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四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1、新四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1)区域范围
主要以新四军军部旧址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核心,囊括水西、云岭、茂林等镇的一些村庄。(2)基础现状
集聚区现有两个2个4A级旅游景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水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泾县县城主要发挥集散与接待服务功能。
集聚区交通可进入性较好。(3)发展定位
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4)发展思路 公共服务完善:
道路:提升集聚区核心景点之间的道路系统,完善主干道到景点的道路联通。
住宿:建立星级宾馆,并结合红色地区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民宿
设施:完善各景点的旅游接待设施,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智慧服务设施、红色旅游标识导览系统等,沿途设置自行车道及游憩绿道。
重点项目推动:云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提升项目、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游客中心及生态停车场项目、云岭、茂林红色小镇建设、皖南事变纪念园 主要景区提升:云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提升,提高景区的红色旅游品质,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环境整治工程、游步道及旅游公厕工程。
风貌环境改善: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红色遗址的保护,在保护中对景区进行开发和建设,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内涵。
品牌形象塑造:以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主要旅游形象,将其打造为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和开发典范。
节事活动营销:举办皖南事变纪念活动、红色大型文艺晚会、红色歌舞比赛、红色摄影展等。利用节事活动的影响力,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大力的宣传和营销。
区内联动发展:建立景区间的营销联动机制,互为推广平台;整合集聚区红色旅游资源,联动发展红色旅游,打破景区间封闭的现状。
相关产业配套:积极配套相关的红色文化产业,如和影视公司进行合作,拍摄相关红色题材影视剧,
第二篇: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附件三:设计任务书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
二、项目背景
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
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
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
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
三、规划范围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四、上位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
五、规划目标
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一)、规划研究:
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总体要求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
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
1、人文:以栖霞山为核心,以佛教文化为魂,复建圆通禅院等历史名胜,强调禅修佛韵、人文感知;加强景观塑造,增加体验设施,提升景区美誉度和满意度;对休闲养生及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增强服务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2、生态:加强维护北坡自然生态区,南坡枫岭景区,北象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3、低碳:通过在景区打造和城市建设中广泛运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立体绿化等系统,打造建筑节能、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4、智慧:集中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家宜业、风景游览、健康养生、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同时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模式,以城市智慧化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
(三)、整体城市设计
1、整体设计范围:
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2、主要内容:
整体城市设计应对本地区的功能设置及规模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功
能布局、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可以不对凤翔峰、栖霞广厅、圆通禅院等佛教设施进行研究)。
1)功能布局
在上位规划指引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对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融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多样一体。
2)产业研究
结合上位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研究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引导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研究健康养生产业,围绕佛教养生理念和山隐休闲文化,鼓励各类养生体验活动,满足高层次的健康和精神需求;研究文创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其他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提出最适宜本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3)空间形态
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
4)车行交通:
结合用地布局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对内对外交通,并根据风景区特点,配套相应的停车场与停车泊位,满足旅游客车及游人机动车的停车需求。
5)慢行系统
强调游览感知,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设置不同风貌的特色游览路线,注重参与感、体验感,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除有轨电车外,提倡设置低碳环保的慢行体验道,满足自行车、人行的双重需求。
6)旅游规划
分析现状旅游的方式、目的,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定规划区的旅游主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思,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与优
势,促进栖霞山片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7)服务配套
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
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
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9)景区导视系统:
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
(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
1、栖霞山核心景区:
包含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市政设施、旅游配套、视觉导视、体验场所、活动广场、旅游解说等
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七、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
1、成果说明:
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
专项说明:包含现状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功能区规划设计方案、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生态景观等专项内容的具体说明;
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
补充说明: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
2、图件:
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
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 重要节点效果图
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
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
第三篇: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附件三:设计任务书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
二、项目背景
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
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
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
三、规划范围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四、上位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
五、规划目标
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一)、规划研究:
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总体要求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
1、人文:以栖霞山为核心,以佛教文化为魂,复建圆通禅院等历史名胜,强调禅修佛韵、人文感知;加强景观塑造,增加体验设施,提升景区美誉度和满意度;对休闲养生及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增强服务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2、生态:加强维护北坡自然生态区,南坡枫岭景区,北象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3、低碳:通过在景区打造和城市建设中广泛运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立体绿化等系统,打造建筑节能、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4、智慧:集中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家宜业、风景游览、健康养生、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同时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模式,以城市智慧化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
(三)、整体城市设计
1、整体设计范围:
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2、主要内容:
整体城市设计应对本地区的功能设置及规模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功能布局、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可以不对凤翔峰、栖霞广厅、圆通禅院等佛教设施进行研究)。1)功能布局
在上位规划指引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对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融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多样一体。2)产业研究
结合上位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研究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引导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研究健康养生产业,围绕佛教养生理念和山隐休闲文化,鼓励各类养生体验活动,满足高层次的健康和精神需求;研究文创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其他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提出最适宜本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3)空间形态
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4)车行交通:
结合用地布局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对内对外交通,并根据风景区特点,配套相应的停车场与停车泊位,满足旅游客车及游人机动车的停车需求。5)慢行系统
强调游览感知,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设置不同风貌的特色游览路线,注重参与感、体验感,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除有轨电车外,提倡设置低碳环保的慢行体验道,满足自行车、人行的双重需求。6)旅游规划
分析现状旅游的方式、目的,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定规划区的旅游主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思,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促进栖霞山片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7)服务配套
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 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
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9)景区导视系统:
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
(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
1、栖霞山核心景区:
包含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市政设施、旅游配套、视觉导视、体验场所、活动广场、旅游解说等
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七、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
1、成果说明:
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
专项说明:包含现状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功能区规划设计方案、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生态景观等专项内容的具体说明;
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补充说明: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
2、图件:
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
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 重要节点效果图
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 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
第四篇:产业集聚区 演讲稿
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让我引导大家畅游沙澧河,穿越厚重的中原文化,感受漯河市强劲的时代脉搏吧。
跟随着奔流不息的沙澧河水,我们今天的游览重点不是8000年前贾湖先民悠扬的骨笛歌吹,不是小商桥畔的金戈铁马,不是受禅台、三绝碑、彼岸寺经幢的斜阳夕照。让我们荡起一叶扁舟,在 “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的盛誉中轻轻穿行,与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擦肩而过,浮光掠影的感受“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的历史盛景,任时光的河流在我们身边匆匆远行,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们追寻的脚步,却永不停歇,直到我们的心灵被一座崭新崛起在中原沃土的新城区深深的震撼。这里,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倾情推介的漯河市新名片——沙澧产业集聚区。沙澧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区西南, 它东起107国道,南接漯舞路,北靠沙河,西临在建的京广铁路高速客运专线,规划面
积 12.5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省定产业集聚区、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扩重点区域。
她因沙、澧两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沙、澧两河赋予她独特的滨河景色,彰显出碧水穿城、林茂花艳的特色和灵气,环境优美,宜业宜居。
她紧靠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双十字架”交通枢纽,毗邻京广高铁客运专线漯河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她以贯穿其中的澧河为界,澧南为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南货物集散中心,源汇区工业基地;沙澧河间规划为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现代综合商贸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现代高端服务业、服装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兼容产业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定位准确,规划科学。
沙澧河孕育了漯河钟灵毓秀的宽厚胸怀,为沙澧产业集聚区提供了豫南最大的供电、通讯枢纽,优质充足水资源。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道路、绿化、亮化对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受沙澧文化浸润的漯河人民,紧紧围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设与发展模式,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探索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新路子。沙澧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坚持从项目准备、策划、论证、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服务,政策优惠,环境宽松。
一排排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主次干道宽阔平坦,如今的沙澧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局面。源汇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全省一流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催定位、严标准,致力打造示范型园区。创环境、催效能,按照“精干、催效、多能”的原则,致力打造服务型园区。活机制、多办法,优布局、强特色,致力打造创新型、产业型园区。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破解快速发展瓶颈。如今,五横八纵,排水、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总长30多公里的城市景观道路,电力、燃气、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勾画出城区骨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集聚区共进驻企业(项目)92家,总投资133.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51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汽贸物流产业集群。一个吃、穿、住、行、娱、医、购等设施完备,基础设施联建共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在古老的沙澧沃土上迅速崛起。
沙澧产业集聚区,在人杰地灵的漯河,在勤劳智慧的漯河人民手中,逐渐成为一张璀璨的城市新名片。她植根在源远流长的沙澧文化沃土上,奔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律动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韵律,凝聚着中原快速崛起的美好愿景,用沙澧河畔漯河人独有的稳健扎实又突破创新的步伐,为城市打造出一块辉煌的金字招牌!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建议
一是认识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发展,还是求全责备的发展;全县上下必须统一“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必须统一产业集聚区是“工业强县” 战略实施的平台。
‘:基础设施光靠“一园养园,滚动发展”暂时不行,强化前期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要完成主干道框架、管道建设和电力建设,需要县政府加大投入。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三是环境问题:一是企业落户后服务要跟上,不是先办好手续,企业再落户,而是落户后,部门跟踪服务到位;二是优质、快捷服务;三是落实省政府(2009)62号文件,免除省以下所有行政性收费;四是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和责任。部门主动的把不规范的按程序规范。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一要借入融资公司部分资金;二要拨入项目资金;三要建立运行机制。
五是本县企迁址和本县引进企业落户问题:必须保证优先布局在集聚区,尽量杜绝在县城周边摆放工业企业。
六是招商引资的问题:一是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全县发展战略之一;二是建立常设机构,解决多口管又管不好问题;三是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并坚决兑现;四是有争对性的定点、定项目招商。
七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研究大问题,解决大问题,定期召开,注重实效,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二要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我市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以上,并力争至少有2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年底省以奖代补前50名集聚区行列。现在距年底不足5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产业集聚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天会议之后,各产业集聚区要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日夜兼程,大力推进标准厂房、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要切实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化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发、建设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餐饮、居住、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区服务功能,加快“产城一体”的城镇化步伐。
三要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关于项目建设,我们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入驻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以上的奋斗目标,年底前必须确保完成。要搞好在建项目,同时要谋划好一批项目。每个产业集聚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谋划一批招商项目,报市发改委统一汇总。今天我看了看,有些产业集聚区谋划的好一些,也有一些产业集聚区项目谋划工作滞后,拿不出像样的项目。谋划项目一定结合大招商工作。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一定要注重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龙头项目,注重关联度高的企业群,从而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这对我们快速打造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来讲是一个捷径。为此,在项目谋划和招商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上述观念融入进去,这样能够快速打造我们定位的产业基地。比如,濮阳县的林氏化工,一个项目建成后,又带来了其他相关联的三个项目,形成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带动效应。又如,清丰县的家具,你怎样把你的家具打造出来,让人家认可你的家具?必须引进大的家具商进来,必须聚集一批家具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抢抓机遇。因为危机就是调整。
四要着力搭建服务平台。要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想方设法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我们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必须用好信用资本,用好金融这样一个平台。以此弥补我们资金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方面必须提前考虑,否则,企业来不了。与此同时,要按照培育“三个体系”、构筑“一个载体”的要求,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同步搭建好信息技术平台、贷款担保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政务支撑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着力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优化发展环境,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外商来投资,讲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谋求的是高回报率,最关注的是发展环境。当前,各地的竞争,拼的就是环境,就是软实力。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经济发展环境有所好转,但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谈判时候握手,客商来了摆手,项目入驻后乱伸手”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环境治理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三个坚决”:一是能给的优惠政策坚决给。定了就要算数,说了就要落实。承诺过的就要兑现。让客商高兴而来,满意留下,愉快创业。二是有令不行、吃拿卡要、人为梗阻、耍横使绊的坚决处理。对于一些“害群之马”,该处理的处理,该曝光的曝光,决不姑息手软,养虎为患。三是有禁不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干扰工程建设的坚决打击。不论是“条条”还是“块块”,不论是职工还是群众,只要破坏了永城的经济环境,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都要提前介入,严厉查处。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引来外商是功臣、服务外商是本份、干扰外商是罪人”的发展意识,把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作为一条高压线,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在零障碍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实招,坚持投资硬环境与投资软环境同时改善,形成人人为招商引资出力、个个为项目建设尽责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善待企业家、厚待纳税人的良好氛围。
在优化环境中,要突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仍然是全省的“企业服务年”,省委、省政府要在全省开展“企业大回访”活动,重点督查企业的服务环境。结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请市招商、优化办、效能监察、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同志重点关注、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服务。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的指挥员,更要当好项目和企业的服务员,当好永城发展环境的宣传员和保卫员。要带头搞好企业服务,既要搞好项目引进过程中的服务,更要搞好后续和延伸服务。把服务延伸到投资客商的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各个环节。二是进一步完善、理顺体制机制。要认真落实上级放权“松绑”、降低门槛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种审批、收费事项,按照要求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要坚持好首问负责、办事公开、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畅通客商投诉渠道。三是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真正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坚决杜绝“体外循环”的现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实行无偿代理,外商一旦确定投资意向,其余的前期工作均由帮办中心以“保姆式”服务代为办理,真正做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推进招商选资、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要落实好目标管理机制。今年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委、市政府已将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了各乡镇、市直有关单位。各单位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特别是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是一项刚性任务,更要千方百计地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职能部门在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中是“一岗双责”,既有引进项目的任务,更要履行好为项目服务的职责。我们讲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发展为中心。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是中心中的中心。无论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讲政治的高度,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游离这个大局之外。
二是要落实好协调对话机制。要继续完善坚持每月初和中旬召开的联席协调办公会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平台,通报工程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大合唱”思想,建立健全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促攻坚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落实好领导分包机制。坚持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项目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卡死责任,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的时间、流程、工期、责任等,做到定人、定事、定时、定标,做到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统筹实施。各联系项目的领导同志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要与投资商和建设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勤沟通、常来往,主动征求意见,了解需求,积极协调,高效服务。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妥善解决;超越职责权限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努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四是要落实好督查机制。建立市招商引资督导组、两个督查室三位一体的招商选资督查体系,重点督查列入今年省、商丘市和我市计划盘子的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各乡镇、市直各单位外出招商行动情况和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大项目推进情况。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时序要求,做到每周一研究、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分析、半年一拉练、年终总排队。
五是要落实好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政绩”的导向,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在招商一线考察干部,加大培养选拔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季度巡查评比落后的单位,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半年小结落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全年考核落后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取消目标管理综合评先资格,党政一把手一人在家主持工作,一人离岗外出招商。通过重奖严罚,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项目、支持项目、推动项目的良好氛围。
一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功能。各县(市、区)要通过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加快集聚区供水、供电、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聚区的凝聚力和承载力;要采取统一建设、企业自建、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快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减少中小企业创业成本;要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学校、医疗、住宅、服务网点等城区建设功能,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
二要推进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集聚区的管理水平。市、县要成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解决该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要于5月底前全部设置日常管理机构。
三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要完善配套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服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环境、产业、园区吸引“候鸟”栖息在集聚区产业链上;要落实省、市赋予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以政策和服务推进项目实施。
四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落实。要加强督导检查,完善考评体系,对发展好的给予奖励,对发展速度慢、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相应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