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寿险薪酬体系透视:“金字塔”式激励合理吗?(大全)
寿险薪酬体系透视:“金字塔”式激励合理吗?
本报记者 曲哲涵
2012年05月21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百度网供图)
多招“新人”多得利益
徒子徒孙重孙,都得出钱“孝敬”前辈
郝文文10年前大学毕业后投身到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做营销员,目前是高级业务主管,手下有两名业务员。
营销员和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合同后,有两种工作方式:一是自己单干卖保险,叫销售主管;二是边带队伍边卖保险,走“业务主管—高级主管—经理—总监”的路子。在寿险营销队伍中,以营销员加入团队的模式最为普遍,自己单干的并不多。
自己单干,薪酬主要来自销售保险产品获得的佣金,卖出多少产品,保险公司就给多少提成。而团队模式的计薪办法,正是目前争议颇多、自下而上层层提成的“金字塔”模式。也就是说,业务主管发展新人带团队,他的收入就变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己做业务销售保险的提成,另一部分是从“新人”的收入中获得的“抽头”。
郝文文说,业务主管招新人后,除了享受新人辅导奖、育成奖、主管津贴,还可以从新人首年佣金中提成10%—26%,此外他还可拿到团队保费收入14%—18%的月度管理奖。“这不算多,中资公司的增才奖、增员奖多达十几项呢。”郝文文说。
业内人士介绍,“上线”对“下线”及其团队的提成是终身制的。团队下面还有团队,主管对下属的提成最多可向下延到第四层,有人形象地比喻为“徒子徒孙重孙,都要孝敬长辈”。这样搭起的薪酬“金字塔”,意味着处于顶层和上层的业务主管,收入会相当丰厚,远高于下层或最底层的营销员。
在一家中资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课程中,对“金字塔”的薪酬效果进行了震撼人心的对比:普通业务主管招一名合格的“新人”加入团队,“新人”营销员第一年的佣金为每月880元,主管因增员获得的收入为2045元;如果增员一名首年月佣金4000元的“绩优”级业务员,主管的增员利益可达5340元。以此类推,拥有更多“子辈孙辈”的高级主管、经理,其增员奖励会更高——高级经理增员一名“绩优”级业务员,其年增员利益可达16860元。
增员有多重要?同时起步的两个营销员,3年后没有增员的年收入不到6000元,而增员11人的年收入接近16万元!
层层“抽成”收入悬殊
扭曲的薪酬体系,源于“水土不服”的营销体制
增员是寿险业的“硬”道理。各公司的寿险精英们,都管着上百人甚至数百人的团队。当队伍足够庞大,他们就可凭各类增员奖励、管理津贴获得数百万元的高收入。
李嘉在一家大型中资公司做营销员已有17年,所带团队有100多人。她对自己的收入讳莫如深,只是说佣金占收入的少一部分,自己主要的精力是增员,保单销售主要是老客户的续期服务。
然而,像李嘉这样处于“金字塔”尖的营销员毕竟是极少数,多数营销员打拼得非常辛苦。“保险公司不提供任何保障,有的连底薪都没有。保险又是慢工细活,客户反复斟酌才会签单。新人一个月没业绩,基本生存都成问题。公司不讲人情,没单子就走人!”已经做了10年营销员的赵钊大姐说,在同一公司里,同样的工作量,单干的、处于团队底层的和处于团队上层的,报酬相差很多。营销员队伍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一些中小城市的底层营销员风里雨里奔波,每月所得不过千元,甚至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可不管钱挣得多么不容易,他们都得拿出一部分层层上缴。
郝文文认为,自己把手下领进门、引上道,拿保费提成和增员奖金理所当然。“不花时间、精力带人的话,我一门心思卖保单也不少挣。”
郝文文似乎可以理直气壮,可那些对隔代增员没有付出却仍分享人家劳动成果的“营销精英”们,其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是不劳而获的。这种“蚂蚁养大象”的供养关系,实在让社会公众无法接受。
如此扭曲的寿险薪酬体系,源于“水土不服”的营销体制。
——社会地位边缘化,代理人寻求团队庇护。
“现行寿险营销体制从台湾引进,与新加坡、日本的类似。由于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全社会的保险观念、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等还不到位,营销体制与国情不适应,使代理人处于尴尬境地。”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指出,成熟保险市场中,代理人素质很高,社会地位良好,社会保障完善。“比如3个代理人就能组成工会维权,代理人团体面对保险公司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等等。而我们的代理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也不被社会尊重,成了边缘群体,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和成就感。‘金字塔’搭建起的‘保险家庭’,恰好弥补了他们的这些缺失。”郝教授说。
赵钊说团队对她很重要。“刚入门主管陪你起早贪黑拜访客户,签了单有人为你欢呼,遇到难事有人帮你出主意,过生日有人给买有礼物„„为这,我愿意被提成。”
——保险公司转嫁管理责任,高薪奖励增加“上线”控制力。
专家指出,国内保险公司利用高薪激励的方式,向营销环节转嫁了管理责任。各公司对增员奖励的慷慨与对保险新人的冷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使“塔尖”越发强势,“塔基”进一步丧失话语权。郝文文告诉记者,几乎所有公司都明示营销员:提成相当于公司的管理支出,即使“上线”不拿,也收归公司,绝落不到“下线”手里。这些举措强化了各团队对营销员的控制力,保险公司得以转嫁自身的管理责任。
——保险公司夸大职业前景,代理人为实现财富梦甘受“抽成”。
已退休的代理人蒋萌说,保险公司在每个营销员心里都画了一张大饼——“年薪百万不是梦”是新人培训会的主题,今天“被提成”就是为了明天“去提成”,所有人都做着发财梦。“那种状态很疯狂,每个人都被什么裹着似地往前冲。”她说。
队伍不稳,流失率高
违规招聘扰乱社会,“人头费”助涨营销乱象
赵钊说,10年前她加入公司的时候,当期新人共有100人,现在只剩她一个。目前国内寿险业代理人首年流失率超过70%,保险业成为人员流动最大的行业之一。
近两年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一些营销员打起了增员的歪主意。增员后,他们要求新人自保或给家人投保来获得转正资格。就算新人干不下去了,也不耽误营销员自己拿增员奖励和佣金提成。事实上,为遏制人员大进大出,多数公司对业务主管考核续保率,比如销售总监的保单续约率不得低于70%。但这一规定并没有被严格执行,等于默许了营销员的“拉人头”战术——只要新人源源不断,收入就滚滚而来。部分营销主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拉人头”上,并不耕耘市场、提升服务。
此外,“拉人头”往往和违规聘用连在一起。2009年10月,保监会发出通知,明令禁止保险公司授权现职保险营销人员以任何形式招聘保险营销员。但监管红线已被悄然打破——一些营销员打着公司的幌子,以招募营销助理、客服、文秘、讲师的广告吸引大量人员应聘。尤其是涉世不深、求职心切的大学生,奔着金融业大公司的品牌而来,入门后才发现是给营销员打工。
“我们那一代的业务主管,对新人都很负责任地传帮带,强调一份保单为期一二十年,你跟客户是一辈子的关系,信誉是最好的招牌,等等。可现在光靠‘拉人头’就赚钱,有些主管对新人很不负责任,甚至教人家怎么忽悠亲戚朋友,能骗一单算一单。这真丢我们营销员的脸!”赵钊很气愤。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提出,“拉人头”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权益,侵蚀投保者的利益,也使保险业信誉蒙尘。王教授认为,改变这一现状,长远看要依赖于整个保险营销体制的改革转型,比如成立销售公司、代理公司等,眼下则靠完善管理、加强监管。“求职者也得擦亮双眼,对网络上只留一个手机号码的招聘广告切勿轻信。”他说。
第二篇:如何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范文]
如何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
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依据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岗位”影响薪酬。
就是说,不同岗位的薪酬一定不同,例如,公司总经理的薪酬和生产线上工人的薪酬一定不同;技术总监的薪酬与行政文员的薪酬也不同。
同一个岗位,例如,营销总监,由不同的人员担任,薪酬往往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他们的能力差别所至。例如,张三是一位行业公认的营销领袖,担任营销总监得心应手、绰绰有余;李四是一个优秀的营销经理,但如果让她担任营销总监可能就比较勉强。显然,对于营销总监这一岗位来说,如果由他们中不同的人来担任,由于他们俩的“人员-岗位”匹配度不同,故而其薪酬水平也是不一样的。绩效表现会影响薪酬。任何一个岗位上的人员,不同时期,在工作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在有的阶段表现出色一些(比较其他人来说,排名也会更靠前),而有时则会表现得不尽人意(当然在评比中的排名也会落后一些)。对于员工表现好、贡献大的阶段,给他的薪酬应该要更高一些;在表现不好的时候,给他的收入也会少一些。对此,我们称之为“薪酬的激励性”。
不同的企业可能希望不同的薪酬水平。有些企业希望提供一流的薪酬,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有些企业希望提供低于行业水平的薪酬,以期保持成本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薪酬战略”。当然,大部分企业会选择“结构性倾斜”的薪酬战略。
不同地区企业的薪酬水平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家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员工薪酬水平也不尽相同。例如,某家企业在上海、深圳、西安、成都这些地区都有机构,显然,同样的岗位,不同地区员工的薪酬水平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薪酬水平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薪酬方案不一样;例如,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发展初期可能采用高提成、低底薪,以吸引人才,同时控制成本。而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投资的企业来说,薪酬方案可能会参照母公司,同时,对于那些人才希缺的岗位实行重点倾斜。
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以及业务的不同(如证券公司,旅行社,酒店,电子厂),薪酬方案也会不同。
不同岗位的薪酬方案也会有很大差别,例如,决策层领导可能会采用年薪制或者再加上一定股份,生产工人有可能采用计件工资、销售代表则以提成为主要的发薪方式等等。
可见,薪酬方案是很复杂的,影响薪酬的因素也非常多。我们把影响薪酬的众多因素,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方面,1、岗位及个人因素;
2、组织(企业)因素;
3、外部环境因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响薪酬的三因素模型”。
第三篇:如何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
如何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
深圳茂业赵林燕:如何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http://shop.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7-07-17 10:52:00 联商网 我从97年到现在,有10年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让我自己对人力资源的理论和实践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有过个人的反思和回顾、总结。我想把我自己在人力资源的个人想法分享给大家,希望以后在工作当中各位在做薪酬的时候,能够想到我今天讲的某一句话或者一个启发,这就是我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当前的行业环境
(一)政府行为与行业环境
行业连锁规模化发展态势正进一步加强,行业竞争成为行业规模化的竞争,整合资源成为大势所趋
外来竞争加剧
法律空隙越来越小,规范经营越来越强劲
社会保障系统运作对企业的要求正逐步法制化
薪酬竞争态势
薪酬的国际化发展将迅速取代现有薪酬模式(图表解析)
行业薪酬竞争态势
人才市场的无序竞争已经结束,零售企业进入对人才竞争的理性思考。
各企业的用人哲学各有千秋。
各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战略不同,导致薪酬策略各不相同。
行业薪酬数据模糊,薪酬竞争的针对性不强。
案例分析:茂业百货人才招聘两个阶段观念转变
(二)薪酬的设计实践
1、薪酬策略:如何支付?
薪酬体系的组成(图表解析)
常见工资制度对比:工资类型分配原则特点适用对象优点缺点(表格略)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策略(图表解析)
不同薪酬策略的效果(图表解析)
2、薪酬战略的核心要素
企业的薪酬动因哲学
公司的发展战略:薪酬是激励员工创造更大价值的原动力
管理者关注要素: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薪酬结构的合理性;薪酬方案的激励力度;
绩效奖励的有效程度
企业的薪酬成本哲学
超市业百货业劳动密集型工资成本高
3、制定薪酬的原则与战略
案例分析:某企业薪酬策略
本地竞争能力:提供比本地区相同或类似职位,平均薪酬稍高的水平
不是领先的薪酬水平
适用于绝大多数职位
能够吸引竞争对手甚至不同行业的各级人才
4、制定薪酬原则与战略
以特定的绩效目标为标准
对特定的个人和团队
有计划有选择的给付薪酬
企业的支付承受能力-吸引或留住员工所要支付的成本的-平衡5、3P付薪原则
薪酬管理的3P模型(图表解析)
公司:薪酬总额控制
职位:职位管理系统
员工:能力管理系统
人才市场价值团队与个人绩效表现
------------------
6、岗位评估
评估职位而非员工个人
评估的是当前的状况而非过去和未来
职位对企业的相对价值
岗位评估的技术流程(略)
7、薪酬等级和职级的关系
职位等级不等于薪酬等级
职位评估结果所对应的薪酬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HR战略、外部薪酬水平等因素评估。
8、市场薪酬的调查
信息来源:专业调查机构,政府相关单位、行业协会内部调查、应聘人员提供、离职人员提供意见、在职人员提供意见。
9、薪酬等级与职级匹配
以职位对企业的贡献价值分析作为重点(职位等级)
考察该职位在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市场调查)
结合“职位价值”和“人才供求”曲线确定职位的参照薪酬
10、常见薪资结构比较(图表略)
传统结构
宽幅结构:零售企业最集中
宽带结构:不适合零售企业
事例:薪酬等级-划分级差步骤(图表分析)
“为岗位付薪-为能力付薪-为绩效付薪”
薪酬等级五年调整一次,与市场情况保持一致
(三)工资体系
1、国际工资体系的发展
(职位标准化矩阵图)
个人为基础随意定薪-职位为基础定性-职位为基础总控
2、全面薪酬体系
“没有考核的薪酬制度,不是完整的薪酬制度。”
基础工资(固定薪酬):
根据岗位的价值付薪,关注的重点是个人现金流
增长由员工的绩效水平和当前的工资水平决定。但一般而言,这种增长不仅仅与绩效相关,激励的强度也不大
结论:每年做一次薪酬调查,更新薪酬数据库
对严重偏离市场的岗位薪级予以调整
短期激励(业绩奖金):
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衡量
根据业绩支付。支付的水平依据各级业绩的高低和员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基于一段特定时期内(通常为12个月)的业绩状况而变动支付的薪酬
------------------
需要重新赚取
将员工个人的薪酬收入与个人、部门与公司业绩紧密关联起来
短期激励常见方式:销售提成利润提成案例分析:茂业百货主管级人员销售提成新制度
长期激励
包括利润分享、收益分享、及时激励等多种手段
长期激励是高层薪酬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长期激励常见方式:股票期权基金池
福利菜单
员工有选择的权力和范围,企业提供一份福利项目菜单
企业根据员工的工资标准、服务年限、职务级别等向员工分配不等的福利限额
在限定的福利价值额度内,由员工自主选择福利项目
总结:激励项目的管理
建议:体系化管理
全面性:不同的激励项目覆盖不同的员工群体
数字化:所有的激励项目转化成数字
发展性:不同策划适合不同员工类别的激励项目
薪酬支付政策
方式日期是否保密
总论步骤:薪酬策略-岗位分析-岗位评估-工资体系-薪酬支付政策---形成薪酬体系
第四篇:4P薪酬激励体系设计
薪酬激励体系设计——使薪酬的投资回报更高
薪酬诊断与测量工具:先进的薪酬测量工具,可从多个方面诊断薪酬体系;根据事实和数据分析,提供通用和客户化的分析和建议,客户可获得针对具体城市和特定行业趋势的薪酬信息,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做出管理决策和制订合理的薪酬方案。
科学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地设计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杠杆激励作用。
4P薪酬管理模式
pay for position – 根据岗位要求,制定薪酬级别
pay for personality– 根据个人能力付薪
pay for performance– 根据个人绩效付薪
pay for price– 根据企业战略,制定薪酬价位
适用于中国企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评估方法、分析工具,对于解决各类薪酬问题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
P1:以战略定位——Price【根据企业战略,制定薪酬价位】
P2:以岗位定级——Position【根据岗位要求,制定级别】
P3:以能力定薪——Personality 【根据个人能力,确定薪酬】
P4:以绩效定奖——Performance【根据个人绩效,发放奖金】
一、经营环境巨变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与薪酬管理
1、薪酬设计中的难与易
2、“4P”薪酬设计的理念和模式
二、“4P”薪酬管理体系设计之P1:——为职位(Position)付薪
3、职位分析与梳理
4、如何通过职位评估(重点介绍点因素评估系统)正确反映职位的价值
三、“4P”薪酬管理体系设计之P2:——为市场(Price)付薪5、09年主要行业薪酬状况及热点演示
6、如何进行薪酬调查并正确使用获得数据
7、如何设计有竞争力薪酬方案
8、如何通过对不同职类职位薪酬的合理定位优化薪酬总额方案
9、薪酬结构的选择与结构参数的确定
10、宽带结构
11、薪酬定位与结构设计实战案例展示
12、如何将员工能力与薪酬挂钩
13、如何设计薪酬以吸引和激励知识型员工
五、“4P”薪酬管理体系设计之P4: ——为绩效(Performance)付薪
14、基于绩效的奖励模式的选择
15、如何通过薪酬加强销售力
六、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
17、管理人员的薪酬战略
18、管理人员的短期和长期激励计划
19、聘用协议与绩效评估
七、福利与非现金奖励
八、企业文化与薪酬管理
20、整合薪酬、行为、文化和战略
21、如何将绩效与调薪挂钩
薪酬运作模式薪酬的运作模式有高弹模式、高稳定模式和折中模式。
在企业的成长期要采用高弹薪酬运作模式,降低刚性薪酬的比例而增加弹性薪酬。高比例的奖金与津贴会极大地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这也非常符合企业在此阶段迅速提高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企业成熟阶段要采用高稳定薪酬运作模式,此时企业要维持现有的经营水平。在本阶段加大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是很低的,企业更加希望稳定现有的人力资源,利用其高比例的产品市场份额获得高利润。而高比例的刚性薪酬是由利于人员的稳定,促进企业保持利润与保护市场。
在企业衰退阶段要采用折中薪酬运作模式,此时企业急需收取可获得的利润并向别处投资。在本阶段,企业着重控制甚至降低成本,通过逐步降低弹性薪酬的比例而达到此目的。折中的薪酬运作模式有利于企业平稳的损失最小地退出市场的竞争。
这种方式员工有较强的安全感,但激励性差;折中模式强调差异性和刚性的适中,对基本薪金和奖金的比例均衡,重视对福利、津贴和保险的作用。这种方式也兼顾员工的安全性和对企业目标的激励性。
如何减少员工薪酬不公平感
第一、明确付出与有效付出,收入与部分收入、全部收入等概念的差别
员工在工作中的一切努力是“付出”,但和“有效付出”时有差别的,只有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才是“有效付出”,只有“有效付出”才能为使员工获得收入,不是忙就该挣钱多,瞎忙是没有价值的。员工的“收入”除了工资收入之外,还包含培训、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生活质量等非物质回报。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明确,让员工在衡量自己的贡献与回报的时候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
第二、通过公开的职位评价手段增加员工对自身岗位的价值认识
职位评价是对企业中的各个职位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岗位评价的培训让员工了解岗位评价的科学性,通过公开、严肃的岗位评价让员工感受到评价过程的公平性,通过选择企业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作为评价主体,让员工感受到评价的准确性,从而从心底认同并接
受岗位评价的结果,将岗位评价的价值差与薪酬差挂钩,避免了由于薪酬基础限定模糊引起的员工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使员工理性认识企业内部薪酬差异。我们企业在做岗位评价的时候,常常把它看做是高层或者管理团队的事情,往往只是将结论通知基层员工,其实这仅仅只发挥了岗位评价的一半作用,更多的让基层员工了解,甚至选取代表来参与对于评价结果的认同至关重要。
第三、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
不仅仅是绩效工资必须严格基于绩效,其他的一些非强制性福利、培训、精神奖励、晋升等也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应让员工多参与,增加透明性,使员工有效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使绩效考核更客观、更公正、更具可接受性,进而减少不公平感。
第四、秘密薪酬
斩断比较也是一种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公平感的产生,并不直接导向员工的内部公平感和薪酬满意感,所以对秘密薪酬的使用还需要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集团化企业薪酬管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集团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态。过渡到集团化的企业与单体企业在运营与管理上都将面对很多不同的问题,在薪酬给付上也是如此。那么集团化企业的薪酬管理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集团化企业与单体企业在薪酬制度设计上有何不同?怎样设计才能满足集团化企业管理的需求?怎样才能避免薪酬制度不合理带来的管理问题?
以下是咨询团队给出的几点解决办法:
一、确立薪酬管控模式
薪酬管控模式是集团管控模式的延伸和细化,而不能独立于集团管控模式而存在。所以在确立薪酬管控模式之前,需要首先明确集团管控模式,清晰化集团战略、集团对下属企业的定位和要求。
所谓管控,即管理与控制,其核心要点有三个:如何分权、如何制约以及如何协调。集团管控模式按照分权程度可以粗略的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操作管控型三种,而集团化企业的薪酬管控模式按照分权程度也可以分为总量包干型、策略控制型、标准控制型三种。
正如集团管控模式虽然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但根据企业的情况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的选择一样,薪酬管控模式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基础上也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变化。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影响要素来决定最终的管控模式。
影响企业选择薪酬管控模式的要素,除了集团管控模式之外,还包括:子公司成熟度、行业特征、业务相关性、子公司重要程度等。
二、确定下属公司薪酬策略
在确立了薪酬管控模式后,薪酬管控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确定集团公司及下属公司的薪酬策略。
通常的,薪酬策略包括薪酬水平策略、薪酬结构策略、薪酬激励策略三种策略。集团公司在确定自身及下属公司薪酬策略时与单体企业类似,也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导向决定了薪酬策略的基本方向,不同的战略应当对应不同的薪酬策略:
2、企业发展阶段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子公司应当采取不同薪酬策略:
初创期:处于初创期的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应当注重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因而对于核心骨干人才要采用适当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策略,而同时初创期的公司资金需要重点投向生产经
营,因此对一般员工应当采用市场一般水平的薪酬策略。初创期的公司以开拓市场为主要任务,因此薪酬应当加大浮动比例,并与公司业绩紧密挂钩。
上升期:处于上升期的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资金迅速流入,因此一方面企业会增加固定薪酬与福利,另一方面会加大个人业绩与薪酬关联的比例。
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市场已经形成规模,利润大幅增加,企业管理也更加成熟,因此薪酬制度更加注重内部公平性,同时会进一步加大固定薪酬与福利占比,而会减少绩效薪酬的比例。处于此阶段的公司,创造业绩更多依靠团队的共同努力,因此绩效薪酬会主要与团队业绩关联。
衰退期:处于衰退期的公司销售额和利润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因此往往采取与市场同步的薪酬水平。同时由于员工努力程度已经很难使业绩提升,所以固定薪酬占比会进一步加大,从而体现薪酬的保障功能,但同时企业必须根据人均劳效来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占比。
3、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决定激励的重点和方向,因此也会影响薪酬策略。例如,在国有企业中高层与基层的薪酬差距就不易过大。而在一个鼓励创新、开放的企业中,薪酬等级不宜太多,应该重点激励员工技能的提升。
集团企业在制定薪酬策略时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仍有与单体企业不同的独特之处:
1、如何保持内部公平性,尤其是同类型、同层级、可互换的岗位之间的公平性?当这些岗位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各行业的子公司时,集团公司必须做出决定是否需要及如何保持内部的公平性。
2、如何保持外部竞争性,尤其是在不同行业中的行业特征明显的岗位的薪酬外部竞争性?对于多元化运营的集团公司而言,必须给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薪酬策略以吸引、保留和激励这些行业人才。
3、如何建立可持续的薪酬支付理念,包括员工累计的历史贡献如何体现?员工的能力成长如何激励?个人的绩效奖金是与子公司整体业绩挂钩更紧密还是应该和个人业绩挂钩更紧密,或者是和团队业绩挂钩?集团公司是鼓励创新,还是鼓励为客户创造良好体现,或者是鼓励节省成本?
三、核定下属公司薪酬总量
无论管控力度如何,集团公司总是需要核定下属公司的薪酬总量。
对薪酬总量的管控,单体企业主要考虑人工成本控制,而集团化企业更重要的是下属企业激励与约束的平衡问题。集团公司不仅要防止下属企业利用各种名义发放薪酬,从而导致人工成本过高,蚕食公司净利润。还要激励真正努力的下属企业,使他们愿意创造更优秀的业绩。
1、跨地域运营的集团化企业
对下属企业所处行业相同、跨地域运营的集团化企业而言,核定下属企业薪酬总量的关键点在于: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在相关指标的标准上如何达成一致,或者说,如何设置决定薪酬总量的指标的标准,从而达到约束与激励的平衡。
一般的,假如核定薪酬总量的方法是单纯线性增加方式,即伴随着完成率的提高薪酬总量也同比例增加时,下属企业总是倾向于设定较低的标准,而集团公司则倾向于设定较高的标准。所以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下属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符合实际,在完成目标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2、多元化运营的集团化企业
对多元化运营的集团化企业而言,核定下属公司薪酬总量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设定决定薪酬总量的指标。由于下属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运营模式和盈利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单纯用利润(或收入)的绝对值或完成率来核定下属公司的薪酬总量就显得不尽
合理,而应该以绝对值、增长率、相对值和人均劳效四类指标相结合来确定。
绝对值指标:收入、利润、产值、EVA等或上述指标的计划完成率;
增长率指标: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产值增长率等;
相对值指标:投资回报率、利润贡献率、利润增长贡献率等;
人均劳效指标:如人均收入、人均利润、人均产值、百元人工成本利润等。
四、关注薪酬管控中的细节
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细节问题容易产生漏洞,需要集团化企业特别关注:
1、规范下属公司的薪酬、福利项目
在确定了下属公司薪酬策略、核定了薪酬总额后,集团还需要注意规范下属公司的薪酬福利项目,以防止下属公司通过设置各类不规范的薪酬福利项目来改变既定的薪酬策略或突破薪酬总量,其中最关键的是一些以费用或福利形式出现的项目。
2、规范集团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经营层和财务人员的薪酬
在采取关键人员派出制的集团化企业,还必须关注集团公司派出人员的薪酬,尤其是董事、监事、经营层和财务人员的薪酬。因为这些人是代表集团工作以保障股东权益的关键,如果在其薪酬设置和给付上失控,则极有可能会导致股东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集团的管控也会出现失控。
强调奖励与激励机制:
吸引、激励和留用最好的人才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些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正面临挑战,如何使企业既能从薪酬和奖励投资中获得最大的回报率,又能保持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只有制定基于绩效的薪酬激励方案,才能使薪酬投资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员工的发展方向和行为结合起来。
制订针对不同员工群体的薪酬策略:
我们提供的薪酬和奖励机制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保证员工能够确切地了解整体薪酬政策和做法,构建更为完善的制度平台和文化平台。
高管薪酬
我们还为客户提供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及激励方案。德翰咨询的高管薪酬管理咨询顾问结合技术专长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德翰咨询帮助客户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制订高管人员薪酬包,并确保其能平衡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为了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德翰咨询的技术中心将提供最新的财务、税务、社会保障和劳动法律方面的信息。
宽带薪酬
组织扁平化的变革,知识型员工的增加,使许多企业在设计薪酬时,采用更具有弹性做法。采用宽带薪酬结构,结合基于绩效支付薪酬的方案,可充分利用员工潜能。
我们注意到一个好的方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往往因为执行或者沟通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薪酬计划能够成功,德翰咨询的咨询顾问首先会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从基本工资、奖励到整个薪酬结构,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薪酬水平。然后根据我们为上百家企业咨询获得的经验,制订最有效的实施计划。当新方案实施时,我们的专家还会帮助客户制订一个实施和沟通方案,让方案获得大多数员工理解并支持。
医疗、养老等补充福利
以专业经验、咨询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设计医疗、养老计划和其它福利。设计范围从策略设计、计划、财务安排到福利支付和员工沟通。通过上述设计,保障企业的福利计划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并获得特定员工群体的满意度与归属感。
策略设计和制定:正确的计划设计模式是保证福利计划向可控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德
翰咨询使用科学的步骤方法来进行流程设计。首先,我们帮助你:收集信息、设定目标、分析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模式;然后德翰咨询和企业一起:建立运营机制、制定过渡策略、沟通并实施新方案。
基准:德翰咨询建立了包含数百家公司的综合性福利及医疗、养老计划数据库,企业可将福利计划与这些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员工影响度分析按照年龄和服务年限的变化分析方案变更情况。
薪酬福利测算
福利方案的评估:德翰咨询帮助企业对直接影响它们经营结果的因素进行监控。我们的顾问:基于专家趋势分析,制定基金和财务策略。对退休金方案进行必要的评估,以便企业高层能了解和更好地应对。
定制测算服务:德翰咨询根据企业的特定要求,定制测算服务,包括预算、资产负债预测等。我们也提供企业并购和执行退休方案等服务。
第五篇: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
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
随着公司人力资源项目的逐步推进,在公司确定完组织结构和各岗位工作职责后,公司于4月份开始了公司各岗位的岗位测评工作,公司成立了岗位测评小组对公司所有的147个标杆岗位进行了岗位测评,并顺利地完成了。岗位测评提供了相关的岗位评价依据,保证了公平性,为公司下一步的薪酬设计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对于岗位测评与建立薪酬制度的关系可能公司有些员工还不是很清楚,因此,人力资源部将就公司如何通过岗位评价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岗位评价与薪酬公平性认知
如何让员工认同薪酬的公平性,从而产生对组织的满意感和信任度,是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挑战。岗位评价是建立薪酬公平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岗位评价的过程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岗位评价的作用,引导员工建立薪酬的公平性认知。
岗位评价(Job Evaluation)是企业内部建立薪酬公平机制的重要手段。它是以岗位为中心,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来判断不同岗位对组织的价值大小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的一项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它的理论假设是:对于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不论岗位的工作内容是否相同,都可以通过对比岗位背后所隐含的付酬要素,确定它们的相对价值,并据此确定岗位薪酬。例如,尽管一个车间班组长和一个办公室秘书所从事的工作完全不同,但所需要的技能、努力、责任、教育训练水平、对组织的贡献和工作环境等是可以比较的,如果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判断线它们的付酬要素比较结果相同,这两个岗位就应当获得同样的岗位薪酬。岗位评价对于薪酬设计的意义是双重的: 第一,岗位评价在薪酬设计中引入了理性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不同岗位之间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造成的价值对比障碍,使得岗位薪酬的制定可以处于同一标准之下,从而为增加岗位薪酬的合理性,克服其制定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奠定了基础。
第二,岗位评价的程序性特征为薪酬设计引入了程序公平,帮助组织建立员工对薪酬分配结果的公平性认知。研究发现,员工能否建立薪酬公平性认知,并不仅仅取决于分配结果的合理与否,更重要的是对分配决策过程的参与和认同。这就要求岗位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统一的薪酬衡量标准这个纯技术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过程控制实现程序公平,为组织的薪酬体系提供合法性解释。
二、通过对岗位评价的方法控制实现薪酬的公平性
选择适当的方法岗位评估技术自产生以来,已发展出多种方法,但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排序法,分类法,评分制和要素比较法。不同的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所需要的成本也有很大不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岗位数量少,管理者与员工以及员工相互之间对工作性质较为了解,不同岗位之间的价值对比问题容易解决,采用简单的排序法,根据管理者的经验判断往往就能够满足建立公平性认知的需要,所需的成本较小。大中型企业内一般存在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作性质不同、工作要求不同、工作责任不同的岗位,因此要在大中型组织中建立普遍的薪酬公平性认知,一般需要选择评分制或要素比较法。这两种方法比较复杂,企业一般需要借助外部专家才能完成。
根据我们公司的规模和岗位人员情况,在顾问公司的指导下,我们公司采用的为综合各种方法的各种优点的“点因法”,针对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由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不同,公司将岗位测评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管理(技术)岗位测评和操作岗位的测评,而管理(技术)岗位的测评引入了22个岗位因素进行评定,如风险控制因素、知识技能因素等;而操作岗位测评时则引入了14个岗位因素的评定,如劳动强度、技术技能等相关的因素,由此使得公司的各个岗位处于同一标准进行测评和打分,保证了未来薪酬设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方法根据决定各个岗位的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大小来评估岗位,此种方法具有精确、灵活、公平的特点,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岗位测评及下一步薪酬设计的公平性。
另外,我们成立了统计小组,对所测出来的各种数据进行及时录入,并设定公式,采用去掉3个最高分和3个最低分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数据准确,信息充分,有助于实现岗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各部门打分人员的偏见影响。这样的程序规范有助于各部门参与薪酬决策,表达意见,避免偏见,体现程序性公平。不仅关注了岗位评价的技术性要求,提高了岗位评价的有效性,并引导公司员工建立公平性认知。从而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真正起到薪酬激励的效果。
三、实现岗位评价的程序规范性要求,必须对岗位评估的流程进行控制。
岗位评估的过程控制需要在流程的每一个阶段确立控制点,根据不同需要综合应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岗位评估进行分析、诊断和纠偏。岗位评估的整个流程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评估计划“预则立,不预则废”,如同所有的管理活动一样,制定评估计划是保证岗位评估活动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是预先控制的主要方法。在此阶段的控制重点是明确建立公平性认知的目标和途径,确定所需的资源供给,保证评估的有效进行。在制定计划阶段控制的关键点一般包括::选择评估会议主持者和测评岗位对象的选择正确选择评估会议主持者和评估对象对于保证岗位评估的程序性规范十分重要。主持者承担着控制评估会议、处理评估数据、撰写评估报告的责任,因此企业在选择评估主持者时必须要求具有足够的经验。评估会议主持者的作用是保证会议按既定程序顺利进行,确保每一个岗位均能得到公正的评估,但不应影响委员会成员对岗位评估所作的决定。我们公司的评估会议的主持人由顾问公司的严老师主持进行,他具有多年的辅导经验对岗位测评的各个要点都相当熟悉,而作为没有和具体岗位发生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更能保证岗位测评的公平性。
岗位测评的对象可以是所有岗位,也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根据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总共有200多个岗位,以及一些岗位的职责工作条件等都相对类似,因此我们进行了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岗位进行岗位测评作为标杆岗位,但所合并的岗位还是相对较少,合并后的数量约占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共对公司的147个标杆进行了测评。
第二阶段:成立岗位评估委员会,即岗位测评小组成员的选择成立评估委员会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体决策的相互制衡,以程序性公正满足组织中各群体的需要,贯彻薪酬设计的公正原则。评估委员的构成须遵循多角度原则,成员最好是来自有代表性的不同部门。尽管在评估活动中涵盖所有领域不可能也不现实,但应尽可能包括多数典型岗位的相关领域人员。其次,评估委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熟悉被评估岗位的情况。另外,评估委员的选择还需考虑相关部门成员对其的认可程度,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具有责任心、能够保持公正客观的判断,以及高中以上的教育程度对于评估委员来说也是较为重要的条件。依靠评估委员会进行岗位评估,可以大大提高员工以及管理层对方案的接受程度,因为委员们是各领域雇员的代表,作为非专家对评估过程参与和了解,有助于减少岗位评估的信息不对称,增强来自于集体判断和“自己人操作”的心理优势,这对于岗位评估方案的解释有很大影响。
综合以上的各个要素,并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此次公司管理(技术)测评小组的组成为每个部门派2人,为经理和一位车间主任(主管),公司总共14个部门,另加2名副总经理,总共组成了30人的管理(技术)岗位的测评小组进行测评。而在做操作岗位测评时,由于考虑到车间现场生产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成立的操作岗位测评小组的成员则主要是生产系统的人员,由7个相关部门(假捻、纺丝、聚合、短纤、电仪、动力、资材)每个部门派3人,另加生产部派1人,共组成了22人的操作岗位测评小组,而且在测评打分之前还组织了小组成员对公司的各个岗位进行了现场的观测,加强对公司各个岗位工作情况的认知,也保证了岗位测评的公正性。评估前进行相关培训:有效的评估必须确保每个成员熟悉和理解岗位评估的目的,现行体系和岗位评估的过程,以及他们的责任。为了此次评估的有效进行,顾问公司的严老师,结合他多年的咨询经验,为我们公司的相关评估人员进行了多次的培训,包括试打分的时间总共培训了两天的时间,并进行了手把手指导,从而使评估顺利有效地进行。第三阶段:岗位测评会议的召开,即评估的进行
①评估会议的准备工作。有效的评估对于评估会议前的准备要求十分严格。首先,我们借用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将各岗位在组织结构图中的位置以及职务说明书投影出来,并由会议主持人读一遍,其次,我们召开的会议必须准备不受打扰的、测评时在公司二楼培训室并让测评人员将手机关机或是调到震动状态尽量保证会议不受打扰。②评估会议遵循的原则。评估会议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A.客观性原则。即要求所有评估人员在阅读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评估。B.记录性原则。所有评估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原始资料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妥善保存。C.数字化原则。在评估会议中评估结果必须一律转化为数字,以便信息处理和对比。
D.统计原则。会议主持人在评估结果的数字化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最终结果。E.可靠性原则。评估会议必须保证评估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性)。
第四阶段:方案报告的出台在两批次52位测评人员和测评主持人的辛勤工作下,经过了对147个标杆岗位,22(14)个测评因素的打分,共得到69212个数据,通过统计小组6名成员对69212个数据进行输入、汇总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终得出了147个标杆岗位的有效分值。由此得出个公司各个岗位的的排序及档次级别分布情况。这些,都由顾问公司出台了岗位测评分析报告,作为下一步设计薪酬制度和岗位定等定级的重要依据。
总之,岗位测评是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重要依据,岗位测评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公司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