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照国家税法规定
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劳动者获得劳动工资后,必须依法纳税。那么,如何进行纳税呢?常规的做法是税前工资扣除四金以后,就要开始交税了。下面,以上海市劳动收入为例,算算我们该如何向国家去纳税吧。
上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2000,超过2000以上的那部分,就必须纳税了。不超过500元的 5%;超过501元至2000元,纳 10%;超过2001元至5000元,纳 15%。
三金,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基金,是指狭义上的三金,广义的三金应该解释为:社保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保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这些都是国家法规规定必须交纳的,按照劳动者个人基本工资,乘以一定比率,就是应交三金数。当地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交纳比例,都有相应的规定。养老保险:
单位交20%,个人交8%,其中8%进入到个人帐户。医疗保险:
单位交8%或9%,个人交2%,其中2.8%进入到个人医保卡上(每月进一次)。失业保险:
单位交1.5%,个人交0.5,供员工失业时到社会上领取失业金。工伤险:
工资的1%,有的地方是单位全额负担,有的地方是每月扣员工1元钱,出现工伤时向保险公司理赔。生育保险:
基本工资的0.8%,是女职工生育时发生的费用,由社保部门承担。住房公积金:
单位交10%,个人交10%,全部进入个人帐户,买房时可提取,也可用来购房贷款。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保只有两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带上本人的身份证、失业证和2张1寸照片,到当地的社保中心的营业窗口办理。医疗保险:办完了养老保险手续后,带着上述的材料和刚办好的养老保险手册,到当地的医保中心的营业窗口办理。之后,按照要求,按期缴费就可以了。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养老保险金只有在你退休时才能享受。
医疗保险金,平时就体现在你的医疗卡上,随时可以用。
失业保险金:在你失业时按规定到失业中心办理领取。
生育保险是对女性职工而言的,在生小孩时领取。
工伤保险金是在被确认为工伤后才可领取的。
住房公积金在你买房子时可以提取。
第二篇:个人独资企业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不交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不交企业所得税,而交个人所得税,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按照你列举的资料来看,税务局对你企业是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因此,应纳税所得额=当月(期)销售收入*所得率=160220.09*5%=8011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8011*10%-250=551.10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及其个人独资、个人合伙企业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不超过5000元的--------5% 0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250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 6750
第三篇:税法关于差旅费列支规定
税法关于差旅费列支规定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差旅费可以作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然而日前税务人员稽查人员在对企业进行检查中发现,不少企业存在找票冲账,加大查旅费支出,从而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的违法行为。对此中国税网涉税风险研究室专家提醒企业,企业如果故意虚假列支的差旅费用,除了要补缴少缴税款外,一旦被税务机关定性为偷税,还将被处以0.5倍的罚款。
据税务机关人员介绍,他们在检查中发现,由于税前扣除的费用国家有严格限定,部分企业在没有相关费用可以扣除的情况下,就打起了“差旅费”的主意。最为突出的是把营销人员的这项费用扩大,尽量让营销人员外出时多找车票,虚增出差日期,发放自定标准的出差补助,并把出差补助列支在差旅费内,加大所得税税前扣除金额,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另外,有的还把工资一部分转成差旅费补助,以达到让员工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对此,中国税网涉税风险研究室专家指出,在差旅费的税务问题上,企业应关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相关规定,按税法规定执行。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差旅费税前扣除要有合法凭证
据介绍,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同时明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差旅费作为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一项正常支出,也被允许在税前扣除。
而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这些逻辑关系混乱,真实性不能保证的车票,不能作为差旅费在税前扣除。
差旅费报销额度可参照国家机关单位标准
据专家介绍,目前,差旅费报销额度限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财税机关对此也执行不一,但基本的规定都是可参照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标准执行。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6]313号)的规定,2007年1月1日起,副部长级人员差旅费为每人每天600元、司局级人员每人每天300元、处级以下人员每人每天150元标准以下凭据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和住宿费在规定标准内凭据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实行定额包干。出差人员的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每人每天50元,公杂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每人每天30元,用于补助市内交通、通讯等支出。
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对企业在规定标准内实报实销的交通费和住宿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对于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等出差补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税发[1994]089号)的规定:对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他各种补贴、津贴均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其中,独生子女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和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个人所得税。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出台后,该文件总局没有明确废止。《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3号第二条规定:“工资、1 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应一律照章征税。”该文件所说的“津贴、补贴”不包括差旅费津贴。而且国税发[1994]089号已规定了“差旅费津贴”不属于征税项目,所以对差旅费津贴仍不征个人所得税。
对于误餐补助要区分情况确定征免,《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文件对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进行解释: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针对上述规定,中国税网涉税风险研究室专家提醒企业在差旅费的处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交通费的报销上,企业可依各级别不同,确定乘飞机还是坐火车?是卧铺还是硬座?也可以开车前往。不过无论是如何出差,都要相关《票据》证明。比如,如果是开车前往的,肯定要有过路费然油费票据证明。然后按出差的往返日期确定补助天数。
2、住宿费的报销上,出差的住宿费同样可以确定不同级别不同标准实行正常报销,按住宿天数补助伙食费。对于是否可以将住宿费进行承包?税法及相关文件没有规定。但企业可以财务两个措施来处理,一是包费用。例如:这个人每天80元宿费标准,如果住的是40元的,结余归己,那么多出的40元就要并入工资薪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按标准包死,无论是否住宿,都按80元一天计算。那么,出差人员要拿来合规的发票才能入账。如果没有发票,税务机关是不会同意用“白条子”列支的。这80元就必须作为该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四篇:税法管理规定--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
为了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明确部门及员工的职责,现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固定资产的标准:(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3)、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500元—1000元之间,并且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会计作为低值易耗品),比照固定资产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固定资产类别折旧计提年限净残值率
1、房屋及建筑物204%
2、机器设备104%
3、办公设备54%
4、车辆54%
5、器具54%
6、电子设备 3 5%
7、工具55%
8、管理用具45%
9、化验设备55%
10、其他55%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
固定资产由生产部或项目部对生产设备及相关设备进行管理;由企管部对计算机设备及办公家具,运输工具进行管理;化验室对化验设备进行管理
各具体管理部门应:
1、设置固定资产实物台帐或清单。
2、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分类编号(以财务金蝶编号)
3、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到使用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
四、固定资产核算部门
1、财务部为公司固定资产的核算部门
2、设置固定资产实物台帐,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3、财务部设置固定资产总帐及明细分类帐
4、财务部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5、财务部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每季进行一次盘点,做到帐实相符,保持帐、物、卡一致。
五、固定资产的购置
1、各部门需购置固定资产,需填写申请,由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财务部签字报总经理批准。
2、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或企管部安排专人负责采购,填写采购申请(在此申请中应详细填写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3家供货厂商报价以备合理采购)。报总经理批准。
3、固定资产收到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验收,并填写验收清单一式三份,在验收清单中应详细填写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金额、供货厂商,并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一份由使用部门留存,一份交财务部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一份交资产管理部门填写固定资产卡片,更新台帐,落实使用责任人。
六、固定资产的转移
1、固定资产在公司内部部门员工之间转移调拨,需填写转移申请单,送移入部门签字,确认后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台账或清单。
2、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固定资产转移登记情况书面通知财务部,以便进行帐务处理。
3、注意固定资产编号保持不变,填写清楚新的使用部门和新的使用人,以便监督管理。
七、固定资产的出售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将闲置的固定资产书面告知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拟定处理意见后,按以下步骤执行:
1、固定资产如需出售处理,列出准备出售的固定资产明细,注明出售处理原因,出售金额,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并报总经理审批。
3、固定资产出售申请经批准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该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并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出售日期,台帐做固定资产减少。
4、财务部根据已经批准的出售申请表,开具发票及收款,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八、固定资产报废
1、当固定资产严重损坏,没有维修价值时,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负责人签字并报总经理审批。
2、经批准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实物进行处理。处理后对台帐及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更新,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财务部。
3、财务部依据总经理批准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和实物处理结果,进行帐务处理。
九、固定资产编号
编号原则:按大类、所在部门的财务核算号、顺序号、取得年月编制。
1、房屋FW2、建筑物JZW3、机器设备JQ4、办公设备BG5、车辆ZL6、器具QJ8、电子设备 DZ9、工具GJ10、管理用具GL11、化验设备HS12、其他QT
如:财务部2012年7月购置一台计算机,则编号为
DZ05009201207
资产大类财务核算号顺序号购置年月
十、固定资产的清查
公司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清查分年中清查和年末清查,由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共同执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详细反应所盘点的固定资产的实有数,并与固定资产帐面数核对,做到帐务、实物、和固定资产卡片相核对一致。若有盘盈或盘亏,须编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列出原因和责任,报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财务部和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进行相应的帐务调整。管理部门对台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内容进行更新。
第五篇:按照国家产假,婚假,病假
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规定:
1、《劳动法》规定的基本产假90天产假。
2、符合晚育条件,除基本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3、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女职工增加一个月产假。
正常产假90天+晚育奖励产假30天+难产假15天,一般生一个小孩的且是晚育和难产的,也就是135天了
第二十五条 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晚婚后生育或者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实行晚婚、晚育的夫妻双方,享受下列优待:
(一)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假为30天;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
(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或子宫外孕者,给予产假三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者,给予产假四十五天。晚育假、晚育护理假
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
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二)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