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5篇)

时间:2019-05-13 23: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

第一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

考点链接——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

时限:45分钟

作业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的,完成1-4题。

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

叶铁桥

XX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XX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XX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

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宣布,已在新浪及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管理。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已达8.8万余人,最近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800余条。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号召:“XX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XX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在微博时代,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通过警察来鉴别和做DNA鉴定对比。以前做不到的,今天可做到了。我们应贡献、整合和集中我们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支持和协助公安部门的打拐行动。”

这场全民打拐行动也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对此表示支持。2月3日,他在微博上写道:“反对拐卖,人人有责”,“禁绝拐卖、禁绝利用儿童乞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表示“反拐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据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展5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XX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595起,打掉2757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17486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044人,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妇女11839人。

事实上,自从XX年12月12日开通微博以来,陈士渠就随时接收网友线索,并向发现线索的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部署。但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多个地区的警方已表示支持这场全民打拐行动,并号召当地民众响应。广东省中山市警方今日在微博中表示:针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爱心接力,中山警方将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对有被拐骗嫌疑的儿童采集血样,对其身份进行技术甄别并立案侦查。不是被拐骗的,将协助民政部门积极救助并遣送。警方提醒市民,发现行乞儿童身上有致残致伤痕迹疑似被拐的,请立即拨打110。

该行动也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2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被拐儿童被虐待的帖子,不由得想起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XX年两会上提出的应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提案,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

2月7日晚,韩红表示“提案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当天还召开了由律师、资深媒体人士以及专家参与的第一次打拐提案启动会,2月8日,会议第二次召开。韩红在微博中透露,提案主旨已基本确定:1.立法严惩;2.解救收容;3.开放福利院的创办规定;4.提高低保人群的福利待遇。新课标第一网

韩红说:“我们知道有困难、有危险、工作量巨大……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要相信政府一定会解决此事!”[:学科网]

.下列各项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于建嵘想把110出警的情况记录并将它发在微博上,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于建嵘的大无畏精神并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

B.微博打拐已经收到了阶段性的成果,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595起,打掉2757个犯罪团伙。

c.韩红和濮存昕的加入,壮大了微博打拐的队伍,同时他们的名人效应也给民众以巨大的感召力,名人也以此提升了人气。

D.新闻在介绍“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增强了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E.“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说明广大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很强,这必将极大地推动这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A项文中没有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B项应是“XX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的阶段成果。c项“名人也以此提升了人气”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DE

2.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微博打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篇新闻是以倒叙的方式安排,“微博打拐”的特点渗透在的各个角落,只要找到事件的发展顺序,即可找到该事件的“特点”和做此类题的规律。

答案:①在微博世界里发起,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照并上传到微博,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②得到广大网友的有力支持,他们行动迅速;③引起警方、官方、媒体、人大代表的重视;④互动性强,传播迅速;⑤微博打拐,力量并不微薄。

3.新闻具有时效性,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的这一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特色的能力。新闻的“时效性”要抓住新闻的“快”“新”和产生的效果来答,注意要结合这则新闻,将理论和文本相结合。

答案:首先,本文通过倒叙的写法,并不断突出时间,以此来体现出“微博打拐”事件报道的快速、及时,这是新闻的时效性“快”的特点;其次,本文将“微博打拐”这一个诞生不到一个月的新生事物报道出来,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的“新”的特点,并在文中不断渲染“微博打拐”引起的关注与取得的效果,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4.这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会产生怎样深远的社会影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这则新闻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①使拐卖儿童与儿童乞讨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②使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从网络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③使人们思考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方法,寻找更为有效、合理的打击与解救方法;④使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有望得到立法,走上法制的道路,从根本上打击拐卖儿童与解决儿童乞讨现象。见解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XX年,陈光标光荣地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代表。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XX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XX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XX年10月12日发布的《XX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排在XX年百富榜第406位,5年累计捐赠额高达9亿元。

“这个数字,根据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差不多。”陈光标曾表示。

也有数据显示,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35亿元还是50亿元,陈光标都绝对算得上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绝对算不上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

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并以高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始于XX年那场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60台工程机械与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的形象不断被拔高。XX年9月,在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的前夕,陈光标对外宣布,他将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裸捐让陈光标在XX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陈光标“裸捐”的号召下,已经有超过上百名国内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响应。

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发出倡议: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的“裸捐”善举以及今年以来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在海峡两岸不断发酵,引发了不同意见,既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无疑,盖茨和巴菲特发起“赠予誓言”运动,以劝使数百名美国亿万富豪在生前或身故后捐出一半家产,已有40位富豪承诺捐款,可以说劝募成绩斐然。而现阶段,陈光标显然为中国富豪做了榜样,让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有学者指出,客观上讲,陈光标的“裸捐”行动,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最新迹象,他们正日益在乎社会公众的评价,将行善当做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他就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对峙。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的形成做点事情。”

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

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急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孟子•滕文公上》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才能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5.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题为“中国首善陈光标”,表明所写人物为中国人,所写对象为陈光标,他是中国最善良的人。

B.开篇部分,运用具体的数据,向读者表明陈光标获得“中国首善”这一荣誉是受之无愧的。

c.“陈光标的裸捐逻辑”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既写出了陈光标的历次重大捐款,也揭示了他对待捐款的态度。

D.“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部分,通过引用陈光标关于捐款的言语,揭示了陈光标捐款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

E.全文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分析了陈光标捐款的个人理由和社会原因,高度评价了陈光标捐款的社会意义。

解析:A.“他是中国最善良的人”不准确,“善”指“慈善”;c.不是时间顺序,而是逻辑顺序,先列举陈光标捐款的事实,后分析其捐款的原因;D.“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部分,除了陈光标的言语,还有他人对陈光标行为的评价。

答案:BE

6.陈光标说:“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请简要概述陈光标的财富理念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题干中的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分角度进行整理归纳,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陈光标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财富理念:①人活着能创造财富,创造文明和进步,是幸福和快乐的;②人死后,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帮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③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7.陈光标高调捐款,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阐述陈光标捐款理由的相关语段;其次对找出的内容加以分析概括,特别注意概括时要分点明确。

答案:①陈光标认为财富从社会中来,应回归社会,服务于社会。②他想通过做慈善事业,唤醒人们的灵魂和良知,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③他想引领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④尝试着带头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促使其制度化和产业化的形成。

8.对于陈光标高调慈善捐款,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你如何看待他的善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对陈光标捐款一事的看法,一般情况下,所述观点要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主旨和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违背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其次要结合文本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在阐明观点时可以有自己的依据,但不能完全脱离文本凭空阐述。

答案:我认为陈光标的善举值得肯定和发扬。①陈光标的慈善捐款帮助了很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②陈光标的善举为中国富豪树立了榜样。③陈光标的善举无疑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④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方面提出了挑战。

第二篇: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 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语文必修一 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板块一 吟诵青春

1.(1)ɡě jú â zhēnɡ rong â chàng

liáo

2.(1)满江(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3)奔放(4)激浊扬清(5)把„„看做粪土

3.诗余 长短句 宋朝 小令 中调 长调 词牌 词题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5.(1).借代(2).拟人

6.(1)写出了红之广 写出了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2)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 写出了千帆竟发、争先恐后的壮丽场面(3)形象的表现出雄鹰矫健的身姿 生动的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7.同意。理由略 8.D 9.(1)

10.山、林、江、舸、鹰、鱼。

11.《沁园春 长沙》以设问句为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做了巧妙地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板块二 体悟人生

1.wǎnɡ miǎn nì shā pǐ zhí fǔ kē bàn yì

2.(1)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2)坚毅而不屈 3.(1)b(2)a(3)a(4)b(5)b 4.(1)《沉沦》(2)《父与子》(3)《再别康桥》(4)《四季随笔》(5)《草叶集》

(6)《静静的顿河》

5.(1)“蓬莱仙岛”原指神话里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小岛,这里喻指在学问中深藏着的精神愉悦的境界。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劝勉自己的孩子要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带来的精神满足。

(2)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个人的人生得失的。

6.(1)《我的四季》:四季是生命的过程,是少年时期的播种,青年时期的浇灌,中年时期的收获,晚年时期的品味。(2)《四季谣》:四季是执著的付出,是“我”的奉献与“你”的需求永远无法相交的遗憾。(3)《四季》:四季是守望者孤独的坚持,是一棵被移植的针叶木对故土的思念,是一颗漂泊的心对港湾的渴盼。

7.①句中“流失”用词不当,改为“流逝”。②句中后一分句缺少主语,“涉及”前面应加上“作品”。③句中“作者刻意淡化父亲的角色意识是有意义的”一句句式杂糅,去掉“是有意义的”;“倾心、尊重、平等、开怀”词序不当,调整为“平等、尊重、开怀、倾心”。④句中“或许”之后加一个“也”字,构成关联词“即使„„也„„”的正确搭配。

8.作者写道:“想起感情的生活,我有难以说明的歉疚、忏悔和创伤,因此,我要劝你珍惜爱情。不要把感情上的冲动和爱情附会在一起;不要让这样的冲动,成了爱情的负债。”作为父亲的杨子,在儿子面前真诚地表露自己在感情生活方面的过失,这种从负面着眼思考感情生活的教训和毫不掩饰的表白,能直抵人的心灵,收到对话艺术化、情感化的效果。9.因为十八岁的年龄,对于爱情,会有非常简单的定义,所以,初恋的失败有时就变得不

可避免,“不幸”二字凝结了父亲对正做着彩色梦的儿子负责的提醒;当失败成为现实时,父亲要求儿子率性表露自己的悲伤,用“哭”来宣泄所有因为失恋而带来的不良情绪,“不妨”二字凝结了父亲对可能面临失恋打击的儿子深深的理解;初恋不是青春的全部,不能因为失恋而失去青春的健康和理想,“不要”二字凝结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0.“水源”就是机遇,“容器”好比是充分的准备。俗语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只有准备充分,成功才会来敲门。“经历与感受”略。

11.作者在生命夏季的遭际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新踏上生命的征程。12.(1)这段写“我”回忆小时候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温馨画面,“打散姥姥的发髻”,“将小小的脸贴上去”以及姥姥“将手绕过来搂我”的细节,真切地体现了“我”与姥姥的亲密无间,体现姥姥对“我”的细心呵护,这与母亲“轻视我的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所以“我”才会“一直不大喜欢她”。(2)从行文结构来说,这段描写为下文“我的救兵很快到了”以及“我的形势逐渐好转”的叙述作了铺垫。

13.高考的时候,母亲给姥姥奔丧,“我”感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寂寞、失落。恰恰是高考这样特殊的情境,使“我”真正感受到,母亲的操心与关爱是“我”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从“我”对母亲的理解、关爱可以看出“我”长大了。

14.这段生活经历,让“我”也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深沉、持久以及只求付出不计回报的博大。同时,由写“她有点老了”自然引出第?輧?輮?訛段母亲的自责,并进而引出了女儿回报母爱的问题。这是由“我”母亲作为女儿所引发的问题,当然也是“我”这个女儿所思考的问题。由此,才引出了全文最后几段对“还清她倾注给我的爱”的思考,最终引出“许愿”以点题。

15.对于母亲的付出,最初“我”是不理解的,“我一直不大喜欢她”,“烦”她,甚至“太恨她”。此时,她是“我”的对立面。所以,长时间里,“我”心目中的“妈妈”,其实就是一个“我”无法亲近的外人。而经过高考之后,“我”渐渐理解了母亲,可是却又因读大学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和她“逐渐疏远”,所以,还是一直用“她”来称呼母亲。板块三 设计未来

1.榷 犄 刹 恪 瞠 斟

2.(1)×(2)×(3)×(4)×(5)×(6)?菁(7)?菁 3.(1)用于列举的省略。(2)表示静默或思考。

4.略(提示:马克思具有良好的操行、优异的才能、超强的语言天赋、丰富扎实的文史知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社会科学类的人才。马克思后来选择了能为全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与他在中学时代所获得的教养是分不开的。)

5.略(提示:关键在于理解罗素面对自我的从容淡定,面对世界的真实悲悯,从中感受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的价值。)

6.“精神原则”指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理想和追求;“肉体原则”指自己的身体条件。7.“安静”指解决了自身精神追求和体质条件之间的矛盾的一种状态。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只有有了强健的体质,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而才能安心干好自己的事业。

8.选择职业时一定要选择力能胜任的职业,只有这样才会有信心干好它,不然就会自愧无能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9.母子二人的穿着和动作都显得相当随意,没有平素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拘束感,表明母子之间很平等,很亲近,相互之间没有隔膜。正因为有这样融洽的氛围,才会出现后来两人越谈越投机,话题“无所不包”直至“午夜以后”的情况。

10.儿子面对生活有着不少的困惑和苦恼,担心母亲不理解,有顾虑,因此一开始用试探的口气问。而对于考大学这个敏感问题的回答,让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真诚与平和,同时,母亲的话也让儿子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生活经验之丰富,值得信赖,所以,后来就放心地敞开心扉与母亲交流起来了。

11.(1)要无所畏惧而负责地面对一件事(或“认真而尽力地面对一件事”);(2)我们应该关爱别人,也能平静而坦然地接受别人的爱。

12.示例: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给年轻人提出很有价值的人生建议,在教育子女

方面很有办法。能够与子女平等相待,能够理解子女的心思,对待子女的想法与行为相当宽容。

第一专题检测

1.(1)cãnɡ zēnɡ(2)chãnɡ dânɡ(3)ɡěi jǐ(4)shā shà(5)jì jǐ

(6)lãi lâi bǐnɡ pínɡ

2.百轲争流—百舸争流 嘻游—嬉游 摇拽—摇曳 人世心酸—人世辛酸 愤力以赴—奋力以赴 皇然若失—惶然若失

3.(1)符合语境。“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我”在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中面临的艰难和痛苦。(2)符合语境。“赤子之心”比喻纯洁无瑕的心。成长必定会带来烦恼,这是人在成熟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驿站。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俗世中始终做最真的自己,并在保持纯真的同时享受精神的快乐。

4.(1)略(提示:外在于身的“物”是很多很多的,内在于心的“物”却很少很少,只有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给自己的生存意义一种圆满的回答。当然这种回答是建立在痛苦和艰难的抉择之后的。这里的比喻十分妥帖地表现了“多”与“少”的矛盾。)(2)略(提示:“船票”、“风暴”等喻体丰富了句子的内涵。作者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后,就明白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既然作者存在的意义如此,那就开始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风骤雨的生活里用笔奋力画出一条有价值的生命航道,为社会奉献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的精神产品。)

5.(1)渲染了作者对岁月转瞬即逝的意外,既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又有一份“流年似水”的迷惘。(2)问号、叹号的连用,强化了标点符号的情感功能。因为作者情愿放弃一切,但惟独不能放下创作的笔,没有了笔,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问号与叹号同时表达了“笔”就是作者生存的精神支点的信念。(3)破折号在文意上起递进的作用,在情感的表达上强化了作者由于错失机遇“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的懊恼和痛心。

6.示例:十八岁的青春让我想起冲破云霞、光芒耀眼的朝阳;十八岁的青春使我想起妙曼婀娜、吹拂于高原塞北的春风;十八岁的青春叫我想起翠色葱茏、将诗意恣肆挥洒的佳木:整个世界填满了十八岁青春的凌云壮志和冲天梦想。7.示例:理想是灯 引你走到黎明 8.略

9.①句正确,不用修改。②句中“最显眼的你的书架的位置”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你的书架的最显眼的位置”。③句中“展现”用词不当,应改为“融合”。

10.略(提示:扣住“青春万岁”的主题,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11.万类霜天竞自由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12.(1)寒秋,独立在橘子洲头,面对北去的湘江(2)一是为了押韵,二是为了突出青年毛泽东面对险恶形势的飒爽雄姿。

13.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和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14.不能。“击”、“遏”蕴涵着一种力量,表现了词人和同学们为了改造中国而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斗志豪情。15.略

16.写的是离别的场景。“蜜甜”和“忧愁”并不矛盾。“蜜甜”说的是诗人与日本女郎之间的情谊深厚,让诗人觉得蜜甜;而“忧愁”则指因为分别而生起的离愁别绪。

17.“泥土”淳厚、无私、平凡,诗人高度赞美“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的自我献身精神。

18.古代诗歌经时间冲刷,已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19.(1)诗句如珊瑚般美丽而持久。(2)诗歌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20.略(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21.略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板块一 求学之道

1.(1)zhîng gǎo pù cān xǐng xū yú zhuàn dîu jiē fǒu yí(2)楫 锲 跬 骐骥 驽 镂

2.(1)名词作状语,每天(2)名词作动词,游泳(3)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1)广博地学习学问广博精深(2)藏身 托付;把理想、感情、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3)一般人 许多人(4)跟从并且 表结果或目的的连词(5)小的方面要学习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1)a ?摇(2)a(3)b(4)a(5)b 5.(1)①兼词,于之 ②句末语气词 ③句末语气词(2)①介词,在 介词,比 ②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③与“嗟”形成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④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3)①代词,指代“众人” ②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③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代词,可译为“他(们)” ④代词,指代“书” ⑤代词,指代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⑥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6.(1)宾语前置(2)被动句(3)判断句(4)介宾短语后置

7.(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出于蓝)(2)锲而不舍(3)登堂入室

8.(1)荀子(况)儒 唯物主义(2)韩昌黎文集校注 韩愈 退之 唐代 文学家 韩昌黎 古文 韩柳

9.(1)深水,深潭(2)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3)用刀雕刻(4)浮躁,不专一 10.(1)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2)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

11.略(提示:超越前人什么要先弄清楚,自主学习、从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教养”的追求,超越前人的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识的拥有。)12.(1)固定的老师(2)写(3)绑、捆(4)交换

13.一个人喜爱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虽然活着,却被称为活着的死人(庸碌无能的人)!板块二 经典的力量

1.(1)shâ qiāng jiâ zhào jǐ mâi mì duàn(2)溺 痹 暇 斓

2.(1)宝臧—宝藏 欣悦不己—欣悦不已 既使—即使(2)秘林—密林 一坐— 一座(两处)覆苏—复苏

3.(1)a(2)a(3)b 4.(1)语序不当,应该把“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和“许多世界经典名著”位置对调。(2)句式杂糅,去掉“关键还在于”或者“在起决定作用”。(3)两面和一面不照应,在后一分句的“是”后面加上“能否”,前后呼应。5.我们要读好书(意思接近即可。)6.②③⑤

7.一个人必须是一个可教养的客体,这是获得教养的前提 经典对一个人教养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8.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

9.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 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努力 10.这句话说明了真正的教养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11.“征服性”和“侵略性”具体表现在:时间被书占用,空间被书占有,头脑被书左右。12.(1)抓住精髓,掌握规律,把厚书读薄;(2)有选择地读书,不被书所累;(3)认真精读有益的书;(4)不让消遣、娱乐类的书占据正规时间;(5)终身阅读生活这部大书。(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13.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激发人们的才智,帮助人们完善自己。14.(1)比喻盲目读书,被书征服。(2)比喻多好的书也不能迷信。

15.略(提示:这句名言的字面意思是“完全相信书上的知识,还不如没有书”。可根据

这一内容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第二专题检测

1.C(A锲qiâ;B炽chì,驽马;D震撼,兴xīnɡ)

2.A(“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熟习”指(对某种技能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而形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一般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遏制”是抑制、控制的意思;“遏止”是阻止、制止的意思。)3.C(“水落石出”意思为“真相大白”,不合语境。)

4.B(A“能否„„具有重大的意义”属两面与一面的关系,前后照应不周;C“自己”指代不清,有歧义;D重复累赘,“当前”和“当务之急”语义部分重复。)

5.学术的创造性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前人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空白和缺陷,而不是要求你去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

6.(1)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2)该校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前一结论的基础上反思其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7.(1)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1)求学的人(2)本来(3)以„„为师(4)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固定的

9.(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2)我以道理为师,哪里要了解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3)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例证法、引证法。

11.(1)“那些书”指的是经典,经典在今天已经被太多的人冷落,在生活中已经被人忽视,因此作者说它们像冬天。(意思对即可,其中“经典正在遭受多数人的冷落”这一层意思一定要表达出来。)(2)经典就像那些老榕树,有旺盛的生命力,表面上看它们很“老”了,实际上它们有极大的存在意义和生存价值,能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滋养。(意思对即可,重点在对“仿佛”和“郁郁葱葱”两词的解释要正确。)

12.经典朴实厚重的纸色,清新香醇的油墨,灰旧的沉默的铅字,不那么“刺激”的内容,不够“新潮”的装帧。

13.前者指人们破坏自然环境、自身生存环境的悲哀。加上“不啻”指的是人们对经典的漠视比破坏大自然更无知,会带来更深的悲哀。14.略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 板块一 漂泊的旅人

1.(1)chãng miǎo rú xī zǐ bǒ tǎn tâ(2)惦 瘠 轫 矫 啜 怆 寥 2.良晨美景—良辰美景 安捺—按捺 杀羽而归—铩羽而归 手屈一指—首屈一指 陷井—陷阱 返本归原—返本归元 丰富多采—丰富多彩 3.(1)a(2)b(3)a(4)b(5)b 4.(1)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2)句末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面。(3)两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

5.(1)惠存:请对方保存。这里应改为“保存(珍藏)”。(2)垂询:上级对下级的询问。这里应改为“请教”。(3)教祺:对教育工作者的问候语。这里应用“编安”。6.示例:就成了无土的种子,断线的风筝,折翼的天使,思念故渊的池鱼 7.(1)慈母手中线(2)苟利国家生死以(3)烟波江上使人愁(4)池鱼思故渊(5)衣绣夜行

8.具体指北平(北京)。它与“摇篮”有两点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9.与北平形成对照,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北平的喜爱。

10.(1)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2)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处处有空儿;(3)既能看见人文景观,又能看到自然景观。

11.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12.欢欣(欢愉)失落(寂寞)

13.作者对老家的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板块二 乡关何处

1.nián chà hái chïu liáo shân hāng yín gîu dǎo pǔ tiáo

2.(1)废逝—废失 塌塌实实—踏踏实实(2)幽然—悠然 青福—清福(3)废钱—费钱 化不多的钱—花不多的钱 3.(1)a(2)a b(3)a

4.(1)搭配不当,“展现”不能和“心情”搭配,“展现”应改为“表现”。(2)关联词使用不当,“不但”应放在“我”之前。(3)种属概念不能并列,应删去“和大会主席团成员”。

5.(1)。”)(2)、„„(3)? ;

6.(1)拜托、劳驾等(2)光临、莅临等(3)笑纳等

7.草、土墙、房子、破墙圈、门洞、窗口、烟道、锅头、破瓦片、泥皮、烟垢、灰、划痕、木和铁钉等。

8.这样反复意在强调对自己年轻时不懂得乡土之情的遗憾和懊悔,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9.隐含着故园不再的感伤。

10.表明生命是需要伴随生命成长的一些痕迹来证明的。这样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强烈的家园情结和寻根意识,同时作者强调了精神寻根对于生命的重要。

11.(1)外观千篇一律,格局大同小异,相对封闭隔膜(2)在胡同或小巷深处,拥挤狭窄,但邻里情深(3)养着家禽、种着蔬菜的院落内,亲情浓郁温馨

12.运用比喻修辞,把日子比作悠悠的流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街生活的悠闲自得。13.结构上,收束上文对老街生活的描述;内容上,突出表现作者对老街生活的怀念。14.老街生活特点:闲适,拥挤,充满温情,生活味浓厚等。“到老街走走”可以放松自己紧张的心情,体会平凡生活的温情。

15.我们怀念的不是拥挤、闷热、三代同室的往日时光,而是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的凡间人情烟火。第三专题检测

1.D(A真知灼见,翘qiáo;B发轫,悄qiǎo;C烙lào,铩羽而归)2.C 3.B 4.B(A搭配不当,“看到了”和“熟悉的乡音”不能搭配;C句式杂糅,应删掉“才能胜任”或者“它要求”;D表意不清,究竟“我”认为什么是对的没有表达清楚。)5.“联系”改为“邀请”;“得到”改为“征得”;“决定”改为“聘请”。6.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7.骆驼祥子 茶馆

8.(1)月是故乡明(2)春来江上几人还

9.具体指许多年少的男女,为了生存,被迫离家。因为这种离家是被迫的,而且离家后的遭遇往往是悲剧性的。

1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11.(1)为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而离家闯荡;(2)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迫离家;(3)灾难和战争使人流离失所;(4)放逐使人有家难归。

12.含义:尽情地欣赏(或品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真挚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意思

对即可。)

13.为下文对故乡的回忆作铺垫;可填补未实写故乡的不足。

14.(1)在沙路上光着脚奔跑;(2)从枝头偷摘酸枣;(3)在庄稼地里躺着;(4)坐在农车上;(5)在枣树枝上挂蝈蝈笼儿;(6)在玉米田里嚼“甜秆”。

15.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再大也是小孩,在儿子眼中母亲永远是慈爱的母亲,久别的儿子可以再次像儿时那样充分地享受母爱。16.略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板块一 谛听天籁

1.(1)zhě kuáng lù mî hài pù nào niàng dùn chá(2)粤 惬 谧 霭 躁 炫 恣 梧 蛰

2.(1)b(2)a(3)a 3.(1)添加“落日”和“映照”后,表意明确了。(2)“四周”多余,“硬币的边缘”“不太清晰”和“混沌”、“灰蒙蒙”都是“被我们遗忘”的原因,移前以后表意准确。4.(江南的冬景)让生长在江南的我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5.农村冬日垂暮微雨时那种如诗如画的悠闲境界。

6.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而是避实就虚地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过程中写出了雪中情趣。这种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作者的品评将这种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含的意象十分丰富。7.这句话表面是随声附和,言外之意却是不以为然:朋友,你还没有见过我的家园落日呢,那才是至真至美最值得骄傲的如诗如画的景象!

8.(1)是为了衬托(反衬)下文的家园落日。以戈壁落日的“一身鬼气”、云海落日的柔曼虚幻、平原落日的“一成不变”、大海落日的“生分不遂意”来反衬家园落日像普通人一样的温和、慈爱,从容旷达。(2)作者从这四种落日中都看到、感到了一些不足,由此可看出作者对家园落日的情有独钟。

9.(1)家园落日已是一种象征,它是人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归宿;(2)这样说,看似无理,却将作者对故园及其落日的深刻记忆,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出来——正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名句一样,从无理中见出热爱故乡的深情;(3)简单的理由,却是最有人性、最打动人心的箴言。板块二 感悟自然

1.(1)zhǔ(2)yǎo tiǎo(3)dǒu(4)píng(5)zhào sù(6)qiǎo(7)liáo

(8)zhú lú(9)shī shuî(10)piān páo(11)fú yïu(12)jiâ(13)lù

(14)yí(15)jī(16)rân(17)cuán cù(18)pǒu lǒu(19)hào(20)shāng

2.(1)往(2)越过(3)驾(4)按,循(5)偕同(6)拨开(7)交会(8)先前

3.(1)从 被(2)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助词,作形容词词尾 介词,在

(4)表顺接 从这时

4.(1)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2)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3)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4)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5)枕,梦:名词作动词,以头枕物,做梦(6)异:意动用法,感到„„奇异

5.(1)当(2)劝酒(3)突然(4)此,代江水(5)那样,指月亮圆缺(6)大自然

6.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不必哀叹人生的短促,应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7.(1)之于(2)高(3)听凭,任凭(4)恰好(5)往日,此指昨夜 8.(2)前者应解释为“到”。9.(4)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

10.(1)“可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2)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3)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板块三 湖山沉思

1.yī xiào wěng yì qiâ sù háo bâng qiào piǎo tuān sǒng 2.(1)b(2)b 3.(1)“将要”后加“在”。(2)“正在”与“新”重复,删去“的正在”。(3)“我”应移到“自从”后。(4)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4.③④②①

5.景物特点:清澈明净。情感:喜悦。

6.将瓦尔登湖的从前与现今对比,突出了瓦尔登湖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表现了作者见到瓦尔登湖时的惊喜之情。

7.因为它使“我”建立了一种信仰,抵制金钱至上主义的诱惑,确立了“我”今后朴素的生活方式。

8.要求人在获得生命所需要的物质之后,应追求生命的意义。

9.人必须遵从自己的心灵和良知,不应为谋生而无意义地浪费生命,人只有从物欲中挣脱出来才能保持尊严,获得自由。

10.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他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一生从未远离故土,曾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体验简朴的生活,写出了被称作超验主义圣经的重要著作《瓦尔登湖》。作品还有《郊游》、《缅因森林》等。第四专题检测

1.D(A颤zhàn;B犷guǎng;C扁piān)

2.B(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成败与否”。)

3.D(A应改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B“不但”、“而且”后的语句应对换;C应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恶果”。)

4.(1)风雪夜归人(2)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3)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5.B(任凭)

6.A(介词,在;B助词,作词尾/代词,这样;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D代词/助词)

7.“徘徊”二字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对游人的依依眷恋,它脉脉含情地缓慢移动,这实际上是写明月带给作者无限愉悦的感受。

8.渲染了哀怨悲凉的情调。从三个角度:一是直接描写箫声的哀怨,二是描写袅袅不绝的余音,三是描述箫声的感人力量。

9.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华,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

10.(1)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相比,这一对比突出了树的生命更长久,树活得更从容,它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更能引发读者对树的敬畏和感激之情。(2)树的自生自长和家畜靠人喂养照料相比,这一对比表现了树为人们贡献了全部却从不索取的无私、执著,更能引发读者对大树的深深敬意,感佩树的奉献精神。

11.示例一:树象征着一种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它“取万物之精气”,“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战胜“大大小小的灾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树的生命力很强。它生机勃勃,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示例二:树是人活于世间的一

种“风貌”的象征。“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等,表明人要顺应历史的潮流,适应生长的环境,经风雨,见世面,汲取各种营养,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对待可能遭受的挫折以至灾祸,战而胜之。12.略 综合测试

1.C(A炫xuàn,湍tuān;B菲fěi;D悒yì)

2.D(A雾霭;B毛骨悚然,萍飘四方;C寥廓,怡然自得)3.D 4.C(A如影随形: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不以为然:不认为对,表不同意,有轻视之意。然,对。此处应为“不以为意”。C安土重迁:留恋乡土,不愿意轻易迁居他处,此处正确。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此处褒贬失当。)5.A(B重复累赘,“十分”和“悬殊”语义部分重复,可删掉“十分”;C搭配不当,“物美价廉”不能修饰“产品种类”;D句式杂糅,且前后照应不周。)

6.B(A“乌鹊南飞”后面的句号应去掉;C“是两匹马”和“一匹雪白”后面都应改成逗号;D两个问号都应改成逗号。)7.③②①④

8.示例:感谢大家的祝贺,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和朋友们的热心支持,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开始新的拼搏。

9.诗中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诗人客居洛阳的时候因见秋风起而引起的对家乡亲人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10.(1)渺沧海之一粟(2)道之所存(3)学而不厌(4)还乡须断肠 11.(1)增(加)(2)(声音)洪亮(3)横渡(4)连词,表修饰(5)半步(6)浮躁,不专一

12.(1)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的收获大。(2)君子的天赋并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只不过(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劲的筋骨,(可是)向上可以吃到尘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水,那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3.设喻(比喻)论证。学习对人的作用。14.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

15.“前方”实际上指人们的理想。

16.(1)祖先为生存不断地迁徙,奋进的习性与欲望成为人们的无意识积淀。(2)外界的诱惑、闯荡世界的生命快感或虚荣心使人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3)身或心受不住家的压迫和束缚,不得不远行。(4)理想召唤着人们不断向前走。

17.家:它不是目的地,而是一个驿站、一个港湾。路:奋斗的轨迹。眼前和心中:永存不灭的希望。(意思接近即可。)

18.“苍茫的前方”指未来和理想。“钟声”和“鼓乐”指理想的召唤,人前进的动力。19.(1)因为在真正“接近”上海之前,“我”仅仅是从文艺作品中获得对上海的模糊印象,其中搀杂了相当多的“我”自己的想像的成分。(2)因为第一次来到上海,“我”深深地为上海的风情与气质折服,上海与上海人天然的优越感,让“我”这样的外来者心生崇敬与赞叹,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无法接近的距离感。

20.外表张扬奢华而内心沉静温和(或繁华绚丽而又高贵从容)。(回答“精致优雅”、“优雅简约”等均可得分,必须准确地把握住上海集矛盾的两个方面于一体的独特性方可得满分。)

21.幼年时的好奇(或童话般的想像),后来转为炽烈的爱(或热烈地迷恋,“激情与悸动”亦可),最后变为平静而深沉的爱(“平静而安然”亦可)。22.略

第三篇:高一语文必修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倩(qián)影湔(qiān)雪猝(cù)然狙(jū)击

B.伫(zhù)立恪(kâ)守慰藉(jiâ)昊(hào)天

C.残骸(hái)勋(xūn)章隽(jūn)永胡诌(zhōu)

D.撮(cuō)合氤氲(yūn)瘦削(xiāo)惬(qiâ)意

2.下列各组语段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只觉得天地圣众欣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B.屈屈折折的河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

C.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融。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继而,一股新的浪头拥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D. 我不想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判了!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长了不少,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C、“哟,我从没听到过这么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

D、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她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4、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1)她艰难的命运、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留恋罗马及后期的逼真的大理石雕刻,我的手抚摸遍了米开朗基罗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石雕像,我感知到罗丹的力量,我敬畏哥特人对于木刻的。

(3)那个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不定而久未抓到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坚韧虔诚形迹行迹B、坚韧真诚行迹形迹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默写题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默写题

(二)课内名句:

(一)《沁园春•长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

(2)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

(4)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5)《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别康桥》

(6)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

(7)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

(8)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三)《雨巷》

(10)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11)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________。

(12)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_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

(四)《荆轲刺秦王》

(1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_________,土皆瞋目,_________。

(五)《纪念刘和珍君》

(1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

(1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

(1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

(18)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名句:

(19)_________,不仁;_________,不智;_________,不武。(《左 1

传·烛之武退秦师》)

(20)__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21)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_________。(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22)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23)_________,岁岁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4)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5)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7)荡胸生层云,_________。(杜甫《望岳》)

(2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30)子曰:“其恕乎!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

(31)破帽遮颜过闹市,_________。(鲁迅《自嘲》)

(32)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__。(鲁迅《题三义塔》)

(三)其他:

(33)被称为“___三部曲”的《家》《春》《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散文集《》是他“文革”后的重要作品,《小狗包弟》就选自其中。

(34)“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国作家”享有世界声誉,《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

(35)《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作者是.(36)从造字法看,“鹿”和“牧”分别是_________字和_________字。

(37)现代著名剧作家先生的《包身工》一文写于1935年,现在读来仍有深深的震撼。文中有一个被摧残得骨瘦如柴的小姑娘,大家就拿“”当她的名字。

(38)“四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部纪传体史书。

(40)《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本书合称为“四书”。

第五篇:高一必修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语文必须

一、必修二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高效课堂,学习小组)。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围,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自主学习并概括语文基础知识。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养成做分类笔记的习惯。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5、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当堂作业,学生互改;课下作业,尽量面批。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三、课时情况

每班每大周课时12节,早读6节,晚自习1节。

四、教学进度

内容

课时数

时间 第一单元课文加练习

9.5~9.17 第二单元课文加练习

9.21~10.10 期中考试(第一、二单元)

10.13~10.14 第三、四单元课文加练习

10.19~10.29 11月左右进入必修二学习(已分科,可能课时有变)第一单元课文加练习

11.2~11.12 第二单元课文加练习

11.16~12.8 第三单元课文加练习

12.8~12.28 第四单元课文加练习

12.30~1.10 复习加期终考试

至1.20

下载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

    一、名句默写 (由于留得空太小,请大家写到作业本上) 1、(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 ),( )( )(),吾未见其明也。 3、(),官盛则近谀。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 5、孔......

    高一语文必修一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 第二单元......

    高一语文 必修一 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寥(liáo)廓 方遒(qiú) 沁(qìn)园春百舸(gě)争流 B、峥(zhēng)嵘(róng) 青荇(xìng)......

    高一英语必修一复习单选题

    必修一单选题汇编 1 Mr. Huang will ________ in the movement. A. play a leading partB. take partsC. play leading partD. take a part 2. We discussed where to go fo......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考卷(附答案)

    2010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政 治 第一部分:知识专题 专题一 经济学 【专题考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近年来,格力空调由于坚持专业化和自主创新,产品不仅出口到了非洲,在巴......

    高一政治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B2.D3.C4.B5.C6.D7.B8.A9.D10.B11.D12.B13.C14.(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

    2014高一政治训练题一教师版

    高一政治生活训练题(1)1.某市一些高中生走上街头征集市民签名,反对政府花巨资改造地铁站。该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有关部门一周之内连作三次回应。这件事说明①“签名”方式是公......

    高一必修二语文复习案

    班 级 : 班级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 备课教师: 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 : 教师评价 复习案(一)名句默写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 2.叶子出水很高, 。层层的叶子中间, , ,有羞涩地打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