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人事工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纪实(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3: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人事工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人事工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纪实》。

第一篇: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人事工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纪实

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人事工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纪实

背景

2004年7月1日北京市政府规范公务员工资,要求北京市及各区、县实现工资统发,北京市人事局作为规范公务员收入及工资统发工作的牵头单位。实行工资统发是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系、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客观要求,是目前财政状况的现实选择。

海淀区人事局应用背景

海淀区人事局作为北京市人事管理的重要组织之一,通过与财政局、组织部、老干局等单位详细的论证和探讨,确定了以人事局为工资信息汇总中心,横向上汇集组织部、老干局等单位的工资信息,纵向上形成与基层单位的上报审批机制,作为财政局唯一的工资信息入口单位,协助财政局共同完成工资统发工作。

同时,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事与工资统发管理工作的要求,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全区人事局、组织部、财政局、老干部局的网络资源、数据资源、业务资源,打破部门界限,进行海淀区人事与工资统发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全区人事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全区人事系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项目建设目标

在本项目规划、设计、开发过程中,坚持“整体规划、统一标准、技术创新、注重实用”的指导原则,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一流工程”的建设目标。

 加强人事管理,规范公务员工资:利用海淀区人事工资统发系统实现海淀区机关单位的工资统发,规范公务员工资,保存工资统发的数据,提供权限供各级管理部门审批查询,加强公务员工资的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 结合各单位现有软件系统,实现人事、财政、组织、老干部局四家单位基础数据库的互通,充分利用几家单位数库中的基础数据,达到数据同步、资源共享的效果;

 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办公质量:通过对机构编制调整审批、事业单位登记等业务网上申请,审批。申请者可以网上查询办理结果,知道项目所在的办理阶段,告知申请者申请审批的项目受理未批准、审核未批准、复审未批准等中止的原因,说明需要补办的相关手续。提高人事局业务办事效率,减少上下级交流成本;

 基础数据的维护工作分散到各基层单位,减少人事局信息录入工作量同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项目开发应用情况

2004年09月30日申请立项开发目前的“人事与工资统发系统”,北大软件项目组在海淀区人事局信息化管理科的大力配合下对项目需求进行了详实确切的调研。经过二个多月的开发,于04年底开发完成“工资统发模块”并部署,截止目前,用户数达到130多家,使用情况良好。05年1月,系统升级到V2.0版本,该版本覆盖了海淀区人事局编办、调配、公务员、工资四个科大部分的日常工作;极大满足了其他单位内部人事管理和单位与人事局间交互办公的需求。

2005年10月21日签发的《关于“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试运行的通知》确定了区委组织部、610办公室、人事局、教委、统计局、财政局、曙光街道、马连洼街道、东升乡、西北旺镇10家单位作为“系统”试点单位,从11月1日起开始试运行。

基层用户对该系统的评价:一是信息量大,功能较全,覆盖范围广,基本包含了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可以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二是信息项设置的内容比较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实用性比较强。如实施网上人事关系调转,简化了接转程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系统还可以根据自定义的报表直接生成数据,能够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对公务员队伍的情况进行分析提供很好的支持。三是系统具有问题提示功能和修改审批功能。四是软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易学易懂,会计算机简单操作的人员都可以较好地使用。

社会效益

系统投入使用后,在规范化管理、辅助决策分析、工作方式创新、提高效率和节省资源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各方的认可。

 规范化管理

海淀区人事与工资统发管理系统的建立,缩短了基层单位申报、组织部、老干部、人事局审批工资等人事管理的办理工作周期,增加了海淀区工资统发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对政府部门工作的监督程度。海淀区根据业务职能的特点,在海淀区政务网的基础上,建设了海淀区人事与工资统发管理系统,系统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实现北京市海淀区人事与工资统发管理的网络化,使相关工作流程更加公开、便捷,简化工资统发及相关人事管理申报、审批工作环节,缩短基层单位用户的审批工作周期,加强海淀区人事局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办公效率,增强工作透明度。

 辅助决策分析

利用工资统发管理“一个抓手”,构成了全区公务员全员信息库,确保了公务员队伍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为全区公务员队伍从静态到动态、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局管理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公务员队伍的分析和领导的决策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工作方式创新

该系统的使用,改变了工资统发、人事管理工作模式,优化了工资统发、人事管理流程,实现了工作模式创新。

 提高办事效率和节省资源

本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区人事局及区人事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自系统部署、实施、运行一年以来,传统的工作方式得到了有效改善。上报、审批各个环节井然有序,在业务不断递增的情况下,工作进度和效率明显提高,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通过了严格的考验。

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不是一个静态工程,而是一项长久的信息服务业务,以相对较少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消耗来争取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我局系统建立、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的作用。无纸化办公、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等电子政务手段在改善着政府工作中的财政开支投入,简化传统工作环节,减少审批周期时间,跨越政府管理的鸿沟、地理区域的界限和提高政府管理的协调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了经济效益,效果显著。

第二篇:单位信息化建设纪实

单位信息化建设纪实

xxxxx单位信息化建设纪实

“啪、啪、”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几百辆汽车有条不紊地从车库驶出,长长的车队宛如一条蛟龙,驰骋在祖国的大地。这是某司训大队正在进行军交信息化的综合演练。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途中,司训大队的官兵们会遇到各种各样未来信息化战场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情况,但是他们利用手中的信息化装备,和平时良好的训练素养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运输保障任务,受到了观摩首长的好评。成绩的取得与他们平时的训练分不开,用大队长的话来说就是:“仗怎么打,我们就怎么练!”正是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大队党委“一班人”不惜花费人力和物力,下大力气加强大队信息化建设,使司训大队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军的前列。

学习——网上课堂

“突、突、突……”今天下午的汽车故障排除课上,王明的车一个劲儿的“发抖”,15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真叫人奇怪。可更叫人奇怪的是下课后王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去请教教员或是找教练班长“救火”而是坐到了电脑前用起了功。不一会他脸上的疑云渐渐地散去了,走近他的电脑才发现,原来他正在大队的局域网上给他的车“问诊”呢:汽车发出无节奏的突突声,通常是由于混合气过浓造成的……。”电脑里传来一阵富有磁性的声音,并结合视频演示,让人一看就懂。要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倒过来反复的看,直到看懂为止。前后花了总共不到15分钟的时间他的难题就得到了解决。他高兴的说:这在以前也许一天时间都解决不了,‘网上课堂’真是功不可没。

大队建立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教学双方达到了“教学无边界”的效果,教员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放在网上,当学员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就可以随时上网解决。通过网络课堂大大缩短了培训周期,提高了培训效率。

遨游——数字化图书馆

一提起图书馆,人们就会立刻想到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和堆积如山的书本,可是在司训大队的图书馆里却只有几排排列整齐的电脑。这个图书馆说它简单,它也简单,因为在这里只要你会简单的“WINDOWS”操作就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要说它复杂,它也很复杂,因为它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基础之上的,以数码信息“书本”代替了人们观念中的书本,配合电脑网络一起使用,就能遨游与数字化的图书馆之中。笔者找到一台电脑坐下,试着用键盘输入了“军交运输信息化”几个字,然后点击搜索,一分钟的时间内共搜索出89本相关书籍,2400篇相关文献和23部相关的影音资料,信息之全、效率之高,让人在欢欣之余,不得不感慨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摔打——模拟训练场

镜头一:夜幕下隆隆的炮火中,汽车二连正在向前方输送弹药和给养,这时,第一辆车突然停了下来,原来前方的桥梁被敌人的精确制导炸弹炸毁了,于是二连长只得迅速指挥部队改变行车路线,肃然物资顺利送到,但是却比规定的时间晚了近三个小时。

镜头二:夜幕下隆隆的炮火中,汽车二连正在向前方输送弹药和给养,这时,连长的耳机中传来:“二连长,你前方15公里处桥梁被敌人精确制导炸弹炸毁,迅速改变行车路线。”的命令,是指挥部把无人侦察机获得的信息通过无线电传给了汽车连长。二连长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通过G定位系统迅速确定自身位置、选择好新的行车路线,又开始了正常行车。最后按时将物资送到了预定的位置。

两组不同的镜头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战争和信息化张正的差别,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司训大队在训练中模拟信息化战场环境,采取信息化指挥训练手段,训练学员驾御未来信息化战场的能力,镜头二正是司训大队的一次演练中的一个情况设置。

考验——自动化考核场

司训大队的自动化考核场战地面积不大,可是各种考核设施一应具全,各种传感器与控制电脑相连接,及时地把学员的考核情况传送到控制电脑,然后根据自动化考核软件,客观准确地评判出学员的考核成绩,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学员考核成绩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从这个自动化考核场走出来的驾驶员,都是一流的驾驶员。”因为它的严格几乎到达了苛刻的程度。一次大队一名有着6年驾龄的老驾驶员在进行定点停车科目的考核时,一连考了5次都没有通过,其中最接近的一次与标杆相差了不到1厘米,着人眼根本无法辨别的微小差距,却被信息化的电子眼“毫不留情面”地挑了出来。这样严格的标准,难怪司训大队的关官兵都风趣地称其为:“驾驶员杀手”。就连地方上的出租车公司也不无感慨的说:“司训大队培养出来的驾驶员,我们用得放心。”

第三篇:基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露,不能很好的适用现代管理的节奏,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如何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指明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的进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露。人事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管理范围广以及易变动等特点,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经常更新人事信息,以与人事信息的变动保持同步。然而,我国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是以纸质版人事档案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实体管理模式,这使得人事信息的更新相当困难,无法与人事信息的变动保持同步。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作用,其管理模式也逐步由传统的纸质管理变为现代的信息化管理。然而,纵观我国人事信息管理现状,其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领导及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大,缺乏资金保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基础薄弱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价值和功能的发挥,必须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2.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2.1 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思想决定行动,由此可见,转变观念是全面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就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这项系统的工作而言,一方面,应当加强领导对其的认同及重视,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有效协调内部组织、人事等各个部门,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人事档案管理结构,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大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单位内部全体成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鼓励单位全体成员积极参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此外,还应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

识,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仅具有单一服务职能转变为具有较强综合服务职能的管理中心。

2.2 加大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离不开思想基础,更离不开物质基础,只有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确保“粮草”充裕,才能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在这其中,资金的投入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单位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技程度。就高校而言,还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项科研成果,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领域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高校还应充分挖掘学校内部的科技人才,安排其从事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快高校自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又大大降低了自身的资本投入。

2.3 以人为本,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培养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人,信息只是一种媒介或者辅助工具,因此,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一支专业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和功能。首先,就单位自身而言,应进一步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培训的内容既要突出技术层面的内容,也要突出管理层面的内容,技术与管理两者兼具,使培训更具有实效性,最终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既懂得管理的相关知识,又精通信息化技术。此外,就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而言,应充分利用好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

3.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通过上述举措,我们最终所实现的目标是“三化”,即档案信息数据化、服务利用网络化以及管理人员专业化。所谓档案信息数据化,指的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应改变传统以纸质档案为管理对象的实体管理模式,实现信息查询以及系统设置的数

据化。在现代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应以原始纸质档案为依据,将其包含的信息录入计算机,实现人事档案的数据化。此外,为了便于查询,还应对档案资料规整分类,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数据的分类管理;所谓服务利用网络化,指的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应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媒介,进而为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就学校而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校园网的建设为校园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就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而言,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媒介,提高 信心利用率;而所谓管理人员专业化,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发展目标。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实现主体是人,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掌握最基本的管理知识,同时,还应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要想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2]。

4.结语

总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事变动保持同步,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必须改变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人为本,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培养,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化、服务利用网络化以及管理人员专业化,最终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和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乐平,杨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阻碍性因素及对策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02):67.[2]杨碧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措施.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3):77.

第四篇:朴素为美—北京市燃气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建设纪实

朴素为美

——北京市燃气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建设纪实

作者: 捷盟咨询顾问 任 翀

编者按:本文作者全程参与了由捷盟咨询承担的北京燃气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建设项目,对北京燃气企业文化的朴素之美深有感触,特撰写本文以飨读者。

大千世界,美不胜收。凡能恒古流长之美,无不在于她的自然亲切,心灵震撼,这种美的灵魂就在于“朴素”。朴素,是自然而然的真实之美,是铅华褪尽的沉淀思考;朴素,是恒定于一的切实之美,是聚焦信仰的稳健力量;朴素,是英雄本色的朴实之美,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真才实学。

企业文化是对人的教化,这是一种朴素的教化,她明确使命、树立愿景、确立核心价值观,并宣贯这些思想理念,而只有这一切让员工感到真实亲切才算是文化建设的成功,正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放眼望去现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布衣荆钗者有之,洗去铅华者有之,沦落为丐者也有之,然终究难以从追求时尚、固步自封和张扬卖弄中“脱胎换骨”般的朴素可敬。然而沧海拾贝,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燃气”)企业文化理念建设可谓生动自然的朴素之美。

一、使命的真实之美: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和谐统一

企业文化,就是由企业所倡导,并被企业和员工所实践,影响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个人行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理念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回答三个问题:“我们为何而存在?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们怎样为人处世?”

也许,我们会认为这完全是企业领导的事情,甚至是政府的事情,上传下达即可,特别是国有企业。然而,北京燃气深刻地认识到 自身的文化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首都燃气事业长期实践而生长起来的,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市政府的深切要求,不负百姓期望,领导们高瞻远瞩、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也要敢于 突破长官意志,尊重员工意志,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浪潮中去,群策群力共同铸就燃气人的信仰,并展开了为期半年的企业文化研讨工作,广大员工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主要主持者、研讨者和管理者,理念研讨可谓热火朝天,理念宣贯的是声情并茂,两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启发,真可谓朴素得够实在。

北京燃气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投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拥有北京市燃气建设和经营的专营权,集燃气输配、销售、设计、施工、建设、科研、制造为一体,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燃气输配管网,承担着北京市区工、商业和居民用户的燃气供应服务工作。2005 年 1 月,北京燃气 与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成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超过 400 亿,成为北京市最大的国有公司。2007 年 5 月 17 日 北京燃气 在香港注资成功,使企业属性发生了新的变化,标志着集团公

司从传统公用事业企业转变为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

问题的第一个聚焦点就由此产生了:注重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两者在理念建设中有没有内在的统一性?燃气人围桌而座,共同回顾了从计划经济时期“ 投资靠政府、经营靠补贴、服务靠垄断”到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下的国企改制、重组、上市的艰辛历程,深刻体味出 北京燃气 依然是“纯粹的国有控股企业”,依然肩负着北京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发展燃气事业、服务用户、安全稳定供应”的历史使命;同时又是“纯粹的上市公司”,就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思考和解决问题。

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企业实现远景目标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体现了企业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文明的能力。燃气人根据历史沿革中各届政府对燃气提出的要求,以及燃气行业的公共服务特性,站在“国计民生”的高度视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开创性地提出了“服务社会、造福民生”的企业使命。

北京燃气的社会效益仍然是第一位的,以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效益,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必然要对成本、利润、销售量等方面的关注力度大为增强,既要对政府、客户负责,也要对资本市场负责。至此,我们可以说 北京燃气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也就清晰了,那就是:北京燃气要重新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够持续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具有高度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体系。

燃气人凝心静气,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终能褪尽铅华,以“ 始终肩负政府嘱托和百姓厚望”为 自然而然的责任和义务,以“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带动为员工和股东创造价值,这是一种平凡而崇高的朴素之美。说她平凡,是因为燃气人已经践行了几十年,日日夜夜为首都燃气事业保平安、谋发展;说她崇高,是因为燃气人志存高远,胸怀更加宽广,把燃气事业对于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看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严正承诺和真切落实,把安全稳定供气对于改善百姓的生活看成是传承能源文明的优质服务表现。

二、愿景的切实之美:梦想与现实的齐头并进

愿景是一种激发潜能的梦想,是把使命勾画成蓝图,是企业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长期战略目标,她既是未来发展的现实需求,又是现实发展对未来的必然追求,她是现实性与梦想性的切实统一。

燃气人怀有很多梦想,跟所有的企业一样,希望企业更好、生活更好。然而,“什么样的愿景才能激发这种信念与热情?”,无疑,这是燃气人聚焦的第二个问题。其中,“可实现性”是最关键的,她是联结现实与梦想的桥梁,是最切实的美好回答。

燃气人又一次陷入了深思:我们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内控制度,具备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规模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拥有一大批智慧勤恳的人才和管理团队,特别是注资上市的成功更使北京燃气成为北京市第一家融入国际资产市场的公用事业单位,为首都的城市基

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建造了一个投融资平台。审时度势,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运营商”要怎样实现呢?对此,燃气人进行了严谨而翔实的论证,因为愿景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化,而是要践行在每一天的承诺。

实力造就梦想,北京燃气已经成为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北京市的经济安全、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有一组数字对比:北京天然气用户达到 100 万户时用了 13 年,超过 200 万户时用了 4 年,超过 300 万户时仅用了 3 年,北京燃气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平均增速将达 11% 至 13%,2010 年需求量将达到 1000 亿立方米,北京燃气的发展空间前所未有。到了“十一五”期末,将实现天然气购入量 63 亿立方米,管网规模达到 8033 公里,用户数量达到 438 万户,北京燃气的发展步伐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如果北京燃气以“今天”为坐标点,那么回顾“昨天”就是迅猛发展、稳健经营,而眺望“明天”则是立足高远、前景广阔,正所谓“世界一流并不遥远”。

在奔向世界一流的征途中,北京燃气由原先的能源提供商转变为清洁能源运营商。至此,文化与战略相互影响、融合与促进,恒定于一,形成了一股聚焦信仰的稳健力量。随即,北京燃气以“立足北京、内外并举,专注燃气、上下延伸”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以保证愿景的切实实现,这是一种开阔而专注的朴素之美。说她开阔,是因为在波澜壮阔的

潮头起航,所以才有了“谁主沉浮”般的响亮,是因为有了鲲鹏般的翅膀,所以才有了直冲云霄的向往;说她专注,是因为北京燃气在城市燃气发展及能源结构调整中始终注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形成行业示范效应,成为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力的现代企业和市场主体。

三、核心价值观的朴实之美:选择与聚焦的相辅相成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及其员工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评价标准和对行为价值的选择标准,是企业理念体系的建设基石。核心价值观的探讨是燃气人最为激烈的一场辩论赛了,甲方说核心价值观应该一目了然,比如注重责任、诚信和服务等;乙方说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高度概括性,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方面作为切入点,比如注重企业文化和管理的精神提炼。我想这两种说法分别代表了挖掘核心价值观的两种鲜明思路,即“具象”和“抽象”。至此,不可避免地第三个问题就聚焦在燃气人面前了: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源泉在哪里?她可以是精神的凝练,也可以是作风的缩影,更可以是企业殷殷传承的倡导。

燃气人换了个角度,从自身赖以生存的事业上找到了突破口,即核心价值观要从“气”上挖掘。按照燃气人的说法就是“我们是跟天然气打交道的,主要职责就是遵循党和政府的要求为首都百姓安全供气、稳定供气。气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她虽无形却流溢于有形之中,正如我们的管网管道输送着燃气,科学管理承载着文化管理。”

“气融万物、惠泽万家”是北京燃气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种英雄

本色的朴实之美。说她是“英雄本色”就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修炼自己的真才实学。“气融万物”讲的就是燃气管道具象有形,燃气文化大象无形。正因为燃气人志存高远,才要修炼有容乃大的胸襟与气度,以实力说话,以业绩说话。“惠泽万家”说的是北京燃气是与社会发展一同成长的,我们在集纳企业内外各种资源、智慧和力量的同时,更要怀有感恩之心,讲回报、讲奉献,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讲求企业价值的融会贯通——对政府负责,以服务社会、造福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对人民负责,把真情服务送进千家万户,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对市场负责,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及伙伴,互惠互利共享成果;对员工负责,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生涯,同心同德共创未来;对未来负责,传承文明之火、智慧之火。

燃气人面对她们的核心价值观,犹如手捧“传家宝”,朴实、亲切,宣贯中一次次强调,讲解中反反复复提及,看来气融万物首先融的就是员工的心,惠泽万家首先泽惠的就是员工的情。

四、扬弃成就卓越:不破不立的朴素之美

扬弃,哲学上是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其实质是“不破不立”。都说要“追求卓越”,可“卓越”从哪里来?燃气人认为卓越来自于敢于向自己挑战,这是一种真实,一种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眼光;卓越来自于冷静的利弊分析,这是一种切实,是敢于破、更敢于立的胸怀与实力;卓越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变革改进,这是一种朴实,一种从管理入手的理念革

新与探索开拓。

不破不立是没错的,但破后就一定能立吗?显然这个“破”不是破坏,而是翻新,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扬弃的实质就是不破不立,就是 继往开来、自我改进、自我创新、成就卓越。“扬”为“弃”指明前进方向,“弃”为“扬”开拓发展空间;“扬”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恪守,“弃”是与时俱进中的成熟。

扬弃需要信念,需要勇气,更需要本领。作为首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业,独特的行业特性激发出燃气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并在几十年的艰苦岁月中凝练出燃气人在艰难险阻面前举重若轻的潇洒气度和在日常工作举轻若重的严谨作风,真可谓“能 拼搏、能奉献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种精神和作风当然要“扬”,要传承,但以往“气老大”的官僚作风要“弃”,并将随着上市公司的形象而转变。

燃气人深刻感受到“没有经营管理的切实转变就没有成就卓越的基础”这一朴素想法,并从经营、安全、服务、人才和执行五个方面朴素地演绎着:在经营上,得客户者得市场,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站在专业角度解决问题;在安全上,首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在服务上,抽取呼家楼绿洲精神的灵魂“真情到家”上升为服务理念,说明“真情”是优质服务的精髓,“ 到家 ” 是一种资源、标准、承诺和能力,是在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在人才上,已经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

选拔人才,从制度上突破了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现象,因为燃气相信“人才不是淘汰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那么作为企业就要想尽办法“为人才创造机会”,使员工获得个性尊重、才能施展、成长支持、贡献回报和价值实现;在执行上,燃气人突破国有企业“上传下达”的执行方式,从另一个视角思考着为何有时政令不畅通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执行这自身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更有传达者的失误,如果把决策者和执行者当作是彼此尊重和相互服务的合作关系,那首先就是“知道是前提”,即政令传达的正确性、明确性、及时性和辅导性,其次才是“做到是关键”,即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掩卷沉思,燃气人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徘徊:他们不雕琢修饰却是真实可爱,他们不溺于安逸却是切实改进,他们不甘于平庸却是朴实淳厚。燃气的朴素之美成就了燃气文化的大气——“气融万物、惠泽万家”,因唯有宁静方能致远。

真心祝福燃气人健康幸福!

真心祝福燃气事业成就卓越!

第五篇: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自主发展模式四——支撑型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

蔡旻君 侯 兰 杨 咏 基本理念 支撑型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理念是遵循服务驱动的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满足学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需求而提供支撑。服务驱动是指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求,有目的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提供服务,并在使用过程中使得效益最大化。支撑是为了突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是支持学校业务日常良好运作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类学校往往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资金不充足,学校的生源一般也不好。为使得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实际,关注需求,强调支撑的作用,走符合学校信息化功能需要的建设道路。核心特征 1.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环境的封闭与功能的单一性,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方式。许多已有的教学方式,比如传授、接受、训练等,其实是受限于课堂固有环境和功能的制约,使教学变得单向、被动、机械。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教育方式,也为课堂环境与功能的改进提供了机会与可能。课堂将因信息技术的介入与支撑,使其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功能由单一走向多样。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使用,可以有效记录和回放教师的板书,对于教师教学和课堂反思与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逐步走入每间教室,有效支持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教学,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无线网络支持下,师生可以随时对需要查阅、讨论的内容进行深度搜索和学习,并提供多种师生互动方式。借助投影仪,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可以迅速呈现给每位同学,通过交流、思考和分享讨论结果,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完成自主体验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学习信息的汇总,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并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达成教学目标。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现代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尊重人的尊严、潜能和价值,提高主体意识的“我行”的教育,培养出具有成功者心态、能“抬起头来走路”的学生,这已日益成为学校广泛秉持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潜力无限,为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技术的应用及时调整和修正。经过需求调研,尝试技术的教学应用,调研应用反馈效果,根据反馈效果调整和修改应用方法,到再进行需求调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并且,因为用户的亲自参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容易被接受。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方面是引导用户创新地使用现有技术,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需求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可见,将技术引入学校中,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技术并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海淀区艺师附小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关注用户的需求。从计算机实验班到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从教师备课室到笔记本电脑的配备,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学校资源整合,无一不是用户需求导向的结果。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3.使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过程。学校重视学生发展历程,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过程性评价平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也能使教师从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便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做适当的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使用“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将答题器作为项目测试的数据采集工具,将项目测试结果当堂采集并反馈,可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同时,将互动反馈技术采集的所有数据记入网络数据库,随着数据库的不断积累、持续使用,逐步生成有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数据资源,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料。通过“网络阅卷系统”对学生的考试测验和作业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以网络阅卷为评价工具,收集学生作业、测验和考试数据,将数据写入数据库,可供任课教师统计、分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也为学生发现学习中的短板与不足,改进学习提供帮助。4.实现了高效便捷的管理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也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可以提高信息工作质量,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办学效益。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学校管理平台,对师生信息、教师评价、信息发布、反馈接收等进行管理,改变传统的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推进资源整合,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减少办公成本,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各项业务环节的执行情况都有可追溯性,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效能。例如,在日常办公中,建立oa智能办公系统,提高了日常审批事务的效率;在学籍管理中,应用cmis系统实现了学生学籍的电子化管理;在家校联系中,应用“校讯通”、“家校通”等家校互动平台,增强了家校联系,延伸了课堂,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效果,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利用多种应用系统助力学校发展,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运作模式 1.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调研。这类模式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资金不充足,学校生源一般不好,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学校需要优先考虑最根本的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首先,学校各部门提出需求,并进行汇总。本着“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别从网络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等方面,从学校层面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其次,针对提出的建设方案,分别与各部门领导及师生代表进行讨论研究,反复论证和修改。最后提交校务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定稿。2.营造校园氛围,渗透办学理念 校园氛围是维系学校全体师生教育、学习和生活的纽带。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要符合办学理念的宗旨,要求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校园氛围时,必须渗透学校的整体办学理念。例如,温泉二中为了推广“多维成功”教育理念,学校建设了对外网站、电视台、校园宣传电子大屏等。这些媒介将校园内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对外发布,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尤其通过学生和教师获得奖励和荣誉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身边成功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未曾发现的潜能,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进而激发他们渴望成功的愿望。这种成功教育的宣传在师生间产生很大的反响,也对学校的对外宣传起到良好作用。3.始终以用户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日常工作中,关心并注意培养用户的新需求,在需求调研、软件研发和测试过程中让终端用户参与进来。在实际应用时也关注用户的使用反馈信息,根据反馈对技术的应用及时调整和修正。经过需求调研,尝试技术的教学应用,调研应用反馈效果,根据反馈效果调整和修改应用方法,到再进行需求调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并且,因为用户的亲自参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容易被接受。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方面是引导用户创新地使用现有技术,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需求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可见,将技术引入学校中,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技术并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海淀区艺师附小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关注用户的需求。从计算机实验班到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从教师备课室到笔记本电脑的配备,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学校资源整合,无一不是用户需求导向的结果。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有效整合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涌现不断催生新的需求,学校的各项应用系统面临升级,而现有的网络设备经过数年的使用开始故障频现,已无法满足庞大的访问量,各类硬件设备需要逐步更新,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以及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培训等,均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作为基础,仅凭学校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作为学校上级管理部门的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以及区教委财务科等部门,在技术、培训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学校很多支持。5.重视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 学校在进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部门目标管理后,相继出台了对学校网络及办公平台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对网络安全的相关预案计划、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也特别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开招标采购制度等,从而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问题与建议 支撑型的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学校,其目的是实现三个“最大化”,即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在不具有良好生源的情况下,在不具有充裕资金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实际,关注需求,支撑学校的办学理念,支撑学生的成长,支撑教师的发展,支撑管理的高效与便捷。但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如下问题:首先,资金需求量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当出现更多的需求时,很可能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来满足这些需求。而学校在不具备充裕资金的情况下,则很难满足需求,出现资金需求量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其次,下拨资金的滞后性与服务的及时性不匹配。从学校出现资金需求,到上报财务部门审批,再到相应资金到位,周期过长,导致学校不能及时得到资金的支持。最后,学校系统平台分散,未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例如,管理模块中的出勤考评独列为一个平台,家校互动又独列为一个平台,而这两个平台实际上都属于办公管理平台。功能性质相似的平台分散开来,未形成有机的整体模块,这将给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上级部门可针对学校实际需要下拨更多资金,积极听取学校的需求意见,体谅学校的苦衷,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急切需求。同时,学校也需科学、及时、不断地采集需求,从学校特点和实际出发,调整需求,积极向上级部门表达诉求。其次,提高资金审批效率,缩短资金下拨周期。目前,从学校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到财务审批,再到资金到位的周期过长。只有提高资金审批效率,缩短资金下拨周期,学校才能得到“及时雨”。最后,学校平台按模块进行系统整合。将学校的平台按照相似性质的模块整合在一起,比如将教学类的平台整合到一起,管理类的平台整合到一起,另外还需对平台进行再次整合。多平台的系统整合也是学校系统平台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注: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群体课题《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下载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人事工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纪实(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人事工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纪实(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