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

时间:2019-05-13 23: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

第一篇: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

李白文化传承的一面旗: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 2012-08-24 09:03:20作者:李晓东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浏览次数:287 网友评论 0 条 198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江油题写了“李白故里”

本期主题

当我们呀呀学语时,父母或长辈便教会我们诸如“床前明月光”这样浅显易懂的诗句,而这样的诗句成为我们对李白终身难忘的印记,被时时唤起。纵情快意的李白以无与伦比的诗歌影响了后世,其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并未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对其研究和升华也从未停止。

四川省江油市作为李白故里,一直坚持李白文化的研究与交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立的交流平台促成了一大批李白文化与李白精神的研究成果。4年多前的汶川大地震扰袭并一度中断了这样的传统。

8月9日至10日,本报与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中共江油市委、江油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李白文化论坛”在江油市举行。56位李白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就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李白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李白诗歌的现代哲学透视、李白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论坛重新建立了李白文化与李白精神的研究交流平台,形成李白文化和李白精神传承弘扬的强大合力。

(光明日报记者李晓东)

李白以丰厚的思想和独特的价值影响世人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记载着人类的文明,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江油这块沃土,孕育出无数英雄豪杰,其中李白诗仙英名流芳百世。他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高峰,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打开了崭新局面,其歌形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穿越千年时空阅读他的诗句仍赏心悦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气苍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充满人生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傲不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磅礴大气。这些诗句,都给人以想象和希望。

加强对李白诗歌的文化研究,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全民族文明素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李白文化论坛是全国各大传统文化学术团体和研究李白文化的专业人士交流对话、切磋研讨的重要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各位专家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又可为四川的文化发展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绵阳市委副书记张锦明

李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其丰厚的思想和独特的价值影响了世人,也对当代文学与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李白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着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华儿女;他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盛唐浪漫主义诗风;他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永远感染着人们的心灵世界。当代文学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汲取李白文化的精髓。

长期以来,李白文化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研究史》、《李白研究论丛》、《李白与地域文化》等各类研究著述相继出版,为学术界共同发展和繁荣李白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李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应加强文教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成果转化,建立李白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链,形成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建设开发—

产业化经营的运作链条。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薛天纬

人性是贯穿人类历史的最本质的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实际就是人性(或称人类本性)逐渐实现的过程。

盛世往往出现绝世之才,绝世之才是盛世的产物,又是盛世的标志。大唐盛世的绝世之才,就是诗人李白。李白是他所生活的盛唐时代张扬人性的一面旗帜。

人性在李白身上体现在:对人生作为的强烈渴求。作为个体的人,要施展其才能抱负,要谋求事业的发展与成功,从而在社会群体中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

李白具有诗人意识和功业意识。诗人意识体现在诗歌中:“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功业意识的表现:中国封建社会里,文人的人生第一要义,是在政治上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在以帝王为中心的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因此,除了诗人意识,李白还有极其强烈的功业意识,后者在他的人生天平上占有很大的分量。

关于李白与我们,李长之在《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中说:“他的人生和我们一般人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悬殊,他有悲,我们也有悲,他有喜,我们也有喜,并且他所悲的、所喜的,也就正是我们所悲的、所喜的。”但也有人说,“就质论,他其实是和一般人的要求无殊的,就量论,一般人却不如他要求得那样强大。”普通人比较现实、比较平凡、甚至平庸;而李白总是追求“理想化”和“最大化”。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葛景春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两大传统,即以《诗经》为代表的质朴写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热情奔放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到了唐代,先后出现了充满热情理想的浪漫文化思潮和直面社会人生的现实文化思潮。这两个文化思潮的潮头人物,就是李白和杜甫。我们研究唐文化,就绕不开对这两位诗人的研究,要结合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和整合他们的思想。

李白心怀“安社稷”、“济苍生”的伟大志向,杜甫则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图壮志,但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李白既追求功业和理想,又有不屈服于权势的人格独立精神。而杜甫却继承发扬的是先秦儒士的儒家正统思想,遵循儒家君臣之道。

大唐文化精神分为前期和后期。李白代表前期的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而安史之乱后由多元归于一统的文化精神是由杜甫开其端的。李白倾向兼蓄百家,取其善者而并用之;而杜甫更倾向于独守儒家。

李白代表的是朝气蓬勃、乐观自信的少年精神,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勇往直前的精神。杜甫代表的是饱经忧患的成年精神,少年老成,其诗也以老成为目标,充满忧患意识。

李白的诗歌虽然不能以系统的哲理思辨来表现,但是却充满了哲理的悟性,闪耀着哲理思想的智慧。杜甫具有儒家思想敦行实践的特点,他不是一个儒学的理论家,但他却具备对儒学躬行实践的美德。

总之,李白和杜甫,他们一个功在承前,一个功在启后;一个善于总结,一个善于开新。李杜二人影响中国诗坛一千多年,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精神,也给我们诸多启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新时代里继续传承发扬。

四川理工学院副教授胡门祥

李白的和谐思想内涵丰富,哲理深厚。李白主张人际和谐,强调平交王侯,以情交友及家庭和睦;主张社会和谐,强调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政治清明、关照民生;主张生态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平等,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融合统一。

我认为,可以从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等方面来论述李白的和谐思想,其对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李白强调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性,主张在尊重个体、尊崇个性的基础上,建立和维系一种平等、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衷共济、融合共生。其次,李白胸怀宏阔的功业抱负,渴望“济苍生,安社稷”。李白想要构建一个安定、统一的国家,塑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再次,李白认为,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并与自然融合统一。总之,李白的和谐思想内涵丰富,哲理深厚,为倡导和谐理念,鼓舞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追求,提供了理论借鉴;在优化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白诗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新重点

西北大学教授阎琦

目前各地中小学使用的教材共选录了李白诗文39篇,这个数量居基础语文教材选录同一作家作品之首。这充分说明基础教材编者将李白诗作看成是最适合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典范诗歌作品。这种现象并不难解释。

李白生活于唐朝最为强盛的开元天宝年间,他一生积极向上、顽强不屈追求理想,他的诗歌记录了他的生活经历、内心世界,反映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精神历程。学习李白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激励学生为理想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是培养学生人格心灵的最好篇章。同时,李白诗歌音韵和谐优美、语言流利晓畅、形象丰富生动、感情激昂饱满、境界雄浑开阔、想象新颖奇异,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中小学教材大量选入李白诗歌,正是对李白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力的极大肯定。

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康怀远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李白亲和自然的人生总结。无论是得江山之助的亲和之兴,还是以自然为宗的独坐之趣,亦或是无江海而闲的丧我之心,其好入名山游的生态学意蕴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诗人及其诗文本身。生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地球,从生态学的角度解读李白亲和自然的诗文,不啻是一剂“清热解毒”的良药。

李白一生热爱自然、亲和自然、回归自然,具有通过回归自然和拥抱自然来过滤自己灵魂的可持守的哲学精神。一是李白的足迹从南到北、从北到南遍于大半个中国,这对铸就李白亲和自然以使主体生命与浑茫宇宙结为一体的坦荡性格产生了重要作用,并进而创作出为数众多、卓尔不群的山水诗歌;另一方面,也为他得江山之助、借景抒情,以山川美景兴发豪情奠定了人生基础。二是李白的诗歌是“以自然为宗”的。诗如其人,诗品即人品。与诗品相对应,李白的人品或人格便是亲和自然。他所张扬的文化人格精神,深深地烙印着中国宇宙哲学、人生哲学的和谐意趣。三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对庄学“无江海而闲”进行了诗意表达,深化了庄学的“无江海而闲”的哲学意趣。我们面对工业化大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应该像李白那样从心灵深处体味享受山水风光的乐趣,在感戴宇宙恩赐的大千世界中提升人生品位,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谦卑地接受地球的馈赠,谨慎地给地球以呵护。

西昌学院副校长景志明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巨大,而在二十世纪的诗人中受其影响最大者,应该是“诗人政治家”或“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了。毛泽东曾说:“我最喜欢李白。”

毛泽东评价“李白有道士气”,“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李白对后世的影响,延续到毛泽东身上,这一点,不仅从毛泽东日常生活中对李白诗的圈阅、抄写、吟诵、背诵、引用、编选、评价等行为中流露出来,而且还在毛泽东诗词创作中表现出来。毛泽东诗歌创作中完成了对李白的继承和超越。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李白以其诗文吞吐着后世难以企及的盛唐之音,为时人及后人尊奉且崇拜。李白诗文为

何有如此超越时空的魅力?这与李白独特的文化心理有直接关联。李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以隐逸为主,又不舍进取的文化心理,在其诗歌中打下明显而复杂的烙印,“进”、“退”皆有所据。

尚空谈玄的佛、道思想在唐代社会文化思想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李白自然会受其影响,隐逸意趣成其最重要的生命底色。同时,李白生来即处于唐朝这样高扬进取的时代,受其影响是必然的。所以,李白一生以命世之才自居,以布衣笑傲王侯,积极进取,希图一展胸襟,施展抱负,这成了李白文化精神中又一突出的主调。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李白其人其诗反映出超凡脱俗的品格,诗歌中蕴藏着极高的内在价值,对其研究始终是热点。李白文学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也较深入,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从现有李白研究成果看,在李白文化研究方面,目前仅做了些基础工作,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李白文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李白精神文化研究、李白物质文化研究和李白制度文化研究。李白精神文化研究,重点要放在什么是李白文化,李白文化传承的意义、内核,李白成长的文化环境、故事、剑术等方面;李白物质文化研究,江油市可完善读书台景点、青莲镇建筑风格以及建造大匡山景点等;李白制度文化研究,包括做好李白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研究。

李白文化是旅游文化产业的最佳切入点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

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江油亲笔题写了“李白故里”。1200多年前,李白从江油出发,仗剑吟诗走天涯,成为影响中外的一代文学巨匠。李白留给我们的是不尽的精神遗产,江油也留下了诸多有关李白的历史遗迹。多年来,江油市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李白文化,建设了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规划修复了李白故居、太白祠,对李白文化遗址遗迹进行保护,成立了国内最早的李白研究机构,先后举办了多次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形成最具规模的李白文化体系。

李白文化是江油市经济发展、文化勃兴的强大推动力。江油市应紧抓李白文化不放,把李白文化作为做大做强江油城市文化品牌的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李白故居和李白纪念馆的后续建设,加强整体营销,以此推动江油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第二篇:李白

谪仙豪情——简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有人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出了两个旷古绝今的人物,一个是苏轼,另一个,就是李白。那么这位号称谪仙的“楚狂人”,到底是何许人物?从史书上干巴巴的记载,我们当然可以知道他的生平轶事,真正难的却是从一个人的思想与精神层面来分析他的性格。何况我们如今要谈论的还是一位“仙人”,他的人格意志与精神自由的矛盾更加剧了分析的复杂性。在李白身上,既有屈原式的对现实、对人生的眷恋与执着,有屈原那种独立不迁、好修为常的人格精神,也有庄周式的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精神自由的追求一旦被现实生活否定,他又企图在纵酒迷醉、隐游山水、寻仙访道的生存方式中得到无意志的解脱。因此,他又有庄周那种悲观厌世、人生若梦的消极情绪。但是无论这种矛盾深刻到何种地步,我们可以断定一点:李白就是李白,除去那些后天形成的复杂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他真正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乃是那近乎与生俱来的横溢才华,还有他那深入骨髓的浪漫潇洒!

之所以说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深入骨髓,绝非是捕风捉影。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从来没有如李白这般,在自己所作每首诗中都浪漫得如斯自然而深刻,在自己所写的每句诗里,都能浪漫得如此信手拈来。

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有诗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充分肯定了李白诗的重要地位。总之,李白和屈原一起,堪称中国古典浪漫诗派两昆仑,无人可与同日而语。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点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从前节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这里,我们还要着重介绍他那些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

李白的浪漫主义,并非单单是在诗文中的浪漫,而是在人生中的浪漫。有时候我觉得,李白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实践了一条彻底浪漫主义的人生路,他的诗文,犹如天马行空一般的记录的那些种种,乃是他的一切,他的灵魂。

第三篇:李白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习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基本篇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春夜宴从桃花园序》

第一课时:生平及诗歌简介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学习重难点: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学习方法: 阅读 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二、生平介绍

1、少年---逸(意气风发 仗剑任侠 心雄万夫)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

2、青年---狂(狂热自负 悲喜更迭 侍君荣亲始志不渝)

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开元724年李白出蜀,“任剑去国,辞亲远游”散金三十万。

后第一次进入长安。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3、中年---醉(踌躇满志 傲岸不屈 折翅而返 痴心企盼)

二入长安: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赐金放还,再度漫游: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4、暮年---愤(抑郁愤懑 命运多舛 矢志报国 壮心不已)

身经战乱(55-62)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流放途中,在夔州遇全国大赦,半途赦返,令李白欣喜若狂,归心似箭。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结语:在那个封建社会个体人性意识受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傲不拘、纯真爽朗的个性,豪放飘逸的诗风,变幻莫测的想像,清新明丽的语言,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明月清风,寂寞锁不住金樽空对,他笔墨纵横,用立体的字,醉倒了大唐万里江山。

他与江天共醉,与江月同归,走完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理想化的人生设计,浓烈奔放的情感,自由狂傲的性格,热切渴盼成为英雄的李白,注定在这纷繁多变、权势倾扎、尔虞我诈的现实中惨遭失败。才华横溢、孤独漂泊、始终不渝追求理想的李白,尽管在每个人生阶段李白都有他特别彰显的个性,但他的“逸”、“狂”、“愤”、“醉”始终交织、贯穿和影响了他的一生。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悲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臵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后人评价李白诗歌的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补充篇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业:完成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小结:

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第二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学习时数 :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

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二、内容理解:

(1)从诗中找出描绘天姥山形象的句子。

(2)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相应诗句。

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仙人洞府打开之后,诗人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用诗歌原句回答)

(4)李白在梦醒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诗歌原句回答)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一)一读诗歌 整体感知,注意字音和节奏。完成下面的问题 请概括出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读诗歌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至少两句)我喜欢的诗句:

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理由:

我喜欢的诗句:

理由:

(三)合作探究

l、此诗第一段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概括这首诗歌的主题。

(四)三读诗歌 再次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

4、把李白梦境中的仙境一段改写成一段小散文。(80字左右)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

完成第三课时学案

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第三课时《将进酒》导学案

三维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学习重、难点:

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这首诗。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过程:

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课前预习:完成优化探究35页的习题。

二、问题探究: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谈谈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5.全文情感变化怎样?主基调是什么?

6、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

三、作业:

1、完成优化探究37页的习题。

2、完成第四课时学案

四、学习小结

李白专题研究第--页

第四课时《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比较阅读同类文体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置身文境,吟咏求气,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中典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学习重点】 :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比较阅读同类文体的文章

2、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完成优化探究118页基础梳理

二、感悟鉴赏

1、分析本文的典故及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2、同为宴游序文,他作大都是这样的情感基调: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思路结构也基本上是: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成了一个套子。而李白的这篇小序却给人完全不同之感,请从性格、文风等方面分析。

三、拓展探究

阅读下面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注]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注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他认为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答:

(2)你认为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菩 萨 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 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答:

四、作业

比较杜甫李白诗歌,小课题研究,每组完成一个课题,主题题目自定,一周内完成。要求同杜甫专题研究。

五、学习小结:

李白专题研究

第--页

第四篇:李白范文

古诗吟诵之-------《静夜思》教学设计

李家完小 许慧娟

教学目标:

学会如何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在音乐声中感受平仄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配乐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激发兴趣。

回忆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知道的或学过的古诗。句式(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写的《 》。二,学习运用平仄规律诵读古诗。

1,作者简介,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板书(李白)板书 :《静夜思》

想读好古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借着这首诗来学习古诗最基本的技巧。

教学平仄,学习标注平仄符号。抽生读课题。

提问:《静夜思》中的“思”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谁能再读一次课题?(抽生回答)

2,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李白有着怎样的心情?这20个字如何来表达这份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静夜思》,细细赏读。

学生标注平仄符号。(1)试读

(2)教师范读。(配乐)

质疑:诗人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3,简述创作背景,感悟诗情

这是一首月夜思乡诗,秋深了,夜静了,明亮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到床前,也照到了身处他乡的诗人身上。诗人揉揉朦胧的眼睛,望望地上,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雪白的浓霜。再仔细看看,这分明不是霜,它像霜一般白,又像水一般清,它使人感到清冷,也给人带来光明。他疑惑 的 抬起头来望望天空,天空像镜子一般明镜。一轮皓月挂在当空,光滑夺目,浸透一天秋碧。哦,原来是月光啊。。。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显得分外清明沉澈,月亮有缺也有圆。离乡的人啊,你什么时候才能与亲人团圆?月光照到我的床前,也照到家乡的土地上,家乡的亲人,是不是也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我呢?儿时在家乡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一去不复返,多年以后的今天,却在这异地他乡过着孤寂的生活。想着想着,诗人又渐渐 的低下了头。他开始深深的怀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

再读,读出诗人无比悲伤,无比寂寞的心情。

小结,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乡情怀。。一轮明月,勾起一份孤寂的思念,一轮明月,更让孤单的人内心漾起一丝温暖,难怪有人说《静夜思》是中华诗坛第一思乡诗!教师吟唱《静夜思》歌曲。学生跟唱。跟着音乐唱。四,运用

1同学们,李白还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当然能写出千古佳句的诗人不仅仅只有李白,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分别写过什么诗呢?

2,运用平仄再读自己最喜欢的那首诗。五,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首的必备古诗都是非常经典的诗句,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平仄符号,把诗读得更加优美,提升我们 的母语素养。

《静夜思》教学反思 李家完小 许慧娟

今天这节课,可以说很不成功。这与我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单说古诗的诵读上,自己也是现学现卖。甚至连学生都不如。反思这节课教学,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课堂上,教师不能以激情感染学生,尤其是学生诵读环节,其实学生做的很到位,是我没有做出及时评价,导致课堂气氛生硬。

学生在发学言时,不能专心聆听,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诵读陈毅的《青松》时,读成 唐 陈毅,而我却没有指出来,课下其他学生也围着我说出了这个问题。只是当时他们没敢指出来。这在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不会有这种低级错误。

在语文教学方面,自己是个半路出家的。自身文化底蕴不足。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缺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做井底之蛙。

第五篇:李白

李白简介

【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月下独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9、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1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1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14、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18、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散文】

在西域读李白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地独特与纯粹?

“小时不识月,唤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尚不识月的小李白在哪里呢?在中亚碎叶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那是他的血地。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那是大唐的最西缘。历史记载,他们不得不过着“隐易姓名”的生活。祖先具体犯了什么罪,李白没有说,他的亲朋好友也没有说。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各种记载提及此事时均说“潜还”、“遁还”,看来,对这个家族来说,这又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大动作。这真是一个漂泊者的家族。李白以上五六代内,即使是平民,也一定出过一些非凡的人物。他的父亲名叫李客,这显然是一个漂泊者才有的名字?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我还进一步推测,李白及亲人之所以对此只字不提,或许可以从中原人特有的心态及儒家文化上予以解说吧。

这个漂泊者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天才相遇。 隋唐之前,正是所谓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近三百年大分裂时代。胡人的铁骑潮水般漫过中原,将中原已显僵硬的版块踏碎,而这些碎块又以柔性之力令铁蹄最终疲软下来。迟至6世纪末7世纪初,五胡全被汉人同化,汉人仇视恐惧异族的心理也在广大地域里消失。涌动着异族新鲜血液的李渊、李世民和广大民众昂然而起,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到来了,唐朝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唐人的心态也是最为健康的。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一踏上西北大野,就放开了喉咙。但所有的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因为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他本是西域人。“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前有樽酒行》)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诗人就是一个胡人。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他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骠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也不能不说到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杜甫。

李白诗中十句有九句妇人美酒,每为卫道士所诟病,杜甫则受到后世一致的崇拜,贬李扬杜正是千年传统,杜甫的影响远比李白巨大也是事实。有趣的是,最欣赏最理解李白的恰恰是杜甫。一生悲惨的杜甫对同样悲惨的李白的缱绻深情,千载之下仍令人唏嘘不已。“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不见》)“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别人看李白,只见其“佯狂”,只见其“痛饮狂歌”,只对李白喊“杀”,杜甫却深知他的大空虚大寂寞大孤独,深知他浮根漂萍般的悲惨人生。“飞扬跋扈为谁雄?”是啊,为谁雄呢?李白没有奉献自己的对象呀!更为有趣的是,李白却将杜甫看得平平,诗文中很少提及如此牵挂疼顾他且深刻理解他的杜甫,有首诗还讥讽杜甫诗写得太多,将写诗看得太重,几乎真有点令人为杜甫抱屈了。 杜甫对李白,见出杜甫胸襟的丰富伟大;李白对杜甫,见出李白的单纯与洒脱不拘。同为孤独悲惨的诗人,李杜从不同方向步入人生和艺术之路。杜甫忠,有明确的奉献对象,他为君主为心目中的正义而战而歌,身后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只是那些“士兵”都比杜甫矮小;李白身后则空无一人。

贬李扬杜的千年传统,似乎正是儒教驯化出来的侏儒在喋喋不休。封建士人很容易进入认同杜甫的境界,他们在精神上有某种同构,却难以认同李白,他们在精神上不同构。最缺乏什么,我们就最反对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这样说来,杜甫之理解李白,确实是一种极为伟大深刻的情感,这种情感包含着对自我的某种超越。杜甫的伟大才是我们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李白与我们却本应是最可以亲近的,他所表达的生命愿欲:平等,自由,青春,激情,才是我们每个生命都会自然发生的。然而侏儒们将自己斫丧后,又要举刀斫丧他人了。

像一阵缥缈的清风,早就吹了过去,整个大地却仍保留着对他的记忆。

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让他在后人心中的形象更加清晰。

一幅俊郎刚毅的容颜,一身洁白无暇的长袍,一把吐露馨香的折扇,一壶只剩下一半的酣酒。他潇洒的出没于青山绿水,诗意也写满了青山绿水,豪放的歌声也写满了青山绿水。他陶醉在那里,在清逸、自由的世界,只有酒和他的世界里。

他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走进他的诗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福泽,他的个性浸透了我们全身,他飘渺的诗歌像电流贯穿了我们全身...年少时他才气横逸,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一心想为大唐倾尽微薄之力,可是在朝廷,因为他太有才,锋芒太露,遭到奸佞大臣的排挤和嫉妒。在一次又一次的激怒众臣后,他注定了不能在朝廷为官。他也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包养”,因为他有一颗叛逆不羁的心。于是,他被“赐金还乡”。

年少的他经历坎坷后,他才明白,他需要清新淡雅,与世无争,那颗在浊世中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的太久了,他把心思寄托在酒上,在酒上,他寻回心灵上的一方净土。他仰天大笑:“我不做蓬蒿”,抱着春花秋月,诗词歌赋,醉酒后离开长安。这一玄妙的举动,注定了大唐的悲剧命运,也注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诗仙”地位。

烈火熊熊,锤声铿锵,他藐视传世久远的教条,他屏弃名目堂皇的礼法,他厌恶污浊不堪的官场。因为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习惯把庄子的哲学人世化,习惯走进自己营造的诗化社会。

他嗜酒,每喝必醉,醉酒后他看清了生死别离。

他好月,对月长叹,在一生的叹息中,只有明月明白他的心思。

那年,他荡舟在当涂江心,举酒邀月,高唱郦歌,就在他看见水中的月亮破碎的时候,他也破碎了,他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这种诗人的死法是他所需要的,是一个跨世纪的诗人所必要的。在水中,他依然保持着风度翩翩。

那一瞬间,整座山林都沉默了,整个民族都失声了,整个时代的天空都黯淡了。那一瞬间,歌啸戛然而止,琴弦砰然断绝,只余下泱泱的水波在江心泛泛而起。

那一瞬间,他的诗作就成了历史,只能在书籍中流淌。

盛唐时代,他——李白用诗歌、用骨骼、用个性,写下了对封建思想的鄙夷,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

盛唐出自他的口中,他就是半个盛唐。

1、现场一片宁静,温馨。大屏幕上出现有中国特色的水墨荷花及山水。舞台上,数百位中国少女亭亭玉立,在台阶上圣洁哼鸣的演唱声中,中区的舞台上,中国歌唱家宋祖英和着哼鸣声出现,与数百位少女一同唱响空灵自然,表达中国人民热情相迎的优美乐章。

由770个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小球矩阵款款落下,优美波动,形成一只象征和谐美好的和平鸽。少女们手中依次瞬间变换出数百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

2、当世界在黄浦江畔把梦想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有了拥抱明天的信念。当人类在新的纪元有了和谐、合作的精神理念,彼此就有了尊重和携手的未来

优美的音乐响起,黄种人三口之家出现在舞台上,同时,左右方还有黑人三口之家和白人三口之家。他们在眺望,在寻找,他们中的三个孩子首先发现了彼此,突然奔跑,聚拢并令人感动的拥抱在一起。

舞台上缓缓升起一朵连接五大洲的“友谊之花”,它旋转、合拢,变化成一个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巨型地球。

黄浦江两岸,从卢浦大桥到南浦大桥3公里长的岸线上溢彩流光,400米宽的江面上也浮光跃金红色水上拉手彗尾盆花、红白系列焰火、银冠带闪芯、银彗尾焰火等升起;激光在江面上打出“欢迎”字样,投身出“五星”效果。探照灯将江面映成红色。红大丽礼花弹、红拉手花束等升空多彩的礼花升腾在黄浦江上空。1200盏探照灯、16盏激光灯射向天宇;卢浦大桥、南浦大桥勾勒出美妙线条,各类建筑轮廓显现,浦江两岸形成熠熠生辉的长卷。文明之光,熠熠闪耀。我们热烈欢迎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国、各国际组织贵宾,我们敞开汇聚世界、共襄盛举的博大怀抱。

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

■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自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

■现行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偏低,工资增长机制僵硬,缺乏制度性保障,致使工资外收入膨胀,助长国有单位职工收入的不规范;工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绩效工资和年工资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合理的工资级差,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1.社会保障制度

(1)覆盖面不足,受益群体主要是城镇正规单位职工,而非正规部门、非主流群体以及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或只能享受部分社会保障;(2)制度不统一,存在社会保障的“双轨制”,除城乡分割外,在城镇还存在着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制度差别;(3)缺乏制度保障,未出台《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资金缴纳、筹集缺乏强制性约束,标准的确定和执行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2.税收制度

(1)纳税主体税负不公,税收政策不完善,城乡居民间、高低收入者之间、不同经济类型单位间存在税负不公的问题;(2)税收待遇差别较大,费用扣除不合理;(3)税收体系不完善,缺乏与财产及其收入相关的税种设置;(4)征管手段落后 难以提高征管水平。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不明确,调节功能微弱;(2)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包括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不清晰;(3)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模糊;(4)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管理分散。

下载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定稿)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画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李白

       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经历 李白的思想性格 李白的诗歌创作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经历  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

    关于李白的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李白的文化问卷调查 亲爱的朋友,您好!我们是来自西科大的学生,正在就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化影响做一项问卷调查,希望您积极配合,认真回答以下问题,谢谢! 1.李白生于哪个朝代? A.......

    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5篇]

    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 摘 要: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

    李白诗集大全

    李白的诗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议论文

    首先,在这佳节假日之际,向同学们问候下:大家辛苦拉!节日快乐,虽不在一处,也算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议论文专题之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

    阅读李白

    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

    品李白

    品李白 黄姜飞 诗仙李白,仙风道骨,神采飞扬。千百年来,吟其诗、颂其德之人趋之若鹜。李白其人、其诗,犹如一坛佳酿,越品越有味…… 李白是一个情种:友情深厚、乡情浓浓、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