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舟唱晚》听后感
[《渔舟唱晚》听后感]
《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炼、意境深邃的筝曲,《渔舟唱晚》听后感。娄树华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题目取自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标题给人以意象之美,气质之美,情韵之美。筝曲《渔舟唱晚》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人载歌而归的画面。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入夜,经历了开始的安静到短暂的喧嚣再到安静,画面也是先由远远看去的一个宁静的湖滨傍晚慢慢拉近,从一问一答的嬉闹到后来的百舟竞技,最后随着乐曲的结束又将画面拉远,将远和近融为一体,和乐曲一开始相呼应,对全曲进行总结,整首乐曲深刻地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朴实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所以不论对于演奏者还是欣赏者来说,了解和把握乐曲的音乐形象都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能使演奏者更好地表达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欣赏者们更好地了解乐曲,聆听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画面感。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观后感《《渔舟唱晚》听后感》。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我在听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沉浸在音乐里,好像进入了环境优美的地方,心情也不由自主的开心起来。听完《渔舟唱晚》后,音乐的旋律还停留在脑海里,他用准确的音乐语言勾画出波光鳞鳞、白帆点点的生动画面。让我懂得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美好的,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用乐器去表现它的美。
第二篇:《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
1、同学们好。在今天这堂课的开始,老师要把一首优美的乐曲送给大家。
2、老师弹的这个乐器是?那他是西洋乐器还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呢?是我国民族乐器里面的?(弹拨乐器),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分类掌握的不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筝,了解古筝。
3、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首先是托指,也就是我们的大拇指,从里向外弹琴弦,然后是勾指,也就是中指,从外向里弹琴弦,接下来是抹指,抹指的弹法和勾指相同,也就是食指从外向里弹奏琴弦,接下来就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刮奏,它分为上行刮奏和下行刮奏,上行刮奏是用向上的箭头表示,下行刮奏是用向下的箭头表示,上行刮奏是用我们的食指,也就是抹指连续的拨动琴弦,下行刮奏是用我们的托指连续的拖动琴弦?哪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呢?同学们也可以在下面尝试一下。(指导学生上下刮奏琴弦)。我们为这位聪慧的同学鼓鼓掌。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筝的代表作品(渔舟唱晚),有这样一句话,学习古筝的人如果不弹奏渔舟唱晚就不算是真正的习筝人,这首乐曲还是咱们国家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写板书 “渔舟唱晚”)
5、若我们听到这首乐曲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景色呢?(教师弹奏)
6、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景色?(乐曲描绘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闲自得,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7、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乐曲的第一乐段,请同学们用心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从黑板中这三幅画中选出与这段音乐意境最为相同的一幅谈谈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8、我么一起来说一下,这段乐曲的情绪什么样的?(情绪舒缓,速度稍慢,力度稍弱),哪位同学上黑板在这三幅画中选出和这段乐曲意境相同的画?(你认为是哪一副可以调整它的顺序)
9、接下来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咱们来学唱第一乐段的音乐主题,同学们跟着琴小声哼唱,以听为主。老师有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认识乐谱中的这两个符号?(上下滑音),上滑音的弹法是右手弹琴弦,左手按琴弦,使音符产生徐徐上升的效果,请同学们再听一遍。老师弹奏的这个1音是不是慢慢的滑向了2的音高,出现了余音。现在同学们再次用“铛”模唱,同学们注意演唱出上滑音的音乐效果。
10、接下来我们再次欣赏这段音乐主题,同学们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画一下音乐的旋律线,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画,(播放音乐)给画旋律线的同学鼓励。这段旋律起伏很大还是相对的较小?起伏较小,接下来同学们跟着老师再来画一遍,同学们认为这一段旋律是相对?(平缓)那我们由此可以得出当乐曲的情绪平稳时,他的旋律线是相对平缓,当乐曲的旋律较为激动的时候他的旋律线相对波澜起伏。(第一乐段的旋律平稳流畅具有歌唱性,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幅夕阳西照,碧波荡漾等)。、11、下面我们来欣赏乐曲第二乐段的音乐主题,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结合乐谱,感受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型相同,音高不同,教师唱谱,同学们感受)。这种创作手法叫做旋律的模进,也叫作移位,将乐曲的乐句做旋律的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音高都不相同,刚才老师在唱谱的时候你们感受到了吗,(教师唱,学生感受),在这段模进中,旋律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渔夫撒网摇驽),同学们跟着旋律做摇驽的动作。
12、现在来完整的欣赏一下乐曲的第二乐段,请同学们在剩下的两幅画中选出一幅与这段音乐意境相符的(请同学选择)1654 渔夫看到鱼时候的惊喜。(这段的情绪是活泼,速度渐快,力度稍强
13、聆听第三段,同学们听一听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刮奏,流水声叫做花指),表现了浪花飞溅的声音。一连串不断加快的声音,这一连串不断加快的声音表现了这段旋律情绪热闹欢腾、速度更快,力度强的特点。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幅优美的交响曲,表现出了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和这第三幅画相符吗?
14、同学们听这这第四段旋律又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一切慢慢归于平静)
15、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首乐曲一共包换几个乐段。
曲式结构: A+B+C+尾声,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4个,出示板书。
16、拓展:教师和学生合作演出渔舟唱晚。
17、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筝这门中华民族乐曲,音乐是美的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就会发现她的魅力,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热爱青山绿水,热爱美好家园,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个网址,在这个网址中输入渔舟唱晚,就可以搜索到相关的知识在课下分享。
第三篇: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
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 近代筝曲欣赏《渔舟唱晚》 [设计思路] 《渔舟唱晚》是一首传统筝曲。筝美妙、韵味浓郁的音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
1.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全曲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接着,音乐速度加快,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从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达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古筝、[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人
1.教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渔舟唱晚》,设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乐曲的演奏乐器叫什么吗?
2. 认识古筝:
师生 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筝曲《渔舟唱晚》,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诵,营造了学习意境。同时,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 1.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
2.设问: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3.播放《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欣赏。4.板书课题,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渔舟唱晚》,使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古筝这一乐器。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从音乐声中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
2.了解古筝的技巧,品味意境。
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接着播放第一部分音乐交流:,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3.哼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设计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4.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情绪。
(2)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3)讨论:速度 力度 旋律线 体现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通过肢体活动,活跃课堂气氛.5.欣赏尾声音乐。
(1)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刮奏”技巧,播放尾声部分音乐。(2)讨论交流:
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左右
手交替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6.完整欣赏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设计意图:听音乐并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四、拓展体验
1.配乐《渔舟唱晚》,朗诵古诗。
2.师: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师: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开阔了眼界。
五、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古筝
吟 揉 按 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古筝曲,它的意境非常优
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一首清新的散文诗。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配乐朗读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想、说、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依据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教案。但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仍较少。
教学建议:如果本教案有幸被全市音乐教师共享,建议老师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渔舟唱晚》的同时,能够加入更多的音乐活动,更充分地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真正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
峄城区古邵镇曹庄小学 单利利
教学评优:
2010年1月 获全区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9月 获全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11年5月 获“ 小哥白尼”杯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指导教师
一等奖。
2011年9月 获“读红色经典 树理想信念”读书活动指导教师一等奖。
2012年5月 获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指导教师三等奖。
2012年7月 获2012年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2年9月
获区级优秀教师。
第四篇:《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
姓
名:冯
蕊
单
位:宁河县芦台一中 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教具:
古筝、多媒体 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
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简介中华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
了意境,特别是模仿古筝的演奏动作时,孩子们透露出对民族古典音乐的热爱。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课堂还是显得比较平静、缺少激情,在学生尝试弹拨古筝的环节,太过随意了,课后我觉得应该设计一种意境,或抒情的、或激动的,让学生在情景中尝试弹奏,体验古筝不同的音色特点,效果会好一些。并且作为教师的我,重复性的语言多了些。对于这种类型乐曲的欣赏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想只能用新课改理念作为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执教人:实小 储姗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2.体会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3.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古筝
教学过程:
一、师配乐诗朗诵—《山居秋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并提出问题。(播放音乐)问题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背景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二、介绍古筝(出示幻灯片)
1、筝的命名
2、筝的音域
3、筝的构造
三、师演奏全曲,提出问题 问题2:想象音乐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听完后找同学回答。师总结:该曲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划着片片白帆纷纷归航的情景。
四、再次欣赏全曲,提出问题。问题3:全曲可分为几段?(共3段)
五、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画出旋律线。
问题4:谁来描述一下这段音乐表达的内容。(找同学回答)(2)、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运用音乐表情术语)(3)、出示谱例,学唱旋律。
问题5:这段旋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欣赏第二部分
(1)、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2)、出示谱例,学唱旋律并找出旋律特点。
4、欣赏第三部分
问题6:边听边想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哪些声音?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又能想到什么?听完请同学们讨论。
5、欣赏王中山等人演奏《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朗诵古诗《山居秋暝》,感受此曲意境美。朗诵完,师随着音乐简单介绍此曲通过采用筝特有的花指指法和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表达不同出不同的意境和情绪。
六、总结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喜欢上我国民族器乐曲,并去主动欣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曲,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