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六师纪念馆简介

时间:2019-05-13 23:0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01六师纪念馆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01六师纪念馆简介》。

第一篇:201801六师纪念馆简介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简介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占地面积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展厅面积440平方米。

诸巷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是新四军挺进苏南东路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指挥部,始建于1936年,原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诸水本教授家宅。该旧址主体楼坐西朝东,面阔12米,进深8米,砖木结构,是一幢二层中西合璧的小洋楼,保持着当年的外形、结构和风貌,典雅别致,是无锡域内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中保护最完好的一处。其东北部是一栋带有江南民居风格的一层建筑,坐北朝南。

1940年8月,谭震林率领江南抗日救国军(简称“新江抗”)东路指挥部到无锡,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无锡抗日游击根据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六师师部一度驻扎于张泾诸巷。谭震林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扩军建政”的指示,大力推进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广泛开展军事、统战、财经、文教等各项工作,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年8月,为对付日伪“清乡”,新四军第六师师部撤离无锡。

1988年6月,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初,原张泾镇党委、政府根据民意,在收集大量宝贵资料的基础上,对旧址进行全面整修,并在无锡市革命历史陈列馆的支持下,建成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于当年12月20日正式揭牌并免费对外开放。同年,该馆被中共锡山区委命名为锡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1月,该馆又被列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1月,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老区开发促进会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审定,该馆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景点目录,也是无锡唯一一处列入该目录的景点。

2014年3月,锡北镇党委、政府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党建示范等要求,对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进行全面修缮扩建,对现有展厅进行增加,并重新设计布馆,陈列主要内容为“抗日烽火、燎原锡邑”、“铁军六师、逞雄苏南”、“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三大部分。同时,在馆外新建了红色广场、节点亮化等配套工程。

2015年4月,被无锡市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列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2016年7月,被锡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列为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目前,该馆现已成为无锡地区乃至江苏省内重要的新四军专题纪念场馆,成为进行抗日战争与反法西斯战争教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第二篇:周恩来纪念馆简介

周恩来纪念馆

坐落在古城淮安楚州的桃花垠,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风景怡人的好地方。纪念馆于1986年由中宣部批准兴建,1990年3月正式动工,1992年元月落成对外开放,成为世人敬仰之地。

整个馆区由纪念岛、水面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是水面。在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瞻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设计者独具匠心,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和我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揉合到一起,用无声的建筑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人格风范。该设计曾获全国设计大奖,该项工程也被中国建筑协会评为特别鲁班奖。

主馆 由屋顶、屋身、基台三部分组成,高26米,外型像过去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古老的牛车棚,寓含周恩来是一生为人民的孺子牛。它又象苏北大运河边常见的待渡亭,周恩来12岁时正是从这样的待渡亭登船北上,离开故乡走向世界的。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座待渡亭仿佛正在等待他归来。主馆结构呈外四方内八角形,寓含周恩来的精神普照四面八方,纪念馆每天都迎来四面八方的参观者。

主馆四坡形屋顶由四根22米高的花岗岩石柱支撑。4根石柱象征周恩来曾多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

主馆坐落在绿色的基台上,寓含着我们的敬爱的周总理是中国人民忠实的儿子,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请看主馆两侧的对称的石雕小品,它是什么呢,如果说对面瞻台是西方抽象手法的话,那么两个石雕小品就属于东方民族风格了。它们是两个蜡烛台,这是东方人祭奠先人的传统做法,这两座烛台也象征周恩来一生为民,象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主馆正门是按照楚州本地民居的风格设计的,门框和前面的拱门构成了汉字“周”字的图案,门楣上“周恩来纪念馆”六个镏金大字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

主馆共分三层,一楼为陈列大厅,用图片、实物以及电视显示屏展示周恩来的光辉一生。二楼为纪念大厅,安放有周恩来汉白玉坐姿雕像。三楼为观景平台。

沿正门拾阶而到二楼。如果游人数一数,会发现走过的台阶是51级,这51级台阶的设计是寓含周恩来在51岁时开始担任新中国政务院总理的职务。

二楼的纪念大厅安放着一尊周恩来汉白玉坐姿雕像。雕像连基座高4.7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周恩来坐姿雕像,雕像的石料采于北京的房山,与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汉白玉雕像石料出于同一采区。雕像中的周恩来左手扶膝右手握卷,端坐在一块岩石上,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索着祖国的今天和明天,运筹着共和国的四化大业。纪念厅的顶棚采用的是双层玻璃制作,可以让自然光从天空漫射下来,照在雕像上,使雕像显得亲切而自然。纪念厅四壁呈青白二色,自然而纯朴,体现了周恩来一生清清白白,朴实无华的人格风范。

主馆三楼是是个开放式的观景平台,站在这里可以近观馆区风景,远眺古城楚州新貌。请看湖对岸,与主馆隔湖相望的是一座瞻台,在那里可以看到主馆及其在水中的倒影,瞻台和主馆、附馆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是由中间的廊亭和两座高16米的剑碑组成,剑碑外框内空,无形胜似有形,寓含周恩来一生什么也没给自己留下,但他的伟大精神和业绩却如永恒挺立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在主馆广场前面,半月形的草坪上有一圆形大理石平面,广场如半月,圆形平面似一轮太阳,此寓意周恩来的伟大业绩与日月同辉。

在馆区西南角有五个亭子,叫五龙亭,它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在静静地守护着一方圣地。

如果从东南出口离开馆区沿淮江公路向南,由楚港兴市花苑向西经东岳庙,还可以参观一下韩信和关天培的祠堂。这也是少年周恩来常去的地方,或许,少年周恩来正在那里立下了报国之志。

由三楼观景平台下到一楼展览大厅参观“周恩来生平展览”。

周恩来纪念馆是国内最早经中央批准,唯一反映周恩来光辉战斗一生的综合性纪念馆。主馆底层陈列厅中的陈列大纲是由周恩来纪念馆筹建处史料征集陈列组八易其稿、再由中宣部、中央党史研究室等权威部门审核定稿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当时的室务委员、周恩来研究组组长力平同志曾前来淮安,对陈列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份文献资料、每一件文物和每一条说明文字都进行了反复仔细推敲才最后定稿的。

遵照中宣部审定后的批示,周恩来的生平事迹陈列共分八个部分布展。

第一部分,青少年时期。从1898年出生到1924年,26个年头。展出有31张照片,八件实物或档案资料。

第二部分,大革命时期。从1924年到1927年。展出10张照片,两件实物。

第三部分,土地革命时期。从1927年到1937年。展出29幅图片和六件实物或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到1945年。展出22张照片,六件实物。

第五部分,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到1949年。展出20张照片,八件实物,一套显示周恩来1947年转战陕北时的电视显像设备。

第六部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逝世。27年内,周恩来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料。展出的是45张照片,11件实物和3台电视显像设备。

第七部分,人民总理爱人民。这部分陈列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照片16幅,实物五件。

第八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展出的是12张照片和1件实物,1台电视显像设备。

整个布展内容都是从广泛征集来的众多文物资料中进行精选,给人以版面紧凑而又不拥挤的印象。全部陈列,一共布展了199幅图片,48件实物或档案资料,配以五套电视显像设备,其中有10余件文物和20多幅照片,是周恩来纪念馆开馆时首次公开“亮相”的。这此布展内容,全面真实而又重点突出地再现了周恩来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给每一个前来参观瞻仰的人留下极其深刻难忘的印象。

附馆 后边这部分建筑就是附馆,附馆共二层,一层为展厅和游客休息室,二层为办公用房。附馆呈“人”字形,向主馆成拱卫之势,寓含人民的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之意。再看主馆与附馆之间有一方形牌楼,牌楼起着连接作用,如果我们从上空俯视,附馆和方形牌楼组成了“八一”图案,此是为了纪念周恩来曾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

左侧湖中有一个小岛,上面建有一个小亭子,亭名叫怀恩亭,是怀念周恩来的意思。

铜像广场:越过附馆,就是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铜像广场占地2000平方米,北侧面南竖有周恩来铜像,大家见到这尊周恩来铜像总高度7.8米,其中底座高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伟人周恩来度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题写的。铜像由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李守仁教授创作设计,南京晨光机械厂铸造。这尊周恩来铜像创作取材于60岁左右的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亲切随和的公仆风范。

铜像广场位于文渠南岸,文渠是贯穿淮安城的一条古老的小河,它沟通城内的勺湖、萧湖、月湖三湖,流经周恩来故居门前,周恩来童年常在这条河里划船,或乘船到城北河下古镇去访古问今。沿文渠有许多名人遗址,勺湖边的清朝学者刘鹗故居,新城(北辰坊)的梁红玉祠堂,河下打铜巷的吴承恩故居,萧湖边的韩信钓鱼台、济食韩信的漂母祠。所有这些名胜古迹以及它们背后的许多故事,都在少年周恩来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1958年,他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提到故乡的文渠,深情地说起“淮安是个好地方”。

少年周恩来离开故乡后,求学奔波,投身革命,日理万机再没有时间回来,这尊伫立在文渠岸边的周恩来铜像,仿佛是他又回到故乡,来到乡亲们中间,与群众交谈,倾听乡亲的心声。

西花厅 后面古色古香的一级建筑就是仿中南海西花厅。仿西花厅是向周恩来百年诞辰的献礼工程,1998年3月5日周恩来百年诞辰时建成开放。

仿西花厅与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等建筑在同一条轴线上,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为一个“回”字型两层建筑,由底层陈列厅的现代建筑、上层西花厅的仿古建筑、上层庭院中的花园三部分组成,是典型的现代与古典风格相融的建筑物。上层是具有清代风格的北方仿古园林四合院“西花厅”。它是按照周恩来曾经工作生活26年之久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格局,按一比一的比例设计和建造,并按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期间工作和生活原貌设置陈列。再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位伟人工作与生活的场景。1300平方米的庭中花园内种有周恩来和邓颖超生前特别喜爱的海棠、石榴和梅花等,开花时,满园馨香,沁人肺腑。下层是现代建筑“陈列厅”,开辟了若干展厅,展出周恩来生前使用过的部分遗物。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由河北省的平山县西柏坡进北京后,先驻香山,然后进驻中南海。周恩来先住中南海的丰泽园,后来让给毛泽东,他就改住西花厅。西花厅位于中南海的西北角,它西邻府右街,北邻文津街,是中南海内一处条件比较简朴的地方。

北京的西花厅始建于晚清时代,为摄政王府西花园的一部分。整个摄政王府是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开始兴建,到宣统二年,这个西花园还没修好,清王朝就灭亡了,袁世凯就把北洋政府的国务院设在摄政王府,到国民党时期,北平特别市的市政府又设在那里。由于西花园当时就是个没有建好的园林,后来又多次遭到兵乱而无人过问,到建国初已是破旧不堪,一片狼藉,周恩来住进前也只进行了简单的补漏粉刷,就作为他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他是1949年11月住进去的,直到逝世前病重住院。

1976年和1992年,周恩来、邓颖超相继去世,他们都留下遗嘱,不要保留他们的故居。中央考虑到人民群众对周恩来的爱戴之情,到目前为止,他的办公、住房等生活场所仍按原样放置在那里。但是,由于西花厅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场所,无法向广大游人开放。1998年,经中央批准,在他的故乡仿建西花厅,再现周恩来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场景,陈列周恩来生前遗物,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瞻仰凭吊的愿望。这就是这组建筑的来历。

前客厅 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会见贵宾和重要客人的场所,是他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地方,是西花厅内的主要部分。这里的建筑都是晚清时期北方建筑大红大绿的特色和格局,幽静、古朴、典雅、清新。在这里陈列的地毯、窗帘、中堂国画、沙发、茶几和墙上的挂屏等都是周恩来生前使用的原物原件。因此要请各位客人特别加以爱护。这块迎宾插屏,上边雕有“努力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毛泽东手迹,可以说是周恩来一生为国为民的真情袒露。

这座大厅一共有5间房屋。左右边上两间各用布帘与中间相隔,使中间3间室内显得静谧祥和。周恩来接见外宾、会见客人等均在这中间3间房里举行,一般周恩来坐在东边主人位置上,西边是主要客人的客席座位,会见时如需翻译,就在后边加上两把椅子和一只小茶几就行了。两侧是主要陪同人员坐的。周恩来建国初曾在这里会见原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原印尼总统苏加诺等人。东侧布帘内的那间房子里放置小圆桌两张,周恩来有时会见国内外的知心客人或朋友时,谈到吃饭时间了,为了节省时间,也会让工作人员在后边简易锅灶上烧几个菜招待客人,边吃边谈。像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国内的廖承志同志等都在这里和周恩来一起用过餐。

这里由西往东的一排房间,都是周恩来、邓颖超工作和生活的场所。紧挨周恩来办公室的房间是周恩来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室。周恩来生前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十分辛苦劳累,有时实在累了,工作人员就让他休息一下,或者在这儿活动一下。周恩来从小就喜欢运动,童年时期在淮安、淮阴就喜欢踏青、下象棋、划船;到东北后他喜欢登山、跑步、踢“熊头”;到南开学校时,他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多。1957年他曾对我国女子跳高名将郑凤荣说:“我中学时代也喜欢跳高,成绩在1.60米左右。”在南开学校时,他还十分喜爱打篮球、乒乓球、排球、下围棋等。建国后,周恩来因国事繁忙,很少有休闲活动的机会,工作人员就在紧挨他办公室的西侧辟了一乒乓球活动室,在他工作劳累时,陪他打几下乒乓球,以便让他得到短暂的休息。这张乒乓球台曾是争夺世界冠军的比赛球台。1960年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荣高棠曾多次来周恩来的住处,也曾与周总理打过乒乓球。总理用的那张台子太旧了,他早已记在心里。送新的,他知道周总理不会要。北京举行26届世乒赛中国队夺冠,他来向周总理报喜,顺便提出把这张台子送给周恩来。周总理不肯接受,他就发动队员们好不容易说服了总理,最后周恩来才同意放在这里与办公室的同志共同使用。周总理经常在这里打球,也曾在这里与世界冠军的队员打球。

办公室 这里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从1949年11月进西花厅起,他就一直在这间房子里办公。他的办公室里,总是放满了各类文件和各地的请示、报告。这里的一桌一椅、一橱一柜都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他的这张办公桌也很普通,原来是挨着南墙放的,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挪了一下位置,放成现在的样子。开始这上边有玻璃台板的,后来因为周恩来长期伏案办公,他衣服的肘部、胸部等部位经常会被磨坏,所以他就让人拿掉了玻璃台板,只放一块绿色的台布。他的办公桌左边二层抽屉里有几个按钮,如果他办公时,需要哪位秘书进来只要按一下,就可叫来有关工作人员。办公室桌上的办公用品也很简朴,一个笔筒和墨盒是我军某部击落的U-2飞机残骸做的,另一只笔筒就是一只普通的喝水杯。他的这三部电话,其中红色机子是和毛泽东办公室直通的,另外两部均是与外线相连的。一般群众只要知道号码都可以打进来。“文革”期间,打给周恩来的电话太多,甚至有打错的也打了进来。考虑到他的健康和工作,有关方面就悄悄地给他的电话改了号。可是,被周恩来知道后,马上找来值班秘书,批评说:“现在我仅剩这么一条与群众联系的线了,你们怎么也给卡断了?我还是什么人民公仆?!”有关人员只好依然给他的电话恢复原号。总理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常常是响个不停。

这张沙发是周恩来办公室内的唯一高档家具,是周恩来生病后毛泽东让人送来的。毛泽东指示周恩来要“注意休息,注意营养”,在送沙发时还说,这种沙发我坐可以,给总理坐就嫌高了些。因为毛泽东比周恩来高10公分,毛泽东的身高约1.8米,周恩来身高约1.7米,所以,在下边加了个脚凳。

他的办公室同时也是个小型会议室,有时找几个人开会,一般周恩来坐最西头。他工作忙,召集会议也多,工作人员为了保护他的身体,特意在会议桌下的西头增加了跷脚垫,而东边是没有的。

当然,周恩来的办公室在当时也是党和国家的核心保密机关。周恩来一贯保密观念很强,除了工作上的需要,任何人不经允许,都不能随意进他的办公室。有一次过春节,他的一位亲属来这里,刚站到他的办公室门口就遭到他的严厉批评:“你怎么能进我的办公室呢?”所以,凡是被允许进西花厅与他团聚的侄儿、侄女等亲属一律不得进他的办公室,亲属们也都自觉遵守。他保险柜上的钥匙也只能保存在他的手中。他有外出任务时,就将保险柜钥匙给邓颖超保管,邓颖超也仅是保管钥匙,从不开他的保险柜。

这南边一个小房间刚好卡在周恩来办公室门前,是他的卫士值班室。周恩来一般有两个贴身卫士,每天12小时一班轮流转。周恩来在家办公、开会、会客或休息,卫士都要在这间房子里值班,决不能打盹。这东墙上有个小灯泡,它是和周恩来卧室里的电灯相连在一根电线上的,周恩来休息后熄灯时,这盏灯也跟着熄灭。这盏灯一亮,就说明周恩来已经醒来。

北边墙上挂有一块小黑板,那是平常记事用的,如几点几分要会见哪国大使,几点几分要找哪位部长、元帅商量问题。这些在他的工作台历上也有记载。但周恩来事情太多,往往在埋头工作时不知到了几点几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靠卫士根据小黑板上的记载给他提下醒,以免延误。在小黑板的西边还有一个信号灯牌,里边分别安装有能显示“1、2、3„„”到10号的灯光管,这几个号码的接线分别接到前客厅、办公室、乒乓球室、卧室等。周恩来在这些室内活动时需要卫士前去的,只要一按电钮,表示那个房间号码的灯就亮了,卫士就可准确无误地赶到那个房间。比如他的办公室是1号,如果他在办公室有事找卫士进去,只要一按电钮,1号灯就在这块信号牌上亮起来了,卫士就知道总理是在办公室叫他。

后厅会客室 这一间大房间,是周恩来后厅会客室。这是他会见国内有关人员和亲属的地方,也是周恩来、邓颖超吃饭的地方,在前半部分的西墙壁上,挂有电影屏幕,可以放映家庭小电影,周恩来有时在这里审片。周恩来有时在这里招待客人和亲属。1960年的春节周恩来在这里请在京亲属和西花厅的秘书、警卫等工作人员吃年饭,但桌上没有一道菜,也没有酒,只有一大盆小米稀饭和白面肉包子。邓颖超代表周恩来说的春节贺词也很有趣。她说:“今天是旧年除夕,过新年了,恩来和我向大家祝贺新年,感谢大家一年来辛苦地工作。今天我们为什么请大家吃包子呢?因为我们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幸福了,大家才能吃上包子。我们吃了包子就要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努力为党和人民工作;为什么又要请大家吃小米粥呢?因为我们中国革命就是靠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是人民省下小米支援革命,才打下了人民的江山,现在我们吃小米粥,就不能忘了小米的时代,就不能忘掉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听了邓颖超的这番话,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卧室 这间房屋是邓颖超卧室。原来邓颖超的卧室是在东边和周恩来的卧室靠在一起的,都是各占一间。直到70年代周恩来患病,经常组织治疗,周恩来卧室本来就比较小,医疗设备、人员等一多就呆不下,邓颖超就把自己卧室让出半间,让周恩来的卧室大一点。这样一来,邓颖超的办公室就由两间变为一间。最东边这一间半是周恩来的卧室,这里的摆设和家具都非常简朴。床是普通的木板床。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周恩来、邓颖超的床放的方向和床脚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床都是南北方向,而且南头床脚垫了一块木块。为什么这样呢?原来周恩来夫妇都有心脏病,德国一位医生建议他们睡觉顺地球磁场,且头高脚低对身体有好处。

这就是一代伟人周恩来工作和生活了26年的地方。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中最长、最后的一段时光,在这里他鞠躬尽瘁为国为民操劳到了生命的终点„„

周恩来故居

位于在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城中心,东临驸马巷,南临局巷,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都是曲折的三进院。整个建筑皆是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的平房,具有着明清时期苏北民居的典型建筑风格。这座老式的宅院是由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勋从浙江迁居淮安做师爷时与其二弟周光焘合买的,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房屋32间。

门匾 大门上方红底金字的“周恩来同志故居”门匾,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

读书房 是周恩来总理童年读书的地方。1903年,刚刚五岁的周恩来就进家塾馆读书。与他一起的同辈弟兄中,他聪明好学,以博闻强记著称。每次在背诵、认字与默写都名列前茅。平时,他还特别喜欢书法,练字十分认真,笔力雄浑而刚劲,别具一格。这张书桌就是他当年用过的,另外几张是与他一起读书的同辈弟兄们用过的。

诞生的房间 由读书房向西便是周恩来诞生地。189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就诞生在东边的这间屋子里。屋里陈列着两张照片,是周恩来总理的父亲和母亲。父亲周劭纲,生于1874年,是旧社会的一个小职员。1927年,他在上海曾帮助儿子做过秘密通讯联络工作,掩护过周恩来。后来到武汉重庆和周恩来在一起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对革命有益的工作。1942年因病在重庆的红岩村去世,终年68岁。母亲周万氏,1877年出生在清江浦(现在的淮安市清河区),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1907年,生母万氏因病去世,终年30岁。传说,万氏在临盆之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一只鸾凤般的神鸟飞入怀中,全家人都认为这是吉兆。孩子生下来,果然眉清目秀,气宇非凡。祖父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大鸾、取名恩来、字翔宇,及至后来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取笔名飞飞,这些名字都和鸾凤之鸟的梦有关。西边这间屋子,是周劭纲当年读书休息的地方。周恩来祖父周攀龙曾做过师爷,后来曾任山阳县的知县(山阳县就是现今的淮安楚州区)。周劭纲学过师爷,但没学成,后来只做了一般的小职员。

在诞生地的对面是1984年10月29日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淮安瞻仰周恩来故居时的题词:“全党楷模”,对周恩来给予高度评价。

主堂屋 这三间房屋是周光勋一房的主堂屋。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做过师爷,在桃园(今泗阳)、阜宁、安东(今涟水)和海州(今连云港)做过知县、知州。到了晚年任山阳知县。他一生清廉,没有给后代留下多少遗产。

乳母住房 这里是周恩来乳母蒋江氏的住房。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生下周恩来后,不久就将周恩来过继给小婶母陈氏抚养。由于陈氏无奶哺育,就在本城的南门大街小鱼市口西雇了一位二十多岁的蒋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蒋江氏出生劳动人民家庭,她勤劳、善良,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周恩来小的时候常跟着乳母学种瓜,也常到家境贫寒的乳母家中去玩。周恩来非常喜欢自己的乳母,亲切的叫她蒋妈妈。几十年后,家乡有亲属到北京时,他还特地询问起蒋妈妈以及她后代的情况。

水井 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期用过的,小时候,他就常跟蒋妈妈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浇瓜浇菜。他对这口井的印象很深。1960年,他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深情地提起过这口井,他问:“我家的那口井还在吗?”并向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庹把长的绳子,就能把水打上来了。”周恩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品德的形成应该与他从小就跟乳母、过继母等一起劳动有关。

榆树故居有两株百年榆树,高达15米,已被有关部门列为“伟人故居名木”。典型的苏北民居一般都有水井和榆树,寓意为“饮水思源”、“年年有余(榆)”、“叶落归根”。因而榆树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厨房 菜地 是周总理童年时期和他八婶娘两家合用的厨房。屋前是两块小菜地。

嗣父母住房 周恩来小叔父周簪臣结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病,日趋严重,为了“冲喜消灾”,周劭纲夫妇便把不满周岁的恩来过继给周簪臣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簪臣便去世了。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养育。陈氏,1878年出生在清江浦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父亲陈源,饱读经书,很有学问,因为没有儿子,便全力培育女儿,所以陈氏擅诗文书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丈夫去世以后,陈氏便把幼年的恩来作为自己的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在他三、四岁时,就教他认字块,练习书法,五岁时,教他吟诵唐诗,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历代英雄故事,这对周恩来后来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才华横溢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最初的锻炼,对他思想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908年,小婶母陈氏病逝,终年30岁。

从此,周恩来就和八婶母杨氏生活在一起,直到1910年离开淮安到东北去求学。

周恩来故居展室陈列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与故乡展览

周恩来童年 主要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童年。举世景仰的周恩来故居坐落在古城淮安楚州区中心的驸马巷内。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就诞生在这里。5岁时大鸾入家塾馆读书。有一次,家塾老师带大鸾去关天培祠堂,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家塾老师给他讲述了清廷的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的贪婪和出生在淮安的民族英雄关天培殉国的悲壮。这一切犹如惊雷入耳,震颤着大鸾幼小的心灵。6岁时,家里买彩票中奖5000银元,引起债主肆意勒索,不得已,全家搬到清江浦的外祖母家。一到外祖母家,外祖父遗留下的丰富藏书就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他。万家的书房,成了他猎取知识的宝库。在清江浦时,大鸾专程瞻仰了岳飞庙,在一块题咏岳飞的诗碑前,大鸾情动意发,默然良久,为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情所感,以至7年后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他还撰文评曰:“其辞则凄凉欲泪,意则新颖出群。”1907年春,生母万氏贫病而逝,初夏,大鸾随陈氏母亲回宝应娘家治病。在这里,他得以与知名学者陈式周朝夕相处,陈式周独具慧眼,器重大鸾聪颖好学,大鸾钦服表兄的博学多才,两人友谊一直持续若干年后。然而,这一年对大鸾来说,又是灾难的一年,小婶母陈氏不久因病去世;这样,大鸾只好又回到了阔别三年之久的淮安老家。此时表舅龚荫荪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他接到龚家家塾馆去读书。龚荫荪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他激励大鸾奋发读书,立志成为报国栋梁。龚家家塾老师周先生是位饱学之士,为了造就大鸾,他倾心相授,使大鸾学业日日有所精进。后来周恩来的书法极有成就,也全赖周先生引导。在表舅家,大鸾还有机会接触了一些宣传近代科学与新思想的进步报刊,大鸾的视野得以开阔。大鸾回到淮安时还不满十岁,此时父亲未归,诸弟待哺。为了生计,他不得不经常去典当借贷。生活的艰辛,世态的炎凉,常使他忧愤交加。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磨掉他对生活的希望。大鸾边勤奋苦读边经常和伙伴们登临坐落在淮安城中心的镇淮楼放风筝,放鸽子。此时,他常常仰望天空,心驰高远的天地。1910年春天,在东北奉天工作的四伯父派人接他去东北读书,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大鸾这只神鸟,真的要展翅翱翔于无限广阔的新天地了!

周恩来家世

1、周恩来祖居坐落在浙江绍兴城内劳动巷50号,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座北朝南的竹丝台门。

2、父亲周劭纲,忠厚朴实,为养家活口,常年飘泊在外,任文书收发之类小职员。

3、生母万氏,(1877-1907)小名冬儿,娘家人称十二姑,是清河知县万青选的十二女。

4、父亲在齐齐哈尔任职时与其同仁的合影。

5、祖父、外祖父做官记载,祖父任淮安师爷、知县等,外祖父任清河县知县。

6、周恩来亲兄弟:

二弟:周恩溥,1899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祖母鲁氏按照绍兴习俗,给他起了个乳名“和尚”,以求孩子平安。因为迷信说法,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安心。周恩溥长大后,长期随四伯父周贻庚在东北谋事,后来到山东潍坊做文书工作,经常失业,工作不稳定,1944年病逝,终年45岁。

三弟:周恩寿,1904年出生于淮安,乳名“小黑”。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政治科学习。后来曾在隐蔽战线上为革命作过贡献。1949年入华北“革大”学习,毕业后在冶金部钢铁局和内务部工作,文革期间受到“四人帮”迫害,后被平反。1985年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7、嗣母陈氏(1878-1908),出身宝应县城的一户书香门第,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

8、八婶母杨氏(1877-1956),她是宝应县天平乡的一位农家女,一生信守封建伦理道德,尤信佛教“积善积德”。

9、四伯父周贻庚,在天津和东北奉天等地供职,接少年周恩来到身边读书,对周恩来生活和思想转变起着关键作用,1933年病逝,终年61岁。

10、四伯母杨氏,山东人,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由他照料生活。1944年病逝,终年53岁。

11、周恩来、邓颖超与亲属合影。

12、周恩来、邓颖超与亲属及工作人员合影。

13、周恩来与邓颖超1925年8月在广州的结婚照片。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五四”爱国运动中,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加深友谊,“鸾”、“凤”齐鸣。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邓颖超先后在北京、天津教书,两人凭着鸿雁传书,保持着联系,并逐步明确了恋爱关系,1925年8月8日,他们喜结良缘。在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共同生活中,始终相濡以沫,信守“八互”诺言(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达到心心相印、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崇高境界,他们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就是忠贞爱情和完美人格的化身,周恩来生前对邓颖超曾作如此评价:“小超是这样热情又是这样理智,两者又结合的那么好,真是奇迹”。他俩的婚姻关系,成为革命夫妻的榜样。如同诗人布朗宁赞誉马克思和燕妮亲密关系的那样:“爱,既非环境所能改变;爱,亦非时间所能磨灭”。

周恩来与故乡

周恩来总理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时的66年中就一直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曾多次接见原淮安县委负责同志。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为了鼓励淮安人民,他在去北京的一位领导同志的笔记本上写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就是他写给江苏省委负责同志和淮安县委负责同志的信件。这一块地是总理家的祖坟地,1965年周恩来总理带头移风易俗,指示亲属将祖坟深埋。在深埋的过程中损失了部分青苗,周总理为此还寄给生产队七十元钱作为补偿。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悲痛。故乡淮安楚州人民从古城的大街小巷涌向周恩来同志故居,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深切的悼念人民的好总理,这一组照片就反映了当时的场面。

1986年3月5日,周恩来铜像在故居揭幕。为了深切的缅怀总理,响应广大人民的热切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淮安建一座周恩来纪念馆。这一幅照片是周恩来纪念馆1988年的奠基典礼场景。这一幅照片是1992年周恩来纪念馆开馆时拍摄的。199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特意来到周总理的故乡--淮安,为总理故乡的人民慰问演出,以表达对周总理的热爱与思念之情,这一组照片就是当时慰问演出的场面。

“瞻仰故居缅怀总理”名人题词留影展览。自故居1979年开放以来,曾迎接了党和国家许多领导同志,国内外知名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他们参观后纷纷题词留影,这里就陈列着题词和留影的一部分。

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家族字画展览:为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周恩来故居将多年来征集并珍藏的周恩来外祖父家的字画,加以装裱,举办“万家字画展”。展出精选了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十三舅万立宏、表侄万棣农等万氏家属的字画18幅,这些作品表明周恩来外祖父家书香门第的文化氛围,曾对童年周恩来的成长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观音柳 这棵树已有100多年历史,苏北地区少见,长得也很神奇。一是树为柳,叶象松。传说是观音老母净水瓶中的圣洁物,故名观音柳,有福禄吉祥之意。二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茎叶熬成水,有消除麻疹等病毒作用,又名积善柳。三是有天气预报作用。天晴时一片碧绿,阴雨前树梢上开放出红殷殷的小花,人称气象树。四是生命力极强。历经百年沧桑、霜打虫蛀、暴风雨拦腰截断后,仍是一片生机,也叫长寿柳。难怪李鹏及夫人朱琳以及中央首长、海内外宾朋都乐意在这棵树下拍照留影。

周恩来外交风采。周恩来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也是当代中国与世界上伟大的外交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总理身份兼任外交部长达10年,主管外交工作达26年之久。他以博大的胸怀、卓越的才能、非凡的精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开创和建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图片简明而形象地纪述了周恩来光照千秋的外交生涯,如: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和万隆会议,长达15年之久的中美大使的会谈,访问缅甸、非洲十国之行,尼克松、田中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充分显示了周恩来雄才大略、豁达大度的政治家风采,卓越超人,应对自如的外交才华。在周恩来身上,体现了新中国特有的外交风格。

周恩来书画苑。周恩来故居对外开放以来,先后共接待1500多万中外宾客。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邓小平、胡耀邦等为故居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题词。著名书画家赵朴初、刘海粟、关山月、唐云、周思聪等为故居捐献了大量字画墨宝。为隆重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应广大游客需求,在周恩来故居西侧院内空地上兴建一座“周恩来书画苑”,用以陈列中外名人书画珍品,供游客观赏。周恩来书画苑外形为仿古建筑,全框架结构,苑内为现代化装璜,堪称古今合壁品位上乘。

黄太生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叶雕展。黄太生先生,江苏泰州市人。我国第一个叶雕艺术家,作品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殊荣,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高雅不俗,清淡古朴,薄如蝉翼,融国画、白描、版画、阴阳篆刻于一体,艺术表现手法独特,自成一家。作品多为海内外博物馆、纪念馆及知名人士收藏。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过专题报道。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作者前后历时3年精雕细刻,将百幅周恩来肖像、手迹的叶雕作品形神兼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周恩来故居后院 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勋从浙江迁居淮安做师爷时,与其二弟周光焘合买了这座东西相连的32间房屋。此处系家居的后院,占地700平方米。后来由于周家境况衰落,未能够建成后花园,周恩来童年时期曾随乳母蒋江氏在此种植瓜菜。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此处新建“周恩来墨迹碑廊”,建筑面积104平方米,镌刻碑文24块。

“清风亭”、“公仆轩”:都是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处所。

“一品梅”:故居后院墙角有一株清妍虬劲的腊梅树,每到严冬季节,含苞绽萼,竞相怒放。“花与伟人各占魁”,人们从梅花的馨香,领略到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日本樱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故居的樱花,这是周恩来总理亲手培育的中日友谊的象证。

“童怀松”:周恩来逝世不久,北京市三里屯二中和淮安市勺湖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合栽的宝塔松,表示少年儿童对敬爱的周爷爷的无限怀念。

周恩来墨迹碑廊 为缅怀周恩来丰功伟绩,学习其崇高品德,弘扬其书法艺术,在周恩来同志故居后花园建成周恩来墨迹碑廊。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刻在太湖石上的周恩来手迹“腾飞”二字,这是周恩来1917年给同学郭思宁的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其中二字,碑廊中周恩来墨迹碑刻共二十四块,碑文的内容涉及言志、勉励、倡导;时间跨越青年、中年、老年;书风清朗丰润、雄浑朴茂,熔颜魏于一炉,于平稳出险峻。此实后人学习之楷模,临摹之典范。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门前是一个宽阔、平坦的广场,建于周总理诞辰100周年,广场北边正中矗立着一座汉白玉浮雕,浮雕上周恩来总理栩栩如生,双手抱胸,神采飞扬,仿佛置身在群众中,与群众亲切交谈,听到会心处正发出爽朗的笑声。左上方是怒放的梅花图案和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几个大字。浮雕的背面,以黑色大理石为底,镌刻着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著名诗作《大江歌》。雕塑基座用的是青灰色花岗岩,与洁白的汉白玉浮雕相衬,象征周总理一生清白,高风亮节。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是一处典型的明清建筑,青砖青瓦,典雅古朴,其实是周恩来在清江浦的故居。院门上“周恩来童年读书处”8个大字是由国务院原总理李鹏同志题写的。进了院门向左就是周恩来童年就读的私塾馆,就在十里长街对面运河边上,后来已经拆毁。当时是周恩来过继母陈氏也是清江浦人,娘家房屋陈家花园院内原有假山、亭榭、水池、私塾馆。周恩来曾经在私塾馆读书,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二弟和表妹万怀芝、万芳贞等人。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父母、过继母与两个弟弟到清江浦外祖父万青选家寄住,约半年后全家租住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处房屋,直到他12岁时迁去。这陈列室是景区扩建时新建的。室内迎门是一尊童年周恩来塑像,墙上陈列着反映童年周恩来在清江浦4年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彩色图片,还有周恩来家世简表和他的外祖父家世简表,大家通过观览可以对周恩来的童年情况和家庭社会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周恩来的家移居淮阴后,先住外祖父家,因万家人口多,有诸多不便不久即搬出,在万家西边不远的张举人(张瑞臣)家租赁十四间屋定居下来,就是这个回字形的小院落。迎门是个 “福”字影壁,向西走即到周恩来家租住房屋的前厅。这是会客厅,厅两侧放着古色古香的桌椅板凳,纸墨笔砚,东侧墙边是博古叶子,反映当年屋主人的高雅。穿堂而过,又是一个小院落,我们迎面可见的是粗壮繁茂、枝叶婆娑的腊梅,这就是周恩来时常提及的那株他当年亲手浇培过的梅花。周恩来非常喜欢梅花,在学习之余经常浇水培土,使梅树越长越茂盛。每到腊月,花蕾绽放,傲霜怒雪,院里院外,香气袭人。这腊梅花瓣呈黄色,人们习惯称它是“一品梅”。一品梅以寓总理官至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著名书法家谢冰岩先生曾作诗一首:“铁骨凌霜健,疏影映空阶,年年花劲发,仍为伟人开。”

在枝叶繁茂的梅花北侧是堂屋,是周恩来父母的居室,周恩来父亲周劭纲在此居住一年后,经人介绍到湖北做事去了,母亲万氏与他的两个弟弟住在这里。屋内中堂“寿”字西侧的对联是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的手迹“明日照清兴,好风来故人”。东侧是卧室,西侧是书屋。

西屋是乳娘蒋妈居室。蒋妈勤劳俭朴、心地善良,她曾带周恩来看庙会、赶集市、走亲访友接触社会,从而使周恩来幼小心灵就对劳动人民产生深深的同情心。

东屋是周恩来的书房,屋中小桌上放着很多方形字片。这就是童年周恩来喜爱玩的益智游戏??拼字块。具体做法是将诗词中的每个字写在纸上,打乱后寻找拼字,看谁先拼成完整的一首诗词。在许多孩子中他总是拼得最快、最好,显示出他的天资聪颖,常常受到长辈的称赞。在书屋的里间放着读书桌、煤油灯、书橱。在这里周恩来除了读《四书》、《五经》外,还看了很多传记、小说、游记、诗词。他曾说:“我的知识,许多都是从看小说中得来的”。他曾到淮阴岳飞祠庙中看名人题咏岳飞的七律,他深感其辞则凄凉欲泪,意则新颖出群。可见他童年读诗书小说颇不浮泛而深有感受。

书房的北侧是周恩来过继母陈氏居室。陈氏原是他的四叔母,出生于书香门第,能诗善画,她出嫁一年,丈夫周簪臣便去世,在丈夫临危时,将刚出生八个月的侄儿大鸾“过继”到自己房中。陈氏把大鸾当作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常教幼年的周恩来读书写字,熟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唐诗宋词。还给他讲《窦娥冤》、《西游记》、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关天培舍身抗英军等故事,使周恩来得到了许多从沉闷的私塾中学不到的东西。周恩来对她有很深感情,1919年周恩来在日本留学,在日记中还情不自禁地写了《念娘》,其情深意切可见一斑。现摘录在墙上。

在下堂屋前面是厨房和水井,东侧小院栽植着三株日本友人赠送的樱花。

1907年,生母万氏、过继母陈氏相继生病,他的父亲在湖北做事没有归来,童年的周恩来时常为母亲熬药、喂药,还担起当家的重任,照管柴米油盐,外出应酬,这给周恩来很大的锻炼。不久生母、过继母病重,相继过世。周恩来遂与两个弟弟迁回楚州祖屋居住,从此离开了清江浦。

在此四年中,童年的周恩来在这里入塾启蒙、习字,度过了童年欢乐而又难忘的时光。后来在南开中学时曾以飞飞别名写了《射阳忆旧》。忆当时在淮阴生活的旧闻轶事。建国前后还与陈白尘、谢冰岩等人多次提到他在淮阴读书、学习的往事。

第三篇:八大山人纪念馆简介(本站推荐)

八大山人纪念馆简介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国画大师,其艺术思想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精髓,其艺术风格深邃、空灵、含蓄、自然,表现了中国绘画追求的崇高意境,其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笔墨功夫的最高境界,“三百年来领袖群伦”,其后历代大师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莫不对其推崇备至而心追手摹。

1959年八大山人纪念馆于青云谱旧址内成立,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占地约15亩。青云谱原为道教净明派道场,内有三进四院二楼一园,园内有众多名木古树,自古为南昌名胜,八大山人常于此地创作、会友,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南昌市人民政府投巨资扩建八大山人纪念馆,扩建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扩至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东北面有碧溪环绕,又仿佛“山人”遗墨,辗转反侧、潺潺不绝。馆内布局一院一馆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 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代抽象、含蓄简约,是中科院院士齐康先生的精心之作,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

赏楼”;西面八大山人研究中心为仿古建筑,又名“在芙山房”,建筑风格富丽堂皇,主要用于艺术研究、交流和为观众提供周到、现代的博物馆休闲文化服务。三大建筑貌离神合,表达了八大山人不同阶段的传奇人生,“青云谱”的古典代表了八大山人被逼出家的人生经历和隐逸出尘的艺术气质;“在芙山房”的繁华比喻了八大山人的贵族身世,及其青少年时期的王府生活氛围;真迹馆的风格与内容则展示了八大山人阅尽人间富贵与贫穷之后,艺术上的追求与升华。徜徉其间,观众的思绪将随着三大建筑的变化,飞向八大山人的生活和艺术空间。

第四篇:杭州雷锋纪念馆简介

杭州雷锋纪念馆简介

开馆时间:上午9:00—11:30 下午13:30—18:00 全年开放,免费参观,免费讲解

2007年12月1日,杭州雷锋纪念馆在杭州市天目山路文晖街道莲花社区山水人家小区会馆揭牌成立。由杭州78岁老人李克孝创办,非公企业天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出资,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由个人提供展品、民营企业出资建设的民间雷锋纪念馆。杭州市委宣传部确定其为杭州市第二课堂教育基地、杭州西湖区青少年教育基地。下城区委宣传部确定该馆为下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品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墨宝、历史照片等40余种共4000余件。在纪念馆里有两张很有意思的照片。一张是1958年雷锋从湖南老家去鞍钢工作,途经北京天安门,他赶紧去拍照,正好看到有人骑辆摩托车,他跟人家借来摩托车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按捺不住的兴奋。另一张照片是雷锋参军前的留念,穿着皮夹克、料子裤、黑皮鞋,神采奕奕。而在他小时候的照片里,更可以看到雷锋是个爱好音乐的人,喜欢玩各种乐杭州雷锋纪念馆。

杭州雷锋纪念馆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馆名。在杭州市民政局注册登记,受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管。由杭州天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水泉出资、提供展厅,并担任馆长。雷锋生前战友张峻提供雷锋图片、实物,民间收藏者李克孝老人提供展品、实物,共同创办的。创办前后得到文晖街道,下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古荡街道,西湖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杭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怀。

纪念馆位于西湖区古荡街道莲花社区山水人家小区会馆二楼,创办后纪念馆想方设法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雷锋藏品。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提供100位将军为雷锋的题词,雷锋战友张峻不断为纪念馆收集提供藏品,雷锋生前连长虞仁昌等雷锋战友及收藏者捐赠了许多有价值的藏品。自成立以来得到长沙望城、抚顺、沈阳军区等雷锋纪念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纪念馆翔实的文字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影视录像,生动全面地再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省内收藏雷锋文字资料最多最全的纪念馆之一。自开馆以来,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党团组织、学校和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原海军副政委冷宽中将、“京城雷锋”孙茂芳(北京军区总院原副政委)、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馆长颜显宏等十余位名人以及省、市、区、街道有关领导亲临调研指导。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对其进行了突出报道。杭州雷锋纪念馆的创建为“了解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活教材,目前已成为市、区和街道各级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基地。来源:长沙旅游网 转载请说明出处!

第五篇: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简介

简介百科网 http://

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简介

焦裕禄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顶中间,用汉白玉长条石砌成,长4.9米,宽2.3米,高1米。墓前立有汉白玉石碑,碑高2米、宽0.6米、厚0.18米,正面镌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首镶嵌烈士的瓷像,碑阴记载烈士的生平事迹,墓周围有铁索环绕。烈士陵园南面的台阶与小广场相连,墓区和广场周围广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2003年4月,焦裕禄烈士墓被国务院增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百科网 http://

下载201801六师纪念馆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01六师纪念馆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兴故居纪念馆简介[大全五篇]

    黄兴故居纪念馆简介 黄兴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领袖。他的一生,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为争取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振......

    耿长锁纪念馆简介

    耿长锁纪念馆基本情况为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化提升”战略,进一步弘扬耿长锁“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立党为公、造福为民”的精神,充分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今年我......

    郭秀明纪念馆简介

    郭秀明纪念馆简介 郭秀明(1950.11.27—1999.12.20)生前是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1991年,他放弃收入稳定的乡医职业和相对富裕的生活,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村群......

    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简介

    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简介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简介】 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座落在赤金镇甘店子高速公路服务区,位于酒泉—嘉峪关—敦煌黄金旅游线中段,项目总投资1231万元,于......

    东北烈士纪念馆基地简介(精选合集)

    东北烈士纪念馆基地简介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革命传统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大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

    毛主席纪念馆、北村简介

    毛主席纪念园毛主席纪念园位于店上镇潞宝工业园区内,该园始建于2009年3月,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园内建有毛泽东大型铜像、韶山毛泽东故居、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井冈山茅平故......

    农六师司法局开展

    农六师司法局开展“发扬传统 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兵、师稳定暨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师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一步深化三项重点......

    农六师实习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生产实习总结姓名: 赵彦昌学号: 120080509026系(部): 机电动力与信息工程系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班实习单位: 新疆农六师煤电有限公司 月 日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