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科技〔20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中央企业、科研单位: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科技兴安”战略,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力度,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着力解决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市场机制基础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现就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科技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构成的重要要素,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企业提高本质安全程度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支撑引领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科技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共性、关键性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攻关,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张德江副总理强调,要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切实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各地区、各单位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二)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重要抓手。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是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地区、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将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作为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重要抓手,切实抓紧抓好。
(三)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推广是做好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国家鼓励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改进安全设施,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提倡和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不断改进、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各地区、各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积极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二、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法规标准推动、严格行政许可准入、淘汰落后、培育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着力推广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五)基本原则。
1.依法推广原则。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2.先进适用原则。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既要突出技术、工艺、装备、材料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又要重视其适用性、实用性和稳定性。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开展推广工作,注重成果对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实际效果。
3.突出重点原则。以高危行业和领域为重点,筛选对于生产安全事故防治切实有效、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
4.互惠互利原则。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单位在互惠互利、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三、强化工作指导,注重协调联动
(六)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完善科技成果评估筛选和发布机制。要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冶金、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和交通、建筑、消防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通过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筛选、发布机制,确定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等科技成果,定期发布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七)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与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紧密结合。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要始终做到与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与事故调查处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八)优化政策环境,引导推动企业科技促安、科技保安。要以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为抓手和载体,通过制定有利于安全科技成果推广的政策,利用科技成果奖励、发布推广目录、举办成果展览、召开示范现场会等形式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加大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促使科技成果早应用、快见效。
(九)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准入,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通过严格实施行政许可,进一步提高危险性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面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作用。
(十)制定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安全科技成果纳入相关标准,是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措施。对于能够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科技成果,要尽快通过制定强制性安全技术标准加以推广应用;对于能够有效防范一般性事故的科技成果,要通过制定推荐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
(十一)加强协调,共同推进。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大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对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支持,主动与产业、财政、科技、税务等部门共同研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引导、督促企业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安全科技成果。
四、鼓励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十二)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安全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应用与示范,提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十三)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要引导从事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中介技术服务的机构从企业对安全科技的需求出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开展安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充分依靠各直属机构的力量,调动和发挥科研及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搭建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的平台,推动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十四)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相结合。要以企业安全需求为源头,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努力改变科研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安全技术开发平台,促使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规律,以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组织产学研共同做好安全科技立项、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资本、管理的优势,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要加强安全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发挥示范工程典型引路作用,积极创新推广方式
(十五)建立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地要针对本地区安全生产特点,以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为目标,选择一批典型的安全科技成果,建立一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通过典型引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广泛开展。
(十六)积极开拓创新,以多种形式开展推广工作。通过制定推广计划、发布推广目录、搭建推广服务平台、展示科技成果等方式,灵活多样地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科技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专家进基层,推动安全科技成果进企业,大力宣传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成果,扎实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十七)切实把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推广工作的领导。把推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推广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研究制定推广工作的政策、规划和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
(十八)完善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安全科技成果应用的现状和实际需求,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制定推广工作实施方案。要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推广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研究具体贯彻落实的措施,做好推广工作的部署、检查和总结评估,于每年的12月20日前,将当年推广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工作计划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年一月六日
第二篇: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科技〔20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中央企业、科研单位: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科技兴安”战略,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力度,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着力解决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市场机制基础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现就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科技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构成的重要要素,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企业提高本质安全程度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支撑引领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科技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共性、关键性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攻关,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张德江副总理强调,要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切实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各地区、各单位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二)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重要抓手。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为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科技
创新、技术改造、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是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地区、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将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作为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重要抓手,切实抓紧抓好。
(三)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推广是做好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国家鼓励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改进安全设施,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提倡和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不断改进、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各地区、各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积极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二、加强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法规标准推动、严格行政许可准入、淘汰落后、培育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着力推广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五)基本原则。
1.依法推广原则。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2.先进适用原则。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既要突出技术、工艺、装备、材料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又要重视其适用性、实用性和稳定性。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开展推广工作,注重成果对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实际效果。
3.突出重点原则。以高危行业和领域为重点,筛选对于生产安全事故防治切实有效、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
4.互惠互利原则。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单位在互惠互利、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三、强化工作指导,注重协调联动
(六)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完善科技成果评估筛选和发布机制。要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冶金、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和交通、建筑、消防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通过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筛选、发布机制,确定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等科技成果,定期发布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七)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与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紧密结合。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要始终做到与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与事故调查处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八)优化政策环境,引导推动企业科技促安、科技保安。要以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为抓手和载体,通过制定有利于安全科技成果推广的政策,利用科技成果奖励、发布推广目录、举办成果展览、召开示范现场会等形式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加大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促使科技成果早应用、快见效。
(九)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准入,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通过严格实施行政许可,进一步提高危险性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面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作用。
(十)制定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安全科技成果纳入相关标准,是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措施。对于能够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科技成果,要尽快通过制定强制性安全技术标准加以推广应用;对于能够有效防范一般性事故的科技成果,要通过制定推荐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
(十一)加强协调,共同推进。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大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对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支持,主动与产业、财政、科技、税务等部门共同研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引导、督促企业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安全科技成果。
四、鼓励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十二)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安全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应用与示范,提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十三)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要引导从事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中介技术服务的机构从企业对安全科技的需求出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开展安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充分依靠各直属机构的力量,调动和发挥科研及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搭建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的平台,推动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十四)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相结合。要以企业安全需求为源头,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努力改变科研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安全技术开发平台,促使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规律,以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组织产学研共同做好安全科技立项、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资本、管理的优势,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要加强安全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发挥示范工程典型引路作用,积极创新推广方式
(十五)建立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地要针对本地区安全生产特点,以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为目标,选择一批典型的安全科技成果,建立一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通过典型引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广泛开展。
(十六)积极开拓创新,以多种形式开展推广工作。通过制定推广计划、发布推广目录、搭建推广服务平台、展示科技成果等方式,灵活多样地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科技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专家进基层,推动安全科技成果进企业,大力宣传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成果,扎实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工作。
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十七)切实把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加
强对推广工作的领导。把推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推广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研究制定推广工作的政策、规划和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
(十八)完善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安全科技成果应用的现状和实际需求,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制定推广工作实施方案。要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推广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研究具体贯彻落实的措施,做好推广工作的部署、检查和总结评估,于每年的12月20日前,将当年推广工作总结及下工作计划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年一月六日
第三篇:安全生产托管工作指导意见
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托管
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深安办规„2008‟1号
各区安监局,光明新区经发办,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和促进我市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工作,有效保护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引导企业利用安全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规范其安全生产行为,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我办制定了《深圳市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八年五月六日
深圳市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托管
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我市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工作,有效保护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引导企业利用安全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规范其安全生产行为,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本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深圳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企业安全生产托管,是指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为委托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服务或其他形式服务。
第三条 安全生产托管的适用范围:
(一)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非高危行业的企业,凡是没有聘用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的具体规定,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托管。
(二)当年内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重伤3人以上事故的企业,经安全评价认定,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人员未能有效履行职责,企业的安全管理混乱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应当实施安全托管。托管的期限为三个月,期限届满,对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企业,经安全评价合格的,企业可依法自愿选择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非高危行业的企业,出现下列情形的,应当实施安全生产托管:
1、经安监部门依法认定,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限期内未落实整改的;
2、经安监部门依法认定,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未能有效履行职责的。
(四)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工业园区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或社区管理企业可以对园区、厂房或社区从整体安全管理角度,委托有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协助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五)其他非高危行业的企业,符合《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的,应按照其规定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为加强管理力度,可同时选择委托安全中介机构为其提供约定的安全专业技术或管理服务。
(六)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高危行业或重点行业的有关企业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专业安全服务。
第四条 安全生产托管的主要内容:
(一)对委托企业进行安全评估,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开展危险源点的辨识,掌握其安全生产现状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托管服务方案;
(二)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和促进委托企业达到安全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委托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检查表,拟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检查和督促落实;
(四)掌握委托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指导演练、落实;
(五)履行现场安全生产检查职责,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告委托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人,督促委托企业落实整改;
(六)协助委托企业组织员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督促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员工上岗前及轮岗前培训教育制度;
(七)指导和督促委托企业按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规定使用;
(八)指导和协助委托企业及时报告其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组织或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九)指导和协助委托企业开展张贴安全画报、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栏、举办安全知识 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
第五条 市安监部门负责指导开展全市企业安全生产托管的监督管理。各区安监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托管的日常监管工作。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学会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第二章 安全生产托管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实施安全生产托管应当签订合同。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的订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制定的技术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填写使用。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合同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
(一)服务内容、方式和要求;
(二)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三)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四)验收标准和方式;
(五)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六)违约责任;
(七)争议的解决方法;
(八)本合同有效期限;
(九)其他未尽事宜。
与履行合同有关的安全技术背景资料、可行性论证和安全评价报告、项目任务书和计划书、安全标准、安全规范、以及其他安全档案,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可作为安全生产托管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七条 安全生产托管的期限最少不宜低于6个月,期满后,企业的状况仍符合本指导意见第三条第(一)项、第(三)项情形的,应当继续实施安全生产托管。
第八条 实施安全生产托管的委托企业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一)应签订安全生产托管合同,根据本意见第四条的规定和自身需求,与安全中介机构协商确定安全生产托管服务的具体内容等细节;
(二)委托企业负责人应当重视安全生产托管工作,参加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及时了 解安全生产托管的进展和效果,与安全中介机构执业人员当面交流沟通应保证至少每月一次,确保安全保障所需投入及时到位,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托管中存在的问题;
(三)委托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应当支持、配合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向安全中介机构执业人员提供工作便利,对其开放所有的作业场所,提供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文件、图纸、数据、记录和档案等资料;
(四)委托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应当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确保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实施安全生产托管过程中不出现真空或漏洞;根据合同约定,督促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及时提供有效的安全生产托管服务;
(五)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支付履约费用;享受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所提供的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及其服务成果。
第九条 提供安全生产托管服务的安全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是安全生产托管的服务者,是委托企业和服务对象的帮手,要做好委托企业和服务对象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维护者,是各级安监部门的助手,要督促企业整改事故隐患,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遵守执业准则,依法独立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并对其工作行为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条 提供安全生产托管服务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一)应当向委托企业提交有效的机构资质证明,应当依法与委托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得依靠行业优势将霸王条款强加给委托企业;
(二)安全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托管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行业自律标准或者指导性标准收费;不得恶意抬高或压低收费;
(三)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从事安全生产托管活动时,应当恪守职业道德,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泄露委托企业和服务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并对其承担安全生产托管服务业务的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负责,不得提供违反事实和法律的服务;
(四)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提供安全生产托管服务期间,其现场服务每月应 当至少三次,包括:每月到委托企业现场检查至少两次,每月组织委托企业现场培训或委托企业安全生产会议至少一次,并且在现场服务过程中应当安排时间与委托企业负责人当面交流;合同约定现场服务次数高于以上次数的,按照合同约定履行;
(五)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手段,确保所提供的安全生产托管服务,特别是现场服务的专业水准和质量,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指出委托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六)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对在提供安全生产托管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指导和督促委托企业制定和实施有关安全整改措施;对存在重大隐患,经指出后,拒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委托企业,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有权且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街道安监执法机构报告,情况特殊的可越级报告;
(七)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定期小结安全生产托管服务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效果,至少每季度向委托企业书面报告一次;合同期满后全面总结报告;
(八)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合同要报送委托企业所在地的街道和区两级安监部门备案,合同期满后一个月内将安全生产托管服务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效果报告所在地的街道和区两级安监部门;
(九)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应当主动接受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各级安监部门汇报有关工作情况,至少每半年应当书面报告一次,如有人事变动或其他重要事项发生应及时报告;对各级安监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得推诿和拒绝;
(十)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我市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业务活动,应当向市安监部门申请备案;注册地在外地的应当设立驻深分公司或办事处,在我市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派驻人员相对稳定;
(十一)安全中介机构应积极提高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制订有利于公司规范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对执业人员的工作责任管理和思想教育,保证安全生产托管服务质量。
第十一条 按照本指导意见第三条第(四)项的规定,工业园区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或社区管理企业委托有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协助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其园区、厂房或社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企业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聘 用安全管理人员或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规定,实施安全生产托管,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 按照本指导意见第三条第(六)项的规定,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高危行业或重点行业的有关企业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专业安全服务的,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参照本指导意见的规定以合同形式约定。
属于被委托范围内的高危行业或重点行业的有关企业,应接受政府所委托的安全中介机构依照合同约定实施的专业安全服务工作;同时,其仍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聘用安全管理人员或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规定,实施安全生产托管,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中介机构在为政府提供约定的专业安全服务的前提下,尽量为企业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帮助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
第三章 安全生产托管服务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市安监部门负责对申请在我市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业务的安全中介机构资质及其执业人员进行资格确认,并公布相关资质信息。
取得在我市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资格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必须将相关资料报送拟开展业务所在地的区和街道两级安监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凡需要在深圳市从事安全生产托管服务业务的安全中介机构,必须具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或广东省安全监管局颁发的安全中介服务资质,并向市安监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如下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安全中介机构资质证书或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复评机构批准函;
(三)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四)外地注册的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的相关证照文书,在我市的办公场所及联络方式;
(五)安全生产托管服务方案(含服务流程、质量控制流程);
(六)常驻深圳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业务的负责人和执业人员情况;
(七)过往安全生产托管业绩。
第十五条 凡需要在深圳市受聘于安全中介机构从事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的执业 人员必须是身体健康,职业操守记录良好,具备《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相关条件外,且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助理工程师(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证的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资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或安全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二)广东省或深圳市安全监管部门颁证的高级安全主任,中级安全主任,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两年以上;
(三)其他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安全生产管理或安全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
第十六条 对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所反映的其委托企业存在拒不整改的重大隐患,街道和区两级安监执法机构要及时跟进,严格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 对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实行动态监管机制,其主要内容:
(一)街道和区两级安监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收集安全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意见,跟进安全生产托管服务成效,对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劣、信誉差的安全中介机构,可建议委托企业取消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并及时反馈上级安监部门;
(二)市安监部门要及时收集下级安监部门、委托企业等各方对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托管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和规范安全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
第十八条 对于服务质量低劣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特别是在提供安全生产托管现场服务过程中应当发现和指出的问题或隐患,因自身能力和水准不够事实上确未能发现和指出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严肃处理,并报有关机构处理,其主要包括:
(一)对经查实有一次有效投诉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市安监部门应当约谈训诫其法定代表人或驻深负责人,在全市安监系统通报批评,并将情况通报给颁证机关;
(二)对经查实一年内累计有两次有效投诉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市安监部门应当在全市范围公开通报批评,约谈训诫其法定代表人,并将情况通报给颁证机关;
(三)对一年内累计有三次有效投诉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市安监部门应将其列入“服务质量低劣”黑名单,公开向全市发布,并将情况通报给颁证机关。
第十九条 对于安全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劣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特别是在提供安全生产托管现场服务过程中应当发现和指出的严重问题或重大隐患,因自身能力 和水准所限事实上确未能发现和指出的行为,一经查实,市安监部门应将其列入“服务质量低劣”黑名单,公开向全市发布,并将情况通报给颁证机关;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的安全中介机构,特别是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报告、证明和服务不到现场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并报有关机构处理,其主要包括:
(一)对经查实有一次有效投诉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市安监部门应当约谈训诫其法定代表人或驻深负责人,在全市安监系统通报批评,并将情况通报给颁证机关;
(二)对经查实一年内累计有两次有效投诉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市安监部门应当在全市范围公开通报批评,约谈训诫其法定代表人,并将情况通报给颁证机关;
(三)对一年内累计有三次有效投诉的安全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市安监部门应将其列入“服务质量低劣”黑名单,公开向全市发布,并将情况通报给颁证机关。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指导意见如有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有关规定不一致,则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有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指导意见自2008年5月15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为一年,由市安监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要求,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的各项安全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管理手段再创新、设备运行再优化、人员培训再加强、隐患治理再全面”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以提升管理水平为主线,以强化和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责任追究为手段,以预防事故为核心,以狠抓源头管理为保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强力推进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安全持续稳定发展,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杜绝较大交通事故。
(2)百台车一般事故频率次要责任以上15次以下。
(3)百台车责任死亡率在0.4人以下。百台车经济损失控制在15万元以下。
(4)工业事故死亡人数为零,工业重伤千人重伤率小于0.12.特大工业事故为零。
(5)杜绝火灾事故。
(6)交通事故处理及安全隐患整改率100%,(7)GPS监控交通违法行为全年不得超过全集团平均违法次数。
(8)减少超员、超员、疲劳驾驶现象的发生。
(9)不发生“三品”、“反恐”等省、市级以上安全通报批评。
(10)本质安全管理达一级道路运输企业; 质量标准化实现动态
达标。
三、基本工作思路
全年安全工作要以“八找八抓八到”为主线,即:
在思想认识上找差距,抓教育引导,做到安全工作零起点;
在落实制度上找差距,抓强化执行,做到执行制度零距离;
在系统保障上找差距,抓系统完善,实现系统运行零隐患;
在设备完好上找差距,抓运行维护,做到设备状态零缺陷;
在现场组织上找差距,抓规范管理,做到隐患整改零搁臵;
在技能素质上找差距,抓业务培训,做到操作过程零失误;
在严细作风上找差距,抓死角死面,做到隐患排查零盲区;
在全员管控上找差距,抓责任落实,做到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工作举措的基础上,2013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执行力
坚持“不惜一切代价抓安全”的原则,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中。要以责任管理为主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目标
层层分解到各单位、部门,一级对一级负责,各级对全司负责。明确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构建起无缝隙的责任空间体系,切实提高安全执行力。
(二)坚持安全宣传教育与严厉处罚相结合1每月组织不低于18名驾驶员参加集团青山驾校安全培训,及时
组织违法、违规、事故驾驶员参加学习培训;
2、开展重点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班(包括驾驶员培训、责任经营人、安管人员及重点岗位人员、GPS专职监控人员等);
3、各行车单位坚持每月组织二次安全例会,对驾驶员、责任经营
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积极落实从业人员参加安全学习指纹打卡制;
4、进一步加强对《GPS监控管理办法》、《车载视频监控工作管理
办法》的学习培训,全面压降“超速、超员、超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车辆责任经营人约谈,对交通违法扣满12分、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或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驾驶员予以辞退。及时处理驾驶员的各种违法行为;
5、每月查询一次驾驶员有无违法和事故信息,“春运、黄金周”
等特殊时段及时查询,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三)坚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隐患举报奖励:继续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拓展隐患排查范
围,升级隐患排查级别。建立生产现场隐患辨识排查报告和奖励制度,实行隐患实名或匿名举报制,鼓励发动职工群众及时发现、处理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对发现、举报或处理隐患的个人,经查属实者给予
100-500元/条奖励。
2、日常检查:坚持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安全告诫制度》,落实“三
声“工作法,履行“一岗双责”制。机关每日派一名领导带队,督促安管人员每日在第一班车辆发班之前到达发班现场,对所有发班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同时对驾驶员实施安全告诫。
3、季节性检查:
一是夏季到来之前对所有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进行隐患排查,如:
消防器材、油、电路、轮胎等安全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特别要对满4年以上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二是年底对冬防物资的配备、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
4、节假日检查、上路检查及上路考察:
一是针对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客流大、运输任务重、道路交通环境更加复杂的特点,组织进行针对性的事故隐患排查;
二是每月不低于2次的上路检查;
三是对新开班线进行上路考察以及对事故多发班线进行考察。
5、安全生产基础档案管理工作检查:安机科牵头坚持每月对基层
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台账的建档、归档进行检查。
(四)贯彻执行汉运字[2012]20号《长途卧铺客车凌晨2点至5
点停车休息制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在部分长途夜行班线上试行接驳运输,拿出具体的工作方案。
(五)坚持车辆年审制度和强制二级维护制度,科学制定维护计
划,提高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一是营运车辆二级维护数每月不低于全部的80%,年审100%;二是修理厂严格按“两化”标准严格作业。
(六)抓好“安全生产月”以及几大节假日的安全生产运输工作。
(七)按集团公司关于节能降耗要求,对公营车辆严格控制“三
大料”的支出。
(八)及时完成对责任经营承包车辆的经营合同的续签工作,严
禁没有签订经营合同的车辆参加营运。
(九)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要求,严格驾驶
员“准入关”,做好公车驾驶员的招聘管理工作。加强营运车辆驾驶员的储备工作。
(十)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管理,突出主动预防
2013年要严格按照《标准》及上级文件规定开展防突发事件、防
汛、旅客滞留“三防”和“冬防”等方面的应急救援演练。按照“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登记、评估、报告制度和应急救援机制,根据生产实际,编制内容全面、责任明确、实际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完成评估上报备案工作。要根据预案,结合实际,定期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全面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发现问题、整改不足,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十一)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自评、送审、申报、质量达
一级企业的各项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2013年总体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
订安全工作计划,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二0一三年元月三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
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政法〔201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各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积极主动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重要意义。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是维护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的重要途径。生产经营建设等各项活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状况最为关心,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愿望最为迫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安全管理的作用,把生产经营建设等各项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充分了解民情、尊重民意,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和创新安全管理,坚决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构建有利于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增强群众维权意识和能力;认真、及时发布安全生产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保护和提高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
二、认真落实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
(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制度。凡依法应当公开的安全生产信息都要及时全部公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有关审批项目的程序、依据以及安全评价报告等信息的公开。要建立相关行业领域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丰富安全生产信息内容,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安全执法、应急管理等信息,特别是对有关地区、行业和企业存在的危险源以及排查治理情况,要及时告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落实防范应对措施。
(四)拓宽安全生产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以及通过设立安全生产公告、公示栏和警示牌等途径,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及防范知识。要不断畅通基层信息传递渠道,特别要加强矿区、农村等偏远地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扩大信息发布范围,为增强群众监督效果创造条件。
(五)定期发布安全生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和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政策措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取得群众支持,增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严格落实安全生责任制,公开责任落实情况,充分接受群众监督。
(六)及时公布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及事故查处情况。依靠和发动群众,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每一起非法违法较大事故查处的跟踪督办、重大隐患和重大事故查处的挂牌督办,以及瞒报、谎报等各类事故查处的结果,都要及时通报发布,深刻吸取教训,强化警示和监督作用。
三、完善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机制
(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和《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三级网络。一是在县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依法履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职责。二是在乡镇工会、城市街道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会组织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监督企业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在企事业单位生产班组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落实班组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加强工作场所监督。
(八)完善劳动保护维权机制。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商,及时解决本地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职工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审议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要向职代会报告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职工群众提交的议案,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专结合、依法监督的原则,注重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工会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新特点、新途径和新机制,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侵害其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九)落实和健全群众举报制度。通过扩大全国统一的“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设立电子举报信箱和网络微博客等方式,畅通社会公众和职工群众举报渠道。加强安全生产来信来访处理接待工作。认真开展舆情搜集分析,主动发现举报信息。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举报人个人信息及人身安全,严防打击报复事件发生。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
(十)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要深入总结提炼近年来“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经验做法,加快完善与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丰富创建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其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推进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沟通协商,不断健全政府部门与工会组织、企业、职工群众密切协调、有序高效的活动竞赛网络,对活动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推动“安康杯”竞赛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十一)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力军和监督员作用,主动发现和治理隐患,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监督整改的良好格局,切实做到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坚持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工会组织的安全检查相结合,发动群众做好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监督工作,开展经常性的自检自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十二)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精神,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的全过程,开展经常性的专题检查,抓好问题整改。实行达标考评结果公示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促进企业规范安全管理,改善职业卫生工作条件,加快推进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
(十三)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技术革新。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针对不同专业岗位的技术特点,鼓励职工开展多种安全适用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坚持群众性技术创新与专业技术研发工作紧密结合,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减轻职工群众劳动强度,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加强班组安全建设。要把班组安全建设作为依靠职工群众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牢固树立班组岗位是第一道防线的安全理念,强化遵章守纪和监督防范意识,做到个人监督与相互监督相结合,提高职工群众自主保安、相互保安和业务保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防范事故。加强班组安全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先进班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五、加强对群众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五)认真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组织和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寓意深刻的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要面向社会公众、企业从业人员,经常化、制度化地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及举报投诉知识。要从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入手,加强对企业和作业场所职工、周边人民群众的专题宣传教育,做到会监督、敢监督和有能力监督。
(十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安全生产总体部署,为广大群众开展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企事业单位要把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摆在重要位置,在研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时,认真倾听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坚持重大安全生产事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
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