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
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
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第二篇: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
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
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理解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什么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介绍]观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观察实验的步骤:
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
2、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
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
思考: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粉碎
[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
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
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
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
【讨论、归纳】1-
1、1-2中水和胆矾发生了状态和形态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
3、1-4中有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结论:
1、2是物理变化,3、4是化学变化
得到:
1、定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课堂练习]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熔点和沸点
熔化:固态变成液态
熔点:熔化的温度
沸点:液态变成气态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1-5]闻气味的方法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的放出气体的、生成沉淀、吸热和放热、发光等。
4、联系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后反思】
第四篇:2012届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2012届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基础回顾: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原子由 和 构成。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2.相对原子质量是:。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联系是 【例题】
1、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 2、1999诺贝尔化学获奖得者哈迈得•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B、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例题】: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试计算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2 元素
1.元素是:。元素只讲 不讲。元素与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的;课本后面的元素周期表中有 个周期、个族。每个周期一般是以 元素开头,在接近尾部时一般是 元素,最后以 元素结束。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多数是 元素。元素周期表是 的重要工具。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非金属元素是 4.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宏观
()()微观
5.元素符号的意义: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碳分子是碳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二氧化碳由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组成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2、某全麦片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是指()营养成分 铁 镁 锌 钙
含量(mg/100g)4.5-5 90-100 3-4 280-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例题】:请参照课本后元素周期表,回答以下问题:
(1)(1)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名称是,其相对原子质量是,它位于第 周期,第 族。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下同)。左下((2)左下方一般是 元素,右上方一般是 元素。课题3 离子
1.原子核外电子是按 的不同 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 表示。如:氧原子
3.叫离子.叫阳离子,如: 叫阴离子,如: 4.在阳离子中: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
【例题】: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以下空白:
(1)X的值为。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A B C D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是:。2.化学式的意义:① ② ③ ④ 3.以“H2SO4”为例,说出该化学式的四点意义:
4.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有 和。由于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在单质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因此可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也可根据化合价写出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或检查化学式的正误。【例题】标出加点元素的化合价。(1)KMnO4、K2MnO4、MnO2、Mn(2)KNO3、NO2、NaNO2、NO、N2O、、NH3。上述物质按一定规律排列,则此规律为,横线上应填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例题】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正确的化学式为()
A、Ca2(PO4)3(OH)B、Ca3(PO4)3(OH)C、Ca4(PO4)3(OH)D、Ca5(PO4)3(OH)
【例题】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这是人类生命生活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达标训练】:
1.已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质子数为11。试以钠原子为例说明原子由哪些粒 子构成?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下列物质中 ①空气 ②二氧化硫 ③液氧 ④氯酸钾 ⑤河水,其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⑤
3.下列关于Fe、Fe2+和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它们是同一种粒子
C.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同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4、5.若要使N2O3和N2O5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则N2O3和N2O5的分子数之比为()A.5 : 3 B.3 : 5 C.1 : 1 D.6 : 5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X=,该粒子的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X=,该粒子的符号为 ;(3)若该粒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该粒子的名称为。6.跟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原子的()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7.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
C.可能是混合物或单质 D。可能是金属或化合物
8.在由FeSO4和Fe2(SO4)3所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则在这种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4% B。22% C。66% D。无法确定
9.要使CO和CO2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则两者的质量比为()A. 2 :1 B。7 :11 C。11 :14 D。14 :11 10.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CO、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最多有2种 D。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最多有3种
11.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化学式为NaAl(Si2O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硬玉含有10个原子 D。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构成
12、已知“ ”“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一。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从葡萄糖的化学式你能总结出哪些信息。(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3.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金刚石 干冰 石灰石 生石灰 消石灰 纯碱 硝酸铵 小苏打 酒精 硫酸铝 14.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 来实现的,在转化过程中(请用“一定改变”,“一定不变”或“可能改变”来填写),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粒子的电子层数
15、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线取该牛奶样品30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2)30mL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3)左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内容.已知牛奶的蛋白质的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标示的蛋白质的质量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实验的方法: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视频加描述)[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实验2 [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 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根据。
区别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依据)是看在变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