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木业产业调研报告
我县木业产业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我县木业产业调研报告2010-06-29 18:23:3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县木业产业调研报告我县木业产业调研报告(2)
**木业产业调研报告-木业产业调研组
**木业,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目前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国际、国内和行业环境的综合影响,政策进入调整活跃期,各类新政不断出台,一些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断收缩且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县木业也到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最近,针对木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对
全县木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木业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调整,实现产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一、我县木业产业基本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现有木业企业4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3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今年1-7月,全县规模以上木业企业仍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长%。
产品为多种规格芯板、胶合板、刨花板、贴面板、科技木、家俱、地板等30余种。呈现出产品品种日益趋多,质量日益趋优和逐步向最终产品发展的趋势。
产品主要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主要销往欧洲、美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销主要为大型企业做配套或为大企业提供包装物。
行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调研数据判
断,当前我县木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国际、国内综合因素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增速减缓,市场萎缩,盈利能力下降50%以上。%企业处于较好的经营状态,%企业的经营状态一般,大部分企业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抉择,一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停接订单,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继续观望,一部分处于亏损状态,4%的企业已停产歇业。与广东大批企业倒闭和周边40%以上的企业倒闭或歇业,我县的木业产业是好的。
二、我县木材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应对目前较为恶劣经济大环境,我县部分木业企业通过积极寻求市场需求,实行差别化竞争,调整生产工艺,降低消耗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改变不了我县木业当前客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优势明显,产业优势不足。我县是华东地区杨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虽然木业产业已成为全县经
济的支柱产业,但产业规模比邻近的邳州、山东荷泽、临沂以及浙江、广东等部分地区的产业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但企业总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近几年来,我县立足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产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日益突出。但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全部木业企业中规模企业不到1/3,缺乏和大企业抗衡的能力,缺少和国外大客户谈判的砝码,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三)人力资源的制约,经营者队伍不适应发展需要。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其经营者的素质往往相对较高,他们对行业发展的前景有信心,能较好地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管理上也较有特色,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基本上采用原始的家族式管理,管理层次较低。
(四)产业链初具雏形,但产品结
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从产品结构看,我县在杨树综合利用上处较高的水平,产业链已经形成。但由于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的工序没有向后延伸,杨木资源利用的幅面不宽,中低档产品比例太大,终端、高端产品比例太少,无法涉足日益增加且附加值较高的高质量、高档次、环保型和功能型的产品的市场,所以出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不高、部分杨木和芯板外流的现象。杨木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产品质量有所提高,稳定性和差异性依然存在。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县木业产品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甲醛含量、起泡等质量指标的不稳定性和企业产品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六)产销率高,对外依赖度也高。全县大部分木制品间接销为主,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忽视国内市场的开发。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严重制约着木业的健康、高
效发展,加大了企业运行风险。
(七)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企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目前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与大环境有关,也与企业的管理水平低尤其是信息管理、创新管理、品牌管理、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有关。
(八)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使用成本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大部分木业企业多为有厂无证(土地证、房产证),四大商业银行得到资金支持比较困难,金融部门有怕贷、惜贷的心理严重。目前支撑我县木业发展的金融企业主要是“**县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民间借贷,单一的融资渠道造成企业运行资金短缺,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九)税费扶持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反映税负不公。税收部门主要依据生产企业的加工能力来核定相
第二篇:我县木业产业调研报告
**木业产业调研报告-木业产业调研组
**木业,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目前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国际、国内和行业环境的综合影响,政策进入调整活跃期,各类新政不断出台,一些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断收缩且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县木业也到了产业发展的关键
时期。最近,针对木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对全县木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木业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调整,实现产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一、我县木业产业基本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现有木业企业4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3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今年1-7月,全县规模以上木业企业仍实现产值23.6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7.2%,同比增长20.2%。
产品为多种规格芯板、胶合板、刨花板、贴面板、科技木、家俱、地板等30余种。呈现出产品品种日益趋多,质量日益趋优和逐步向最终产品发展的趋势。
产品主要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主要销往欧洲、美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销主要为大型企业做配套或为大企业提供包装物。
行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调研数据判断,当前我县木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国际、国内综合因素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增速减缓,市场萎缩,盈利能力下降50%以上。%企业处于较好的经营状态,%企业的经营状态一般,大部分企业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抉择,一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停接订单,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继续观望,一部分处于亏损状态,4%的企业已停产歇业。与广东大批企业倒闭和周边40%以上的企业倒闭或歇业,我县的木业产业是好的。
二、我县木材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应对目前较为恶劣经济大环境,我县部分木业企业通过积极寻求市场需求,实行差别化竞争,调整生产工艺,降低消耗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改变不了我县木业当前客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优势明显,产业优势不足。我县是华东地区杨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虽然木业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产业规模比邻近的邳州、山东荷泽、临沂以及浙江、广东等部分地区的产业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但企业总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近几年来,我县立足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产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日益突出。但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全部木业企业中规模企业不到1/3,缺乏和大企业抗衡的能力,缺少和国外大客户谈判的砝码,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三)人力资源的制约,经营者队伍不适应发展需要。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其经营者的素质往往相对较高,他们对行业发展的前景有信心,能较好地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管理上也较有特色,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基本上采用原始的家族式管理,管理层次较低。
(四)产业链初具雏形,但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从产品结构看,我县在杨树综合利用上处较高的水平,产业链已经形成。但由于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的工序没有向后延伸,杨木资源利用的幅面不宽,中低档产品比例太大,终端、高端产品比例太少,无法涉足日益增加且附加值较高的高质量、高档次、环保型和功能型的产品的市场,所以出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不高、部分杨木和芯板外流的现象。杨木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产品质量有所提高,稳定性和差异性依然存在。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县木业产品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甲醛含量、起泡等质量指标的不稳定性和企业产品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六)产销率高,对外依赖度也高。全县大部分木制品间接销为主,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忽视国内市场的开发。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严重制约着木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加大了企业运行风险。
(七)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企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目前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与大环境有关,也与企业的管理水平低尤其是信息管理、创新管理、品牌管理、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有关。
(八)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使用成本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大部分木业企业多为有厂无证(土地证、房产证),四大商业银行得到资金支持比较困难,金融部门有怕贷、惜贷的心理严重。目前支撑我县木业发展的金融企业主要是“**县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民间借贷,单一的融资渠道造成企业运行资金短缺,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九)税费扶持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反映税负不公。税收部门主要依据生产企业的加工能力来核定相
关收购数量,在实际操作中当农副产品收购数量不能满足产品产量抵扣需要时,剩余部分即按17%征收,企业负担较重。有部分企业反映本土企业税负高,招商企业税负低、深加工企业税负高、初加工企业税负低。
(十)资源共享体系不建全,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经过多年发展,我县众多的木材加工企业还缺少与其他企业联合发展、创新体制、做大做强的勇气和长远发展理念。不少企业不愿意通过收购、股份制或“外包”等形式谋求快速做大,加剧了这一行业低水平重复造成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我县的木材加工企业大部分生产同类同质产品,且在同一市场层次销售,存在相互竞争,甚至竞相压价的现象。
三、木业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
目前的经济态势是国际、国内和行业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虽然各个层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没有改善的迹象,我们认为,木业产业在今后2年内,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国际环境
一是股市低迷、油价飙升、通货膨胀、次贷危机的衍生等使木业产品的主要消费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产品出口减少,平均价格不高。二是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俄罗斯、东盟等木材资源大国纷纷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推出限制木材出口政策,造成木材价格快速上涨,产品成本上升。三是国际木业产业竞争激烈。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美洲等部分国家,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纷纷扩大和升级木业产业,使原料和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四是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且频率在加大。2005年,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奥克曼木胶合板征收6.5%~66.7%的反倾销税;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强化木地板发起“337调查”,2006年12月初,欧洲同行业要求政府对中国的胶合板进行反倾销调查;2007年上半年美国个别州提出中国的胶合板不符合美国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调查等等。会给木业产品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国内环境
一是对木制品出口退税的调整。去年7月1日出口退税由11%下调至5%,反映在木材加工产品价格上每一个百分点大约在25元左右,出口竞争力下降,企业已基本无利可图。二是人民币升值。加大了出口企业的成本,美元贬值使企业收益缩水风险加大。三国内原材料上涨趋势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四是2008年国家实行货币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一部分企业的融资环境会进一步困难。五是国内对天然林保护,加剧了原料市场的竞争程度。六是国内市场的不规范经营限制了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三)行业环境
一是资源富集地大力发展木业产业。在国家对天然林加强保护的情况下,江苏、山东、河北和广西等地均在利用丰富的人工林优势大力发展木业产业,加剧了国内产业的竞争。二是传统的经济增长需求仍有较大的惯性。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一味地追求外向型经济和扩大经济规模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木材加工业的集约发展、高效发展和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拓。三是恶意竞争缩小了产业的利润空间。一部分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获得地方政府的奖励,纷纷压低产品价格,缩小了产业的利润空间,更加剧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四是企业集团正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割资源。它们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加大对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力度,分割国内原料资源和市场资源,促使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给大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五是为了解决资源保护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了替代天然林木制品,积极开发以杨木原料为代表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如改性杨木、杨木与其它木复合工艺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进一步加剧了已经较为激烈的以杨木为代表的天然林木原料市场的竞争。
(四)质量技术趋势
随着人们健康指数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对木制品的环境影响指标要求越来越高,2009年开始,美国对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要求控制在每立方米0.08ppm以下,而我国的最高水平为每立方米0.1ppm,大大低于美国的标准。国内媒体和市场对甲醛释放量也极为关注,我国许多大城市对胶合板甲醛释放量实行市场准入,我国在今年10月对装饰材料的甲醛释放量作强制性检查。这些都给木业企业敲响了警钟。
(五)市场需求趋势
1、国际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主要人造板及家具出口情况与2006年相比:胶合板出口量增加5.76%,出口交货值增加22.95%,出口单价上升16.25%;纤维板出口量增加93.79%,出口交货值增加121.53%,出口单价上升14.31% ;刨花板出口量增加29.02%,出口交货值增加39.87%,出口单价上升8.41% ;木家具出口量增加10.61%出口交货值增加15.52%出口单价上升4.45%。
据海关统计,2008年1季度我国共出口胶合板162万立方米,比同期下降16%;价值7.4亿美元,增长4.4%。胶合板出口均价为459美元/立方米,比同期上涨24.3%。说明适销对路的木制品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2、国内市场:据有关报道,欧洲年人均消费木材为0.7立方米,而我国年人均消费木制品则不到0.2立方米,虽然大量消耗资源不符合我国国情,但这也说明我国木制品市场的巨大潜力。我国林产报告称:“十一五”期间,年均消耗需求将达7亿立方米,而国内最多只能提供约4亿立方米。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于装饰木质装饰材料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看出我国的木制品庞大的市场需求。
(六)新的发展环境下我县木业产业的利弊分析
1、有利因素:一是木业产业作为我县第一产业一直被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和环境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我县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和县委县政府强烈的发展意识所营造的全社会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了企业发展的大平台,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三是我县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木材资源,新环境下突显资源的重要性,也为我县木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四是我县与南京林业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五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县已成为地区性重要的产业集散地,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六是我县拥有一批与周边地区相比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七是在同行业中,我县的胶合板质量较为稳定,产品质量较高。八是我县的一些企业家有把产业做大做强的勇气和决心。
2、不利因素:一是木业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和大企业抗衡的能力,缺少和国外大客户谈判的砝码。二是木业产品都以转口外销为主且对外依赖度较高。三是产品均为中间产品,终端产品比例太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四是企业科技力量严重不足,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五是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企业自身不能消化原料上涨的压力。六是一部分企业家观念落后,自满意识浓厚,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不强。
尽管木业产业在目前和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面对许多新的环境,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存在着一些可以克服的不利因素和问题,我们认为是市场洗牌的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对我县的木业产业是利大于弊,将我县木业产业放到全国的木业产业中比较,机遇大于挑战,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四、加快我县木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县木业在新形势下受到一定的冲击,也是我县木业产业多年来存在诸多问题的集中暴露,要实现我县木业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着眼当前、分类施策、立足长远、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的原则。
1、确立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当前和今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给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提出鲜明的课题,面对较为复杂的产业发展形势,关键是要利用好自身的产业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确立符合县情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木业产业定位和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我们认为:我县的木业产业定位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应该是:以板为心,多圆发展。力争在3-5年内,形成以板材为核心的多系列、多品种、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庞大的家居装饰用材和板式家俱业产业集群。根据发展战略,成立专门班子,做好涉及产业发展所有要素、结构完整、前瞻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实行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谋求我县木业产业在宏观经济发展不利的形势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的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争取在3—5年内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我们认为:一是政府和金融联手,实行分类扶持。即制定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与企业入库税收联系政策,将企业5年内入库税收总量进行分档,不同档次的企业享受不同的政府减税、贴息、其它政策扶持和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根据企业发展力,确定政府和金融扶持力度。即优先扶持企业管理好、产品结构好、经营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企业。
3、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受外汇储备、环境、资源、能源以及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力度逐步加大,出口退税下调、资源性产品和能源产品价格上涨及出口税的征收、资源税和环境税的征收都将成为可能,将会对我县目前的主导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均势,准确评估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提前拿出应对措施。
4、大力实施内培外引,培育和引进旗舰型企业
旗舰型企业是产业集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改善产业集群质量、实现产业升级、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产业知名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培育和引进旗舰型企业是木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对现在有规模、管理好、想发展、能发展的企业加大培养和扶持力度,使之迅速成长为旗舰型企业。二是在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定向引进大企业集团入驻我县。
5、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投资服务平台。
建设好木业园区对提高我县木业产业集聚度、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实现产业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议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15平方公里县木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尽快实现“三通一平”的招商和投资基本条件,加快管委会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招商服务体系,尽快具备项目入驻条件,以便招商工作顺利开展。
6、加强对外合作,提升行业竞争力
积极广泛而卓有成效地对外交流与合作, 是增强中小型企业增强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一是和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信息、科技、管理合作和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提升的行业竞争力会。二是靠强靠大,密切和有核心竞争能力或综合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开展产品和技术等紧密合作,形成紧密型经济共同体,利用他们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企业。三是积极参与内外地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加强对上下游供应链等的整合力度,促使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四是和像“中建材集团、开元集团”的销售大公司合作,共享市场资源。
7、发挥商会作用,提高整体水平。
商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要代表企业积极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带领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和合作;要组织企业积极相关展会和异地商会及企业进行交流;要充分利用网站和内部刊物传递信息;要加强企业之间交流与联系,定期组织企业进行经验交流;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进行较为深刻的研究,给企业提供好的发展建议,促进会员企业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
8、下大力气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企业在大环境影响下,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生存状况的差距,充分说明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资本竞争逐步转变为管理竞争。目前木业大部分企业基础管理不扎实,集中体现在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涉及企业生存与发展关键的管理环节的管理能力更低,直接影响产业向纵深发展,必须要经过强化培训、标杆引路、行业推动、骨干先行和带动一批的办法,使一大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质的飞跃,实现行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实现我县木业又好又快发展,9、加强队伍建设,夯实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此次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既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技术团队,职工队伍的素质差别也较大。产业人才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和支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虽然我县出台了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就现状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县产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走引进和培养并重的人才战略,在加大产业急需的科技、管理、营销等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统筹县内外培训资源,建立优惠政策与培训实绩联系机制,建立培训评价制度或体系,明确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责任和任务,加大在岗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解决产业人才结构问题。
二〇〇八年九月一日
第三篇:关于华山镇木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华山镇木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丰县人大常委会 刘玉成按照县委统一部署,2008年12月10日至12月11日,我带领内司委的同志深入所包挂的华山镇及其所属的4家木业企业进行了为期2天的木业生产情况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与企业老板座谈和深入企业实地查看三种方式进行。通过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华山镇的木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准确、客观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华山镇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华山镇是我县木业生产大镇,2007年全镇共有木业加工企业140多家。主要从事圆木的旋切及板皮的粗加工。木业生产是华山镇国税收入的支柱型产业。2007年实现税收2200万,约占国税收入的85%,在140多家木业加工企业中直接从事板皮加工的企业有110多家,占整个木业加工企业的79%。板皮的粗加工企业有15家,占整个木业加工的11%。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型木业有限公司8家,占整个木业加工企业的6%。由于板皮深加工的企业个数少,造成板皮生产总量的70%销往外地(主要是浙江嘉善),而嘉善的木业主要面对国外市场。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进入2008年4月份以来,受出口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华山镇的木业发展出现了以下情况:一是企业个数巨幅下降,多数木业加工企业因产品滞销,出现亏损而被迫停产。全镇木业企业个数从去年的140多家锐减至46家,减少近100家。二是纳税能力明显下降,出口企业因受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由2007年的13%降至2008年的5%)造成板皮滞销。2008年木业生产实现税收入1915万,占国税收入的76%,比去年同期减少285万,完成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尽管华山镇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加大奖励力度,由去年奖励纳税总额的14%升至18%,从事木业加工企业的个数一度回升,新增加木业加工企业30多家,但由于生产量下降,仍未遏制税收的下滑趋势,造成华山镇2008年国税任务难以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华山镇木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的木业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受国际木业市场行情的影响,出口受限,价格下滑,企业利润萎缩,导致相当一部分木业企业停工停产。
2、当地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成本增加。板皮业生产主要依靠当地(含河南商丘、山东荷泽)杨木资源,2008年上半年,原木价格由去年的每方600元上升至每方750元,上升25%。虽然2008年10月份以后原木业价格回落,但是板皮价格也在下降,且出现滞销现象,这是企业亏损的又一重要原因。
3、华山镇多数木业加工企业还停留在以前的家庭作坊式的单生产上,科技含量低,处在粗放型阶段,因用工人数过多,人工工资支出过大,产品附加值小,企业投资规模小,资本积累少。多数企业都在百万元以下,经受不住市场价格的波动,抵卸风险的能力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4、企业产业链短。华山的木业企业只有十家板皮的二次加工,只能生产木工板和胶合板,缺乏增值空间。
5、交通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木业的发展。华山镇几个大型的加工企业如新宝丽木业有限公司、润枫木业有限公司、天杨木业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原材料80%来自于山东庄寨。受查车因素的影响,每车运输成本增加400-600元,运输成本增加导致货源减少,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原本分散型作坊式的加工企业整合在一起,扩大企业规模,加强技术改造,增加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降低工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2、延长产业链。在二次加工的基础上增加三次四次加工,使产品进一步升级换代,如新宝丽木业有限公司,要从生产胶合板、木工板、粘面板向生产成品家具方向转变,扩大增值空间。
3、转变经营策略。在国际市场行情下滑、出口受限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结合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既要生产适合国内农村居民需要的中低档家俱,又要生产适合城市居民需要的中高档家俱来抢占国内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木业企业的冲击,从而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4、执法部门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改善企业经营软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我县的交通交警部门,应当为新宝丽木业有限公司、润枫木业有限公司等大型木业企业给予特殊的通行政策,以扶持企业在困境中生存和发展。
5、建议适当降低华山镇税收任务指标,扩大企业赢利空间,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第四篇: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行业的产品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宏观到微观,从民营养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市场供需状况到养老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深度精析民营养老业发展的有益条件和因素。
前言
第一章 产品分析
第二章 行业发展的宏观条件
第一节 整理经济形势 第二节 国家政策分析
第三节 社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行业供给分析
第二节 行业需求分析
第三节 行业供需对比分析 第四章 产业组织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 市场行为分析
第三节 市场绩效分析
第四节 市场竞争分析 第五章 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横向产业链分析 第六章 服务对象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需求分析
录
01
目前 言
在我国自养老产业概念提出以来对其概念的定义,普遍认为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养老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养老产业是养老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但是养老的产业化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养老事业的完全产业化,不管产业化如何推进,如何发展,养老事业作为社会福利中的 重要部分,会一直存在着,因此,产业化和福利化将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中的两种 根本形式。我国当前养老产业有着浓烈的的福利性特点,这与我国养老产业的现实紧密相关,也可以说是这一特殊产业在其发展初期所呈现出的特征,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人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老年群体就更低了,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行,绝大部分老年人肯定没有能力去购买市场提供的服务产品,无法形成购买力,相应的对民间资本也就缺乏吸引力,从而影响养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就目前的老年化程度和国家的财政实力来说,在总体上能够基本满足供需要求,因而养老仍然是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养老行业也未能形成一个单独的国民经济行业。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化趋势的加剧,我们可以预计这一局面会逐渐改变。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特别是老年人收入提高,养老行业的市场需求会逐渐膨胀。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行 业的需求规模也会迅速增长。如果按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国家财政在这方 面的负担会越来越吃紧,所以民营养老将来必然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重要的部 门产业。因而我们本次的行业分析报告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为其在养老行业的 投资做合理的市场和行业分析,并为其投资做合理的营销策略。
第一章 产品分析
养老机构是支撑养老行业发展的细胞,而其产品,不言而喻,就是养老服务,因而首先,我们将围绕养老服务这一特殊产品展开分析.养老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其性质上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助餐服务、起居服务、助浴服务、卫生清理服务、代办服务等;
2.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预防保健服务、医疗协助服务、康复护理服务、健康咨询服务、老年人健康档案服务等;
3.家政服务:主要包括安装维修家具、家电、清洗服务、疏通服务、其他家政类服务;
02 4.紧急救助服务:
5.精神慰藉服务:主要包括精神支持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
6.文化体育服务、法律咨询服务以及其他老年人需求的服务等; 7.个性定制服务:根据老人特殊需求、想法提供的服务。
养老服务属于比较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所以其价值主要来源于服务者的精心的劳动付出,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设备、医疗等物质投入,但在总价值中所占的份额是比较小的。事实上,对于养老服务而言,其主产品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心理疏导来推销产品,因而也可以产生广告效应等副产品。因此,如果其能发展的很好的话,还会衍生出许多有价值的副产品,所以养老产业的发展前途和价值是比较可观的。
第二章 行业发展的宏观条件
第一节 整理经济形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并存,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保障水平差异过大。养老服务行业属于微利产 业,且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巨大,资金短缺是社会办养老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多数老人的可支配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特别是女性老人、农村老人的可支配收入更少。这可以说是影响养老行业发展的根 本性制约因素。但是我们不能长久的立足于这样的现实,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视角 来看,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趋缓,但整体会保持着较为稳定地增长趋势,而另一方面,随着总人口规模的下降,人均收入也会持续增长。因而从长远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养老行业的市场前景是比较好的。
第二节 国家政策分析
早在2006年初,国务院就转发了全国老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业的03 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份规划中指出了我国目前养老行业的现状;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
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等。
该规划中指出外来中国养老的模式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明确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要建立与政府养老配套的高端养老产品和服务,”要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
2011年9月,国务院又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致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等 功能的养老机构。国家之所以如此大力支持养老行业的发展,主要源于其巨大的社会效益。
1.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变化,有着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的特殊需求,集中反映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医疗需求三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老年服务的供给主要集中在经济赡养方面,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增高。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追求幸福、追求生命的质量是当今老年人共同的目标。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必须靠发展养老产业来解决,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适合其需求的物质!精神产品和各种服务。
2.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增长社会文明程度和推进社会进步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加快养老产业发展,能使社会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使老年人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满足他们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3.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且增长快,04 即使维持现有的,较低的消费水平,社会对老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老年人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使老年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老年产业的市场份额将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养老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连锁效应,促进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发展,同时随着老年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必将打破原有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4.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扩大就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 养老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弹性较大,比较适合我国城镇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能比较好地解决我国城镇的就业和再就业问 题。
5.发展养老产业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养老保障负担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养老完全是政府承担的,到了20世纪80一90年代,养老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也有了尝试性的改革,一方面政府出台了新的养老保险政策,另一方面在养老服务方面提出了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从目前来看,国家在养老财政支出上负担是相当重的,因而,发展养老业尤其是民营养老业对减轻政府负担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综上所述,长期内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测,国家的养老政策只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优惠,因而这对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是一个福音。
第三节 社会因素分析
一、养老观念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甚至当前很多中国农村地区居民都一直坚持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很多人以为子女晚辈的照料是其将来要养老方式,一方面,随着年轻一代养老压力的增大,很多人也逐渐意识到“养儿防老”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开化,养老服务不断社会化,养老服务业逐渐为社会所认可,因而养老行业的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二、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与对养老行业发展的影响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年轻人就业压力大,人们常常为就业奔波。即使就业了,人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岗位和发展,既要有实际工作能力,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既要踏实肯干,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常常使得人们身心憔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有能力赡养老人。其次,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劳动者的自由流动,人们不仅工作单位不固定,行业不固定,甚至地域也不固定,造
05 成了子女与老人生活空间距离拉大。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子女在远处或外地工作不在身边,又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住房困难等问题,很难把老人接到自己的身边居住,只好两地分居。造成家庭养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而传统的家庭保障模式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使得养老作为一门行业发展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养老从家庭剥离出来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切合人口转变和社会发展要求的。
三、家庭结构小型化对养老行业的影响。首先,家庭结构小型化对子女的经济供养能力构成了挑战。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逐年下降,家庭子女数量渐渐减少。同时,医疗水平的 提 高,老年人口的寿命正在延长,使子女的 赡 养负担加 重给。特别是“4一2一1”家庭的出现,使得第三代人口的赡养负担过重。家庭很难充分担当起老年人的生活赡养和精神慰藉的义务。其次,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一方面使得老年户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家庭关注的重心从老年人转向子女,以子代为中心的家庭观念开始整合到整个家庭结构中。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啃老现象”,父辈一代又要承担起子女的买房付和孙辈的照顾,这种供养文化的转移正在改变着家庭经济资源的分配方式。因而传统养老方式为养老服务所替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第三章 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行业供给分析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或基层政府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养老服务业举办者,又是行业管理者,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现象普遍存在。政府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直属单位具体事务的管理上,对全社会宏观管理的职能相对薄弱,影响了养老服务事业的整体发展。
公办养老机构是政府直接创办的,土地、资金、人员、工资、业务指导都有保障,基本不存在经营风险,而民办的处处都要自己打理,仅建房或租房一项就需付出大量资金,加上员工培训、生活管理、医疗保健、日常开支等等费用就更大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立养老院火爆到“一床难求”,而民营的养老机构却大多床位空缺,入住率不高。归根结底是因为养老产业缺乏法律规范,所以导致了“差钱”,由于“差钱”,导致了“位卑”,导致了“言微”,最后导致了“量
06 少”,因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民营养老行业发展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尤其在养老压力增大、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后,这一行业也不失为投资者的良好抉择。除了上述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的不均衡问题外,养老的市场供给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
1、人均床位数少
目前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数很少,有些地区不足老年人口数的1%,养老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当前老年公寓的有效需求正在不断增强,但公寓数目少、规模小;政府对老年人的住宅建设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配套设施,管理不善。
2、我国养老机构投资少,资金筹集渠道狭窄
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政府投资少,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投入不足,充其量是“老年集体宿舍”,房间构造简单、功能单
一、档次低,含卫生间的住房少,带厨房的更少,没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
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对财政补助收入依赖性过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多数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尤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创收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脆弱,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或内部循环。
3、养老机构地区和城乡差异明显
我国的养老机构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强烈的国家福利的色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养老机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供需矛盾突出。养老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别也比较大,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满足入院老人的需要。
4.新时代老年人口和“三无老人”的保障与服务是家庭赡养功能无法满足的缺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老年群体中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收入稳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他们对生活质量、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那些“三无”老人和特困独居的老人的基本生活则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给予关注。这种保障和服务不是家庭所能承担和实现的。,因而这方面的养老供给几近空白。
第二节 行业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养老需求的市场规模已经很大,致使社会的养老供给无法满足其需求。因而出现了养老困境,但养老行业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不断扩大,因而会有广阔的市场机遇,而目前需求受到制约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07
1、老年人的收入偏低,资金来源渠道少
从经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占了老年人收入群体的大部分比重,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另外子女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国老年人资金来源渠道较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
2、传统思想的束缚
传统思想影响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一方面,受“养儿防老”思想影响,大多数老人认为,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都是无儿无女的人,对养老服务机构存在认识误区,不愿入住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儿女认为赡养老人是自己的义务,无论如何也要亲自把老人赡养好,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把长辈送进养老服务机构;子女方面还有舆论的压力和传统的思想“百敬孝为先”的影响。儿女即使想把老人送进养老服务机构,怕来自社会的各种非议,担心被扣上不孝子孙的骂名,也不愿把老人送进养老服务机构。还有老人认为在养老服务机构不自由,不如在家安静方便。
3、养老机构自身的原因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护理水平不高,养老护理员素质缺乏保证,也增加了老年人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人身意外的危险系数。再次,养老服务业未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局面。目前养老服务市场的现状是,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评价机制,导致养老机构差的淘汰不了,好的发展不起来,始终未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和日益完善的氛围。
但也应该看到,老年市场潜力是巨大,老年夫妇及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的需求急剧膨胀,但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我国的养老产业整体还处于认知和起步阶段。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很多家庭养老的子女由于强大的工作压力和职场竞争,经常将大部分精力投身于工作之中,而忽视了对老人的照料,因而很多而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不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经常被各种疾病困扰,缺少照料,对于这些老人的子女而言,他们会更愿意将老人送到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而不会太计较费用的高低。与此同时,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养老服务 的内容将随着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进一步细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的变迁,养老市场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张,而作为投资者,除了看到这一发展趋势外,也要做好打造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的准备来应对需求的挑战。
08 第三节 行业供需对比分析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院舍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目前,我国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的状况和保有的存量,与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尽管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但与巨大的老年人院舍服务需求比起来,还属杯水车薪。许多贫困、边远地区及靠民间力量创办起来的养老机构囿于经费短缺、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服务内容不丰富,显得相对单调、贫乏,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也有较大的差距。养老机构服务对象的市场化定位与最需要机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的老人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和评估标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之政府资源配置的不足或缺失,众多养老机构在收住服务对象时更多地运用市场法则和市场定位,使得我国的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出现了一种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法则悖行的现象。
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机构住养服务的老人因支付能力不足住不进来; 另一方而却是许多高收入但身体健康的自理老人占据了大量床位,在本该属
于调节社会公平的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这种状况不解决,机构养老的方向就会偏离正确发展的轨道。日益拓宽的开放的社会化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与相对禁锢、保守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和经办来发展养老事业已不能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由此“社会福利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应运而生,为新时期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养老服务难题闯出了一条新路,但是,各地对国家提出的优惠政策不落实、不兑现的现象十分普遍,土地划拨、“民办公助”、水电优惠等在大部分地方形同虚设。政府提出“公办民营”,实行政事分离,但政府包办包管体制造成的高耗低效、高投入低产出弊病已成痼疾,由此造成在市场上完全靠政府资源经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与完全靠自身力量经办的民办养老机构无法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被无情践踏,结果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公办养老机构进一步增加了躺在国家财政身上不思改革进取,得过且过的惰性。机构住养老人对照料护理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与机构中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09 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最需要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的失能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技能和生活能力不断退化,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生活自理程度越来越低,对长期照料和康复护理等方面服务的依赖性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专业化的机构住养服务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机构收住此类服务对象,需要专业化的护理照料必须跟上,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手法、技巧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可是,反观我国养老机构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状况,却与失能老人的专一业化养老服务需求存在着巨人的反差。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现有的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综上所述,当前的养老行业已经出现了供需的数量和结构性不平衡,而在今后后一段时间内这种供需缺口可能仍会扩大,因而其投资价值还是可观的.第四章 产业组织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当前还是几种养老模式并存的局面,整体上说,主要是以下几类:
1、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
中华民族历来奉行尊老养老的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优良的传统与华夏文化己经融为一体。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无论是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提供的。老年人居住在家里,由家庭成员为其提供服务,家庭是人们相互交往、终身依赖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情感交流最充分的场所。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老年人都习惯于选择居家养老。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退化,但当前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2、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住在家里或社区养老机构里,在继续得到家庭成员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承担起养老工作或者托老工作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社区养老能够将家庭与社会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就是由政府倡导并推动,以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为组织依托,充分动员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使老年人能够按照个人的意愿,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留在亲人、熟识的邻居和朋友中间安度晚年。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年人留在家甲,享受亲情的需要,又能满足老年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享受友情和邻里互助情的需要。社区能向老年人提供经常、就近、方便和及时的服务。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作为连接老年人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
010 社会养老照料压力的减压器,同时,社会许多对家庭养老功能的支持与政策也需要通过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来体现。它能够充分调动和有效利用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和资源,发挥代际间、邻里间、社区成员间的互助互动作用,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保障。虽然社区养老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目前仍未能占据主要地位。
3、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机构养老则是指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养老机构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是相对于家庭养老来说的,机构养老作为老年人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那些身边无子女、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住养、生活照顾、理疗康复等专业护理的服务。
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养老机构.(1)、老年社会福利院
老年社会福利院,就是享受国家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多由国家出资兴建与管理,主要接纳“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机构通常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敬老院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又称养老院。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组织一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3)、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是政府和社会为缺乏子女及亲属照顾的老年人特殊设计、专门建造的居所。
(4)、托老所
011 为老年人提供寄托性养老服务的设施,有日托和全托等形式的场所。
(5)、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养老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逐步被人们接纳,而社区养老也成为养老模式创新试点方面的新景象,而尤为一提的是随着社会养老压力的增大,政府大包大揽的运营模式越来越不能迎合社会的养老需求发展,因而必将逐步放开民营市场,而政府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整个行业的宏观调控之上,这为民营养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二、产品差别
对于养老服务而言,不管是社区养老还是各种各样的机构养老服务,其服务产品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从内容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养老服务:
1医疗保健服务
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内容包括定期体检!家庭病床!紧急救护和康复医疗等。
2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目标群体是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以老年公寓和日间托老所为组织依托,提供日常照料服务,在大多数地区,该项服务刚处于起步阶段。
3有偿家政服务服务
由老年人或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为老年人购买所需要的服务,如小时工、保姆等。
4文化娱乐服务
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如老年活动中心等,有些社区还组织老年人成立自己的娱乐活动群体,如老年时装队!老年歌舞团等,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文化教育服务
目前全国已经有26000多所老年大学,课程基本上围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而设置。此外,还有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服务,老年人自我服务,志愿人员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按照养老服务的层次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照顾型养服务:主要针对需要提供膳食和个人帮助但不需要医疗服务及生活护理服务的老人。
2、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服务:主要针对没有严重疾病,需要全天监护和护理但又不需要技术护理照顾的老人。
012
3、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服务:主要针对需要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人。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而言,完全可以不限于固定的养老服务产品模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度身量做的养老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产品特色。
第二节 市场行为分析
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而言,其最重要的市场行为就是定价行为,就养老业的市场情况而言,由于其社会效益明显,因而养老机构的策略性定价行为肯定会受到政府强有力的限制。因而,对于准入的养老机构而言,必须立足于市场现状,进入市场初期,以低盈利方式稳住阵脚的同时拓展市场,在长期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拓展自己的盈利能力,最终奠定在市场中的地位。
第三节 市场绩效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目前的各种养老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理念、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1、服务体制的创新
从总体上看,全国大部分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上,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这种旧的管理体制已然不适应当今老年群体的各种需求。一方面要鼓励投资体制创新,政府投资变直接为间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制订优惠投资政策,吸引不同性质的单位、个人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另一方面要理顺管理体制,政府应该出台一套完整的产业标准,使养老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按照政企分开和养老服务社会化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改制等方式,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盘活资产,搞活养老市场,推进福利社会化。
2、服务理念的创新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发展,加上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对养老服务不仅内容要求更细,而且标准也大大提高,我们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把老人视同自己的亲人,提供高效、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依靠优
013 质的服务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享受。养老服务机构应该重视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每位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有别于其他标准服务的!具有附加价值的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还要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亲情、充满温馨的社区环境,除了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稳定老年人多变的情绪,让他们安心养老。
3、服务模式的创新
我国的养老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城市,养老机构一般不外乎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几种,社区的养老服务大多是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等几类,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形式,从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爱心护理、紧急援助等各个方面。
4、服务手段的创新
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现代通讯工具和信息技术应该运用到养老服务中去,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及时、高效的服务。
第四节 市场竞争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主要是公办养老机构,而公办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存在不公平竞争,公办养老机构由国家划拨土地、人员进入事业编制,并给予政府补助,而民营养老机构则没有这些待遇,成本非常高,导致竞争先天不平等。与此同时,在后天发展上不仅受到公办养老机构的压制也受到了一些政策方面的限制,还受到新进入机构和家庭养老、雇佣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替代服务的适度威胁,制约着养老机构收费标准的提高。同时,日益推高的机构成本给机构生存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抑制了行业利润率水平。总体而言,现有的竞争形势对民营养老来说不是太有利,但随着政策的放松和市场的变化,竞争形势在长远来看会变得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
二、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养老行业的作为比较典型的服务性行业,后期投入不是很大,但养老机构前期固定成本比较大,投资初期需要土地以及高质量设备的资金投入。虽然养老服务的种类比较固定,但对于民营养老机构而言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群需要定
014 制差异化的产品。同样,养老行业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只有服务对象越多的情况下,其平均成本会越低,当然这也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的。由于养老设施服务是针对老年人群体度身量做的,因而一般转换成本比较大。但养老行业的进入壁垒中,影响最大的是各种政策规定的支持或限制,因为养老行业的发展关系到老年人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而养老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养老业的发展是备受政府关注的。综上所诉,养老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大,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不是很大。
三、供应方的议价能力
作为纯粹服务性行业,养老机构的供应商较少,主要涉及养老机构用地及专业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级日常生活原材料的供应者。由于其后向关联度不是很强,因而供应方的威胁不是很大。
四、买方的议价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我国老年人资金来源渠道较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这会使老年人对收费的高低很敏感。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很多家庭养老的子女由于强大的工作压力和职场竞争,经常将大部分精力投身于工作之中,而忽视了对老人的照料,因而很多而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不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经常被各种疾病困扰,缺少照料,对于这些老人的子女而言,他们会更愿意将老人送到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而不会太计较费用的高低。因而,养老市场也是存在盈利空间的。
五、替代品的威胁
社会养老服务的的主要替代品是:家庭养老、雇佣人员在家照料老人或者社区照顾。但家庭结构小型化、中青年生活节奏快和工作压力大,客观上造成家庭成员没有精力去照料老年人,家庭养老和雇人照料方式的功能弱化,而社区照顾尚未发展成熟。再者,我国社区建设尚不成熟,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备,其尚需较长时间的发展,加之社区照顾模式更多强调非正规照顾功能,不能完全取代正规的机构照顾。因此,正规的养老机构依然是社区照顾的重要延展和保障。但随着养老形势的加剧,公办养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民营养老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而民营养老的替代品威胁不是很大。
015
第五章 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横向产业链分析
要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包括养老服务产业在内的所有老龄关联产业,利用养老行业的横向产业链关系,加快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也可以加快发展老龄产业,这也是是我国老龄化客观现实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而可以着重发展以下一些相关产业。
1老年食品产业
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膳食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因此老年人相对其他年龄的人来说,对食品的要求更高、更科学。
2老年用品产业
老年用品专指供老年人使用的物品,包括服饰、家具、家用电器、保健用品、娱乐用品、装饰品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用品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加快老年用品的开发、生产,加快老年用品产业发展,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而且会推动我国老龄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老年医疗保健产业
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医疗保障和社区医疗保障,我国 的医疗保健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老年医疗仍然存在着服务机构不足,老年人就诊困难等问题。商业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通常是指以60一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投保人的人身保险,我国目前采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支柱的模式,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的养老保险水平只能是低水平的,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养老,商业保险有助于提高养老保险的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
5老年文化和教育
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对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旅游服务
老年旅游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老年旅游业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较好,将成为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老年旅游业,既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兴盛和繁荣,又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016 7 老年人再就业
研究表明60一69岁的老人思维判断力还保持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一90%,他们中许多人都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业务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能,老年人再就业是对社会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再开发。
第六章 服务对象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需求分析
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点,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需求有:
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求偶需求: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人际交往的需求:老年人有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各种信息,取得与他人交流并得到感情宣泄机会的需要。但由于大多赋闲在家,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群体,或因行动不便,交往圈子明显缩小,倍感无聊和失落。他们渴求走出去,与老朋友交
017 流,又希望在各种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的圈子。
教育需求: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许多老年人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他们仍然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加上有大量闲暇时间的优势,他们渴望获得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实晚年生活。
文化娱乐需求: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以后,闲暇时间大大增加。“当一个工人退休时,他(她)们通常能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放到闲暇活动中去”。老年人通过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忘掉孤独,摆脱寂寞,增进身心健康。
政治需求:老年人尽管大多离开了生产领域,但他们并没有退出政治生活,他们仍然有着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人到了老年阶段,是社会阅历最丰富的阶段,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认识也较为深刻,这使他们具备产生政治影响。
018
第五篇: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畜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畜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草产业发展抢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体目标,坚持走“以种促养、以养带种”、千家万户“小群体、大规模”与养殖专业村相结合的路子,以畜产品深加工和资金投入为突破口,以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草食畜养殖为主的畜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3年底禽饲养量达到393.16万头(匹、只),存栏达到171.15万头(匹、只),其中马属9.7万头(匹)、牛6.61万头、羊18.01万只、猪16.81万头、鸡120.02万只;出栏达到222.01万头(只),其中马属0.5万头(匹)、牛3.03万头、羊18.03万只、猪20.43万头、鸡180.02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0.4万吨、0.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达到4.9亿元,加工业产值3.7亿元,流通业产值达到1.1亿元,草产业产值5.3亿元。畜牧
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三大产业带”,以浅山地区小尾寒羊养殖为主的肉羊养殖产业带,此产业带经济基础薄弱,但饲草资源丰富,农户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较高,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基地示范、协会联动,连片发展的方式重点发展养羊规模户,建立发展良种肉羊生产基地。引进无角陶赛特、杜泊、波尔山羊、萨福克等优良品种,推广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化水平。
(二)发展潜力
1.优越的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提出了创建全省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坚持走“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发展路子,把玉米作为首位产业、畜草作为战略升级产业,举全县之力,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畜草产业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畜草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畜草产业开发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制定了《***畜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畜草产业发展的目标,即通过三年努力,把***打造成全省草食畜产业发展大县、全省重要的草产业基地、全省草畜循环经济示范县。到2015年,力争实现“三个过三分之一”,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比重、草食畜饲养量占畜禽饲养总量比重均超过30%以上;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22.2亿元,策,全县87.67万亩天然草场生态逐渐恢复,红豆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79.81万亩,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今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82.76万亩,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达到240万吨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抓基地、扩规模,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工程。按照在深山区大力培育发展养殖大户,在浅山区和川区布局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城郊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的思路,每年将规模养殖户、养殖场(小区)发展和基础母畜扩群等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着力创建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已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235个,培育畜牧养殖、加工、流通企业4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56万户。今年,新引进基础母牛659头、累计存栏达2.13万头,引进基础母羊7466只、累计存栏达4.8万只。二是加快秸秆转化步伐。按照“春抓订单、秋抓青贮、全年抓氨化”的思路,扶持引导养殖农户和养殖企业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揉丝打包、袋装黄贮等饲草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年青贮氨化饲草47万吨,饲草青贮氨化利用率达到53%。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积极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和“投犊还牛、投牛还犊、投母还羔”等养殖模式,有效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共扶持发
(三)坚持抓融资、解难题,着力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牛羊养殖扶持意见》《关于全力推动草畜产业跨越发展努力促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的意见》《***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工作奖补方案》和《***2013年牛羊养殖场建设和玉米秸秆转化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奖、补、贴、借”的扶持政策,对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入园企业、各乡镇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农户在基础设施建设、饲草青贮、牛羊引进方面给予扶持。2012年和2013年两年,县财政在畜草产业方面累计投资1650万元,并为7951户养殖农户办理贷款2.31亿元,贴息67.5万元。今年制定了《***2014年畜草产业建设奖励扶持办法》和《***金融支持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家庭养殖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并对养殖业贷款实行贴息,进一步加大对畜草产业的扶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引导和帮助养殖企业争取项目资金1227.6万元,扶持企业改造升级。2012、2013年两年为兴达、大地农牧和博盛等18家养殖场(小区)争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400万元,为陇兴争取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鑫旺、陇峰源、康宁等3家养殖场争取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资金80万元,2014年为三份地、泉生锦和庆业牧业等10家养殖场(小区)申请现代农业项目资金200万元,为鑫旺申请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陇峰源、永忠和盛源等3家养殖场申请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65万
业,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使草畜产业发展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按照“民办、民发、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扶持创建各类养殖合作社82个,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使种草养畜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受益者。三是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全县畜禽改良点达到29个,其中牛冻配改良点17个、羊常温授精点5个、猪常温授精点7个,累计完成肉牛改良2.99万头,肉羊改良9.23万只,猪、牛、羊、鸡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0%、75%、78%、95%。四是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与各乡镇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制定了《***引进畜禽防检疫管理实施意见》,对牛、羊引进由县畜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监管实施,防止输入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畜草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从发展实际来衡量,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畜禽饲养总量较小。虽然近几年全县的牛羊存栏量从“十一五”末的9.13万头(只)增长到目前的17.03万头(只),增长率达到86.5%;但与周边发展较好的县(区)相比,分别是陇西和安定的56.4%和69.8%。牛羊养殖户只占到农户总数的27.9%,户均牛羊存栏分别只有
多基层干部还没有认识到畜草产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还没有把畜草产业发展上升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层面来抓,仍然存在“重种植、轻养殖”的传统思维定势。其次是农民对畜草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农民仍然把畜草产业当作副业,还只是“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油盐”的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畜草产业的增收潜力。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全县畜草产业投入总资金5.12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19.7%,在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民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资金的投入目前仍然是畜草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项目和财政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养殖户在金融行业的贷款还存在“贷款难”的现象。因此,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畜草产业的发展。三是产业人才和劳动力严重缺乏。从政府层面来看,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分配的年轻大中专毕业生48名,基层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年轻化,但从农民对畜牧业专业技术的需求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培训,况且人员数额少,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中全覆盖服务的需求。从养殖场、企业来看,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养殖场企业管理落后,成本提高,效益降低。从农户层面来看,全县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达到16.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83%,多年实施整村推进养殖子项目建设的圈舍,除举家外迁,有户无人的农户外,85%的圈舍得到了合理化利用,畜种主要以小家畜为主,大家畜为辅。家中
展的畜牧业经营创新机制。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着力加强家庭经营方式的创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兴办家庭养殖场,使之成为新型畜牧业经营方式的主体。同时,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引导农民以资金、实物、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大力推行股份透明、财务透明的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试探性的推行股份担保制度,切实加快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养殖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
(二)推动养殖业快速扩张。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紧抓国家扶持政策、引洮工程供水和“联村联户”等机遇,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牛存栏3头以上或羊20只以上)、家庭养殖场(牛存栏50头以上或羊200只以上)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在经营主体上,以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户和家庭养殖场为主,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动资金的投资比例,全县每年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户4000户以上,家庭养殖场150个以上,在养殖畜种上要以肉羊为先,牛羊并举。同时,采取双联帮扶行动,在扶贫重点区域内,理思路,搞协调,筹资金,在扶贫政策上给予倾斜,加大对空圈补栏力度。
(三)推动加工业迅速崛起。把畜草产品加工作为引领畜牧产业化和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来抓,使之迅速跟进养殖业的扩张速度,以加工业推动养殖业的快速扩张,以养殖业促进加工业的快速崛起,从而迅速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一要提升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扩大现有天耀、3
联惠农贷款、小额贷款和省级牛羊蔬菜贴息贷款的大好机遇,加大政府本级财政贴息力度,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增加金融产品,提升诚信水平,努力增加金融机构对畜草产业发展的贷款支持,使之成为畜草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有利机遇,完善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积极争取县内外资本投入我县畜草产业建设。
(六)加大品种改良,搞好技术服务。在家畜品种改良上,坚持“纯繁与改良结合,引进和自育结合”的原则,按照全县畜草产业发展布局,建设牛羊良种繁育场和扩繁场,依托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引进适合我县饲养的牛羊良种,加大改良点建设力度,大力推广黄牛冻配、肉羊常温和杂交改良技术,加快全县畜禽良种化步伐。在技术服务上,一要全面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根据畜草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充实县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扩大服务队伍;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乡镇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二要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技术服务职能,实行乡镇干部和畜牧系统技术人员包干责任制,从饲养技术到疫病防控、从生产管理到生产销售,实行全程包干服务,把技术服务纳入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奖罚分明的技术服务体系,切实为养殖业主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提高水平和经济效益。
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体系,为畜草产业发展壮大做好人力保障。
(九)加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高度重视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建立健全免疫标识、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依法实行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厂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制度,动物诊疗从业许可制度,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动物疫情测报制度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疫病预防控制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网络,大力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县乡镇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完善动物防疫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及疫情处臵工作。二要建立稳定的动物疫病防治投入机制,将动物防疫经费、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经费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保证30万元县级动物防疫经费,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年2万元的办公经费,每个村级防疫员每年600元的补助经费。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三要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县乡村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力度,不断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加强饲料、兽药的市场经营使用监管,坚决查处在畜禽饲养中使用违禁药品、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努力确保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