申诉。(5)学生对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利可以提出申诉。(6)学生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可以提出申诉。程序

1、提出申诉;

2、受理;

3、处理。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特点: 是一种严格的法律制度; 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对复议申请必须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或裁决 范围(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教育行政机关因不作为违法的。(4)对违法设定义务不服的。(5)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管辖

(一)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管辖

(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原教育行政机关管辖

(三)特定管辖 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和执行几个步骤

行政诉讼的涵义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制度。特点: 主管恒定 诉权专属 标的确指 被告举证 不得调解;范围

(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教育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或执照,教育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5)申请教育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教育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7)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管辖

(一)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地域管辖一般来说,教育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三)裁定管辖 程序

(一).起诉

(二)受理

(三)审理

(四)判决

(五)执行

教育行政赔偿特征:

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

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

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职务行为主体 职务违法行为 损害。对人身权的损害;对财产权的侵害。因果关系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法规(定稿)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摘自仙桃市教师礼仪规范教育培训材料二)

一、师德规范修改(出台)背景

新《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样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了要“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这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而且,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中,显示党中央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来看待。

当前,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的当务之急。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十七大”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尤其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所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4年中央8号文件第三条指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十条中明确规定: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一个精神,四点希望”。一个精神:就是“教师应该体现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四点希望:就是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文件及讲话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规范》适应新形势进行修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一次颁布和修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距2008年相距11年,原《规范》条款中许多内容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许多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二、新《规范》体现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新《规范》一共六条,不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如“爱国守法”强调了教师要爱祖国和人民;“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强调“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更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人师表”同样赋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含义,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紧密相连,而且对教师的衣着和言行举止、协作精神、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等方面要求具体细致,还增加了对待家长态度方面的要求;“终身学习”更是人本思想的全面要求。

二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新《规范》在认真总结了原《规范》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如继承了师德规范主旨“爱”和“责任”,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在师德规范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新修订的《规范》中有“十五处”广大教师意见被采纳,从而使《规范》更加具体,更加实际,更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在新《规范》中还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如在新《规范》中首次加入“保护学生安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健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等等,这些都是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出的新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本次修订实施的新《规范》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既作出了倡导性的要求,也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

例如,倡导性的要求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条“爱岗敬业”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倡导“做学生良师益友”。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倡导“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第五条“为人师表”中倡导“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第六条“终身学习”中倡导“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禁止性的规定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条“爱岗敬业”中“不得敷衍塞责”;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如第一条中倡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第二条中倡导“乐于奉献”、第五条中倡导“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新《规范》的突出特点

1、突出了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旧规范第二条内的一句话,在新规范中升格为第四条的条目。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如同“治病救人”最准确地描述了医生的职业特征)。

2、体现了时代性。新规范新增了“志存高远”“素质教育”“知荣明耻”“终身学习”“探索创新”等词,这是21世纪对教师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与时俱进在新规范中的具体体现。

3、提高了针对性。应该说旧规范有“热爱学生”这一条,“保护学生安全”本是题中之意。但还是被范跑跑这样的人钻了空子。这说明旧规范存在意思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漏洞。新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很有必要。类似意义上的增加,还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

4、增强了概括性。把旧规范中分散在五、六、七、八等四条内的主要内容,精简压缩到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之内,也比较好。再就是删除了明显重复的词,如旧规范中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两词意思很近,新规范删去了“注重身教”。另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为“遵循教育规律”,也稳妥一些。

5、注重了操作性。新的“规范”不仅是增加一条“终身学习”,而且每一条都具体化了。比如,在“爱国守法”中,增加了“不得有违背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又具体化为“三认真一不得”,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在“关爱学生”一条中,使用了多个四字词组,如,“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良师益友、歧视学生、变相体罚、保护安全、关心健康”等,通过这些词语,细化了关爱学生的具体做法。在“教书育人”一条中,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等词句。在“为人师表”一条中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还将“热爱学生”中的“热爱”改为“关爱”一词,将“无私奉献”改为“乐于奉献”等,更具有操作性。

四、新《规范》的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五、新旧《规范》的区别

新旧《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条目数量由8条改为6条。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上由8条改为6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得到了充实。比如,在第三条“热爱学生”中,旧条款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前公布的新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公布的版本基本构架相同,但在一些词语使用方面进行了微调。在征求意见稿中,第二条款为“敬业奉献”,而正式版中,改回到1997年版的“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被改为更为简练的“勤恳敬业”。而第三条款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一字之差感觉更人性,更具亲情味。第四条款中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则被“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所取代。

2、“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是根据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

3、明确抵制有偿家教现象。

有偿家教的恶果很明显:一是导致教师“拜金主义”,二是影响正常教学进行。此次修订的条款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具体内容上也得到了充实。“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也首次明确列入其中。

4、“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够。社会发现这么快,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更何况是教师这种特殊行业。所以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教育法规基础知识

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育法律基本知识

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2、教育法的特点:①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这是从教育法所具有规范性角度来探讨的;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国家意志性的角度探讨)国家能过法定程序采取制定或认可两种方式确定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法。③教育法是统治阶段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鲜明的阶级性角度)④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特殊的强制性角度)⑤教育法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遵循的客观规律性的角度)

3、教育法的体现的统治阶段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段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复定的。

4、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②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③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④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⑤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5、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体现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教育机会平等表现三个方面:起点上(入学上)的平等、过程上(就学过程)的平等和终点上(学业成就上)。

6、教育法的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教育作用;④预测作用;⑤强制作用;⑥奖励作用。

7、教育法律规则的结构三要素:假定、处理、法律后果。

8、教育法律规则的类别:三个类别,分别是①按照教育法律规则调整方式的不同划分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②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划分,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③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划分,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9、判定是不是教育法律关系标准:如师生是,朋友不是。教育法是教育法律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10、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观。

11、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必须同时具备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少数情况下至少也应具备权利能力。

12、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3、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为:①公民;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③国家机关;④利益共同体;⑤国家。

14、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

15、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为:①物;②行为及其后果;③精神产品。

16、教育法律事实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它主要两种形态:一是教育法律事件,二是教育法律行为。

17、教育法律的本质复定着教育法律的形式。

18、列举或简述我国教育法律形式的类别:①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②教育法律;③教育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教育法律;⑤教育规章;⑥国际教育条例、协议。

19、简述判断和确定教育法律的效力等级通常应遵循原则:①下位法服从上位法;②特殊法优于一般法;③后定法优于前定法;④特定程序法律优于一般程序法律;⑤被授权机关的立法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立法。20、9部教育法颁布7倍,目前《社会教育法》和《教育投入法》未颁布。

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法国外最早产生(或最先)奴隶社会。

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

3、奠定英国教育发展基础是: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它确立英国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

4、法国:1883年《基佐法案》。

5、日本:明治维新。

6、国外现代教育法四个特点:①教育观的法治化;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义务教育法;③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④教育发达国家竞相进行新的教育立法。7、1982年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8、判断是哪一个国家时间:20世纪80—90①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②1989年法国《教育指导法》;③日本1990年《终生学习振兴法》;④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⑤1994年美国《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9、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法规,但未实施。1903年清政府颁布《秦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1906年,清政府颁行《强迫教育章程》要求广设幼学所,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幼童及7岁不入学者,罪其父母。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强迫教育法令。10、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这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规。

11、影响教育法产生与发展主要原因:①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②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④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具体表现形式:①党的政策文件;②国家的政策文件;③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订发布的文件。

2、教育政策的特点:①政策性;②可行性;③原则性;④权威性;⑤移定性。

3、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①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②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③两者调整的范围、实施的方式不同;④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4、教育法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

1、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属于“一元多级”。

2、简述立法的程序:①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教育法律案的通地;④教育法律的公布。

3、享有教育法律议案、提案权的主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或3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等。

4、在我国,法律案通过的法定多数是全体代表或委员的过半数,宪法的修改则需要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5、教育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具体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专门活动。

6、简述教育执法的特点:①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目的地,教育执法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②从执法主体看,教育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③从执法依据和执法后果看,教育执法是使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④从执法要求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 进行的活动。⑤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使用特定对象的活动。

7、教育执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

8、教育执法的基本原则:①行政合法性原则;②行政合理性原则;③责任行政原则。

9、行政行为有无裁量自为标准:分为羁束性行为和自由裁量性行为。

10、教育执法的形式:①教育行政措施;②教育行政处罚;③教育行政强制执行;④教育行政救济。

11、原国家教委1998年3月6日颁布了《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12、教育司法:在法院内部,专门设立教育司法专门机构有三种:①教育巡回法庭(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②教育法庭(吉林四平、湖南张家界);③涉教案件领导小组(吉林白山市)。

13、所有国家机关、所有政党、所有组织、所有公民都有遵守教育法的义务,而不能仅仅认为教育守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事。

14、构成教育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教育违法行为的客体;②教育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③教育违法行为的主体;④教育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15、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根据违法作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

16、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可分为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17、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和尺度不同,可分为语法解释、逻辑、历史、系统和字面解释、扩充、限制。

18、简述教育法律监督的种类: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监督;⑤党的监督。

19、权务机关的监督居于主导地位。

教师的法律地位

1、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教师是专业人员。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2、教师身份的规定:公务员、雇员、公务员兼雇员三种类型(日本、法国→公立英、美公立教师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

3、简述我国教师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简述教师应当履行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动,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教师资格条件:①必须是中国公民;②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③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④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⑤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6、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7、教师考核的内容:①政治思想;②业务水平;③工作态度;④工作成绩。

8、教师考核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公正性原则;③准确性原则。

教师与其他主要教育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1、教育行政机关法律地位特征:①相对独立性;②专门性;③地域性。

2、教育行政机关属于哪类法人?机关法人(企业、机关、事业、社团共四种法人,法人是一个社会组织)

3、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①教育行政法律关系;②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4、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评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容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它包括学制系统内以实施学历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各种实施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5、简述学校法律地位的主要特点:①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②依法自主办学;③享有法人财产权;④具有公益性质。

6、社会组织取得法人资格必须具备: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7、学校只要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成为法人的四个条件,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就能取得法人资格,其法人资格也同时得到主管部门的依法确认。

8、简述学校九项权利: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⑤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收;⑥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9、简述学校六项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③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④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⑤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⑥依法接受监督。

10、教师与学校的法律关系到底属于什么关系?有二类:①任命制下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②聘任制下的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11、教师聘任制的形式:①招聘;②续聘;③解聘;④辞聘。

12、简述我国现行教育基本法学生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安排的和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权利。

13、国家奖学金制度及经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研究复定,自2002年起在全国普遍高校中首次设立的。

14、什么叫学位证书?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受教育者个人,表明其所达到相应的专业学术水平的一种凭证。

15、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这是公民的申诉权和诉讼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

16、列举学生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17、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①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管理关 系;②在履行教育职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平等关系。

教师常用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

1、教育法律救济与“救济”判断。

2、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确保和实现宪法的公民的诉权和受救济权;②有利于切实维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④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教育法制建设。

3、教育法律救济的渠道:①诉讼渠道;②行政渠道;③其他渠道。

4、教育申诉制度具有什么特点:①申诉的主体是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②申诉的受理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也包括党的纪检委、监察部门,权力机关以及上一级行政机关等;③申诉的目的旨在使当事人受到损害的合法权益得到补救。

5、诉论意义的申诉三个特点:①行政诉讼申诉;②民事诉讼中的申诉;③刑事诉讼中申诉。

6、教师申诉的管辖:①隶属管辖;②地域管辖;③选择管辖;④移送管辖;⑤指定管辖。

7、教师申诉程序包括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

8、教师提出申诉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符合法定申诉范围;②有明确的理由和请求;③以法定形式提出。教师申诉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

9、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日内,做出处理。逾期未做处理或者久拖不复的,若申诉内容涉及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10、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申诉人: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申诉人,主要包括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略者害的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

11、被申诉人:受教育者申诉制度中的被申诉人一般包括受教育者所在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及学校工作人员。

12、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是教育行政建设的前提。

13、相对人向主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0日内提出法律、法规中有规定的除处。

14、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复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处。

15、教育行政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16、教育行政诉讼主管机关只能是人民法院。

17、关于起诉的期限,按照《行政

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须经复议的 行政案件,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起诉。

18、教育行政赔偿制度特点:①行政侵权主体恒定;②行政侵权行为特定;③行政赔偿主体惟一;④行政赔偿程序法定。

19、简答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①损害事实存在;②职务行为主体确定;③职务行为违法;④存在必然因果关系。

20、赔偿义务机关经过审查确认行政赔偿申请符合赔偿条件后,应即与请求人进行协商。双方就赔偿问题意见达成统一后,应制作具有法律效力的“赔偿协议书”,对照赔偿方式、金额、履行的期限等做出规定,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赔偿协议书之规定给予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赔偿或者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个月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题目

一、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3、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4、“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紧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近七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如1999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2003年颁发了《》;2005年颁发了《》等。

2、国家实行教师()、()、()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表述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

()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5、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的方针。

6、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的经历。

7、大力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农村小学基本具备()。

8、国务院规定,要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保障范围。

9、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发展。

10、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单位,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4、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培训的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

5、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6、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对其他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

7、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

8、新任教师在使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40学时。()

9、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10、学校停办、合并后,校园校产应当继续用于教育事业。()

四、简答题(本题共30分)

1、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哪八个方面?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提出的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有哪些种类?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5、国家要求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简述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要求。

五、论述题(共30分)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谈谈你对“爱岗敬业”的理解。在工作中如何做到爱岗敬业。

第四篇:教师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总结

书面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这次的作业,我选择了与宿舍同学合作的形式。我们一起制作了一份相关的PPT。我们小组六人,分工合作,有的同学负责资料、真题收集,有的同学负责寻找相关案例并进行分析。而我主动承担了“资料整合”、“ PPT制作”、“ 主讲”的任务。

关于这次作业的总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关于选题

本次作业,我们小组的选题是《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每一位公民在进入岗位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的权利与义务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我们的职业是小学老师,所以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2.关于分工

本次作业,我是与宿舍同学合作完成的。我们一起制作了一份精美的PPT。我们六人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我主动承担了“资料整合”、“ PPT制作”、“ 主讲”的任务。

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我珍惜每一次站上讲台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是对我台风、胆量的锻炼。

我将小组成员收集的相关理论知识、真题、案例进行编排、整合,得出一份理想的PPT进行展示。3.关于收获

首先,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我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案例、真题,了解了很多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得到了升华,这为我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六个人齐心协力,经过无数次商讨、修改,终于完成了象征着我们智慧结晶的PPT课件。这个过程很艰辛,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讨论很多次,力求完美。经过这一次合作,我们六人之间的友情也更近一步。

第五篇: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学前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律、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解释。

2.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4.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5.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6.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7.1990年2月1日

8.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幼儿园的行政事务、奖励和处罚

9.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0.3

11.“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分区规划,整体推进” 12.省级、县级 13.公益性 14.三

15.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的待遇、教师管理

16.专业人员、权利和义务 17.园长

18.双重任务——教育幼儿和服务家长 19.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20.依法赔偿或者承担民事责任 21.2006年9月1日 22.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23.低年级学生,幼儿、低年级学生、幼儿 24.每学期

25.消除隐患、发生事故

26.车辆管理制度、公关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定期 27.28.29.30.31.32.为人师表

33.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敬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词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5.分数

36.为人师表

37.终身学习、知识结构 38.39.2012年3月1日 40.一万至一万五千

二. 简答题

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答:(1)学前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学前教育方针是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及实现该培养目标的途径、条件或要求等各方面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兼具前瞻性的规定。

②例如: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学前教育方针:“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其中,我国学前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实现办学目标的途径是“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办学目标的条件或要求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学前教育方针的意义如何?

①.教育方针规定了一个国家学前教育工作的方向及总要求,是一个国家管理学前教育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 ②.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方针的制定,不仅关系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

• 二.什么是法律责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答:(1)什么是法律责任?

• ①法律责任是由于法律法律保护的权利遭到侵害或者法律要求的义务未能切实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②所谓教育法律责任,即指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违反教育法可能承担哪些形式的法律责任? • 其一,法律依据。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①侵占、破坏幼儿园场地、房屋和设备;②侮辱、殴打教师、幼儿;

• ③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④将幼儿园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教育实施。这些规定,为追究违反教育法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 其二,案例说明。课本P20~21所提供的案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幼儿,幼儿园、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等如有过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执法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颁发的《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

2.列举《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规定。

答:第一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二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第三条

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二)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三)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第四条

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以及维修或扩建、改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第六条

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大意见是什么?

答:

(一).明确新时代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①. 形成多层次的供给体系,满足多层次社会需要

②. 建立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③. 拓展学期教育功能 ④.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①.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②.积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③.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⑤. 范办园行为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②.健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各项机制

③.构建家庭、社区、托幼园所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④.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

(五).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①.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②.加强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③.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④.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六).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①.要增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②.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③.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

④.制定优惠政策

⑥. 加强督查检查,建立幼儿教育督察制度

5.国家对民办幼儿园有哪些扶持与奖励?

答:

(一).设立政府专项资金

(二).国家的经济资助

(三).税收优惠

(四).信贷支持

(五).用地优惠

(六).取得合理的回报

(七).民办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办学基金

6.我国幼儿园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

(一).幼儿教师的权利

①. 幼儿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权利

②. 幼儿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③. 幼儿教师有指导幼儿的活动和发展的权利

④. 幼儿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⑤. 幼儿教师享有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民主权利

⑥. 幼儿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⑦. 当幼儿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

(二).幼儿教师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观察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

④.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⑤.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⑦. 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7.幼儿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答:①.幼儿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②.幼儿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

③.幼儿有受教育权

④.幼儿享有生命权

⑤.幼儿享有人格权

⑥.幼儿享有游戏娱乐权利

⑧. 幼儿享有其他合法权益

8.幼儿教师违反《教师法》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答:(1).故意不完成保教任务给工作造成损失

(2).体罚幼儿,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如何健全幼儿园各项保育工作?

答:(1).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须列出具体的保育要求

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另一方面,了解幼儿各项生活活动的保育要求 ①. 饮食与饮水方面 ②. 盥洗与入厕方面

③. 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方面(2).完善各项保育制度

①.健康检查制度 ②.卫生保健制度 ④. 安全防护制度

10.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的规定。

11.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保障措施中加强师德建设的规定。12.简介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确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5条政策措施。

答: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13.列举《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10大举措。

答: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4.简述《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规定。

答: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科学性。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全面普及学前教育,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

强化政府职责。根据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入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增幼儿园应以政府举办为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逐步提高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到2012年,全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优质园标准,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城乡居民和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全面落实“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到2015年,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

提高保教质量。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防止小学化倾向。强化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培训。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

15.列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答: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职业道德法规

    贵州省2012年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黔南班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考试题目 所在单位 姓名 序号 得分 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作为以教育法为基础法规的高等教育政......

    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学习笔记 本节重点把握: 1.总体3个层次; 2.每一层次分别由谁制定; 3.每个层次包含什么; 4.反过来,《×××》属于哪个层次。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1......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共5篇)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很多。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第......

    大众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需求调查[精选]

    大众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需求调查 [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社会大众对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的认识、需求现状,从而分析我国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

    《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是( )。 A.全国从大常务委员会 B.中国会计学会 C.国务院财政部门 D.中国注册会计师协......

    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

    13 、 关于支票挂失止付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正确答案:B ) A、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丧失后均可挂失止付 B、现金支票丧失后可以挂失止付,转账支票丧失后不得挂失止付......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套 1、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验单付款的乘付期:D A2天B10天C5天D3天 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或者资金往来的前提,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行为,属于A 的行为 A伪......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1.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2. 存款人申请开立个人存款账户时,符合开立条件的,银行应办理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