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会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修改后
领会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浅谈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姓名:徐留隆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米村镇柿树湾学校
领会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浅谈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摘要: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个性为基础的社会,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型的。为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知识水平和学习进度突出个性化教育,以促使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发展。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讲授灌输,这是与学生的客体性、被动性的面相联系的,其后果势必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削弱乃至丧失。《数学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张扬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体现了在学习观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数学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更新观念——突出个性化教育。
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个性为基础的社会,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型的。在传统教育中,我总是试图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塑造“千人一面’的“两脚书橱”。显然,这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程上,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些给学生,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讨论的权利还给学生,应运而生的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境界。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合展示的氛围和舞台,那么,学生就会有精彩的发言,就会有思维的火花,就会有创造的冲动。
例:我在教学三角形时,并没有对教材再度加工,而是将知识组织成一个序列,然后引导学生分层感知理解、掌握。先让学生交流对三角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搜集三角形的物体,学生根据把搜集交流的信息进行组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如利用三角形的特性,设计物体,把三角形的物品进行分类,得出分类标准,测量三角形物体的高,算出三角形的高。
练习的安排也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学习数据整理之后,我让学生收集本小组平时花费零用钱的情况,学生自行设计,把全班、全校一个月、二年的零用钱攒起来,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如支付失学儿童的学费;每天节约一分钱,可以在本地区盖幢图书馆。
四、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例如:学习《可怕的白色污染》时,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介绍自己对白色污染的认识,把学生引到白
第二篇:走进新课程 探索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探索新理念
孟连县举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竞赛
11月4日下午,为期两天的2011年孟连县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说课、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孟连县民族小学圆满结束。来自县属小学及各乡镇小学的9名优秀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孟连县思品研究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全新探索。通过比赛,县民族小学的李梅老师和镇小的李云霞老师荣获本次比赛一等奖。
本次活动由孟连县教育局主办,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梅珍主持,县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许志华、沈志莲、杨梅珍、自弥景作为专家评委并进行指导。竞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于11月2日下午,各校教师齐集县民族小学分别就各自的教案进行说课竞赛,并抽签决定所任教学班级。第二轮于11月3日上午开始精彩的现场教学竞赛,展示了《你棒我也棒》、《规则在哪里》、《祖国有多大》、《我爱我家》、《伸出爱的手》、《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九节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整体把握了教学内容及活动结构,灵活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种关系,突出了创新精神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
县教育局举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说课、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育人先育德,愿全体德育工作者携手共进,共同研究德育主阵地——《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努力发挥德育工作最大化。(
第三篇: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
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革更新,教育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语文教育虽有所变革与发展,但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又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也正面临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内容、原则、教学手段的再认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走新课程,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现代的语文观
语文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上。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现代的教育观。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从横向、纵向切入实际生活的最精当概括。语文是“交际工具”,是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一项生活本领,这决定语文学科再不仅仅是作为书斋中的一种学问,而是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文化载体”,是传承文明的一个纽带,这决定语文学科是无限的过去与无限的未来中的一个点。无限的过去赖它以发展,无限的未来赖它以开拓。“交际”和“文化”本身都是动态的,也都是无限深邃博大的,语文学科必须与之完全相适应。这样,语文教师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个传道授业者,而是现实与历史交叉点上的一座灯塔。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又要涵泳于历史文化,于“交际”之“形”中传“文化”之“神”。
其次,是要具有现代的教学观。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中学语文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其实,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放人,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个精神强健的个体。只有先“立人”,然后才可“立国”。如果我们的受教育者丧失了个性,丧失了创造力,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更谈不上民族的振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而决不是也不应是灌输。解放学生,培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也是在解放语文教师自己。语文教师不是智能机器人,也不是道学家,而是学生品质发展的助力器,泯灭学生个性,限制学生特长发展,这种错误观念和做法必须彻底纠正。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强调实用化、多样化、素质化,最主要的是突出能力训练,因此,我们要改变“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的观念。一张试卷所反映的学生语文素质是极其有限的,也是比较片面的。语文教师的眼睛只瞄准高考命题和高考试卷,是短浅的。
中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抽象的,语文学科的能力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的。由过去的较重知识转变为较重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需特别树立起的教学观。这能力,固然是学生个人习得的,但在这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中,教师的作用至关紧要。我们应以能力而不是以知识去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此,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要做到具体、精要、全面、扎实。
其三是要有现代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需德才兼备,要拥有一颗师心,要诲人不倦,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要不辞劳苦,不怕劳神。这首先体现在热爱学生,对学生的热忱上。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充满热忱,对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生”同样需要热忱,要做到有教无类。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还体现在对学生兴趣、习惯、态度、能力和性格的了解上,以及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和休息的关怀上。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识字写字是基础,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三、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
(1)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体现语文鲜明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
(3)充分利用母语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倡导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五、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
语文课必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注重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无处不在。科技使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进行交流。语文课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具有创新活力,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四篇:走进新课程与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与新理念 玉门市昌马学区 张长斌 高娟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而言,是标志着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结束和语文新课程的诞生。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改革,是对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次真正解放。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力图将新的教育理念溶解于新课程里边,渴望早日从传统的旧课程中脱离出来,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先行者。让语文课成为百花集会的花圃,成为情感交流的磁场,成为童心飞翔的天堂。
正确把握新课程的“新”特点,是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的起点,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本人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转换教师角色,把学生请上讲台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始终处于主宰地位,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的师生角色下,尽管一堂课教师讲的面面俱到,而学生却总是表现的无精打采,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付出不能够成正比。学生被教师驯化成一群忠实的奴隶,其幼小的心灵上被烙上了“我是在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学习”。让妙趣横生的课堂变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容器。把学生请上讲台,给他们一次表现自我的空间,这是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即让学生一个一个走上讲台,向老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为例,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美丽的家乡。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个女同学问:什么是家乡?我笑而不答,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书本中和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就明白了家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我于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列举自己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这下,几十张小嘴都派上了用场。他一言你一语把一个在外人看来荒凉贫困的山乡,描述的有形有色。课文中的家乡和生活中的家乡融为一体,让学生受到了一次爱家乡赞家乡的教育。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着
迪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冲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拓宽“开放型”教学的广阔天地。在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我专门安排了一节课堂活动课。我让学生把这个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排练成一个节目,用以表达诚信。我参与其中,让大家选出一个小导演,挑选了剧中的主要角色,被挑选的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按照小导演的意图表演起来。在小演员的互相配合下,一幕课堂剧表演的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诚信的种子,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要接纳学生的“七嘴八舌”,给孩子张扬个性的机会 镜头1:《三月的桃花水》
师:春姑娘来了,溪水唱起歌儿——叮咚,叮咚,向她奔去,谁
来读一读?(指名)读得真清脆,真响亮。读这一句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小溪流被冬爷爷禁锢了很久,现在看见美丽的春姑娘,高兴地唱起歌来。
生:小溪敲着鼓点,请春姑娘伴舞,它们在阳光下欢笑着,一起奔向远方。
生:小溪像一串清脆的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镜头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师:由这双大眼睛你想到了什么? 生:联想到还有许许多多儿童渴望读书。生: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生: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教师的启发引导,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开启了智慧之门,使课堂活起来,伴随着人格价值的碰撞,精神世界的对话,情感思想的交融,课堂成为爱与感悟的舞台,成为童心放飞的天空,师生的生命都在活跃,成长„„这就是新课程提倡的:让课堂成为人文素养教育的展示舞台。
第五篇:学习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学习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勤于动手,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新课程的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是前提,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一名长期处于农村的英语教师,反思过去的自己,我觉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在课堂上还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没有完全转换。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真正理解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我们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就是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英语课,这样,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弱一些,特别是在口语、听力方面。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不足或放弃学习英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应对所教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如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等,以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多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通过表扬和赞许产生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感。因此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仅对于课堂中的个体积极分子予以夸奖,更应多采用集体性奖励方式,也可排除竞争气氛,带给他们的压力,而更加退缩的现象,进一步树立起集体合作意识,认识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适时、恰当,抓住每一个闪光点,捕捉每一点小进步,哪怕一个简单的“Good”、“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都能让他们心里兴奋,从而达到课堂上参与问答活动的兴奋。再一方面,我们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奋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步步引导,步步深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不再对学习英语感到恐惧,而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有趣而轻松的活
三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能力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因此,能否采用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模式,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英语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各种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练习密度和广度。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坏,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这样课堂教学模式将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新课改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四 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有人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使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时,我事先精心准备了一些有“Christmas”的挂图、圣诞树及一个装满礼物的大袋子等物品。然后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圣诞老人,给每位同学发放礼品,这样一个比较陌生的西方“圣诞节”真实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把学生带进实地去演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Unit 1.Topic 1.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时,把课堂搬到操场,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high jump(跳高),long jump(跳远),running(跑步),play football(踢足球),play basketball(打篮球)„„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很容易就掌握了课本知识,连一向不爱开口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用英语交谈,抽象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在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中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7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关于pigsheepcowchickencatmonkeybird等动物的图片,并配有各种动物的声音,图文并茂,同时还给小鸟加上了动画效果,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拉近了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等许多方面。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只要我们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和反思,我相信英语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